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研究论文

时间:2022-05-24 09:33:0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篇幼儿教育研究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幼儿教育研究论文

幼儿教育研究论文:幼儿教育法律现状及措施研究

如果符合幼儿的兴趣特长,这本来并非坏事,可家长们更多的是出于对以后升学的考虑而非幼儿的兴趣,这样不仅给幼儿造成了严重的身心负担,使其天真活泼的稚气和求知欲逐渐泯灭,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幼儿园的高收费、乱收费现象,最终将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幼儿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

幼儿园收费缺乏合理依据目前公办园的收费标准普遍偏低,其收取的学费不能满足这些幼儿园的基本经费需求,这样,幼儿园就只能低成本运营,教师待遇偏低,教学设施长期得不到改善,幼儿得不到系统、正规的教育。而民办幼儿园收费相差悬殊。市区的幼儿园,特别是名幼儿园,收费明显较高,每月少则上千元,多则上万元,这样所谓的名园就变成了为富裕家庭而举办的贵族幼儿园,普通的工薪阶层只能望园兴叹。与此相反,在城郊以及村里的大多数幼儿园,收费较低,尤其是村办园,一些村在进行村委会选举时,候选人会向村民承诺低收费甚至免费,在其当选后,为了兑现承诺,这些幼儿园每月只向家长收取几十元学费,或者不收费,而村委又不给予补贴,完全不能满足幼儿园的日常开支。这些幼儿园中的民办教师工资待遇差,有些可能只有公办教师工资的1/3,养老、医疗等各种保险都没有,致使教师队伍非常不稳定。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园要么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长期得不到改善,不能满足社会对优质幼儿教育资源的需求,要么就是用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欠了大量外债,需靠下月收取的费用来弥补部分亏损。这些幼儿园的教育资源严重匮乏,聘用不起优秀教师,有些幼儿园甚至没有符合教师资格的教师,只有几名阿姨对幼儿进行看护,导致幼儿园教育质量极差,家长对幼儿教育不信任。

幼儿意外伤害险赔偿额较低幼儿年龄小,自我保护能力差,意外事故极易发生。但是,不少幼儿园并未为幼儿投保意外伤害险,或投保的保额较小,赔偿数额不高,导致在事故发生时的责任主要还是由家长和幼儿园承担,增加了双方的经济压力,容易激化矛盾。

幼儿教育中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1.对幼儿教育的地位和性质认识有误目前,我国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宣传力度极为有限,科研深度及科研成果的转化都比较差,相关的制度和规范都不甚完善,使得家长、教师、甚至是幼儿教育机构的管理者对于幼儿教育的地位、目的以及幼儿应该接受什么样的教育的认识都有偏差。

2.幼儿园收费缺乏科学合理的依据一方面,我国的公办园不允许超成本收费,而现行的收费标准偏低,政府财政投入有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该标准已明显不能满足幼儿园的经营需求,应该适当提高。另一方面,我国将本应是公益事业的民办教育完全推向市场,过分强调其非义务教育性,由幼儿园自负盈亏,导致其与公办园的平等地位得不到落实,没有国家财政性的经费资助以及集体的投入,仅靠市场和家庭购买,尚未建立起政府、社会、家庭共同分担的机制,使得民办园的竞争压力非常大。一些幼儿园为了闯出名声,为了可以聘请较为优秀的师资而采取了高起点、高收费的策略;另一些平民幼儿园虽然收费较低,但是教育环境长期得不到改善,留不住生源,被迫低收费营运,此种现象在村办园尤为普遍。如此恶性循环,收费自由权太大,导致市场竞争混乱。政府财政投入不足,其在市场失灵的地方进行宏观调控的弥补作用亦未发挥出来。

3.对乱收费行为监管不力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四十三条规定:幼儿园不得以培养幼儿某种专项技能为由,另外收取费用。显然,我国是禁止兴趣班收费的。但是,仍然有大量的幼儿园在举办各种类型的额外收费的兴趣班,一方面为满足家长需求,另一方面为了增加教师收入。对此问题,相关部门并没有严厉查处,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幼儿园的乱收费。

4.幼儿意外险投保率偏低迫于经济压力以及一些家长所存在的饶幸心理,部分家长认为事故不会发生在自己子女身上,并不愿为子女投保。

法律完善及分析

1.明确科研机构职责及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机制幼儿教育科研机构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开展幼儿教育科学研究。立法中应明确幼儿教育科研机构的职责,这对于提高幼儿教育科研水平非常重要,并且有助于为幼儿教育提供科学研究。立法还应明确,幼儿教育科研机构另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对幼儿园教师及幼儿家长进行培训,转变现有的错误的教育观念,向其宣传正确适当的幼儿教育知识。立法中应明确规定幼儿园与科研机构的交流联系制度,进行规范性指引。幼儿园是了解幼儿教育现状最直接、真实的地方,科研机构应深入到幼儿园调研,采集第一手资料,作为幼儿教育研究成果科学有效的保障;而教育科研机构汇集了大量幼儿教育研究的专业人才,幼儿园教师应将第一线的真实情况与科研机构进行交流,并且到科研机构去接受最新科研成果的培训以加深自己对幼儿教育知识的认识,将其应用到幼儿教育实践中,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

2.规范政府财政投入机制目前,我国还没有制定法律层面上的《学前教育法》或者《幼儿教育法》,导致一些政府部门没有给予幼儿教育足够的重视,尤其在实施了免费义务教育后,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都投向了义务教育,对幼儿教育资源的配置非常匮乏。仅有的一些教育资源都投向了公办园,使得民办园现状困窘,这也是导致民办园收费的混乱重要原因。立法中应明确规定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实行专款专用。目前我国教育经费总量中,幼儿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实在太小,资金投入是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保障,仅仅依靠市场和家庭购买,而不明确政府财政投入方式及数额,难于支撑幼儿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我国目前的重要任务是真正建立起政府、社会、家庭共同分担的机制,具体规定加大中央、地方财政投入的措施,使其得到落实。我们必须立足于当前我国幼儿教育供给多元化的格局和家庭对幼儿教育需求差异化的现实,建立公平合理的公共财政投入和支出模式,形成切合实际的政府、社会、家庭共同分担幼儿教育成本的机制。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还应规范幼儿投保制度,由于幼儿事故易发,不少保险公司望而却步,若有政府财政支持,幼儿投保制度将会更加完善,惠及更多家庭。江苏省已于2007年实施由政府投保,这对我国总体的幼儿教育是一个很好的示范,由政府财政投入支持为幼儿投保,改变主要靠家长投保的模式,这样不仅能扩大投保范围,适当加大保额,还能减轻家长和幼儿园在幼儿发生意外事故时的经济压力。

3.加强政府对幼儿园的管理制定科学的收费标准,对学费用途进行监督。首先,公办园的收费标准制定时间过早,已不符合我国经济的发展,无法满足幼儿园现在的经营需求,政府应重新对幼儿教育成本进行分析,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制定科学的收费标准,满足公办园的现实发展需求;其次,民办园没有严格的收费标准,因此,应尽快制定民办园收费标准,以规范其收费,减少高收费、乱收费现象。最后,加大力度治理幼儿园“费外有费”的现象。培养幼儿广泛的兴趣爱好,发展幼儿各种潜在的天赋本应是幼儿园的职责之一,应当是幼儿园所提供的教育服务的基本内容,其费用应被包含在征收的保教费中,而不应该单独收取。我国是禁止兴趣班额外收费的,但是,还是有大量的幼儿园在举办各种类型的兴趣班,以增加教师收入,政府应加强对此问题的监管,尽快整治此类现象。

作者:杨强单位:太原科技大学法学院西山煤电斜沟煤矿

幼儿教育研究论文:幼儿教育学术研究特点

学生教育和教师教育研究占有比例较大,其学生教育涉及面较广,有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等;与之比较次之的是教师教育的研究,包括实习、职前、入职后、继续教育等等。(1)教师教育:《社会转型进程中的俄罗斯高等教育课程改革——以课程目标和初任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研究》、《国际视野下教师人性及其发展初探》等;(2)职业技术:《试述新加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特色——兼谈对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的企业参与培训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中美职业技术教师教育者的特征比较研究》等;(3)理念:《21世纪的伙伴关系:“威斯康星理念”的新发展》、《布尔迪厄教育社会学理论研究》、《哈蒙德教师教育思想述评》等;(4)基础教育:《美国基础教育全国课程标准的社会形成研究》、《当代俄罗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等;(5)中等教育:《二战后美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学校文化:行走于理想与现实之间——基于民办寄宿制中小学的案例研究》、《礼物的流动——对初中生社会关系网络的探究》等。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探索研究作为近年来的一个新兴的热点之一,在研究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幼儿教育”硕士层面研究成果规律。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走向多元化,涉及到各个方面。诸如特色教育、研究生教育、法制教育、少数民族教育、女童教育。在现代教育的高速发展,学者开始关注教育质量的评估、督导、以及教育财政等问题,如:教育评价:《芬兰高等教育评估中介机构研究》、《关于美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初步研究》、《美国高等教育认证体系中的民间组织研究》等,但整体上来说,所占比重相对较少。当然,值得一提的是,幼儿创业教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

博士阶层对“幼儿教育”关注

在CNKI网博士论文数据库中,以学科专业为“幼儿教育学”为关键词进行检索,(1999年到2010年)共找到155篇,其中部分文章在数据上传过程中重复上传,剔除重复文献后,共有112篇博士论文。从思想观念的整体上进行研究,高屋建瓴的把握教育学的脉络,如《幼儿教育的范式研究》、《幼儿教育的价值研究》、《幼儿教育实证分析范式的变迁及影响研究》、《从隔离到全纳》、《高等教育多元化与学生权益保护》、《教师专业标准研究》等。结合地域进行研究,选取教育发展比较前卫的国家为实体,实际进行论证,主要有澳大利亚,如《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市场化进程中的大学——政府——市场关系研究》、《澳大利亚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模式研究》等。

硕、博专业论文对“幼儿教育”的研究之比较

与其他学科类似,幼儿教育学硕士阶段论文研究范围较广,可以说各个方面有所涉及。博士阶段论文其涉猎范围相对更加集中,但其研究更加深入。总体上研究相对较多、实证研究也多集中研究教育发展较为突出的国家、如美、澳、德、而不是各类国家均有所涉及。博士论文以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学校为龙头,其导师各有其研究领域,在各自研究深入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研究体系,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现状,如华东师范大学注重幼儿思想教育的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在基础性教育方面有所侧生、西南大学则在教育理念高度方面有所加强。其各院校有其风格、特点,导师不同,研究方向各有差异。

小结

当前、课程改革、模式改革、评价方式、教师教育以及财政和运行机制成为硕、博士论文共同关注的热点。其研究热度持续近十几年,然而,幼儿创业教育、研究生幼儿教育研究、特色幼儿教育在博士生论文中尚未有涉及。在弱势幼儿群体的教育在硕、博论文中涉及都较小,甚至在博士论文中没有查找到,有待于加强。

作者:曹晔单位:集宁师范学院幼师学院

幼儿教育研究论文:游戏及幼儿教育研究分析

【摘要】喜欢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使然。一个人,从婴儿期进入幼儿期后,由于其动作和语言的发展、生活范围的扩大和独立性的增长,他渴望参加成人社会活动的愿望便逐渐产生。但因受本身特点的限制,又使他不可能真正地参与到成人的活动之中来。所以,游戏成了最受幼儿欢迎的活动,也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是学前期重要的教育手段。

