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3 10:27:2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篇采购与供应管理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摘 要 本文主要对医院医疗物资采购共用管理与使用进行了研究。认为要加强医院医疗物资采购供应管理工作,必须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提高高值卫生材料和医疗器械的管理水平,以促使医院医疗物资采购环节更加透明化,提高对医院医疗物资采购供应工作的监督和管理。据此,有利于为医院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促使我国医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医院经济效益最大化,获得更多的社会效益。
关键词 医疗物资 高值耗材管理 采购成本
医疗物资是医院服务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医院开展一切医疗活动的重要前提,而对医疗物资采购的管理则是我国医院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意义。医疗物资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多,主要有医疗专用设备、卫生材料等等。另外,在医疗物资中较为特殊的用品是一些植入人体的、具有消耗性的卫生材料。为此,医院必须加强对医疗物资采购供应的管理,规范对医疗物资的使用,建立健全的医疗物资管理制度,以提高医疗物资采购供应管理的有效性,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
1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1.1采购程序的规范化
为加强我国医院医疗物资采购管理,必须制定统一的采购标准,规范医疗物资的采购程序。医院要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并且严格贯彻落实医疗物资采购规定,以使其程序符合要求。要制定完善的采购管理制度,以降低医院的采购成本,保障医疗物资采购各个环节的有效开展。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确保提交、订货、到货验收和出入仓库每一个过程的规范性。
1.2领导小组和组织机构的成立
医院要成立专门的采购部门,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由院长担任领导小组的组成,医院各部门的负责人作为小组成员,设置采购办公室,以保障医疗物资采购工作的质量。
1.3管理和制定医院物资材料的采购制度
医院要建立健全的医院物资材料采购制度,提高医院物资材料采购管理水平。在选购中要遵循物美价廉的原则,做到公平、公正和公开。要合理地进行医院物资的采购,不仅要满足医院对物资材料的需求,还要尽可能地为医院节约成本。要慎重选择供应商,建立完善的档案加以记录。在实施采购之前,要制定科学的采购计划,医院各部门各科室的负责人要共同参与,将其所需要的医疗物资各相关信息提供给采购办公室。采购办公室在采购时,一定要严格按照采购计划来购买,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
1.4保证购入材料的价格合理性
在医疗物资采购工作中,要在保障医疗材料质量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价格,以节约医院的采购成本,减少患者的物质负担。在采购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每个环节的透明化,要将采购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身上,以规范其采购行为。另外,采购人员要确保所购买的医疗物资质量符合标准,具有安全性。
2管理高值卫生材料和医疗器械
2.1准入关的监督
医院相关部门一定要严格监督高值卫生材料的准入关,尤其是植入人体的医用材料。在这些医疗物资入关之前,一定要确保供应商的各项证明都是真实的,具有法律效应的,并且所有的资料都必须由其公司盖章证明,使其具有合法性。在采购高值卫生材料时,一定要杜绝假冒伪劣产品。在这些物资进入仓库时,一定要详细记录其资料,并进行妥善的管理。
2.2手术室、心胸外科等科室特殊材料的管理
医院要采取备用管理的方式来管理手术室、心胸外科等科室的特殊材料。在制定备货清单时,需要供应商。仓库管理员和相关科室以及采购办公室一同商议,并且要在备货清单上签字。
2.3介入性和植入性器械的管理和使用
在对介入性和植入性器械进行管理和使用的时候,要做好使用登记,要记录所使用的科室名称,记录患者的相关信息,由医生签字。除此之外,要将所记录的内容与病人的病历放在一起。
2.4耗材管理
在对消耗性医疗物资材料进行管理时,要严格规范采购程序,核实收费情况。在进行结算的时候,必须对病人的住院费用、购买发票等相关内容,需要出示仓库管理员和手术室器械管理员签字的凭据。在核实之后,才可以办理出库。
2.5规范管理制度,提高高值卫生材料备货的收效
医院要建立健全的高值卫生材料和医疗器械管理制度,以规范高值卫生材料的购买程序。要根据高值卫生材料使用的状况进行合适的备货。做好备货工作,有利于避免供应商出现压货现象,可满足医院对高值卫生材料的需求,能实现医院和供应商的双赢局面。在对高值卫生材料进行管理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在高值卫生材料使用之后,必须将其发票与患者进行核实。这种方式不仅能维护医院的利益,还能确保患者和供应商的利益不受损害,在高职卫生材料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提高高值卫生材料备货的有效性。
3结束语
加强对医疗物资采购供应管理,是我国现代化医院管理模式中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医疗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不断地提高我国医院医疗物资采购供应管理水平,才能实现医院医疗物资采购的透明化,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以减少医院医疗物资采购的成本费用,优化资源配置,规范医院对医疗物资使用的规范性,提高医疗物资的利用率,进而实现医院管理的现代化。总而言之,加强对医院医疗物资采购供应管理和使用,能为医院的发展带来更好的发展机会。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现代企业的发展,我国迫切需要一批专业的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人才。本文在明确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企业采购人员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采购;供应链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一、相关含义界定
(1)采购管理的概念。采购管理是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一项基本活动,它是指物料从供应商移动到企业组织内部的管理过程。随着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和成熟,采购已经不像以前一样仅仅关注于价格,只进行单纯的物品买卖,如今采购已经逐渐转变为适应市场竞争和寻求合作的战略采购活动,成为了商品生产和交换整体供应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种转变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趋势下,企业不仅对内部运作进行合理安排。(2)供应链概述。关于供应链的定义有很多,但直到今天也没有一个标准的、权威的版本。综合来说,关于供应链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供应链是关于规划、调控以及控制物料、组件及成品从供应商到消费者手里的一系列活动。供应链是企业获取生产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并通过销售渠道将产品传递至消费者的网络。供应链包括产品流、信息流与资金流,它是一个双向的流程,将供应商到消费者之间的所有成员联系为一个虚拟的企业集合体,并且还可以将采购、制造、产品分配与服务的活动连结起来。
二、有关采购和供应链管理人才的现状
目前,企业中的采购和供应链管理的专业人才十分缺乏,这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阻碍了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虽然采购部门给企业带来的利润通常很大,但企业仍然十分缺乏对采购部门的重视和对采购人员的培养,造成了采购专业人才十分紧缺的局面。采购岗位对采购人员的技术能力、工作经验要求也较高,采购岗位要求采购人员不仅要熟悉采购流程、计划、成本、法规、行业特点等,还要对质量、工艺、制造有一定的了解,并且拥有良好的与人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和责任感,所以,采购人员必须具备全面的知识结构系统和很强的综合能力。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再是单纯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企业集群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而职业采购人员作为供应链管理上的关键岗位,其地位和作用愈发显得重要。因此,我国企业当前亟需建立完善的采购体系人才发展规划,为企业的长远发展选拔和培养一批具有较高工作热情和专业素质的采购人才。
三、采购人才的培养
(1)人才的选拔。选拔专业的采购人才,企业应依据其自身的采购战略,明确岗位设置及及相关岗位要求。企业首先要住内部进行初步筛选,参考采购体系内部人员的个人性格、兴趣及其发展规划,与企业岗位职责要求优先选配。(2)人才的使用。人才的使用具体要依据企业发展战略的具体情况,合理配置适合本岗位的人才。采购职能最好能够给予一个人全权负责和机动处理,并且采取上级监督下级、逐级检查督导的模式。也可以实行轮岗制度,将不同岗位进行交替轮换。轮岗制的实施要考虑到员工自身的个人规划,帮助其提高个人的采购能力和综合业务素质,也与其他岗位相结合,进行晋升使用或者岗位置换。(3)人才激励。对采购人员的激励,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职务晋升和物质激励。对于具备领导能力且专业技能成熟的人员,可考虑其自身的发展规划化对其进行行政职务晋升和技术职务晋升。另外,可参照采购人员的工作业绩对其进行一定物质上的奖励,如加薪、股权激励等。
随着经济全球化、企业供应链竞争态势的形成与加剧,企业更需要培养一批具有专业技能、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国际化采购人才。为此,我国企业应该塑造专业采购人才、培养专业团队作为企业管理的第一要务,统筹规划,全力打造,培养企业供应链竞争优势,为我国企业更好的参与国际化竞争,为我国经济的繁荣昌盛和健康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本书从实践者的角度,通过分析一个个案例,讲细节、讲执行,以独立文章的形式阐述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理论和实践。本书注重解决供应链实践中基本面的问题,填补了相关领域学者与实践者之间的空白。全书包含供应链管理和设计、供应商管理、从小采购到大采购、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作为一个职业等内容。
作者刘宝红是美国注册采购经理,“供应链管理专栏”创始人,西斯国际执行总监。刘宝红先生在供应链管理领域有十几年的丰富经历,他的大部分实践来自硅谷高科技界。自2004年以来,刘宝红先生致力于介绍、宣传供应链管理,帮助国内企业系统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2009年,他创立西斯国际,并与国际顶尖咨询公司联手,协助本土大型企业制定供应链转型战略,帮助他们建立供应链流程和系统,培养中高层管理人员,以适应全球化的需要。
随着电子商务、物联网等日益兴起,供应链也面临新的挑战。但供应链要解决的实质问题是不变的:其一,关系,即理顺供应链伙伴之间的关系;其二,链接,即通过集成、连接供应链伙伴,提高供应链的效率。
作者认为,一般大家说起供应链设计,就好像是揉面团,可以想怎么摆弄就怎么摆弄。其实,如同任何商业难题,供应链设计不是在一张白纸上作画,而是给飞驰的汽车换轮子。从零开始,设计、实施一套崭新的方案容易;难就难在从一个烂摊子着手,在现有的框架上修补。推倒重来的革命方式看上去彻底,但大都欲速则不达;循序渐进的演进方式貌似缓慢,实则因系统地解决问题而一劳永逸。
作者结合自己的经验讲了许多供应链环节中遇到的问题,举了很多实例,这些问题在任意一个供应链中都是常见的问题,但关于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确实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可遵循的,因为供应链的复杂性,很多问题不能一个一个去解决,因为时间紧迫,只能是先去解决眼前棘手的问题,不紧急的问题等后面再去解决,其实这只是在“救火”,而不是在供应链“管理”。
作者用非常朴实和诚恳的语言,为读者讲解了采购与供应链的流程和其中遇到的问题,远比那些所谓的专家学者写的高高在上的“教科书”读的舒服。
当企业规模还小的时候,大家关注的是品牌、销售、渠道。而企业规模逐渐壮大的过程中会有一个门槛,这个门槛成熟的标志往往在于运营的改善。
科尔尼是一家总部在芝加哥的公司,有着87年的历史。在全球有3000多全职的咨询顾问,其中400多位负责采购相关的咨询业务,一年营收是10亿美金,其中有25%都是跟采购战略有关的。与此同时,当今世界上许多知名的化妆品品牌厂商,还有零售商,都是我们公司的客户。所以,希望我介绍的采购经验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采购管理:企业持续发展推动力
先跟大家回顾一下某家企业的历史:这家企业从90年代开始起步,到2000年上市,建立海外研发中心。然而,从2011年开始,它陆续遇到一些困境:存货很多,以及部分门店关闭。其内部2012年相关的数据显示,亏损19.79亿,关店1821家,营业额减少24.5%。
这家企业就是李宁。众所周知,李宁不论从品牌、产品还是渠道上,都是国内企业非常成功的案例。即使这样,在它发展的某一个阶段也碰到了非常多的问题。
因此,当企业规模还小的时候,大家关注的是品牌、销售、渠道。而企业规模逐渐壮大的过程中会有一个门槛,这个门槛成熟的标志往往在于运营的改善。所以,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我们在经营过程中必须去关注运营。
另一个例子,假如一家公司的成本和销售跟着CPI在同步增长,那说明我的销售非常厉害,虽然每年市场竞争很激烈,但是它每年可以找我的经销商,找我的客户。同时我的供应链做得不差,我采购进货的时候,每年的价格也涨5个点,跟CPI持平。如果这样,大家可以看到,企业的独立增长还是非常陡峭的曲线,它还是不错的。
