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实践论文

时间:2022-05-25 03:36:3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篇幼儿教育实践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幼儿教育实践论文

幼儿教育实践论文:幼儿教育中实践音乐训导的措施分析

(青岛民政局幼儿园,山东 青岛 266000)

摘 要:幼儿教育中的音乐训导旨在通过音乐教学中的美学功能对幼儿进行熏陶。本文先对音乐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及影响进行了简述,分别从实践音乐训导中的知识传授、实践音乐训导中的能力培养、实践音乐中的性格诱发三个方面,对幼儿教育中实践音乐训导的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幼儿教育;音乐训导;措施

19世纪的哲学家叔本华将音乐视为世界意志的最直接显现,至20世纪下半叶教育领域对其理论进行了发展,将其融入到了现代教育之中,形成了针对幼儿主体的音乐教育,具体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情感能力,诱发其想象力与联想能力;同时也是对于幼儿听觉能力、感受能力等多种能力的训导与培养。为了更好地在幼儿教育中实践音乐训导,笔者提出了几点保障措施以供探讨。

一、音乐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及影响

音乐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较多,其中比较重要的是通过音乐教育为幼儿审美提供一个新通道,使其能够在音乐中获得熏陶,增进快乐,并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获得情感满足;能够诱发幼儿天性中对于音乐的热爱之情,更好地在音乐作用下使其未经平衡的各种天性得到协调;音乐教育中的舞蹈动作也可以使其身体行为得到协调。除了一般的简单五线谱的认识知识、节奏掌握、音符认知之外,最终的目标是令幼儿在学前教育阶段获得快乐,保护幼儿天性中的创新力。由此可以看到音乐教学与幼儿教育中的素质教育理念完全契合,因而应该增加在这个方面的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二、幼儿教育中实践音乐训导的措施

1.实践音乐训导中的“知识传授”措施

现代幼儿教育中的音乐教学所说的“知识传授”,并不是真正意义上音乐专业知识方面的教育,它指的是音乐中的符号、图案、乐器及其黑白键、位置等一般意识上的认知,使幼儿通过音乐教学路径理解与音乐相关的一些元素,激发幼儿的兴趣。因而它的知识传授属于隐性植入,教学中通常需要运用一些实物进行教学活动,具体如其中的A、B、C等之类的符号、读法,以及“手指位置”等;教学应用中需要匹配设置一些塑料类的类似物,并涂以各种对应色彩,令幼儿在搬运、选择过程中理解音乐中的元素构成,感受音乐中的乐趣,并喜爱上音乐,从音乐教学中快乐游戏、学习,使各项能力得到对应训练。

2.实践音乐训导中的“能力引导”措施

幼儿教育中的音乐训导意图在于激发、引导幼儿各项能力的培养。比如,音乐教育中的符号游戏教学使幼儿在学习中得到观察能力的诱导,使幼儿学会在事物中认知,由被动教学逐渐变成幼儿喜爱、参与的主动学习。再如,教师可以在音乐教学中通过歌唱、舞蹈动作使幼儿的肢体得到全面活动与训练,从生理上加强幼儿的体能诱导,合理疏导其能量的释放。教师还可以借助乐曲的旋律,使幼儿逐渐在节奏中感受到协调性,并运用节奏的把握提高幼儿对身体、情绪方面的控制能力。从音乐的多种作用与功能影响分析,音乐训导中的能力引导较多,最终的导向还是使幼儿作为一个个体的人的构成要素得到全面诱发、培养,达到对幼儿创新力的保护与强化。因此,实践音乐训导中的能力引导措施应该把握幼儿的体能范围、幼儿的适应情况,将音乐教学与能力引导进行对接、融合,以游戏活动、团队合作、针对性培养等全面实践幼儿素质能力的训练。

3.实践音乐训导中的“性格诱发”措施

幼儿在性格方面没有定型,因此,该阶段的音乐教育任务旨在令幼儿潜力中的各种素质得到训导式的培养。教师要注意观察不同幼儿的倾向、天赋等,为其未来的学习提供经验。比如,在实践音乐训导中的性格诱发时,教师需要为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各项目设置对应的评估指标,为幼儿建立起一个科学的档案资料,并使其能够与义务教育阶段进行关联,形成学前教育与义务教育之间的衔接环节,逐步为幼儿向小学生的过渡奠定多样化的可能性,并以此为基础促进可持续的延伸性教育。教师要在智商、情商、心理稳定性等多个层面实施训导、评估,并使幼儿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实现资源共享,共同促进幼儿性格的引导式培养。

幼儿教育中实践音乐教学的最大优势在于它更符合幼儿生理、心理方面的天性。由于音钒括节奏、符号、动作、乐器等,能够在更大范围内促进幼儿认知能力、情感能力方面的拓展,因而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该重点区分出音乐教学中的要素构成,使其能够为幼儿教育中幼儿的综合素质诱发、引导以及创新力的保护提供重要基础。

幼儿教育实践论文:浅析幼儿教育与实践

摘要:幼儿教育是不同于其它教育的,他有着其特殊性。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幼儿的培养进行了探讨:一、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二、组织集体教育活动,即如何进行课堂教学;三、与幼儿的情感沟通。

关键词:幼儿教育;集体教育活动;情感沟通

幼儿教育是不同于其它教育的,他有着其特殊性,在工作中,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对幼儿进行培养的:

一、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

目前,对于大多数幼儿来说,由于他们从小就受到父母比较多的呵护宠爱,生活技能基础较差。这样面对未来的职业家庭等方面都会出现困难和障碍。推广幼儿生活技能计划,包括针对幼儿的生活技能练,是幼教环节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这一点在初入园得幼儿身上表现的最为明显。在日常的工作中,我得出一个结论教幼儿学习一种生活技能如何,而在于教师如何找出适宜他们接受的学习方法如果能将这些方法渗透到日常生活中,体现在随机教育上,投入到活动区活动里,真正营造一个自然周密,轻松的主动学习氛围,幼儿掌握独立生活的技能就容易的多。

二、组织幼儿集体教育活动

众多研究表明,人如果受压抑易使大脑过度疲劳,产生逆反心理,相反处在自由宽松的情境下,则心情舒畅。我国幼儿园教师及家长普遍普遍对幼儿保护多度,这样反而限制了孩子的发展空间,使孩子没有自己的主见及创造力,幼儿期是人生中身心发展的关键期,给幼儿一个自由的天地,对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实践工作中,我发现幼儿对音乐课的接受相对困难,一般的授课程序是,让岁幼儿学会歌词――教师范唱――幼儿学唱――熟悉后独立演唱,这样整个过程显得呆板,幼儿没有自主性,孩子在演唱时也无精打采,拖着长音毫无美感可言,于是,我做了如下尝试,首先,对幼儿学习记忆歌词速度慢,时间长上作出改进,针对幼儿先天具备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我们应当加以有效的指导和利用。授课前我为幼儿设定歌曲的主人公,请幼儿围绕设定的主人公编歌词,对幼儿的思路做简单引导,让他们抓住重点区描述。这样,一项平时不易被幼儿接受的学习内容,在短时间内达到了教学效果,孩子们再也不会觉得上音乐课枯燥乏味了。

将这种教学方法推广到其他类型的课程中,同样会取到预想不到得效果,而这一方法本身也为今后的幼教课程改革任务中怎样激发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与此同时要知道,孩子才是活动的主体,要玩什么怎么玩,做什么怎么做,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我们不应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况且,我们成年人的思维模式已基本定型,而几岁的孩子好像是一块未开垦的土地,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他们敢想成人没想到的东西,他们敢做成人不敢做的事情,他们从中获得了无限的乐趣,个性得到了充足的发展,兴趣和想象力、创造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通常,幼儿园都进行一些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如果有的孩子不跟着做或逃离了教师视线,教师就会反复提醒,甚至训斥,惟恐孩子们离开视线会出什么差错,教师认为只有这样才是责任心强,才是常规好。其实不然,这是一种刻板的模式,幼儿围在教师周围,必须跟着教师的思路走,任何出格行为都会被及时制止,这种过度的关注与呵护对幼儿个性的发展是有害的。教师出于保护意识而不让幼儿做这做那,不让幼儿说这儿说那儿,这样就不可能学会自我保护,也得不到自我锻炼和体验的机会。再有孩子稍遇到一点不明白的问题,老师们就义不容辞的出手相助。孩子们遇到一点点不明白的问题,老师们立刻慷慨解囊,告诉孩子一些简单直白的答案等等。结果孩子不用动脑,无须思考就顺利地解决了问题。众所周知,小树在大树的隐蔽下长不成参天大树,同理孩子在成人无微不至的照顾下,也不会有所作为。试想孩子的难题都被老师率先解决了,孩子没有思考的时间,没有探索的机会,没有战胜困难的体验,只能坐享其成,是一个完全被动的接受者,那么,他的想象力、创造力、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何处培养呢?是成人轻易的帮助,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扼制了他们探索的欲望。

当然,幼儿园生活也一定要有纪律,无纪律的集体生活是不可能存在的,但在纪律约束的同时,给孩子创设一种轻松的生活和学习氛围,给他们一个自由的天地,不仅可以使孩子形成自主、主动的个性品质,为幼儿今后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有趣创造了条件,更为幼儿今后从容地面对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了每一个幼儿的健康成长,家长和老师都要关注孩子的自我问题,及时改正不良的教育方法,充分调动其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及聪明才智。这对他们今后主动适应社会生活,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形成一系列良好行为习惯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三、与幼儿的情感沟通

幼儿比较特殊的一面也体现在教师与幼儿类似于母子一样的情感交流上,孩子入园后,与教师交往的时间比父母的时间还要长,这样就造成了幼儿对教师的情感依赖,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表扬的话都使孩子的心灵受到极大的触动,所以我们对待孩子也应该像妈妈那样耐心、细致、关怀备至。我带的班里有这样一个孩子,他刚入园时,每天都会哭闹不止,不哭的时候,他就是沉默寡言,很少和小朋友接近玩耍,眼睛更不敢与人正视,说话的声音也很小,通过了解我知道他是个性格极其内向的孩子,为了让他的身心健康成长,,我对他倾注了特别的关爱与照顾,首先必须让他从情感上接纳我,信任我,才能让自己对他的教育按计划顺利进行下去,其次再让幼儿进行知识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使要与幼儿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及情感上的交流,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乐意接受你的教育方式,才能使他们自信快乐的生活学习,身心得以全面发展!

