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儿教育论文

时间:2022-05-24 09:37:2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篇农村幼儿教育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农村幼儿教育论文

农村幼儿教育论文:农村地区幼儿教育现状及解决措施

【摘要】幼儿教育是国民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农村地区的幼儿教育却没有得到很好地发展。这也直接导致了城乡幼儿教育的失衡,城乡教育差距进一步拉大。文章对此提出相关意见

【关键词】幼儿教育;农村

一、农村地区幼儿教育的现状

(一)教育理念陈旧,重视程度不够

通过调查研究表明:在农村地区基础教学中,不重视幼儿教育、甚至不开展幼儿教育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教育局等教育主管部门也没有对幼儿教育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对学校不重视甚或不开展幼儿教育的现象视而不见。学校、和家长对幼儿教育的忽视,学生自身不能够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这些因素致幼儿教师得不到相应的尊重和待遇,伤害了幼儿教师的积极性和自尊心;还有一种现象就是学校开设了幼儿教育课程,但实际,只要学生的年龄符合标准,就可以直接升入小学阶段。在一些较偏辟地区农民没有让孩子接受教育的观念和接受教育所花费的资金、幼儿教育,对他们来说更像是开玩笑。因为幼儿教育不能得到现有的回报,他们觉得让孩子接受幼儿教育还不如买只羊的回报大呢,所以他们不愿意花费精力和金钱让孩子去接受他们认为不靠谱幼儿教育。学校重视小学阶段以上的教育、家庭没有经济和精力等条件,这就忽略了幼儿教育在孩子身心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没能对孩子进行更好的早期培养。

(二)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学设备简陋

第一,没有幼儿教育课程的专用教室。在农村地区,幼儿学生上幼教课时也和其他的学生用一样的教室上课,但是由于桌椅等教学设备的高度和孩子的身高不相符,久而久之,势必影响孩子身体、骨骼的发育。第二,缺少幼儿教学所必需的教学设备比玩具、滑梯等娱乐设施。甚至教室里也是白墙、黑板。没有任何其他色彩装饰,爱玩孩子的天性,色彩是孩子的世界,而这样简陋的设备,使得孩子对幼教课程感觉枯燥乏味,极大的影响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师资队伍紧缺,专业素质差

幼教课程应该聘请专业的音乐幼师来教学,但摆在眼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是:农村的经济发展落后,相应的交通,通讯,住房等与城市比较都较落后,这就造成了幼教专业毕业生不愿意到农村教学。所以现实的情况是没有受过专业培训的其他教师来教幼教课程,这就从根本上影响了幼儿教学的质量

二、发展农村地区幼儿教育的对策

(一)改变教育观念,提高认识

虽然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的宗旨,但其实施情况城市与农村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我们必须承认,素质教育在农村还没有被认同和实施。想要在农村中小学真正的推行素质教育,首先我们应该对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领导进行教育,使他们转变这种唯分是从的理念和认识城乡教育差距,在我国普遍存在,而幼儿教育中这一现象更为突出,为了提高农村地区基础素质教育的质量,幼儿的思想道德建设势在必行。把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来全面的提高素质教育质量,是能够取得突出效果的。党和国家明确提出:幼儿教育是全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无法取代的重要性。幼儿教育能够让学生在娱乐的同时,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有利于正确三观的早期培养,有利于他们以后的学习和成长。同时,让家长一起参与到幼儿教育活动中来,让他们切身体会到孩子在接受幼教后的点滴成长。让幼儿教学能够在农村地区广泛开展,使幼儿教育对孩子的学习成长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加大幼儿教育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在农村的幼儿教学中,制约其发展步伐的是幼儿教学设备的短缺。专门的教室、桌椅,玩具,滑梯等娱乐设施,是幼儿教育开展必不可少的。因而有关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该加大教育资金的投入,改善农村幼儿教学的办学条件。丰富幼儿教学的内容,只有教学条件的改善,才能够真正的发展好农村幼儿教育,同时确保幼儿教学设备的完善也是提高幼儿教学的必要条件,只有设备的完善才能使幼教课堂的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引人入胜,提高幼儿教学质量。

(三)加强师训工作,建设强有力的教师队伍

我们必须承认,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幼儿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在农村地区的幼儿教师的主要是有一定幼教经验的教师来担任。他们有着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有着一定的经验方法。但是随着会的不断进步,对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要求也愈加严格。所以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对幼儿教师进行更加专业的培训,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幼儿教教师资队伍。

三、结束语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农村地区幼儿教学存在着的诸多问题,也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但是我认为个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呼吁有关部门重视农村幼儿教育,把素质教育从娃娃抓起。

农村幼儿教育论文:农村幼儿教育机构家庭教育指导

一、问题的提出

(一)幼儿教育机构

幼儿教育机构的形式多样,主要是服务于0~6岁幼儿的保育教育机构。多指幼儿园、托儿所、早教中心、胎教学校等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进行相应教育指导的机构。农村幼儿教育机构有其自身历史性,不仅包括幼儿园,还有与小学一体化的衔接班,乡镇中心学校幼儿教育教研机构,社区幼儿教育服务机构,妇联、企事业单位等。本文主要从幼儿园、城镇社区教育两个角度来解读对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

(二)家庭教育指导

家庭教育指导一般是指由家庭以外的社会机构组织的,以家长为对象,以提高广大家长的教育素质、改善家长的教育行为为目标,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教育过程。[4]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体现出自身的教育特点与教育素养,它不仅包含教育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学习相应的教育技巧,以及与幼儿交流沟通的教育艺术。农村幼儿家长在育儿理念上更秉承传统的幼儿园教育方式,以及老人看护的教育形式,或多或少的影响了幼儿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发展。总之,农村幼儿家长教育意识的萌发,教育理论与实践水平的提升,还需要农村幼儿教育机构进行必要的指导。在国家重视城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积极向小型单元的家庭教育倾斜,将会给农村幼儿教育带来帮助。

二、农村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存在的问题

农村幼儿家庭教育中的家庭环境、家长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观念,家庭的教育行为、内容以及家庭结构中的关系、社区教育机构的影响、家园互助行动等多方面的因素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是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所要解决的范畴。对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基本问题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探索家庭教育指导的有效途径。

(一)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现状

家庭教育实施的关键因素要放在家长的素质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幼儿家长的文化水平也逐渐提高,他们越来越重视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从意识层面角度都愿意接受先进的育儿理念,以更好地指导幼儿的教育。但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教育困惑,不知道从何入手。家庭的收入也是影响家庭教育的有效变量。农村幼儿家长无论收入高低,都会在物质层面尽量满足子女的需要,而缺少精神上的关怀。收入的高低会决定教育的投入,但对教育的投入高并不意味着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导势在必行,适度的投入,获得有效的回报。以农业生产为主体的农村幼儿家长,他们的职业也决定了对幼儿教育指导的局限性。因为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的因素,很难有固定的时间与幼儿进行沟通和交流。所以幼儿教育机构进驻幼儿家庭中进行实践指导会更好地服务父母,提供育儿理念,提升育儿意识。

(二)农村幼儿家庭结构的关系

农村幼儿家庭结构关系中分为两大结构,一个是两代的亲子关系,一个是三代的三世同堂。两代的亲子关系中,农村的大多数家庭以两个孩子为主要结构。农村幼儿父母与子女关系融洽,但因为父母自身素质或劳动时间过长等方面的原因,会出现无暇或无意识顾及孩子的情绪情感变化、良好习惯和性格的培养等方面的问题,不懂得怎样疏导孩子的心理问题,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等。尤其两个子女的家庭,教育负担过重,会忽视家庭教育的有效实施。

(三)农村幼儿教育机构的影响

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幼儿教育机构在国家资金和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已经有了显著的提升。从幼儿园到乡镇中心幼儿教育教研机构,从小学内部的衔接班(学前班)到社区教育机构,都为农村家庭教育的指导进行服务。因为地域方面的因素,农村的幼儿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农村家庭教育的发展更是被忽略。只有各个机构以发展幼儿教育为己任,在分析幼儿园外部因素问题的同时,重视对家庭教育内部机制问题的探索,认真研究,积极实践,派专业人才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才能促进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进步。

三、农村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途径

《纲要》中明确地提出:“家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当前家庭教育的内容由健康教育、认知教育、品行教育和审美教育构成,[5]幼儿园和社区等幼儿教育机构以此为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寻找最有效的途径对幼儿家庭进行教育指导。

(一)幼儿园对农村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途径

农村幼儿园作为家庭教育指导的主要力量,它具有优质的教育资源,丰富多彩的指导策略,形式多样的指导方式。而且国家对农村幼儿园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持,通过对幼儿师资的相关培训,使教师吸收了很多优质的育儿理念,可以把当前的家庭教育内容,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法通过有效途径输送给幼儿家长,提高他们的育儿能力。

1.建立沟通渠道

农村幼儿园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不仅仅限于早晚接送幼儿,而需要建立多种多样的沟通途径。家访和家长约谈是最行之有效的途径,通过此种方式教师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家长的幼儿经验,针对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问题,给予指导。班级QQ群、微信群的建立,可以随时接受家长传递的困惑性信息,并能够进行及时的解决。家长的调查问卷和致家长的一封信可以通过书面的形式,发现家长在家庭教育的难题,进行必要指导。因为地处农村地区,很多幼儿都是由老人来照顾,家长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成为了难题。但多种沟通渠道的建立,可以间接的对父母进行必要的指导。

2.搭建互动平台

互动平台的搭建可以给家长提供一个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增长教育理念的平台。最直接的途径是新生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思维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一些良好习惯的养成等知识。家长学校可以邀请相关的专业人才进园为家长提供育儿知识,例如乡镇的妇幼保健医院的医生讲解幼儿的饮食营养等方面的知识。条件和设施略好的农村幼儿园,可以建立育儿互动平台,可以让家长在平台上提出问题,参与讨论,最后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3.参与开放活动

农村的家长开放日不能只是形式性的参与,而需要家长通过观察了解幼儿园来建立对幼儿的关注,和其他的家长进行育儿经验的交流。以家长学校为主要途径的开放活动,要有计划的组织家长进行系统家教知识的讲授,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同时幼儿园也要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不仅及时解决家长的教育困惑,也请家长根据孩子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幼儿园出谋献策,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社区对农村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渠道

城镇化发展的进程必然导致社会结构的变化,城镇社区的出现与逐步的发展完善正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城镇社区的发展逐渐被认可,其前提需要农村社区发展的整体与全面,以及格式布局的合理性。社区中对农村家庭教育的指导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指导值得期待。但城镇社区作为幼儿学习生活的主要环境,幼儿通过社区获得知识、掌握技巧、培养健康的体魄已经成为必需。社区应该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地服务于本区幼儿家庭教育的指导。

1.联合辖区资源,进行育儿专项指导

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指导离不开社区的扶持。社区可以充分利用本辖区的有效资源,进行育儿的专项指导。例如,可以利用辖区内的医院,邀请相关医生为家长讲解卫生保健的常识,补充家长在幼儿健康教育方面的不足。也可以邀请当地的广播、电视台,录制相关的育儿采风,增补家长幼儿美育教育的知识。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如果有村官大学生的社区,可以邀请为本辖区的家长讲解育儿品行和认知教育方面的知识,增加知识,拓展视野。

2.根据不同需求,开展育儿沙龙活动

城镇社区和城市社区对家庭教育指导的价值同样重要。根据本辖区家庭的不同需要,城镇社区也应该定期为家长举办育儿沙龙活动。可以邀请幼儿园的园长与老师向家长介绍幼儿入园认知学习的重要性问题,幼儿良好习惯养成以及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育儿方法等问题。还可以邀请乡镇中心学校的教育教研员讲解国家对幼儿教育政策的倾斜,幼儿教育发展的价值和意义等方面的知识。提升农村幼儿家长重视育儿教育的意识,补充育儿知识的理念,从根本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幼儿发展的巨大影响,为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争取政府资金,完善育儿资源建设

社区的资源应该是丰富多样的。城镇社区还在稳步建设中,必然会存在缺少资源的问题,尤其是教育资源。国家对农村幼儿教育给予重点的鼓励和扶持,那么城镇社区应该积极做出本辖区育儿指导教育方面的计划与预算,争取获得政府资金的支持。城镇社区需要建立教育图书馆,采买书籍要包含幼儿家长的育儿知识与经验的书籍。有条件的社区还应建立阅览室和放映室,在休闲时,可以组织家长到阅览室阅读书籍,到放映室观看科学育儿知识的视频。同时,城镇社区应该为辖区幼儿建立城镇档案,从而制定科学的育儿计划,指导父母详细记录幼儿的成长,并及时提出指导建议。

四、结论

农村幼儿教育机构要有责任地服务于家庭教育。育儿教育的指导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与表面上,应该深入到生产生活具体的实践中,让农村幼儿有知识、有素养、有能力的健康的发展。总之,农村家庭教育指导要在外部机构的有效干预下,家庭内部因素的积极内化配合中,根据实际情况,利用一切有效的途径进行切实的指导,来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素质,从而实现社会全体家庭教育质量的提升。