【关键词】游戏;幼儿;教育

游戏是幼儿喜爱的主动的活动,是幼儿在假想的情景中进行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

一、幼儿游戏的价值

游戏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身体、认知、社会性和情绪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有人指出,游戏对婴幼儿来说,它的重要性仅次于母乳喂养和母爱,足见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第一,游戏能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孩子神经系统和骨骼肌肉发育不完善,他的神经系统兴奋强于抑制,让他老老实实呆着不动,这对他有着很大的难度。要使孩子身体健康,一定要给他有活动的机会。幼儿园每天都要保证2到3个小时的户外活动,还有另外的游戏活动时间,给幼儿提供的活动机会还是非常充分的。第二,游戏能满足好奇心的需要。孩子在游戏中探索和发现。这种探索和发现不仅体现在很安静的游戏和认知性活动比较多的游戏中,而且体现在户外活动游戏中。第三,游戏有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小孩子喜欢与小伙伴一起玩耍,2岁以前孩子一般与成人交往,2岁以后逐渐对小伙伴发生兴趣,成人代替不了小伙伴的位置。游戏是幼儿从事社会性交往的主要形式,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途径。第四,游戏能促进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在游戏中,幼儿的成功体验多于失败的体验,有利于使幼儿产生成就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角色游戏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和移情能力。

二、在实践中实现游戏的价值与教育作用

为了充分发挥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1.利用游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观察力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或现象的基本能力,观察力是智力的基础,观察力强的幼儿能获得丰富的素材,获得真实的感觉和认识。比如老师在组织幼儿玩“抢椅子”的游戏时,可提醒幼儿观察:为什么总有一个小朋友没有抢到椅子呢?幼儿通过观察及点数椅子与人数,从中发现了奥秘:原来小朋友的人数总是比椅子多一个。这样使幼儿逐渐养成做事动脑筋的习惯,有利于激发孩子的观察兴趣,使求知欲也更旺盛。2.利用游戏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儿童是新时代的创造者”,呼吁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自主游戏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最佳手段之一,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和情感爱好,自由选择活动材料和内容,当他们在游戏中产生一些稀奇古怪超越现实的想法时,老师千万不要用成人固定的思维模式去限制他们,或盲目否定,而应积极地捕捉创造思维的“闪光点”,加以科学的引导,为孩子创设一种自由民主的气氛,使他们能够大胆想象,自由思考,并以极大的热情去尝试新思路,新模式,使这种创造力得以升华。3.利用游戏培养和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作为幼儿教师,我发现学前班,尤其是小班,有些孩子性格比较内向,性情孤僻,很难跟不熟悉的小朋友相处和玩耍,但是一参与游戏,却像变了一个人一样。游戏是幼儿通向真实世界的桥梁,老师可以通过表演游戏和角色游戏来改变幼儿的这种状态。例如:让小班的幼儿表演《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刚开始表演时,可邀请全班幼儿一起上台来表演,只要求他们大胆地表现出小动物走路的动作及之间的对话,然后趁机对那些腼腆的幼儿进行鼓励表扬,增强自信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加到表演中去。这样,不但加强了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往,还有利于克服不良倾向,培养合作精神。4.通过操作材料,使幼儿达到手脑并用,全面发展。操作材料是指为幼儿提供操作游戏的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操作,操作中学习,达到手脑并用,全面发展的效果。老师要注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分配游戏材料,尤其是对大班的孩子,应侧重于游戏的操作难度及复杂性。操作材料宜留有很大的想象余地,力图让幼儿通过积极思考,展开想象,反复尝试或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成功,训练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创造意识,从而锻炼幼儿的意志和品质,培养进取精神。随着孩子们的成长,他们所接触的生活面、知识面越来越宽,好奇心越来越大,随之就会提出一连串的问题,产生一系列的幻想,幻想另一个世界是什么样?自己在那里做什么等等,这就是游戏世界。因此,我们老师要根据孩子不同年龄特点来组织和指导他们的游戏,以便更好的发挥游戏的积极作用,促进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使其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作者:石锦芸 单位:临湖第一中心幼儿园

幼儿教育研究论文:情景游戏中幼儿教育的应用研究

摘要:新课程改革以来,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育理念已经深入到各个幼儿园对幼儿的教育中。幼儿园开展游戏教学在实践过程中应加强教师培训,明确游戏课程化建设的方向和实施内容、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建设。幼儿游戏的教育价值真正体现在幼儿能在游戏中获得知识。游戏的教育价值的体现方式就是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本文对情景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分析。

关键词:情景游戏;幼儿教育;应用

伴随着幼儿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游戏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教育价值获得了社会大力支持和认同。它将幼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融入到游戏中,幼儿园课程化可以更好地发挥幼儿园课程的教育功能,游戏成为了教学的重要手段。在对幼儿教育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资源,创设情景游戏激活幼儿的思维,展现自我,培养创新意识及智力的开发,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一、在幼儿教育中开设情景游戏的作用

幼儿园教育是幼儿学习的启蒙阶段,幼儿时期重视幼儿思维模式的培养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和今后的学习发展都有极大的影响。幼儿教师在进行幼儿教育时要把握好幼儿自身的发展情况,采取趣味性强的教学方式为幼儿创设一个和谐有趣的情景游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课堂环境。让幼儿在情景游戏的过程中培养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有效开发他们的智力和认知能力。通过情景游戏让幼儿学到一些基本的知识和道理,在情景游戏中获得情感的体验,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幼儿教师要做到将情景与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正确引导幼儿认知这个世界,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幼儿老师应该从生活中发现引领幼儿学习,并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并且幼儿园学前教育的教学目标是把游戏带入到幼儿园课程教学中,充分体现游戏的教育价值。幼儿教育开设情景游戏,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幼儿的自主创新意识,使幼儿积极投入到游戏教学中去,让幼儿的天性得以释放,这样才能实现游戏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价值。

二、情景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幼儿园的学前教育对象是年龄较小的幼儿,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意识在初级的发展阶段,所以对于幼儿教师,想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如何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是首要的问题。在幼儿教育中游戏是学前教育目标实现的最佳选择,而情景游戏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多媒体在情景游戏中的作用

在幼儿教育中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游戏,可以启发幼儿的逻辑思维和对事物的认知,多媒体的特色功能也为幼儿教育创造了非常有利的先天条件。目前在日益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国家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幼儿的学前教育。在幼儿园对幼儿实施情景游戏教学时,幼儿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与教师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巧妙的结合,这样可以有效实现情景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教学目标。比如幼儿对动画非常感兴趣,那么幼儿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放映一些动画的片段开设相关情景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幼儿教学时采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为幼儿创设出各种形象生动的教学内容情景,让幼儿有种切身体验的真实感觉,促进幼儿对知识的理解并加深记忆。提高幼儿学习能力、促进幼儿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是幼儿认知能力的变换过程。幼儿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特点采取生动又有趣的教学方式,促使幼儿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增强幼儿的学习自信心,最终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情景游戏中

当幼儿抗拒参加幼儿园的情景游戏教学活动时,幼儿教师应该多加鼓励和开导幼儿,让他们体会到游戏的乐趣。如果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得优异,那么幼儿教师要对幼儿进行适当的表扬,促使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因为教师的表扬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学生继续强化他们自身的优势,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和提升自己的内在动力,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使他们更加有动力去学习和认真做事,起到非常有效的教育效果。由于幼儿处于智力开发的初级阶段。其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弱,幼师可以通过情景游戏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教导,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情感的体验,学到一些知识和道理。并且游戏可以给幼儿们带来欢愉,让他们在游戏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把游戏规则同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幼儿教师要做到正确引导学生,时刻关注幼儿们身边和生活中发生的细微现象,进而通过游戏的教学方式使幼儿认知这个世界,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游戏过后教师要进行总结,正确引导幼儿创新思维及自主能力的培养。

(三)通过情景游戏营造课堂氛围

总之,在进行幼儿教育时教师要充分挖掘游戏因素,塑造生动活跃的幼儿园课堂氛围。借助游戏的形式进行活动教学,幼儿园的教学形式不同于其他教育方式的教学。幼儿教师要充分利用情景游戏独有的多样性和趣味性进行幼儿的教学活动,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幼儿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幼儿园学前教育的教学效率。把游戏当作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采取科学有效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进而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在组织教育活动时运用游戏性的语言,例如在幼儿认识香蕉这种水果种类时,在开头通过猜谜语、播放有关的歌曲引导幼儿参与到合作竞猜游戏中去。通过情景游戏加深幼儿对知识的认知和掌握,激发幼儿智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幼师通过趣味性的教学语言对幼儿耐心地教导,从而调动幼儿们对游戏的兴趣,正确引导幼儿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综上所述,在幼儿早期的学前教育中,游戏带来的天性释放和学前教育目标的价值体现是极其重要的。因此,小学教师在对学生开设情景游戏教学时,要将幼儿放在主体位置,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调动幼儿思维的分散和头脑的灵活性,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让幼儿在游戏中感觉到喜悦和成就感,从而促进幼儿教育迈向新的台阶。

作者:王媛媛 单位:河北省黄骅市滕庄子乡刘月庄学校

幼儿教育研究论文:现代幼儿教育问题对策研究

摘要: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在教育方面,一生之计就是幼儿教育,与之后的教育培养学生个人能力和带给学生知识的教育不同,幼儿教育更注重的是培养幼儿正确的三观基础和良好的习惯,以确保他们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能够得到帮助,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幼儿教育也同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在发展的同时也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得到解决,只有将这些问题逐一解决,才能为我国幼儿带来更好的教育。

关键词:现代幼儿教育;幼儿教育问题;对策研究

一、现代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幼儿教育机构的审核、监管不够严格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在自己子女教育问题上更是不留余力地进行培养,唯恐自己的孩子在进入小学前就落后别的孩子太多,争先恐后地让自己的孩子进入更好的幼儿园接受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园无疑成为了很多商人眼中的好项目,于是乎就出现了大量借着幼儿教育大热的东风而成立的幼儿园,各种形形色色的幼儿园更是呈现了遍地开花的景象,然而这看似生机勃勃的幼儿教育发展,却因为审核和监管的问题使幼儿教育存在很大的隐患,很多地方的幼儿园更是呈现出鱼龙混杂的现象。例如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很多过去我们没有注意的地方都相继暴露出了问题,幼儿园幼师虐童事件就是其中一项,家长们怎么都不能够相信,自己信任老师、信任幼儿园,将孩子交到他们的手中,却等同于把孩子推到了恶魔的手中,而且从越来越多的虐童事件曝光来看,幼儿园幼师虐童俨然不是个别的特例,而是普遍存在于幼儿教育当中的,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情况,就是因为很多幼儿园对幼师的审核上放松了标准。一些幼儿园为了降低成本,甚至会去录用没有幼师资格证的人成为幼师,可想而知这些幼儿园的教学水平如何,在这种幼儿园当中,幼儿能够学到什么完全是未知数,同时政府部门对幼儿园的监管不够严格,更是纵容这种现象出现的温床。2.幼儿被集中饲养般教育在幼儿教育中我们时常能够看到,每个孩子都是在被当做集体中的一员在接受教育,想要得到老师们的鼓励甚至奖励,孩子们就必须要满足老师所提出的要求才可以,而满足不了老师的要求很多时候会被打上“差”孩子的标签,就如同优秀影视作品《看上去很美》中一样,衡量优劣的唯一标准就是小红花,在这种教育下,幼儿们的天性往往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很多幼儿或许在别的方面有着极高的天分,却因为这种教育被打上了“差”孩子的标签,这无疑是幼儿教育的失败。