可见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在我们得工作中同样有其特殊重要的地位!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所扮演的角色,既是孩子的老师妈妈,又是与他们平等交流的伙伴,只有认真的去扮演好这些角色,孩子们才会从心底里喜欢你、信任你、尊敬你、才能使我们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幼儿教育实践论文:幼儿教育传承民族经典文化的实践与探索

摘 要:文章从创设优雅的班级经典文化环境、将民族经典文化融入主题课程和开拓多形态民族经典文化教育活动途径几方面研究如何在幼儿教育中传承民族经典文化。要让幼儿“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将民族文化之根植入幼儿心灵。

关键词:幼儿园;经典文化;民族精神;实践;探索

“少年强则国强”,培养民族精神应从幼儿抓起。因此,要尝试在幼儿园开展传承民族经典文化的实践,针对孩子天性就喜欢“诗、乐、舞、画”的身心特点,精心选择经典文化教材、用心营造经典文化校园、潜心实践经典文化传承途径,让孩子们“诵经典诗文、听经典名曲、赏经典名作、看经典动画”,让经典文化如呼吸般存在于孩子们的生活中,从而潜移默化地将民族文化之根植入幼儿心灵。

一、创设优雅的班级经典文化环境

教师要积极营造一种互动式的,具有浓郁民族艺术特色的课堂氛围,让幼儿感受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脉络相连的关系。学生跨入班级,迎面扑来的是门廊挂满各种韵味的中国结、中国伞等民族艺术挂饰;班级活动室布置别具一格,以剪纸为特色的教室洋溢着剪纸的灵动隽美,却不乏童趣;以民族舞蹈为特色的班级,表演区陈列着各种各样的民族服饰、配件;以古诗为特色的班级,“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专栏启迪着孩子的心智。

二、将民族经典文化融入主题课程中

(1)以古诗为主线诠释的经典主题。教师要尝试把经典古诗挖掘得更深,探索经典、诠释经典的诗意主题。选择可以进行拓展的优秀古诗词为主线生成主题,并把古诗词划分为诗词植物、诗词动物、诗词四季、诗词山水等类别。例如,以结合时间或季节为基准,选择描写四季的诗词如《山行》《春晓》等,描写植物的如《青松》《菊花》等,并围绕其精选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经典文学和艺术内容,将其淋漓尽致地进行诠释与拓展。

(2)以民族日、传统饮食为主线的经典主题。传统节日具有丰富的本国本土文化内涵,是民族精神传承的重要形式。各种传统节日能给孩子带来感性的影响,教师可以春节、端午节、重阳节、七夕节等为主题,为每个传统节日设计丰富的活动内容,让孩子们深切地感受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如端午节主题中可以设计和奶奶一起包粽子,并加入新的时代气息,让传统与时尚结合。

(3)以适宜的本土文化资源为主线的经典主题。民族经典文化纳入教学中应尽量减少认知的传输,而熟悉的生活与文化习惯,生活的社区、乡土,随父母踏青旅游的直接经验,对不同地域的感受与照片记录的回忆则是幼儿对乡土印象的开始。取材于孩子熟悉的乡土景点与各种民间文化的资源,最能结合孩子们成长的经验,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具有深厚意义的乡土认同感与文化价值。

(4)糅合到多个领域的经典文化教育。教学中要努力做到既要完成现有的主题活动,又要注重经典文化的融合,尽量把民族文化巧妙地融入到现有的课程教育中,要根据幼儿发展水平适时地调整和补充民族艺术教育内容。比如,在“花”的主题中,可以把中华名花及名曲《茉莉花》欣赏、童谣《赶花会》等融合进去;在“纸”的主题中,可以把中国书法、《蔡伦造纸》加入其中;主题“正月里”“大中国”“中国兵器”等都可以充实进传统优秀的民族文化内容,使幼儿在多元化的教育碰撞中更加喜欢经典文化。

三、开拓多形态的民族经典文化教育活动途径

(1)集体教学中的经典文化教育。教学中要定时根据安排的内容进行集体教学,对无以借鉴的课题进行反复研究、实践。例如,古诗、剪纸等内容的教学,教师可在大、中、小班展开层次目标制定的研讨,如剪纸“蝴蝶”确定了小班以欣赏简单的剪纸作品为主,辅以剪直线要求,中班需要图案的辅助,大班可以自由剪制。古诗教学时,教师们可以采用画面欣赏、游戏诵读、音画相承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例如,在古诗《春江晓景》教学中,让孩子和着《梁祝》美妙的乐曲像蝴蝶一样翩翩飞舞,在《渔舟唱晚》乐曲渲染下听诗想画。美妙的乐曲旋律,宛如甜美的蜜,把幼儿一点点引入古诗的意境中,使幼儿的理解达到最大化。

(2)一日活动中的经典文化教育。一日活动中处处蕴藏着民族经典文化教育的契机,如入园、离园时安排值周老师和礼仪小朋友守候在园门口,与大家彬彬有礼地鞠躬问早、道再见,让师生们沐浴在“泛爱众、而亲仁”的春风中,传承中华礼仪的精神;早晨、下午各十余分钟的琅琅读书声与德音雅乐交相呼应,构成了书香乐美的画卷;午饭后、离园前的中华民间故事与经典动画欣赏,让孩子们回顾了中华名人美德、欣赏了优秀的水墨动画;早操更是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窗口,在热血沸腾的《中国功夫》音乐中做武术操,培养幼儿阳刚之气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四、结束语

五千年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的经典文学、音乐、美术,更是中华文化的艺术奇葩,它们构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特色和审美观,形成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民族经典文化的沐浴中,孩子们的思想得到了陶冶和发展。传承民族文化任重而道远,幼儿教育工作者还需要继续努力探索。

幼儿教育实践论文:幼儿教育中家园合作实践及策略探析

内容摘要:家园合作可以促进幼儿和幼儿园的共同进步,在实践中要采取积极的策略促进家园合作。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幼儿园班级工作中的家园合作意义和有效性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家园合作 幼儿教育 有效性策略

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做促进幼儿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在幼儿教育中,家庭与幼儿园的目标协调,内容连贯,方法互补直接影响幼儿发展的成败。因此,家园合作己成为学前教育发展的一大势,受到各方面的极大关注。

一.家园合作在幼儿教育中的意义及要求

家园合作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园完成教育任务,提高保教质量不容忽视的一项工作。幼儿教育的工作者都深深地感到,加强与幼儿家长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是幼儿园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也是家园共育的前提条件。如果幼儿园与家庭双方的教育不能和谐,甚或有截然对立的观点,可能孩子就会迷失方向,无法树立正确稳固的教育观。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很多家长对教师的教育指导不再唯马首是瞻,他们重视幼儿的早期教育,有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因此,教师与家长合作中双方交流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幼儿园的反馈教学。为了达到家园同步的配合教育,家园双方要围绕孩子的发展及时有效的沟通,与幼儿园取得共识。

1.消除语言障碍。由于幼儿家长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幼儿的爷爷奶奶与教师在年龄、经验、文化背景、思想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教师要根据家长的实际情况使用适当的语言。这就要求幼儿园对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比如要求教师在使用专业术语之前最好先使用一些尽可能具体、没有价值判断的日常用语进行描述,要把握好评价幼儿的目的与尺度。尽量少使用专业语言,非说不可的,也要给予必要的解释说明,这样才能使双方的沟通障碍尽可能减少。只有让家长听得清楚,听得明白,才能达到谈话的目的,避免误解。

2.建立平等、双向、相倚联系。家长与教师之间建立联系的方式有很多,每种方式的目的都应该是形成教师和家长平等、相互指导的氛围,从而形成双向的、尊重的、诚实的和丰富的交流。首先,要努力改变家长的某些观念:认为幼儿园是教师的领地,家长到幼儿园感到不自在的体验,教师是教学方面的权威,家长常常怀疑他们在养育过程中形成的专门技能。其次,教师与家长能否顺利沟通,取决于教师与家长是否处于平等地位,教师是否尊重家长、尊重家长的观点或看法。因此,在沟通的过程中,教师应用商量式的态度和口吻提出看法,把找出问题的主动权让给家长。耐心、虚心、诚心地听取家长的一些合理有益的建议,努力营造一个平等、轻松、愉快的交流环境。

3.确立教师与家长交流时的参考原则。选择或者创设使教师或家长处于平等地位的环境;关心家长的孩子,询问有关他或者她的情况;关心家长,询问有关他们的情况;倾听、理解;当提及幼儿的幼儿园生活时,使用描述性的而不是判断性的语言,避免使用教育术语;不要谈论别的家长或者他们的孩子,尊重所有家庭的秘密;主动建立相互平等的关系,不要因为最初的失败而泄气;在匝С跗谖侍夥⑸之前开始交流;尽量创设教师与家长交流的机会和时间等九项基本交流原则是积极有效的。

二.幼儿教育中家园合作策略

1.热情的邀请。幼儿园班级组织活动之前有必要进行一定力度的宣传,让本班所有的人知道幼儿园即将举行的活动,这对家长参与幼儿园班级活动有积极影响,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幼儿的发展,诚恳地向家长宣传活动的目标、内容及需家长协助配合的工作,并附带具体的活动时间、进程等。

2.全面的准备。为了吸引家长有兴趣参与到幼儿园班级工作中来,幼儿园要做全面的准备。首先,幼儿园应主动了解家长的需求和希望,家长的性格类型、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家长的职业、文化水平、待人接物习惯等情况,还要考虑家长的时间问题,同时充分考虑到家长与教师的语言沟通问题,进行适当调整,使参与幼儿园班级工作的家长感受到充分的班级主人翁感和成就感。