作者:邓红红 单位: 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

农村幼儿教育论文:农村问题幼儿教育论文

一、违背教学规律

据调查,大部分农村幼儿园对学前教育认识的变差,以及为了更好的迎合家长的需求,都有不同程度上的“小学化”倾向。教师在教法上一般采用教师讲,幼儿听;教师念,幼儿读;教师做,幼儿看的“注入式”模式。而且教学内容偏重于读与算,幼儿大量的户外活动时间被挤占。这些枯燥的教学方法、教育形式严重违背了幼儿教育和幼儿成长规律,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给幼儿的健康全面成长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这些都是农村幼儿教育存在问题的根源。

二、家庭教育薄弱

一方面由于农村的教育水平不高,制约着农村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大部分家长只关心孩子在园是否健康、安全,大部分家长在与老师交谈中,也只是关心孩子在园吃的可好、睡得可好、是否调皮,完全不重视孩子心理成长以及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广大农村地区经济滞后,农业人口占60%,很多年轻力壮的人都去周边发达地区打工,这就催生了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由于留守老人文化程度低,还要忙于田间农活,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问题,配合幼儿园进行教育活动也就形同虚设了。

三、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对策及思考

1.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园条件

在我国教育经费的投入使用中,仅有很少的部分被用于学前教育事业,而这部分经费中的绝大部分又流向了城市幼儿园,供给农村幼儿园的经费所剩无几。即便园内领导、老师想要规范办园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更应该依法保证农村幼儿园的财政经费,认真落实《教育法》将农村幼儿教育纳入当地的财政预算和工作计划中。力争做到专款专用,任何部门不得挤占、截留、挪用。

2.加强师资力量,巩固队伍建设

通过各种形式,吸纳和培养合格的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发展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前提。⑴增加高素质教师的数量。一方面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解除她们的后顾之忧,认真落实《教师法》,使农村幼儿教师享受与中小学教师同等的地位和应有的待遇,从而稳定农村的幼儿教师队伍、防止人才流失。另一方面通过考试等形式从师范类及学前专业类的毕业生中选拔优秀人才,拓宽政策提高待遇使她们自愿加入农村幼儿教师的队伍中来,给农村幼儿教育事业注入新鲜的血液。⑵建立有效的培训网络。由于农村幼儿教师教育经费的有限,在职在岗的幼儿教师外出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很少,这对她们知识的充实、理念的更新以及教学水平的提高都非常不利。因此,建议每个地区形成一个培训网络实行“手拉手”“一对一”的帮扶———即城市的公办幼儿园负责一个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工作,并定期送教下乡,开展半日观摩活动以便农村的幼儿教师更好汲取最新鲜的知识养分,从而形成一个有效的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网络。国家的重视、领导的关心、办园的规范化都足以证明学前教育事业的春天已经来到了。农村幼儿教育虽然存在诸多问题,但只要我们理性面对、不断改进,我相信农村幼儿教育事业一定会日新月异、蒸蒸日上。

作者:马睿 单位:江苏省洪泽县东双沟幼儿园

农村幼儿教育论文:农村幼儿教育现状问题探索

(一)制定关于农村幼儿教育的相关政策

国家要考虑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落后的现状,农村幼儿教育的特殊性,积极为我国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加强对农村幼儿教育的监督和引导工作,纠正和避免农村幼儿教育过程中出现“小学化”倾向,促进我国农村幼儿教育不断发展。

(二)对农村幼儿教师进行培训

教师对于孩子们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要想让孩子全方面的得到发展,就需要教师有着十分专业的素质,强烈的敬业精神。我国的幼儿教育发展比较落后,农村幼儿教师于城市教师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需要对农村幼儿教师进行培养,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培养出全方面发展的孩子。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培养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1.主要以对幼儿教师的培训为主,提高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以及对幼儿教学的技能。2.在各乡镇幼儿教师之间组织教学研究活动,增加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让她们互相学习,交流、总结经验。

(三)端正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发动社会力量

加大对家长宣传幼儿教育重要性的力度,使得农村的幼儿家长能够认清幼儿教育对于孩子的重要意义,多和家长沟通,向他们传递教育观念。让家长能够参与到孩子平时的学习、游戏和生活中,让孩子们的家长看到幼儿园带给孩子的进步和成长,改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从我国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来说,如果只是依靠农村的幼儿教育机构很难让农村的孩子们都得到接受幼儿教育的机会,需要加强幼儿园机构和家庭、社会之间的沟通,发动社会的力量,为农村幼儿教育发展创造一定的条件,从而满足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只有这样我国的农村幼儿教育才能发展的越来越好,农村的孩子才能得到更好的教育。

(四)加强对农村幼儿教育的投入

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国家应该积极加强对农村幼儿教育的投入,让每个孩子都能够有接受教育的机会,这对于教育的发展和综合实力的提高都有着重要作用。不能忽视农村的幼儿教育问题,政府要积极增加对农村幼儿教育的资金投入,促进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

(五)为教师创设良好的工作氛围

为农村幼儿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能够激发他们对工作的热情,而且良好的工作氛围也能有效的帮助孩子们更好的学习。要搞好农村幼儿教育必须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要对农村的幼儿教育发展有足够的重视,促进我国幼儿的全面发展。总之,幼儿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阶段,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比较缓慢的一环,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现状更是不容忽视的。作为农村幼儿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总结经验,多参加培训,提高自身的素质。农村幼儿教师要多和幼儿家长进行沟通,提高农村幼儿家庭教育质量,当孩子们的家长开始重视幼儿教育的时候,农村的幼儿教育就能更好的全面发展,从而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刘淑霞 单位:龙井市德新乡九年一贯制民族联校

农村幼儿教育论文:陶行知幼儿教育观对农村学前教育影响

学前教育对于个体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一个人发展的根基,是国家发展的根本。而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其《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一文中就指出“幼儿教育实为人生之基础,不可不乘早给他建立得稳。”[1](P70)虽然近九十年过去了,我国目前的学前教育发展仍然很薄弱,普及率较低,成为制约我国人才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使学前教育的发展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的普及程度”。[2]这对全面提高和促进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陶行知先生于1927年11月开办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所乡村幼儿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1934年,又在上海女工集居的劳勃生路开办了中国第一个劳工幼儿园。为了培养师资,他还创办了乡村幼儿师范。陶行知面对工农大众的幼儿教育思想和实践对于我们当代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下面,笔者就从陶行知先生的幼儿教育思想及我国当前农村学前教育的现状比较,试论二者相结合的可能性。

一、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概述

1.最需要幼儿园的地方

陶行知先生认为,最需要幼儿园的地方有两个:工厂和农村。因为。“倘使工厂附近有相当之幼稚园,必能增进儿童之幸福而减少为母者精神上之痛苦。同时女工既不必心挂两头,手边又无拖累,则做工效率自然也要增加好多。所以为儿童教育计,为女工精神计,为工业出产效率计,这种工厂附近必须开办幼稚园。农忙的时候,田家妇女们忙个不了,小孩子跟前跟后,真是麻烦。哥哥姊姊也要帮忙操作,无暇陪伴弟妹玩耍,所以农忙一到,乡村小孩子就要缺乏照料。倘使农村里有了幼稚园,就能给这些小孩子一种相当的教育,并能给农民一种最切要的帮助”。[3](P93)

2.创办符合中国国情的幼儿园

陶行知先生生活的时代是国难当头,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时代,即使在大都市,人们见到的幼儿园也是寥若晨星,更别说在广大的农村了。而就是这为数极少的大都市幼儿园也“害了三大病”:外国病、花钱病和富贵病。这种幼儿园只是一些富贵太太们因忙着娱乐无暇照顾孩子而选择的临时托儿所而已,对社会和国家没有什么贡献。陶先生希望幼儿园能够创办在最需要它的地方———工厂和农村。要创办平民的幼儿园,就“要把外国的幼稚园化成中国的幼稚园,把费钱的幼稚园化成省钱的幼稚园,把富贵的幼稚园化成平民的幼稚园。”[4](P71)所谓中国的幼儿园是指“我们要充分运用眼面前的音乐、诗歌、故事、玩具及自然界陶冶儿童,外国材料之具有普遍性、永久性的亦当选粹使用,但必以家园所出的为中心。”[5](P71)要用极有限的财力办出效果好的幼儿园,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省钱:“打破外国偶像是省钱的第一个办法。我们第二办法就是训练本乡师资教导本乡儿童。……第三个办法就是运用本村小学手工科及本村工匠仿制玩具……三个办法同时并进,可以实现省钱的幼稚园。”[6](P71-72)而平民的幼儿园是指“所招收的儿童,正是农民要解脱的负担,要他们进来,正是给农民一种便利。……幼稚园既是应济平民的需要,自有彻底平民化之可能。”[7](P72)

3.普及乡村幼儿园的措施

陶行知先生认为,乡村幼儿园之所以难以普及,有三大制约因素:成人的落后观念、资金短缺、师资短缺。要普及乡村幼儿园,首先要提高成人对幼儿教育的认识。成人要“明白幼年的生活是最重要的生活,幼年的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8](P115)其次,因为资金短缺,所以要办省钱的幼儿园。关于师资短缺的问题,陶行知先生提出了两条解决途径:创办幼稚师范学校和实行“徒弟制”。

4.幼儿教育的内容

陶行知先生认为,幼儿园应该以幼儿的生活为中心,实施体、智、劳、德、科全面发展的教育。“大家要把儿童康健当作幼稚园里面第一重要的事情,幼稚园教师应当做康健之神。”[9](P94)“新时代的儿童,必须在劳力上劳心,……在用手时用脑。”[10]P(638);“做自己的主人,做政府的主人,做机器的主人。”[11]P(520)“我们提倡科学,就是要提倡玩把戏,提倡玩科学的把戏。科学的小孩子是从玩科学的把戏中产生出来的。”[12]P(413)

二、我国当代农村学前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1.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少

据统计,目前我国学前儿童总数约为9560万[13],但我国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学前儿童的入学需要。在中西部22个省份,有大部分乡镇没有一所中心幼儿园;农村学前班、幼儿园布点稀少,只有极少数离乡镇较近的农村幼儿能接受正规的教育,许多分散居住的农村幼儿基本处于无园可进的境地。

2.农村学前儿童的发展现状令人担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打工.据调查,近20%的务工父母在儿童1岁前外出,其中30%在儿童出生1—3个月外出。……0—5周岁留守幼儿有55%和祖辈或其他人一起生活[14],由此也就产生了打工者子弟的受教育问题。从学前儿童的角度看,绝大部分跟随父母到城市打工的幼儿,由于城市幼儿园的高收费等种种原因,很难进入当地的正规幼儿园接受教育。而离开双亲跟随祖父母或父母其中一方生活在当地的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当地的学前教育机构数量少或监护者的教育观念落后,也很难接受正规的学前教育。

3.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的办学质量低

如果将现有的农村学前教育机构与城市幼儿园相对比,二者之间的差距是十分巨大的。据笔者对山西省晋中市学前教育的调查分析发现,晋中市农村学前教育的办学点虽然占全市办学点总量的84.8%,但从办学条件、师资力量上与城市幼儿园相比差距还很大。农村幼儿教师中,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的教师占农村幼儿教师总数的66.1%,城区幼儿教师相应的比例则为27.7%;在中专及以上学历的教师中,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仅占农村幼儿教师总数的15%,而城区相应的比例为39.5%。[15]

三、借鉴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促进当前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1.到农民工聚居的地方办幼儿园

陶行知先生提出工厂和农村是最需要幼儿园的地方。如今,对于城市的农民工来说,孩子成了心底永远的痛。将孩子带在身边,可以使孩子享受亲情的温暖,可城市天价托儿所和幼儿园的门槛又岂是收入微薄的他们能够迈进的;将孩子狠心留在当地农村,由受教育程度更低的祖辈养育,又极大地限制了孩子的发展。笔者认为,农民工为当地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地政府部门应该高度关注这些打工者子弟入托、入园的问题。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将托儿所和幼儿园办到工厂附近或农民工聚居的地方,使这些跟随父母背井离乡的学前儿童能够享有和当地儿童一样的受教育权利,能够拥有本该属于他们的快乐幸福的童年。

2.因地制宜地创办符合当地农村实际的幼儿园

在未来十年的教育规划中,国家将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也将会在这一领域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财力。笔者认为,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的基础上,具体的农村学前教育的实施者,也就是广大的托幼保教工作人员和教师可以借鉴陶行知先生办“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幼儿园思想,充分利用农村环境优美、自然资源丰富、风土人情浓郁、民间艺术众多的优势,创办出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托儿所和幼儿园。比如,在幼儿园环境布置上,可以在幼儿园内开辟一个小小农场,种植一些当地常见的农作物和花草树木,养殖一些当地常见的小动物,供孩子们观察探索,激发幼儿科学探究的欲望和兴趣。其次,可以利用当地资源制作玩具,如用秸秆围个迷宫,用木桩做个平衡木,用河里的鹅卵石做个海洋球堆等,强健幼儿的身体。另外,在幼儿园室内装饰上,幼儿园教师可以请教当地的民间艺人制作各种民间工艺品,然后教孩子制作,用孩子稚嫩的作品装饰教室,使孩子感受自己的成就和当地文化的魅力。