二、让现代幼儿教育更好的对策

1.增强幼儿园建设审核标准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幼儿教育方面,想要给幼儿更好的教育,就必须先建立起更为科学、更为严格的幼师审核标准和幼儿园监管方式,确保每一个幼儿园的正规性,严厉打击不正规的幼儿园,以带给幼儿们更优质的幼儿教育为理念进行办学。同时幼儿园本身也更应当加强对幼师的审核,对于没有幼师资格证的幼师坚决不录用,对于危害幼儿健康的害群之马更应当联合政府相关部门予以制裁,而不是单纯地开除就解决问题,以此为孩子们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幼儿教育,真正有效地培养孩子,让幼儿教育起到它应有的作用,衷心祝愿未来的幼儿教育中不再出现虐童事件,让幼儿都能够有一个美好、快乐的童年。2.尊重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就如同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片树叶一样,每一个幼儿实际上都有着他们的特点,先天与后天的影响使得他们每一个都是那么的与众不同,他们有的对数字很敏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总是能展现出非同一般的理解能力;也有的幼儿对语言更感兴趣,使得他们在学习语文或英语的时候能够比其他的孩子更快。在这种前提条件下,教学当中自然就显得一些孩子更“聪明”一些,而有的孩子则“笨”一些,所以并不能用这种方式去评价一个孩子的好坏。所以为了带给我国幼儿更适合他们的幼儿教育,现代幼儿教育必须摈弃过去的“集中养殖”式的幼儿教育,在确保每一个幼儿都被照顾到的同时,也应当根据每一个幼儿的特点去制订最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让每一个幼儿在得到了平衡发展的同时,也能够进行个性化发展,让每一个幼儿的优点都能得到最大化的提升,为孩子未来的学习和进步夯实基础。3.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中的关键一环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每一个孩子的心中,自己的父母都是“全知全能”的代表,他们对自己的父母更是无条件的信任,同样的一个道理由孩子的父母说出来,也远比老师说出来更有效,可见在幼儿教育当中,幼儿家长的能量是不容小觑的。所以在幼儿教育当中,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同时,也应当让幼儿家长明白他们对幼儿的深远影响,让幼儿家长通过以身作则的方式去影响他们,将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进行有机结合,让幼儿得到全方位,立体的教育。同时幼师们也应当更进一步地投入自己的精力,将每一个幼儿当作是自己的孩子去看待,将自己无私的爱奉献给每一个孩子,以此来更具耐心地进行幼儿教育,让孩子们在幼儿园中也能够感受到家的温暖。

三、总结

对于一个国家的长久发展来说,教育永远都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如果说孩子是国家的未来,那么幼儿教育就是国家未来的基石。在我国民间,也早就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说法,也许看起来有些危言耸听,但实际上也说明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希望笔者的浅见能够让更多的幼儿教育从业者参与到讨论中来,将自己对幼儿教育的理解与他人进行分享,让现代幼儿教育能够更健康地发展下去,为我国的幼儿教育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党嵎潆 单位:天津市河北区第十七幼儿园

幼儿教育研究论文:信息技术中幼儿教育的整合研究

[摘要]幼儿教育质量的好坏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进行幼儿教育时就需要不断的进行创新改革,才能保证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现在许多幼儿园都采用了信息技术来与与幼儿教育进行整合,可见其对幼儿教育有重要作用。信息技术的出现在许多方面都能促进幼儿的发展,文章就二者的整合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教育;整合

一、整合优势

(一)提升学习热情

孩子在幼儿时期普遍有着这样的特点,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对新奇的事物更能产生兴趣等,因此在幼儿教育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就可以有效的提升幼儿学习兴趣,传统的幼儿教学中,教师仅仅去根据设定的好的教学内容去进行讲解,并且讲解的相对枯燥,因为幼儿好动的特性,在课堂内容没有吸引力时,课堂气氛就会较为混乱,这种教育形式,幼儿很难产生学习的热情,面对这样的情况不仅不会使幼儿的学习热情得到提升,学习能力不会提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会阻碍幼儿的发展。然而在在进行幼儿教育时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就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因为信息技术有较强的灵活性,在进行教学中内容的设定也能更加丰富,并且呈现出的动画、图片很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且能延长注意的时间,动画视频直观的将教学内容进行呈现幼儿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他们的学习热情也会随之提升了。

(二)陶冶情操,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首先在课堂教育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信息技术中那些有趣的内容很容易使幼儿保持学习的热情,这样就可以有效的使幼儿的学习能力得到发展,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幼儿创设想象的空间,使幼儿的想象力得到发展。运用信息技术很容易展现一些思维逻辑方面的内容,幼儿通过多媒体的引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小短片,其中可以包括一些绘画、歌唱、舞蹈等内容,让幼儿通过有趣的小短片,可以让幼儿对这些内容产生一定的兴趣,使得幼儿愿意主动的学习这些内容,不断的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二、整合的方法及应用

(一)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整合,培养思维能力

在幼儿时期如果能培养幼儿良好的思维能力,对幼儿的各项发展都是有助益的,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找寻合适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如果单靠教师的语言阐述来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并不容易,但是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来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就相对容易了,在进行《三只小猪》故事的课程时,笔者就将信息技术运用到了教学当中,笔者没有直接将教材拿出来对幼儿进行故事教学而是将这个故事实现进行了录音并且还配上了合适的音乐,在课程开始时直接将故事的录音播放给了幼儿,因为故事的录音中不仅有语言故事的讲述还有动听的音乐,幼儿听的非常认真并且笔者还观察到许多幼儿在听故事时还会模仿故事中的动作。故事听完后笔者进行了提问,哪只小猪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幼儿在听完问题后,积极的进行回忆,并回答了笔者提出的问题,幼儿们还结合着小猪的动作和大灰狼的动作进行了模仿,并且表演的很形象,这时笔者并没有结束课程而是再次了运用多媒体技术对课程进行了总结,教师将《三只小猪》的动画场景播放出来让幼儿欣赏,幼儿在观看故事时可以了解到小猪们是怎样盖房子的,并且什么样的房子更结实,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可以使幼儿的听觉、视觉以及感觉上都能被信息技术调动起来,这样的形式可以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能力得到不断的发展。

(二)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整合,培养幼儿认知能力

幼儿时期已经有许多的知识具有抽象性,幼儿很难将其中的知识理解透彻,教师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幼儿在枯燥、乏味的环境中本身就不会产生兴趣,再加上比较难理解的教学内容,幼儿在认识的过程中就显得很被动,教师也会发现,即使自己很用心的在进行教学,教学效果也没有什么提升,但是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就会出现全新的景象,信息技术呈现出来的内容都比较直观,许多科学现象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呈现幼儿理解起来就容易的多了。例如教师在进行科学领域《磁铁的秘密》一课的教学时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在课堂上真正能让幼儿去动手操作的材料并不多,那么许多无法操作的材料幼儿就不能判断,他是否可以被磁铁吸引,限制了幼儿的认知能力的发展,那么利用信息技术就可以将这一问题解决,教师事先可以将想向幼儿展示的材料制作到多媒体课件当中去,在课堂中,教师就可以对幼儿进行展示了,并且这种展示的效果有时会比真正的操作能更清晰的将实验现象展示出来,并且一些实验现象稍纵即逝,采用信息技术还可以将这一问题有效解决,幼儿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反复观看,了解其中的秘密。当幼儿对某一内容感兴趣或感到困难时,可灵活演示,拓宽了教学途径。孩子们仿佛被一块强有力的磁石地吸引着,一把新奇的钥匙正在开启着孩子的心。这就是在信息技术下孩子们产生的主动、精彩、新奇的特性作用下的结果。

总结:

在幼儿教育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其发展。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整合,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提升幼儿的自主能动性,促进幼儿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所以在今后的幼儿教育系统中,要它们两者间进行有机的结合,如此才能够促进我国幼儿教育更好地发展。

作者:杨文俊 单位: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中心幼儿园

幼儿教育研究论文:幼儿教育中幼小衔接工作研究分析

摘要:在幼儿教育中,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既能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又能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当前,如何更好地在学前教育中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是摆在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幼儿教育;幼小衔接;研究

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虽然是两个不同的阶段,但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发展。做好幼儿教育中幼小衔接工作能够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也能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1]。当前,如何更好地在学前教育中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是摆在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面前迫在眉睫的问题。

1幼小衔接工作的意义分析

1.1幼小衔接工作的现状

目前,为了迎合家长“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部分幼儿园提前把一年级的学习内容教给幼儿。这样就导致了幼小衔接工作中,部分学生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的现象,甚至养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多数幼儿园缺乏全面了解儿童发展规律的专业教师,导致幼儿园这个教育阶段向小学教育阶段过渡的推动力不足。以上现象均不能使幼小衔接工作顺利进行,不能真正体现幼小衔接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1.2幼小衔接工作的价值

幼小衔接工作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在幼儿园和小学教育过程中增加另一个学习环节,实质上是指幼儿园应该顺应儿童发展规律完成与小学的过渡环节。这一环节的教学目标是幼儿进入小学前具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并且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以及掌握使用工具的能力。在本质上,幼小衔接工作起到了缓冲小学教育阶段与幼儿园教育阶段的坡度,真正使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形成一个不分离的整体。幼小衔接工作可以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培养其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并不是指教师要把一年级所学的内容教给幼儿,而是合理利用小学与幼儿园相关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满足幼儿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给其入学前做好坚实的心理准备。幼儿教育阶段注重的是培养幼儿对学习产生兴趣,而小学教育阶段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真正地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可以实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目标,这也为幼儿入学后奠定了良好基础。在这一工作中,教师可以要求幼儿用小学生的行为规范自己,注重培养幼儿珍惜时间和善于学习的好习惯。幼小衔接工作逐步培养起幼儿的自律能力,可以让幼儿尽快的适应小学教育阶段的教学过程。

2如何更好地进行幼小衔接工作

2.1真正明确幼儿园与小学差异

事实上,幼儿在入学前的知识储备只要求能够适当识字并且能够会十以内的加减法。所以,教师根本就没有必要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教授小学内容。但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明确认识到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差异。第一,要认识到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掌握儿童发展规律的基本知识,从儿童健康成长的角度来安排幼小衔接工作进程。第二,注重创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设身处地为幼儿设计团体活动和个人活动,真正尊重幼儿和关心幼儿。幼儿园与小学的不同主要体现在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的不同。在幼儿园,幼儿绝大部分时间都受到教师和保育员的精心照料,而在小学,教师对学生生活上的照顾减少。在学习上,幼儿园注重寓教于玩,以游戏为主培养幼儿学习兴趣。小学教育阶段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任务和规则意识,以课堂学习为主要方式并能及时完成学习任务。所以,教师应该建立一个稳定的作息制度,培养幼儿有张有弛的生活节奏。教师也应该注重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给予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幼儿自己玩耍或者思考[2]。如,留给儿童一片自己的小天地,指导他学会收拾自己小天地中的器物,学会穿衣、洗脸、叠被、整理房间、端饭、擦桌子、扫地等。为了让幼儿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可以多安排一些小任务和小活动,要求幼儿用自己带的物品独立完成,这样才能真正的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和规则意识。