3.积极地鼓励。积极地鼓励家长进一步深层次参与幼儿园的班级活动中,最基本的就是言语的肯定。在活动中对表现积极的家长要给予一定的精神奖励,通过开庆祝活动和茶话会等各种形式来赞扬和感谢一段时期以来的各种形式参与幼儿园活动的家长。适当地宣传家长参与幼儿园班级工作情况也有激励作用。

4.及时的反馈。及时的反馈既可以对以往的班级工作中家园合作的情况进行反思,更可以指导以后的家园活动,对更好地进行家园合作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幼儿园可以不定期地向家长发放问卷,以了解家长们的不同看法和所关注的问题以及他们对课题研究的想法与建议,促进将来的工作的发展。发放问卷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是纸制文件,也可以是电子文档,但一定要充满热情、简洁明快、言简意赅。教师应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的阶段发展情况,特别是家园合作方面的效果,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加强幼儿园和家长的联系,做到实事求是地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表现,真擎诚恳地和家长交换教育幼儿的意见,增进教师与家长的相互理解和信任。

(作者单位:浙江绍兴市柯桥区安昌镇阳光幼儿园)

幼儿教育实践论文:浅论幼儿教育实践中游戏精神的缺失与重塑

【摘 要】幼儿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对于事物的具体认知,游戏刺激幼儿的大脑以及心理,使幼儿对于事物形成印象。如果能够将游戏精神在幼儿园教学中进行渗透,将能够使学生处于更加活跃的课堂环境中,从而避免将学生限制在僵化的模式中,使学生以主动的形式接收有关知识内容的灌输。对游戏精神进行具体的探寻,将能够使幼儿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精神;重塑

在幼儿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将教学内容转换为一种游戏体验来共同分享和表达。因此在这样的教学要求条件下,就逐渐形成了以游戏为依托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必须要保证幼儿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对于游戏教学活动充满兴趣,将游戏的精神品质不断的融入到幼儿园教学活动课程开展过程中。结合幼儿的身心特点设计教学活动内容和课程开展形式,在充分尊重幼儿自主性的基础上,能够给予幼儿更多的空间进行思考和想象,将游戏教学不断加以渗透和融合。

一、确立以幼儿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在幼儿游戏精神重塑和探索过程中,要想保证幼儿园游戏教学活动的高效率开展,就必须要重新回归儿童精神,充分的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能够在发展基础上,一切从儿童出发,教师在教学活动和教学方式实施过程中,始终都坚持以儿童的全面性发展为基础开展教学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建立以幼儿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能够重视儿童的全面性和整体性培养,能够充分的调动和展现儿童自身的自然本性,将其爱游戏的想法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这样才能够创造和探寻到符合儿童成长的教学方式,形成一种自由的教学活动。尤其是在当前应试教育仍然存在的情况下,能够逐渐的减小这种应试教育和功利性教育的影响,使得儿童教育真正的能够做到回归儿童本性,使得幼儿能够在自由游戏的过程中完成教学过程,重新真正的体现游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价值,能够寻找游戏精神,将游戏精神和以幼儿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充分融合,从而激发儿童的内在潜力,使得幼儿课程教学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二、实施“原色教育”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渗透游戏教学精神,是一种应用价值较高的实践操作活动,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首先需要教师在理念上对这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活动开展的形式认同,这样才能够在实践活动中真正的实施原色教育。其实原色本义是红黄蓝三种颜色,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五颜六色的美丽图画,都是这三种基本颜色形成不同的组合所描绘出来的画面,因此应用在幼儿教学活动中,就是希望能够以幼儿本真的特点为教学基础条件,然后在幼儿成长和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拓展性教学活动,在确定了教学目标后,始终以本真本色、底色和亮色的原色教育理念开展教学活动。在幼儿游戏活动开展过程中,本色就是儿童自身的特点,底色就是教学目标,亮色就是儿童的成长发展需要,因此要想实现原色教育,就必须要以上述三点原色要求为基本目标来开展游戏教学活动,这样才能够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充分的体现平等互动,让儿童的主体地位不断突出,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聪明才智,能够关注儿童的学习亮点,教师通过对儿童的闪光点进行鼓励和发扬,使得幼儿在游戏教学过程中得到不断提升,同时也能够重视自身的个性化发展。

三、尊重游戏者,给予其自由扮演角色的空间

3.1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允许幼儿“幼稚”地扮演角色角色

游戏是虚构的,幼儿在玩游戏时都清楚知道“只是玩玩”“是假装的”,他们游戏时并不是对现实生活进行生搬硬套的复制和模仿,而是基于自身的年龄特点对现实生活进行创造性的改造与建构。幼儿角色游戏有其心理基础,皮亚杰认为,儿童需要游戏,尤其是象征性游戏,这是因为儿童难以适应周围的现实世界。游戏的主要功能就是通过同化作用来转变现实,以满足自我在情感方面的需要,而不必通过顺应来进行平衡而受顺应的约束。幼儿园中,一名教师看到“医生”正往“病人”肚子上打针时,马上进行指导:“哪有医生往病人肚子上打针啊?打针应该打在屁股和胳膊上才对嘛!”暂且不论能否在肚子上面打针,因为角色游戏的目的不是让幼儿学习如何打针,而是让幼儿在扮演“医生”角色的过程中按照游戏角色与人交往合作、沟通交流和解决问题,进而体验成功和愉悦,所以教师在指导时不应过分关注幼儿具体的游戏行为,而应从游戏精神的角度出发鼓励幼儿自由地进行角色扮演。

3.2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鼓励幼儿自行制定游戏规则

角色游戏中幼儿遵循的游戏规则通常建立在自身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譬如,小班幼儿尽管在小菜场游戏中并不清楚一棵蔬菜多少钱,买菜时也有可能忘记带钱,但是假装给钱的动作却是一直存在的,这就是潜在的游戏规则。维果茨基曾指出,即使在现象情境中,儿童的游戏也并非为所欲为,而是具有一定的规则,因为如果没有规则以及儿童对待规则的特殊态度,就不会有游戏。幼儿的游戏规则不同于成人强加的规则,它由儿童自己制定,是一种内部的自我限制。幼儿制定的游戏规则由于缺乏成人式的理性思考,在成人看来也许是幼稚甚至可笑的,但却恰恰是应得到尊重和鼓励的,因为只有在玩属于自己的游戏时他们才是游戏真正的主人,才能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快乐游戏体验。

3.3正确看待游戏冲突,放手让幼儿自主解决冲突

角色游戏虽然为幼儿提供了同伴交往与合作的机会,但是幼儿也不可避免地会因为游戏角色、游戏材料等与同伴发生冲突。冲突在角色游戏中经常出现,比如四名幼儿都想要做小演员,可是小舞台只能容纳三名幼儿;两名幼儿都想要长积木,可是长积木只剩下一块;银行的小顾客很着急取钱,可是营业员却不给他钱等等。以往在解决幼儿之间的冲突时,教师往往首先扮演“警察”和“法官”的角色,始终控制着冲突解决的全过程,幼儿则处于被动的状态。事实上,教师要相信幼儿具备解决游戏冲突的能力,放手让幼儿去主动解决冲突。从心理发展阶段来看,幼儿正处于道德秩序感的敏感期,内在的秩序感会促使他们去主动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在渴望得到同伴认同的驱动力作用下,幼儿也会积极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并在此过程中与同伴建立起亲密的关系。

四、结束语

幼儿园实践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重视游戏精神和幼儿园教学目标的结合,在实践教学中,能够将这种教学理念不断渗透和深入,使得幼儿可以在发展中得到较大的提升,同时不断的发扬儿童的亮点,能够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让幼儿能够充分的感受到游戏教学的真正含义和作用,全面提升我国幼儿园的教学质量。

幼儿教育实践论文:安全区角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研究

摘 要:由于幼儿学习方式和发展各有不同,在不同学习和发展领域的表现存在明显差异,集体教学不一定能满足所有幼儿的需要,而区角活动恰恰能弥补集体教学活动这一缺点。安全区角的创设,是教师根据安全教育主题,制作、收集安全教育的操作材料,分层次投放。让幼儿在主动参与、反复操作的过程中,理解、获得更多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

关键词:安全区角;创设方法;材料投放;实践研究

幼儿园的教育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在幼儿园创设安全活动区,可以让幼儿掌握一些避开或应对危险的技巧和方法,使幼儿远离危险避免伤害,为幼儿的健康快乐终身幸福奠定良好基础。两年来,笔者带领课题组成员,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以安全区角为媒介加强幼儿的安全教育,开展了实践研究。

一、安全区角的创设方法

安全区角的创设,是教师根据安全教育主题制作、收集安全教育的操作材料,分层次投放。让幼儿在主动参与、反复操作的过程中,理解、获得更多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

(一)根据幼儿特点,创建安全区角

为了使不同认知水平幼儿的安全知识得到发展,在班级创设安全区角,教师利用游戏特征,适时、适度、适量分层次的投放有关安全的材料,让幼儿在与环境、材料和同伴的充分互动中,自由选择、自主操作、探索学习,在获得游戏般快乐经验的同时,获得相关安全知识和技能;让幼儿在自主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获取信息、积累经验和发展能力,以提高幼儿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结合内容,丰富区角材料

安全区角投放材料时内容涵盖要全面,根据集体教学时有关安全的主题,可以投放自制的安全画册、安全儿歌、故事,以及利用废旧物品自制相关操作材料。如:交通安全提供玩具汽车、木偶人,铺设汽车道、人行横道、红绿灯牌,各种交通标志;生活常识活动区提供家庭中所涉及对幼儿产生危险的物品,将这些标志贴在活动区,“小心触电”“注意安全”等警示语让幼儿识别,使孩子自我保护的技能在游戏中得到发展。