但是,大家都在这个环境中摸爬滚打,每年都在CPI中涨价,如果我的成本还按照5个点的增速,跟着CPI上涨,但是我的销售单价上不去,只能涨3%,我的曲线就比刚才的曲线下降了很多。
如果这个时候有另外一家企业做得非常好,它的价格可以同步上涨,但是成本不要太高,只要比其他人少增加2个点,就出现了第三条曲线,这条曲线跟第二条曲线相比,看起来只是高了一点点。但是,我们对数据做一个模拟,如果我们能够按照第三条曲线的模式来发展,十年的过程中,我们累计的毛利润增加值就和第一条曲线第九年毛利润总和相同。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在运营上,哪怕只有2%的改善,相对于竞争对手我们的成本少涨2个点,带来的收益也是非常可观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一个专门的部门,帮助我们的客户考虑如何降低成本,如何改善运营。
采购管理的工具与方法
第一个叫采购卓越性评估。一家公司的采购管理应该涉及到以下几点:公司对采购部门的定位;公司的组织架构到底有没有提供相应的授权;有没有在信息系统上给采购部提供相应的支持;在支持管理上有没有相应的培训;在绩效管理上有没有激励。整体而言,这家公司如果这些都做到了,我们才可以说它的采购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框架。
自1992年以来,每隔两三年一次,科尔尼已经组织了7次全球性的采购卓越性评估。最近的一次,2011年的采购卓越性评估的参与企业已经超过500家,参与企业的规模平均年营收达到120亿美金。我们挑选的这些企业,已经是行业的领导者,但是在这些企业中我们还会挑选出一些企业,叫做领先企业。按照这样的标准,分享它们的共同点在哪儿,它们什么做得好,什么做得不好,这就是给采购团队提出改善的目标。如果我们想要改善我们的采购绩效,想要为公司节约更多的成本,想要更好地提高效率,这些便是我们需要的某种目标。中国有句俗话:行百里,半九十。首先这句话说大家普遍不够坚持,但是也道出一个事实,说明我的目标要定得高一些,才能实现得多一些。所以才选出一些一流公司,告诉大家采购管理上它们的共性是什么。
第二个工具叫做棋盘博弈采购法。一个商品是由无差别的社会劳动构成的。但是大家经过社会上的摸爬滚打之后,供需关系起的作用可能更大。这种工具就是供需关系构成的。
对于一个行业来说,我们采购占了日常支出很大一部分。在中国进行采购的方法无非两条,一条是招标,一条是谈判。但是事实上,对于我们购买的产品,当双方的力量对比不一样的时候,比如我作为一家企业的老总,我要出差买机票的时候,我既不在乎坐哪家航空公司,航空公司也不在乎我坐不坐它的飞机。基本上双方的博弈都很低,这个价格就是按正常价格操作。
但是,假如我们跟某一个大公司谈一些专业产品,这种情况下,其实双方的力量都比较高。当我们面对这种不同的情况的时候,采购应该选择不同的工具,取得的效果会更加有效。
棋盘博弈采购法就是这样的东西,会帮助采购人员进行选择,当我买一个产品,买一个服务的时候,最重要的是我跟卖方的力量对比是什么样的。当我定义力量对比的时候,我可以在类似国际象棋的棋盘上去找,究竟哪一个点对应的方法更加有效。假如我作为一个资深的采购人士,我能够找到有效的方法,而别人是用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方法,日积月累,我会获得比他更好的效果。
整个棋盘博弈采购法,如果细分过来,在这张图(图1)上我们叫做七巧板。这里面有黄色的部分,是日常采购人员最熟悉的,比如招标,比如电子中标。但是,如果要改善整个公司的成本,采购其实跟各个部门有很多需要交互的地方。一个企业如果有战略合作的话,需要公司的战略部或者更高的公司领导参与,而当我们购买一个商品,这个商品可能是唯一供应商。唯一供应商的来源可能是我们定义的技术规格,我们设计的配方限制了我们的选择。真的想要改善成本,大家不要把责任放在采购身上,他只是谈价格的,我们需要更多人一起研究新的替代方案。
所以,作为采购在当今的时代,他必须熟悉自己负责的行业,负责的品类,他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
大数据时代,新工具层出不穷
进入大数据时代,很多大公司对数据的应用其实是非常充分的。那么,对于我们而言:第一,我们内部的数据到底用好没有?第二,我们怎么了解这些公司使用数据的机制,通过利用这些机制,尽可能让我们的营销效果最大化?而大数据所创造的价值,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创造竞争优势,另一种是挖掘机会。
简单总结一下,其实我们在数据整合、使用上有很多的方法。第一类叫做营销分析,通过对市场活动的投资回报分析,来找到哪些花得最有效。比如应该花在一、二、三线哪一个城市,应该花在平面、电视还是地铁,还是哪一种渠道,应该在什么时段投放,怎么投放这个资金使用效率最大化等。
第二类是运营的分析。有一个叫资源动态优化的工具,这个工具其实就是典型的企业在采购中经常碰到的。企业有若干个工厂,有若干个供应商,但是这东西的价格一直在变化。不光是价格在变化,还要考虑点到点的运输费。如果是跨国贸易,还需要考虑库存,还需要考虑我的关税、汇率,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模型。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数据优化引擎,当任何一个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我可以快速算出来对于我供应链最优的解决方案是什么,这个就是决策支持系统。举个例子,一家全球性化妆品企业在用了我们的方案以后,它的成本节约比原来提高了15%到20%。通过这种优化预算,可以快速地取得效果。只是在不同的供应商之间重新选择分配的定额,就可以拿到这个成本节约。
在分析过程中,当你真正带进数据模型计算之后,你会发现经验很多时候不可靠。再有经验的采购,也比不过详细的数据分析和量化的计算。大家以前都认为俄罗斯这个地方那么大,我如果要买这个材料的话,我最好找俄罗斯本地的供应商,这样成本最低。但是他们把整个供应链考虑进去之后,如果从中东的供应商采购的话,其实比俄罗斯的采购成本更加低廉。
还有一点,采购通常除了价格之外,我们需要再跟供应商谈一些优惠条件,比如说付款期、返点。但是采购在看这些外部成本的时候,往往忽略了一个因素,今天我虽然很有优势,我可以跟供应商谈很好的价值,但是我的产能可能达到一个临界点,这个市场正在发生变化。如果按照我现在的收益增长趋势发展下去的话,两三年之后,就会从买方市场变成卖方市场,如果真的出现这个情况,那个时候采购的绩效就会非常难看,出现供不应求的时候,价格就会非常困难。所以用这种模型可以发现供应中断的情况,也就是刚才我讲的预防性的操作。
再下一步,谈到采购绩效管理,这是我们经常跟很多公司的CEO、CFO讨论的话题。大家有一个感觉,如果看现在的企业管理,不管是从董事会,还是从生产制造,还是从财务,还是从销售,其实已经有非常多量化的数据报表。同样对于采购绩效的衡量,我们也需要一个量化的数据报表。
这是我们最新的一个供应管理资产回报率模型(图2)。这张图标示着我们如何衡量采购在财务上带来的收益,这个收益有可能是直接的成本节约,有可能降低供应链的库存,使我的资金战略降低了;或者说我增加了存货的周转率,使我同样一笔钱周转的频率变快了,这些都是采购可以做的,而并非采购只能压低供应商的价格。
对于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在做出这个分析之后,改善是会显而易见的。如果把一家企业看做是一个学生,很多科目分数比较低,我也不会指望在一个学期之内,我的所有课程都开始变得优秀。我挑最容易的两项,第一项是平均的采购项目成本节约的比例,第二项是当采购签过来这个合同之后,我内部的执行是不是可以确保没有跑冒滴漏,我可以真正达到成本节约。假如我采购支出是8.2亿,以前的节约指数是2.6%,改善之后提升到4%。而在合规性上,以前我签下的合同预计能达到100万的成本节约,节约可能达到68万,事后跟踪可能还有一些差异。做到这两点后,我的投资回报率的分数就可以从3.1增加到5.4,对于这个企业来说,就是凭空增加了250万的收益。而这个收益是在采购上直接构成的收益,他是把分母做小,对于企业盈利的百分比影响更大。这个就是在采购成本节约和技巧管理上能够给大家带来的帮助。
刚才讲的是一套数据衡量的方法,但是嵌入到企业当中去,它是一整套平台体系。其实讲述的是怎么让采购和其他部门进行积极的交互,大家可以积极寻找成本节约的方法,同时用项目的方法推动成本节约的时机,帮助大家找到怎样比别人节约更多的成本的途经。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今企业想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要加强对企业成本支出的管理,通过最大程度降低企业的成本支出来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其中,物资采购作为企业成本支出中最主要部分,其有效管理对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供应链集成下企业物资采购的管理与对策。
一、概述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企业发展过程中其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其中最为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成本、质量以及服务等。因此,企业想要提高其在市场竞争中的实力,就必须要不断提高自身在供应链中各节点的工作效率和质量。而作为一种新的集成管理模式,供应链能极大的提高企业资金运转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同时有效缩短了企业交货周期,对提高其生产效率,实现企业生产效益的最大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供应链集成下企业的物资采购管理和对策
1.实施集中采购模式
实施集中采购是供应链集成下企业进行物资采购管理的最佳选择,同时它也是企业实现价格空间降低的基础前提。近年来,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集中采购已逐渐成为大多数企业的首选的采购方式。集中采购与传统分散采购模式相比起来,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通过集中采购而实现企业规模效益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整体物资价格。而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价格策略成为企业增强市场占有率的一种有效手段。目前许多企业都会根据订货批量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不一样的销售价格策略,如适当进行优惠政策等。与此同时,企业通过集中采购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很多中间环节,极大地提高了物流的速度,并且能有效避免重复采购,对企业提高资金的周转效率以及减少库存的积压具有重要意义。
2.建立健全市场调研制度
要实现供应链集成下企业的物资采购管理,企业必须要建立一套健全的市场调研制度。具体实施步骤为:首先,稳定和一些经销商之间长期合作的关系,并从经销商处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资源,以保证能够第一时间掌握市场信息,实现统筹兼顾。其次,企业必须要积极主动探索并采取新的营销策略。除此之外,企业需要安排特定人员进行市场分析和总结工作,并定期给企业一定的价格指导,以便于企业能够更好地掌握整个市场上最新的物资动态。企业根据所掌握的市场物资动态,就可以不断优化自身的采购模式。如通过信函及电话等方式咨询价格,并要求供应商提供单位报价,以便于筛选最优价格,实现企业材料成本的降低。
3.完善物资采购的渠道管理
供应链集成下,企业还需不断完善自身物资采购的管理渠道。具体实施步骤为:首先,重点加强对主渠道的管理。企业的物资采购渠道有很多种,因此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必须先要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筛选出一个或是几个主要的采购渠道,将其作为重点的管理对象。其次,企业也要不断探索和开辟除了重点管理的主渠道之外的新渠道。通常,企业确定了主要的物资采购渠道后,其整体的物资采购模型基本上也就完成了。这时需要企业加强对新采购渠道的探索和开辟,以便于企业内部形成一种以主渠道为主,多种渠道并存的采购模式。这样企业才能通过合理搭配不同的物资采购渠道看,实现降低采购价格的目标。
4.合理选择供应商
供应链集成下,企业必须要注意合理选择供应商。具体实施步骤为:首先,认真分析物资公司具体所需的物资情况,对物资的采购管理进行进一步的主次划分。对于需要重点采购的物资,企业必须要对其供应商进行严格的把关,规范其准入的制度。同时,企业还需致力于科学评价体系的制定,来实现对各供应商实力的综合评价,从而确保供应商的价格、质量以及服务和信誉,降低采购的成本和风险。除此之外,企业同供应商之间建立战略伙伴的关系,积极参与到供应商产品的设计以及质量管理等具体环节之中,有利于提高采购产品的质量,降低采购的成本和风险。
5.强化采购监管体制
供应链集成的环境下,企业要能够充分发挥物资采购监管体制的作用。具体实施方法为:首先,企业必须要积极建立一套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采购奖惩制度,并严格把关执行,以提高企业采购人员的职业道德与管理意识。同时,企业科推行采购人员责任和供应商挂钩的制度,以此来两者之间的关系。其次,企业还要充分实行群众监督以及监督部门挂历等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来保证企业内部物资采购管理的制度化、透明化和公开化。同时,积极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促进企业内部物资采购的民主化和公开化,并定期对采购人员进行工作评价。对于一些有违法乱纪行为的采购员,及时查处并将结果公开,以此来规范企业的采购行为。
三、结束语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想提高其在市场竞争中的实力,就必须要在供应链集成的环境之下,不断加强对物资采购的管理力度,提高其在供应链中各节点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以此来实现企业支出成本的降低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最终确保其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地位。
(作者单位:西北化工研究院)
加强廉政建设,预防职务犯罪,是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主旋律。作为廉洁从业重点的中央直属国有企业物资采购管理部门,工作的内容主要是在获得物料的过程中,统筹兼顾采购的事前规划、事中执行、事后控制维护,以达到维持正常的物资供应,降低采购成本。物资采购供应流程主要包括计划、采购、合同签订、采购履行、物资验收等环节,如何根据物资采购管理业务流程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对物资采购管理进行内部控制管理,从而达到预防和减少职务犯罪。
1 物资采购供应内部控制管理的保障
内部控制管理重点在制度建设和岗位设置上,应充分考虑内控管理的要求,仔细梳理业务流程,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并有章可循,内控管理才能真正发挥重大作用。
