高中地理小论文

时间:2022-05-18 09:22:1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篇高中地理小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高中地理小论文

高中地理小论文:高中地理实施分层教学探索与实践

[摘要]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又称分组教学、能力分组,它是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

[关键词]高中地理;分层施教;分层提问;分层考核

分层教学体系的执行,其根本在于学生本身呈现出的潜在能力、学习能力、知识累计的程度等多方面的潜力差异。根据这些差异将学生科学合理地分层、分批地划分教学,但是和其他教学的根本目的相同———都是为了能够使培养出的学生更加优秀。分层教学是依据学生为基础中心,将学生作为教学中心的一种策略。

一、提出问题

(一)地理教学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1.由于初中地理教材难度不大,侧重于记忆,学生易于接受,而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和能力要求都有了较大的变化,许多内容理论性强、难度大、方法新,对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要求较高。从而两级分化的问题极为突出,特别是刚升入高中的学生对这些变化往往不能很快适应。要改变这种状况,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显得极为必要。分层教学使得教师能够针对一小部分学生的比较独特的学习方式进行调整,使教师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加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并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以往的高中地理课堂上,由于班内学生人数比较多,教师未能进行分层教学而导致其教学方式比较单一、陈旧,教学氛围显得沉闷,这种现象几乎是每堂课上的常态。但是近年来随着分层教学的运用和推广,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多数教师能够做到依据小部分同学的情况进行有的放矢的教授与辅导。

2.分层教学对成绩不太理想的小部分学生来说是极为有益的,在分层教学的课堂上他们能够吸收到各自最需要的知识营养。针对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教师就应该引导其将学习的重点放到教科书中的基础知识上;而对于那些已经很好地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学生,教师就应该将其重点放在怎样提高学习能力上,可以提供稍难的题型让其进行解答,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会不断提高,促进其长远发展。教师通过分层的教学方式,能够调动小部分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的教学氛围也就会因此而活跃起来。

(二)研究的目的与任务

通过以上对分层教学的分析,在认真分析和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将结合地理教学的特点,更进一步地探索分层教学的课堂合作模式,使这种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形成最佳的结合点。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我们研究的具体任务是:(1)确定分层方法和措施,使之与学生学习效果形成最佳平衡;(2)探索分层教学方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防止学生成绩发生严重分化,学习困难学生流失;(3)探索分层教学方式对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二、理论构造

(一)分层教学的涵义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指教师针对全体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所采取的一种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主要包括上课之前依据学生的最近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智力特点的学生创设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环境(如可以分层提问、分层布置练习等),上课结束之后,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可以采取作业分层、检测分层等方式,最大限度地使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与教学要求能够互相适应,使最大范围内的学生得到最好的听课学习效果。分层教学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分层优化、因材施教、主体参与等特点,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获取知识,对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当前高中地理教学的现状

当前高中地理教学的现状很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讲课手段和方式比较陈旧落后,已不适合当前学生的发展。

1.课堂上学生听课死气沉沉,情绪比较低落,学习效果不好高中地理本身是一门同时具备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学科,学科的特点要求学生一方面要有比较强的记忆、观察、读图、分析能力,另一方面还要求学生能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但是纵观近年来不少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教师并不侧重于学生这些方面的培养,而是很重视学生对地理知识、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死记硬背。一堂课几十分钟过后,学生除了满脑袋不知所以然的知识和原理之外,其他内容所剩无几。学生虽然名义上学了地理,但并不真正了解地理。由于学生对地理规律、地理原理的来源不清楚,只是机械地进行复制、记忆,解决实际问题时就会显得捉襟见肘了。我曾对所教的高一四个班级的196名学生地理学习状况做过调查,结果如下:认为授课内容简单,有时无所事事的占4%;认为课堂教学内容适中,有些内容学起来相对容易的占11%;认为课堂上内容虽听得懂,但较难理解,不会运用的占72%;认为课堂上根本听不懂,或注意力不集中,理解不了老师所讲内容的占13%。以上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基础、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的确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高中学生普遍认为地理的学习是很枯燥无味的,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因此大大降低。

2.教师授课方式单一,无法适应学生需要现在已经进入21世纪的第15个年头了,然而仍有为数不少的高中地理教师沿用自己或者是自己的老师在上个世纪所使用的地理教学方法。一贯一言堂,从来满堂灌,学生、教师之间几乎不存在互动。教师仅仅凭借一本参考书将书上的所谓重点一一誊写到黑板上,让学生将这些重点、难点死记硬背下来;从来不针对学生在课上的反应情况适当地调整教学进度和方式,只是把学生看作为考试而考试的工具而已。究其主要原因是这些教师没有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而是过分夸大自己的主导作用,教学只是教师的教,至于学生怎么学与教师没有什么关系。[1]

三、分层教学的实践

(一)以班级为单位分层进行地理教学

主要根据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习的能力和潜在学习能力的高低进行分层教学,但在体现差异性的同时,不能以“好学生差学生”的眼光来看待不同的学生。另外,根据学生能力的差异,也应当配置不同类型的教师。因为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适合不同类型的教师,比如脾气比较急躁的教师应当配置能力较强的学习优秀的学生而不是理解速度较慢的学生,而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应当配置有耐心的教师。教师对每个学生都有着很大的影响,配合合适的教师能够有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达到我校所倡导的“先学后教,不教而教”的教学方式。在地理教学中,根据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能力差异进行分班,将知识掌握程度相当的学生分到一起,比较容易安排适当的教学任务。知识水平相当的学生在同一教室一起上课,不会因彼此的差异而感受到压力过大。分层教学,有效地应用在地理教学的实践教学中,有效地解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问题。除此之外,学校在进行分班的工作中还应当注意保持学生个性,分班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思维方式和兴趣爱好的不同,综合考虑后再作出科学合理的分班计划。分班之后根据不同学习程度学生的需求选用适合他们学习理解的教材进行教学,这能有效促进学生之间的知识交流,并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科学合理的分班制度能够让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良好的竞争氛围,使每一个学生在学业上有适当的压力,同时这样的竞争环境还能够有效促使学生对于学习热情的保持,分层教学同时也保证了不同知识程度学生对于知识的不同需求。

(二)以每个学生学习阶段分层进行地理教学

随着分层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深入,分层教学的任务还应当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在高中地理分层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做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取长补短来进行教学任务的安排。合理的教学任务分配有助于学生的能力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亦使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保持进步的势头。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分层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应用中的一系列细节问题,分层的地理教学工作内容应当包括:根据学生的能力层次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地理课堂上进行分层教学,安排不同难度的学生作业,课后分层进行对应的学习指导,分层进行不同难易程度的测验。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利用好分层教学带来的优势,能够有效地保持资质较好学生持久进步的势头,而对知识理解较慢的学生,分层教学模式也能够保证其学习的兴趣和信心。[2]针对以上内容可以简单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我根据学生自评、平常上课表现、考试成绩、完成作业等情况分别进行打分,将全班学生划为A、B、C三个层次。A为优秀生:态度认真、基础扎实、兴趣浓厚、思维敏捷、上课积极。B为中等生:态度较为端正、自觉性不太强、成绩和兴趣不太稳定。C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兴趣不浓,缺乏克服困难的毅力。例如学习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水的运动———世界洋流”时,我把教学目标分层如下:对C层次学生,要求掌握海水运动的三种主要形式,洋流的分类和分布规律以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B层次学生,在前一目标的基础上,不仅要求绘制洋流分布模式图,还要记住主要洋流的名称、分布;对A层次学生,在前两级的目标基础上,能熟练运用本节知识来分析解决地理问题(如最佳航线的选择,航海时间的选定等)。实施这一环节时应注意目标的制定一定要体现出层次性。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目标,这样既可增加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又能激发每个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兴趣,增强学生获得成功的信心,使他们变“被动式接受”为“主动式探究”,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地理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是被实践证明的结果

1.心理学的分析表明,知识的获取是由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递进式循环的过程。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理解方式各不一样,高中地理的分层教学正是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差异,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因材施教的科学教学模式。分层教学的教学模式有效地给学生提供了适合自己的学习任务,为学生保持学习动力与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了积极而又重要的作用。