二、材料的制作与投放原则

安全区域由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材料,是幼儿自发性游戏的场所,所以投放的材料应当是游戏性材料,然而不同的游戏材料投放具有不同程度的预设性。因此,教师在活动区材料投放的预设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

安全区域投放的材料应能够使幼儿增长知识、培养技能。如:安全主题《舌尖上的安全》――认识垃圾食品。在我们生活周围,油炸食品、膨化食品、彩色食品等等,看上去食欲增加、吃起来口感好,但营养不均衡,甚至对身体有害。怎样让孩子认识到垃圾食品的危害,多吃健康食品,我们通过集体教育活动,让孩子了解垃圾食品的制作加工,食用垃圾食品给身体带来的危害。在延伸区角活动时,我们投放了认识垃圾食品和健康食品的操作材料,让孩子在反复操作中,强化认识了垃圾食品和健康食品。

(二)科学性原则

活动区投放的材料必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如:在进行“交通安全我知道”主题活动时,我们邀请了交通警察碓案孩子们进行一系列的安全教育,包括“认识交通警察”“识别道路”“认识交通标志”“学习指挥手势”等。根据教育内容,制作了系列区角材料,让孩子们摆一摆、说一说、画一画、学一学,在多种形式的练习中,提高了孩子们的交通安全意识。

(三)层次性原则

活动区投放的材料既要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又要考虑同一年龄段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不同需要,以便不同水平的幼儿按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如:在进行“认识交通标志”活动后,投放的“交通标志数字拼图”“交通标志拼图”“交通标志三段卡”材料目标由易到难,满足了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

(四)有效性原则

材料的提供要具有有效性,太多杂乱无章的材料堆砌不仅是一种资源浪费,而且对幼儿来说,这样的环境有可能成为“视觉污染”,使幼儿无法专注于一个活动。因此安全区角不是提供多少材料,而是提供什么样的材料,使幼儿能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五)经济性原则

活动区投放的材料要注意其内在价值的挖掘,,应提倡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和自制材料,发挥材料的最大教育价值。在进行“交通安全我知道”主题活动时,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很多汽车、摩托车、自行车和人物模型,投放到了安全区角中,不仅增加了孩子们的操作兴趣,也培养了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三、有效观察与指导

区角活动中,老师们要关注幼儿探索学习的整个过程,这样才能充分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水平,有利于正确指导和帮助不同层次的孩子。

(一)关注幼儿需要

由于孩子存在个体差异、生活经验的不断积累与变化,在操作同一材料时会有不同的表现。即使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难易程度的递进是否合理……教师要敏锐地捕捉到这些信息,适时指导幼儿的学习操作或完善操作材料的投放,教师通过观察可以了解幼儿实际行为与预设目标这间的距离,从而调整材料和要求,以顺应幼儿的需要。

(二)及时进行指导

根据教师对幼儿的细致观察,及时对幼儿进行指导。在进行“交通安全我知道”主题教育活动时,,每次活动区活动总有人因为没有选择到这项材料而失望。一天,我在美工区发现,湘芸小朋友在纸上画出各种车、人物,剪下来后贴在了自己画的马路上,路上分出了机动车道、人行道,还画出了斑马线红绿灯等。其他孩子也纷纷效仿。看到孩子们积极主动的投入,我为孩子准备了丰富的材料,鼓励孩子思考:怎样让人站在路面上呢?除了画汽车还可以怎样做出更漂亮的汽车呢?孩子们积极主动的参与下,一幅幅立体的“马路上”作品形成了。这次美工区活动是由孩子们兴趣发展而来的。教师要做到关注、尊重和支持幼儿的兴趣,多给幼儿提供自由探索和操作的机会,实现幼儿的主动学习。

(三)安全活动内容延伸

孩子们在美工区的探索给了我启发,在主题科学饮食活动后,我在美工区投放了“我的食谱”,孩子开始制作“食物”。在餐厅,孩子们为顾客合理搭配食物,让顾客健康饮食……在孩子的兴趣驱使下,在教师、环境的支持下,安全教育在各活动区相互渗透,建立联系。

安全知识的获得并不是完全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孩子们在一定的环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亲手操作、思考和体验,促使幼儿形成的。如:进行“交通安全我知道”主题活动时,随着安全区三种材料的投入,幼儿由原来的知道“红灯停绿灯行”“行人要走人行道”,逐步了解了人车分离,各行其道,在了解了这些设施设备的作用后,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又不断投入“禁止行人通行”“减速让车”等安全标志,让幼儿逐步掌握和理解了更多的交通规则。

四、安全区角在教育中的实践意义

依托安全区角,通过环境创设,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的有效方法,让幼儿把学到的安全知识加以实践和运用,通过在区角活动中幼儿的自主学习,提高幼儿的安全防范意识,掌握一些避开或应对危险的技巧和方法,获得比较全面的安全知识,使幼儿远离危险避免伤害,为幼儿的健康快乐终身幸福奠定良好基础。同时,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幼儿在游戏中,活动和积极性高,主动性强,动作思S都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将安全教育渗透其中,使抽象的安全知识和具体的游戏情景结合起来,就可以把安全教育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使幼儿易于接受,极大地激发幼儿对安全活动的兴趣。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根据教育目标,集体教育活动内容,幼儿年龄特点制作、分层投放安全区角材料,并将这些材料的安全教育加之充分发挥出来,让孩子在自主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获取信息,积累经验和发展能力,以提高幼儿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这篇文章结合实践经验,主要研究分析了以安全区角为媒介,加强幼儿安全教育的研究,笔者希望能够给予读者一些借鉴。

作者简介:杨英(1969-)、女、汉族、河南安阳人、本科。

幼儿教育实践论文:幼儿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摘 要:幼儿教育一直是教师、家长和社会极度关注的问题。我认为幼儿教育要在教学中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要重视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并且要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关键词:幼儿教育;兴趣培养;习惯

幼儿教育一直是教师、家长和社会十分重视的问题。幼儿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幼儿的成长、家庭的发展和国家的未来。本人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在此谈谈对幼儿教育的一些看法。

一、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在幼儿的教育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教给幼儿的就是自我保护意识。现代社会危险无处不在,教师和家长又不能分分秒秒都在幼儿的身边,想要让幼儿能够平安顺利的学习和生活,就得在教学中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教会幼儿自我保护的方法。

二、让教学生活化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这说明了教育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幼儿在一个亲切自然、富有情趣的环境中容易被激发出探索的兴趣,从而适应生活、获得经验,并在生活环境中发现新的问题。

例如,幼儿在角色游戏“过家家”中,他们分别扮作爸爸、妈妈。“爸爸”去劳动,“妈妈”去做饭,都忙得不亦乐乎。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学会了工具的使用、做饭的方法,并发现、解决自己不理解的洗菜择菜问题。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幼儿的生活经验得到了发展,并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这也变成了幼儿互相学习的平台。

幼儿对新鲜的环境总是特别有兴趣。我们可以为其创造出亲切、温馨如小家一般的氛围,使其在这里的生活、学习能从心里感到安逸舒适。幼儿在如自己小家般的环境里,可以安心专注地活动,快乐地成长。

三、与幼儿进行情感沟通

幼儿教育较特殊的一面也体现在教师与幼儿类似于母子一样的情感交流上。孩子入园后,与教师交往的时间比同父母交往的时时还长,这样就造成了幼儿对教师的情感依赖,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表扬的话都使孩子的心灵受到很大的触动,所以我们对待孩子也该像妈妈那样耐心、细致、关怀备致。

我带的班里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男孩叫亮亮,刚入院的第一天,他那两道像用眉笔勾画过的眉毛一下子就引起我的注意,我很好奇地用指甲轻轻地蹭了蹭,原来是一些附在眉毛里的脏东西,再看他的衣服更是污浊不堪,两只夹脚的鞋子也换了个儿。随后在与这个男孩的交谈中,我却发现他不愿让人亲近,机灵的大眼睛不敢与人正视,说话时吐字不清。通过间接地了解,我得知他有一个不健全的家庭,从小没得到母爱,导致他从小就对异性成人产生了极强的排斥性。为了让他的身心健康地成长起来,我对亮亮倾注了特别的关爱和照顾。首先必须让他从情感上接纳我、信任我,才能让自己对他的教育按计划顺利地进行下去,其次再对幼儿进行知识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要与幼儿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及情感上的交流。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乐意接受你的教育方式,才能使他们自信快乐的生活学习,身心得全面发展。可见,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在我们的工作中同样有其特殊重要的地位。

四、重视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在我国,大多数人对“健康”的认识都比较片面,认为幼儿的身体健康就是健康,而忽视幼儿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这种对“健康”认识的偏差,使我们忽视了幼儿的非智力教育,妨碍了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

健康的身体是儿童心理健康的生理基础。要想使儿童的心理得到健全地发展,首先要使儿童有健康的躯体,而这些就需要我们的保护和锻炼。比如规律的饮食和睡眠,适当的劳动和游戏,这些都是儿童生理健康的保证。

身体健康了,还要注重幼儿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幼儿,智力发育正常、积极向上、情感丰富、性格开朗而又有自控能力、同别人友好相处、适应集体生活等。要想使幼儿的心理健康,教师要多站在幼儿的角度,了解他们内心的需要,为幼儿创造出一个能够相互接纳、信任、尊重、和谐的生活氛围,并与他形成平等的亦师亦友的关系。因此,老师要放手让幼儿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能够充分表现自己,并尊重他们的意见,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自己的能力,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增强自信心,形成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

五、培养幼儿“倾听”的好习惯

在我的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幼儿都不能专注地听他人讲话,无论是教师讲课还是其他孩子回答问题,孩子们总是和其他小朋友交头接耳地说个不停,并且很爱在其他人说话时插嘴,在他们的世界里认为这样做没有不对。然而教师和家长都知道,这种行为不但很不礼貌,而且很影响幼儿的倾听能力,久而久之的话孩子就不会听讲,对上小学之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影响。若等造成重大影响之后再教育孩子去改正就为时晚矣。因此,我们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就要及时地纠正孩子的这种习惯,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能力。在我的教学中,用以下方法来培养孩子的倾听习惯。

