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爱心教育论文

时间:2022-05-25 03:55:2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篇幼儿爱心教育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幼儿爱心教育论文

幼儿爱心教育论文:幼儿园爱心教育的个案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人类的爱有多种表现形式,如亲情的爱、教育的爱、尊敬的爱等。而爱心是包含于爱里面的一种情感和能力。弗洛姆认为爱是一门艺术,爱是需要学习的。幼儿爱心的培养首先是从家庭开始的,幼儿园也是爱心教育的重要场所。当前幼儿园的爱心教育进行得怎么样呢?幼儿园重视爱心教育吗?在幼儿园中又要怎样进行爱心教育,才能让幼儿感受到爱,学会爱,具备爱的能力呢?

本文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从受访幼儿园老师开展的爱心教育活动入手,分析爱心教育在幼儿园里的现状,探讨如何培养幼儿的爱心。在J幼儿园抽取30名教师进行访谈,对访谈进行录音,并翻录整理。

二、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教师眼中的“爱心教育”

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他对教育的理解影响着教育行为,从而影响受教育者。关于什么是爱心教育,被访的老师是这样说的:

“举例说,我们班的六一节目,排的是舞蹈《萤火虫》。我比较注重孩子情感上的培养,我就按照给孩子一种比较善意的体会,把萤火虫的发光、发热啊,这种自然现象解释给孩子听,然后提升到一种较高的层次,奉献的精神。”

“我们会在教室的角落设置一个动物饲养区域,让小朋友养小金鱼啊,乌龟啊,我觉得这些都可以培养小朋友的爱心。”

“这些在语言活动也是可以渗透的,我觉得并没有一个专门的主题来做这个。像平时我们在重阳节的时候,讲要尊敬长辈,老人,这其实就有培养孩子的爱心在里面。”

“我觉得孩子本质就是善良的,像前段时间,我们北海有位中学校长得癌症了,我们发动全园捐款,孩子们很踊跃的。还有像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我们的孩子都有奉献自己的爱心。这些教育都是潜移默化的。关键是教师有没有这种意识,去引导孩子。”

教师意识到自身的角色是引导者,将孩子的爱心教育渗透到活动中来。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教师将孩子爱心的培养融入到对小动物的爱,对老人的尊敬和对受难者的同情中。这是一种比较自然和渐进的教育方式。教师们也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可以融入爱心教育,只要引导和激发出孩子的爱心,就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二)教师开展的“爱心教育”

被访老师列举了一些幼儿园里开展过的带有爱心色彩的活动,数量还不少。

“捐款,爱心树,爱心朋友,爱妈妈……家庭,朋友,老师,各方面都有渗透这方面的教育。大班孩子去了福利院、敬老院,让孩子体验感受爱。”

这么多与爱心有关的活动是出乎我的意料的。当我们询问活动的效果时,老师的回答比较简单,“孩子很喜欢”。教师给孩子提供的是活动的体验而非单方面的说教与灌输。

“形式多种多样,渗透到各种主题活动中。两个孩子在争抢玩具,然后老师及时发现,进行一定的正面教育。”

被访老师认为爱心教育融会到教学活动中并不是困难的事情。像上面提到的正面教育,虽然是从争抢玩具开始的,但是抓住时机对幼儿进行正面的道德教育,也是实施爱心教育的重要环节。

(三)教师在“爱心教育”中扮演的角色

1.引导者。

裴斯泰洛齐认为爱的种子是天生的,它们的根源存在于婴儿和他的母亲之间存在的关系。儿童对母亲的爱是来源于母亲对儿童的爱。同样,在幼儿园里,教师对幼儿也要本着慈爱之心,把幼儿园变成大家庭,由此培养幼儿对教师的爱,并培养其一般的义务和道德感。不管是J幼儿园中开设的动物饲养区域还是发动孩子为灾区捐款、去福利院看望老人等等活动,教师都是作为“爱心教育”的引导者。儿童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爱,并将这种爱逐步扩大到全社会。

2.施爱者。

教师是施爱者意味着教师是爱的给予者,这就要求教师首先是爱的拥有者,拥有爱心,拥有爱的能力。教师给予学生的是师爱,是无私的、主动的爱。教师是师爱的主体,幼儿是师爱的客体。教师在给予幼儿爱的同时,自己有成就感和满足感,而幼儿则在教师的爱中得到充分的满足和快乐,并且被爱感染和鼓励,在教师身上看到什么是爱,并学会去爱。斯普郎格曾明确指出,“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的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就是教育的核心所在。”而唤醒儿童的心灵,只有爱才能担当此重任。教师扮演的施爱者就是用师爱引发出幼儿的爱,唤醒幼儿爱的心灵。

(四)幼儿园中的“爱心教育”多,孩子的“爱心现象”少

从采访中得知,J幼儿园是比较重视孩子的爱心教育的,但是受访者却认为“幼儿的爱心在生活中还是不怎么能够体现出来。”在J幼儿园,教师观察到孩子表现出较少的分享行为,对其他小朋友的关爱少有体现。被访教师认为,现在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在家中得到的宠爱太多。大多数父母都重视孩子的教育,给予孩子足够的爱,但他们往往忽视了怎样教孩子回报自己的爱。父母过多地施爱,造成了孩子不会去爱。

另外,受访老师还认为“孩子有时的冷漠和单亲家庭有一定的关系。”但随后她又举反例推翻这个命题。“但是,我们班只有一个孩子是单亲,他跟妈妈过的,母亲比较敏感,对小孩的教育比较在意,但这孩子在爱心这方面发展得还是挺好的。”最后,教师认为家长的引导才是孩子是否表现出爱心的关键。

Y老师提出了一个自己的观点,她们认为“人之初,性本善”,“其实每个孩子的内心本质来说是比较单纯,天真的。有些孩子这方面来得比较容易(激发),有些孩子就困难些。”Y访老师认为,孩子天性就是具备爱的能力和爱心的,不过要通过教师或家长的引导才能被激发出来。也就是说,孩子在参与这些爱心教学活动的时候,他们体验到了爱心,体会到了什么是爱心行为,但是,他们不一定马上就表现出来,需要成人的引导。