2.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进行分层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应当着重解决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学习障碍,并通过合理的分层教学方式加以解决。高中地理教学的分层教学的合理应用可以有效地解决部分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基础地理知识较差、理解能力较慢、学习方法不当等问题。在教学过程当中能够给予基础较差的学生更多的帮助和照顾,培养建立起友好的师生关系。分层教学的教学模式是解决如何缩小学生间成绩差距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当中存在知识储备、学习能力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忽视了这一客观存在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增长和全面发展都极为不利。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服务才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以学生为根本,更重要的是给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传授其理解能力范围内的知识,保证每个学生学有所获、学以致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分层教学工作能够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每一个学生,建立起很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能够更好更充分地发挥授业解惑的作用。希望分层教学在高中地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地理教学的教学质量,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中地理小论文:高中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媒体浅谈

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在有限的地理课堂上要实现这样的高目标,难度可想而知。

一、改革传统课堂势在必行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机械训练,学生死记硬背;只注重知识传授,不注重能力培养;只注重应试结果,不注重学习过程;借助的教学手段和工具比较简单,课堂枯燥沉闷,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随着社会的发展,只有多途径、多手段的教学方式才能让学生扩展知识面,锻炼能力,培养兴趣。传统的课堂模式显然不能实现这样的目标,在此背景下改革传统课堂教学势在必行。

二、新课程地理课堂实施中的误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多媒体教学进入了课堂。多媒体课件有着传统板书无法比拟的优势,大大扩展了知识容量,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声情并茂、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深受学生喜欢。一时间,兴起了用多媒体课件上课的热潮。有些教师认为,只要运用这种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就代表已经实现了新课程的改革要求。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多媒体的大量使用,使得板书被忽视,甚至出现了黑板无人问津的情况,这既不利于教师职业技能的提高,也使得学生无法抓住学习重点,学生的注意力只被那些新颖的动画、生动的声效所吸引,忽略了内容本身,往往一节课下来,看上去课堂很热闹,但并没有多大收获。

三、新课程地理课堂模式下需要借助工具

要实现新课程目标,教师必须要有充足的准备。要通过设计一些查阅、思考、讨论、合作、表达等活动环节来使学生自主分析,探究出结论。多样灵活的教学设计,更需要多种教学媒体与资源的协助才能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主要的教学媒体与资源

1.媒体素材(教具)。地理图像教具如黑板、教学挂图、图片、幻灯片、投影片、录像片,电影片等,地理实物标本如植物、动物、矿物、岩石、土壤标本、各种工艺品和土特产品、国旗、国徽、纪念品等,地理模型如地形模型、地质构造模型、资源模型、农业区划模型、农田水利建设模型、工程建设模型等,地理仪器如三球仪、地球仪、经纬网仪、地动仪、日照仪、风速风向仪、以及雨量器、蒸发器、区时计算器、测角器、日晷和天文望远镜等。

2.课件。围绕一个或几个知识点,体现教学策略,实施相对完整教学的软件。

3.试卷。用于进行多种类型测试的典型成套试题。

4.网络课程。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通过多媒体表现的,在网络环境下运行的某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

(二)处理好多种教学媒体与资源的关系

这么多种教学媒体和资源不可能同时运用,那么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才能实现最好的效果?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因“材”施教。

1.黑板和粉笔是教学手段的基础。板书能够揭示内容,体现重点,是每节课必不可缺的部分,但需要简洁明了,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挂图、标本、模型、地理仪器等的使用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动手能力。教学挂图比普通的地理图册更清楚,地理标本可以让学生有三维的认识,地理模型可以模拟实际的场景,地理仪器可以演示和观察过程……在教师的演示过程中,学生可以逐渐地深入理解,甚至可以一起制作简单的教具,这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考,加深学生的理解。这类教具在对自然地理的教学中使用效果更好。

3.多媒体课件中插入文字、图片、视频,声形并茂,更能启发学生学习热情,丰富知识内容。这种手段可以用在需要大量资料补充,而板书无法呈现,或者为了让学生更生动地了解某一地方的自然、人文情况,或者课堂习题和训练的展示等等。

4.试卷作为对知识的复习和考核必不可少。例如每节课对于重点内容制作小测验卷,利用课堂几分钟时间,在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同时,也不忽视对知识的掌握。

5.翻转课堂属于网络课程的范畴,教师可以将课堂上一些主要的知识点、习题、案例分析过程甚至没有完成的部分,通过软件制作成网络视频,同时配以语音讲解,方便学生在课下学习。教学媒体与资源还有很多种,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和课型、教学目的要求,恰当地进行选择,力求使它们成为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学生兴趣、实现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的有效工具。

作者:王玲 单位:长春外国语学校

高中地理小论文: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开发策略探析

摘要:高中地理教学的案例就是将一些地理理论和解释该理论的方法相结合的具体事例。在本文中,详细介绍了地理教学案例的开发概述、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开发的理论依据及其开发原则、最后是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开发策略。

关键词:高中;地理;策略

现代世界要求呼吁科学发展,树立科学发展观,科学地认识人类和自然界的关系,其中包括人类和自然资源、人类和环境、人类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协调的发展关系。让人类明白,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地理学就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地理科学的发展,给高中地理学科的学习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1地理教学案例开发概述

1.1地理教学案例开发的概念。

地理教学案例是指具有特定具体的地理学科内容的教学案例。地理案例就是用于地理知识有关的事例,对地理理论知识进行具体的解释。它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它一般是按照描述式或者叙述式的格式进行介绍。二是在案例中不会出现具体和详细的相关原理的概念,只是在其中隐约地包含着。三是地理学科的教学案例出了具有真实的特点以外,还会引起学生的探究精神,因为案例会引出一些有趣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四是每个案例都是独特的,这样让学生可以在不同的案例中学到不同的知识,了解到不同的地理环境。

1.2地理教学案例开发的意义。

案例教学的发展对学生和老师都具有极大的意义。首先,它可以促进学生更加充分的发展。因为案例可以使非常抽象的地理知识变得具体化,形象化。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加容易,深刻的理解知识。案例可以使外部的地理知识变得内在化,这样有利于学生可以终身的利用和学习知识。案例使相似的地理知识形成清晰地知识结构模式化,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式和科学观念。案例可以引出有趣的问题,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其次,可以带动老师专业化的发展。老师参与地理教学案例的开发,有利于提高老师专业知识的发展,使老师的地理知识结构更加的完善。简言之,案例教学可以增强教师专业能力。

1.3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开发的现状。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开发的现状存在着令人担忧的现象。首先,案例开发的来源主要来自于教材,教材之外范围涉及很少。这样还是无法带领学生脱离教材的视野。其次,接近教学的案例使学生所认知和熟悉的,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案例开发都是由老师整理的,缺少学生的参与,所以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有一定的困难。

2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开发的理论依据及其开发原则

2.1理论依据。

首先,因为案例就是为了更好的讲解教材知识,所以还是要根据教材进行教学案例开发,要注意教材知识结构的核心层次特征。这是必要条件。但是也要注意教材只是一个素材,要加入问题的设置,引起学生的兴趣。案例开发的活动也要符合认知规律———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其次,要发挥“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要注意加入学生的参与,这样才会更加的符合学生的学习角度,引起学生的兴趣。最后,要注意案例开发的系统化。系统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具有整体性,然后构成整体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具有相关的联系。教学案例的开发要注意各个组成组分之间的联系,使得各个知识形成系统的框架。

2.2开发原则。

首先,要开发地理教学案例就得具有地理特点,所以要符合地理性原则。其中案例素材要有地理意义上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要能够客观的反应地理规律,反应地理现象和地理样貌之间的关系。其次,要符合参与性原则。地理教学案例的开发,主要是为了提高教师教学的专业性和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所以对于开发案例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参与,才会达到预想的效果。再次,要符合教学性原则,要注意教学大纲的要求,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进行有计划和有目的的开发。开发的案例必须适合学生的学习,更好的完成教学大纲制定的教学目标;符合教材的设计和教学内容,拥有多样性。最后,要符合“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即可行性原则。要注意案例开发的可行性,因为不能浪费学生的时间,但也不能随便找一地方进行简单,粗略的研究,那样得的数据是不准确的。

3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开发策略

3.1了解开发主体是开发的必备起点。

高中生端正的学习态度是参与地理案例开发的前提。在地理案例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态度是指他对案例教学所持的比较持久的内在反应倾向,它由认知、情感与行为倾向构成。它既是先前地理案例教学的结果,也是后续参与地理教学案例开发的前提。学生扎实的知识基础是有效参与案例开发的保证。学生已有知识必然会影响到新知识的获得,新知识只与原有背景中的某些观念相联系,才能够被保持并加以利用。学生优化的智能结构决定参与的最佳方式。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智能结构,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案例开发时,要善于利用学生的智能结构,组织相应的活动或设置会发挥其优势。