3.大力宣传学前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提高农村家长对学前教育的认识

农村学前教育的落后与农村家长受教育程度低,对学前教育认识有误区也有很大的关系。由于农村家长的受教育程度较低,生存的压力较大,所以很多照看留守儿童的祖辈甚至年轻的父母对学前教育的认识仍然停留在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总以为小孩子的教育不关重要;早学一两年,或迟学一两年,没有多大关系。……因此,便不知不觉的漠视了他们的教育”[16](P115)思想水平上。认为孩子在上小学前只要吃饱穿暖不生病就可以了,根本未考虑到早期教育对孩子一生发展的影响。所以很多农村幼儿的社会性、认知和情感发展水平都相对滞后。广大的农村学前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各种方法,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多渠道进行家园沟通,努力使广大的农村家长理解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更好地配合幼儿园做好幼儿的家庭教育,在提高农村家长对学前教育的认识上多下功夫,多想办法,才能很好地促进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4.借鉴陶行知幼儿教育的内容,促进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

当前学前教育中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是:学前教育小学化。在很多城市幼儿园,重视文化课的学习,忽视幼儿的游戏和活动价值的现象普遍存在,而在农村学前教育机构中,这个问题更加严重。农村学前教育工作者可以认真学习陶行知先生关于幼儿全面发展的思想,将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科学的幼儿教育理念和措施充分运用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促进当前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是我国农村幼儿教育的先驱者和开拓者。他所提出的幼儿教育思想处处考虑广大平民的利益,他所实践的一个个乡村幼儿师范和幼儿园,为我国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其中的众多主张和措施,对于今天的农村学前教育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农村幼儿教育论文:农村留守幼儿教育改革

自1998年开始有学者关注留守幼儿以来,国内留守幼儿研究以迄14年。然而,到现在为止,学界对留守幼儿的概念界定仍然是不统一的,主要分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构成“留守”的必要条件到底是父母双方均外出务工还是一方外出务工,抑或两种均可?有研究者在界定中提出应该是父母双方外出打工,①另有研究者认为可以是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②

相比较而言,后者的观点得到较多的认同。其次,在留守幼儿的年龄划分上,有6周岁及以下未入小学的儿童、1—7岁之间、0—5周岁三种划分,也有部分研究未界定留守幼儿的年龄。第一种观点由于和学前教育的年龄划分一致,得到了较多认同。再次,关于父母外出多长时间才能构成幼儿的“留守”,有学者界定为六个月以上,③更多的学者对此未作出限定。在人口普查、人口抽样调查等全国性的规范调查中,离开户口登记地的时间一般下限为半年。父母每年离家时间过短,对于幼儿成长不会造成太多影响,所以,对此作出一定时间限制还是必要的。应该说,核心概念界定是一项研究的发散中心,研究内容的延伸是从概念本身的分解和操作化开始的。留守幼儿研究领域存在大量的概念忽视问题,无疑反映了学术操作的规范欠缺。概念界定的各种分歧说明了留守幼儿状况比较复杂,但更多的是扩展了该领域的研究内容。例如可以开展不同年龄段、不同留守时间、父母单人或双人外出等情况下,留守幼儿在心理、教育、家庭生活等方面的横断比较研究。

但是,从研究成果应用以及学术规范的角度来看,统一留守幼儿的概念是很有必要的。这不但关系到知识积累、研究成果的比较和延伸,更关系到国家政策的制定与推广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综合各位学者的观点,可以将留守幼儿定义为:年龄在6周岁以下,父母双方或一方每年外出务工半年及以上,留守在家或寄养于他处、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而由他人或父母单方照管的儿童。有学者根据2005年我国百分之一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计算出该时点上全国农村留守儿童规模高达5861万人。其中,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占27.05%,规模达到了1585.2万人。从年龄上看,0至2岁留守幼儿约731万人,3至5岁约855万人。从性别比例来看,男性留守幼儿比例高于女童,性别比达到123.40:100,远超过全体农村幼儿性别比(118.72:100)。④

在家庭结构和监护方式上,父母双亲均在外务工、单方外出务工的留守幼儿家庭比例分别为55.3%和44.7%,这意味着一半以上的农村留守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没有父母共同监护,超过四成的幼儿与父母中的一方共同生活。从生活结构来讲,农村留守幼儿主要同祖父母、外祖父母及母亲生活为主,其比例分别为37.98%、19.02%和16.19%⑤。可见,在农村留守幼儿的监护中,祖父母和母亲承担了主要责任。进一步分析发现,与农村留守幼儿年龄增长同步,母亲在家务农的比例逐步减少。也就是说,随着幼儿长大,原本可以承担直接监护功能的母亲,也慢慢将幼儿留给祖父母或他人照料,使得日常生活中的家庭结构更不完整。2008年的教育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学前三年的毛入园率为55.6%,农村地区的对应数据仅为35.6%,农村地区幼儿学前三年未入园的比例比城镇地区高出二十个百分点。事实上,即便是农村地区现有的幼儿园(或托幼机构),其办园硬件设施通常较差,存在比较普遍的安全隐患。从我国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幼儿教育机构建设的比较来看,东部乡镇一级地区拥有中心园的比例超过75%,而中西部不到50%。同时,中西部地区约九成的行政村没有幼儿园。⑥

以上数据说明,我国农村幼儿(包括留守幼儿)入园率较低,幼儿教育机构办学条件差、教育落后,而且存在较大的地区差距。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导致日常生活中家庭结构的不完整,所以,农村留守幼儿家庭教育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家庭教育是儿童早期教育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幼儿的行为习惯、性格养成通常都是以亲情体验为基础的。农村留守幼儿缺少父母的直接呵护与亲子交流,而该阶段的幼儿最需要父母的情感熏陶,残缺的结构往往使家庭教育得不到应有保证。许多留守幼儿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老人由于年龄偏大,且同时要承担务农、家务、带多个孩子等事务,看护时间有限,对孩子放纵较多。老人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教育观念和能力有限,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投入较多,但对于孩子的习惯养成、智力成熟等发展性需求缺乏理解,“重养轻教”的现象非常普遍。家庭教育的条件较差,许多农村家庭的图书、玩具非常少,而且质量低劣,没有入园的留守幼儿大都在家里看电视,或与伙伴玩耍,文化生活通常比较单调、贫乏。

在政府投入有限、农村幼儿园发展不完善的基本状况下,农村留守幼儿学校教育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受教育的机会相对较少,存在较严重的起点不公平问题。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没有将幼儿教育事业纳入基础教育体制改革范围进行整体设计,这在农村地区产生不利的影响。由于生活居住地分散、外出人员大大增加,导致农村基础教育阶段生源严重不足。农村地区普遍开展了撤点并校工作,结果使得幼儿园、学前班等附属于原村办小学的学前教育机构随之关闭,大量农村幼儿失去入学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在日渐弱化,不仅入园率低,发展不均衡,而且学前教育资源的投入和分配明显不均,城镇幼儿比农村幼儿(尤其是农村留守幼儿)享受了更多的教育机会。从个人发展的角度看,这是一种起点的不公平。其次,农村托幼机构未能充分发挥补偿教育的功能。由于父母在日常家庭教育中的缺位,农村留守幼儿的家庭教育事实上是不健全的。由此,托幼机构的正规教育对他们家庭教育的补偿就显得非常重要,这需要拥有能保障幼儿生命安全的房舍、设备等基本物质材料,拥有合格的幼儿教师资源等。但是,大量农村幼儿园设施简陋,很难作为一个基地承担补偿教育的功能,这使农村留守幼儿的教育问题成了我国教育的一个软肋。最后,农村幼儿教师的素养难以符合现代教育的需求。农村幼儿园由于条件相对落后,很难吸引到高水平的教师。有学者指出,农村幼儿教师主导一切的教育模式,剥夺了幼儿自我生长的机会与条件,他们习惯于将幼儿看做是柔弱和简单的存在,从而多采用强行灌输的教育方式,这对幼儿培养是不利的。⑦

农村留守幼儿不良的教育环境体现在家庭和学校,存在于贫困家庭和幼儿园,农村社会的大环境也对留守幼儿的教育产生不利影响。农村相对落后的贫困环境和文化,使得留守幼儿容易同主流社会生活隔离,产生相对落后的亚文化环境。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下一代会自然地习得亚文化,并产生代际传递。由于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许多地区人口逐渐减少,且以老人和妇女居多,留守幼儿人际交往和说话的机会相对较少,与同伴日常交往时的同质性很强,容易形成相对落后的亚文化环境,这对孩子社会性与个性发展非常不利。

不少学者从政策层面、教育机构发展层面、家庭教育措施方面,对农村留守幼儿的教育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本文无意重复,而更愿意从内省的角度,对我国农村留守幼儿教育在今后研究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进行反思,以期促进研究视角和内容的延伸。

(一)农村留守幼儿“问题视角”的反思

学者们从心理与性格、教育问题、日常照管问题、行为习惯、认知与社会化等各方面,研究了留守幼儿存在的问题。有些还从不同年龄、监护类型等角度予以对比分析,并以此作为对策建议的基础。应该说,这些问题在留守幼儿身上或多或少都存在,而且都是制约其健康成长的不利因素。但是,笼统的问题探讨,容易引起公众对留守幼儿的“污名化”解读,误认为留守幼儿就是“问题幼儿”。可见,在“问题”的研究上需要进一步深入,可以尝试将“留守幼儿自身的问题”与“留守幼儿面临的问题”区分开来。前者是指留守幼儿本身存在的诸如撒谎、厌学、反叛、道德失范等主要由于儿童自身原因所导致的问题。事实上,即便是留守幼儿自身的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外在因素导致的。后者是由于环境、学校或家庭等现实型原因导致留守幼儿需要面临的问题,例如人身安全、生活质量、保育质量等。需要明确的是,留守幼儿可以为“自身的问题”承担主要责任,而不应该为“面临的问题”承担责任。从逻辑层面来讲,留守幼儿面临的问题是广泛存在的,而自身的问题则未必大量存在。如果将这两个内容混为一谈,那么很容易导致对农村留守幼儿形象的误读。当然,将两者截然区分开是不太可能的,因为双方的影响因素往往是交叉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的。所以,对留守幼儿问题的区分性理解是今后该领域应该深入研究并正视的问题。

(二)农村留守幼儿的价值理解

幼儿到底是国家负担还是财富?从首届国际幼儿保育和教育大会“构筑国家财富”的主题,就可以看出主流的观念。国际学术领域的研究早就发现,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早期发展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具有奠定人力资源发展的基础意义,是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另外的研究也发现,幼儿的早期教育在减少贫困和犯罪,从根源上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其加大投入关系到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国家安定等根本性问题。当前,农村留守幼儿教育问题的研究,基本上进入了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寻求对策的范式,忽视了研究对象本身的深层次分析。正是对这种根本性问题的探讨,才能决定我们如何看待幼儿,尤其是农村留守幼儿等弱势幼儿,才能为我们寻求对策提供本源性的价值指导。从起点公平的角度分析,农村相对城市落后,农村留守幼儿的家长在外务工,使得条件原本就差的家庭面临结构不完整的问题,这更需要我们深入反思如何看待农村留守幼儿。可见,就农村留守幼儿自身的价值理解而言,儿童权利、儿童福利的探讨是该领域在今后研究中需要加强的。

(三)政府的目标和政策体系

可以明确的是,政府投入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基础。在此过程中,政府的投入首先要向社会处境不利的儿童倾斜,这是因为那些来自不利环境同时最需要教育和照料服务的儿童(例如农村留守幼儿),往往就是接受服务最少的儿童。很多研究证实,加强弱势儿童的早期教育和服务,可以有效提高其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适应性和成长力。同时,有助于打破贫困的代际流转,促进区域和群体的协调发展。⑧正是认识到这一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到2015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0.0%,其中学前两年毛入园率达到70.0%,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85.0%。到2020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0.0%,其中学前两年毛入园率达到80.0%,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95.0%。这样的目标,无疑体现了国家对农村学前教育的高度重视。但是,需要探讨的是实现该目标的政策体系如何制定。当前,学者们围绕这个问题开展了一些探索,总体上来看还缺乏系统性和操作性,政策分析和制定的深入程度、细致程度存在欠缺。可见,以农村留守幼儿为代表的学前弱势群体的政策体系研究,无疑是今后该领域研究的重中之重。

(四)农村留守幼儿的研究视角

多数农村留守幼儿研究成果,大都在生存状况、家庭教育、同伴交往、社会化发展等视角下展开,属于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范畴,为普通的常规性研究。正是这些学术探讨揭示了农村留守幼儿生活、学习及发展状况。有少数学者开辟了新的研究视角,拓宽了该领域的研究内容,加深了知识积累。例如从儿童福利的视角,探讨我国学前教育,尤其是农村弱势幼儿教育问题,将学前教育放在民众福祉、政府责任的角度予以探讨;全面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幼儿教育的先进经验,并深入分析“构筑国家财富”理念下我国学前教育,尤其是弱势幼儿教育的政策取向;运用量表测量的方法,比较了祖辈监护、亲友监护和单亲监护等不同类型的留守幼儿,在生活、学习及沟通方面的差异。事实上,在任何学术领域都需要常规的、基础性的研究,但也需要新方法、新视角的探索。多学科的交叉研究、不同对象的比较研究、先进经验的借鉴研究、新型视角的引入研究,都应该是我国农村留守幼儿领域今后的研究趋势。