物资采购管理部门应从宏观层面审视采购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梳理出各项业务流程,然后划分出不相容业务节点和岗位。采购管理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一切管理工作,应遵循内部控制管理要求;一切重大决策,都要纳入在内部控制体系之下;一切经济事务,都不能游离于内部控制管理规范体系之外。
通过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来规范和管理采购程序和标准,开展定期的评价和维护,为采购管理水平的提高、确保资金的安全完整、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等几个方面提供有力的保障。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能使企业的经营活动全过程均处于受控状态,确保采购业务工作相互牵制监督,促进物资采购管理工作科学高效。
2 物资采购业务流程节点的内部控制管理的设计
设计严密合理的采购业务管控程序是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重点。下面通过物资贸易部在资采购业务流程节点上的内部控制管理的探索和应用,阐述说明如何把内控管理理论结合到具体的工作当中取得实效。
2.1 供应商准入和审选管理
包括建立供应商数据库、完善供应商选择标准、审核供应商有关资质和加强供应商管理工作。管理部门应根据企业供应商管理实施细则的规定,建立预备供应商和准入供应商数据库。按照供应商准入必须具备的9个基本条件,将供应商应提交的相关资质材料由采购站进行初审、填表、上报审批、公示,由部商务科建案归档。要加强供应商管理的制度建设,让供应商管理考核可操作性更强,从商务和技术层面增加考核部门,多角度反映供应商的综合表现,客观公正的对供应商进行评价。
2.2 物资采购管理
根据《物资集中采购管理办法》和物资采购实施细则中采购流程,按照年度、月度需求计划,采购站编制采购计划审批表,在供应商数据库中选择3家以上供应商,经逐级审批后报部商务科确定采购方式,即: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比价等方式。选择预中标供应商后,将结果在公示栏中进行公示,公示期满结束后下发中标通知书。此来签订采购合同,确保采购工作顺利完成。
2.3 库存管理
主要包括到货验收、保管保养、盘点、发放等管理。根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技术规范对物资进行所需的证件和外观的检查,按照物资的材质、性能、保管的技术要求采用不同的保管、保养方式,严格按照物资保管规定执行。在保管过程中,保持帐卡物的一致,并建立台账做好记录。在物料发放中,按照ERP系统的物资调拨单办理出库手续,并开具出库凭证。针对以前积压物资,专门请各二级单位技术人员现场看货,能领走使用的就领用了,其余的报公司处理。采购人员每次进货必须先进行分析,然后由不相容部门人员共同决定进货的品种规格及数量,确保不出现大量积压物资。
2.4 供应商考核管理
供应商考核管理要首先成立评估考核领导小组,依据供应商评估考核的项目及供应商评估考核评分标准,对年度内发生业务,且在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中在册的准入和预备供应商进行评估考核,对年度内未发生业务,且在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中在册的准入和预备供应商的资信等进行审查。建立预备供应商和准入供应商数据库,完善供应商选择标准。每次考核,都要由公司管理部室、使用单位先予以考核,然后,物资贸易部采购部门、商务科、管理科、仓储配送站、纪委根据平日的记录,分别对供应商进行考核,然后集中汇总。考核中确定一定的升级率和淘汰率,确保考核工作公平公正。
2.5 废旧物资管理
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是根据《公司废旧物资回收考核管理办法》的具体要求,由物资贸易部分管领导负责,按照生产单位提出的处置废旧物资申请及按照审批程序批准后的废旧物资处置过程确认书,经管理科与申请处置单位相关部门现场复核鉴定,废旧物资处置成交后,由物资贸易部管理科开具废旧物资调拨单方可提货。为及时了解瞬息万变的废旧物资、报废资产市场行情,废旧物资管理部门应专门出资注册一个以上废旧物资交易网,每次处理废旧物资,都根据当天的市场行情确定底价,达不到底价则不予成交。
3 物资采购供应内控管理的改进和提升。
要通过监督评价机制,来保证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实施,纪检监察、审计等监督管理部门要切实监督,对采购管理业务要从事后监督加强到向事前、事中监督,要重视群众及供应商监督的作用,通过制定内部控制管理考核及责任追究制度来强化执行力,明确职工在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应承担的责任,加大员工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执行考核力度,实行问责制,通过必要的处罚来增强各级管理人员的内部控制管理意识,提升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对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有敬畏之心,促进物资采购供应内控管理的改进和提升。
【文章摘要】
提高物流水平,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是企业永恒的主题,物资采购工作在企业经济活动中作用重要,分析企业物流的运作模式和现状,改善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有效地控制采购成本是当今企业必须关心的一个紧迫话题。
【关键词】
物流运作模式;供应链管理;成本控制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纷纷在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上下功夫,以较低的交付成本、更好的物流服务在市场中赢得竞争优势,越来越成为企业战略中不可分割的组成。
1 企业物流的运作现状
我国物流的第一个基础性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与2001年4月,有效填补了物流经营管理理论的空缺,但目前仍存在研究缺乏综合性,研究成果的可操作性不强,管理手段落后,很多企业在物流运作中也缺乏对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缺乏“第三利润源”的理念,将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没有对物流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和统一运作与管理。缺乏协同竞争的理念等问题。
2 现代企业物流的运作模式
20世纪60-70年代,发达国家物流企业经历了将竞争焦点集中于生产领域,通过降低物质资源消耗,获取 “第一利润源泉”;通过提高生产率获取企业的“第二利润源泉”的发展过程。70年代后,增强竞争力的焦点从生产领域转向非生产领域,包括采购、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分销、售后服务等物通活动以及有关信息活动,出现了现代物流是“第三利润源”的理念。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单个企业依靠自我调整的速度很难赶上市场变化的速度,美日等国企业纷纷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强化核心能力,把主业做大、做强、做精,而将其它业务以合同的形式外包,构筑一体化物流战略,在全球范围谋求物流外包,企业只有与别的企业结成供应链才有可能取得的主动权。与合适的供应商、储运商等结成战略联盟,成为长期的、稳定的战略伙伴。通过合作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实现互惠互利,提高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3 供应链管理的重点方面
供应链管理是把供应商、生产厂家、分销商、零售商等供应链上的所有节点企业都联系起来进行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生产及销售的有效链接和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合理流动,达到成本的降低。构造高效供应链应具备的关键点有:
3.1 以顾客为中心,供应链管理发点和落脚点是市场需求
顾客价值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包括三个部分:客户服务,即企业如何从利润最大化的角度对客户的反馈和期望作出反应;客户服务应对市场细分,分析服务成本,进行销售收入管理。需求传递,即企业以何种方式将客户需求与产品服务的提供相联系;指企业把产品和服务送达客户的销售渠道组合,这一环节对成本有直接影响。合理预测分析并制定计划是重要的职能。采购战略,即企业在何地、怎样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采购战略决定成本结构和所承担的劳动力、汇率、运输等风险。
3.2 注重核心竟争力
在供应链管理中,其重要的理念就是强调企业的核心业务和竞争力,并将之在供应链上准确定位,将非核心业务外包。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别的企业无法模仿(它可能是技术,也可能是企业文化)、资源市场上买不到、其资源和能力具有互补性不可分、资源具有组织性不因个体或局部原因而丧失等特点。
3.3 相互协作的双赢理念
传统的企业供销之间互不相干,供应商和经销商都缺乏合作关系。在供应链管理的模式下,企业间除了自身的利益外,追求整体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合作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竞争的关键。在供应链管理中,不但有双赢理念,更重要的是通过技术手段把理念形态落实到操作实务上,将企业内部供应链与外部的供应商和用户集成起来,集成化是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关键。管理的重点是以面向供应商和用户取代面向产品,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产品、工艺、组织、企业文化等),实现信息共享。通过为用户提供与竞争者不同的产品和服务或增值的信息而获利。
3.4 优化信息流程
信息流程是企业内员工、客户和供货商的沟通过程,信息系统只是支持业务过程的工具,企业的商业模式决定着信息系统的架构模式。为了优化供应链管理,便于管理人员迅速、准确地获得信息,须从与生产有关的第一层供应商开始,环环相扣,直到货物到达最终用户手中,真正按链的特性设计业务流程,使各节点企业都具有处理物流和信息流的能力。形成贯穿供应链的数据库信息,集中协调不同企业的关键数据,所谓关键数据,是指订货预测、库存状态、缺货情况、生产计划、运输安排、在途物资等数据。充分利用电子数据交换等技术手段,达到共享重要信息。
3.5 整合内部物流降低采购成本
企业的物耗占产品成本的一半以上,控制采购成本对经营绩效至关重要。采购成本控制是物流管理的重要部分,也是耗用资金多,容易失控的环节。据测算悉降低1%的采购成本可以使利润提高5%~10%。降低采购成本是企业“第二利润源泉”。企业的采购价格;定额科学的采购量;及时、全面、准确地物流信息;准确、安全、经济的运送和储备方式;具有预见性和灵活的采购策略;良好员工的素质等都是影响物资采购成本的主要因素。成本控制的6个方面有:(1)制订采购预算与计划。对采购资金理性的规划,有效控制资金的流向和流量,从而控制成本的。(2)采购价格的确定中要弱化个人行为,注重调查和收集信息,采取竞争性谈判方式确定采购价格。(3)利用采购环境。充分利用供应链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市场信息机制,使各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减少盲目性,降低决策风险,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的目的。(4)择优供应商管理。给所有符合条件的应商均等的机会,基于长期降低采购成本的理念强化供应商的管理。(6)储备管理。使库存在能满足产需要的情况下尽可能最小化,即数量上合理的最小化。(7)加强培训,提高人员的素质也是控制采购的重要环节。
总之,企业按市场规律构筑适合自己的一体化物流战略,整合内部物流,建立严格的业务规则和制度,采用高科技物流设备,在物流运作中广泛采用EDI、个人电脑、人工智能/专家系统、通信、条形码和扫描等先进信息技术,形成系统和网络,提高物流综合效益。同时把外部物流交由第三方去做,以多种方法吸纳资金引入竞争机制,更多地使用社会化物流。以一体化的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来寻求资源采购、生产装配和产成品分销,参与市场竞争,通过一体化物流既降低物流总成本,提高服务水平树立良好信誉,提高市场竞争力,可以为企业力营造良好经营环境,寻求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摘 要]热带农产品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是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高职骨干院校规划物流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及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从市场需求和企业岗位需求角度提出课程设计思路,明确了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并从教材选用、教学建议和教学考核评价等方面提出了课程实施建议,对职业院校热带农产品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标准的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热带农产品;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设计思路
热带农产品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以热带农产品采购与供应管理为典型目标设计工作任务,组织学生通过完成这些工作任务来学习相关知识,培养相应的职业能力。
(一)市场需求研究
2010年1月4日,国务院颁发了《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44号),将海南定位为“现代热带农业基地”;2010年6月21日,国务院批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现代物流业被确定为海南省重点扶持的八大支柱产业之一。为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海南省将现代物流业和热带特色现代农业确定为重点扶持产业,这给海南农产品物流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政策支持,从而加大了对高素质高技能型农产品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