3.2明确开发目标是开发的必要前提。

首先,案例开发目标的确定要依据学生特点。其次,依据课程标准制定开发目标。最后,依据教学目标制定开发目标。总之,地理教学案例既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也要符合地理知识的逻辑要求,同时还要符合教学规律。

3.3熟悉开发渠道是开发的重要途径。

开发渠道的多样性,有利于增强案例的真实性。渠道包括:地理教材、高中地理教辅资料、乡土地理资源、报刊杂志和网络及其它信息化资源、社会资源。这样可以提高案例的可靠性,也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3.4掌握开发方法是开发的有力支撑。

这种方法的信息是师生从现有的资料中直接搜到的,由于所搜集的信息是现成的,因此成为地理教学案例开发最容易实施的方式。其次,社会调查法。这种方法是指运用社会调查获得地理信息材料,编写教学案例,再用案例分析来进行地理原理学习,一般侧重于社会性和人文地理方面的研究课题。最后,地理实验观测或野外考察法。地理研究离不开科学地观测,所以需要这两种方式进行科学地研究。

4结束语

地理学是一门综合学科,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科学地性质,地理案例开发水平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教育科研推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案例开发的行动研究有益于教师专业化,对于促进学生更充分的发展,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有重要作用。所以进行案例开发的时候一定要做好规划,争取发挥案例开发最大的效果。

作者:乌日娜 单位: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

高中地理小论文:高中地理互动型课堂教学模式实践

本世纪初,我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适应时展的需要,培养学生未来发展所需的各种基本知识和技能,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师生互动,避免出现形式主义的互动教学。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我国的高中地理互动型课堂教学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仍需在实践中加以总结和提高。

一、互动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

(一)系统性

互动教学是一种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系统性教学模式,它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问答,同时还涵盖了书本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系统性工程。在进行互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深入了解,并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加强与学生的情感纽带,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运用的能力,营造一种生动、有趣、开放、愉悦、自由、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同时,教师必须注重课内外知识的整合,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到联系生活实际。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意识到所学知识的实际意义,体现出互动教学的真正价值。

(二)特殊性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互动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具有特殊性的特征。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课堂的组织纪律性以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互动型课堂教学模式体现的是学生与老师双向交流与合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其中,学生扮演主要角色,教师起到引导作用,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幅提高,学习中也会表现出更大的积极性。学生和老师的双向交流,不仅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互动型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它不是简单的书本知识的教学,而是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有意识的教学活动。互动不是指形式上的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而是真正让学生参与其中的一种深刻的互动。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三)主动性

互动教学具有明显的主动性。其主动性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习方面。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偏低,在课堂教学中显得比较被动。而互动型课堂教学大大改善了这一现状,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

(四)平等性

相比传统教学来说,互动教学体现出了一种更加平等的师生关系。在传统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往往认为自己就是课堂的权威,在教学过程中一味按照自己规划的教学进度来讲课,忽略了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了解,学生有不懂的问题也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在课堂学习中极其被动。实行互动型课堂教学模式后,教师不再占据课堂主体地位,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教师可以和学生建立友谊。这样可以进一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觉得老师不是“上帝”,而是朋友。这样才能让学生从内心爱上学习并主动学习。

二、高中地理互动型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只追求互动的形式,忽略了互动的实质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我国高中地理互动型课堂教学模式还普遍存在着只重形式的问题。尽管在互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突出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给予了学生更多的合作学习的机会,但是忽略了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许多学生往往将课堂上的疑问寄托于合作讨论,而不对问题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究。这样的合作学习只是停留在一种浅层次的阶段上,对于学生的帮助并不大。在经过小组讨论之后,从表面上看,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比较多,最终也得出了问题的答案,但是这种形式上的互动在另一方面也让学生逐渐失去了自主学习、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长久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二)教师在师生互动中没有明确的角色定位

师生互动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互动教学法。这种互动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虽然充分体现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但是由于长期处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指导下,许多教师都不能在师生互动中对自身角色进行明确定位。整个课堂教学完全是围绕着学生的合作交流活动展开,教师并没有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发挥导向作用,导致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讨论的问题没有实际价值,根本不能达到互动教学的目标。有的教师虽然对学生合作学习活动进行了一定的指导,但是对他们的讨论结果没有科学有效的评价、点拨和建议。这实际上是一种放羊式的互动教学管理模式,活动形式过于轻松,最终导致学生的放任自流,其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率必然会大打折扣。

(三)互动形式单一,师生互动多,生生互动少

高中地理教学本身是一项灵活性较强的教学任务,因此,课堂互动形式也必须灵活多样。然而,目前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课堂互动形式单一。大多数教师都倾向于选择师生互动的教学形式,而很少设置生生互动的教学环节。采用课堂问答的形式来实现学生和老师的互动,这种互动形式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再加上一些教师对课堂设问的环节不够重视,提问水平偏低,对学生的帮助并不大。

三、改善高中地理互动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策略

(一)做好互动教学的课前准备工作

高中地理课堂互动教学是一种师生双向的课堂教学模式,要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必须做好互动教学的课前准备工作,其主要包括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和学生的课前准备工作两项内容。对于教师来说,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课前准备工作:第一,教师应在教案设计中注重对学生的引导,摆脱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从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第二,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出新的教学理念。着重联系实际生活,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并发现地理知识,从而增加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第三,教师应在课堂上留出学生自由思考的时间,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调整教学进度。对于学生来说,其课前准备工作主要是对课本的预习,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必须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发现并思考问题,这样才能为课堂互动活动打下基础。

(二)完善互动教学的指导策略

1.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和学习情境。

对于当代教育来说,素质教育观念已经得到普及。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课堂氛围的创设,摒弃传统的教师权威观念,主动与学生交朋友,创设出一种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课堂的民主。对于高中地理互动教学来说,良好的学习情境也是必需的。只有在和谐、宽松的教学情境中,学生才能真正对地理学习产生兴趣。高中地理教学涉及到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对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因此,教师必须运用各种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设计便教利学的问题情境。

合理科学地设置问题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此,教师要提高互动教学的质量,首先必须重视课堂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师设置的问题必须具有开放性、生活化和难度适宜的特点。例如,在讲解珠穆朗玛峰地区的垂直分布规律时,教师可提出“为什么南侧的雪线低于北侧雪线”的问题,然后提示雪线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让学生通过分析得出答案。总之,高中地理互动型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改善教学策略,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互动型课堂教学的目标。

作者:付桂军 李玲 单位:广饶县第一中学

高中地理小论文:高中地理教学学生地图技能浅谈

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离不开对地图的运用,地图也是中学生有效学习地理知识的基本工具。在高中地理教材中,各种山脉、河流、地形地图的多种多样,而且地图可以突出、详尽地直观表现出许多地理知识,甚至很大程度上替代了文字的表述,是地理教材中不可或缺的,也是中学生地理学习中必不可少的。所以,对于中学生读图、析图、画图等地图技能的培养尤为重要。

1、训练学生读图

读图是中学生地图技能的基础和需要培养的基本习惯。地图是地理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种直观、详尽的包含地理知识的形式。学生们在学习各科知识中基本接触的都是课文,所以养成了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习惯,不太习惯也不能很好地掌握读图的技能。教师要有目的地训练加强学生们的读图能力和习惯,在地理课上经常指导学生们去读图,将地图作为课文和图像结合的桥梁,尽量使学生们将地图中包含的信息与课文中的知识点对应起来,并鼓励他们去发现地图中包含的课文中没有的知识点。除了地理课本中包含的地图,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们去阅读其他与地理教学内容相关的地图,加强他们对地图中直观语言的认识理解,养成读图的习惯。针对有些同学对读图“一窍不通”的现象,教师要有意识地、详尽地训练学生们读图的技能。例如,在读一张全国地图时,教师可以训练学生先整体地看这张地图,了解我国的版图面积和形状,然后在一一仔细观察每个省的分布情况和形状,记住每个省的方位,最后,观察各个省的山脉河流分布情况,从整体到局部地阅读这张全国地图,从中发现关于地理的知识。