(五)影响“爱心教育”的主要因素

1.家庭因素。

孩子先是从父母那得到爱,才有了对爱的认知,有了施爱的榜样。孩子理解父母对他的爱,体会到应该回报父母的爱,才会使他具有爱人、关心人的情感。

G老师:“从自我做起,家长本身做起,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模仿能力很强,正面的榜样,友善的言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强调了家长在孩子的爱心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幼儿爱心教育论文:幼儿教育感想之“爱心教育”

摘 要: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幼儿教育主题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就自己的感想与大家分享。爱心教育的基本是爱的教育。既要有爱的基本含义的理解,也要有实际的诠释。让孩子明白爱的含义只是开始,而真正的目的是要孩子在生活中付诸于行动,进而影响孩子的一生。爱的教育不只是教师和学校的的事。伴随孩子去实践最多的是家长,实践的主体是社会。所以,真正的爱的教育更多的事需要家长的参与、社会的支持。爱的教育方式方法要多样化。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仍是一个值得长期坚持的教育

关键词:爱的教育; 幼儿; 坚持

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幼儿教育主题,围绕着这样一个主题,不少的幼儿园、幼儿教师可以说是煞费苦心。与之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与教育方式方法也在不断的实践与摸索中应运而生,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就自己的感想与大家分享。

一、爱心教育的基本是爱的教育。

也许,大家以为这是当然,无需再提,可是对于“爱”的真谛又有几人真正深入的了解?我们对于幼儿进行的爱的教育大多只局限于教师的教育过程,我就曾看见过这样一个案例:课堂上,老师“孔融让梨”的故事讲完了,他问学生:“春游时,你带了两只梨,而同学小明却什么水果也没有带,这时你会怎么办?”全班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让一只最大的梨给小明!”老师笑了,因为这节课成功了!可是,他刚回到办公室,学生就来叫了,有两个小朋友吵了起来,为的是争抢一只稍微干净的皮球玩。

当我第一次看见这样的案例是时,有着似曾相识的感觉。只是在一次看图讲故事之后,而孩子们抢的也不是皮球。我只能感叹从某种角度说我的那次爱的教育根本称不上是“教育”,因为对于孩子而言,那只是我在组织教育活动时将规定的爱的含义像传授学科知识那样“教”给儿童,即通过直接告知的方式,直接告诉孩子爱应该是什么。孩子的任务就是将教师所传递的那些知识记住。而我也简单的认为爱心教育就是让孩子能对某些给出的事件或现象做出一个简单地判断,即让孩子能说一说我们应按怎样去爱。而实际上,许多事件或现象是不能简单地说一说,它包含着每一个人对爱的理解和用实践行为的诠释。所以我要提出爱心教育的基本是爱的教育。既有爱的基本含义的理解,也要有实际的诠释。让孩子明白爱的含义只是开始,而真正的目的是要孩子在生活中付诸于行动,进而影响孩子的一生。

二、爱的教育不只是教师和学校的的事。

长期以来大家一直认为,学校承担着社会文化价值维持与传递的功能,教师依据社会的要求和教育大纲的规定,代表着社会,将这些社会文化价值有计划有系统地传递给孩子。那么不管什么样的教育都是教师和学校的事。这样的想法、做法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各类教育活动。在爱的教育上不能再让其延续下去。这是有原因的,正如我们前面提到教师的教育活动让孩子明白爱的含义只是开始,而真正的目的是要孩子在生活中付诸于行动,进而影响孩子的一生。而伴随孩子去实践最多的却是家长,实践的主体是社会。所以,真正的爱的教育更多的事需要家长的参与、社会的支持。教师不要再在那里身单力薄地“苦苦教育”着,那样教育的结果大多是徒劳无功的。

三、爱的教育方式方法要多样化。

幼儿教师针对爱心教育的开展的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也好、游戏也罢只能称作一种方式方法。我所说的多样化可以解释为通过各种途径让幼儿多付出爱心、感受爱心。教师再多的说教、故事、挂图等等也不如让幼儿从关心身边的人开始去付出爱心,感受别人得到自己的关爱后的满足感更能激励幼儿。更加不如幼儿相互之间、幼儿与他人之间爱的交流所取得的成效。

但无论是什么方式方法都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最基本的就是把我教育对象的年龄特征,顺应孩子的自然,尽量避免强制。顺应其自然而不是任其自然,教师、家长的启发和引导要适时、适情,以便取得最佳教育效果。

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仍是一个值得长期坚持的教育,让孩子的一生就从爱开始。

幼儿爱心教育论文:基于爱心交流视角的幼儿园教育创新研究

摘要:爱心交流对于幼儿园的孩子们来说特别重要,需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加以重点运用,得到孩子们的认可,形成比较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基于爱心交流视角的幼儿园教育创新研究是必要的。

关键词 : 爱心交流视角;幼儿园教育;创新研究;

幼儿时期是孩子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关键是成人怎样正确引导和培养。在爱心教育中家长对幼儿的影响至关重要。家长要以身示范,做孩子的榜样。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是教育的第一要义。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对孩子进行爱的情感教育。基于爱心交流视角的幼儿园教育创新研究成为当前幼儿教育的最佳途径。

一、爱心教育的意义

如今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家中缺乏能够与之分享物质和感情的兄弟姐妹,加上现在的家长都把自己的孩子视为掌上宝,对其宠爱过渡,唯恐自己的孩子被人欺负,受委屈。于是孩子在家长的溺爱下,形成了不少弱点,其中最大的弱点就是缺乏爱心,心目中只有自己而不合群,不关心他人;不会与同伴和平相处,打架、冲突时有发生,这会严重影响幼儿的发展。因此,“爱心”教育迫在眉睫。父母“身教胜于言教”,用自己的行动来感染孩子,让尊敬长辈的优良品质发扬光大。活动后,通过与家长的交谈以及看到家长反馈来的记录。我们也很感动。父母给孩子的爷爷奶奶洗脚的情景,每个人的眼里含着泪花,心中涌动着感动,此时,充分体现了“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意境,每个人胸口堵着感动,多少年来,还是第一次给自己的父母洗脚,怎能不感动?