(二)企业岗位需求研究
在物流管理专业(热带农产品方向)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通过研究相关物流企业,确定了物流公司岗位分布,明确了热带农产品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培养的技能方向。根据该课程的知识目标要求,其所培养的岗位包括采购经理、采购主管、采购员等。
二、课程目标和内容要求
(一)课程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热带农产品采购与管理理论知识,注重提高实践操作能力;通过教学及相关企业实训,培养采购与供应管理职业能力和管理技能。
(二)课程内容
以采购的具体岗位、真实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块下每个任务的设置应从培养学生的能力、知识和素质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安排课时,并且充分利用校外实践基地,实行“工学”交替,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需求,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
三、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材选用
按示范性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目标,热带农产品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被列为核心重点建设课程,按课程建设的要求,教材选用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热带农产品采购与供应管理》。
(二)教学建议
1.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实际开展校企合作,共同开发项目教学
本课程的教学须充分利用企业资源,目前,海南省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已建立了1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基本上满足了现场教学的实训项目和学生职业岗位能力训练的需要。这种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设计重视学校课堂与实习基地的一体化,是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模式。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
在教学中,根据物流管理专业群建设方案、物流管理专业(热带农产品方向)人才培养方案和热带农产品采购与供应管理教学大纲的要求,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引入国内外物流企业或热带农产品企业有关采购工作的经典案例,要求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这一方面能提高学生分析案例的能力,另一方面能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2)项目驱动法
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法,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预先准备一个或多个项目,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工程的研发过程为引导,采用小组方式与独立工作相结合的教学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开展实践性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进行互评、教师点评。
例如在讲解供应商管理时,给学生布置热带农产品供应商管理实训项目。安排6~8名学生为一组,假设学生是某个物流企业的采购员,要采购符合要求的热带农产品。要求各组学生自己在网上搜索,也可课外通过打电话、参加展览会议等方式寻找供应商,但成本自负。首先各组搜索热带农产品的供应商,然后按自己的判断初选出5家供应商。对其供应价格、商品品质、运输方式、售后服务等项目进行考核,统计得分情况,按分数段进行供应商评级。根据得分情况及学过的采购知识,作出选择决策。各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讲解本组实训任务解决的思路、步骤和结果,还要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解答其他组提出来的问题,以答辩的形式进行多组交流,在辩论中教师应及时进行纠错和引导。最后教师对各组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及总结。通过实训项目的训练,学生能熟练运用互联网和所学采购知识完成“搜集供应商信息”和“选择供应商”两个环节,选择出合适的供应商。
(3)调研法
为了提高学生职业技术能力,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通过调研了解热带农产品采购与供应管理的相关专业知识。
在调研期间教师将全程跟进整个工作或活动,对调研过程中涉及到的有关知识,随时进行补充讲解、指导和消化。在调研结束后,要求学生对调研报告进行现场讲解。这种以“学生为行动主体”的方法,明确了“学重于教”,而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起着组织者与协调人的作用,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主动学,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体系,实现由“职业技能向职业资格以及职业能力”的跨越。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首先应该加大师资培养力度。一方面,利用假期安排专职教师到有关企业进行实践锻炼,要求专职教师收集企业实际的采购业务流程、实际操作案例等,培养教师的实践技能;另一方面,邀请企业专家来校进行专题讲座。企业专家拥有大量的实操经验,有生动的企业采购实践案例,能接触到采购活动管理的前沿问题,充分利用这些外脑,不仅能够给学生带来许多新鲜信息,还能对专业教师培养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三)教学考核评价建议
1.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采用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法。明确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指标及方法,特别是过程评估中学生评分和教师评分部分。在期末考核中,卷面试题应改变传统的填空、选择、简答、论述的模式,增加实际采购中常见的问题及案例分析题,除了考查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之外,主要侧重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即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考勤情况、学习态度、学生作业、平时测验、项目实训等综合评定学生成绩。本课程的总评成绩=平时成绩×50%+卷面成绩×50%。平时成绩由考勤情况、学习态度、学生作业、平时测验、项目实训等内容构成。既避免了学生临考前突击、死记硬背、考场作弊等行为,又能让学生真正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主动性。
3.对在学习和实训中有创新的学生给予特别鼓励,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在该课程的实训教学过程中,以具体实训任务为载体,以项目为导向,教师和学生一起利用“头脑风暴法”等共同完成实训项目。而为了保证理论教学效果和实训课程的顺利实施,要求每堂课都有任务计划书,明确工作任务、实施过程和考核标准。考虑到热带农产品采购与供应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现实问题,对在学习和实训过程中表现突出、有创新精神的学生给予特别鼓励,以便全面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
热带农产品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标准开发的内容要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相关理论知识均与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有密切联系,并充分考虑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热带农产品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摘 要:钢铁作为我国基础原材料产业,为长久以来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为各个行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钢铁行业若想得到更多的额外利润,提升自我竞争力,就必须改善供应链中物质与信息的流通效率,本文主要针对钢铁企业供应链环境下采购的优化提出了几点建议。主要以包钢的采购物流优化为背景,从采购流程运作、供应商的管理、以及决策的优化几个方面阐述了包钢采购物流优化问题,并提出了优化的方案。
关键词:采购物流优化 供应链管理 供应商管理
一、采购流程及运作的优化
包钢目前的采购业务主要分为原料、燃料,有色材料、辅助材料,即每月20日之前需将次月要用的物资计划上报公司综合计划科,审核备案,经领导批示后于28日前实施采购。各个专业通过公司的价格委员会,通过招投标的方式来确定物资的价格,来签订合同,进行备案后组织进货。
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包钢物资供应公司的采购流程主要分为三个大项,即采购流程、供应流程、库存管理流程。采购流程中应由二级单位上传次月的需求计划,并填写好请购单,并要求存入数据库中。公司采购员应根据供货商的报价及需求计划和根据供货商管理中的供货商信息选择供货商并与之协商价格,供货商最终确认后,采购计划表转化为采购订单,并交给主管领导进行审核,然后采购员可以将采购订单从网上发给供货商并且随时跟踪订单的执行情况,等供货商发货,材料到达之后,采购员让质量科进行验收,验收合格,采购订单转到财务部门应付账款系统,若不合格则转入退货系统。
在供应链运作方面,包钢属于国有特大型企业,受到传统的“大而全”、“小而全”分散、低效、高能耗的形式严重影响了物资的流通成本居高不下。包钢的外部供应网络有待改善,内部供应网络业需优化;另外一个就是库存管理和仓储管理水平急需提高。
我们这里将采购和库存的供应进行一体化管理。首先是结构性战略既包括对于外部供应网络的改造业包括了内部库存供应的网络设计,将包钢采购物流系统进行重构;其次功能性战略包括了界外的运输方式以及对运输方式策略的改进、库存中的供应路线优化以及库存管理的优化,从而实现采购物流过程的适量、适时、及适地的高效运作;再次基础性战略包括对仓储管理水平的提高、物流技术和装备水平的提高、组织系统管理和信息管理系统的优化,从而保证采购物流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基础保证。
二、 供应商管理
供应商在基于供应链之下的管理优化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物资公司与供应商建立合作的关系,从而来实现整个物资供应链上的物流、信息流、以及资金流的准确、快速地流动,从而来降低供应链上各个组成部分的成本。所以,在整个物资采购的网络中,包钢完全可以根据把物资进行分类方法,第一,将外购原料、燃料进行分类,然后对不同类型的材料料采用不同的采购和管理方式和供应商管理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对其中的供应商进行选择与评价,与其中筛选出的部分重要原料、燃料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从而可以节省管理的成本,提高包钢采购物流的平稳与能效。
以前到现在,包钢采取的都是传统的供应商管理方式,没有制定标准的供应商管理制度和流程。他们的具体做法是,采购部门通过各种渠道来搜集有关的供应商资料,进行初步的筛选后,让供应商提供样品让技术部门进行测试,在样品测试合格后提供测试的认证给采购部门,然后采购员向供应商进行初步的问价,采购员根据供应商的初步报价,结合公司的定价与供应商进行谈判价格协商,必要时采购经理也需要参加,就价格以及最小采购数量、付款的条件进行协商,最后达成一致,即列为包钢的供应商,进行正常采购。在今后的合作中,双方是以一种以价格为中心进行博弈过程,包钢经常会以低价为目标来寻找新的供应商,而忽略了与已有供应商一直以来的精诚合作来降低成本。其实供应商的精简和优化,会大大的降低包钢采购的成本与复杂性,从而提高采购的品质和包钢对市场反应的敏感。为此,包钢很有必要成立供应商的评选小组,组建科学合理的供应商评估指标系统,把供应商的选择与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对其进行动态的管理,优胜劣汰,最终实现采购环境的优化。
三 、决策的优化
以供应链为基础的采购管理决策在优化过程中需要对采购进行分析,采购的分析主要包括了采购的需求与采购市场的分析。由于目前包钢在这方面存在着手工操作、从来都是靠经验的决策和事后的报表分析的陈旧管理手段,因此,包钢需要变革采购管理的方式方法。转变经验决策为科学合理的决策,即运用科学技术的手段对物料的供应市场进行充分的分析和研究、对不同的原料和不同的供应信息进行合理科学的预测、利用现代化的物流管理手段对物料需求和物流成本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价格对于物资采购部门来说是一个极为敏感的市场信息,公司对物资的价格进行经常性、科学合理的预测,不仅仅可以提高经济效益,而且可使得资源得到更优化配置,这是包钢的一项重要管理内容。
另外,组织结构的变革是为了降低组织经营的成本,提高公司的工作效率,保持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一般情况下,认为流程的优化后需要对组织机构进行再调整,按照业务的流程将众多原来松散的部门紧密地联系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任务、流程、权力和责任的组合和协调。
四、结语