农村幼儿教育论文:改革开放中国农村幼儿教育发展改革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据统计,我国。一14岁的儿童有3.4亿左右,其中农村约有2.5亿。所以农村儿童是我国儿童的主体,农村幼儿教育也应是我国幼儿教育的重点。2003年全国在园幼儿2004万,其中农村在园幼儿940.40万,只占全国在园幼儿总数的47%,可见,农村幼儿的入园率是比较低的[1]。农村幼儿教育是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促进农村发展奔小康的基础工程。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小学教育的普及与提高,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必须把农村幼儿教育纳入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和目标管理。20世纪70年代末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围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农村幼儿教育随着农民的生活和观念的变化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家相应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此促进我国农村幼儿教育的变革和发展。

一、总体上关注农村幼儿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开始从总体上关注农村幼儿教育,在许多关于教育和幼儿教育的文件政策中都提到了农村幼儿教育,关注到幼儿教育在国家整个教育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并认识到农村幼儿教育对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作用。1983年5月,国家教委在《关于加强和改革农村学校教育若干问题的通知》中明确提出了“积极发展幼儿教育”的要求,并在9月份颁发的《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几点意见》指出“幼儿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幼儿教育在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主动同妇联、卫生、农业等部门配合,认真抓好这项工作”。1997年7月在国家教委关于印发《全国幼儿教育事业“九五”发展目标实施意见》的通知中指出,我国“九五”期间的总目标是:农村积极发展学前二年或三年教育,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加强对农村地区幼儿学前班的领导与管理。到2000年,农村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班)率达到60%以上[2]。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与城市相比在各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由于受到农村各种条件的限制,农村幼儿教育就应采取适合农村现有条件的多种办园形式,以便为越来越多的农村学前儿童提供受教育的机会。1986年6月国家教委颁布《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办好幼儿学前班的意见》,指出“举办学前班是现阶段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1991年6月国家教委通过颁布《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改进和加强学前班管理的意见》,再次强调“学前班已成为我国学前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种组织形式,对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起了积极促进作用”。2003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和老少边穷地区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为越来越多的学龄前儿童提供了受教育机会;幼儿教育质量得到提高”。为进一步推动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意见。

进入新的世纪,我国农村在经济发展等方面有了巨大的变化,从而使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而农村的教育,尤其是幼儿教育比上个世纪虽已有很大的发展,但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问题,如师资问题,特别是如何提高农村整体师资水平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2006年2月教育部颁布《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十一五”时期是农村教育承前启后的重要发展时期。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逐步建立,进一步加强农村师资力量成为发展农村教育的当务之急。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特别提到要“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以上政策对发展农村幼儿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并促使农村幼儿教育迅速发展。

二、促进农村幼儿教育的办园体制形式的发展

办园体制本质上就是指办园的主体。农村幼儿园办园主体单一,因此存在着许多问题,如:领导工作薄弱,事业发展缓慢;事业经费缺乏,办冈条件很差;幼儿教师整体素质较差;教育工作中比较普遍地存在着小学化、成人化的倾向,幼儿园的数量和质量均不能满足群众的要求等。为了切实改变这种状况,国家颁发了一系列的文件政策提出:要采用多种形式的办园形式,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努力改善办园的条件。1983年9月21日,国家教委颁发的《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几点意见》中指出,农村应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以群众集体办园为主,充分调动社(乡)、队(村)的积极性;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办园:可办独立建制的幼儿园,也可在有条件的小学附设幼儿班;可办常年性的,还可办季节性的。1986年6月10日,国家教委颁发了《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办好幼儿学前班的意见》,指出根据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农村幼儿教育经费由乡(镇)人民政府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筹措。乡(镇)的财政收入也应有适当比例用于发展当地的幼儿教育。其费用应主要用于改善办班条件。城乡幼儿教育都应继续提倡各种社会力量根据自愿、量力原则捐资助学。为了更好地发展农村幼儿教育,国家提出要开展一些适合于农村特点的幼儿教育形式,并且在农村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早期教育和对家庭幼儿教育的指导。1991年6月17日,国家教委颁发的《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改进和加强学前班管理的意见》中指出,学前班是我国农村发展学前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各地可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可举办一年制的,也可举办三个月至半年的短期学前班;可以是全日制,也可以是半日制或隔日制等。学前班可单独设置,也可附设在小学。班额一般不超过40人。全日制每班应配备教师2人。在人口稀少,居住分散,幼儿不足一个班的地区,可组织幼儿活动小组(站)或游戏小组,但不允许和小学生合班进行复式教学。2003年1月27日,教育部等10个部门颁发的《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根据城乡的不同特点,逐步建立以社区为基础,以示范性幼儿园为中心,灵活多样的幼儿教育形式相结合的幼儿教育服务网络。积极扶持农村及老少边穷地区的幼儿教育工作,促进幼儿教育事业均衡发展,乡(镇)人民政府承担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责任,负责举办乡(镇)中心幼儿园,筹措经费,改善办园条件[3]。发挥村民自治组织在发展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早期教育和对家庭幼儿教育的指导。

近些年,城乡学前班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在农村地区发展尤为迅速。据1989年统计,全国学前班幼儿人数占全国在园(班)幼儿总数的47.3%。其中,农村学前班幼儿占农村在园(班)幼儿总数的60%,县镇学前班幼儿占县镇在园(班)幼儿总数的36.2%,城市学前班幼儿占城市在园(班)幼儿总数的23.7%。应该肯定,学前班已成为我国学前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种组织形式,对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起了积极促进作用。但是,目前学前班在教育和管理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地方学前班管理的归属不明确,办班条件差,教师专业素质低,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比较普遍存在“小学化”的倾向[4]。这些问题已严重地影响了学前班的健康发展。为改进和加强学前班的领导和管理,提高教育质量,1986年6月10日国家教委颁发的《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办好幼儿学前班的意见》中,对幼儿学前班的管理领导、学前班的性质、学前班的教育内容、师资的配备及培训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意见。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强调:要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新建扩建托幼机构,在小学附设学前班,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富余校舍和教师资源。通过幼儿园体制的改革、多种幼儿形式的发展,农村幼儿园改变了由政府包办的情况,给幼儿园很大的灵活性;同时多种办园形式与渠道的建立,有利于为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筹措大量资金;并有利于满足多方面的农村幼儿教育的需求。

三、明确农村幼儿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农村幼儿教育与城市幼儿教育相比,发展缓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其中很关键的问题是农村幼儿教育工作领导和管理的薄弱【5]。要促进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提高农村幼儿教育的质量,就要加强农村幼儿教育的领导和管理,明确各级行政部门的职责,并且各个部门之间要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共同努力,加强领导,保证农村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顺利进行。1983年9月21日,国家教委颁发的《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几点意见》中提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与妇联、卫生、农业等有关部门明确职责,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共同努力。各省、市、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应配备和充实幼教专职干部,定期对农村幼教工作进行检查督促。县教育部门要负责农村幼教工作的业务指导和园长、教师的培训,办好示范性幼儿园和公社中心幼儿园,加强对幼儿教育的研究,组织交流经验。县教育部门要逐步选派懂专业的干部担任公社中心冈园长或公社幼教辅导员,负责全公社幼儿园(班)的业务指导,组织干部、教师进行业务学习和研究。1986年6月10日国家教委颁发的《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办好幼儿学前班的意见》指出各类学前班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领导和管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建立和健全审批管理制度。乡、村举办和停办学前班,由乡人民政府审批,报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将学前班,作为幼儿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列入议事日程,加强管理和指导。区、县幼教干部(包括教研员或视导员)和乡(镇)辅导员(或乡中心幼儿园园长),应对所在地区各类学前班定期检查指导,及时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总结推广经验。小学附设的学前班,学校负责人应加强领导,并注意在业务上接受当地幼教干部或辅导员的指导。1987年10月15日国务院颁发的《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教育委员会等部门关于明确幼儿教育事业领导管理职责分工请示的通知》中指出,幼儿教育应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原则。1991年6月17日,国家教委颁发的《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改进和加强学前班管理的意见》中指出,学前班的领导和管理,应依据《幼儿园管理条例》,行政上由主办单位及其上级部门管理农村学前班,可实行乡办乡管或村办村管;附设在小学的,可实行乡(村)办校管。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学前班管理的具体办法,并建立督导、评估制度,切实加强领导。1996年1月9日国家教育委员会的《学前班工作评估指导要点》中指出附设在小学的学前班由一名小学校长负责分管;乡、村举办的独立的学前班由乡、村文教办设专人分管;接受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管理、监督检查和业务指导;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有关规定履行登记注册手续。

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与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要促进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需要各级政府把农村幼儿教育纳入到农村整体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中,才有可能创造条件不断提高农村的幼儿教育水平¨]。2003年1月27日教育部等10个部门颁发的《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地方各级政府:要提高对发展幼儿教育的认识,加强对幼儿教育工作的领导,把幼儿教育工作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把幼儿教育工作作为考核各级地方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发展农村和老少边穷地区的幼儿教育事业。县级以上教育部门要加强幼儿教育管理,要办好乡(镇)中心幼儿园,发挥其对乡(镇)幼儿教育的指导作用,乡(镇)幼儿保育、教育的业务指导由乡(镇)中心幼儿园园长负责。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强调:健全国家资助政策体系,各地要根据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和发展情况,逐步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和城镇低保家庭子女接受学前教育予以资助。四、提高农村幼儿教育的师资水平农村教育质量整体不高影响着我国教育的整体质量。而师资水平的高低是影响教育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7。。在农村,由于幼儿教师的待遇差、地位低、缺乏各种保障,使得农村幼儿教师整体素质低,且不稳定,这种不稳定,导致农村幼儿教师的流动性强,造成无法实行各种培训以提高教师素质的局面,直接影响到农村幼儿教育的质量。为了解决农村幼儿师资的问题,全面提高师资水平,国家颁发了相关文件政策。

首先解决农村幼儿教师编制、待遇及保障问题。只有得到固定的编制、相应的工资待遇和相关的保障,农村幼儿教师才有可能安心地、全力投入到幼儿教育的工作中去。1979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全国托幼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中指出,农村社队园所保教人员的待遇,应相当于同等劳动力的报酬。经过培训考核或工作成绩突出的保教人员,其报酬可高于同等劳动力。1983年9月21日,国家教委颁发的《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几点意见》指出:妥善解决农村幼儿教师的报酬。农村幼儿教师一般应同当地民办教师或社队企业职工待遇相当,或不低于当地农民实际收入的平均水平。对长期任教,工作成绩显著的幼儿教师,应给予适当奖励。1986年6月10日,国家教委颁发了《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办好幼儿学前班的意见》中指出:农村幼儿教师逐步实行聘用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部门可研究制定幼儿教师专业合格标准,由县教育部门负责考核,合格者发给《专业合格证》。凡持有此种证书者方可聘用。农村幼儿教师由乡(镇)政府统一管理,与当地相同条件的小学民办教师享受同等待遇。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改善农村幼儿教师待遇和加强管理工作的办法,调动幼儿教师的积极性,鼓励他们长期从事幼儿教育工作。1991年6月17日,国家教委颁发的《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改进和加强学前班管理的意见》中指出,学前班教职工的编制应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委、教育厅(局)会同编制管理部门,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针对各种办学形式的特点,参照劳人编(1987]32号文提出的标准制定。1995年8月30日,民政部办公厅关于转发《福建省教育委员会、省民政厅关于在全省推行农村幼儿教师社会养老保险的通知》中提到:实行农村幼儿教师社会养老保险,即使是农村任教的非公办聘任幼儿教师,也可向当地民政部门所属农村社会保险公司申请办理农村幼儿教师社会养老保险。各县(市、区)民政部门所属农村社会保险公司负责农村幼儿教师社会养老保险的具体业务工作。各县(市、区)教育部门应积极配合农村社会保险公司,做好入保的宣传发动和组织工作。推行农村幼儿教师社会养老保险,有利于解除农村幼儿教师的后顾之忧,稳定幼教师资队伍,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农村幼儿教师社会养老保险不以盈利为目的,以保障幼儿教师老后的基本生活为宗旨。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对农村边远地区实行倾斜政策,制定高等学校、幼儿园教师编制标准。