二、基于爱心交流视角加强幼儿园教育创新

(一)多带孩子到自然环境中

爱好大自然是幼童的天性。大自然的一切是那么神秘美丽,接触自然的活动是那么妙趣横生,孩子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能得到许许多多的欢乐并获得美的感受,丰富他们的情感。家长在引导孩子感受和欣赏大自然的美的同时,要教育孩子关心和爱护大自然,告诉孩子这美丽的大自然是属于大家的,草坪不能践踏,花木不能攀折,果皮杂物要仍进垃圾桶。

(二)利用优秀文艺作品进行情感教育

幼儿在认识上具体形象化的思维特点,家长应充分利用适合幼儿的生动形象的文艺作品,如图画书,影视,童话等对孩子进行爱的情感教育。幼儿特别喜爱童话故事,童话中的角色和情景在幼儿头脑中栩栩如生。当故事中的主人翁遭到不幸时,最能使幼儿产生同情心,打动他们幼小的心灵。许多成年人都会记得“卖火柴的小女孩”,“灰姑娘”等外国著名童话和我国不少民间故事,对童年时代培养善良的情感起到很大的作用。现在也有不少颂扬热爱父母,热爱同伴,热爱人民,爱护公共财产等高尚精神的优秀儿童故事,我们可用幼儿易懂的语言将这些故事讲给孩子听,滋润他们幼小的心灵。

(三)善于结合日常生活对儿童进行爱的情感教育

例如,孩子的奶奶蹲在那里摘菜,有心的妈妈便可对孩子说:“瞧,奶奶在为咱们摘菜,她蹲在那儿多累啊!”孩子听后可能会去为奶奶搬个小椅子。这时,妈妈便要抓住这一时机,对孩子关心奶奶的行为予以肯定,进行心理上的强化:“奶奶,您还累吗?”妈妈问奶奶。“不累了,我的小孙子知道心疼奶奶了!”孩子受到夸奖后,心中也美滋滋的。下次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定会重复这种良好行为的。

(四)在爱心呵护中以身示范

幼儿的模仿性极强,他们是在模仿中学习做人的。家长是孩子在生活中模仿的主要对象,如果做家长的平时尊老爱幼,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这种善良的情感和行为必定会深深地影响孩子,培养他们一颗爱心。某幼儿园中班的一位老师曾向我讲述这样一个感人的事例:有一天,幼儿园为孩子们准备一种美味的点心,小朋友中午吃午点,每人一块,孩子们都高兴的品尝着可口的午点。但有一位小朋友悄悄地把点心放进衣兜里,当老师询问他为什么不吃点心而装进衣兜里时,孩子说:“因为我爷爷病了,我想把点心带给爷爷吃。”这孩子为什么如此关心爷爷呢?这位老师为此进行了家访,得知孩子的父母平日非常孝敬老人,他们全家进餐时,总是习惯地把最好的菜肴先给爷爷奶奶吃。每当老人身体不舒服时,妈妈就叮嘱孩子:“今天我们说话,走路都要轻轻的,晚上也不要看电视了,因为爷爷头晕,怕吵。”受爸爸妈妈的影响和教育,孩子也就自然有一颗孝敬爷爷的爱心。

三、特色教育

现在很多幼儿园一味强调特色教育,例如:英语班、心算班、舞蹈班等等。小宝宝过小就戴上了艺术教育的高帽子。我认为不是很可取。孩子太小,不要认为学得越多越好。关键在于循序渐进。东西学得不在多,而在于是否有利于促进孩子其他如:心理、情感、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发展。文学作品,教师有心用合适的方式去带领幼儿走进这本书,就一定能够在孩子的身上看到影响和变化。假设将幼儿道德行为的发展分为外烁阶段、中间阶段和内发阶段,处在学龄前阶段的幼儿不可能直接越到最高层次,尊重幼儿的道德行为必须有一个由外而内的过程,这首先需要通过良好的道德环境,以及借一个合适的外在动机,让幼儿逐步地朝着积极的方向靠拢,随着时间、经验的累积,慢慢地转化为内部动机。

四、老师用自己的爱潜移默化的感染孩子

用自己的爱,感悟着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会孩子做人的道理。拥有爱心是我们干这份工作的首要条件,没有对孩子的爱,谈何对孩子的教育,其他的也就无从谈起。爱,画出来就是一颗心,一颗红心。用爱心对待孩子,孩子也会用爱心回报我们。创造一个公爱的氛围,让每个孩子都感觉老师是爱他们的,老师对任何孩子都是一样的。适当的锻炼孩子独立处事的能力,不会做的时候,老师教,可学会了,就要自己做,不能让孩子养成事事都是别人为自己做的不良习惯。在这一点上,更需要家长多做些努力,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启蒙老师,孩子们在幼儿园所养成的好习惯还需要长时间的巩固。

幼儿爱心教育论文:爱心教育要从幼儿抓起

【关键词】 幼儿教育;爱心教育;方法

一、构建爱的环境,开展爱心教育

要让孩子懂得爱、学会爱、撒播爱,首先要让他们感受到爱是具体可摸、活生生存在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爱心教育不是干巴巴的训话,也不是冷冰冰的说教,而应是充满情感的教育行为。为幼儿创造一个爱的环境,这是进行爱心教育的关键。

幼儿在园接触最多的就是老师。要让孩子感受爱心,首先要让他们感到老师是爱的天使,是温暖的小鸟,让其在时时刻刻的注视模仿中接受爱的教育。早晨入园接待时,老师可在门口与孩子们热情打招呼,摸摸头、拉拉手,欢迎他们的到来;休息时与孩子们谈谈心,对特别的孩子给予特别的爱;活动时,要对弱小畏难的孩子吃偏食,让他们多玩多动;上厕所时,帮孩子提提裤子、系系鞋带;午点后,帮孩子们擦擦嘴、洗洗手。这些爱的举动,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创设播爱平台,开展爱心教育