本文主要以包钢的采购物流优化为背景,从包钢的采购流程、供应链、供应商管理选择、决策管理的优化、组织结构的优化几个方面对包钢的采购物流优化做了阐述和探讨。钢铁企业采购物流的优化为包钢扩大国内的市场、迎接来自各国企业的竞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具有很重要的战略意义。钢铁企业的采购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和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还需做出更大的努力才能使得包钢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摘 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医院在医疗器械采购中加强供应商管理与合作的重要性,在综合供应商管理理论、供应商管理库存理论等基础上,结合医院医疗器械采购的实际,提出了相关建议。为医院在现实中加强供应商管理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医疗器械;采购;供应商管理
一、引言
医疗器械,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软件。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农村医保和城镇医保覆盖面的扩大,各级医疗机构病员量大幅增加,对医疗器械的使用量也呈井喷式增长。张颖东(2011),汤黎明(2011)认为医疗器械直接作用于人体,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可靠性、有效性,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全与身心健康,也关系到医院的医疗质量、服务信誉和经济效益。关兵(2008)认为医院医疗器械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很高,控制好采购成本并使之不断下降是医院不断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的重要和直接手段。因此,加强医疗器械的管理尤其是医疗器械的采购管理,对于保障病人健康,提升医院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学者也对医院医疗器械的采购管理进行了大量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
一是对医疗器械采购方式的总结和研究。董明(2008),蒋红兵和马俊(2012)对几种采购方式进行了归类和总结;鞠宝华和王存放(2013)提议在现代医院医疗器械采购中丰富采购方式,并从竞争性谈判采购角度出发,对其在医疗器械采购中的应用进行有效性研究。二是对医院医疗器械的内部采购流程优化和改进的建议。曾立和陈小华(2008)从管理系统入手,对于医疗器械采购系统的设计优化给出了建议。高华敏(2010)提出要从改进内部管理着手,完善医院医疗设备采购流程。刘福祥(2011)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提出了完善医院医疗器械采购管理机制的建议,并提及应加强供应商管理和评价。郑沁春(2011)鉴于现行医疗器械采购流程繁琐、周期长的弊端,提出优化采购流程的建议。三是医疗器械采购人员的管理和绩效评价。马俊,孙忠河和蒋红兵(2012)提出健全采购人员绩效考核机制,并提出了相关考核指标。张颖东(2012)认为现阶段医院采购部门的采购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制约了医院的快速发展,并提出了相关建议。韦勇(2009)从医疗器械采购风险的角度入手,对采购人员的管理提出了相关建议。
从上可以看出,我国学者对于医疗器械采购管理的研究大部分是从医院内部入手,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外部的供应商。事实上,医院在医疗器械采购中很少注重供应商的管理,更不用说与供应商深层次的合作。而我国在医疗器械采购管理的文献中,关于供应商管理的较少。少数的几篇中也只是有所提及,并没有详细论述。邱志斌(2010)认为医院采购涉及的供应商多且分散,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对医院的运行安全造成一定影响。卢光泽和周丹(2004)倡导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来研究医疗器械的供需策略。汤黎明(2011)认为为了不断提高采购供应的完善性和及时率,应该协调和优化供需双方在供应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加强供应商管理与合作对于医疗器械采购的优化以及医院服务的提升来说,都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韦勇和张晓斌(2009)总结了我国现阶段医疗器械尤其是大型医疗设备采购中存在的风险,包括采购过程中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医院采购时缺乏论证和深入研究等。王茜(2011)认为医疗器械采购的风险主要有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导致医院被夸大宣传所误导;科技革新造成器械过早被淘汰;医疗体制改革对医疗器械预算、收费标准等带来影响。可以看出,这些风险中的很大一部分可以通过加强供应商管理和合作来加以控制、弱化。因此,供应商管理与合作对于医院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于医院在医疗器械采购中加强供应商管理与合作提出了相关建议。
二、在医疗器械采购中加强供应商管理与合作的建议
我国医院的供应商数量多,质量良莠不齐,所提供的医疗器械在价格、质量、交付水平上都相差很大。因此,对现阶段的医院来说,供应商管理首先要做的是对供应商的评估和选择。在此基础上,对于常用的医用耗材可以采用供应商管理库存的方式采购,而对于一些医疗设备则应该加强与供应商的交流,降低采购成本。
1.重视供应商评估与选择。加强供应商管理与合作的前提和基础是对供应商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评估,进而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优秀的采购人员应当逐步开始进行供应商的评估和选择,在采购之前就对供应商有详细的了解,而不是等到采购需求产生时才对其做出被动的反应。
首先,医院的采购部门应该能够识别市场上潜在的供应源。这些信息可以从现有供应商、采购部门保留的供应商信息档案、贸易期刊、贸易展销等途径获取。其次,应该对所识别的供应商进行一个比较全面、客观的评估。应该从质量指标、供应指标、经济指标和支持以及合作指标等入手进行评价。质量指标主要通过收到货物中不合格品的比例、使用中不合格品的比例来衡量。同时,应关注供应商所供应医疗器械是否通过ISO13485(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质量体系的认证,是否有相应的质量检验报告等。这些可以作为供应商质量指标的加分项。供应指标可以从准时交货率、交货周期以及订单变化接受率(即订单增加或减少的交货数量占订单原定数量的比例)等来衡量。经济指标主要从价格水平、降低成本的态度和行动等来衡量。必要时也可将供应商的财务管理水平与手段、财务状况纳入考核范围。支持及合作指标。该指标主要以定性方式考核。考核内容主要有对投诉的反应、沟通、合作态度、共同合作改进的意愿、售后服务等。
对这些指标分别给予相应的权重,并按照供应商实际表现予以打分,最后供应商所得分数作为参考。对供应商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对于有一定的规模,经营方式、专业知识水平优势明显,综合服务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强,企业质量控制体系严格,能够较好地降低医院采购环节的管理难度的供应商,应在采购活动中予以偏重;而对于企业规模小,经营产品单一,业务水平较低,物流转运能力水平一般,产品经营有一定的随意性,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企业,应有意识的逐步剔除。
2.对于常用的医用耗材可以采用VMI(供应商管理库存)方式。在不断加强供应商管理的基础上,应注重与一些有合作潜力的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关系,共同合作降低总体成本。VMI(供应商管理库存)可以是一个很好的尝试。VMI,即供应商管理库存,是指供应链上游企业根据下游客户的生产经营、库存信息,对下游客户的库存进行管理与控制。本质上,它是将多级供应链问题变成单级库存管理问题,以实际或预测的消费需求和库存量,作为市场需求预测和库存补货的解决方法,即由销售资料得到消费需求信息,供货商可以更有效的计划、更快速的反应市场变化和消费需求。
VMI主要适用于医院常用的医用耗材等,这些耗材一般消耗速度快,需求比较稳定,如针类、刀片类,一次性管类,低值易耗品类,检查类等。对于这类物品,可以将其库存交由供应商管理,其补货决策也由供应商做出,然后在某一固定周期后如每月或者每季度按照实际使用量结算。医院采购要实现VMI需要满足几个条件:一是要大幅减少供应商数量,从所有供应商中选择综合表现最好、合作意愿最强、合作潜力最大的一家。这样供应商得到一份大额、稳定的订单,有利于其获得规模经济的好处,降低了其业务成本,这样他才有激励去承担为医院管理库存的成本,甚至愿意在医院附近建立仓库以快速为医院补货;二是要双方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VMI的实施需要双方信息共享,相互信任。只有掌握了医院对医用耗材的消费的信息,供应商才能主动调整库存,灵敏的响应医院的需求。同时这也可以弱化“牛鞭效应”的影响,降低供应链上的总成本。三是医院要有运作良好的进、销、存管理系统,并有强大的操作和查询功能,能够实时调用相关数据。
医院在实施VMI之前还应该意识到,一旦实施了VMI后,医院改变供应商的动力和意愿都会降低,而更换供应商的成本则会升高。因此,在选择供应商时一定要慎重,要全方位考量。
3.对于医疗设备的采购,应加强与供应商的交流。现代医疗设备具有精密度高、配套性强、技术更新换代快、价格昂贵的特点,其在医院固定资产价值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对于医疗设备的采购应摆脱传统的单纯买和卖的模式,而应该更加重视与供应商的交流。
医院应该重视与一些主要的医疗设备供应商应进行定期、不定期的走访交流。经常的走访交流是医院与供应商相互增进了解的一个很好的途径。一方面,医院可以获得供应商的一些信息。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小采购过程中信息不对称对医院的不利影响。同时,也可以得到一些医疗设备在使用、保养、维修等方面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通过这种交流,供应商也可以从医院处获得医护人员以及病人对于产品需求的情况以及相关评价,以便于供应商及时做出改进。尤其是当供应商准备开发一种新的医疗设备时,来自医护人员和专家的建议对于新产品可能非常有益。这样可以避免供应商盲目追求产品设备的高精度、高技术,而是更着眼于医护人员和病人的实际需要。这样,通过与供应商的交流,供应商更了解了医院的需求。或通过改进原有设备,或通过新设备开发时考虑实际需要,极大降低了医院的成本,提高设备使用效果,提升医院服务质量。加强与供应商的交流实际上降低了双方的成本,最终提升了整个供应链的服务质量。
三、结语
医院在医疗器械采购管理中应注重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并不断强化双方的交流与合作。这样可以不仅可以降低采购成本,还可以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总成本,提升服务水平。本文对医院加强供应商管理与合作进行了论述,给出了建议。但是还存在很多不足。一是并没有考虑所有的医疗器械的情况,只是论述了常用医用耗材和医疗设备的采购;二是非盈利性国有医疗机构所采购的医疗器械中需要政府集中采购的占了很大的比例,对于这一部分的采购中如何加强供应商管理没有考虑到。这些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剧,企业所面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显示出的反应速度的快慢,是其能否抢得先机取得优势的重要条件。本文通过运用敏捷供应链相关理论优化了某企业的采购管理体系,展示了及时高效应对市场需求的新的采购管理机制的应用效果,提升了该企业物资采购工作的效率,实现降低企业采购成本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与此同时,本文还能为其他同类型的企业提供有益的借鉴与思考。
关键词:企业 敏捷供应链 管理体系
一、敏捷供应链的内涵
采购是型企业的生命线,采购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然而这些年来,中国企业涉及采购管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已经产生了很大程度的优化,而且无论是从理论水平的完善,还是从实际操作的实现,我国企业的采购管理都不同程度的体现了开始面向敏捷制造的趋势。敏捷性及其相关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加快企业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的同时,也为大型企业合作平台的构建提供了可能。
所谓敏捷供应链(Agile Supply Chain, ASC)指的就是由若干供需方实体组成的,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动态供需联盟与网络。该联盟主要以特定企业为核心,通过对市场需求的高效响应而将该企业上下游的供需实体进行统一整合,从而实现对各企业实体之间资金、物流与信息的合理调节与控制,并最终形成一个能够快速高效响应市场环境变化的网络供需链条。
二、敏捷供应链下企业采购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
为了提高公司采购管理的敏捷性,降低采购成本,我们选取了敏捷供应链理论作为公司采购管理机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并针对该公司采购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分析与提出了相应可行的采购管理对策,从而实现了优化企业采购管理体系,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的目的。
1.构建敏捷供应链理论下新的物资采购管理流程。采购管理部门多、执行过程繁冗是该企业采购管理体系的最大困境,该困境一大突出表现就是其采购活动所有部门均独立执行,且必须是上一个步骤完成之后才能进行下一个步骤,这使得公司的采购业务过于按部就班,缺乏对于市场的灵活适应性,而且流程的复杂冗长不仅大大增加了业务的执行时间,降低了整个采购管理体系的工作效率,对于业务的执行力度与难度也是一个不小的阻碍。为了迅速适应敏捷供应链上采购管理工作要求,快速提高采购管理工作质量,企业的采购管理要尽可能去除采购业务流程中拖沓冗长繁琐无章的多余环节,要始终围绕以采购业务流程为核心来开展采购管理执行工作。
2.优化公司采购业务审批层次与结构。企业应在新的供应链管理思想下,制定合理的采购考核制度、优化采购业务审批层次与结构以及顺畅的内部协调机制,消除多部门采购框架下的不良影响。该企业还应改变目前以职能为导向的传统管理模式,组建以采购业务流程为核心的具体项目工作小组,采购项目在每个项目工作组内即可完成采购的全过程,每个采购任务都可以在有效环节中迅速流转,从而大大降低了一项采购工在各个“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无谓流转,从而节约工作时间,同时对客户需求的反应速度也会大大提高,对公司其他方面效率的提高也起到了督促和加速的作用。