2.2加强幼小之间的沟通,做好入学前的心理准备工作

教师可以在课程设计中引入心理介入活动,以多种形式优化幼儿合作与交流能力,做好入学前的心理准备工作。在课程设计中也要充分考虑个体特殊性和差异性,设计有针对性的团体活动和个体活动真正提高幼儿衔接工作的质量。还可以多设计一些关于时间和环境的游戏,比如“我要上学啦”、“十分钟能做什么”等主题活动,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为了真正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加强幼儿园与小学双方的沟通与协作也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如组织大班幼儿到小学进行参观学习,请小学生到大班介绍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这样可以使幼儿真正了解小学的学习任务和生活要求,建立良好的入学心理准备。加强幼小之间的沟通也可以加强小学教师幼儿园教师之间的联系。两者可以定期沟通和交流,共同研究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使幼小衔接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做作业时要有正确的写字姿势:坐姿正确,做到“一直一正二平”,即身体直,头正,肩平,腿平;执笔姿势正确,大拇指和食指夹住笔杆,其余三指托住,笔杆向后稍斜,靠在虎口处;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在幼儿进入小学初期,可以适当调整幼儿园大班的生活内容与学习内容,协调幼儿园与小学的生活节奏和学习节奏,多增加生动有趣的内容和趣味形象的活动,安排合理的上课时间和作业量,逐步提出对幼儿的学习和生活要求,从而构建一个幼小衔接工作的育人环境[3]。教师可在墙壁上张贴一些画着幼儿课外活动的图片,把拼音卡片贴到显眼的地方,让幼儿时刻不忘学习的内容,找来幼儿(也是一年级学生)自己画的画,张贴在学习园地里,用他们做的手工作品布置教室,让幼儿一开始就有参与感。这样的调整可以使幼儿比较自然地进入小学生角色,真正培养幼儿长期学习的欲望。总之,我们要拒绝幼儿教育小学化,从理论上和行动上解决幼儿园与小学衔接问题。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教师应该立足于幼儿园实际情况,在实践中敢于探索教学方式,敢于创新教学内容,真正地培养幼儿适应社会和学习能力,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发展。

作者:郭艳梅 单位:江苏省邳州市青年路幼儿 园

幼儿教育研究论文: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研究

【摘要】幼儿教育“小学化”是幼小衔接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同时也是影响我国学前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问题。目前我国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状、问题、缘由以及对策等四个方面的分析。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明晰“小学化”内容界线、丰富研究方法、拓宽研究视野、借鉴国外成熟经验,为我国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解决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研究述评

幼儿教育“小学化”作为学前教育界近年来重视的问题,在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颁布的《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中有提到:“禁止在幼儿园教育中使用各种形式的‘小学化’的教育。”2016年5月,学前教育宣传月以“幼小协同科学衔接”为主题,再一次把幼小衔接问题提上日程,体现了幼儿教育“小学化”对于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影响。经资料收集可知,我国学者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研究相对较多,涉及到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各个方面。对已有文献资料的分析整理,有助于今后研究者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研究现状的把握和了解,避免在拓展新思路新方向的过程中走弯路、回头路。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相关研究文献分析

笔者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幼儿教育小学化”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搜索数据统计如下:从表1相关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关于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研究相对较多。从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从2006年开始到2015年,以“幼儿教育小学化”为主题的研究呈现逐年递增趋势,这充分说明我国研究者对于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且从2011年以后,对此主题的研究每年呈大幅度增长趋势,这与2011年我国颁布《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文件有关,说明国家政策的颁布对于研究方向有着重要影响。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相关领域的研究分析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笔者从幼儿教育“小学化”表现及问题、原因、危害、对策四个方面进行综述分析,相关分析如下: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现状及问题

目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教学观念小学化,以小学教育理念指导幼儿教学;教育日常管理小学化,按照小学生的作息来要求幼儿;教学形式小学化,以课堂教学取代游戏教学;教学内容小学化,片面追求知识的传授;评价模式小学化,用考试分数评价幼儿的成长,重结果轻过程。除此之外,还有家庭作业、行为规范等类比小学生;过度开发幼儿早期特长等。如徐晓燕认为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表现是:办园观念固化,幼教理念扭曲;教学内容过载、课余学习过重;教学体系混乱、教学方式简单(徐晓燕,2014)。王芸梅认为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主要表现为:教育内容上,以智力教育为主;教育方法上,幼儿自我学习;教育评价方面,重视结果忽视过程(王芸梅,2015)。还有学者认为幼儿教育“小学化”表现为日常管理小学化以及教学形式小学化。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目前我国幼儿教育“小学化”表现的研究为今后的研究者提供了参照,但大多数研究者所得结论是基于个人经验,具有极强的思辩性,无实证调研的支撑,缺乏说服力。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

对于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不同的解释。总的来看,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观念方面,传统儿童观、教育观以及人才观是幼儿教育小学化产生的根源。其次是教育行政部门监管缺失,造成幼儿园办园宗旨不端正,非法幼儿园过多等现象。最后家长及社会对幼儿园教育的错误评价,是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重要原因。比如黄绍文认为,传统的儿童观、教育观以及人才观是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教育行政部门对幼儿教育未予以应有的重视(黄绍文,2005)。周小青从四个层面分析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观念层面,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政府层面,缺乏有效的管理与监督;幼儿园层面,办园宗旨不端正,以营利为目的;社会及家长层面,缺乏正确的教育导向(周小青,2011)。郑晓娜认为,幼儿教育“小学化”受升学压力等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人口众多,受教育者也多,各地区教育资源不平衡;各地发展不均衡,各家庭经济情况不一样(郑晓娜,2014)。不同研究者从不同视角、不同维度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进行分析,各有侧重,为今后研究者提供更全面准确的认识。影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为幼儿身心发展创造一个优良的环境,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相关文献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做了多方分析,幼儿教育“小学化”危害的最主要对象是幼儿,研究者主要从幼儿的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做了总结。孙丽旭指出幼儿教学“小学化”的危害:首先,导致幼儿缺乏发散思维的能力;其次,违背幼儿正常的身心健康发展;最后,让幼儿强制性接受教育会使幼儿产生厌学的不良心理(孙丽旭,2013)。夏雁指出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首先,不顾年龄特点容易导致身心疲惫和心理压力,后天厌学;其次,导致幼儿在上小学后对学习内容失去兴趣、上课分心、注意力不集中(夏雁,2013)。邓付芳认为有三个方面的危害:首先,是扼杀孩子天性,严重损害幼儿身心健康;其次,与社会要求相脱节,不符合新世纪用人的需要;再次,与小学脱节,对小学教育形成负面影响(邓付芳,2004)。通过对文献分析可知,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不仅危害到幼儿的身体,对幼儿的心理危害更是无法弥补的,因此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危害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研究者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危害的研究相对比较单一,主要是以幼儿的身心发展为对象,而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情感发展也受幼儿教育“小学化”危害的。

(四)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对策

关于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对策,不同研究者提出不同的解决对策,主要从政府、社会、幼儿园及家长这四个方面提出。从政府层面,教育部门要充分发挥其监督管理作用,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管力度;加快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从社会层面,广泛宣传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端正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认识,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从幼儿园层面,应端正幼儿园办园宗旨,科学办园,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幼儿园管理干部以及幼儿教师师资培训工作;开展家园共育,关注幼儿健康成长。从家长层面,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转变家长盲目超前、片面注重知识学习的错误思想倾向。除了以上四方面的建议外,还要加快小学教育与幼儿教育的接轨,做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取消小学入学选拔制度,等等。研究者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对策的研究通常针对其产生原因提出相应对策,具有一定针对性,但是其对策的提出主要是研究者自己的思辨以及个人经验得来,缺少实质性意义。

三、我国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研究展望

已有的研究为我国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解决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笔者就此提出展望,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一)界定幼儿教育“小学化”教育内容

目前,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现状的研究主要是思想观念、教育方式、组织形式的阐述,研究者极少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教育内容进行清晰的界定。关于幼儿教育“小学化”,我们并不能绝对地认为任何教授给幼儿知识的行为都属于“小学化”。如果幼儿园传授给幼儿的知识处于其所能接受和承受的范围,并且符合幼儿思维发展阶段时,就不能简单认为它就是“小学化”。所以我们应为幼儿教育“小学化”内容界定一个明确的范围,比如以所教授的内容是否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作为其判定的一个标准。幼儿教育“小学化”内容的明确界定,对于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将有很大促进作用。

(二)丰富研究方法

目前关于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研究以定性研究为主,多是经验之谈,定量研究相对较少,研究缺乏实证调研及数据支撑。纵然定性研究对于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了解会更深入且具有针对性,但是定量研究所具有的客观性与科学性也很有说服力。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适当增加定量研究,为定性研究提供一定的实证支持,提高研究的准确性,使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研究更客观、科学。

(三)拓展研究视野

目前我国研究者对于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研究多局限于对其现状、原因、危害及对策的研究,且研究结果相似度、重复率较高,创新性极低。今后的研究者可以拓宽自己的研究视野,从新的角度或视野去研究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比如从教育政策视野出发进行研究等,使未来研究者对我国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有多维度多层次的认识,从而更好地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

(四)借鉴国外成熟的教育经验

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且在发展过程中不免会有很多问题。在我国之前的研究中多是从自身进行分析,较少与国外幼儿教育进行对比。因此,我国在关注自身研究的同时,还应该多多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的经验。例如美国、日本这些国家,在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上有成熟的理论和政策,借鉴国外先进的幼儿教育实践经验,可以对我国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解决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作者:赵珂珂 单位:广西师范学院

幼儿教育研究论文:幼儿教育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与教育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育的整合成为整个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现阶段幼儿园课程改革迅速,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都产生了冲击,新型的教学模式急需要引进到幼儿教学当中,以提高幼儿教学的质量与水平,做好幼儿学习的启蒙教育。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教育;整合策略;

一、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整合的内涵

第一,信息技术是教学手段而非教学结果。首先从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整合的本质上看,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帮助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在整合过程中,要清楚的认识到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应该以信息技术应用的程度作为教学的目标和教学结果。美国福瑞克教授曾经提出技术与工具之间的应用规则:“技术在教育中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结果,不能为了突出技术而使用技术。”由此可见在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要着重发展信息技术为教育服务的功能,实现对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探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才能够达到最优教学效果,而不是盲目追求对信息技术的研究和追捧。

第二,幼儿教育是一个广义概念。众所周知幼儿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是教育的基础启蒙阶段,因此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不仅仅能够使孩子提高对幼儿学习的兴趣,还能够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情操,从而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幼儿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幼儿园的课堂教学,还应当将范围扩展到家庭和社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日常行为和价值观的养成,因此应该尤为重视。教育学家陈鹤琴曾经谈到:幼儿教育是复杂的过程,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可以胜任的,需要共同合作。由此可见对幼儿教育的广义认识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教育的全面性。

第三,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整合不是混合。整合的意义是在一定条件下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根据某种客观规律形成一个新的整体的过程。在这个新整体的构建过程中其中的元素会发生协调性的变化,以实现新整体内部结构的优化,产生协同效益,因此整合并不是单纯的混合,而是通过相互结合实现最优的效果。在信息技术和幼儿教育的整合过程中要根据幼儿教育的特点和信息技术的优势相互融合,以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共同目标,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要讲究方式和方法。

二、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整合策略

第一,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幼儿教学质量。在信息技术与幼儿教学相整合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科的特点进行信息技术的选择,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幼儿教育提倡教学的全面性,不论是语言知识、社会科学还是艺术、身心健康等方面都应该兼顾。但是众多的教学内容各具特点,要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因此在信息技术手段的选择时要注意其特点。还要在信息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考虑到幼儿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由于处于知识的启蒙阶段,要利用信息技术将知识呈现的更为直观有趣,让学生多多开阔眼界认识世界。在教学媒介选择时还要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其中要包括讲故事、做游戏、听音乐、看视频等内容,营造良好的幼儿课堂氛围,使幼儿的多种感官被调动起来。利用信息技术设备可以进行歌曲的播放、视频动画的播放,还能够进行舞蹈教学和游戏教学,实现多种教学方式的组合,让幼儿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并从而学习知识,得到身心的良好发展。