(1)课间的小故事讲解。每天我都会给小朋友留一个搜集小故事的作业,第二天讲述给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由于幼儿对故事非常感兴趣,并且特别喜欢展现自己,所以孩子们都特别地积极,每天都会认真地搜索有趣、好玩的小故事,以分享这些故事为乐趣。

(2)挑错误比赛。幼儿园的小朋友会学习很多儿歌,而且小朋友对儿歌的内容也都非常了解。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然后教师唱儿歌(要故意设置错误)让学生听,并找教师所唱儿歌的错误之处,找错误最多的小组获胜。学生在听的过程中都非常认真,渐渐养成了安静倾听的习惯。经过这种方法的培养,使孩子懂得了倾听的乐趣。从而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平时生活当中,小朋友都不会随便插嘴和交头接耳地说话,而是做一个会倾听的文明人。

六、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幼儿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小朋友经过数学的学习,感受生活中的数量关系和数学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幼儿数学学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亲自操作。通过学生的亲自动手操作和实践,得出的相关结论在幼儿的脑海里会留下深刻的印象,然后教师在给予及时地补充和说明,知识便会扎实牢固地被幼儿所接收。而数学规律地总结和归纳,可以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复习和整理习惯,从而提升小朋友的逻辑思维能力。

幼儿教育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未来发展,这也正是家长和社会对幼儿教育十分重视的原因。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在教学中不断地改善和提升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并用最适宜教育孩子的教学方法来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教育实践论文:浅谈陶行知思想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

在这个以肉眼观看外物的世界,人们通常会放大他人微不足道的缺点,而去缩小乃至忽略他人耀眼的闪光点。上帝造物是公平的,给你一样东西的同时必定会收回另一样东西,所以才会有人们常说的“人无完人”,“有失才有得”。这就要求我们以一种发展欣赏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发现他们的长处,以此为点,散发其光芒,以爱为介,传递正能量,可以相信他们必定能展露其最大的锋芒,为世界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一生恪守的准则。 师爱犹如一股甘甜的汁液,哺育孩子心灵的发展,师爱可以营造一种和谐、安静、温暖的氛围。我们要学习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情怀,将爱的种子播撒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让之开出绚丽旖旎的花朵,处处弥漫幽香。

1 尊重孩子,给与充分的空间

在现代大多数老师的眼里,每天看到的大多是后进生,今天上课又迟到了、作业又没做对、上课又开小差了……诸如此类的事情数不胜数。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相比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的老师相对会比较轻松点,竞争压力没那么大,但幼儿园每天也会上演让人啼笑皆非、头疼脑热的一幕幕――某某小朋友哭着嚷着不肯来上学,非要奶奶陪着来的;某某小朋友吃饭不肯吃,偏要老师手把手喂的;某某小朋友和某某小朋友打打闹闹摔得鼻青脸肿的……每天都在循环播放着类似的场景片段。所以,我也会生气,而往往生气的结果就是脸一拉,眼一瞪,一顿训斥在所难免,打击了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或许此后,幼儿或许会产生上课不再那么活跃了,中规中矩反倒失了当初的生气。

现在,经过幼儿园几个月的磨砺,回过头来想想,谁不是从幼儿园一路走来的呢,那时的我们或许更加的无法无天呢。5、6岁的幼儿拥有最真的个性,他们最大限度地释放着自己所有的情绪,哪个幼儿没点爱玩闹的心思?他们正处于爱玩耍的年纪,而我们非要灌输给他们知识,他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在想着偷点懒,这样不易产生疲劳感么?如果所有的学生都像古人所说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话,那他们和那些被人操控的木偶,和那些冰冷的机器又有何不同呢?由此可见,尊重学生,不淹没他们的兴趣,给与他们充分成长的空间是至关重要的。

陶行知有一句关于教师的名言:“你的鞭子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声中有爱迪生”。由此可见,学会认识欣赏自己的学生是多么重要,因为他们当中说不定就会有后世所传颂的“瓦特”、“牛顿”、“爱迪生”。

2 欣赏孩子,给与强大的力量

在尊重过后,欣赏也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对那些自觉性较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调皮打闹的学生,我们更要善于发现他们掩藏着的闪光点,并以此为点扩大这个闪光点,让他们有展示自己能力和才华的机会,使他们知道自己也是有可取之处的,让他们从中获得自信和成功的愉悦感和满足感。当我们面对“翘楚”、“精英”时,我们的溢美之词往往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但当我们面对“恨铁不成钢”的“差生”时,往往只有悲痛的叹息和无止尽的批评责骂,但倘若此时,我们将批评、指责、抱怨换成一声轻轻的鼓励,结果会是大不相同的,我们不妨一起试试吧!

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欣赏,这是无可厚非的,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源泉,在我们欣赏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发现别人的优点,使自己时刻保持一种愉悦向上的情感,而被欣赏者也会从我们欣赏诚挚的目光中感受到一种自尊自信自强的力量。

我园里,刚开始有个小女孩整天闷闷不乐的,我看了也心疼,后来经过了解,原来是她的妈妈刚生了个小弟弟,所以她们一家人对她的关注也变少了。我知道后,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让她了解血浓于水的亲情是不可取代的,游戏时间也会主动找她玩耍,让她感受到身边的人对她的关爱依旧如此。渐渐的我发现她整个人活泼开朗了很多,后来她主动告诉我说:“我发现小弟弟好可爱哦!爸爸妈妈还会带着我和弟弟一起出去玩……”所以,当我们爱学生的同时,学生也能从细微之处感受到我们的爱,热爱我们,热爱学校……

3 宽容孩子,给其暖暖的爱意

爱绝不等同于溺爱,是严格的爱。在适当的时候教师的威严必不可少,俗话说得好:“严师出高徒”。严格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对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严肃认真的对待。让他们遵守一日常规,但严格绝不是滥无原则的体罚谩骂学生。我们应做到严格中有慈爱,张弛有度,使学生对教师敬而爱之。

记得我们班有次上了节数学课,我说作对题目的小朋友才能得到红苹果,在我发完红苹果之后,有个小女孩跑过来告诉我:“她也想要”,我说:“可你没有做对题目,不能有。”随后,她又哭又闹,这时我觉得事情不是那么简单了,我严肃的说:“不行,你其他方面都很好,但这次你没做对题目不能有红苹果,下次你做对了,老师就会给你的,所以你哭也没用。”她听了,止住了眼泪,在往后的日子里,她能乐于帮助小朋友,我对此奖励了她所期待的红苹果,她的笑颜是那么的美,久久不能散去。

教师对学生爱是严格的,但@爱却是真挚的,严格以爱为基础,爱以严格为前提,严格却不凶悍,爱却不骄纵,严格的水只有渗透了爱的蜜,方能成为教育的甘露,甜甜的,浇灌种子,绽放绚丽的花朵。

教师爱学生,所以才有了教育,学生爱教师,所以教育才有了成果,因此,要把热情,真诚,宽容运用到教学中去,尊重学生,欣赏学生,关爱学生,使他们茁壮成长,成为国之栋梁。

幼儿教育实践论文:浅谈如何优化幼儿教育实践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对我国教育部分提出了更高的细节要求,从近几年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起来,人际关系也越来越复杂化。如何从幼儿的心理需求出发全面优化幼儿教育实践,根据幼儿的个性特征完善优化教学资源是提升我国幼儿质量水平的首要任务,因此,要将幼儿教学理念与实际情况有效结合,坚持健康发展的教学模式,适当的拓展教学活动,从中培养幼儿的参与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幼儿学会如何与同龄人相处,有利于带动幼儿实践操作水平的提升,才能真正实现幼儿优化教育实践的目的。本文对幼儿教育资源实践的具体模式和优化策略进行了合理分析。

关键词:教育资源;优化策略;幼儿实践

我国现代幼航逃具有科学性和开放性的基本特征。近几年我国幼儿教育始终坚持和谐发展的教学理念,从不同的角度合理分析幼儿目前的需求,并从多种渠道开展幼儿教学实践活动,为每一位幼儿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打破了传统幼儿单一的教学模式,将家庭、学校、幼儿人大资源进行了重新定义和分配,争取最大力度的优化幼儿教育实践,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和探究意识,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条件。

一、幼儿教育资源实践的具体模式

(一)信息交流互动模式。

在优化幼儿教育资源过程中,要做好幼儿园与家庭的交流互动工作,能够让家长第一时间交流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中的表现状态,可能就会看到孩子的另一面,因此,幼儿园教师跟家长必须建立一种信任的关系。幼儿园还需要开展大量的实践活动,让更多的家长和孩子积极参与进来,也可以设置一些家长育儿经验交流分享活动,让家长及时了解自己孩子存在的不足之处。幼儿园作为社会教育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始终坚持开放型教育理念,适当的鼓励幼儿,从多种角度进行幼儿教育宣传。

(二)资源分配共享模式。

各大幼儿园在教育过程中要合理利用资源设备,各大社区幼儿园就具有独特的教学优势,社区的自然环境就是幼儿们学习积累的重要内容,它向幼儿们直观的展示了丰富多样的活动场所,给幼儿们营造了一个操作展示的锻炼平台。社区幼儿园的教育资源是非常可贵的,因此,要从幼儿的个性特点出发设计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才能正真体现出幼儿教育的价值所在。现在的家长都在全面的培养自己的孩子,有着成功的育儿思想观念,这也为幼儿园的教学提供了一定的数据参考,并加大完善改革措施,有利于提升幼儿教学效率。