3.从业人员熟练掌握业务流程。作为某石化企业从事采购业务的工作人员,首先要具有专业知识作为从业背景,其次应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对公司的整体采购业务要有充分的认识认知,能够恰如其分的履行采购职责和开展采购工作。公司的人才招聘要严格规范,要有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者运用科学的人力资源招聘办法,客观真实的将贤才勇士招致麾下,不能任人唯亲,暗箱操作,“拉关系、走后门”,导致公司的人才战略从一开始就陷入被动局面,影响今后对采购专门人才的培养。
三、敏捷供应链下企业采购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效果
1.显著提高了公司的采购效率。自从某石化企业执行敏捷供应链下采购管理体系以后,有效提高公司采购效率30%以上。以1年采购周期为例,从前12个月完成的采购任务,现在仅需8.4个月即可完成,现在一个采购周期从前完成12个月的采购任务,现在可以完成至少15.6的采购任务。
2.明显降低了公司的费用成本。敏捷供应链下采购管理体系建立并实施后,该企业人工成本费用明显降低:以1年时间为整个采购周期,可缩短采购周期3.6个月,公司31人从事采购相关工作,每人每月人工成本按1万元计算,一年期人工成本费用节约=从业人员数量*每人每月人工成本费用*缩短周期时间=31人*1万元*3.6个月=111.6万元。
3.保障装置运行,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高化工品产量和销量。实施敏捷供应链采购管理体后,该企业的敏捷采购为各生产装置的高效运行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有力的保障了装置设备的良性运行,为持续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公司化工品产量,为带来可观的实际经济效益,从而提升了公司的整体竞争能力。
四、结论
敏捷供应链之于企业的意义在于它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极具市场竞争力的发展模式。采购管理体系的敏捷与否将直接关系到采购业务开展是否行之有效,最终将影响企业是否可以十分迅速的满足市场客户的需要,提高竞争力,增强整体实力。
摘 要:海上石油企业因其行业特殊性,在石油勘探、开发和生产初期与英法等国石油企业合作,其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都领先于同行业。文章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分析了我国海上石油企业备件采购、供应管理中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和看法,旨在改观我国石油企业备件采购与供应管理水平和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我国石油企业备件管理健康、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海上石油企业;备件采购;供应链管理
海上石油企业备件,是指石油企业在海上勘探开发生产过程中,为了维持企业的正常生产,对设备进行维护检修或者缩短设备修理停歇时间而储备的备件材料。由于海上环境,存在设备容易被腐蚀的特殊性,为了适应海上工况要求,所有使用于海上的备件材料的材质标准要比在陆地上使用的材质标准要高。海上石油企业用于生产的设备到目前仍有少部分关键设备都是国外进口的,这部分设备的备件材料需要跨国采购,存在采购周期长,采购程序复杂等问题。在目前海上石油企业节约成本,提高国产化比例的主流意识下,海上石油企业的大部分设备逐步国产化。国内采购的设备由于我国工业化程度低,因而适应海上环境能力差,问题较多。大部分国产设备备件存在种类繁多,标准化、通用化不强,甚至以次充好等问题。以上这些问题就导致采购工作量大,成本高及用户不满意等问题。一旦备件材料供货不及时、不准确,将导致设备与人员的停工,生产任务拖延、不能正常维持,甚至出现安全事故,造成重大损失。海上石油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有较长历史和国外先进的海上石油企业合作,其管理理念和员工的整体素质在国内同类行业中,都处于领先水平。目前海上石油企业的备件管理模式和备件管理流程相对合理、高效。随着竞争的加剧,海上石油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依然会遇到很多问题和挑战。我国海上石油企业在现有的基础上,仍需不断总结经验,推动海上石油企业备件采购供应管理系统的建设。
1 海上石油备件采购供应管理现状
1.1 海上石油备件采购现状
海上石油备件采购,目前已经基本实现信息化,早在2003年各分公司就开始使用IBM公司MAXIMO系统数据库,通过数据库管理采购申请流程,内部物流配送,库存备件材料管理以及财务报表统计核算等。2008年总公司又引进德国公司基于ERP系统的SAP软件系统,统一管理相关库存、采购及财务工作。通过该系统,使采办效率大幅提高,节约了大量采办审批、澄清等环节的时间,相对降低了采购成本。海上石油企业采购的备件材料,目前主要渠道分为国内和国外采购;采办方式主要分为集中采办和分散采办;采办内容主要分为项目大宗物料采办和日常维修用料零星采办。
国外采购涉及面广,涉及环节多,采办周期长;主要存在价格高,质量较好和科技含量高等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海上石油企业在这方面配备了专业素质较高的采办人员,结合多年的国际采办经验,通常都能在提前期内能将用户提交的备件材料采购到位。
国内采购目前实行的是集中采办为主,与合格的相关产品供应商达成战略协议,将企业使用的关键设备备件和常用材料打包签订年度供货合同模板,目前合同模板的交货期都在3~6个月内,极少数和供应商签订的涉及少量国外备件材料的会超过6个月。集中采办大幅降低了成本,减少了采办程序,提高了采办的效率。分散零星采购只针对极少部分一次性用料、大修用料和加工料等,不作重点管理。
1.2 海上石油备件管理现状
针对海上石油材料备件的管理,企业通过内部MAXMIO与SAP闭环系统,采用二维条码技术。终端用户在提交所需物料的采购单前,必须由企业成立的材料编码申报项目小组核定后给备件材料统一编码。仓库库存编码物料在仓储管理中,具有查询方便、快捷,出入库和盘点时节省时间、人工等优点。基于条码管理的库存物料,企业将海上作业区块各装置之间的库存资源共享,装置之间如果有部分急需的备件材料可以通过系统快速进行查询,然后通过仓储管理人员进行内部调拨。部分大宗物料,由基层用户提出当年大致需求数量,再由终端或者基地仓库进行集中采购。针对部分淘汰设备备件,由企业库存主管部门将备件清单整理、集中,在系统中,合理二次利用。目前这些措施,已经使海上石油备件材料库存量得到有效控制,减少了采办人员的很多工作量,在稳定生产、降低库存成本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1.3 软件平台和信息数据库现状
仓储、财务管理软件MAXIMO和SAP系统,作为海上石油企业管理设备、仓储、采购和财务等事务处理的两大管理软件,功能强大、完善,结合先进网络技术,已经基本能真实反应财务数据、设备状态、采购申请、订货状况、物流配送及运输工具等信息,为企业高层财务决策和基层物流管理、配送、信息维护提供了方便。企业内部的软件基本用户和中高层管理者,在软件的使用过程中,不断完善、总结和提高,使这两大软件功能逐步增强。
2 我国海上石油企业备件采购供应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2.1 我国海上石油企业备件采购供应管理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企业改革及供应链管理理念的逐步发展,海上石油企业已经把供应链的管理思想运用到企业的实践中,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提高信息化水平,使系统的采购供应管理水平大幅提高。但是,海上石油企业备件采购供应管理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2.1.1 关键设备受制于国外。目前海上石油企业的重要关键设备依然依靠进口,其备件采购周期长,价格高,仍是海上石油企业成本控制的难点。曾经有某个国内商供应某国外的设备备件,提供价值235元人民币一颗的螺丝钉。
2.1.2 备件信息不完善。这方面主要表现在国内产品,有的厂家设备备件装配图不完善,一些易损件及常用件的零件图号错乱;部分厂家对设备易损件的更换周期及使用维护说明缺乏指导意义。国内生产的设备备件的附件类,如说明书、质量保证书以及材质证明等都随意甚至粗制滥造,设备备件的功能根本谈不上通用化、标准化。进口材料备件在标准上分为美标和欧标,存在英制与公制的问题,与我国的国标不相匹配。使该进口设备后续维修不得不依赖进口,无法国产化。
2.1.3 产品质量及采购提前期问题。采购原则为在同等质量条件下,选择价格低的产品。而现在的采购部门由于存在审计因素,采购物料时主要以价格为主,采用低价中标原则。由于国内产备件材料加工工艺和材质质量差,采购来的材料备件质量不佳,难以适应海上环境,增加了现场使用人员的维修工作量,造成用户对部分国产货的抵触情绪。目前采购方面存在国内供应商不按合同规定执行,经常有交货期有意或者无意延迟现象。企业高层在这方面问题的处理上,依然缺乏有力度的监督管理措施。
2.1.4 备件仓储管理模式有待改进。海上石油企业对设备主要采用预防式维修管理模式,理论上所讲的,一般日常所需的备品备件的品种、规格型号以及需求数量是可以预知的,如果能及时采购,可以不考虑库存。但在海上,这是不可能实现的。由于海上的环境、气候、空间距离、运输工具及保证生产正常运行的钢性等因素的制约,对仓储管理模式的改进方式来说,寻求一个合理的库存量才是重点。其中一部分必须储备但又不常用或者很少使用,而且需求很难预测的备件在库存中占了相当一部分资金,给备件的仓储管理增加了难度。企业的库存量依然存在上升趋势。除此之外,海上石油企业内部各装置之间的仓储管理,缺乏统一性,标准化不强;硬件设施亟待改进。
2.1.5 供应链管理模式发展制约。海上石油企业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上已经有初步的尝试。但是海上石油企业在战略采购与供应商建立亲密合作伙伴关系的动力不足。一方面由于备件产品供应商的不成熟未能形成产业规模;另一方面由于双方在合作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缺乏;再一方面由于国内工业化水平低,很多设备产品质量满足不了海上生产环境的品质要求。因此,要在与供应商联合管理库存方面有所深入,还须进一步探索、实践。
2.1.6 采购人员的素质和绩效考核。采购被誉为现代企业新利润的源泉。然而,由于我国物流管理和采购专业人才缺乏,因此海上石油企业的大部分采购人员都是非物流管理专业或者非采购专业方面的人员,在人员培训这方面也只流于浅尝辄止式的知识培训,无法深入到整个物流知识体系深层次架构。采购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加上海上石油企业采购绩效评估不健全,无法调动采购人员的积极性,使采购的运营成果很难客观体现。
2.2 我国海上石油企业备件采购供应管理的对策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对海上石油企业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海上石油企业已经抓住了有利的发展机遇,积极开展跨国经营活动,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和适应能力。如何站在全球化的高度来进行采购与供应管理,面对种种挑战,应该采取以下对策:
2.2.1 加强备件信息提交管理。在整个采购流程中,终端用户提交物料申请是采购流程的第一步,备件信息本身提交的质量水平,对整个采购过程的质量、速度至关重要。海上石油企业终端用户在提交设备备件的技术要求方面不够全面,采购部门必须用这些技术要求去消除只根据价格而为了经济采购劣质产品的习惯。落实海上石油企业制定的关键设备备件安全库存原则,年需求量集中采办,合理安排采购提前期。
2.2.2 完善供应链的建设。可以通过对国外石油企业的考察和学习,运用其先进的采购供应链管理理论,加强以信息交流为平台的采购与用户的协作关系,选择高质量的供应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综合利用其他企业的优势,优化采购的流程和政策,使采购工作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提高信息化利用率,采购公开透明化,提高采办效率从而节约企业物流总成本。另外可以通过和一些开设物流管理、采购专业的高校合作,理论结合实践,提升管理层和基层采办人员的供应链管理理论素养。
2.2.3 加强备件的仓储管理。备件的仓储管理在企业的采购与供应管理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目前海上石油企业已经对关键设备备件的数据、信息进行了整理,使用定性预测法,结合历史数据制定出关键设备易损件和日常消耗件安全库存量。原则上不考虑设备出现的极端情况和灾难性事件,大修配件不做库存。在此基础上,必须坚定落实企业制定的有关仓储、入出库管理、收发货程序以及仓库内部管理的规章制度,有章可寻地处理问题。进一步深化仓储管理标准化、通用化和规范化。对加强终端用户提交采办需求的质量,抑制企业备件库存量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2.2.4 加强人才培养和绩效考核。石油企业应该切实搞好员工队伍的培训,加强供应链物流管理,员工归属感,职业道德的培养。完善人员考核系统,建立考核监督机制,对采购和仓储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绩效考核,促进其工作积极性。从高校补充物流采购专业人员,整体提升采办人员的素质。
3 我国海上石油企业备件采购供应管理的发展趋势
3.1 供应商联合管理库存
在目前已经实施的基于ERP信息系统的共享库存模式下,供应商联合管理库存是未来的采购与供应管理发展趋势;使供应商积极参与海上石油企业的备件库存管理环节中,与供应商实现双赢。
3.2 低需求与慢速流动备件库存管理
低需求与慢速流动备件的管理有利于降低库存成本,但管理难度较高。根据企业的实力、生产和维修人员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库存持有量。可以根据企业内部装置关键设备所采购的备件材料的历史数据作为参考,对新装置的设备备件作定性预测评估,估算出这类备件的采办期间。
3.3 网络价值链
采购部门应该大力开发和推广电子商务,加强设备数据库的建设,加快信息共享和发展第三方的设备采购,将一些采购的中间环节省略,形成网络价值链,提高采购效率和降低成本,为企业的财务决策提供更高质量的信息。
4 结束语