第二,利用信息技术创建良好幼儿园文化。创建良好的幼儿园文化能够帮助实现提高对幼儿教育的全面发展,在幼儿园中利用信息技术建设校园广播平台、网络平台、活动平台等,能够创设良好的教学生活环境,实现幼儿的健康成长。还可以在节日进行表演活动和比赛,提高幼儿的自我表现能力和特长发展,鼓励学生进度自我展示,并提高自信心。利用校园广播和校园网络的建设能够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使教学内容形式更加丰富多彩,还能够起到一定的宣传引导作用,全方位提高教学环境的创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三,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幼儿创新培养。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幼儿教育中可以实现教育过程的动态化、教学的连贯化和授课模式的趣味化。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能够给予学生不同感官刺激,使学生提高对学习的参与度,实现教学互动。还能够实现对幼儿的正确引导与发散思维的培养,使学生敢于表现自己的想法和个性,实现创新思维的培养,并鼓励学生的多方位全面化的能力发展。与此同时还能够开拓幼儿的知识面和对世界的认识,能够塑造幼儿的世界观和对问题的判断能力,实现能力的提高和认知的培养。

三、结束语

在20世纪90年代教学媒体被应用到幼儿教学中来,其形式由幻灯片、投影仪等,实现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逐渐被广泛认可和应用,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进一步整合,实现了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优化。幼儿教育是教育的起步阶段,也是奠定未来学习和生活方向的基础,因此对幼儿的全面培养是教育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重点,将信息技术应用与幼儿教育中能够帮助实现教学的趣味性和内容的多样化,提高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实现其综合能力的提高。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发展的阶段,因此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整合过程中的最优化手段,实现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和教学的科学化,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化发展,实现幼儿教育水平的提高。

作者:马萍 单位:河北省青县木门店学区后董景幼儿园

幼儿教育研究论文:幼儿教育活动中赏识教育研究

人们耳熟能详的意大利著名绘画大师达•芬奇画蛋的故事给我们教育工作者许多启示,特别对我们幼教工作者有着更深刻的意义。试想,如果老师看到达•芬奇的第一幅画时,不是赞赏,而是横加指责,那么会有后来的绘画大师吗?其实很多的天才,都是被人们扼杀在摇篮里了。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赏识,赏识是人走向成功的最根本的途径,可以说赏识教育是培养、诱导一个幼儿走向理想之路的金钥匙。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家长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一生!农民希望庄稼快快成长的心情和家长希望孩子早日成才的心情完全一样,但做法却截然不同: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未埋怨庄稼,相反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我们孩子学习不行时,家长却更多的是抱怨和指责孩子,很少反思自己的过错!在平时的幼儿教育活动中,我坚持用赞许的目光看孩子,给孩子充分的赏识,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下面谈几点自己粗浅的尝试。

一、理解幼儿,与幼儿心与心沟通

热爱幼儿、尊重幼儿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评价和检验幼儿教师职业道德水准的重要标志。作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肩负着培养祖国下一代的历史使命,力争使每一个幼儿身心健康快乐成长,不仅需要为幼儿创建优越的物质环境以满足幼儿生理需求,同时在创建物质环境的同时也决不能忽视精神环境的创建。以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必须懂得:“每一个孩子都有做好孩子的愿望,都渴望得到教师的关爱、理解与尊重。”我们所做的每一项工作,应努力让幼儿真切地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关注、理解、赞赏和支持。有时成人处于某种原因和想法阻止幼儿发表意见与参与活动,这种做法显然是错误的,因为他侵犯了幼儿受教育的权力。站在幼儿的角度,我们可曾想过幼儿会是什么感受呢?他会感到教师对他的歧视以及不公正,他会不相信周围的人对他的爱。我们要吸取徐州市下淀天马少儿艺校事件、泰州兴化板桥幼儿园电熨斗事件的教训。

二、尊重幼儿,蹲下身子倾听

《纲要》明确指出:坚持面向全体的原则,也就是说要用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幼儿,孩子们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赞赏。教师一次点头、一个微笑、一句表扬、一个抚摸就如同一场知时节的好雨,赋予幼苗向上的信心和生长的力量。如果教师把欣赏的目光、成功的机会只投向个别几个能力强、聪明可爱的孩子身上,那么作为“陪衬品”的其他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必然会受到重创,老师的情感也会随之淡化。为此教师要以公正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孩子,给每个孩子提供表现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如每周的升旗活动,孩子们十分重视,我们就让小朋友们商量,这个星期谁来当升旗手?有的说:“天天都要到幼儿园学习的。”有的说:“要做听话的乖孩子的。”有的说:“要有好东西愿与小朋友分享的。”……孩子们会努力争取做到,并对自己充满信心。每次升旗还要结合思品教育进行表演,节目是小朋友在老师的帮助下编排的,虽然有些稚嫩,但会得到全园小朋友和老师的掌声,使孩子们获得成功感。

三、发展幼儿,搭建幼儿发展的平台

《纲要》指出发展性原则,要求我们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要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孩子间都存在着个体差异,要使孩子的潜能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就要以发现“美”的目光去捕捉、欣赏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班上有一个性格内向、怕羞的小姑娘,名叫田田。不敢在集体面前讲话。有一次我发现她手工作业完成得特别棒。我在大家面前表扬了她,并请她帮助旁边的小朋友,活动结束后还请大家为她拍手并说:“田田,你真棒!”田田脸上露出了微笑,从那以后开始有了自信。对于不同性格差异的孩子需要我们从不同角度去欣赏、去赞美,挖掘他们身上微小的闪光点,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可爱之处,每个孩子都是一座宝藏,不是孩子缺少优点,只是你缺少发现。

四、提醒幼儿,开展智慧的批评

有的教师对“赏识教育”的认识有一个误区,认为赏识就是不能批评,尤其是对那些好学生,往往经常表扬,但很少批评,生怕批评会降低他们的威信或者打消他们的积极性,致使这些孩子骄傲自大,自觉高人一头,人际关系很差。赏识不等于骄纵,赏识也不是不能批评,只是应该讲求批评的艺术,否则对有些孩子来讲,我们的赏识教育只会满足他们的虚荣心,膨胀他们的私欲,结果适得其反。“赏识教育”的主旨是发现人的闪光点,发现人的潜在力,从而树立他们的信心,促进他们进取。而对人的弱点,我们当然不能赏识,否则赏识便失去了它的原则性。无原则的赏识就是骄纵,是教育中的大忌。在赏识教育中要注意实是求实,即不滥用赏识,又不吝啬赏识,夸奖要适度。因为不切合实际的夸奖容易造成幼儿的虚荣心。赏识要讲究方法,批评应考虑艺术。这样,才能使幼儿及时而适当的获得鼓励和赞赏,帮助幼儿获得自我价值感,发展自尊与自信。带着赏识的情怀,用赞许的目光看待每个孩子,你会发现他们光彩夺目,他们是那样可爱!让赏识教育陪伴孩子的童年时光,让每个孩子沐浴在赞许的目光里,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健康茁壮地成长!

作者:沈雪梅 单位:江苏省大丰市实验幼儿园

幼儿教育研究论文:幼儿教育史研究开展思考

幼儿教育史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然而长期以来,幼儿教育史研究不仅鲜有人问津,似乎也无问津的必要。事物向来如此并不意味着就应该如此、只能如此。本文在对当前认为没有必要开展幼儿教育史研究之“不合时宜说”和“替代说”回应与批判的基础上,进一步就现实中如何开展幼儿教育史研究进行了思考,权作一家之言,愿就教于方家。

一、没有必要开展幼儿教育史研究吗?

开展幼儿教育史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值得倡导与落实。然而现实中,当前仍有不少人认为没有必要开展幼儿教育史研究。为此,在具体论述如何开展幼儿教育史研究之前有必要先澄清是否有必要开展幼儿教育史研究这一前提性问题。盘点起来,当前认为没有必要开展幼儿教育史研究之观点主要有“不合时宜说”和“替代说”两种。

(一)目前开展幼儿教育史研究不合时宜吗?

现实中有不少人都认为,当前幼儿教育需要关注与研究的问题很多,如幼儿教育公平问题、幼儿教育制度建设问题……这些才是目前幼儿教育亟待研究的问题,而幼儿教育史研究虽然必要,但现阶段开展幼儿教育史研究尚不合时宜。初看起来,“不合时宜”说似乎很有道理,毕竟现阶段幼儿教育还有很多根本性、关键性问题亟待研究,而开展幼儿教育史研究貌似真的不合时宜。其实,进行史学研究常常会遭遇是否合时宜这一困惑,就连科学史之父的萨顿都曾质疑过自己对科学进行史学研究是否合时宜,其在《科学史和新人文主义》一书中曾如此这般问自己:“为什么要考察过去?为什么不让过去的事过去算了?为了前进,甚至只是为了生存,有那么多要做的事,有那么多实际问题需要立刻得到解决。”[1]是啊,现在有那么多问题亟待研究解决,为何要追溯过去呢?对此,或许有人会说:“未来模糊不清,现在沉重不堪;只有毫无生气的、完结了的过去才适合于思考。那些观察它的人活得比它长久——他们是它的产物及其征服者。因此,人们对历史的关注不足为奇。渴望了解过去发生了什么,以及渴望理解历史的进程,这些是人类共同的特征。”[2]然而,“关注过去是一种普遍的人类特性,这或许是真实的,但是这并没有解决问题”[3]。那么我们为何要关注那些离我们如此悠远的过去呢?事实上,“不管进入历史的事实多么悠远,实际上它总是涉及现今需求和形势的历史,那些事实在当前形势下不断震颤”[4]。“只有借助现在,我们才能理解过去,也只有借助过去,我们才能充分地理解现在。使人们理解过去的社会,使人们增加掌握现在社会的能力,这就是历史的双重作用。”[5]具体来说,“历史虽然已经过去,但却不会完全消逝,它还以潜在的形式存在于我们周围;如果了解了中国教育史,再看当今的教育问题,就会意识到在现实社会中随处都能看到历史的影子,而且有些还在起作用。历史经验和教训对我们具有现实意义,这并不是说历史经验可以简单地移植或套用到现在,但认识到有些问题并非今日所独有,当有助于观察和理解现实问题”[6]。“通过对过去教育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思考和解决当代教育问题;有助于为现实教育改革的决策提供服务;有助于阐明现在和将来教育发展的可能趋势;有助于认识现存的不同文化背景下教育的特点和相互影响的重要性。”[7]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常说:“教育史是教育理论的源泉,这是无可争议的。”[8]由此可见,幼儿教育史研究不管是对当前幼儿教育的理论建构还是现实践行都是十分重要、宝贵的,开展幼儿教育史研究非但不是不合时宜,反而是非常迫切和需要的。

(二)历史研究和学前教育史研究可以替代幼儿教育史研究吗?