1. 通过讲故事唱儿歌等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例如,《小花猫生病了》《老豆豆过生日》《爱唱歌的小麻雀》等儿童故事,脍炙人口,生动感人。老师要声情并茂地讲,鼓励幼儿要绘声绘色地讲,讲完后,要引导幼儿从新奇生动的故事情节中走出来,去认识其中的对与错、好与坏、谁是榜样、谁是“坏蛋”,再结合身边的人或事举一反三,帮他们分清是非、辨别真假。久而久之,幼儿就会效仿故事中的角色说话、做事,进而形成良好的待人处事品质。

2. 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体验爱的真谛。游戏是幼儿教育的主导手段和活动平台。教师要善于运用幼儿游戏中自主自愿的规律,将爱心教育贯穿于活动始终,引导幼儿在娱乐中学习互助互帮,在嬉戏中体验集体的智慧力量,在玩耍中提升包容和谐的心态。例如,我们可以要求幼儿扮演家庭成员的角色,感受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的分工职责,体会他们照顾别人的辛劳。在玩游戏《小丽摔倒了》时,要让幼儿动脑筋、想办法,明白在生活中遇到一次次自己或别人的“跌倒”应该如何面对,应该如何有力地站起来,应该如何避免那些无谓的“摔倒”,一天比一天坚强自信。

3. 依据时令环境培养幼儿美的情怀。幼儿的心灵如同一张白纸,他们好奇、渴望了解五彩缤纷的大自然。作为幼教工作者,要恰到好处地满足孩子的天性,带领他们走向自然,走向美,感受美,培养他们爱美的情怀。春天,带孩子到户外,看看花,闻闻草,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和万象更新。夏天,带孩子到树荫下乘凉,抚抚枝杆,摸摸叶片,感受绿意和生命的神奇美丽。迎着丝丝凉风,触摸自然力量和感受惬意。秋天,带他们到田间地头,看硕果累累,闻瓜果飘香,体会劳动的光荣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冬天,带他们掬一把皑皑白雪,翻弄冰清玉洁的瑰丽,为弯腰的松柏挺直脊梁。诸如此类,对幼儿来说是生动的,是新鲜的,是感性的,是可以刻印在心灵上的。长久下去,幼儿洁白的心灵画板上一定会烙下美的印迹。

三、树立典型榜样,开展爱心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幼儿是模仿着长大的,这是他们的天性。在幼教活动中,要善于树立榜样的标杆,让孩子在模仿中明白事理。首先,幼儿工作者是最大的榜样,要时时以身作则,处处言传身教,给孩子做好模范。比如,有幼儿摔到了,老师应该第一时间跑过去,轻轻地扶起,用手摸摸,甜甜地问问:“疼不疼啊?小乖乖。”“乖孩子,不哭,下次要慢慢跑!”同时帮幼儿擦掉眼泪,掸去泥土,领回教室,进入游戏。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这些举动虽小,但是孩子看在眼里,会记在心里,当下一次面对同样的情景时,他们也会模仿老师的一举一动,久而久之,即能内化成为关爱的习惯和品质。

同伴良好的行为形象最能影响孩子积极勇敢地朝向真善美。譬如,某个小朋友主动帮助老师收发玩具,某个小朋友主动整理图书,有人擦玻璃很干净,有人整理桌凳很科学,有些幼儿经常使用“谢谢”、“对不起”、“麻烦”、“没关系”等礼貌语言。老师看在眼里,要及时鼓励表扬,善加诱导,必要时可以录成视频,在活动中播放宣传,引到幼儿向“榜样”看齐,进而形成互帮互爱、文明和谐的班风。

幼儿爱心教育论文:谈家长对幼儿进行爱心培养教育之见

摘要: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个性行为品质,并使之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强有力的催化剂。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只有富有爱心的父母,才能培养出富有爱心的孩子。孩子时时刻刻把父母作为自己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身教重于言教就是这个道理。因此,父母平时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孝敬老人、关心孩子、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等,让孩子觉着父母是富有爱心的人,自己也要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关键词:家长;爱心;指导;培养;教育;幼儿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不得不面临着这样的问题: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家庭中独生子女现象的逐渐普及,孩子已成为每个家庭的中心和重心。父母长辈的过多保护和百般溺爱,渐渐地促使孩子养成了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个性品质,他们在接受来自于成人的源源不断的关爱时,感到非常地理所当然,因而他们也就丝毫不会去考虑别人的需求与感受。长此以往,这样的孩子,在群体中与他人相处时往往就会时时处处考虑到自己的利益,表现出冷漠和自私的不良行为倾向。试想,这样的孩子将来在立足社会、与人交往和处理人际关系时就会产生许多障碍问题,这种不健全的人格特征将会影响他们一生的发展。 在《学前教育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中班幼儿正处于个性情感初步形成并相对稳定的时期,在这一阶段幼儿的认知与判断能力也已经有了初步的萌芽,抓住这一有效时期,加以科学、全面、形象、生动的情感熏陶,将有利于幼儿良好道德情感的初步建立。而作为学前教育机构的幼儿园,要使我们的爱心教育得以深化,体现实效,则必须要牢牢抓住家庭教育这一环节,以家庭环境的改造和创设为依托,使德育渗透在学校、家庭、社区各个领域,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说教式的教学模式。注重爱心教育的系统性与实效性,以景制情、以点带面,来实现学校、家庭教育的完美结合,从而实现家庭爱心的目标,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

1.以亲情为主线开展家庭爱心教育

在我们整个的研究过程中,幼儿家庭爱心教育的实施,始终是围绕着"亲情"这根主线展开的。因为我们深深体会到孩子和父母那血脉相连的骨肉亲情是世间最浓烈最珍贵的情感。在孩子和父母之间更有着说不完的爱的牵挂、爱的故事。 我们有针对性地向孩子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说说家里谁是最早起床的人?家里有了好吃的东西,爸爸妈妈为什么不舍得吃?当你生病时,爸爸妈妈会怎么样呢? 这些问题都是孩子们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所以他们有很多的直接感受和体验。他们争先恐后地说着和爸爸妈妈之间发生的故事,脸上洋溢着幸福和满足的笑容。可是当问到:爸爸妈妈为什么舍不得吃好东西?爸爸妈妈上班很累回到家还要做许多事,你有好办法帮助他们吗?有的孩子说"我妈妈说她不喜欢吃零食"有的孩子说"妈妈累了,叫奶奶来烧饭……"从孩子的答案中,我们不难看到,孩子们因为缺少情感体验,总是将自己置身事外,觉得那些是大人们自己的事。