其次,要加强农村幼儿教师的管理和培训工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幼儿教师素质,建设一支稳定、合格的农村幼儿教师队伍。1983年9月21日,国家教委颁发的《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几点意见》指出:幼师和幼师班应按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对农村实行定向招生,定向分配;也可试行在计划外招收不包分配的农村学生,还可举办不包分配的职业幼师班,为农村培养更多的幼儿教师。现有幼儿教师要进一步进行整顿和培训提高。农村幼儿教师应挑选思想品德好,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身体健康的青年担任。对未经系统专业训练的幼儿教师要有计划地进行培训,并列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的教师培训计划。力争在1990前,通过各种渠道,使多数幼儿教师都能受到一定程度的专业培训,并使多数示范性幼儿园、公社中心幼儿园园长和部分骨干教师达到幼儿师范毕业的程度。1986年6月10日,国家教委颁发了《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办好幼儿学前班的意见》中指出:学前班教师应由热爱幼儿教育事业,思想品德好,具有高中毕业或相当的文化程度,掌握教育学科基础知识,身体健康的教师担任。教师一般应在职前接受一定时间的专业培训,并加强在职进修。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将幼儿教师的培养和进修,纳入师资培训规划。1991年6月17日,国家教委颁发的《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改进和加强学前班管理的意见》中指出,学前班教师的资格与幼儿园教师相同。在当前新师资培养尚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应根据“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有计划地对尚未受过专业培训的学前班教师进行培训。1996年1月9日,国家教育委员会的《学前班工作评估指导要点》指出:学前班应每班配1—2位教师,并且要求其热爱幼儿,相对稳定,有高中或相当于高中毕业的文化程度,受过一定的幼教专业培训。2003年1月27日,在教育部等10个部门颁发的《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制订幼儿教育师资培养、培训规划,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机构的建设;要按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的要求,将幼儿教师的培训纳入当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要依据《教师资格条例》的有关规定,实行幼儿园园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格实行持证上岗。

要实行教师聘任制,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幼儿教师享受与中小学教师同等的地位和待遇。依法保障幼儿教师在进修培训、评选先进、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资、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合法权益,稳定幼儿教师队伍。2006年2月26日,教育部颁发的《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到:“农村教育的关键在教师”,“进一步加强农村师资力量成为发展农村教育的当务之急”。因此要积极做好大中城市中小学教师到农村支教工作;认真组织县域内城镇中小学教师定期到农村任教;探索实施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积极鼓励并组织落实高校毕业生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智力支教活动。通过组织“特级教师讲学团”巡回下乡送教,城镇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带教或“走教”、“联聘”等形式,缓解农村学校紧缺师资不足的矛盾[8]。积极组织农村学校教师到城镇办学水平高的学校跟岗学习、进修提高。要积极开发优秀教师示范课远程教育课件,将城镇优质教育资源送到农村学校。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也强调要对农村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进行培训。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关系到我国整个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家、地方政府制定政策保障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全社会也应来关注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状况,并伸出援手支持、帮助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

农村幼儿教育论文:农村幼儿教育的问题和对策

摘要:

在我国,由于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农村幼儿教育一直处于比较落后的状况,同时又因为农村某些固有的不利条件及幼儿教育本身的不利地位,许多合理化建议和措施无法切实实施,从而制约了农村幼儿教育的正向发展。本文在简要分析农村幼儿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基础上着重对其解决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农村幼儿教育;问题:对策探讨

近年来,国家颁布发行了一系列针对教育及专门面向幼儿教育的文件,随着各级政府相关单位及部门对文件精神的重视和落实,我国农村幼儿教育出现了一些积极地转变,然而这种转变所带来的改善效果并没能持续加强,这要归因于我国农村幼儿教育的现状,教学资源分配、教学内容及目标设置、从业人员素质、家长对幼儿教育的态度等方面都不容乐观。也正因为这样,我们更应该关注农村幼儿教育,积极为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呼吁政府相关部门和相关社会团体提高对农村幼儿教育的关注度和投入力度,让农村幼儿教育得以健康稳定地发展,让农村幼儿得到更多更好的关怀。

1存在的问题分析

1.1家长观念陈旧,影响入园率:由于农村人口教育程度偏低,对于教育尤其是幼儿教育重要性及必要性的理解度不够,幼儿家长常存在一些错误的观念,认为幼儿教育是一种不必要的投资,同时也由于一些经济上的考虑,致使很多幼儿不能接受或不能按时接受幼儿教育,这给我国农村幼儿教育的普及造成一定的阻碍[1]。

1.2办学条件及管理水平不佳:由于教育资源投入与政府参与管理的力度有限,农村幼儿园的办园条件比较落后,教学设施不完备,屋舍桌椅、卫生及户外活动等基础设施破旧,配备不到位,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

1.3教学教研工作不规范,向小学化倾斜:地方缺乏自政府教育部门到幼儿园的完整有机映射,且县镇专门的幼教教研人员匮乏,对于科学有效的幼儿教育理论及教学规范,幼教从业人员不能及时充分地领会和实时操作,使得幼儿教育呈现松散不规整的状态。同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受固有的小学教学模式影响,教师教学内容不够丰富、生动,对知识的灌输过多而忽视了对幼儿生活习惯以及心理状况的关注,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及参与各种活动的热情[2]。

1.4教师未能达到从业要求,工资待遇较低:农村幼儿教育的从业人员中只有极少数是专业幼师毕业,大多数为不同学历层次的人员担任教师,有些是没有受过专业幼儿教育培训的在职小学教师,有些是高中专幼教毕业生,有些甚至是非幼教专业的高中或高校毕业生在简单的短期相关培训后上岗,教师专业素质不达标同样直接影响着幼教事业的健康发展。同时由于各方面的资金投入及关注度不足,农村幼教工作者的薪金待遇一直比较低,这也使得很多专业幼教毕业生对幼儿教育尤其是农村幼儿教育望而却步。

2解决途径

2.1学校与家长建立沟通:加强幼儿园与幼儿家长之间的沟通对话,让家长了解教育及幼儿教育对适龄儿童身心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重要意义,说服家长积极配合并有效参与到幼儿教育中。沟通工作可由幼儿园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或当地先进知识分子进行,同时与家长的沟通工作也要注意时间适宜、方式得当,既不能耽误幼儿家长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又要保证在家长的认知水平下能够理解和接受。最大限度内保障适龄幼儿能按时接受幼儿教育,同时让正在接受幼儿教育的幼儿能在家庭与学校教育的双重呵护下获得更好的成长环境。

2.2政府增加资金投入,加大管理和干预力度:各级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应均衡教育资源,保证农村幼儿教育能够获得足够的运营资金来给学生提供健康安全舒适的学习与娱乐环境;同时也要关注幼教从业人员的自身利益,在工资薪金和社会福利上给予一定的保障,保证幼教教师能在保障自己生活需求的前提下尽心尽力地投入到幼儿教育中去。在管理与教学上,地方教育监管部门要定期对农村幼儿园的设施配备、日常活动管理等进行监督指导,切实发挥其职能。地方相关教研人员也要认真研究幼儿心理发展及幼教工作,制定教学目标和大纲,并定期将相关经验和资料与一线幼师进行研习、讨论,让幼儿教育更规范更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更有利于幼儿的成长和发育。

2.3着重提高幼儿教师的职业素质:针对当前农村幼儿教育教师队伍人员组成及从业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幼儿园应在地方教育部门的指导与帮助下及时有效地对新幼师及在岗教师分别进行系统规范的不同阶段的幼儿教育培训,如到师范院校进行培训和学习,确保幼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相应的专业教学能力,以优秀的教师队伍为农村幼儿教育保驾护航[3]。

3结语

综上所述,尽管在现阶段的我国,农村幼儿教育与城镇幼儿教育短期内实现并驾齐驱还很困难,但秉着教育公平的理念,我们希望各方面能齐心协力,为农村幼儿和幼儿教育打造一片自由和谐的天空。

作者:张娟 单位:山东省邹城市郭里镇中心幼儿园

农村幼儿教育论文:农村幼儿教育教学资源探讨

一个人品质的高低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大都是从幼年时期开始的,因此,从小培养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当今时代,农村社会经济的变革迅速发展,农村幼儿教育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也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农村幼儿园教师要充分挖掘农村可利用的丰富资源,对幼儿进行寓教于乐的感性教育,引导幼儿的全面发展,使农村幼儿教育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充分挖掘利用农村自然材料,培养幼儿的美术表现力

儿童在幼年时期有很多广泛的兴趣爱好,怀着一颗好奇的心去探索未知的世界。美工活动是受到很多儿童欢迎的一项活动,它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采用多种不同的天马行空的方式,来表现他们想要表达的效果。在美术课上,教师通常要为课堂的进行提前准备一些美术材料、美术用具,非常的浪费时间和精力。然而在农村幼儿园,就不必为此而烦恼了,因为你会发现丰富的农村资源为我们带来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美工材料。例如,春天的田野里开满了鲜花,长满了野草,大树也在枝繁叶茂的茁壮生长着,鸟儿叽叽喳喳的落在枝杈上唱着歌,泉水叮叮咚咚的在欢快流淌,到处一片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教师要引导幼儿发现大自然的美丽,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教师可以带领他们到幼儿园附近的田野中,收集采摘鲜花、野草、泥土和树叶等等,可以让幼儿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大自然中进行收集和采摘。然后,回学校之后对植物进行擦洗和修剪,对泥土进行封装和保存。这样一来,幼儿们通过自己在大自然中的实践活动会感到受益匪浅,学到许多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知识,激发了儿童的创造想象能力,培养了儿童的审美情趣,丰富情感并且能够陶冶情操。

二、充分挖掘利用种植园地,培养幼儿的劳动能力

相比较于城市里的幼儿园,农村的幼儿园占地面积较大,场地显得更加宽阔,拥有更多的空地,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农村幼儿园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余的空地让孩子们自己去种植一些花草或者树木,学习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培养他们关爱和照顾植物的爱心与耐心,这是一个有意义的种植活动与体验劳动的过程。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在适合播种的季节,举办一个有意义的种瓜点豆的亲身实践活动。先让孩子们种下黄瓜、丝瓜或者苦瓜之类瓜果的种子,按时施肥,浇适量的水,再教给孩子们一些基本的点豆的基本技巧,例如教给他们如何轻松的使用铲子,点豆之前要先挖好一个坑,每个坑放几粒种子更容易存活等等。最后,让孩子们自己经历种植瓜果的过程,体验劳动与种植的乐趣。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教师这个时候就可以带领孩子们来到之前播种的地方进行采摘啦。孩子们亲手把自己种植的瓜果采摘回来,回到家后让妈妈做成美味菜肴,品尝劳动后的成果,充分享受劳动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使孩子们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培养了孩子们对劳动的热爱与兴趣,更加热爱劳动,勤奋勇敢。农村地区具有特有的丰富资源,在农村这样的特殊环境下,如果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能让幼儿通过亲身经历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又能节省时间减少精力获得资源,同时也能减少资源上的投资。

三、充分挖掘利用周边环境,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随着工矿产业的发展,排放的有害气体越来越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越来越大,水污染和空气污染也愈发严重,大大降低了我们日常的生活质量。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在儿童幼年时期就多对他们灌输保护环境的观念,树立起环保意识,让儿童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夏天的田地里,经常会有麦草燃烧过的痕迹,对空气造成了很大的污染,这一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与重视。教师可以针对这些发生在身边的环境污染事件给孩子们开一次主题班会,或者开展保护环境的主题活动,让他们明白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先给他们讲解一些有关环境污染的知识,然后进行集体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让他们明白农民不应该在田地里大面积的燃烧麦草,并且回家主动告诉自己的爷爷奶奶不要在田地里燃烧麦草,以免造成环境污染。在幼儿学习的课本教材中,有一篇《清清小河水》的课文,教师可以围绕这个主题开展一次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我们想要更好的发挥此次教育活动的作用,因此幼儿被我们带到了农村幼儿园附近的一条小河边。那条小河的污染特别严重,在河的中心以及周边漂浮着许多垃圾和树叶,阵阵令人恶心的臭味不时的散发出来。孩子们靠近小河的时候就开始发出不满的声音,都嫌弃这条又脏又臭的小河。这时候教师让孩子对看到的景象进行观察和讨论,并且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想。经过教师的引导,孩子们知道了造成小河污染的原因是由于人们经常随意在小河里丢弃垃圾,工厂大面积的排放废水等等。回到幼儿园之后,我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看到的景象,把这条被污染的小河用图画展现出来,然后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建议。他们画出的河水都是污浊不堪的,黑漆漆的一片,每个孩子都表现的十分积极。最后我又总结了造成河水污染的原因以及防范措施,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告诉孩子们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四、充分挖掘利用自然角,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幼儿天生就有一颗好奇的心,具有无限的探索欲和求知欲,经常想去探索一些新奇的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针对幼儿的这些天性上的特点,组织一些亲近大自然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体会到无穷的乐趣。农村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源,这是一笔大自然赠予的财富,我们要学会充分挖掘和利用。在农村,随处可见一户户人家的门前房后有小菜园,种植着许多常见的瓜果蔬菜。家长可以带着孩子种植蔬菜的小苗,拿小铲子锄土,给蔬菜小苗浇水施肥。我们也可以让孩子养一些花花草草,或者河里的小鱼小虾等小动物,多多进行一些接近大自然的观察体验活动。孩子们与大自然进行亲密接触,通过亲身经历与实践活动,能够更清楚的了解到一些自然知识,体验到大自然的奥妙,还有更多来自实践的乐趣。在农村进行的各种自然活动具有重大的意义,不仅仅培养了幼儿敏锐的观察力,持久的意志力和审美情趣,还有对细微生命的呵护,同时也激发了幼儿浓厚的兴趣。农村自然资源丰富,有许许多多资源等待着我们的开发和利用,这需要教师善于挖掘,发挥引导作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大自然是一个神奇的世界,我们要以开阔的眼界和广博的胸怀去面对大自然,探索其中的奥妙。农村恰恰有我们所需的这种自然资源,大大节约了教师寻找资源的时间和耗费的经历,减少投资。搞好幼儿时期的教育十分重要,我们要充分挖掘利用农村的幼儿教育教学资源,让儿童在幼年时期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终身全面发展。