具体来说,关于历史研究是否可以替代幼儿教育史研究这一问题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历史研究能否直接替代幼儿教育史研究,二是基于史学视角来审视幼儿教育是否可以替代幼儿教育史研究。对于前一个问题很好回答,我们都知道历史学是很少关注幼儿教育这些“小问题”的。实际上,不仅不关注似乎还有些不屑关注。纵使有极为少数的历史学家在其言谈著作中涉及那么一点点幼儿教育的问题与思考,那也仅仅只是基于个人经验或感觉的随意之谈,是十分不充分、不成系统的,故企图用历史研究替代幼儿教育史研究是行不通的。既然历史研究不能直接替代幼儿教育史研究,那么基于史学视角来审视幼儿教育能否替代幼儿教育史研究呢?对此,我们说这是不合适的,同时也是存在很大隐患的。幼儿教育与历史的联姻并非一种“1+1=2”的机械凑合,更不是把现行占统治地位或主流的史学理论看作是一种“既成的”、先于幼儿教育活动的存在,一种具有普遍性、绝对性的原则应用于幼儿教育活动的结果。倘若诉诸史学视角审视幼儿教育,则史学是以外在于幼儿教育的状态进驻幼儿教育的,史学不是作为“幼儿教育问题”而出场,而是“为了”幼儿教育而被邀的,史学前来是为了“启蒙”幼儿教育,而不是“分享”。史学是高居于幼儿教育之上的,先知般的诱导者。这种高姿态割裂了与幼儿教育的血脉相连,史学的立场是空置的,导致人们容易采用一种“理论-应用”的思维模式来看这个问题,将历史视为高高在上的、完美的理论,而幼儿教育仅仅只是历史学的应用之域。幼儿教育史研究其实是幼儿教育和历史研究的有机组合,而不仅仅是基于历史来审视、考量幼儿教育的,历史高高在上,幼儿教育匍匐在地,如此以后,幼儿教育史研究将丧失其教育学立场,这是很糟糕的,不仅异化了幼儿教育史研究,同时亦异化了幼儿教育。综上可见,历史研究不可替代幼儿教育史研究。那么,学前教育史研究可以替代幼儿教育史研究吗?对此我们的回答依然是否定的。虽然目前学前教育史体系较为完善,但当前学前教育史大多关注的是学前教育制度、学前教育思想这些较为宏大的话语体系,虽然其间已有关涉幼儿的,但毕竟还是很少、很不系统的,可以说幼儿教育史仅仅只是个脚注而已,故学前教育史研究依然替代不了幼儿教育史研究。

二、如何开展幼儿教育史研究工作?

开展幼儿教育史研究不仅必要而且必须,那么我们该如何开展幼儿教育史研究呢?这既是务实之举又是当务之急。开展幼儿教育史研究是个系统工程,限于篇幅在此将不系统阐述,仅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初步展开。

(一)明确幼儿教育史研究之研究对象

明确研究对象是开展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倘若没有正确且明确的研究对象,就算投入再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研究也往往事倍功半、徒劳无益,甚至非但无益反而有害。故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说,对于一项研究来说,生死攸关的一个问题就是要明确自己的研究对象。那么幼儿教育史研究之研究对象是什么呢?关于幼儿教育史研究对象这一问题,似乎无须多问,甚至有些明知故问,幼儿教育史研究研究什么?顾名思义肯定是研究历史上的幼儿教育问题了。这固然没错,但倘若就这么将幼儿教育史研究对象界定为历史上的幼儿教育,则不免简单、抽象。问题是研究的对象,但还仅仅只是一个抽象的结论而已。为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追问幼儿教育史研究到底都研究历史上幼儿教育的哪些问题。唯有如此具体的思考,方能把抽象的结论具体化,从而较为精准地回答幼儿教育史研究对象这一问题。一般来说,幼儿教育史研究主要研究历史上幼儿教育的事实性问题和价值性问题。具体来说,所谓历史上幼儿教育的事实性问题主要是指历史上幼儿教育的缘起、发展、演变以及性质样态等客观性问题,如幼儿教育是如何缘起的,其又是如何发展演变的,每个时期阶段的幼儿教育又有什么性质等等。而历史上幼儿教育的价值性问题主要关涉历史上诸种幼儿教育价值主张的竞争、排序问题,通过对历史上幼儿教育价值问题的关照,人们将能更为透彻地了解和把握历史上对幼儿教育所秉持的价值观。在此有必要强调的是,上述两类问题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常常纠缠着共存于幼儿教育问题中的,只是为了分析的方便,我们常常将其区分开来介绍而已。

(二)澄明幼儿教育史研究之研究价值

事物的价值是实然存在的,但价值的发掘与发挥却仰赖于人们主观上对其的了解与认识。并且,对于事物价值的描述,既是对其客观存在的一种事实性揭示与显露,同时亦是对现实中该价值彰显的一种可能性敞开与导向。“教育史研究的功用或价值是教育史学科的关键问题。它既涉及教育史研究作为一个专门学术领域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同时也关系到对教育史研究的目的、任务的认识,关系到对具体的研究方向和问题的确定、选择,关系到教育史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方向。”[9]此外,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具有一种‘求价意志’(WilltoValue),是一种‘价值’动物。人类的任何活动都打上了价值的烙印。从理论上说,人类不会去从事那些自己认为没有价值的事情。这也就意味着,人类对自己所从事活动的价值认识得越清晰、越深刻,就越能够克服种种困难,追求并最终实现活动的目的。“追求价值作为人们活动的一般目的,它直接规定和影响着活动的性质和方向。”[10]“价值对于活动的意义和力量还在于它使人产生一种强烈的意志、情感,即强烈的活动意识。正确的和正义的价值目标反映在人的意识中,便产生了人们对价值目标的信念和渴求,强烈的渴求便形成意志、情感,使人们在活动中表现出极大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人们进行任何有目的的活动都不可缺少的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这种动力的保持与丧失,不仅对活动的持续进行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关键时刻决定着活动的成败。”[11]教育史研究价值历来存在求真与致用之争,实质上,求真与致用二者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可以统一且必须统一的。幼儿教育史研究既要求真又要致用,求真是致用之前提与基础,但求真往往以致用为旨归。所以在幼儿教育史研究中,我们要树立求真达于致用的幼儿教育史研究价值观。开展幼儿教育史研究,主要是通过中外幼儿生活,地位和价值认识的变迁,幼儿教育发展过程的展示和幼儿生活场景的再现,幼儿教育规律的揭示和把握以及幼儿教育思想的演进,揭示出中外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幼儿教育的特殊规律和一般规律,为现实中国幼儿教育理论建构和实践提供历史资料和启示。

(三)在坚守叙事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幼儿教育问题研究

任何一门科学要想成为真正的科学,除了必须十分明确并坚持它的研究对象外,还必须采取科学的研究方法,两方面缺一不可。只讲方法而不讲对象,就可能南辕北辙,相去愈远;只讲对象而不讲究方法,就无异于海市蜃楼,望洋兴叹!那么我们该采取什么研究方法来开展幼儿教育史研究呢?“叙事原是历史著作最早形式中的常用模式之一(如修昔底德、波里比乌斯、李维、塔西佗的著作)。”[12]“叙事乃历史本身所固有的。”[13]“所有历史都有不可化约的叙事元素”[14]。叙事研究是历史研究的主要方法。而“长期以来,受史学传统的影响,教育史研究主要是叙事研究。叙事研究被看作教育史研究的基本功和主要的研究方法”[15]。那么教育史中是如何开展叙事研究的呢?所谓的叙事研究主要强调教育史研究要如实地描述过去的教育实践,尽可能全面、客观、详尽地将教育史叙事清楚。事件是怎么缘起、发展的,又是如何结束的。可以说叙事研究是比较重视教育事件的分期、时段以及发展演变的。公允地说,叙事研究之于教育史研究是十分必要、重要的,教育史研究的求真价值也主要源于叙事研究。但这种研究方式在效力于求真的同时无益于致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致用。为此,教育史研究方法有必要进一步丰富与创新,恰如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张斌贤教授强调的那样:“教育史学科要不断地发挥它的固有的社会作用。在研究方法上,也应当不断改革和创新,与时代共同发展”[16]。为此,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积极诉诸问题研究来开展教育史研究。这里提出通过问题研究来开展教育史研究绝非随意,其也有学理上的考量与因循。比如在历史学研究中,法国年鉴派学者(主要以费弗尔和布洛克为代表)就提出:“传统史学只是叙述历史上发生的事情,这种史学毫无益处。‘历史只有从叙述的变为解释的,它才能成为一种科学’”。因此,他们认为“历史学家必须提出问题,必须用对问题的分析来取代对事实的平铺直叙”。[17]当然,这里提出要在教育史研究中积极开展问题研究并不是说不要先前的叙事研究了,对叙事研究简单否定、扬弃了,而是说我们要在坚守叙事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教育史的问题研究,以期对彰显教育史研究的致用价值有所裨益。故在幼儿教育史研究中,我们要在坚守叙事研究这一传统教育史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幼儿教育史问题研究。

(四)现实中开展幼儿教育史研究工作需要注意的常见问题

上面仅从研究对象、研究价值以及研究方法这三方面初步探讨了如何开展幼儿教育史研究,实际上,幼儿教育史研究工作还远不止这些,然限于篇幅在此不能系统阐述。下面将简要谈谈现实中开展幼儿教育史研究需要注意的几个常见问题,旨在从另一方面补充、完善幼儿教育史研究工作。首先,开展幼儿教育史研究要坚守教育学立场。所谓坚守教育学立场主要是指我们在开展幼儿教育史研究时,要注意其历史之维,但不能过于沉溺于历史。我们关注历史上的幼儿存在、发展等状况,但一定要注意其中的教育学意蕴。也就是说,我们不能把幼儿教育史研究缩水为幼儿历史研究了。虽然幼儿教育史研究是历史与幼儿教育史之联姻,但现实中人们在具体研究时往往会把其践行为幼儿历史研究,遗忘或遮蔽了其中的教育学意蕴,丧失其教育学立场。其次,在开展幼儿教育史研究时要有大视野。这里所谓大视野首先是指我们开展幼儿教育史研究时,不能只关注与研究我国幼儿教育史,同时还要关注与研究外国幼儿教育史,幼儿教育史实质上应该包括中外两大部分,我们不能只研究中国幼儿教育史或外国幼儿教育史。此外,这里所谓大视野还意指我们在开展幼儿教育史研究时不光要像传统教育史研究那样关注制度或思想,还要关注幼儿的存在、生活的问题。最后,开展幼儿教育史研究要处理好其与教育史、学前教育学研究的关系。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有学前教育史、教育史这些较为成熟的研究前例,开展幼儿教育史研究可以说有所依托。但我们在欣喜“大树底下好乘凉”的同时,也不要忘了“树在树下难成材”。因为有前例在,我们难免会模仿与借鉴。当然,这里并不是说不要模仿与借鉴,只是我们不应在模仿与借鉴中迷失了自己,迷失了自己的方向,丢弃了自己的研究对象,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地方。毕竟幼儿教育史和学前教育史、教育史不同,否则的话,也没有必要再单独进行幼儿教育史研究了。当然,以上仅是对幼儿教育史研究的一点初步构想,欲切实有效地推动幼儿教育史研究还需要不断进行自我反思,不断开拓新的资源,增强自我创新的能力,使幼儿教育史研究在现实中在更好地认识幼儿发展、促进幼儿教育方面有更多更大的作为。

作者:张睦楚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幼儿教育研究论文:幼儿教育博弈论研究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指幼儿教育脱离了学龄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方面向小学阶段的教育标准看齐.[1]该问题困扰幼教领域已久,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如果单从幼儿教育本身来讲,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愚蠢之举.但如果从复杂的社会背景观之,该问题则千头万绪,难于解决.笔者试图从博弈论的视角,分析幼教主体在幼儿教育选择中深陷入难以自拔的“囚徒困境”,并探索其深度根源,试图寻求走出困境之途径.