2.以主题为形式注重情感体验与激发

由于受年龄和生活认知经验的限制,他们道德情感的形成还处于一种萌芽和不稳定的状态。因此,需要我们成人不断地给予引导、激励和强化。我们在家庭爱心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坚持以主题活动的形式来深化活动内涵、丰富活动形式、增强幼儿的情感体验。为此,我们先后开展了"我的一家""我爱爸爸妈妈""学做哥哥姐姐""客人到我家""爷爷奶奶来过节""大家一起玩""我长大了"……等一系列的主题活动。我们对主题内容进行了合理的计划和编排,力求做到由近及远、由表及里、以情制景、以情动人。每一个主题的开展既有老师预设的活动(其中包括要求孩子观察记录爸爸妈妈做些什么家务、去父母单位参观访问、请弟弟妹妹上自己家做客等),同时还鼓励幼儿自己动脑筋想出和别人不一样的想法、做法,把自己关心父母、爱护弟妹、尊敬长辈的故事说给大家听,让小伙伴们一起学学自己的好办法等。 随着主题活动的蓬勃开展,孩子们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获得了情感、认知、语言、动手能力等各方面的均衡发展。我们教师也在和幼儿共同深入主题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与家庭、社区互动才能使我们幼儿园的情感教育熠熠生辉。

3.以互动为模式烘托情感激发的氛围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幼儿家庭爱心教育。因此,我们整个的研究过程就必定要和家长紧密合作,连手互动。我们利用家园联系窗、家长讲座、家园小报、家长沙龙、家教辨析会等形式,向广大家长介绍和宣传本课题实施和开展的价值和意义,以此获得家长的配合、发动家长积极参与。我们将定期开展的爱心教育活动方案详细地张贴在信息栏中,并明确标明家长配合的事项。例如:在三八节时,我们设计了"亲亲好妈妈"的主题活动。活动内容有:夸妈妈、画妈妈、唱妈妈、亲亲好妈妈等……。我们建议妈妈要配合孩子一起挑选妈妈的照片,告诉妈妈们在和孩子一起找照片的过程中,应该给孩子讲讲妈妈以前的故事(妈妈为了照顾你,不再精心打扮。妈妈生下你以后,身材不再苗条了。妈妈以前有很多的照片,现在的照片越来越少……)通过和孩子一起找照片,看看妈妈那么多的变化,使孩子在亲子交流中,明白了一个道理:妈妈身上这么多和原来不一样的地方,其实都是为了我呀!在接下去的画妈妈的活动中,孩子们纷纷用自己的爱心画出自己妈妈最美丽的样子,把它作为礼物送给自己最亲最爱的妈妈。妈妈接受了这份礼物后,把自己的一份满足、一份感动写在了画上,而后幼儿园在组织了亲子聚会"我的好妈妈",妈妈们和孩子围坐在一起,享受和感悟亲情。像这样的亲子活动内容还有:"爸爸真辛苦""对换节""我是爷爷奶奶的乖宝宝"等,通过亲子交流,让幼儿进一步体验父母长辈的辛劳,尊敬和关爱他们。

4.提供奉献爱心的机会

许多父母只知道一味地疼爱孩子,却忽略了给孩子提供奉献爱心的机会。其实施爱与接受爱是相互的,如果让孩子只是接受爱,渐渐地,他们就丧失了施爱的能力,只知道索取,不知道给予,并且觉得父母关心他是理所当然的。有的父母以为给孩子多点关心和疼爱,等他长大了,他就会孝敬父母,疼爱父母。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你没有给孩子学习关爱的机会,他们怎么会关爱父母呢?还有的父母认为孩子的任务就是学习,其他的都不重要,只有学习好了,将来才会有一个好的前程,于是什么事都为孩子着想,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孩子的性格、习惯、品质、心理对孩子的成长、成才更重要,并且这些都需要在生活、学习中培养的,不会一蹴而就。持之以恒的培养才会使爱的种子在孩子心里扎下了根,化为自觉的行为习惯。

我们在组织这样一系列的亲子活动中,在充分利用了来自家庭、社区的教育资源的同时,也帮助家长建立和形成了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使家长认识到孩子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更认识到了孩子良好情感品质的建立会真正促进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

幼儿爱心教育论文:爱心和奉献是做好幼儿教育工作的基础

摘 要:天真的笑脸,纯净的童音是用来形容儿童的,而幼儿教育的任务就是让天真烂漫的儿童快乐健康的成长。幼儿教育和中小学教育有着很大的差别,不需要教师有多高的专业水平,但是需要教师有爱心和奉献精神。

关键词:幼儿教育;爱心;奉献

三到六周的孩子像一颗在阳光雨露滋润下成长的幼苗,他们需要阳光的温暖,雨露的滋润,这阳光雨露就是爱。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想孩子的父母一样,把爱心倾注给每一个孩子。这样幼儿教师就需要奉献精神。有了爱心和奉献精神就能够成为一名出色的幼儿教师。

一、满怀爱心做好每一项工作

把幼儿教育工作当做一项事业来看待,你现在的付出会培育出未来的一棵棵参天大树,这就是教育工作的神圣所在。特别是幼儿更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用爱来浇灌。带着爱心去做每一项工作,认识到我们的教育对象将来会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材,就会觉得我们的付出是值得的,是有价值的,就会有成就感。

幼儿教育工作非常琐碎,不但要教给孩子们一些基本的知识,还有开发孩子们的视野,更重要的是还要负责孩子们的生活。所以幼儿教师有着双重角色,既是老师,又是家长。孩子到了幼儿园里,事无巨细都需要老师来管,甚至孩子上厕所都需要老师负责,这也是幼儿老师的辛苦所在。做这些像保姆一样的工作没有爱心是不行的。幼儿教师要做到爱自己的孩子推及别人的孩子,就能够把爱给每一个孩子。有了这种爱心,是做好幼儿教育工作的前提,是做好幼儿教育工作的根本。