二、优化幼儿教育实践的方式策略

(一)拓展幼儿教育发展领域。

丰富园内活动环境。我园以体育活动为发展特色,因而首先我们在挖掘和开发园内环境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突破。为了让园内的所有建筑和区域都发挥出体育特色,实现“物尽其用”的最佳效果,我们让孩子在沙池边的轮胎上和花坛边的小台阶上练习平衡,小朋友亲切的称它们为“飞机游乐场”。而小石桥和桥洞则成了孩子们“奥特曼大战怪兽”的战场。通过对园内环境进行区域划分和科学整合,现在我园的体育活动环境呈现了层次性和立体性,更突出了教育性。拓展园外活动空间。我园地处小区,环境优美,配套设施完善,于是我们将教育的目光向小区拓展,让小区资源为我们服务。如:利用园所周边的铁栅栏开展“小勇士攀爬大赛”,不仅挑战了幼儿的体能,更磨练了幼儿的意志;在小区休闲长廊中开展的“小战士大练兵”活动,将长廊下的“长凳”变“活”了,甚至还有往大树上“摘金夺银”的游戏,都让孩子们留恋忘返。在实践中,我们还努力尝试着向更广阔的社会大环境迈进。由于场地的限制,很多幼儿园的大型活动都无法开展,于是我们变将大班亲子活动“超级野战军”的活动场地移到了比较近的泗洲公园。希望将公园里变化的地理环境以闯关的形式加以合理应用。

(二)丰富幼儿日常教育活动,增强幼儿间的团结协作。

混龄段的快乐互动。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来儿童面临的将是一个更加开放、竞争更为激烈、人际关系更趋多元化的社会。我园从实际出发,结合健康教育特色,在晨间活动、区域活动和体育游戏等,尝试开展了有特色的混龄教学。在这些活动中,不同年龄间的孩子学会了相处,学会了与人分享,助人为乐的意识也得到了提升。城乡同伴间的快乐互动。城乡之间有着太多的不同,为了促进城乡互动,进一步激发我园孩子与乡镇孩子交往的热情,培养良好的社会情感,同时也更好地让孩子们了解农村资源,我园特别和姚庄镇中心幼儿园开展了“城乡娃娃手拉手”的一系列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不仅接触到了很多农村的劳动工具,如:草席、箩筐,扁担,亲眼目睹了蘑菇的种植过程,还和农村的孩子们一起在桃园中玩耍,感受农村的丰收景象,与乡村的孩子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我园经常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使家委会成员明确我园发展现状与规划,并商讨设计幼儿园大活动的组织与落实。在几年的工作中,家长委员会的家长利用各自的有利条件,为幼儿园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提供各种资源。如:我园的“幸福童年委员会”、“安全教育宣传周”、“卫生保健讲座”上都有我们家委会成员的身影。在开展大班主题《各种各样的树》中,由于园内缺少足够的教学资源,通过家园互动,一位爷爷便主动邀请我们的孩子来到了他家的大园子,欣赏各种各样的树,另一位爷爷还借助多媒体给孩子们介绍了树的种类,上了直观又生动的一课,达到了教学目的。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不断加强幼儿全面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在幼儿时期就培养锻炼他们的实践技能,有利于培养幼儿养成正确的思维理解方式,在未来幼儿教育发展中依然要不断优化幼儿教育实践,进行深入创新研究,才能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

幼儿教育实践论文:浅谈环保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

摘 要:人类在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较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趋严重,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严重、全球气候变暖等系列问题越发突出,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因此只有保护好地球才能给为后代谋福,现今为了树立起全民环保意识,培养幼儿爱护环境已经成了当代教育的重要内容,孩子是未来的主人,是未来的主力军,因此在提升意识的基础上,还应培养环保技能,教育过程中通过开展环保活动来打开环保教育的开端。

关键词:幼儿教育;环保教育;实践

孩子是家庭的未来、祖国的未来,他们的环保意识及行为决定着未来的环境状况,我们是幼儿的启蒙老师,应身担重任,对幼儿展开环保教育,使其知晓环境污染可能带来的危害,树立起环保主人翁意识,争当“绿色小卫士”,为成为一个良好的环保人打下基础,这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对其日后仍然坚持行使环保行为有指导作用。那么怎样在幼儿教育中实践环保教育呢,如何培养幼儿环保意识?本文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对策意见。

一、创造良好的环保教育环境

创造良好的环保教育环境对幼儿能产生一定的心理暗示作用,这种作用相当深刻,尤其对心智尚不成熟的幼儿效果更加明显,环境包含社会环境、园内环境,与幼儿生活学习紧密相B,好的环境造就美好心灵,因此作为教育人员应重视良好环境的创造。

1.让孩子回归大自然,老师可带领幼儿到郊外,体味大自然神奇奥妙的同时,懂得我们的生活与大自然紧密联系,比如在草坪上玩耍时,可观察小草、蚂蚁等,打开通往大自然的通道,使其对生物有浅显的自然认知;也可在花圃前观察鲜艳的小花,引导孩子说出看见美好大自然的感受,进而抛出“小花从什么地方生长而来”“是不是每片泥土都能长出五彩斑斓的花儿”“污染的泥土能长出美丽的花朵吗”等一系列问题,过程中使幼儿慢慢萌生出保护花草的意识。

2.幼儿园孩子大多情况下都在园内,可变换幼儿身处地域,比如嘈杂、灰尘多的大街上,老师应启发孩子们感受园内和大马路上的不同,告之街上之所以灰尘大、气味复杂、空气混浊,是因为大马路上车辆多排除的废气污染了空气,还有街上树木少、行人多,不能及时清除废气排出物等原因;还可以让孩子在生活中饲养一些鸡、鸭、兔等小动物,了解动物习性,增长孩子知识的同时,使幼儿保护动物意识得到提升,进而产生强烈的保护愿望。

3.变废为宝,老师组织学生共同完成以垃圾为原料的手工制作,来对幼儿园环境进行装饰,使孩子成为环境的主人。比如把废弃的布带做成花朵、彩纸边角制作成大卡片上的装饰、易拉罐叠成高楼等等,在制作过程中他们就能轻松而自然地学到环保行为。

二、丰富幼儿环保知识

为了提升幼儿的环保意识,在日常幼儿教学时还应渗透一些环保知识相关内容,教师课前应做好充足准备,筛选幼儿能接受理解的知识点,培养孩子关爱生命、爱护植物、亲近大自然、珍惜资源的崇高情感。要使幼儿轻松简单地接受环保知识,可以通过以下两种形式展开教育:

1.组织有丰富环保知识的活动。比如,教师可组织野外绘图课,外出写生是孩子们很喜欢的教学形式,基于这个特点先带幼儿感受美好的风景,并告知良好的环境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在感受美好的同时引导孩子去发现其中不和谐因素,比如乌黑的浓烟、草丛中随意丢弃的易拉罐和纸屑、枯朽的树桩、不再清澈的河流等,看到这些老师可先让幼儿讲讲各自不同的认识,并借助这个机会告诉他们一些不懂的知识点,直观感受、主动思考再结合语重心长的讲解会使孩子们环保知识的掌握得到长足的进展。

2.通过游戏加强环保知识的学习可以巩固。幼儿思维大多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思维比较欠缺,因此应组织一些生动形象的游戏来辅助环保知识的学习,以孩子们能接受的形式,多开展有趣味性的游戏内容。比如,让幼儿回家收集大小各异的盒子带到园内,在老师的组织下进行城堡搭建游戏,牙膏盒、牛奶盒、奶茶杯等盒子大小形态各异,给幼儿留有充足的想象发挥空间,这样不仅能提升幼儿的环保意识,还能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可谓一劳多益。

综上所述,保护环境应从娃娃抓起,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只有他们树立起强烈的环保意识,懂得环保行为,才能保证我国未来环境的良好发展,并延续可持续发展性,因此需重视幼儿环保教育。幼儿园内首先应潜移默化创造出良好的环保教育环境,日常教育中强化孩子的环保意识,并开展实践性活动,深化环保行为,进而培养出一代代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小小卫士。

幼儿教育实践论文:试探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策略

摘要:幼儿教育在目前的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因为幼儿教育是教育生涯的起始阶段,要是此阶段的教育存在问题,那么在后续的教育中就必须从多方面进行补救,这样既不利于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又违背了教学的基本规律。为了使得幼儿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在目前的幼儿教育中,老师们积极地进行方法尝试,目的就是在尊重教学规律的基础上给幼儿全方位的辅导,而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就是为了实现此目的。本文就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策略进行研究,其目的就是强化民间游戏的教育方法,实现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民间游戏;幼儿教育;时间策略

民间游戏指的是流行于民间的游戏形式,此种游戏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地域性,其中也有比较浓厚的文化意义,所以将民间游戏应用到幼儿教学中,对于幼儿的综合发展十分有利。民间游戏除去地域性和时代性的特点,最为显著的就是游戏具有群体性,也就是说民间游戏以群体参与为本,这正好符合幼儿园群体教育的特征。在目前的幼儿园教学中,民间游戏的运用已经非常的普遍,但是由于各地区对于民间游戏的了解和认知存在缺陷,所以其价值的发挥并不显著。为了更好的利用民间游戏,幼儿教育必须做出合理的调整。

一、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现状分析

(一)游戏氛围的营造有待提升

游戏氛围营造不足是目前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游戏的活动性不突出。民间游戏的开展非常的重视氛围,但是在幼儿教育中,没有活动感的强调,导致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其次就是活动的综合打造不足。民间游戏之所能够得到流传,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其具有综合性,而这种综合性正是营造气氛的重要因素,由于在幼儿教学中,对于综合性特征把握不到位,导致民间有限单调性特征明显,而这种单调性的特征,对于综合游戏氛围的营造是一种阻力。总而言之,目前民间游戏在幼儿中教育中的应用,氛围关注偏弱。

(二)游戏开展缺乏组织性

游戏开展缺乏组织性也是目前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出现的比较普遍的问题。民间游戏具有自发性的特征,这是民间游戏可以随时开展的重要基础,但是由于幼儿在思想认知方面发展的不成熟性,所以民间游戏的自发性特征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为此,必须要进行有效的组织,才能将民间游戏的价值发挥出来。在目前的教学现状中,普遍表现出组织不力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使得游戏活动产生了混乱性,另一方面又造成了游戏活动的安全隐患。