2、引导学生析图

析图就是分析地图,从地图中提炼地理特征分析地理结构规律、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析图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读图能力和养成的读图习惯的基础之上的一种能力。在高中,地理教师经常要求学生能够在头脑中呈现各种地图,以达到以图思文的效果,这要在学生熟练掌握析图技能之后才能达到的效果。分析地图的能力,单靠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掌握是很不容易的,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这项技能。教师首先要诱导启发学生去析图,在经过了读图技能的训练后,学生其实已经有了初步分析地图的能力,但这还达不到析图的能力。教师还要教导他们分析图像的技能和技巧,比如,在分析山脉图时,教师要教导学生先分析了解各个大山脉的分布,然后再通过这些大山脉的分布将那些与大山脉相邻的小山脉指出来,进一步了解所有山脉的分布位置,在头脑中构成山脉的分布图,最后,再去了解记忆各山脉的特点。或者,也可以让学生们从大到小地分析各个山脉,自己给这些山脉排个序,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这样利于学生们对山脉图的分析和记忆。析图技能的掌握,可以使学生们明确地图中包含的地理知识,将这些知识点一一地送入自己的头脑中进行加工分析,总结出地图中的地理特征和规律,加强对地理的学习和掌握。析图技能的掌握,除了教师对析图技能技巧的教导外,还需要学生们大量地分析锻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去自己分析地图,锻炼自己的析图能力。在地理课程中,遇到教材中的插入地图时,教师不要急着帮学生们分析地图,提炼地图中的知识点,而是引导学生们运用自己教授的析图技巧自己去分析该地图。比如,遇到地图后,教师设计问题来让学生们回答,教师询问学生们在地图中可以得到哪些地理信息,然后提问不同的学生,直到他们将地图中的地理信息补充完整,最后,也可以请学生们谈谈自己是怎样在地图中分析出那些地理信息的,以供其他同学学习借鉴。

3、教导学生画图

当学生们掌握了读图、析图的能力后,就已经基本掌握了利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但这还不够,还需要对这些知识进行巩固掌握,这就需要掌握画图的能力。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话在地图技能的掌握中同样适用。学生们掌握了读图、析图后,只是对地图中的地理知识有了初步的理解和记忆,过段时间肯定会有一些遗忘,不看地图时,也不容易在头脑中形成自己的“地图”。针对这样的现象,还需要对学生画图技能的培养。如果学生能够自己独立地画出地图,那他们的头脑中肯定就可以呈现地图了,也就基本完成了对一些地理知识的记忆。教师要教导学生画图,让学生试着绘画自己头脑中的地图,并对他们所画的地图进行指导纠正。比如,在学习了地球六大板块的分布情况后,请学生到黑板上画出六大板块的分布,并在图中标明各板块的名称。然后,根据学生的画图情况纠正他们的错误,包括板块相对位置的错误、板块大小的错误等,强化学生们的记忆。对中学生地图技能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长期的习惯养成和技能掌握。综上所述,中学生地图技能的培养基本可以分为读图、析图、画图依次递进的三方面的培养,这三方面的培养也要建立在学生们养成利用地图学习的习惯之上,地图在中学生的地理学习中是有巨大优势的,教师要给予充分的重视。

作者:吕伟 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第二中学

高中地理小论文:高中地理教学备课方式和技巧

【摘要】新课标实施以来,给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也给高中地理备课提出新要求。本文简单的介绍一下备课要求。和大家分享教学备课新方法和技巧,以期为新课标实施提供帮助,为同行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集体备课;信息化

备课就是为上课做准备,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围绕教学内容,从学生角度出发,收集、处理资料以及设计方案的过程。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中,历来重视备课,有“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工”的说法。本世纪初,我国推出第八次基础教改,随着这几年的教育改革和试验,新课标已经真真切切地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的生活。这为我国素质教育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以前教师备课,地理教学大纲明确了学生的必学内容和详细的知识点,规定了教学内容的最高要求(即不超纲),它对一线教师教学实践具有直接指导作用。而现行教材为教师备课、教学留下了更大的空间,新课程教学淡化了应试教育,全面强调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尤其在学生的信息来源广泛的情况下,高中地理教学备案就需要顺应新的形式,新的要求。本文提出几个新的备课方式和技巧。

一、备课要求

1.备知识:

新标教材里面知识点少了,文字表述少了,可是,提问多了。老师备课时需要把自己备成一个湖,备成一个泉。新教材仅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框架。至于每节课上,你怎样组织材料和实现教学目标,就交给教师自己去施展,这就要求老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点通过备课创造性成为课堂教学组织者、引导者,还是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者。[1]

2.备心态:

新课改的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新课程实施的核心。这就要求我们放下“为师独尊”的观念,以学生为主题,就要放下“老师”的架子。

3.备课标和教法

新课标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体现国家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教师还是需要明确每堂课要实现哪些课程标准,把握好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重点

二、备课方法

1.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有其许多作用。集体备课有利于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较好地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搞好课堂教学;有利于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进行教学研究和讨论,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有利于增强教师之间的合作意识,凝聚教师的工作合力,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也有利于遏止应付式备课、抄教案甚至补教案的无效劳动现象。[2]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教师合作探究,发挥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在上级主管部门安排下,进行校际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设计质量高和实效性强的教案。集体备课的最大特色在于“集体”作用的有效发挥———凝结集体智慧、共享集体经验、探究集体问题和实践集体成果,以此促成集体进步。

2.基于信息技术的备课。

当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网络是最大的信息资源。一些强大的搜索引擎会让你搜索到你想要的一些。文字、图案、视频都能给你意外惊喜。比如,有的老师在讲下册“日本”时,采用不同的搜索关键词,如武士道、樱花、人口、战争、经济等搜索日本,获得了丰富的资源,为课堂上的教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采用电子备课:

传统意义上写教案成为备课的代名词,费工费时,而且单一。新的教学条件提高,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使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的备案等到实现。这种方法丰富课堂,更好的引发学生兴趣。这就要求我们要采用电子备课。运用熟练后,工作效率高,便于修改、更方便在集体备课展示。

4.课后备课。

传统观念,教案形成备课就算完成。从成长的角度要求,我们要事后反思,吸取经验,获得成长和发展。新标的的开放性也增加了课堂的突发性,更加需要我们及时总结。所以,课后备课成为种方法和必须。

三、备课的技巧

有位学者提到现在高中地理的教学存在:有地无理、目中无人、心中无数。根据高中地理新教材的特点,谈谈备课技巧。地理必修1侧重于自然地理,重点阐述了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理必修2侧重人文地理,主要阐述了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人口与城市”,“产业活动与地域联系”,“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等。地理3是在地理1和地理2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在一定区域内如何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这样备课时就应该多联系实际、联系当前的信息,给学生新鲜感、增加吸引力,引起学生共鸣。所选的案例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总之,老师要做到有效备课,认真琢磨设计让学生“动”起来方案,学生就易于掌握知识充满自信,培养其终身学习地理的方法。,老师要不断探索、改革、创新,才能跟上课改时代的步伐,提高备课方式和技巧,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作者:魏鹏鹏 单位:内蒙古乌海市第一中学

高中地理小论文:高中地理教学中低碳理念渗透

摘要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环境恶化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在教育领域,保护环境、低碳生活的意识已经普遍存在于学生心中。对于高中地理教学而言,贯彻低碳理念能够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强化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关键词高中地理低碳理念环境保护

低碳理念是全球普及的环境保护观念,不管在哪个领域或者哪个地点,低碳理念都作为一种文明理念贯穿在整个社会发展中。低碳理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它是一种把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渠道,能促进教学的发展和学生的学习。

一、遵循自然规律

地理是一个广泛而深刻的概念,高中地理的学习并不能把地理知识全面覆盖。然而在有限的高中阶段,教师可以向学生传授地理分析思维、地理环境意识、抗灾防灾技能等各种观念和技巧,所以学生在地理课堂中学习的知识并不是毫无用处的理论,而是能够激发学生思考或者可以调动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做出行动的催化剂。如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中的“以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这篇课题,阐述了自然资源提供给人类便利的同时,人类也应该合理运用自然资源。这里就联系到“遵循自然规律”这个观念,也是低碳理念的重要方面。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对自然资源的类型和分布范围进行讲解,比如以煤炭资源为例。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燃料。然而人类不断开发与攫取,使得煤炭资源量大量减少且在开发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教师对煤炭资源的讲解,是为了让学生意识到“自然资源的规律性”这个观点,煤炭的形成处在一定的规律之中,所以要遵循自然,合理开发。这是把低碳理念渗透到地理课堂的一方面。又比如学习“探索海洋资源的奥秘”,教师除了要讲解海洋资源外,也要结合“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的内容来将低碳理念贯穿在地理课堂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海洋内部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拥有着复杂的地理特征,所以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最大可能性地避免海啸、海洋污染等生态环境灾害。学生对海洋资源和海洋灾害的了解促进了其自身环保意识的提高,这也是低碳理念渗入地理课堂的重要表现。