我国海上石油企业的备件采购与供应管理的改善空间巨大,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加,信息科技的发展,人员素质的提高,企业成本降低及人文环保意识的增强等主客观要求,通过提升企业仓储管理人员的备件采购与供应管理理论,结合管理实践,必将使我国海上石油企业的采购与供应管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摘要:经济全球化和战略采购推动了对采购专业人才的需求猛增,我国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滞后导致人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为了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采购专业人才,高职院校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典型采购与供应流程为主线,按照任务驱动模块化教学设计理念,构建融理论知识、工作任务、职业能力于一体的“工作任务驱动教学与实践实境耦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职;采购与供应链;人才培养模式;人才需求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不断加快,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大大加强,生产和销售活动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直接推动了采购和供应链的全球化,对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对采购人员的能力和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在采购与供应管理人才培养方面存在数量和质量上的不足,严重滞后于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制约了采购与供应管理战略地位的提升。因此,探索满足市场需求的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机制势在必行。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人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国际贸易日益活跃,中国正在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和国际供应链系统的重要环节,成为许多跨国企业的全球采购基地。国际采购、工商企业采购、政府采购这三大需求,已经促使采购管理队伍的迅速壮大,并由原来的区域性向全球性扩展。一方面,大批外资、合资企业涌入,他们对具有专业知识、技能和行业经验的采购人员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另一方面,众多国内企业逐步认识到采购成本节约对企业经营的重要价值,必须迅速提高自身采购人员的素质和技能,以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同时,采购与供应管理岗位涉及面广,无论何种性质的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都有采购行为,都需要采购与供应管理方面的人才。
随着政府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化,政府机构加强了对采购行为的规范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自实施以来得到快速推广,在节约财政资金、加强廉政建设方面成效显著。通过规范的符合国际市场运行准则的采购行为增加营销价值、获取政府订单、进入国际市场已成为企业提升核心价值的有效手段。改革及有序开放政府采购市场,对加速培养专业化和复合型政府采购人才、加强政府采购学科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国采购职业人员需求巨大,高级采购职业人员短缺尤为严重。既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尤其是采购计划、采购项目管理、招标投标、谈判签约、物料监控、成本控制等方面的专业采购人员是非常稀缺的。
高校毕业生是采购专业人才的主要来源,但我国高校的采购专业建设已经严重滞后于人才市场的需求。教育部1998年公布的本科专业目录中没有列入采购专业,2004年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在财经大类里也没有列入采购专业。虽然一些高校尝试在其他专业下开设采购管理方向,或者被批准为目录外新专业,但数量不多,其所培养的毕业生的数量和质量都不能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全国自学考试涉及采购与供应管理专业,但覆盖的范围和影响力比较有限;职业培训主要以职业资格认证为主,而职业资格证书种类较多,认证费用高昂,良莠不齐。上述因素交汇在一起,影响了采购人才市场的规模和质量,制约了我国采购职业的发展和采购管理水平的提高。一方面,采购人才需求的猛增,另一方面,教育滞后导致的人才供给不足以及人才职业素质和能力的不足,由此产生了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人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
高职院校培养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人才的必要性
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专业人才与团队的开发是采购与供应管理发展的基础。转型期的采购与供应管理,其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增加对人才素质的开创性、主动性和应变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采购方面的人才总体素质普遍很低,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知识覆盖面和专业能力比较欠缺,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模式在国内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2009年《中国采购发展报告》显示,我国采购管理的总体水平仍不高,表现为一些采购绩效指标不高;采购绩效与公司目标设计的结合不够紧密;采购部门在组织中的战略作用并未充分显现;采购管理与供应商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程度不高等等。成本控制是采购对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贡献,商品质量、原材料市场和人才问题则是采购管理面临的三大主要挑战。
基于采购与供应对企业成本的节约效用,高层领导应更加重视采购与供应管理的战略性特征,以更加开放的眼光和创新的思路,加快培养和储备具有战略思考能力的采购与供应专业人才,构筑更具全球性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为解决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人才的供需矛盾,必须通过政府、企业和高校的共同努力,构建多途径、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以适应全球化背景下采购与供应管理向供应链和价值链升级的需要。
高职院校服务于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及时调整专业及培养方向,依据职业能力和素质构建匹配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进行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弥补高等教育对采购专业人才培养的短板,推动高职院校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需求驱动的高职院校采购与
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定位和建设理念 (1)专业定位。以供应链中的采购与供应活动为工作内容,以完成采购与物资供应为任务,为工商企业、政府机构和外资企业培养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人才,以提高采购与供应效率,发挥采购利润杠杆效应,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2)建设理念。以市场需求和职业资格为导向,以典型采购与供应流程(工作过程)为主线,按照任务驱动模块化设计理念,设计7个任务模块,并提炼每个模块对应的职业能力,构建融理论知识、工作任务、职业能力于一体的“工作任务驱动教学与实践实境耦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目标 主要培养掌握现代采购与供应管理的最新理论知识和技术,熟悉采购相关业务环境及采购与供应业务运作流程,具有供应商开发、采购与供应、库存控制等核心职业能力,并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及英语应用能力,在工商企业、政府机构和跨国企业从事需求分析、采购计划、采购谈判与招标、供应商管理、库存管理、物料供应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技能型专业人才。
职业范围和职业发展 在工商企业、政府机构和跨国企业从事需求分析、采购计划、采购谈判与招标、供应商管理、库存管理、物料供应等工作,起步岗位是从事基层操作的采购员、采购助理。随着经验的积累和自身素质的提高,可以按照采购职业的职业发展规划向管理级和规划级岗位晋升,具体如表1所示。
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具体如表2所示。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以典型的采购与供应流程为主线,按照任务驱动模块化教学设计理念,对7个流程环节对应的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和提炼,确定每个工作任务对应的职业能力,并依据工作任务及其职业能力,设计了相匹配的12个任务模块与课程以及相对应的实训、实践课程。为了加强对采购与供应基础理论的理解,还设置了4门基础课程。由于政府采购、工商企业采购和国际采购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差别,因此应根据不同采购类型的特点设置相应的特色课程,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和实践活动。具体如图1所示。
引入职业资格认证 为加快采购人才的技能培训,规范采购行为,统一操作标准,提高采购人员的职业素质,必须对从事采购行业的人员实行资格化管理。采购职业资格认证有利于提高采购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平,同时应按照采购职业资格标准整顿现有的采购队伍,进一步规范采购管理,使采购人员的操作技术与技能更加趋于正规化、规范化。为了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采购专业人才,高职院校要做好采购职业资格的认证和对接,鼓励学生获取采购职业资格,将有助于毕业生职业素质的提高,为进入采购职业奠定基础;高校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的对接,可使毕业生能顺利地向采购职业人员转变,而采购职业资格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是构建采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重要基础。目前采购职业资格认证有三种国外证书和三种国内证书,国外证书包括:英国皇家采购与供应学会的CIPS认证;美国采购供应协会的 CPM(注册采购经理)认证;国际贸易中心(ITC)的采购与供应链管理国际资格认证。国内证书包括: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国家采购师职业认证;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和教育部考试中心联合颁发的CPS证书;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采购师认证。这些证书各具特色和适合范围,有的还有实际工作经验和学历方面的要求,对在校学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学校资源和特色选择符合条件的证书,并实现证书与教学的对接,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采购知识和能力,为将来的认证奠定基础。
纵观采购与供应的战略作用和发展趋势,国际采购、工商企业采购和政府采购具有各自的特点和内涵,要分别研究其运作流程和管理模式以及相匹配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因此,做好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人才的培养,加强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的统一协调,构建多层次、优势互补的人才培养体系非常重要,这也是未来采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的方向。
摘要:企业采购的经济合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成本,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利润,最终影响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企业要通过实施科学的采购管理,合理的选择采购方式和货物品种等, 使有限的资金得到最大效率的利用。本文介绍了传统采购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企业采购与供应管理的途径。
关键词:企业采购 供应管理 采购模式
企业采购的经济合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成本,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利润,最终影响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很多现代企业的成功,与有效的采购和供应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企业通过实施科学的采购管理,合理的选择采购方式和货物品种等, 使有限的资金得到最大效率的利用, 可以使企业降低成本,加速资金周转效率,提高企业经营质量。
一、企业传统采购模式存在的问题
1、存在“物资供应是简单的持币购物”的错误观念。企业物资分类太粗糙,储备“大而全、小而全”和重供轻管的思想。被动服务观念根深蒂固,不注重物资功能价格比,,防范风险的意识低。有的企业领导亲自指定供货商,有的无计划采购,还有的直接与商家签订合同等,违规采购现象普遍存在。企业过分强调成本控制目标,选择的同类物资供应商数量大,用激烈的市场竞争来压制供应商。