作者:刘玉霞 单位: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卅铺镇卅铺幼儿园

农村幼儿教育论文:农村地区幼儿教育发展研究

一、农村地区幼教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农村幼教发展是基层教育发展的紧迫需要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正处于社会发展的“基层”,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地区对幼教的需求不断增强。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庭收入的提高,中国人逐步增强了教育经费的储备意识,对家庭儿童的疼爱往往使家长做出优先支出教育经费的选择。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农村幼教的健康发展具有必然性。

(二)农村幼教发展是儿童健康发展的需要

一方面,儿童的发展和健康成长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方面,儿童的成长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农村幼教体系是儿童的小社会环境,与儿童的成长息息相关。另一方面,家庭环境和邻里、周围地区社会环境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周边环境和人员的言行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农村幼教的发展是涵盖幼教设施和周边环境的广义概念,而发展是这一概念的必然要求。

(三)农村幼教发展是整体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

农村幼教事业是整体学前教育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符合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可以实现教育与农村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增强幼儿教育发展的动力与活力,有益于社会环境的整体优化。幼教社会化已成为现阶段幼教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二、农村地区幼教发展的现实瓶颈

(一)“硬”设施不健全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幼教事业发展的基本保障,是办好幼教事业的首要条件。基础教育设施不完善是制约村镇地区幼教发展的主要瓶颈。

1.独立设施不完善,教育设备不足。对于广大村镇地区而言,硬件设施薄弱是当前面临的首要问题。许多幼儿园的硬件设施仍停留在“求有”的层面,远远不能满足“求优”的时代要求。许多偏远乡镇的幼教硬件设施多挂靠在小学,保教设施得不到及时更新,特别是玩具教具、大型户外游戏器械及幼儿读物均不足,不能很好地满足幼教发展的需要。

2.土地保障不到位,园区布局不合理。目前,幼教建筑面积、户外活动面积仍然匮乏,用地矛盾突出,从空间上制约了幼教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03]13号)中明确了对园区布局的发展要求,但目前村镇地区的幼儿园办学条件仍然简陋,多数幼儿园未采用幼儿专用活动室建设标准,园区布局缺乏科学的规划与标准。

(二)“软”保障不充分

师资力量、校园文化等“软”设施是幼教发展的软保障。目前村镇地区“软”设施建设参差不齐,供需矛盾突出,主要体现在:

1.公办教师与非公办教师不匹配。公办教师是幼教师资的主体,是“软”设施建设的主要架构,非公办教师是重要补充。两者在工作性质方面无差异,但编制保障和工资待遇却有较大差距,不符合“同工同酬”的规定要求。同时,非公办教师对自身的发展十分担忧,情绪上难免受影响,工作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挫伤。

2.师资水平与现有入学需求不匹配。非公办教师虽然也经过严格的考核面试和后期培训,但难以适应迅速增长的入学需求,边学边工作的时间较短。同时,非公办教师的科研能力也难以适应时代需要,提升难度大,特别是在缺乏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的情况下,这种差距正逐步扩大。

3.教学思路与时代创新变化不匹配。不少教师的教学能力不够成熟和完善,研究意识不强,不能有效形成教学促教科研、教科研促教学的良性循环。由于经费紧张,近年来,乡镇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也得不到保障。除了参加本市幼儿园提供的观摩机会外,走出市外学习观摩的机会很少。教师专业发展的缓慢也给幼儿园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力。

(三)“政”保障不到位

1.政策保障缺乏。政策保障是幼教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虽然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单位)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等指导性文件,但缺乏实施细则,各地方政府的政策落实参差不齐。幼教事业发展长期未能纳入干部考核的“时间序列表”,导致在幼教领域存在“官员不重视”“干部不办事”的现象。

2.部门衔接有缝痕。教育部门的垂管资金不足,未能设立幼教专项资金,幼教的发展多挂靠小学教育,同时地方政府缺乏合法的渠道和突破口,让地方财政资金投入幼教领域。教育资金总量匮乏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最终原因。

三、突破农村幼教发展瓶颈的思路对策

针对以上农村幼教发展现状和存在的瓶颈,要明确新时期加快农村幼教发展的主攻方向,提高幼教发展的整体水平和效益,引领幼教事业健康发展、跨越发展。

(一)加强宏观指导,明确发展目标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幼儿园的合理分布是营造健康有序的教育生态环境的前提。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遵循适应和平衡原则,合理规划幼儿园的分布和数量,幼儿园分布规划应与城市发展规划、城区改造等结合起来,保证幼儿园整体布局的合理性。

2.明确定位,加大投入。政府应加快制订《学前教育法》,明确学前教育的责任、管理体制、教师待遇等重要法律关系问题。政府要加强对幼教事业发展的引导,不断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投入,整合现有的幼教资源,重点扶持社区内教育质量好、管理严格的幼儿园,以带动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3.加大宣传,促进共享。通过舆论宣传和政策引导,宣传科学的幼儿教育理念,提高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认识,突出宣传幼儿教育办得好的地区,以点带面,促进其他地区和单位幼教事业的发展。同时,大力宣传优秀幼儿教师、幼教管理工作者的事迹,表彰他们所作出的贡献,形成促进幼教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以师为师,以友为师”,提升师资水平

拓宽培训渠道,提高幼教师资专业水平,特别是要加强对新入职教师和小学转岗教师的培训。

1.“抛砖引玉”,引入交流模式。教育部门定期派遣县级骨干教师深入农村,送教上门,送课下乡,通过教学旁听、开展观摩课、观摩竞赛等方式,让教学“质量”下乡,教学成果“上门”。通过给农村幼儿教师评课,有针对性地对农村教师幼教工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加以指导,促进教学互长,提高农村幼教水平。

2.“以师为师”,促进垂直流动。教育部门应把幼教师资的垂直交流作为一种常态化制度坚持下去。科学划定教学时间和交流细则,精心挑选支教教师(可从市县相关幼教机构中选拔),在支教的过程中为农村幼儿园送去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同时,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支持农村幼教到市、县幼儿园交流学习,不断提升农村幼教师资水平。

3.“以友为师”,抱团提升水平。“从师”与“访友”应当并重,应强调农村幼儿园教师间的内部交流与合作,改变教师之间“相互隔绝”“各自为政”的状况。骨干教师应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做好牵头工作,为同事提供指导和帮助。同一幼儿园的教师之间应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共同提高。

(三)“以责促改,以激促升”,完善幼教管理机制

1.完善机制,竞争上岗。探索和引进竞争上岗、择优聘任的机制,打破学历、职称界限,以工作实绩为主要依据,实行高职低聘或低职高聘,在用人上遵循“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通过签订聘用合同,确定园方与教师个人之间的关系,建立职务能上能下、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的教师任用新机制。

2.明确职责,增强意识。通过制订合理明确的岗位职责,增强教职工的岗位意识。岗位职责的制订要具体且有针对性,明确园长、各部门负责人、教师、保育员、厨房、门卫的岗位职责,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教职工的绩效考评要有具体合理的标准,以增强教职工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

3.奖惩结合,科学考评。建立科学可行、量化细化的评价体系,通过专项与综合考核,日常与学期、学年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衡量岗位责任人的履职服务能力。考核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通过自评、互评、家长考评等方法,对教职工的德、勤、能、绩进行综合评价,考核结果要直接与工资待遇和奖惩挂钩,以促进幼儿园各项工作目标的实现。

作者:宋姗鸿 单位:福建省屏南县长桥镇中心幼儿园

农村幼儿教育论文:农村留守幼儿教育问题探究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自身生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出现了大批农民工进城打工的现象。这样就使得很多孩子留守在家里,形成了农村留守幼儿这一特殊群体。家庭对幼儿监护程度的弱化和缺失,导致幼儿在生活、心理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和缺陷。因此,这一特殊群体在教育方面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本文通过对当前留守幼儿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留守幼儿;教育问题;探究分析

当前,大部分的留守幼儿大约在0~6周岁之间,这一阶段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对幼儿的成长和学习生活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父母长时间外出,导致幼儿在家庭方面的教育存在一定的缺失,很容易造成幼儿孤僻、自闭的性格。同时,幼儿园在留守幼儿的教育方面重视力度不够,老师缺少对幼儿的特殊关心和教育引导,导致幼儿出现行为习惯差、沟通交往能力弱等现象。因此,我们应该高度留守幼儿的教育问题,从多方面及时采取措施解决留守幼儿的教育问题。

一、当前留守幼儿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教育缺失。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对幼儿的心理和行为方面都有着很大的树立作用,但是幼儿父母工作繁忙,缺少对幼儿在家庭方面的教育和引导,缺少对幼儿的关爱,使得幼儿在身心成长方面的发展存在一定的问题[1]。一是父母在外打工,和幼儿之间接触少、交流少,相互之间的感情比较陌生;二是当前大部分留守儿童都是隔代监护型,祖孙之间存在很大代沟,思想上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在感情的沟通方面也比较少。因此,很多幼儿由于缺少父母的陪伴和关爱,人际交往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较差,容易出现性格孤僻、自闭等症状,不利于全面健康成长。

(二)幼儿园以及教师对幼儿的关爱不周。在农村幼儿园中,留守幼儿占有整个幼儿园人数的很大比例,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没有得到充分的家庭教育,所以很多幼儿家长将孩子的成长和教育都寄托在了幼儿园的教学上[1]。因此这一特殊群体给幼儿园的日常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要求幼儿园及老师拿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照顾这些孩子,弥补他们在缺少父母关爱方面的缺陷,在幼儿的生活上、心理上、学习上进行更加细心的引导和教育。但在很多农村幼儿园中,幼儿园设施和教学软件、硬件、教学管理等不是很完善,保教的配置也不够,而且班额偏大,使得老师不能够及时有效地了解每个留守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异常,从而也就不能给予留守幼儿精心的照顾和引导。

(三)幼师教育教学水平有限。在农村中,很多幼儿教师有的从小学抽调,有的由幼儿园自主招聘,具备幼儿教师资格证的极少。她们缺乏相关的幼儿教育理论和方法,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较低,“保姆式”的看管和“小学化”的教育倾向非常明显,以识字、写字、算数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教学形式单板,忽视幼儿行为习惯、性格情感、交往沟通等方面的培养,特别是对儿童智力开发、心理辅导等有助于留守学前儿童健康发展的知识存在欠缺,导致很多留守幼儿身心发展不健康,认知过程严重破坏,过早地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烦,直接影响了幼儿未来的发展。

二、解决留守幼儿教育问题的策略

(一)注重家庭教育,加强父母对幼儿的关爱和照顾。父母是幼儿出生以来接触最多的人,是幼儿模仿的对象,所以父母要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为幼儿营造一个健康快乐的生长环境。首先,父母不要一起突然地离开幼儿外出打工,最好留下一人在家照顾孩子,等孩子长大或心里成熟之后再慢慢放手。其次,父母离开后要特别注重和幼儿的互动与交流:定期给幼儿打电话或网络视频,及时了解幼儿的需求和想法;在通话中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引导,增进情感的交流。这样就算父母不在身边也能够让幼儿充分体会到父母的关爱。

(二)幼儿园加强对留守幼儿的关心和管理。学校应该提高对留守幼儿教育的重视力度,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加强对留守幼儿的心理教育和关爱,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引导幼儿全面健康发展[3]。一是加大投入,完善幼儿园的设施设备,建立农村学前教育规范制度。二是提高农村幼儿教育的师资力量,定期组织业务培训,教授幼儿心理疏导等方面的知识。三是成立留守幼儿关爱小组,对留守幼儿进行特殊的照顾和关爱,帮助幼儿疏导心理障碍,引导留守幼儿健康发展。四是建立健全留守幼儿成长档案,记录留守幼儿的家庭状况以及监护人的联系方式和相关信息,详细记载这些幼儿在幼儿园中的学习、表现和心理发展情况,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使其了解孩子的学习、个性发展和心理需求,有效地做好留守幼儿的教育工作。

(三)幼儿教师要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由于留守幼儿缺少父母的关爱和照顾,所以其成长和教育的责任在很大程度上都压在了幼儿老师的身上。因此,老师要尽可能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和行为规范,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充分利用幼儿模仿能力强的特点,用自身的行为来潜移默化的引导留守幼儿的行为[3]。同时,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合理地安排一日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另外,加强与留守幼儿及其监护人的沟通,及时了解和反馈幼儿的情况,有意识地增加留守幼儿与其他小朋友的交流与互动,促进留守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结论