(三)游戏研究深化不足

游戏研究深化不足也是目前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民间游戏具有传承性,所以其本身富有的意义比较多,为了更好的应用民间游戏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要强化对民间游戏的组织研究,另一方面则要强化对民间游戏的内涵研究,通过内外结合的研究,民间游戏的价值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但是就目前的幼儿教育来看,这种研究比较缺乏,所以幼儿的教育只利用了民间游戏的形式,对于其更加科学的组织和进行深入的研究教育依然存在着问题。

二、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强化实践的策略

(一)强化游戏的研究

强化游戏内涵的研究是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强化实践的主要策略。由于民间游戏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的特征,所以其传统的意义比较浓厚,往往传统的游戏形式都带有浓厚的文化意义,所以在开展民间游戏教育的时候,要进行其内涵的研究。民间游戏的深化研究主要从两方面来进行:一方面是研究其组织形式,另一方面是研究其文化内涵。组织形式的研究可以更加清楚的认识到游戏的价值,进而利用,而文化内涵的研究,对于幼儿的思想引导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总而言之就是强化对民间游戏的研究,能够更加科学的将民间游戏的重大教育价值发挥出来。

(二)有效的组织游戏的开展

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巨大,但是如果不能有效的开展,其价值就会大打折扣,所以为了实现民间游戏教育价值的最大发挥,在进行民间游戏实践的时候,必须要进行有效的组织。由于幼儿教育存在着群体性的特征,而幼儿又处在思维观念等认知发育严重不足的阶段中,所以进行有效的游戏组织,一方面可以规范幼儿的行为活动,对其思想和行为意识做好指导,另一方面又可以避免因为游戏场面的混乱而产生的不安全现象。总而言之,在幼儿教育中运用民间游戏,就必须进行有效的组织,这样既可以保证民间游戏活动开展的秩序性,又能够保障民间游戏教育价值的发挥。

(三)着重打造游戏的氛围

在进行幼儿教育的时候,要进行民间游戏的应用,需要着重打造游戏的氛围。就民间游戏的本质而言,是非常在乎氛围的,氛围越浓,游戏效果越好,所以在现阶段的幼儿教育中,要积极的进行氛围打造。氛围打造主要从两方面进行:首先是要强调游戏的活动性。幼儿的天性就是玩,所以强调活动正好符合幼儿的天性特征,在强调活动感的时候,调动了幼儿天性,所以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会得到提升,游戏的氛围会变得浓厚。其次就是在游戏的时候,要注意打造游戏的综合性。民间游戏的氛围之所以浓烈其重要的原因就是综合性较强,所以在急性幼儿教育的时候,要重视从综合的角度打造出良好的游戏氛围。

结束语:

幼儿教育在目前的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一方面是因为教育观念的普遍提高,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教育资源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进行幼儿教育的时候,积极利用民间游戏这一形式开展教育活动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在教育中,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还需要更进一步的对其特点进行研究,进而采取针对性措施。

幼儿教育实践论文:如何在生活实践中开展幼儿教育

摘要:笔者在生活实践中对幼儿教育进行了探讨:1、在真实情景中认真观察、发现问题对幼儿进行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2、组织集体教育活动,进行课堂教学;3、注意观察幼儿的情绪实施情感沟通。

关键词:教学实践;幼儿教育;集体教育活动;情感沟通

幼儿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升,需要在生活实践中,课堂教学后不断反思、调整、把握引领者这一角色的内涵,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让自身得到锻炼和提高的同时,笔者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下面笔者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是如何在生活实践中开展幼儿教育工作。

一 在生活情景中观察、发现问题对幼儿进行独立生活的培养

目前,对于大多数幼儿来说,由于他们从小就受到父母比较多的呵护宠爱,生活技能基础较差。面对未来的职业家庭等方面都会出现困难和障碍。当前推广幼儿生活技能计划,包括针对幼儿的生活技能训练,是幼教环节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这一点在初入园的幼儿身上表现的最为明显。笔者在幼儿园带小班时,班里大部分孩子都不会自己穿衣服,户外活动前穿衣服总要老师帮忙代劳,这样以来既浪费时间又使幼儿养成了一种依赖性,不利于他们自理能力的提高,同时也不利于小朋友健康成长。怎样才能使这些孩子自觉又轻松的学会这一基本技能呢?笔者尝试过手把手的教他们,但效果不明显,幼儿学习时也很不情愿,于是我尝试着将穿衣服的步骤编成一首有趣的歌曲,同时配有着清晰的图解,并把它作为专门的一节课去传授,在课上,笔者邀请了大班的小朋友为小班的幼儿做自己穿衣服表演,表演同时配以儿歌讲解,如:“捉领子,盖房子。小老鼠钻洞子,执拗执拗上房子。”小朋友听了儿歌非常感兴趣,亲子跟着老师的指点和图解的提示学习穿衣服,这样就轻松的解决了这个难题,从此幼儿每次穿衣服都会边背儿歌边快速穿衣服,神情像在玩游戏一样,再也不会皱着眉头说:“我不会穿了。”他们在爷爷、奶奶面前自豪地说,我学会了自己穿衣服。

为了使孩子明确自己的想法,父母们不惜辛苦给他们创造一个能够使他们看得更多听得更多的条件,从而增加他们的感性认识。他们认为培养孩子的判断力和独立性比什么都重要。

教师如何找出适宜他们接受的学习方法如果能将这些方法渗透到日常生活中,体现在随机教育上,投入到活动区活动里,真正营造一个自然周密,轻松的主动学习氛围,幼儿掌握独立生活的技能就容易的多。

二 组织幼儿集体教育活动

众多研究表明,人如果受压抑易使大脑过度疲劳,产生逆反心理,相反处在自由宽松的情境下,则心情舒畅。我国幼儿园教师及家长普遍普遍对幼儿保护多度,这样反而限制了孩子的发展空间,使孩子没有自己的主见及创造力,幼儿期是人生中身心发展的关键期,给幼儿一个自由的天地,对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教育最核心的组成部分是集体教学,但我们的教育特点强调的是让幼儿在游戏中,自愿主动的学,要顺应他们的认真规律,,试想让幼儿规规矩矩的做好听老师讲课,或让幼儿一位的按照老师自己的想法来做,这样既束缚了他们好动的天性,与不会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以这种方式不可取,才能让幼儿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幼儿园教育活动应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这是幼儿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也是当今“教育向生活回归”这一思潮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折射。根据幼儿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幼儿园教学活动应以幼儿的兴趣爱好为基础,从幼儿生活中选择教学内容。在实践工作中,我发现幼儿对音乐课的接受相对困难,一般的授课程序是,让岁幼儿学会歌词――教师范唱――幼儿学唱――熟悉后独立演唱,这样整个过程显得呆板,幼儿没有自主性,孩子在演唱时也无精打采,拖着长音毫无美感可言,范唱就能跟上乐曲自由的演唱,这样,一项平时不易被幼儿接受的学习内容,在短时间内达到了教学效果,孩子们再也不会觉得上音乐课枯燥乏味了。因此,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以适合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发展。比如:组织孩子们开展丢沙包,捉迷藏游戏活动。其目的是训练儿童的生存能力。

将这种教学方法推广到其他类型的课程中,同样会取到预想不到得效果,而这一方法本身也为今后的幼教课程改革任务中怎样激发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与此同时要知道,孩子才是活动的主体,要玩什么怎么玩,做什么怎么做,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我们不应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况且,我们成年人的思维模式已基本定型,而几岁的孩子好像是一块未开垦的土地,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他们敢想成人没想到的东西,他们敢做成人不敢做的事情,他们从中获得了无限的乐趣,个性得到了充足的发展,兴趣和想象力、创造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教育首先引导孩子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们鼓励孩子按照自己的方法大胆的去想去做,并适时地给以启发引导,而不是现成的答案,更不是包办代替。必须放手让孩子去实践、去探索。

当然,幼儿园生活也一定要有纪律,无纪律的集体生活是不可能存在的,但在纪律约束的同时,给孩子创设一种轻松的生活和学习氛围,给他们一个自由的天地,不仅可以使孩子形成自主、主动的个性品质,为幼儿今后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有趣创造了条件,更为幼儿今后从容地面对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根据生活自理和发展责任心的需要,知道家长对幼儿科学进行生活自理及家务劳动教育。指导家长合理安排好业余活动时间,保证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与孩子的互动交往中去。并且在每学期期末进行乖娃娃评比活动,给予表扬和奖励。

三,注意观察幼儿的情绪与幼儿进行情感沟通。

幼儿教师对待孩子也应该像妈妈那样耐心、细致、关怀备至。笔者带的班里有这样一个孩子,他刚入园时,性格很内,向每天都会哭闹不止,不哭的时候,他就是沉默寡言,很少和小朋友一起玩耍,眼睛更不敢与人正视,说话的声音也很小,通过了解我知道他是个性格极其内向的孩子,为了让他的身心健康成长,,笔者对他倾注了特别的关爱与照顾,课余时间,本人喜欢讲寓言故事让他听。首先必须让他从情感上接纳我,信任我,才能让自己对他的教育按计划顺利进行下去,其次再让幼儿进行知识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使要与幼儿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及情感上的交流,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乐意接受你的教育方式,才能使他们自信快乐的生活学习,身心得以全面发展!

通过教师的亲身实践感受,体会互动墙饰的生长与发展的过程,在不断的观察、分析、反思,有效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技能。教师的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幼儿教师应坚持说普通话,热爱孩子。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所扮演的角色 既是孩子的老师妈妈,又是与他们平等交往的伙伴,师生之间建立友好关系,只有认真的去扮演好这些角色,孩子们才会从心底里喜欢你、信任你、尊敬你。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多下功夫,积极参加教师培训,将学前教育的理论知识与幼儿教学工作有效结合,通过教学反思获得专业成长,扎实开展好幼儿教育教学工作,为教育事业贡献出一份力量!