二、坚持统筹兼顾

低碳理念包含着方方面面的内容,如资源合理利用、计划生育、城乡问题等,而高中地理教材中的许多知识点都关系着低碳理念。所以教师将低碳理念渗透在课堂中时,也要将各个部分统筹了解,践行人类活动“统筹兼顾”的观点。例如学习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中的“人口与地理环境”这个单元,人口是环境容量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依此结合“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可以看出人口数量和人口区域分布对环境承载力的影响,从而对地区的开发和建设也有着直接影响。结合“统筹兼顾”的观点,人口问题和环境问题是一个生态整体中的两个方面,人口影响着环境,环境也影响着人口。所以环境恶化会导致人口问题的恶化,而合理处理人口问题才能保证环境的正常运转。“统筹兼顾”的观点可以从中体现出来。又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这节课题,城市的区位、体系、空间结构与城市化进度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在人类活动过程中,人们就应该考虑到这两个方面的“统筹兼顾”性。城市的合理规划能促进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的快慢又能通过城市规划的表现体现出来。学生对这种“统筹兼顾”观念的理解就是对低碳理念的理解,从而让他们在自身生活行动中做出改变,环保出行,低碳生活。

三、可持续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观不管是对环境发展还是对人类发展都是一个长期有效的观念,践行低碳理念也是为了可持续发展,为了生态环境更加舒适,人类生活更加美好。所以教师在地理教学中,也要将“可持续发展观”渗入到学生脑海中。例如学习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中的“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区域内农业生产、工业生产的特殊性。当前,人类开发活动不断加强,导致地理环境发生改变,生态环境问题不断出现。比如原先的湖泊区,人类进行填埋后用来进行农业生产,这种行为改变了原先的生态环境,破坏了生态系统,导致环境灾害问题;又如在森林地区进行工业生产,大量伐木、燃木,破坏土地,污染空气……这些行为都违背了“可持续发展观”,不仅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更销毁了后代人的生存资源,阻碍了后代人的生存发展。教师在教课时也要强化“可持续发展观”,促进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落实可持续发展观,去践行“低碳理念”。

四、结语

总之,低碳理念对现今人类的生活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高中地理教学而言,低碳理念作为一种环保理念,应该渗透在每个高中生的脑海中,这样高中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才能时刻保持低碳理念,甚至去传播这种环保思想,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从地理教学角度来看,低碳理念的渗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将环保理念间接地传播到更远的地方和更多的群体中。

作者:张群良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中学

高中地理小论文:高中地理高效教学浅谈

一、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地理教学实践中,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一大部分学生是被动地接受所学习的知识,有些教师也只是机械地重复课本,不能做到勇于创新,这样一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降低了,对于地理的兴趣和热情也就失去了,因此地理也就脱离了现实,脱离了生活,地理就会变得枯燥乏味。二是现在的现象比较严重,学生学习了知识之后,都用在了大量的作业和习题上,没有仔细思考把地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因而忽视了地理在生活中的实践。这样不但不利于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而且有违学习地理的初衷。

二、对高中地理教学实践的一些建议

由此看来,改善高中地理教学方法任重而道远,这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地理教师不断地努力和探索,下面就我在实践中的体会,谈一下高中地理教学的一些方法。首先,我们要让学生体验到地理学习的乐趣,方法之一就是使地理生活化,就是老师带领学生走进生活,例如老师可以让他们去探索身边的地理,在活动地点的选择上,教师可以与专家进行探讨,选择一些十分安全,又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方法进行地理探索,在旅游的过程中,学生既可以运用查看地图的能力,又能够学习各个地域的气候,这些对于学生是十分重要的实践机会,既可以放松心情,又可以当作课堂进行地理实践,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好思路。其次,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讲解一些实际存在的例子来进行地理教学,这也十分符合人教版教材的思路。对于一些十分重要的地理案例,学生又不可能亲自去考察,案例教学就成了一个值得采取的方法,教师应该精心准备和挑选案例,这些案例应该是源于生活,贴近实际,让学生能够想象到,理解清楚。与此同时,教师在讲解时应该抓住案例的要点与特色,激起学生的兴趣,师生之间要相互沟通,帮助学生了解案例中的地理知识,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为学生构建一个展示自我、相互沟通交流的平台也是至关重要的。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组织一些交流活动,让学生表现自我,进行知识的互动和交流。学生对于地理方面的许多知识了解得并不是很多,因此,教师就要让他们以课本为起点,联系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相互交流提问,让学生通过自己在生活中的实践来回答和解决问题。当学生进行过许多次交流活动之后,可以适度地让他们探索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例如古今中外的许多地理未解之谜,比如百慕大三角、埃及金字塔等。虽然问题不一定能够得到解决,但是通过激烈探讨,他们可以学习到许多的知识,这对于学生整体地理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这也能提高他们的口才,培养他们的演讲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教师和学生都要不断地为生活化地理而努力。教师要善于引导,善于创新和研究教学方法,善于与学生沟通,除此之外,学生要善于大胆地运用地理知识,善于怀着一颗好奇的心去探索地理知识,更要善于与老师不断地讨论所学习知识的疑难点,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虚心请教懂得的人,共同培养一种地理学习的氛围。只有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能为地理教学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明天。

作者:王志军 单位: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第二中学

高中地理小论文: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性探析

一、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地理课堂有效性的前提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进行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和前提条件。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融洽的师生关系带进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体会到感觉到家的温暖,学习时就会变的轻松自如、自由发挥,从而建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氛围。教师只有对学生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在学习上给予指导,和学生打成一片,学生会对老师产生良好的印象,进而产生对这一学科的兴趣。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高中地理教师,从学科的实际情况出发,去理解、关心、热爱每一个学生,使学生体会到尊重、信任、理解与呵护,便于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沟通、交流。师生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的默契,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生动形象的地理教学语言,是构建地理课堂有效性的保障

教学语言作为教学信息的载体,是师生沟通交流的第一通道。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语言对地理教学任务的完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地理教师的课堂语言是指在地理课堂教学信息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运用语言传递地理知识,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行为方式,它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对教学语言的特殊要求。精心设计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形成良好课堂教学氛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语言的恰当运用对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地理教学本质在于学生在教师的语言叙述帮助下形成地理表象和地理概念,掌握相关的地理常识,然后达到认知符合地理发展规律的理性认识。地理教学语言实际上是一种地理学、教育学和语言学三者相结合而形成的语言。通过形象生动的地理教学语言,引导学生多种感官积极活动,起到语言的交际作用,使学生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知的飞跃,切实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优化、整合教学媒体资源

地理科的趣味性较强,大部分的地理知识可以使用多媒体,生动、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很多地理现象也可以使用flash动画来模拟展示。多媒体教学手段进入课堂以让学生形象、直观的认识地理现象,调动起学生多方面的感官,科学形象生动的掌握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提高了地理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和推广,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变得更有趣、更丰富,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地理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优势,尽量把最生动的知识传达给学生。只要教师恰当的使多媒体教学技术,实现多媒体教学与教材完美的结合,我们建构的地理课堂才更有实效性。

四、“授之以渔”,重视地理学科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改变高中地理的学习方式。课程标准指出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规律,根据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正确的学习方法对有效掌握地理知识是很重要的。地理知识内容广泛,丰富多彩,如果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就变得事半功倍了。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很重要。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读书。学生学会读书是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前提和途径。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抓住重点内容,理顺地理知识结构,搞清重点地理知识的联系和因果关系。其次,要教会学生读图、用图。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特色,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学生会读图、用图就可以应用地图和地理知识分析地图、掌握地图的语言。再次,要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事实上地理跟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所以在地理教学中要做到学以致用,把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建立开放性、探究性的课堂,实现课堂与生活有机结合的课堂教学方式,使学生及时将知识应用、验证于日常生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好方法。

五、结语

综上所述,要提高地理课堂的有效性,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发展为主旨,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创设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使用生动形象的地理教学语言,优化、整合媒体教学资源,重视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扎实上好每一堂课,使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质的飞跃。

作者:李静 朱松梅 单位:昌邑市第一中学

高中地理小论文:新课程改革高中地理探析

一、传统的教学弊端

包括地理教学传统的教学是把成绩放在第一位,强调的是教师努力“教”,学生多读、写、背,学习的主体是老师,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忽视。这样做的结果是我们国家通过高考选拔的人才是会考试的人才,但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几乎没有得到培养,这也是为什么我国的高中生课本知识学得很好、考得好,但与国外同龄人相比动手能力差很多的原因。传统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三个弊端:

1、课前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预习课文,导致不能提出有建设性的问题,因为应试教育下,为了高考分数,大多数学生必须面对更多的试题和需要背诵的知识,每天疲于应付,所以没有时间也不会主动地预习,这是第一个弊端。

2、课堂上以教师的“讲”、学生的“听”为主,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其实很好学生一开始对学习积极性挺高的,但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没有得到尊重,慢慢地学生就习惯了听,而不会提出一些问题。

3、课后教师是以大量的题目来巩固知识,而不是实验实验应该是能直观、有效的提高学生兴趣和成绩的一个好方法,但由于各种原因现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验教学还很落后,这样做的结果是老师和学生为了成绩做了很多试题、背了很多知识点,但成绩没有明显提高,身累心也累。

二、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效果

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应该是提高了的,传统教学强调老师的“教”,而新课改强调的是教师如何教学生学,以学生的“学”为主导。这就是新课改的一个大的转变,而这种转变要求老师从心理上接受并付诸实施。教师在接受新课改观念时应该做到三个转变:

1、思想上的转变

认识到学生的“学”是主体,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学”只有认识到这点,教师在平时的备课或者是设计课堂的时候都会注意这个终极目标,要让学生以自我学习为主,首先是要老师的观念改变,因为老师才是学生自学的引导者。高中地理的学习尤为如此,现实中地理教学在初中是不太受重视的,很多初中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学可能都不会开地理课,所以高一学生的地理基础几乎为零,这对我们高中地理学习来讲老师的作用就更加明显了,因为你的任何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影响都是终身的。所以对于我们高中地理老师来说,转变思想观念非常重要。

2、教学过程的转变

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即实验高中地理有很多知识的讲解都可以借助实验来完成,增加课堂的学习氛围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中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挺抽象,传统的课堂教学老师讲得如何的天花乱坠,学生学起来都是一头雾水,我一般会在这里做一个实验:用一堆沙子表示地表的起伏,用一个漏斗放在沙堆上方表示地表径流,当把水从漏斗中倒下去时水就会把沙子从顶部往下流,沙堆顶部的沙子就会被水流带走形成明显的侵蚀地貌,而水往下流的过程中就会演示流水的搬运过程,最后在沙堆的底部形成堆积地貌。老师只需在旁边提醒学生注意那些过程就可以,学生看了实验以后对侵蚀、搬运、堆积就会有很深刻的印象。最主要的是这个实验老师做完以后可以让学生重复多次再做,对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3、素材积累的转变

在生活中积累素材我们很多地理知识是可以解决生活中所碰到的问题的。比如在学习城市商业网点时,理论上是人口越密集地区商业网点的密度越大、其服务范围越小。我们可以举例市中心的商业网点的密度确实比郊区的大,这样学生就有了感性的认识,对这块知识应该是印象深刻了。人们生活中所碰到的事情无外乎是衣、食、住、行,这是人类的立足之本也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人类的教育实际就是把积累的知识不断传给下一代,但随着时间的演变,老师教育的知识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所以就要不断地创新,让学生学习更新的更实用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总结

生活和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老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不是代替者。教师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重于知识。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师其实可以有一番作为!起点就是教师从改变自己开始。

作者:汪冬秀 单位:江西省南昌市新建二中

高中地理小论文:高中地理分层次教学实践问题探讨

1.概述高中地理分层次教学的相关理论

对于高中地理教学采取分层次教学方法而言,有着自身的理论依据和基本模式。以下就对高中地理分层次教学的相关理论依据和基本模式进行阐述:

1.1高中地理分层次教学的相关理论依据

由于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都是不相同的。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之所以要采取分层次教学的方法,也正是鉴于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所谓的分层次教学就是,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本地理素养、地理学习的特点为根本出发点,对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划分,同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的一种教学模式。高中地理教学之所以要采取分层次教学的模式,主要就是因为采取这样的教学模式,更加充分地体现了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基本教学理念。也正是通过采取分层次教学的模式,不但能有效地顾及到学生的基本学习特点,同时也能达到每个学生在属于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学习到知识,使得教学资源得到最优化的分配。

1.2高中地理分层次教学的基本模式

就分层次教学而言,目前已经成为了很多学校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采取分层次教学的模式,就是为了有效地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目前,正在实践和应用中的分层次教学主要有三种基本模式,分别是:一是分层次交叉教学模式。也就是在一个班级内,将学生分成能力均等的一个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里面都有学习优秀的学生,也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将学习小组作为整个地理教学对象,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同的教学方法;二是班级内层次教学模式。也就是根据全部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将全班学生分成一个个不同的层次,并且根据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以地理教学目标为依据,再次对地理教学目标进行细致的划分,这样一来,就能有效地保障每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习到知识;三是分层次走班教学模式。也就是对全校每一个班的学生进行统一的分层和划分,在实际的地理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适当的教师进行教学,将属于同一个层级的学生统一集中到一个教室里学习知识。目前,采取这种分层次走班教学模式的学习还是比较少的。

2.高中地理分层次教学实践中所面临的问题

2.1分层次教学的方法不足

对于分层次教学模式而言,最为关键的就是要对学生进行不同层级上的划分,但是,在划分不同层级学生时,所遵循的标准却往往是相同的。在一些学校,地理分层次教学模式所采取的分层次依据就是,学生的地理考试成绩。但是学校忽视了考试成绩并不是能完全代表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这一客观事实,进而出现了很多“高分低能”的学生,即使有些学生的考试成绩很高,但是却还是“低能”的学生。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时候,每一个层级学生真正的学习需要并不能得到有效的满足。这种现状在高中地理分层次教学实践中已经屡见不鲜,也正是分层次方法的不恰当,使得分层次教学模式所取得的效果也不理想。

2.2教师准备教学时压力过大

对于不同层次的教学模式而言,高中地理老师需要在准备教学材料和教学设计的时候,更多地考虑不同层级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所以,在这种分层次教学模式下,有很多的高中地理教师感觉到教学压力巨大,最终使得教学活动也变得很困难。

2.3分层次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在很多学生经过分层之后,会感觉自己不如学习好的学生,进而心理上产生了自卑感。而对于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而言,通过分层次感受到自身的优越感,进而逐渐放松对自身的要求,渐渐学习成绩受到了影响。

3.解决高中地理分层次教学实践问题的相关策略

一是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分层方式。由于每一个学校的教学环境不相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地理素养也是不相同的,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分层的时候一定要科学谨慎。同时还要与家长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获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有效进行分层次教学。二是不断提高地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质量。为了有效地提高地理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应该积极支持地理教师进行深造学习。对地理教师自身而言,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通过学习充实自己。三是注意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学校应该不断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使得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努力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老师要对不同层级的学生平等对待,不能歧视学习困难的学生。使得分层次教学模式能在一个和谐平等的氛围中顺利进行。

4.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地理教学要想有效实现分层教学的效果,就必须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及时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积极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只有这样,高中地理分层次教学的水平和质量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作者:吴嘉达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唐江中学

高中地理小论文: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改要求在教学中不仅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样学生才能全面发展,社会才能进步。不论是信息技术,还是地理教学,其目的都是促进社会发展。因此,将二者整合具有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促进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必要性入手,具体探讨如何将二者有效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促进信息技术和社会的发展。

1.将信息技术应用在高中地理教学的意义

1.1有利于引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传统的教学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自身生活经验相结合起来,只能通过想象对知识加以理解,这样枯燥的学习只能使学生失去学习地理的兴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将重难点知识简化,创设地理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1.2有利于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形象化

高中地理理论知识较深入,大多是文字描述。地理本身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但书本上的知识理论性较强,知识太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因此,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地理教学中,能够将原本抽象且难以理解的知识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不仅仅学会知识,更懂得如何真正地将这些知识合理的运用在具体实践中。

1.3有利于将可持续发展观念落实到具体教学中

高中地理课本内容主要是围绕人地协调的理念而展开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明白技术运用的真正目的,并通过对地理知识的深入掌握,能够从中领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1.4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地理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是对知识的理解,更多的是通过对知识的学习从而学会分析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能从中明白知识所带来的真正的意义。