二、给予每一个幼儿理智的爱

不管是中学教师还是幼儿教师,教师给予学生的爱毕竟和父母给予孩子的爱是有区别的。父母之爱是一种亲情之爱,血浓于水的爱;而教师给予学生的爱是一种关爱、理智的爱。但是这两者也有相同的地方,那就是都是无私的,唯有无私才能让孩子感觉到,爱才能起到教育的效果。教师给予学生爱是有一定的目的性的,最基本的目的就是起到教育的效果,而教育行为是一种理智的行为,因此,教师给予学生的爱也应该是理智的,幼儿教师也是一样。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让幼儿感觉到你既是老师又像父母,这样在幼儿教育中才能起到起码的教育的效果。要让幼儿感觉到你是爱他们的,但是也要听老师的话,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要做到这一点,幼儿教师就需要主要角色的转换。在照顾孩子们的生活时要像妈妈一样;在教给孩子知识,规范孩子的行为时就是老师的角色了。在实际的幼儿教育工作中教师需要随时转换角色。一会孩子需要上厕所了,你就是妈妈;一会教给孩子唱儿歌,你又变成老师了。这是幼儿老师和其它学段的老师所不同的地方。这样给予孩子的爱才是理智的爱,孩子们才能够在这种理智的爱中在知识、心智、身体方面健康成长。

三、幼儿教师要有奉献精神

上面已经提到,幼儿教师其实有双重身份,既是教师,又是父母,所以幼儿教师担负着双重任务:教育的任务,照顾幼儿在校生活的任务。这相对于中小学教师更累,更需要有奉献精神。可以这么说一个好的幼儿教师不一定是在专业上突出的老师,但是必须是一个充满爱心和具有奉献精神的教师。这种奉献不仅仅是外在的,也是内在的。在日常工作中幼儿教师要对孩子们事无巨细的进行照顾,还要备课、上课、组织孩子们做游戏等等,工作内容繁杂。内在,幼儿教师还要有博爱的胸怀,要分出对自己孩子的爱给自己的幼儿学生。幼儿教师的奉献精神正在于此。这也是幼儿教师值得尊敬的地方和与其它阶段的教师不同的地方。没有奉献精神是做不好幼儿教师工作的,幼儿教育这个职业是崇高的,幼儿教师是最值得人们敬佩的。

人们经常把学生比喻成小树、幼苗,把教师比喻成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幼儿教师不但是园丁,还是阳光和雨露,用母亲般的爱滋润着每一颗幼苗健康成长。爱心和奉献是做好幼儿教育工作的基础,是对幼儿教师最根本的要求。

幼儿爱心教育论文:浅谈在幼儿园实施爱心教育

幼儿期是幼儿情感发展的启蒙期,幼儿的情感发展如何,将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素质和个性发展。但是长久以来,身体发展的重要性已经几乎为所有家长所认识。然而,幼儿心理的健康却被忽视。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孩子以逐渐成为给个家庭的“核心”造成他们只懂得享受爱,却不知道去关爱别人。

幼儿有相当长的时间是在幼儿园中度过的,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对孩子们进行爱心教育是我们的责任。和在孩子们朝夕相处的过程中,我们通过教育和引导,从一点一滴做起,对幼儿实施爱心教育。

1.在教育活动中,对幼儿实施爱心教育。

设定以“爱”为主体的活动。例如,我们班开设了“谢谢你帮忙”这个主题。通过让幼儿对各种行业工作的了解,如带领幼儿参观食堂,参与简单的劳动等,让幼儿理解各行各业工作人员的辛苦,从而对服务我们的人心存感激。利用“三八”妇女节开展“我的好妈妈”的教育活动,从而让他们知道要感谢自己的家人。

挖掘有价值的教育内容。引用一些相应的故事,通过老师的讲诉、电脑课件演示、观看光盘等形式,师生共同参与讨论,让幼儿理解和接受。如传统的《孔融让梨》、《雷锋的故事》,现在的热心公交工作的李素丽的故事、感动全国的背着妹妹上大学的洪战辉的故事……让幼儿以这些人为榜样,从中让他们体会到别人奉献关爱带来的欢欣和快乐。

2.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老师要注意观察幼儿,要抓住一些突出事件和平常的小事,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比如:贝贝把摔倒的小朋友扶起来了、宁宁今天主动帮老师擦桌……这些生活中的小事,老师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从而强化幼儿的行为使幼儿短暂的、个别的、一时的爱心,转化为内在的自觉化的品质。

同时为幼儿创造机会,及时满足幼儿关心他人的心理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发现孩子关心他人的萌芽,抓住机会进行时时教育。幼儿感受到自己付出爱心带给自己和他人的快乐。

3.在社会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

3.1多带领幼儿参加有益爱心的社会活动。

我们可以组织幼儿园开展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捐赠衣物活动;帮助残疾人和孤寡老人的活动等。如带领幼儿给敬老院的爷爷奶奶献爱心活动。为敬老院的爷爷奶奶表演节目;帮敬老院的工作人员打扫卫生;手工作品义卖,用筹款购买玩具和生活用品,无偿的捐赠给了福利院小朋友们。通过这些活动的实施,在全社会形成一个人人献爱心社会风范。

3.2让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总是有各种各样的人在为我们付出着。我们要让孩子从小学会感激别人。

“六一”是小朋友的节日,这一天我们邀请了所有的家长参加。节目的最后,孩子们伴随着“感恩的心”这首歌一起说:“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为我们做了很多很多,现在我们长大了,我们也要把爱献给您们。”说完后,孩子们在自己爸爸妈妈胸口贴上了一颗红红的心。许多家长都感动的留下了眼泪。通过类似的感恩活动,使幼儿得到爱的满足和学会从爱别人得到快乐,减少幼儿的自私、任性、缺乏责任感和不关心他人的行为,提高能力和自尊。