总而言之,当前农村留守幼儿越来越多,所以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问题日益被重视。除了注重家庭教育,完善学校教育外,还可从政府的教育政策方面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例如完善相关保护幼儿的法律,在农民工较多的地方建立学校,适当地给农民工子女在学费上给予一定的优惠等等。只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和帮助,留守幼儿一样能全面健康发展。

作者:王兰 单位: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第一幼儿园

农村幼儿教育论文:农村地区幼儿教育的困境

摘要:幼儿教育是当前教育环节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虽然近些年来,农村地区物质生活得到改善,农村幼儿园的教育质量有所提高,但是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威胁着幼儿的健康和成长,例如,农村地区正规幼儿园供小于需;农村地区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农村地区幼儿园的办园经费紧张。

关键词:农村地区;幼儿园;困境;教师

幼儿教育是当前教育环节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三周岁将孩子送到幼儿园已经成为了农村和城市地区约定俗成的规则。但正规幼儿园数量少、幼儿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经费缺乏等都成为制约农村地区幼儿园发展壮大的因素。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对农村地区幼儿教育的困境进行论述。

一、农村地区正规幼儿园供小于需

农村地区幼儿园的数量逐年增加,“涉及到孩子的各个行业都能挣钱”这一观念已经成为了社会上的共同意识,于是私人兴办幼儿园狂潮来袭。但是这些幼儿园的办学普遍不正规,所提供的设备质量较差,并且卫生条件也不能保证;所聘请的教师也不是来自正规的幼儿专业院校,多是一些初中毕业的农村女士,这样不正规的幼儿园数量如此之多正是由于正规幼儿园数量较少,很多乡镇都没有开设幼儿园,只在县城有几家正规幼儿园,很多农村距离县城远,为了就近上学,孩子们只能去上一些不正规的幼儿园。

二、农村地区幼儿园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

对于幼儿园来说,除了硬件设施之外,教师是幼儿园开展教育的灵魂人物。现在的幼儿大多三周岁就步入了幼儿园,在这里他们接触、模仿的对象就是教师,这些教师大多来自于不正规的教育机构,很多就是初中水平,在怎样教育学生上没有概念,幼儿来到幼儿园也就是换了个人看孩子,这样的教育配备很难让学生学到系统的幼儿知识,不利于学生的知识学习,也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农村地区幼儿园的办园经费紧张

幼儿园的各种设施添加、各种绘本的购买、教师的工资等都是幼儿园经费的主要开销。但是在当前农村地区幼儿园的经费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增加,县财政在这一方面的拨款较少,很多幼儿园的教师工资依然很低,甚至不够家里日常的花销;由于缺乏经费,幼儿园不能给幼儿添加游戏设施、绘本、多媒体教学设备等。学生在幼儿园也就是跟着老师念一些儿歌、抄写一些拼音字母等,一方面限制了幼儿思维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幼儿的眼界,让幼儿不能全面的发展。

作者:柴俊红 单位:河北省滦南县坨里镇蒋薛幼儿园

农村幼儿教育论文:农村小学化幼儿教育论文

一、当前农村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现状

(一)按照小学教学的管理模式进行幼儿管理。这种按照小学教学模式管理的形式主要体现在以下五点:教室内桌椅用的是小学生的桌椅;幼儿班级的管理性质照搬小学生管理模式;没有根据幼儿的特点布置活动室;活动室内没有与幼儿教育相符的大量玩具或者图例;教师呆在活动室的时间仅限于上课时间,下课后一般直接回办公室办公。

(二)小学课本知识在幼儿教育课堂中应用。特别是幼儿园内作为小学附设的形式状态下,幼儿更是被强迫进行各种超强度的知识训练,对于课堂教学和作业要求已经趋向于小学化,每日的课程都是重复着老师教授,学生跟读、跟写的形式,没有效果。

(三)组织各种课外培训班。与小学生一样,幼儿园小朋友同样需要报名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而由于培训班较多,因此周末时间也被学习占用,没有多余的休息时间。

(四)幼儿教师队伍老龄化。由于幼儿园教育没有小学、初中等教育受到升序压力的影响,所以相对而言幼儿园教育的教师专业性也比较差,很多都是民办学校准备退休的教师转过来,老龄化严重。

(五)不科学选择学前教育机构。目前社会上的幼儿园数量非常多,选择哪一所幼儿园成为家长们必须要考虑的重大问题。但是很多情况下很多经济能力有限的家庭还是选择把幼儿送到价格相对比较低的幼儿园。在这种幼儿园中小孩一般难以学到更多知识,而且还有被迫超前接受不适合幼儿的小学教育。

(六)作息安排不科学。表现在起床时间不科学(起床时间过早,通常是6:30就开始),午休时间不科学(没有专门的午休时间)、上下课时间(经常是随意安排)不科学几个方面。

二、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一)使孩子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由于幼儿期的儿童主要是处在玩乐阶段,该阶段的教育应该以让学生释放天性,自然生长为主。若在这一时期就实施系统的小学化教学,让学生提前感受小学的教学模式,那么将会给他们的心灵带来不良影响。

(二)扼杀了孩子的天性。相比于小学教学、初中教育以及高中教育等应试教育而言,幼儿园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目标应该是挖掘小朋友的潜在兴趣,通过为小儿开设合理有趣的教学活动形式让他们能够在其中感受到更多快乐。

(三)对孩子的身心发育产生不良影响。由于繁重的学业,幼儿的脑部神经得不到正常发育,加上每天大量的作业和培训课,直接剥夺了小儿的休息时间。在这种背景下,小孩不但得不到应有的休息时间,而且心理压力也会慢慢增加,最后在超负荷压力下严重影响身体的健康成长。

三、针对农村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修正策略

(一)生活性、启蒙性以及全面性幼儿教育目标的培养。目标全面性,指的是幼儿园教育除了要注重幼儿的身体健康发育之外,还需要注重其心理的健康发展,令幼儿养成优秀的生活、学习习惯,在尊重幼儿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情况下,保证幼儿能够健康快乐。

(二)加强课程设置的生活性。小儿是幼儿园教育的主体,在设置教育课程时应该学会从幼儿需求方面出发,以满足幼儿身心发展需要为课程设置根本原则和出发点。幼儿园教授的内容必须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幼儿园教育应该和幼儿的生活实际相吻合,不仅要有知识性,还应该健康、生动,具有艺术性和科学性。

(三)注重教学过程的体验性、活动性、游戏性。在“玩”的过程中“学”。幼儿学习的最有效方式是“游戏”,幼儿的教育不同于小学教育和成人教育,由于幼儿天玩,所以,游戏就是教学的最好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用多种的教学方法。

(四)注重幼儿教学的快乐性。幼儿园其根本特性就是幼儿的乐园,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应该是当做学生看待,而是当做需要大家一起玩乐的小朋友看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教给幼儿的应该是如何进行自我约束和如何养成良好习惯,做一个懂事乖巧的小孩子。这种习惯的养成有赖于教师的教育方式,一味的使用“填鸭式”的教育手段并不能够起到最好的教育效果。只有结合幼儿的接受特点,将各种优秀的行为习惯贯穿到各种游戏活动中,幼儿才能够乐于接受和学习,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游戏活动来塑造幼儿优秀行为习惯的方式是一种将自主性和快乐性融入游戏的做法,在规范幼儿行为习惯的同时,也达到了开发幼儿智力水平的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已经严重的影响了农村幼儿的成长,因此,农村幼儿教育改正当下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手段势在必行,应该从思想和实践两方面做出行动。

作者:卜祥慧徐建凤单位: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卞桥镇春蕾幼儿园

农村幼儿教育论文:促进农村幼儿教育发展措施

1当前农村幼儿教育现状

近几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农村中小学与城市中小学的差距在不断缩小,有效促进了教育公平。但农村的幼儿教育又表现出严重的滞后性,直接影响着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从目前来看,虽然部分乡镇农村幼儿教育进行了深入调查,各地都针对硬软件设施、教学理念、管理思想、教学手段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然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据调查,当前农村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普遍提高,对幼儿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农村大多数家里经济条件较好的家长想办法让孩子进城上真正的幼儿园,农村山里孩子的家长总认为集镇上的幼儿班要比山上小学的学前班要好,在集镇上租房子或买房子照顾小孩子上学占绝大多数,也致使集镇上的学前班不得不超员、不得不超负荷运行。

2农村幼儿教育发展问题的原因分析

2.1农村幼儿教育经费严重不足

在我国用于公共教育经费的投入中,仅有1.3%左右被用于学前教育,而这部分经费中的大部分又流向了城市幼儿园,供给农村幼儿园的经费所剩无几。经费短缺使得农村幼儿教育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十分薄弱。在个别特困地区,由于工资报酬极低,本来就捉襟见肘的幼儿教育师资又流失去了待遇相对较好的乡镇幼儿园。同样由于经费不足,很多农村幼儿园往往不得不挂靠于经费相对充足的小学,成了实际上的“小学学前班”或“小学预科班”,从而失去了幼儿教育所应具有的办学特色。

2.2幼儿教育理念得不到广泛的接受

在城市,对适龄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学前教育理念可谓深入人心;人们对幼儿教育的普遍重视,必然促进城市幼儿教育办学质量的普遍提高。但是,在农村,由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口众多、人均GDP不高、农民文化水平较低、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等等,决定了幼儿教育理念很难形成像城市那样的认同感。同时,县乡一级的教育部门由于面临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压力,对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意义认识不到位,因而缺少重视农村幼儿教育的政府行为。农村幼儿园不得不偏重于读、写、算等枯燥的形式教育,幼儿的游戏教育、人格个性特别是创造性的培养显得苍白而无力。

2.3幼儿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

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形成一部用以专门指导农村幼儿教育的法律法规,法律上的“真空”使得农村幼儿教育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一方面,人们群众对发展幼儿教育需要迫切;另一方面,农村幼儿教育又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这样的状况使资金、人员方面的调配得不到法律法规的支撑,资源难以实行政策上的有效配置。

3推动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对策

3.1突出农村特色,使幼儿的教学内容更贴近农村幼儿的生活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我感觉到乡村幼儿园应充分挖掘与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如泥土、棉花、麦秆、果核等,幼儿教师要和幼儿一起设计环境,收集各种自然物和无毒的废旧物品,亲自动手做教具、玩具,布置教学环境;充分利用季节变换带来资源的多样性,或采摘野花,或拔苇穗,或粘稻秆,创造出各种幼儿心爱的物品;带领幼儿亲近大自然,认识大自然,爱护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使幼儿的教学内容更贴近农村幼儿的生活。

3.2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农村幼儿教育的硬件水平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加大农村幼教的投资扶持力度,健全农村幼儿园的各种教育、保育和游戏活动的基础设施,为幼儿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丰裕的物质保障。此外,还要在保证幼儿教育公益性的前提下,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统筹规划,争取更多的社会资金流向农村的幼儿教育。

3.3切实加强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农村幼儿教师在幼儿的健康成长方面所发挥影响非常关键。因此,加强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是改善农村幼儿教育状况之基础的基础,关键的关键。其中最紧要的工作是提高农村幼儿教师待遇,保护他们合法权益,稳定和建立一支高素质农村幼儿队伍,针对目前农村幼儿教师工作量大、工资收入低、工资拖欠严重的情况,为稳定农村幼教师资队伍,教育主管部门要按照国家标准配备教师和设置班额,制定农村幼儿教师收入最低控制线,并将幼儿教师纳入医疗、失业、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之中,保护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激发他们的从教积极性。

农村幼儿教育论文:陶行知的农村幼儿教育观及实践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也是中国农村幼教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其乡村幼教思想相当丰富且富有远见卓识。他对农村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目标、内容、方法、师资培训都有精辟的论述,建立了一整套农村幼儿教育理论体系。尤为可贵的是,陶行知并不只是将自己的幼儿教育思想及方法停留在理论上,而是脚踏实地,躬行实践。1927年,陶行知创办了中国第一个乡村幼稚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随后又领导孙铭勋、戴自俺等相继创办了晓庄、和平门、迈皋桥、新安等乡村幼稚园,这是中国第一批乡村幼稚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一、陶行知论农村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陶行知十分重视幼儿教育,认为幼儿教育是人生的基础教育。他明确指出,“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培养”,“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换句话说,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需顺着他继长增高的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如待到他们入学后再去纠正其已形成的坏习惯、坏倾向、坏态度,即使教师花费九牛二虎之力,也往往事倍功半,很难予以改正,甚至有可能成为社会的不良分子。因此,幼儿教育不仅是人生的基础,也是整个学校教育的基础,这个基础打得好,学校教育就顺利,反之,学校教育就难以成功。陶行知认为,最需要和最欢迎幼稚园的地方是农村,“农村是幼稚园可以发现的新大陆”,“乡村幼稚园,是乡村社会普遍的、永久的需求”。创办乡村幼儿园不仅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且对于广大农民朋友来说也是现实的需要。这是因为,“在中国乡村里,幼稚园格外来得需要。乡村幼稚园除了为幼稚儿童造幸福以外,还可以节省农忙时农妇的精力,又可以间接帮助小学生减少缺课”。“倘使农村里有了幼稚园,就能给这些孩子一种相当的教育,并能给农民一种最切要的帮助”,家长们肯定都会乐意将孩子送入幼儿园,“所以乡村幼稚园的功效比城市幼稚园还要大”,陶行知非常乐观的认为,倘使办理得当,乡村幼稚园可以先小学而普及。