1博弈论的“囚徒困境”:理论阐释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的一个经典案例:两名窃贼被警方抓获,由于证据不足无法将二人定罪,于是警方将二人隔离审讯.警方为二人提供的选择条件是,如果二人都招供,则二人同时被依法判处6个月监禁;如果一方招供,另一方拒不招供,则招供的一方因立功表现将被释放,而拒不招供的一方则因妨碍司法公正而遭重判,被判入狱9个月;如果二人都拒不招供,则导致证据不充分,二人皆被判入狱1个月.囚徒双方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皆选择了对自己来说最安全、利益最大但并非最优的决策即双方均选择了供认不讳.这是典型的非合作一次性博弈.在非合作一次性博弈中,两个自利的、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个体将忽视他人利益,而选择一个对双方来说都陷入低效的结局———非合作战略均衡.[2]博弈论是关于策略相互作用的理论.它是关于社会形势中理性行为的理论,其中每个局中人对自己行为的选择必须以他对其他局中人将如何反应的判断为基础[3].博弈最重要的基本要素包括局中人(player)、局中人的策略集合(strategies)以及各局中人的收益(payoff).博弈论的基本假设是,博弈中的局中人都是理性的,他们在决策中倾向于选择自己的最佳策略以最大化自己的收益.博弈的基本特征是,博弈中每一个局中人的收益不仅取决于自己选择的策略,而且取决于所有其他局中人选择的策略.同时,每一个局中人在决策前,将理性分析给定的博弈规则或信息集合.给定的博弈规则决定着局中人的收益矩阵.局中人所获取的信息以及由此而构建的对博弈规则的理解,决定着局中人主观上最优的决策选择.另外,在博弈分析中,需加以注意的是,局中人的收益是局中人真正关心的东西.由于现实中每一个局中人的价值观念是不同的,所以他们主观上认可的收益也是不同的.因此,在现实的博弈分析中,局中人的价值理念必须考虑在收益分析之中.

2幼儿教育小学化:博弈论视角的分析

幼儿教育领域中的小学化现象正是这样.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中,存在着多个利益相关者,其中主要包括幼儿家长、幼儿园和幼儿教师.在幼儿家长之间、幼儿园之间以及幼儿教师之间未达成合作意向,即并非所有参与博弈的幼教主体均选择科学合理幼教方式的情况下,一旦有人选择小学化的幼儿教育,就会导致其自身利益受损.

(1)幼儿家长的“囚徒困境”.每一个幼儿家长都希望选择最有利于孩子发展,能够使孩子获得最大竞争力,帮助孩子争取最多教育资源的幼教方式.而目前我国教育资源的分配方式主要通过考试,在考试中取得优异学业成绩的孩子将为自己争取到读重点中学、重点大学的资格和权利,因此,孩子的学业成绩将成为家长最重要的关注点.选择小学化的幼儿教育从短期效益来说,的确能够满足家长对孩子学业成绩的诉求,而这短期内学业成绩的提升有可能为孩子获得较为优质的教育资源,接下来优质的教育资源又可能为孩子潜能的开发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而促进孩子更好的发展.虽然,在这一过程中,家长要承担孩子非智力因素如人格发展、心理健康等方面受损的风险.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如果任一幼儿家长选择科学化的幼儿教育,而其他参与博弈的幼儿家长选择了小学化的幼儿教育,那么该家长的孩子将在以学业成绩为衡量标准的教育资源竞争中处于劣势.学业成绩竞争的失利,可能导致孩子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从而致使孩子潜能开发受阻,无法得到充分发展.在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中,幼儿家长已深处“囚徒困境”.只要参与博弈的其他幼儿家长仍然坚持小学化的幼儿教育,无论哪个幼儿家长选择放弃小学化的幼儿教育,都将冒使孩子在教育资源争夺中处于劣势的巨大风险.

(2)幼儿园办园者的“囚徒困境”.目前,我国幼儿教育正处在教育资源匮乏,公办幼儿园发展缓慢的阶段.据2013年国家统计局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实施情况报告显示,我国公办幼儿园数量不到全国幼儿园总数的1/3.大部分幼儿园的办园经费来源于园费收入,因此,生源多寡不仅关乎幼儿园的发展,更决定着幼儿园的存亡.面对激烈的园际市场竞争,幼儿家长诉求将成为幼儿园办园方式选择的重要导向.如前所述,幼儿家长已陷入“囚徒困境”,小学化的幼儿教育已成为他们最安全最有利的选择.因此,受到幼儿家长诉求的引导,办园者为了谋求幼儿园的生存和发展,倾向于为迎合家长诉求,争取生源,放弃办科学合理幼儿教育的决策,而选择小学化的办园方式.而一旦大多数幼儿园选择了小学化的办园方式,幼儿园办园者也将陷入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囚徒困境”.办园者们的决策已构成了幼儿园之间博弈的纳什均衡,一旦有幼儿园改变决策,就意味着该幼儿园将极有可能在园际竞争中处于劣势,从而导致生存堪忧.

(3)幼儿教师的“囚徒困境”.幼儿教师在幼教方式选择上,同样面对科学合理幼教方式和小学化幼教方式的抉择.当前,我国幼儿教师队伍从整体上来看,综合素质不高,仍然存在无证上岗、学历水平偏低、专业素养不高等问题.而对于许多幼儿教师来说,采用科学合理的幼教方式的难度已远远超出其最近发展区,难度过高,难以达到.相对而言,小学化的幼教方式易于把握,教学效果容易量化,能立竿见影地实现幼儿家长的教育期待,致使大多数幼儿教师倾向于选择简单易行、成效显著的小学化幼教方式.如此,选择小学化幼教方式的教师迅速获得了幼儿家长的认同,从而赢得幼儿园领导的认可,为幼儿园争取到了生源,进而使其在幼儿园和幼儿家长的心目中赢得了较高的声誉,并由此为自己获得了相应的优厚待遇,如与生源挂钩的奖金、快速的晋级机会以及领导的赏识等等.在此种情况下,即便存在科学教育观念坚定,专业素养较高的幼儿教师想要选择科学合理的幼教方式,也会由于科学合理幼教方式的难于践行,远期成效无法在短时间内显现,因而受到幼儿家长的指责,遭到领导施压,而无法坚持下去.因此,只要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状况不能有所改善,小学化幼教方式仍然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幼儿教师也将无法走出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囚徒困境”.

3公共改进:摆脱幼儿教育小学化“囚徒困境”之路

基于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理性经济人”假设,人们在从事经济活动中往往倾向于在理性思考、精明计虑后,选择能使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决策.然而,由于人的理性是不完全的,所以往往出现在所有个体都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情况下,却损害到集体的利益,从而使每一个个体利益受损.在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囚徒困境”中,寄希望于每个局中人都能出于大局意识、集体利益而放弃自己的最优决策是不现实的.因此,摆脱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囚徒困境”的最优策略只能通过公共改进即通过政府或相关教育行政部门的宏观调控、积极治理方可实现.

(1)加大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幼教主体理性水平.幼教主体教育观念的扭转是摆脱幼儿教育小学化“囚徒困境”的思想前提,只有幼教主体的观念得到彻底改变,才能促使他们选择正确的幼教之路.因此,重视对幼教主体理性水平提升的教育和宣传至关重要.首先,对办园者资质审核做到严格把关,保证幼儿园的办园水准和专业水平.对于不具备办园资质,条件不具备,幼儿园管理者素质不过硬的幼教机构,坚决不允许其招生办园.其次,加大力度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在幼儿教师的职前培养上,应提升幼儿教师的学历层次,严格遵守持证上岗的幼儿教师管理制度,保证上岗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发展水平.同时,幼儿园及相关幼儿教育管理机构应为幼儿教师的职后专业发展提供机会和资源,促进幼儿教师进一步的专业发展.另外要提升幼儿教师的工资和待遇,保护和提高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以及对科学合理幼教方式进行探索和实践的积极性和热情.最后,加强对幼儿家长的教育宣传,如开办社区家长学校,加强家园沟通,邀请幼儿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诚恳听取幼儿家长对幼儿园发展规划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尊重信任家长,提高幼儿家长学习幼儿教育理念的热情和积极性,引导家长对幼儿教育方式作出正确的选择.

(2)建立“选择性激励”机制,引导幼教主体决策方向.除了在观念层面为科学合理幼儿教育制度的实施奠定基础外,应建立“选择性激励”机制,改变原有幼儿教育的支付结构.所谓“选择性激励”即指有选择性地对主体行为进行强化和激励,以使预期行为出现的概率增加.在幼儿教育中,通过相应主管部门政策制度的制定和实施,选择性地将优质资源、竞争机遇、发展便利等倾向给予选择科学合理幼儿教育的幼教主体,以此改变原有博弈的支付结构,即减小合作行为的支付成本,并增加该行为的收益.在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中,针对幼儿家长、幼儿园办园者以及幼儿教师应选取恰当的“选择性激励”办法,引导他们选择科学合理的幼儿教育.针对幼儿园,国家应加大对幼儿教育的财政投入,保障广大幼儿园生存和发展必备的教育资源,消除其生存困扰.同时,对于采纳科学合理幼教方式的幼儿园,政府及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应加以奖励,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扶持及专业咨询,充分发挥政府和相关教育主管部门的服务职能.对于幼儿教师,幼儿园应加强对幼儿教师的管理.在充分尊重幼儿教师教育自主权的同时,对于进行科学合理幼教方式探索和实践的幼儿教师给予支持和帮助.改变幼儿教师传统的评价方式,以科学的评价标准对幼儿教师的工作业绩加以评估.重视对幼儿教师的支持和鼓励,为他们的进一步专业发展提供机会和资源,促进他们自我提高,激励他们的专业发展动机,将幼儿教育和其自身发展有机融合,建设高素质的幼儿教师队伍.对于家长来说,应大力提倡小学进行零起点教学,尽量使接受小学化幼儿教育的投机取巧者的优势弱化,使其所预期的优势无法实现.总之,“选择性激励”机制建立的目的旨在,改变各幼教主体的博弈支付矩阵,将利益导向科学合理幼教选择的一面,从而引导各幼教主体的决策方向.

(3)制定相应法令法规,调控幼教主体行为.各幼教主体之所以陷入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囚徒困境”,就是因为小学化幼儿教育对于他们来说是最安全且最有利的选择.要改变这一局面,唯有改变支付结构,成为各幼教主体在幼儿教小学地过程中支付远远大于收益.也就是说,改变支付结构除了可以运用“选择性激励”,减少合作行为的支付成本,增加其收益之外,也可以通过增加不合作行为的支付成本,减少不合作行为的收益,来减少机会主义,改变博弈结果.[4]目前,我国对于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主要通过地方性政策和规定对其加以限制和制约,导致各地规范力度存有较大差异,难以实现全局性、彻底性摆脱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局面.因此,在面对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上,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应加大规范力度,将禁止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重视度和执行力提升到立法的程度.德国《基本法》第七条第六款规定,禁止设立先修学校,即不允许教授幼儿园的孩子写作、计算等专业知识,也不准社会开办此类培训班.匈牙利也立法规定,严格禁止教授幼儿园期间的孩子学习写作、阅读、计算等.以立法形式加大惩戒力度,增加违约成本,杜绝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发生.我国立法及有关教育主管部门也应针对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制定相应的法令法规,对投机者加大惩戒力度,增加违约成本,令选择小学化教育和管理模式的幼教主体惧怕惩罚而不敢越雷池一步.