4.创设与爱心教育相适应的环境。

幼儿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发展的,一个好的环境本身就是幼儿的教科书和良师。它能够陶冶幼儿的情感,使他们的身心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良好的发展。要从心理上爱孩子。作为老师,就要为幼儿付出朋友间真诚的爱,母子间真情的爱。如:幼儿刚入园,离开了温暖熟悉的家和对自己呵护备至的亲人,他们会觉得一切是那样的陌生,这时,老师和蔼可亲的态度,无微不至的关怀,就会使幼儿产生安全、愉悦的情绪。老师对幼儿的爱,在幼儿中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幼儿之间更加友爱、融洽。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越来越需要人们具备与人合作分享的品质。现在的孩子在活动中更多的注重自我中心、自我欣赏、自我满足,对于怎样与人合作、怎样欣赏与分享同伴的成功、快乐,体验的较少。笔者认为发扬互爱的关键在于:让孩子学会分享。分享行为是人类行为发展的重要方面,它保证了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通常被赋予很高的道德价值。我们在引导孩子与人分享时,既要体谅孩子“难以割舍”的复杂心态,同时又要教导孩子:分享,体现了自己对别人的关心与帮助,分享不是失去,而是一种互利。与人分享是幸福的,这样彼此关心、爱护、体贴,大家都会觉得温暖与快乐!

爱孩子也要创立良好的班级环境。在我们班每一名幼儿都会参与到活动室的布置当中。幼儿从家中带来了小动物、小植物放在自然角。每天,值日生会负责的为植物浇水、清除叶子上的灰尘,会按时的给小动物喂食,给小乌龟换水……让幼儿从对关心、爱护小动物、植物,逐渐转移到关心集体。从参与进一步激发幼儿关心周围事物,关心集体的情感。

蒙台梭利说:“生命的成长必须有爱的感觉,爱充实儿童的自觉性,他们的自我认识是通过爱得来的。”在幼儿园集体活动中,我们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必须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的培养,一言一行的引导,让爱在幼儿的心中扎下根。让幼儿懂得要去关心和爱护周围的人,从而逐渐懂得去热爱祖国和人民。

爱是蓝天、是大海,爱是阳光、是雨露。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爱是正大无私的奉献。就让我们和孩子一起为世界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吧。

幼儿爱心教育论文:浅谈幼儿的爱心教育培养

摘 要:爱是世间最美好的词汇,学会爱,我们才有平和的心态、博大的胸怀,懂得体贴与照顾,知道真情所在;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爱是一种情感交流,爱是一种行动体验,爱更是一种理解和尊重。

关键词:幼儿 爱心 情感 行动

陶行知曾说过,“教师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在幼儿园生活中,作为教师更应当与幼儿一起创造一个真善美的小世界。让孩子在感受别人爱的同时,也尝试着去爱别人。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明确指出: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感和能力。幼儿教育的对象都是3-7岁的孩子,他们幼小,像刚出土的嫩苗,需要“园丁”的呵护和培养,这时就需要教师用似春雨般的爱去滋润,似春阳般的爱去熏陶,这对正处于个性和道德品质形成的萌芽时期的幼儿来说,是进行良好品德教育的最佳途径。由此看来对幼儿的品德教育应该让幼儿在生活和各项活动中时时感受爱,认识爱,学会爱。因此,我认为幼儿的品德教育,爱是永恒的主题。[1]

一、用情感表达师生爱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人间任何一种爱都无法比拟的,因为这种爱是一种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它是无比神圣的。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孩子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师爱对幼儿来说是一种良好的道德感化和心灵熏陶,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用语言来播种、用汗水来浇灌、用心血来滋润。对孩子充满爱的教育活动,都仿佛在为孩子打开一扇扇窗户,让孩子看到一个色彩斑斓的新世界,并且让孩子感受到教师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精神境界。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热爱幼教这个岗位,我捧出一颗火热的心去热爱孩子,熟悉他们,关心他们,与他们真心实意地交朋友,使他们感到师生之间的真诚和依赖,教育才会成功。[2]

多懂事的孩子,只知他们平时爱惹我生气,不知他们竟也知道关心我!下课了,孩子们硬要把剥好的橘子塞进我的嘴里,说:“老师吃了它吧!吃了你的嗓子就会好了!”在那一刻我发现孩子们已经学会爱别人了,面对这金子般的爱,我顿时热泪盈眶了。这不就是高尔基说的:“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的确,爱是一种情感交流,当你把炽热的爱通过你的点滴传给孩子时,就会激起孩子对你情感的回报,从而乐于接受你所给予的一切。[3]

二、用行动体验传播师生爱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需要?用行动体验传播师生爱,这种爱要能够把每一个孩子爱到心坎里,爱的是那么温暖那么无私;孩子犯错时,能多给孩子一个机会,当孩子取得成绩时,会给孩子送上一片掌声;孩子有疑难时,又是孩子最好的帮手游戏时最好的伙伴最真诚的朋友;当孩子大胆表现自己时,老师是最好的欣赏者。一个甜甜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真诚的赞美、一个友善的态度,一颗充满的爱心……教师要用这份真诚的爱深深地去感染每一个孩子的心灵。[4]

小班幼儿刚刚入园,哭闹是常有的事情,看着他们哭着找妈妈的时候,我的心也被触动了,每每这时我便走过去把他们抱起来,摸摸他们的头,亲亲他们的小脸,让他们感受到妈妈一样的温暖……其实,我们平时的一言一行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孩子。所以当你生气想发火时,当你的言行没有为人师表时,请想一想,一面面小镜子正照射着你!”于是,我在孩子们面前非常重视榜样作用。[5]

三、用理解和尊重感染师生爱

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这应该是我们所有教师的共识。愿所有的教师心中都充满真爱,把不同的爱献给不同的孩子,让我们把真爱的种子种进孩子的心里,相信它能生根、发芽,并结出喜人的硕果。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6]