2、供应商的选择不当,没有对供应商进行准确分类定位,进行分类管理。企业要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必须有合格的供应商,来提供各方面的物资。如果企业局限在过去采购的思想中,只有缺少供给时,才想到的进行供应商的选择的话,浪费了时间和金钱,还很难找不到合适的供应商。即使找到了,由于没有时间对供应商进行详细的考察,导致供应品不能很好的满足企业的生产需要。
3、没有真正站到供应链的角度来衡量供应商的价值。以本企业为利益中心,不考虑供应商的情况,把供应商当成企业利润的侵蚀方,看作为竞争对手,比较重视交易过程的供应商的价格比较,通过供应商的多头竞争,从中选择价格最低的作为合作者,供需双方之间存在竞争博弈关系,因此站在这种角度思考,企业根本不会去考虑供应商与自身之间的关系,供应商的发展情况对自身的影响。
4、对供应商缺乏有效的控制监督、绩效评价和反馈机制对于供应商的有效的控制监督、绩效评价和反馈也是困扰本企业的一个难题。如何及时获得供应商的信息、如何及时了解供应商的生产能力、如何保证供应商的质量等问题都成为采购方思考的方向。对供应商进行正确的绩效评价,开展有效的反馈,也是非常重要的,有利于双方维持长期的合作关系。
二、完善企业采购与供应管理的途径
1、完善采购管理系统和控制流程
(1)对货物供应商实施分类管理。以常用的ABC法为例对矿用物资来分类。A类物资一般需要考虑大的供应商,而B、C类物资,中等规模和小的供应商会比较合适。所以我们需要为不同类别的物资选取各自合适的供应商。将矿用物资分类,对不同的物资分别选取适合各类物资的的供应商,并有一套合适的选取供应商的方法。最终与选好的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2)采购环节和流程的控制
①采购环节是企业经营管理中较为薄弱的一环, 因此要从以下方面建立采购控制流程: 要实现所购物资与信息同步入库, 杜绝物资外流现象的发生, 必须从入库、库存控制、采购管理系统、应付账款系统及信息流程等方面同时入手; 实行财务、审计双管齐下,在采购过程中,要增加透明度, 必须做到行政监察、财务审计、制度考核同步进行,才能使财务审计起到行之有效的作用,杜绝采购回扣现象的发生。
② 完善商品采购流程具体途径。商品采购一般包括确定采购商品种类、选择合适的供应商、洽谈交易条件、商品的导入以及追踪等一系列管理过程。基于信任和彼此间的信息沟通, 建立起与供货商的合作关系和采购比价系统, 可随时查看采购商品与多家供应商的对照表, 通过比较价格、质量等级、信用等级、交货周期等参数, 降低交易成本, 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③建立健全采购指标的评估体系。采购人员所采购的材料物资、采购的商品组合,会影响企业的整体利润,因此,建立健全采购绩效评估指标很重要。分别对A,B,C类物资或者是按照其它分类方法得到的各类物资分别建立不同的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指标包括价格、质量、服务、业绩等,其它方面如供货能力、信誉、技术等也要有指标可以考核。要根据不同类物资的特点来建立煤炭企业的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以供应商的规模,产品质量,价格,售后服务,资信等方面,制定科学规范的评价机制,确保“产品质量好,价格低,公司实力强,信誉高”的供应商作A类准入,优先参与招标或比价采购,保证采购物资的优质低价,逐步建立起稳定的供应商队伍。
2、提高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
(1) 提高采购人员的道德素养。采购工作,由于没有固定的规则,而且采购行为稽查困难,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采购人员的自觉和自我控制,采购工作成为了一项“道德工作”。因此,一个采购员应有的基本素质,应该是觉悟高,品行端正。做好采购工作的前提,就是拥有较好的思想品德,不贪图个人私利, 处处为企业着想,采购人员应做到诚实信用,爱岗敬业。拥有诚实品格,才能不被利益所诱惑, 才能经受住各种腐蚀,为企业创造效益。
(2) 提高采购人员的综合能力。采购是个机动性很高的职位,对市场及供货商均须随时掌握,开发新的商品或供货商也是采购的重要职责之一,所以会经常故东奔西走。采购人员因此必须有很强的适应性,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地区、或国家,否则一直坐在办公室是不可能把工作做好的。身为采购对其所负责之利润预算负全责,其压力可想而知,采购更必须能适应此压力。这是一项劳心劳力的工作,劳心指竭尽脑筋把工作做好的付出,劳力指辗转各地体力负荷 ,要做好采购的工作,须事先有此心理准备。
总之,企业要通过实施科学的采购管理,合理的选择采购方式和货物品种等, 使有限的资金得到最大效率的利用,以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最终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摘要:在进口采购的执行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印度菜粕的短重、霉变、不能按合同规定装期交货、品质不稳定等问题是一种普遍现象。而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作为饲料产业链的原料供应的源头企业,稳定的原料供应是企业稳定和高效运作的重要环节。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效地实现供应商管理,继而达到原料质量、数量、交期等各方面的稳定已成为了我们日益关注的重点。特别是随着供应商队伍的不断扩大,供应商过程管理在进口采购中发挥的作用和重要性也显得日渐突出。文章针对上述问题展开,通过对印度菜粕供应商进行分类的过程管控,针对具体问题提出改善的方案,最终把供应商过程管理真正变成一个适合本企业并为企业真正创造效益的工具。
关键词:供应商管理;跟踪;评价;改善措施
进口采购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外部供应进入企业的物流过程,跟踪供应商的供应过程,为交货提供便利。进口采购的目的可以分为四个部分:(1)按所要求的数量和质量获取物品或服务;(2)以最低的价格获得物品或服务;(3)保证供应商能够提供优质服务和快速供货;(4)发展和维系良好的供应商关系并开发潜在的新供应商[1]。在进口采购环节,供应商的供应过程的跟踪与评价是进口采购能否最终实现以上目的的核心所在。下面本文通过本人具体的工作实践来演示,我们在印度菜粕的进口采购中如何跟踪供应商供应过程,控制商品的质量,获取优质服务,选择和发现具有合作价值的供应商。
一、印度菜粕供应商过程管理的方法与要素
针对印度菜粕的供应商共性和特性,我们将供货商分成集装箱货和散船货分成两类,对每个供应商的每一单供货的执行情况进行长期的跟踪和对比评价。我们对供应商供应过程的跟踪与评估关键点主要落实在质量、价格、服务和交付等几个方面。我们这里所表达的质量问题不仅仅包含不符合要求的规范,还包括因质量不稳定引起的终端客户流失的损失也计算在内。价格,除了考虑产品本身的价格外,我们在这重点考量的是供应商责任缺陷成本、加强检验增加的质量成本以及在为提升供方质量能力付出的额外资源成本等。在进口环节,服务主要指供方的配合度,包含于供方接触到的各个方面。服务主要是通过其他要素来间接体现。交付即货物按我方要求时间、地点、方式、数量进行交付的活动,评价的重点则是看多少批次没有准时交付,有多少延期交付影响到我们正常的销售交货安排等。我们对供应商执行情况的评价频次一般每半年进行一次。每半年做一次小结,年终再做一次总结。
二、印度菜粕供应商过程管理模型构成
主要由印度集装箱菜粕的供货过程分析、散船菜粕的供应过程分析、集装箱供货商与散船供货商的供货的优缺点比较、改善措施四个部分组成。
1.印度集装箱菜粕客户分析
(1)集装箱客户的进口供货情况。2009年我司集装箱进口印度菜粕供货主要来自印度的MJ、MA、DR. 三家供货商。2010年集装箱供货商新增了LJ和AD两家。2011年又新增DM、GL 和ST三家供应商。2011年,集装箱运费在大部分时间较大船运费便宜,集装箱菜粕的采购量增长比较多,在我总进口量的占比达到52.05%。印度集装箱客户供货情况如下表:
(2)集装箱供货商的执行分析及评价。①短重:印度集装箱货短重现象比较普遍。印度集装箱菜粕的短重基本都在0.7-1%上下, 个别短重比例超1%。对个别短重比较高的,与供应商协商,在卸货港申请复检,0.5%以上由对方承担。②霉变:雨季高温高湿天气或增加了霉变的可能性。通过跟踪分析,霉变除了与供货商在出运前的水份控制不到位有关外,与6、7、8、9月装运期在印度刚好是雨季。霉变跟雨季的高温湿热天气有很大关系。6月底前到的印度集装箱菜粕,霉变发生率普遍比较低。而在6-9月印度雨季装出的集装箱菜粕到货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水湿霉变现象。2011年印度雨季由正常年份的9月份结束,延长至10月初才结束,使9月或10月初出运的菜粕也出现了水湿霉变的现象。2011年霉变率高的都是在这段时间出运的。③合同执行及单据:集装箱装运菜粕一般均为我司与印度公司直接签约,故单据交接过程比较直接、简单。信用证项下交单顺利,均能一次交单,不存在证外交单和转单的问题。④信息沟通:与大部分供货商的沟通,还是单纯的日常报价多一点。而与MJ和ST公司的行情、市场行情分析方面的沟通比较充分,这两家在对市场的判断方面均能给予比较客观的反馈。⑤供货优势和备货品质跟踪方面:业务中出现问题,上述供应商总体上都比较配合。船期延期都能按规定赔偿。但从到货、出运的及时性、重量、品质控制情况来看,MJ、ST公司这两家要强于其他家。GL 和DM公司虽然在货物价格都比较有竞争力,但在菜粕的品质和船期上面控制还存在不足。ST公司因其常年出口韩国印度菜粕,对菜粕的市场比较了解,在租船和货物品质控制上都比较到位。
2.印度大船散装菜粕客户分析
(1)散船的进口供货情况。2009年我部进口散装船菜粕供货主要来MT、TF公司、W公司三家供货商。2010年我部进口散装船菜粕供货主要是MT公司和AD公司两家供货商。由于租船方面的优势,2011年,ST公司和MT公司成为我司散装菜粕供货商。2011年大船采购合同数量近6万吨,占2011年总进口量的47.96%。
(2)印度菜粕散船供货商执行情况分析及评价。①霉变:大船散装,通风较好,到货霉变发生率基本没有。②短重:大船印度菜粕短重的问题比较普遍,时多时少,2011年4条船的平均短量0.553%。大船散装菜粕短重超过0.3%部分由保险公司承担。③合同执行与单据:ST公司系印度本土公司,直接签约。无需转单,单据交接快,在信用证下一次交单。单据和接货报关时间的衔接上比较紧凑。而MT公司作为跨国贸易商,付款方式一般采用背对背信用证,需二次交单,导致交单期比较长,且部分单据需要在L/C外提供。另外,大船的实际发货人比较分散,单据分割太多,导致一个合同项下的单据量太大。④信息沟通:散装菜粕的供应商主要有MT、ST和TF这几家。这几家供应商共同特点是,同时扮演中间商和贸易商的角色,而且在国内都设有代表处。双方沟通方便顺畅,有问题比较配合,做事比较规矩。⑤供货优势和备货品质跟踪方面:ST、MT作为国际中间商和贸易商。MT在印度设有办事处,ST则是印度本土公司,两者在抓货和品质控制上有一定优势,且这两家公司长期从事国际间散船贸易,在菜粕租船方面均比较有经验。
3.集装箱和散船供货商跟踪情况的对比分析
(1)到货霉变的发生率:集装箱的霉变率高于大船。集装箱菜粕6月份之前到货的,霉变发生率比较低,而在6、7、8份雨季到来后再装船的菜粕的霉变率较高。因菜粕的吸湿比较强,雨季空气中的水份本身比较大,装运前水份控制不到位,或是中间转船,运输时间太长,均能增加霉变的机率。
(2)直接贸易和间接贸易的比较:集装箱业务一般均为直接贸易和当地本土公司直接签约,本土直接采购,无需转单,在信用证项下一次性交单,交单及时、顺畅,并便于双方直接的市场信息交流;而散船菜粕主要通过与国际跨国贸商和中间商签约,通常都需要转单,交单时间较长,且均一般均通过信用证外的二次交单才能完成整个合同的交单义务,增加了合同执行过程中开证、审单和单据跟踪的麻烦。
(3)集装箱和散装运输的比较:集装箱具有单位数量少,批量出运、速度快,灵活性的优点;缺点:雨季出运容易造成水湿霉变的情况;集装箱一般拆箱只点包不过磅或直接送货到饲料厂,出现短重后,在箱体完好和以装运港第三方检验机构的重量和品质为准(国际惯例)的情况下,短重部分从保险公司和外方那都很难获得赔偿。散装,一般一次采购的数量比较大,若市场不好,会造成库存压力。量大,品质控制比较难,硅沙超标比较常见,且在装运时一般都需要过驳,短重发生率比较高。优点:短重超出0.3%部分可由保险公司赔付。集装箱直接送货到厂或拆箱时间过长,会发生滞箱费的问题;大船如港口拥堵或其他原因不能及时卸货而产生滞期费问题。
三、对策与改善措施
1.减少并尽量避免在印度雨季采购集装箱菜粕,6、7、8印度雨季正好是中国传统的水产养殖高峰期,可考虑增加散装大船的采购量以减少霉变现象的发生。
2.集装箱的滞箱费,修箱、洗箱费方面费用经常会蚕食我们的利润。为增强我方在集装箱的箱期,修箱、洗箱费方面谈判的话语权,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建议尽量采用FOB方式,由买方租箱订舱。
3.港口销售人员应及时跟踪到货情况(包括短重、短件、霉变等)并定期汇总。有时国内销售反映实际到货的菜粕蛋白等指标低于合同指标,但是装港的检验指标又符合合同指标,且按国际惯例,菜粕的重量和品质以装港独立检验机构的检测结果为准。为更好地做好到货重量和品质监控,建议集装箱菜粕由SGS这样的检验机构在口岸入库监卸,抽样检测指标。这样做,尽管会增加一定的成本,但可使我们对每批到货的品质都做到心中有数,且如出现品质差异,使我方与外方交涉有个依据,同时,也可以督促外方做好装港的品质控制。
四、供应商跟踪与评价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持续性。供应商评价是买方与供方持续沟通和积累的过程,需要我们按一定的频次对供方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行汇总报告。不同的企业可以根据自己供应商的性质来决定自己的评价频次。评价信息的更新需要及时进行。
2.全面性。跟踪与评价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质量信息、交付信息、价格信息和服务信息,企业可以根据所经营的商品特点进行细化分析。
3.互动性。在对供应商的评价过程当中,除了供应商评价信息要保持持续性和全面性外,互动性在对供应商评价不可忽视,它关乎供应商管理实际效果的取得。因此,需要让供应商参与到具体的评价过程中来,只有在上述供应商细化的评估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实现与供应商共同执行评价结果,才能避免以下经常出现的情况:(1)单方面做此类的评估,评估的结果也没反馈给供应商,双方没有产生互动,没有沟通彼此的需求,就使得评估变得毫无意义;(2)信息不够透明,对最终评估结果中存在问题的责任归属存在争议。因为有时候出现问题并不总在供应商,对问题的改善没有好处。
为此,供应商过程管理的评估结果一定要反馈给供应商,同时,为了更客观地反馈供应商的执行情况,具体考察量化的要点设计也非常重要。
通过本文所介绍的印度菜粕供应商分类跟踪与评价的方式完善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价过程后,本企业印度菜粕供货的质量明显提高,到货的短重和霉变现象大幅减少。印度菜粕供应商的跟踪管理模式被公司认可的同时,也使我们供应商从品质、交期、信息服务等各方面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印度菜粕供应商在进口环节的动态跟踪管理,是针对本企业所经营的特定商品在进口贸易环节中,对供应商分类管理方面所作的初步探索。供应商管理与评价是一个持续和动态的管理过程,因此,我们还需要在具体的实践中,针对具体问题制定改善方案,最终把供应商管理真正变成一个适合本企业并为企业真正创造效益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