2.如何有效地将信息技术应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

2.1将多媒体与地理教学有效结合

绝大部分的高中地理教学方式都是通过老师的讲述从而获得理论知识。但是这样只能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必须将多媒体运用到地理教学中,使原本抽象的知识形象具体化,简单易懂,学生才能够深入掌握地理知识,对地理学科真正地产生兴趣。多媒体包括很多方式,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采取不同的方式,这样既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能够给学生带来学习上的新鲜感。比如,在讲到人地关系的矛盾时,可以考虑给学生播放一些由于人地关系不协调导致的一些灾害,在观看视屏的过程中引发学生的思考,对接下来的人地关系知识产生兴趣,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2有效地对地理教师的信息技术和教学方式的专业化进行培训

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一个新技术的出现伴随着另一个新的技术的产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信息技术远远落后于新兴的科学技术。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首先要转变以往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教师只有树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理念才能够实现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学校要注重对教师的信息技能的培训,让教师在培训中真正学到新的技能,学会新的方法,并将所学方法和技能有效地展示在课堂中。在实际生活中,教师要细致观察学生感兴趣的地理内容,多渠道地搜集相关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积极思考怎样将抽象深奥的地理知识转变为简单易懂的并具有一定吸引力的知识,让学生在课堂上快乐地学习,轻松地学习。同时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使自己的教学理念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当代社会高中政治教学的需要。

2.3促进学习资源有效合理地共享

高中地理教材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将原本枯燥的文字和图片通过音频或视屏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通过网络工具,实现互动式教学。在网络上创建一个分享平台,教师可以将自己的地理教学心得体会分享在网络上,或者录制微课,让教师之间实现教学上的互动,互相学习教学方式,教学工具的运用等。

3.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促进地理教学的发展。应注重培养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和经验去学习地理课本知识的能力,系统深入地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实现地理教学目的。将理论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在学习中的参与度,促进自主学习,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能够对社会生活实际提出自己的见解与解决办法;这也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遇到问题能够自我思考,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促进自己全面发展,实现自我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

作者:肖镇铭 单位:江西省定南中学

高中地理小论文:高中地理教学中自主学习途径探析

高中地理学习对学生而言不仅要求其掌握普遍的地理常识,而且也是教师教会学生如何应用地理知识的重要手段。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可以完成地理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所以高中地理教师需要转变思想观念,一改过去的教学模式,努力思考帮助学生培养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的方法,寻找提升自主学习的途径。

一、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随着高中学生年龄的增长,其更加希望获得来自教师以及同学的赞誉和关注。所以高中地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地理自我学习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自尊心,要让学生在获得尊重的前提下进行自主学习,然后通过自主学习来进一步巩固自尊。高中地理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出一个平等、轻松、愉悦、和谐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可以更轻松地融入到高中地理学习的课堂中,让学生获得与教师同等的地位,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教师要一改过去那种死板而又机械的教育模式,不能对学生进行标签化定义,对待优等生、学困生都需要一视同仁,不仅要表扬优等生,还需要鼓励后进生,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增长信心,激发他们自己想要学好地理的热情,让他们转变学习思维,改变学习态度,从“要我学习高中地理”变成“我要学好高中地理”,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培养出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最终达到锻炼他们自主学习高中地理的能力。例如高中地理教师在教授世界气候类型与特征的时候,对那些记忆力较差的学生,要想让他们快速掌握所有的内容是不可能的,但是地理教师应该既不放弃他们,但也不能逼迫他们,而是为他们提供关心,倾听他们遇上的困难,记忆的难点,让学生在愉悦中感受学习地理的乐趣,最终转化为高中地理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就好比网络上流传的那位宁夏“最牛地理教师”为了帮助学生记忆中国地理,徒手绘制中国地图,通过为学生创造轻松、和谐的课堂环境,学生自然就会迸发出超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设计出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

通过设计自主学习的活动也能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以前的稿子地理教学过程中其实是有这个环节的,就是课堂提问,这就增加了学生自主思考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但还不够。改革后的高中地理教学需要借鉴正确的思路,但仍需要将思想发扬光大。例如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前,教师需要让学生进行预习,教师要结合教材以及备课内容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创造出自主学习的环境,设计出适合他们自主学习的活动,这样让学生在课前可以有足够多的时间进行思考,而且在思考以及学习中还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对课堂知识更加憧憬。另外在高中地理课堂上,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创造出自主学习的活动,比如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来充当教师的角色,让他们走上讲台,不仅激发他们写学习动机,而且让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更加努力,更能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这种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活动会比一般的教师授课更加有效果,而且也符合趣味性课堂的要求。

三、努力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在课堂上可以为学生努力创造自主学习的活动,那么在课堂之外高中地理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造出更多自我学习的机会,这样也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我学习的意识,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而且还能配合课堂教学的进度,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与拓展。例如在学习地质结构方面的知识时,因为这些知识比较生涩,学生可能在生活中接触比较少,所以理解和感知方面较弱,高中地理教师不仅需要在课堂上向学生积极讲解,还可以利用课外时间,亲自带领学生去到郊外进行考察,让学生拿着实物进行比对,在这期间还能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培养学生地理兴趣,更愿意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进一步探索与研究,加大他们自主学习的范围与力度,有利于他们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另外在学习高中地理时,还可以为学生订阅一些优秀的地理杂志,如《国家地理》、《华夏地理》等书籍,既可以帮助学生更透彻掌握地理知识,而且可以让他们更愿意去自主探索其中的奥秘,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四、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模式

探索教学模式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对学科的热爱之情,最终帮助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高中地理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教学模式,以适应时刻变化的教学要求。合理运用合作教学的模式,让学生与学生之间,或者与教师之间共同合作,最终掌握高中地理知识。例如在教授“太阳系中的地球”时,地理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先自行收集资料,小组成员合作构造出地球在太阳系中的地位与环境,这样每个小组都会有一个太阳系的模型在头脑之中,不论对错,最终在课堂上进行终极大比拼。虽然会有同学出现错误或者不完善,但是经过这样自主探索的过程,学生对错误和正确的知识印象更加深刻,更能掌握正确的知识,而且自主探索的过程就是自主学习的过程,所以也能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五、结束语

不论采取哪种途径来培养学生高中地理的自主学习能力,都会涉及到以学生为中心这一重点。所以高中地理教师在制定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措施和途径中,都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内在潜力,让学生意识到自主学习是解决高中地理问题的一大法宝,自然就会有意识地去提升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钟其建 单位: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第一中学

高中地理小论文: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途径分析

高中地理不仅涉及基础地理常识,同时还加入了各种基本的人文地理知识,是中等教育阶段对地理学科的综合性梳理。虽然高中地理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在知识深度上相对浅薄,但复杂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所组成的地理知识体系,仍是高中生的学习难点。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基础性学科知识的地位,还在于地理作为研究社会、人文、自然、生态环境等综合性学科,与人类的生活、生存、发展有着密切联系。

一、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要求

1.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由于初中教育阶段地理教学内容的局限性,部分学生极易形成地理即是自然地理的片面观念,这对于地理教学与地理研究来说是错误的认识观念。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以正确的地理观念作为基本教学任务,确保学生掌握全面的地理知识内容,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

2.丰富地理实践、探究活动

地理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将地理知识进行实践应用,而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有关实践、探究等活动长期缺乏,学生的实践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培养与提高。新课改背景下要求高中地理教学通过教学活动的调整使地理实践、探究活动的比例得到增加、类型得到丰富,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加多元化的地理知识。

3.加入差异化教学理念

地理学科的最大特点就是其复杂性,尤其是在人文地理方面,各种复杂的地理因素对人文生态形成的影响都是地理教学应当关注的内容。对于不同的地理现象或发展,学生不仅会有不同的认识与观点,在现实中更会因各种影响因素的细微差别而存在多种变化。所以,教师应当建立起差异化教学理念,针对学生的学习水平与接受能力,制定出分阶段的教学要求,对不同地理学习水平的学生依据其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要求,并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

4.加强信息化资源与技术应用

信息化时代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发展趋势,不掌握信息化资源与技术必然无法寻求发展和提升。地理研究更需要诸多信息化资源与技术的支持,无论是GPS技术与定位系统、还是卫星遥感探测,都是地理研究中必要的应用手段。在地理教学中如果学生没有接触这些信息化资源和技术,必然无法与当前时代的地理研究水平同步,即使完成了优秀的基础知识学习,也缺少足够的应用能力。