二、主张创办适合国情的、省钱的、平民的乡村

幼儿园,并提出了普及幼稚教育的设想陶行知尖锐地指出,当时国内的幼稚园害了三种大病,一是外国病,二是花钱病,三是富贵病。陶行知提出,新创办的乡村幼稚园,要改革这三种弊病,只有“把外国的幼稚园化成中国的幼稚园,把费钱的幼稚园化成省钱的幼稚园,把富贵的幼稚园化成平民的幼稚园”,幼稚园才真正能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普及。首先,建设适合国情的幼儿园。陶先生分析研究了当时中国的国情,指出中国80%的人口住在农村,且农村经济萎缩,农民生活极度贫穷,文化落后。农村又是最需要幼稚园的,所以幼稚园的下乡运动势在必行、毫无疑义,但必须对幼稚园进行根本变革,使之适合中国国情方能到乡村去。要充分利用眼前的音乐、诗歌、故事、玩具及自然界来陶冶儿童,自编幼儿教材,使之中国化。其次,建设省钱的幼儿园。陶行知办幼儿园的目的是普及人民大众的幼儿教育,用最少的经费办理最好的教育是他办园的重要原则。如何因陋就简,以最少的投入办出好的幼儿园是他思考的主要问题。陶行知指出,省钱的第一个办法是打破外国偶像,因为幼儿园的教材、教具和玩具都依靠外国,外国货价格昂贵,自然费钱很多,费钱既多,自然不易推广。第二个办法是训练本乡师资教导本乡儿童,从本村挑选一二天资聪敏、富有同情心的妇女,经过相当训练之后,担任乡村幼稚园的教师。第三个办法就是运用本村小学手工科及本村工匠仿制玩具,用少的金钱办出好的教育。第三,建设平民的幼儿园。陶行知指出,费钱的幼儿教育,只有富贵子弟可以享受,而平民子弟是没有份的。因此,他提出打破富人对幼稚园的垄断,建设平民化的幼儿园。在陶行知看来,“幼稚园花钱既省,取费自廉,平民的儿童当能享受机会均等。教师取之乡间,与村儿生活气味相投,自易亲近。这两件事都可以叫幼稚园向平民方向行走”。在创办中国化的幼稚园的同时,陶行知还大力倡导普及幼稚教育,他说:“教人要从小教起。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小学教育应该普及,幼稚教育也应当普及。”他身体力行,创办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所乡村幼儿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为幼儿教育走向中国农村做出了表率。他说,“将来全国同志起而提倡,使个个乡村都有这样一个幼稚园,使个个幼儿都能享受幼稚园的幸福,那更是我们所朝夕祷祝的了”。

三、关于农村幼儿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陶行知强调教育内容应贴近幼儿生活。他指出,生活决定教育,教育离不开生活,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生活是幼儿教育的内容,幼儿的生活就是幼儿的教育,过什么样的生活就是受什么样的教育。如果我们把幼儿的教育与幼儿的生活相互割裂,把教育看作是幼儿生活之外的东西,那么幼儿的教育就远离了生活。因此,他认为选择幼儿教育内容应考虑幼儿的知识经验基础,应从幼儿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去寻找丰富有趣的内容。贴近生活的教育更有利于幼儿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更有利于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陶行知要求必以家园所住地为中心,要充分运用眼前的音乐、诗歌、故事、玩具及自然界陶冶儿童,他坚决反对洋化的教育内容,反对脱离幼儿生活实际的教育。主张周围环境中的地质、昆虫、野兽、鸟雀、草药、环境卫生、花草树木、瓜果豆菜、日月星辰等都应成为幼儿学习的重要内容。可以说,教育内容生活化是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重要特色。南京燕子矶幼稚园实验能充分说明这一点。陶行知主张结合中国农村的实际生活来编写教材,以幼儿的生活为中心,和幼儿的实际生活相连,把附近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出产物品以及儿童歌谣、儿童故事、儿童游戏、儿童语言等搜集起来,加以编制,作为教育幼儿的课程、教材。如燕子矶幼稚园四周有滚滚长江,燕子矶头有四季新鲜的花草农产。

他们将之充分利用,以红薯、蚕豆等作为香甜的土货点心,以麦杆、豆杆等废物为手工材料,以芦苇、野菊花等可爱的自然物为玩具、教材。幼稚园的课程就是依生活所需而设置的,有洒扫整理、音乐、画画、手工制作、讲故事猜谜语、学数数、学读法、游戏、生产教育等。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而且不用校工,减少了开支。在生活材料方面,以不花钱或少花钱、就地取材为原则。在燕幼四周,好似满山遍地的废物,都是极好的材料,这一层,从不曾感到没有,只愁着不能充分利用。据当时短期的实验,得到许多可以利用的东西如下:香甜的土货点心,如红薯、蚕豆、豌豆、大豆、红豆、面粉、玉蜀黍、萝卜、芋头、藕等;上等的废物手工材料,如玉蜀黍的棒子、麦杆、豆杆、荷叶、糖果皮、果核、破袜子、破布片、旧报纸、鸡蛋壳、旧邮票、木头、贝壳、鸡毛等;可爱的自然物,如石子、松针、芦苇、棉花、松果、小鱼、虾、河蚌、小鸡、螺蛳、蜜蜂等。在教学方法方面,陶行知主张解放儿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在他看来,只有创造的教育,才是真教育。他强调把培养儿童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放在教育的突出地位。而发挥创造力的先决条件就是解放儿童。为此,陶行知提出“六大解放”,即解放幼儿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空间、时间。

陶行知特别强调要解放幼儿的空间,把学生从牢笼式的学校中解放出来,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寻找真知识。他殷切地嘱托教师:“领导小朋友冲锋到大自然里去追求真知识”,“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清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的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只有解放了空间,幼儿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的创造力。陶行知认为,学校周围的环境就是教育幼儿的最好课堂,因此要特别注意校址的选择,要求不仅自然环境优美、雄阔,而且社会风气优良、淳朴。如他创办的燕子矶幼稚园四周有滚滚长江,燕子矶头有四季新鲜的花草农产。他还主张,“把房屋的教室打破,房屋的教室,不过是用来遮风避雨的地方,我们要把幼稚生放到大自然界里去,要以幼稚生足力所能到的地方为教室的范围。高山之巅可以写生,长林之内可以游唱,草坪之上可以谈心,这是神秘的大自然为我们设下的幽美而富丽的教室,我们不要辜负了他的美意”。尤其是室内设备极其简单的幼稚园,更应该常常把幼儿放到大自然里去。既然孩子们的学多是在户外,教学内容也相应改变,要增加谈话、故事、游戏、唱歌、手工的份量而减少读书写字的份量。

陶行知还特别强调要解放幼儿的双手,鼓励幼儿自制教具、玩具。陶行知认为穷国也能办好教育,一是可以玩些不花钱的把戏,“运用本村小学手工科及本村工匠仿制玩具”。二是可以教幼儿“自造枪炮”,鼓励儿童自造仪器和教玩具。他提出老师要学会充分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实验材料,并引导幼儿注意收集各种废旧物品,如各种瓶子、管子、布料、纸等等,教师还要引导幼儿利用家常用品和废旧物品自己制作教具、玩具。为办成经济节省的平民幼稚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的教师就利用玉米棒子、麦秸、豆杆、荷叶等自制各种教具和玩具。陶行知曾利用农村随处可见的沙和水制作了“清水沙盘”,“清水沙盘”不但是一个玩具,而且是一个千变万化的学习工具。

四、关于农村幼儿教育的师资培训

要想在全国普及幼儿教育,就必须有相应的师资力量,陶行知认为“普及教育的最大难关是教师的训练”。按陶行知的估计,想要普及幼稚教育,全国至少需要幼儿教师150万,在旧中国财力不济的情况下,这么庞大的师资需求是一个最难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陶行知提出了培养幼儿教育师资的两种途径。他说:“幼稚师范是要办的,但幼稚师范必须根本改造才能培养新幼稚园之师资。纵然如此,我们也不能专靠正式幼稚师范去培养全部的师资。”一是创办新型幼稚师范。陶行知提出:“现行师范教育将学理与实习分为二事,简直是以大书呆子教小书呆子,所出的人才和普通中学不相上下”,幼稚师范里的功课不免有些繁琐而近于闭门造车,进了三、五年的幼稚师范,到了幼稚园去还不免感到手足无措。幼稚师范必须根本改造,才能培养新幼稚园之师资。在师范教育课程内容的设置上,他主张安排儿童文学、园艺、美术、音乐、自然科学、医疗卫生、家庭伦理以及幼稚园活动等。陶行知创办了晓庄师范第二院,即幼稚师范学院,幼稚师范学院根据其生活教育理论,改革了传统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摒弃了传统教育中学用分家的弊端,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方法来培养幼教师资,师生们经常在一起开展各种教学做的讨论会、演示活动,通过这种方法使幼儿师范生获得实际有用的知识,培养出来的幼教师资大多成为幼教的行家里手。二是采用“艺友制”培训幼儿教师。陶行知认为,单靠幼稚师范培养师资显然是不可取的,同时也是不可能的。陶行知用穷办法来解决穷国家的幼儿师资问题,提出了解决当时“师荒”的第二条途径———“艺友制”,这可谓陶行知发明创造的、独具匠心的师资培训方法。陶行知发现传统的徒弟制是一个可借鉴的方法,但是传统的徒弟制有很多弊端,最根本的就是师徒之间关系不平等,师傅不愿轻易传授技艺。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展为“艺友制”。陶行知对“艺友制”是这样解释的:“艺是艺术,或可作手艺解。友就是朋友。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学做艺术或手艺便是艺友制。”他认为:“师范教育的功用是培养教师。教师的生活是艺术生活。教师的职务也是一种手艺,应当亲自动手去干的。学做教师有两种途径:一是从师,二是访友。跟朋友操练比从师来得格外自然,格外有效力。所以要想做好教师,最好是和好教师做朋友。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学做教师,便是艺友制师范教育。”幼稚教育的对象是幼稚生,学做幼稚教师的人,离开对象———幼稚生,又怎么能够学得好?

所以,认真说起来,学做幼稚教师要在幼稚园里学,才能得到真正的本领。陶行知认为这种办法不但是最有效力之教师培植法,并且是推广普及教育师资之重要途径。如通过对乡村男教师的夫人、未婚妻进行训练,让其在创办乡村幼儿园的同时培养艺友,艺友学成之后又可另办幼儿园,再培养艺友。多办一所幼稚园,即是多增加一所训练师资的地方,如此滚雪球似地发展下去,即可缓解乡村幼教师资的不足。陶行知同样开展了艺友制实验。如燕子矶幼稚园成立后,燕子矶小学校长丁超的夫人和两位女毕业生随着晓庄幼稚师范教育指导员张宗麟、徐世壁学办乡村幼稚园,进步很快。艺友学习和培训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期:让艺友实地参观幼稚生的各种活动,学做一个儿童的领导者。

第二期:指示给艺友一些具体的方法,如怎样讲故事,怎样带小朋友玩,让他们学习一些做教师的基本技能。

第三期:一方面做各种基本技能训练,一方面在幼稚园里实地操作,让艺友们独立工作,如制订大纲、参观、讨论等。第四期:用三个月的时间,两个艺友一组,在指导员的指导下,独立担任整个幼稚园的工作。大约用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完成以上四期艺友的培养工作,合格者发给证书,便可以独立工作,担任乡村幼稚教师。当时,南京燕子矶幼稚园、晓庄幼稚园、和平门幼稚园、迈皋桥幼稚园、新安小学附属幼稚园等均采取艺友制的办法办园,教师在办园中培养艺友,艺友在参与幼儿园教学、管理中学习办园方法,行之颇为有效,培养了一大批乡村幼儿教师,从而为迅速造就乡村幼教师资队伍树立了榜样。

陶行知先生所创造的艺友制师范教育,在很短的时间内,花很少的经费培养出大量合格教师,为农村幼教事业的发展开辟了崭新的师资来源。艺友制注重操作,教学做合一,克服了师范教育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节省了开支,适合乡村财力;弥补了幼教师资的短缺,为乡村女子开辟了一个新的职业教育之门。由于艺友大都来自劳苦大众,他们与劳动人民比较接近,因而更能按照劳动人民的需要来办幼儿园,更能为劳苦大众的子女普及幼儿教育鞠躬尽瘁。因此,这种方法在当时全国各地风靡一时,收效颇大。但陶行知同时也指出:“艺友制是要和师范学校相辅而行的,不是拿来替代师范学校的”。艺友制虽不能代替师范学校,但无疑是对幼师教育制度进行改造的一条新路,在当时中国不可能迅速建立起大批幼稚师范教育机构的情况下,也能培养出有质量的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