幼儿教育实践论文:生活教育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

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同时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的矛盾无处不在,生活随时随地在发挥教育的作用。

一、生活即教育

1.生活是教育的源泉

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生活是教育的中心,运用幼儿的生活实施幼儿教育,往往事半功倍。作为幼儿教师,我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引导幼儿合理地生活,孩子们吃了什么、穿得怎样、一天睡几个小时等日常生活问题都是教育的内容。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教育的内容应该来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教育活动应该寓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入园、晨检、早操、学习、游戏、散步、进餐、午睡等,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活动都是幼儿学习的过程,也是接受教育的过程。从《纲要》中的每个领域来看,比如在社会领域,就提出了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应该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活动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很多学习活动,都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进行深入挖掘,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2.生活就是教育

陶行知先生认为:“人过什么生活,便受什么教育;要想受什么教育,便须过什么生活。”从中可以看出生活环境的影响。这让我想到工作第一年遇到的一个小男孩,上小班了还不会自己吃饭,有严重的挑食现象,当时我觉得很吃惊也很疑惑,在一次家访过程中我问孩子的妈妈:“孩子为什么不会自己吃饭,那么平时是怎么解决吃饭问题的呢?”孩子的妈妈说:“他是我们家的老二,他爷爷盼了很久才有了这个孙子,平时衣食住行都是他爷爷一手包办的,从出生到现在小班,每一顿饭都是他爷爷喂的,小孩子很挑食,他爷爷每天都变着法给他做他喜欢吃的东西,以至于现在他只吃自己爱吃的东西,不爱吃的一碰都不碰,也不肯自己动手好好吃饭,我也跟他爷爷沟通过,他爷爷说他还小,就是应该大人照顾着点,真是拿他们没办法。”类似的案例不是少数,很多孩子由于祖辈的过度溺爱,从小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以至于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其实,孩子们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受到的教育是不利于身心健康成长的,他们就如温室的花朵,在外面遇到风雨就会倒下,过这种不合理的生活,就等于受到不合理的教育。

生活就是教育,在工作中我发现总有幼儿愿意主动地跟同伴或者老师分享生活经历。比如,每次放假结束以后,很多孩子都会主动说说自己放假的时候去了什么地方、吃了什么东西,等等,他们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滔滔不绝地为我们讲述。事实上,这简简单单的一件事、一次经历,都是幼儿获得教育的途径。

3.为生活需要的教育

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们主张要给儿童过儿童的生活,受儿童的教育。儿童教育应当供给儿童在生活上的需要。凡是一切呆板拘滞不合理足以束缚儿童生活的,我们都完全烧掉了。”可见,陶行知所开展的生活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是为儿童将来生活做准备的教育。

为生活需要的教育,比如,在组织的一次阅读活动《小老鼠分果果》中,我在幼儿能够看图书讲述故事的基础上,运用白板课件,让幼儿感受首尾相连、连环套式故事结构的趣味性,并能根据提示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对每一页画面都进行了细致观察,寻找答案。这样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故事结构让幼儿在我的引导下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阅读、讲述。为了进一步增强幼儿的讲述能力,最后将整个故事中几个关键的心理变化以递进的方式展现在电子白板上,让幼儿在画面的提示下完整地讲述故事内容。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活动,可以极大地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我们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幼儿在生活中熟练地解决问题、更好地生活。

二、社会即学校

杜威曾指出“学校即社会”,即将社会上的东西搬一些进学校,这就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压缩到学校中,把真正的社会变成了虚假的社会,这种教育就好像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中捉来,关进鸟笼里一样,顶多只是“顾念鸟儿寂寞,搬一两丫树枝进笼,以便鸟儿跳得好玩,或者再捉几只生物来,给鸟儿作陪伴”。这种教育,这样的培养方式,很难让幼儿逐渐适应社会的需要。

为了真正从根本上协调社会与学校的关系,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社会即学校”的主张。我们应当以社会生活作为学校和教育的内容,以社会作为教育的范围,整个社会是幼儿生活的场所,也是实施教育的场所。幼儿教育,应当将学习活动扩展到大社会和大自然中。事实上,我们可以向一些具有专长的人学习。在《纲要》中,我们可以看到:“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幼儿教育,不能只将幼儿关在狭小的教室或幼儿园内,应该让他们获得更多接触大自然、大社会的机会。比如说幼儿园周围的街道、商店,甚至是节日的气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大自然的景色和动植物,等等,都能够成为幼儿教育的场所、范围和内容。

三、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都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所有的问题,都是从生活中产生出来。只有从生活中产生出来的困难和疑惑,才是实际的问题;用这种实际的问题来求解决,才是实际的学问”。

比如,有一次在“理发店”这一角色游戏中,工作人员无所事事,随便摆弄理发店中的玩具,我过去询问,工作人员向我反映:“没有人来理发。”我引导幼儿回忆自己生活中理发的经过和发现,幼儿很快提出去理发店会有干洗、水洗、剪发、吹发、染发、烫发等不同的美发形式,有时还会享受按摩、敲背服务,这样,事情就多了。发现这些后,幼儿就把生活中不同的理发形式巧妙地运用到游戏中,更好地学会了理发。幼儿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应当建立在幼儿的自主活动的基础之上,这才能体现“教学做合一”的基本精神。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创造型人才,教育者要立足于“生活即教育”,充分实践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幼儿教育实践活动应该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以为了幼儿更好地生活为教育的最终目的,落实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

幼儿教育实践论文:综合课程下的幼儿教育实践与思考

幼儿园综合课程以主题活动为轴线,既充分考虑幼儿学习的启蒙性和趣味性,又为教师因地制宜地组织教学活动提供参考与支持;强调综合性、操作性;强调贴近幼儿的现实环境;强调同伴间的相互讨论与合作,鼓励幼儿采用多样化的表达方式。

幼儿园综合发展课程是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依据,以“终身教育、以人为本、回归生活、尊重每一个孩子”为理念来适应不同发展水平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龄前儿童。我班是《综合活动课程》验证试验班,以下是我对综合活动课程的理解:

一、终身教育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理念

综合课程是根据幼儿身体、心理发展的需要,顺应各种教育要素之间相互联系、交互作用的客观规律,从综合性人手,通过合理地选择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方法,科学地组织教育过程而建构的一种课程模式。其课程特性主要表现为:整体性、联系性、集中性。如在班级中制定班级公约、一日作息时间表。教师与幼儿一起制定的几条班级约定,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和责任意识。一日作息时间表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在幼儿面前,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时间意识。

二、以幼儿发展为本是课程的根本要旨

幼儿是天生的学习者,是主动的、开放的学习者。游戏和探索是幼儿的生命活动。幼儿时以主题的身份随时随地地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并显现出学习的能动性、独创性和差异性。同时,幼儿通过活动,体验到自己的能量、地位和价值,感受到自己的成长与进步。幼儿有着与生俱来强烈的好奇、求知和探索的欲望,他们的学习是自由的、开放的,贯穿于一日生活之中。教育必须依靠幼儿内在积极性,通过他们的亲身参与、独立思考和自我体验,建构起新的认知结构、态度体系和行为方式。

中班上学期我们进行了一个新的主题“可爱的动物”,每个主题开始之前我们两个老师对这个主题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构思,为此我们还特地带孩子去参观动物园,还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搜集一些有关动物的东西,设置了“资源加油站”。家长帮忙搜集了各种东西如:动物模型、动物简报等等。这种动物园的实践活动开展完以后发现孩子对动物的兴趣非常浓厚,在回来的路上就发现孩子提出了许多有关动物的问题,老师作为有心人都一一记录下来。

为了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兴趣点,尝试用这种团讨的方式来了解孩子想探究动物哪些方面的兴趣点。这种团讨活动也是对接下来的课程开展、区域设置、一日活动都是指导,比如根据团讨的结果,老师可以选择孩子感兴趣的活动进行开展,区域材料的投放时也能更有针对性。当然这种团讨也不是只用在主题开展的初期,在主题开展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了,老师和孩子也可以一起讨论。以多种方式让孩子参与其中解决问题,抓住孩子的生长点更丰富地开展主题。

三、回归生活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

《纲要》中明确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幼儿在学习课程中获得一定知识的同时,培养自己的爱心,学会关心动物、同情动物。如在自然角里饲养一些小动物:小乌龟、金鱼、小兔、小鸟等,轮流照看小动物,让幼儿学会照顾小动物,萌发热爱小动物的情感。在生活区提供一些和幼儿生活紧密联系的操作材料,开展如冲泡饮料、剥花生、补图书、切香蕉等活动。综合课程从幼儿的生活现实出发,反映现实生活尤其是幼儿感兴趣的或实际参与其中的生活,注重从生活中学习,让幼儿综合地学习各种知识。

四、尊重每一个幼儿,承认个体间差异是课程实施的前提

环境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保证。在团讨过程中孩子参与的痕迹,比如四块问题板连起来放在教室门口就自然成为主题环境的一部分,在架子的反面留下的空间,可以张贴孩子的作品,留下主题活动中孩子参与的轨迹。《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让幼儿真正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成长,让环境与幼儿对话、与家长对话,发挥环境“第三位教师”的作用。

紧密结合课程内容并留下每个孩子参与的轨迹,每个主题开展过程中都会在各个区域中投放2-3份和主题紧密相关的材料,作为主题活动的延伸,当然也有个别主题活动中的活动设计比较简单,比较适合在区域活动中实施,就将材料投放在区域中进行。比如在“好朋友”的主题中第一周的课程中有“好朋友的生日蛋糕”,第二周有“好朋友的礼物”,在内容上有所重复,就将“好朋友的礼物”的内容放在美工区完成。

幼儿园综合课程以主题活动为轴线,既充分考虑幼儿学习的启蒙性和趣味性,又为教师因地制宜地组织教学活动提供参考与支持;强调综合性、操作性;强调贴近幼儿的现实环境;强调同伴间的相互讨论与合作,鼓励幼儿采用多样化的表达方式,保证幼儿园教育更有效地发挥整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