作者:李虹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幼儿教育研究论文:蝴蝶效应与幼儿教育研究

1.“蝴蝶效应”的起源与混沌释义

“蝴蝶效应”也可称为“台球效应”,是60年代初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在进行天气预报计算提出的,并比喻为: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长时间后可能导致遥远的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这是因为“蝴蝶效应”是“混沌性系统”对初始条件敏感依赖的形象化术语。也是非线性系统在一定条件出现混沌现象的直接原因。空气系统属于极不稳定的混沌系统,而蝴蝶扇动翅膀则相当于改变了“初值”,最终导致空气系统的改变。混沌是指一种混乱,杂乱无章的状态。而“蝴蝶效应”也是混沌学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它是指对初始条件敏感性的一种依赖现象:输入端微小的差别却会迅速放大到输出端产生压倒一切的巨大差别。对于混沌的定义,许多学者都曾从各种角度给出过,下面将介绍能够深刻表现出混沌系统特点的狄万内混沌。设为紧致系统,是的一个拓扑度量。定义1:如果存在使得对每一点,和的任意领域和,满足,则称对初值敏感依赖,为敏感常数。定义2:如果下述条件得到满足:①是拓扑传递的;②的周期点在内处处稠密,即;③对初值敏感依赖,则称在狄万内意义下是混沌的。

2.“蝴蝶效应”对幼儿教育工作的启示

幼儿教育并不是稳定或一成不变的,它由很多因素和环节组成,如孩子的个性差异,家长的素质差异及职业地位、老师的教育方式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家长及老师的幼儿教育工作的整个系统,所以幼儿教育工作是一个混沌系统,可用混沌理论进行研究与分析,根据狄万内意义下的混沌定义可看出一个复杂的动力系统,呈非周期性的无序运动过程,并且对初值敏感依赖。幼儿教育工作一般由老师、家长、孩子、互动内容、沟通方式构成。其中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成为“蝴蝶效应”中的“翅膀”对整个幼儿教育工作的系统乃至每一个孩子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蝴蝶效应”说明在复杂系统中,初始条件的微小变动,经过系列的连锁反应,则会对长期的行为产生预想不到的结果,一件小事没有处理好却可能对整个工作系统产生预想不到的影响,一个很小的不好机制,如果不及时加以正确引导或制止最终将产生巨大危害。拍打翅膀能带动连锁的正面反应,同时也能带动一系列的负面反应,一个班级要是有几个优秀的家长能起好的榜样作用,那么更多的家长也会一起“扇动翅膀”,幼儿教育工作就能形成积极向上的风气。

3.充分发挥“蝴蝶效应”在幼儿教育工作的正面作用

目前“蝴蝶效应”无论在气象学、经济学、还是混沌学等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包括学校及家庭对幼儿的教育领域,如何有效的发挥“蝴蝶效应”的良性作用就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在《幼儿园教育》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忽略了一个家长,就等于放弃了一个孩子的教育”可见家长就相当于“蝴蝶效应”中“扇动翅膀的蝴蝶”一样重要,家长对幼儿园来说是一个特殊而庞大的群体,价值取向、文化程度、经济收入高低等的不同致使家长很难在一定时间内形成教育合力,并且现在的家长一般都是处于被动的状态,大多数时候是老师主动对家长进行“指挥”、家长接受的状态。因此,充分在幼儿教育工作中发挥“蝴蝶效应”的良性作用影响着整个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3.1老师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

现在的人们生活工作节奏很快,家长接送孩子们总是匆匆忙忙,导致大部分家长根本无法每天都能与老师见面交流,因此老师要细心观察每个孩子生活学习状态,根据每个孩子不同阶段的表现来分类,利用现代化设备与家长进行沟通或把有相同类型困惑的家长一起请到学校来,利用休息时间老师与这些家长充分交流,让家长通过谈话能够对自己孩子的近况了解彻底,使家长感受到老师的真诚,这样家长才会主动从心底里认同并主动配合老师共同教育孩子,从而引发良性的“蝴蝶效应”,对孩子未来的教育产生深远积极的作用。

3.2阶段性开展家长会

定期以班级为单位召开家长会,学生的家长是一个复杂的混沌系统,在家长会上不同的家长之间形象交流,借助于某一特殊成功或失败的家长工作实例来加以反思和讨论,而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的实例都相当于“扇动翅膀的蝴蝶”,对于整个互动工作有着深刻影响。

3.3成立阅读区域

区域内为不同特性和不同年龄段的家长、孩子及老师提供各类书刊,使老师和家长及孩子都可根据其不同的兴趣爱好选择到适合自己的书刊,利用阅读区域引导家长及老师学习怎样指导孩子有效的阅读方法,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根据“蝴蝶效应”积少成多就会对家长和老师的幼儿教育观念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

3.4定期进行专家讲座

对于育儿方面很多家长之间可能存在许多共同困惑,定期邀请有关专家开设讲座,实现家长和老师的同步教育,有效促进幼儿素质的提高。由专家介绍成功家长及老师的榜样经验。老师及家长应从思想、行为及生活的各个小的方面入手,时刻意识到“蝴蝶效应”的良性作用及副作用,充分发挥“蝴蝶效应”在幼儿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才能使孩子未来的教育工作稳健进行。

作者:王美玉 高云天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数学学院

幼儿教育研究论文:新时期幼儿教育工作研究

一、幼儿教育工作的开展思路

1.增强幼儿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教育是振兴民族和促进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也是提升人民素质和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根本方法。幼儿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对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几代人的成长和发展,进而对我国的民族发展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对于幼儿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是为我国教育体系的整体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是为民族发展培养人才和奠定基础。因此,加强幼儿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要注重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是通过在幼儿教师的工作环境以及薪酬待遇上的倾斜,从而引进更多具有专业知识水平和良好素质和教学经验的人才;其次是要加强现有幼儿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和思想道德建设,从而提升幼儿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因此,我国的教育相关部门以及各个幼儿教育机构应当给予幼儿教师更多的发展空间,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以此来更快地提升幼儿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2.加强教育教学手段的改革

幼儿教育教学有利于幼儿在自身发展过程中能够发现自身的发展优势,通过创建幼儿自主创造活动,来促进幼儿自身的创造能力与探索能力的发展。所以,幼儿教育工作者要遵循幼儿教育中的全面启蒙与保教统一的教学原则,依据不同年龄幼儿的心理与生理的发展与学习特点,实时地调整教育教学手段,从而体现出新时期幼儿教育与时俱进的特点。另外,在幼儿教育中还要从幼儿个人情感、学习能力以及技能掌握情况来制定符合幼儿发展的教育方法。特别是在幼儿发展差异的问题上,要最大限度上来对幼儿的差异化以及个性化的发展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同时也要加强与幼儿家长的交流,从而与家长一起,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

3.加强幼儿教育机构的管理与监管

当前我国幼儿教育还处在探索学习阶段,仍然没有纳入义务教育范围。而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对于幼儿机构的办理要求也没有相应的明确要求,对于幼儿机构的监管措施不足。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加强对于幼儿教育机构的指导与监管,不但要对当前的幼儿教育机构进行细致的监督检查,还要对准备办理幼儿教育机构的提升办理门槛,保障幼儿教育的规范、健康发展。另外,各地教育部门还应当定期对辖区内的幼儿教育机构进行检查,对幼儿教育工作者进行定期的评测,加强幼儿保健和保育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以此来全面提升我国的幼儿教育机构以及教育工作者的质量与水平。

4.保证幼儿教育阶段的经费投入

幼儿教育的有效开展,特别是实行良好全面的幼儿教育需要稳定的资金支持,这也是幼儿教育的师资队伍以及幼儿教育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的根本条件。因此,我国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加大对幼儿教育机构的资金扶持和经费投入力度,从而使得幼儿教育机构的建设资金和教师的工资都有充分稳定的保障。首先要加强对公办幼儿教育机构的资金投入,对于符合相关条件的民办幼儿教育机构也要增加相应的资金投入支持,以此来加快我国对幼儿教育工作的优惠工作,从而扩大支持范围;其次在政策的扶持与控制范围之内,要多拓展多种途径筹集资金,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到幼儿教育工作上来,从而以多种方式和多方面来促进我国幼儿教育工作的开展,以此来满足社会对于幼儿教育的新需求。

二、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幼儿教育不仅关系到千千万万幼儿家庭的利益,而且还关系到我国民族的未来发展。新时期的幼儿教育工作要有力地结合当地幼儿发展情况,制定合理的教育发展方式,同时综合社会资源与各项教育资源来进行合理配置,以此来促进我国幼儿教育机构以及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作者:李芳 单位:四川省广汉市雒城四幼

幼儿教育研究论文:幼儿教育语言特点研究

一、幼儿教育中语言教学的主要原则

根据幼儿语言特点对他们进行因材施教的培养方略,要想真正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就必须遵循幼儿教育中语言教学的主要原则,这是提高幼儿语言能力的重要要求之一。首先,情境性原则是比较有效的一项原则。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不过完善自己的语言能力,所以教师要联合家长根据生活场景创设情境,为幼儿语言的学习与运用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创造性原则也是行之有效的一项原则,受到了广大教师的青睐。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因材施教原则,它起源于我国大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对这一教育方法践行的比较彻底,但是在后来的发展中并未得到实际的应用。因材施教原则是在尊重幼儿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差异对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因材施教更能照顾到不同幼儿的不同特点,从而逐步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二、幼儿语言特点

1.表达欲望强,但语言运用不准确

由于天性的影响,幼儿对身边的食物特别好奇,他们总是愿意将他们的想法表达出来。虽然他们的表达欲望比较强,但是由于身带等还未发育成熟,再加上他们年龄的限制,他们真正能够掌握的词汇很少,在对一些词汇的使用和表达上往往存在着表达不准确的问题[2]。因此,教师在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时可以通过与他们进行交流,引导他们对不熟悉的词汇等也进行尝试。通过加强词汇教育,着重于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能力。

2.接受能力强,进步显著幼儿的好奇心很强,对一切事物总是跃跃欲试,他们掌握的词汇也比较少,所以他们对新事物、新词汇的接受能力特别强。从大量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对幼儿进行的新词教学中,他们总是能够迅速掌握新词,并根据相似情景学以致用。这是幼儿极具天赋的一方面,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幼儿接受能力强这一特点,激发幼儿对新词汇的兴趣,增加幼儿的词汇量,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3.发音不够清晰,需要积极的引导

因为幼儿的声带还未发育成熟,因此他们在发音时通常语音不清,使人难以理解他们真正想表达的意图,也不利于他们语言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发音不清是幼儿语言发展的最大限制,这也导致他们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面临着很大的困难。为了解决幼儿的发音问题,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要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发音引导,对他们进行基本的发音训练,尽最大努力改正幼儿的发音问题。

三、幼儿教育中根据语言特点因材施教

1.了解幼儿语言特点,并对其进行分类

在幼儿的语言教学中,要想获得比较显著的教学成果,必须能够全面了解幼儿的语言特点,并对其特点进行分类整理,为教师后期的教学方案提供可靠参考。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幼儿的语言特点进行分类整理时,首先要保证语言特点的全面性和有效性,保证自己能够掌握幼儿的语言特点,同时还要保证对语言特点分类的科学性,提高分类效果。

2.根据幼儿特点制定个性化的语言教学方案

根据幼儿语言特点制定的个性化教学方案对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具有极大的影响,是幼儿因材施教教学策略的成功的关键。因此,在针对幼儿展开的语言教学中,可以根据前期所做出的语言特点分类,制定个性化的语言教学方案。通过参考语言特点分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语言教学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真正实现差异化教学,提高幼儿的整体语言水平。

3.根据教学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个性化的教学方案虽然是根据语言特点分类制定的,但其和教学情况还是有一定的差异。因此,要通过教学评价,及时对教学方案的优势和不足进行分析,及时改正其不足之处,以便于及时完善幼儿语言教学方案。并根据教学评价或反馈及时对教学方案进行重组和优化,提高教学方案的可行性。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在幼儿的语言教学中,要想获得积极的教学效果,必须要牢固掌握幼儿语言特点,并对幼儿语言特点进行深入挖掘,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促进因材施教教学策略的实施,从而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促进幼儿自身发展。

作者:梁娜 单位:赤峰市六一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