二、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理论

高中地理生活化是指通过生活化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丰富的地理知识和实践探究能力,并且形成对地理的生活化意识。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实现主要是通过生活化情境的构建将教学活动转变为与生活贴近的活动,其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还能够将复杂的地理问题转变为生活化现象,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目标是通过生活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使学生能够加强对地理学科的全面认识,并能够将地理学习内容与生活有机结合。通常而言,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原则主要有三点,即开放化教学原则、课堂交流原则以及以人为本原则。首先,课堂开放化就是将地理知识作为一种能够被任何人运用的能力,为学生营造宽松的语言环境,使每一位学生能够发表个人认知看法和观点。其次,坚持课堂交流是基于学生特点的多元化提出的原则,每位学生都会对同一件事物或问题产生不同观点。而这些观点只有通过交流才能得到融合统一,学生与教师之间应当建立多元化的课堂交流模式,如此才能使教学水平得到不断提高。最后,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是地理生活化教学的核心要求。任何一种教学途径或方案,都应当保持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从学生特点出发设计适合的课堂教学方案。

三、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现状

1.生活化教学发展不均衡

针对目前我国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仍然表现出明显的区域不均衡现象,生活化教学的广泛推进受到影响。其主要表现为城市地区的生活化教学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配套设置都高于农村水平,而农村地区作为教育提升的重点区域,生活化教育发展水平不足,严重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升。2.生活化教学资源分配不合理在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资源分配上不仅表现出明显的城乡差异,同时也表现出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情况近似的配置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为教学方法、生活化运用范围、实际教学效果等几方面。教学方法是由教师的生活化教学水平决定的,许多地区具有专业地理生活化教学水平的教师数量缺乏,教学设施和设备数量、质量不足,这些都对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实施形成了制约。

3.生活化教学方法缺乏科学性

目前我国高中地理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多种多样,有的教师选择生活化教学时选择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虽然其中加入了部分与生活化相关的情境设计。然而仍然由于课堂的局限使学生无法真正体会到生活化教学所传达的地理概念与规律。

四、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现途径

1.合理创设生活化情境

通过合理的情境创设、结合学生的兴趣点进行丰富的教学设计,再将多元化的地理知识加入到情境创设中,就能够建立起完善的生活化情境,并将学生带入到设计好的情境中,在生活化乐趣的体验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生活化情境创设过程的关键是对学生兴趣点的把握,不仅要符合学生兴趣,还要适合学习需求以及大部分学生的特点。同时,教师还应当加大提问式引导的力度,使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思考,增加学习兴趣,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如对“我国气候区图”的生活化教学设计,主要通过两步完成。备课过程需要教师搜集学校所处区域的气候信息以及不同类型的季风气候信息进行系统整理,并安排学生通过观察环境气候变化来总结气候特征。正式授课的时候,首先通过对“我国气候区图”的阅读了解我国气候类型、大致分布等基本情况;然后使学生提出学校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与特点,并结合日常观察所得对本地区气候的现象、特点作出描述;最后可根据学生自身对其他区域气候的经历或了解发表各自观点,加深对气候类型、分布、特点等基本知识的形象记忆。

2.以教材结合生活

高中地理教材中会有许多实例来对基本的地理规律或概念予以说明,但这种说明偏于文字性,如果能够以更加形象的生活化资源加入课堂教学,实现与教材的结合,就能促进学生对教材的充分理解,实现教材作用的充分发挥。教材中的知识与生活的结合方式多种多样,可以结合与学习任务相关的时事课题展开教学,也可以通过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素材应用来使教材的理论表达更加具体化和形象化。如在“地震的成因与预防”一课的教学设计中就可选择时事课题来开展生活化教学,分析2014年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的7.0级地震,从地震成因的分析上就可以进行地形分析,结合地震断裂带分布图,得出因龙门山地震断裂带活动而形成地震灾害的结果。同时也可讲授地震预防措施,还可加入地震学习,提高学生对地震预防措施的认知。

3.以生活解释教材

生活中许多内容相对教材中的地理知识来说更具趣味性和灵活性,而教材中的内容由于偏向复杂和枯燥,往往无法通过单纯的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生活化教学可通过生活化语言和方式来解释教材中地理知识的途径。如在“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教学设计中,虽然太阳光直射点的移动知识理念介绍非常简单,但对于学生理解来说仍然存在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形来解释。首先在同一时刻不同季节光线照射的角度不同,这是学生都能够认可的,教师可让学生观察具体的光照角度,并以图示解释呈近似球形的地球在某一区域、同一时刻、不同季节光照角度的差别。如此就能够直观地了解到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4.强化生活经验的总结与应用

生活经验的总结与应用是生活化教学的一个有效途径,当学生通过地理课堂学习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得出了经验总结后,不仅能够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深刻印象,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例如“工厂、居民区、商业区选址”这一课,学生根据自身生活经验能够了解到居民区与商业区呈何种状态分布才能达到便于生活的目标,或者通过对当地气候和风向的分析,提出工厂选址的最佳方案等。

五、结束语

地理本身就是一门能够与人们的生活、生存联系起来的综合性学科,在地理教学中加入生活化途径不但能够更充分地发挥其教学效果,还能够使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和全面。通过与生活的结合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是当前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要求,高中地理以生活化教学模式入手,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

作者:刘明珠 单位:江西会昌中学

高中地理小论文:高中地理教学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对策

学习能力的培养坚持以学生为课堂教学主体理念,通过任课老师的指导,让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认真把握每个知识点,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促进课堂教学效果提升。为促进该目标实现,课堂教学中离不开有效对策的应用。下面将探讨分析该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希望能为教学工作提供启示。

一、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意义

学习能力是每位学生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习能力不仅能增强学习效果,还能让学生更好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重视该问题具有积极作用。

1.更好地投入地理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能让他们更好地投入课堂学习,融入学习状态,达到有效掌握地理知识的目的。

2.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要想牢固掌握高中地理的知识点,学生应该掌握正确的方法,构建地理知识结构体系、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有效掌握所学内容。

3.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和作用,掌握所学内容,认真分析问题、解答问题,并且牢固掌握每个地理知识点,进而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促进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

二、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对策

虽然很多任课老师认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意义,但由于思想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存在不足。为转变这种情况,结合地理教学内容和目标,笔者认为应该采取以下对策进行完善。

1.构建地理知识结构体系能力。

任课老师应该综合采取有效方法,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体系,将零散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促进知识结构系统化,有效理解并牢固掌握所学内容。例如,区域地理知识比较零散,学习中应该将不同知识点有效结合起来,区域地理通常包括纬度和海陆位置、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要将这些内容联系起来,构成知识结构体系,加深印象,掌握这些内容。同在掌握这些内容的前提下,还能分析各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掌握分析地理知识的基本原理,形成分析问题的思维和习惯,遇到类似问题时提高解题效率。通常河流下游为平原,土壤肥沃、降水丰富、河网密集、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而河流上游多为高山峡谷,落差大,水能丰富,适合修建水电站,满足中下游的用电需求。工业发展需要考虑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合理布局厂址,自然条件需要考虑矿产资源和地理布局,社会条件包括工业基础、劳动力、交通运输、资金、技术等。通过构建知识结构体系,不仅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印象,还能提高知识应用能力,有效应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

2.培养学生设计地理问题能力。

培养学生设计问题的能力,对课本内容进行深入研究,让学生自主探究和解答。任课老师要加强指导,让学生掌握提问技巧,逐渐培养设计问题能力。例如,世界地理“美国”这节内容学习时,根据章节安排和教学内容,可以设计以下问题:美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有何特点?地形气候有何特点?与中国的地形气候有哪些异同?主要矿产资源有哪些?发展工农业的区位优势在哪里?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学习和掌握所学内容,并且以后在学习印度、日本、澳大利亚等地理知识时,也可以根据类似结构设计问题,将类似的知识点联系起来,比较异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增强知识获取能力和分析应用能力。

3.增强学生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发现地理之美,获取地理信息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任课老师要加强引导,让学生收集信息,提高地理信息分析和处理能力。例如,在洪涝灾害这节内容学习时,让学生收集我国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总结成因,进行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预防对策。这样不仅能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培养学生总结知识和分析问题能力,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4.培养学生地图阅读和应用能力。

地理教学和学习离不开地图,培养学生地图阅读和应用能力是十分必要的。要让学生认识地图的重要性,养成善于利用地图的习惯。例如,学习四川盆地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特点、工农业发展状况时,要求学生通过读图来找出四川盆地所在的经度和纬度范围,先利用地图获取信息,然后对照课文,从而加深印象,调动学习兴趣。还可以利用地图设计问题,例如,给出美国中部大平原的大致经纬度范围,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该区域发展工农业的区位优势。通过这样的训练,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高中地理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点,还要注重采取有效对策,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更好获取和应用知识,认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教学效果提升,确保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作者:吴立军 单位:江苏宜兴市丁蜀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