幼儿虽然年幼,但是他们同样有自己的思维,有能力做好每一件事,强加和包办代替就会使幼儿失去选择的主动权,使幼儿没有独立思考的机会,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出现事事处处依赖成人或者出现逆反心理,这对幼儿健康心理和思维能力都十分不利。成人应该重视孩子的想法,不应用成人的看法去评价孩子。这让我感受非常深刻的是在我初为人师时,没有太多丰富的教学经验,有的只是一颗热爱这份事业,热爱孩子们的心。当时在大班实习,心里有一丝紧张,有一丝好奇,在面对那些调皮的孩子起初显得束手无策。为这些,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向老教师取经,慢慢地我发掘了孩子们心理的渴望,知道了只有满足孩子们的需求才是师生间沟通的前提。教师就应该充分认识到:孩子是处于发展中的人,每个幼儿都是等待开垦的金矿,每个孩子都有发展的可能和潜力,教师应该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把自己作为一个听众、朋友,而不是一个威严的法官,在与孩子进行没有心灵距离的开放的交流。[7]

冰心曾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爱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是所有高尚品质和美好道德的核心。通过教育把孩子从自然人培养成为懂得爱、珍惜爱、有爱心、有责任感的拥有健全的人格的人。让我们把爱深深地扎根在孩子的心田里,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一颗爱心!

幼儿爱心教育论文:让爱心教育作为幼儿快乐成长的助推器

【摘要】在学前教育管理过程中,要想从中萌发幼儿的一颗爱心,幼教人员应当启用自己的无限爱心工程,努力去教育、引导、传带和熏陶他们,让一粒“爱心之粟”能够绽放出万千“爱心之籽”,从而促使幼儿在享受“爱和被爱”之中健康快乐、茁壮成长。本文所述的爱心教育,即是笔者从事多年幼教管理,认真践行“冰心之爱”――“有了爱就有了爱的一切”之中摸索总结出来的一些成功做法。

【关键词】学前管理 幼儿爱心教育 健康快乐 实践与探讨

在独生子女占主导地位的现代社会家庭里,由于疼爱、溺爱、错爱甚至畸形之爱的泛滥存在,逐渐使得“龙子凤女们”养成了任性、娇气、自私和强烈依赖的性格心理特征。他们在无微不至的关爱与呵护中日复一日地成长着,却难以能够真正品尝“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温馨与快乐。瞧:在大街小巷里,一个幼儿因为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大哭大闹,任爷爷怎么哄劝都无济于事;在幼儿园里,一个小孩摔疼后坐在地上哭喊着,一群小朋友围观着叽叽喳喳、指指点点,却无一人能够上前帮忙或者表示一丝安慰;在班级里,一把椅子倒在那里,许多小朋友“绕道而行”却难见人把它扶正放平…… 由此可见,幼儿爱心教育已经到了不容忽视和毫不迟疑的时候了!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幼教实践与体会,试对此作出一些抛砖引玉之论。

一是要在日常教育中让幼儿充分感知爱的存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幼儿一遇到困难和麻烦事,首先想到的要么是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等亲人),要么就是自己的老师。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从平时的生活中知道,这些人能够给自己带来“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关爱和帮助。由此说明,“爱” 是幼儿们最最需要的东西。因此在日常教育中,我们要通过各类途径和方式,让孩子们能够从中深刻感知来自老师的关爱。首先,要做好“寓爱于教育教学之中”。为了拉近师幼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幼儿们时时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之情,笔者引导孩子们编制了一首首朗朗上口的儿歌,如《老师就是妈妈》《我是老师的小宝宝》《幼儿园就是我的家》等。其次,要多用“肢体语言”向孩子们传递老师对他们的关爱之情。如善意的微笑、会意的眼神、轻轻的抚摸、鼓励的掌声等。几年前的一个中班幼儿,由于单亲家庭的特殊原因,她性格内向、胆小孤僻、不善言语,即使与老师和小朋友们也离得远远的。经过近一学期的努力,笔者就是凭着这些肢体语言把她“慢慢捂热”起来。当她来到大班的时候,已经能够在比赛过程中独自歌舞了。再次,“寓爱于快乐的游戏活动之中”。由于游戏是幼儿教育中最常见常用的一种活动形式,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做游戏、讲故事等活动,对幼儿们进行爱的情感教育,让他们在“充满阳光和师爱”的欢乐环境之中健康成长。

二是要在爱的激活中让幼儿逐步学会如何去爱。有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既要享受被爱的幸福,还要经常通过“赠人玫瑰”来享受“手留余香”的另一种幸福,这才是爱的真谛和全部幸福之所在。本文从幼教实践中总结认为,我们在给予幼儿无限关爱的同时,还有更重要的是,善于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形式,对幼儿心中爱的情愫进行有效激活和放大,让他们能够深切地体会和感悟到爱的全部意义――被爱和他爱,把健康爱心元素逐步植入到了孩子们的思想和血液之中。如在《小黄鸭》音乐活动中,小朋友看到一只可爱的小黄鸭迷路了怎么办?……应该把小黄鸭护送回家。在《小娃娃跌倒了》歌舞表演中,老师运用优美的舞姿启发和带动幼儿“把小娃娃扶起来”。在《七色花》《送你一把伞》之类的故事教学中,对幼儿渗透爱的情感教育,更容易让他们理解、接受和模仿。通过有效激活幼儿们的“爱之情感”,努力促使他们产生爱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举动,从而不断放大爱的教育效应。

三是要在家园对话中让幼儿逐步能够走向真爱。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听到有这样的谈论:一些幼儿在园所里确实是一个乖巧、礼貌、听话、懂事的孩子;然而一旦走出老师的“势力范围”或视野,立即像完全换了一个认识的,显得非常任性和自私,跟家长是要这要那甚至哭闹耍赖,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弄得家长无可奈何、好不头疼。究其个中原因,这是中国家庭的“溺爱与错爱”形成了孩子“自私恋我型”的性格心理。然而本文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有两点:其一,当今园所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方式确有不全面、不健康、不正确之处,如两者之间“各自为政”甚至互有抵触。如园所教育着力培养幼儿的独立自主、互助合作的精神和能力;而家庭教育中则人为地剥夺了幼儿的独立自强意识,不是“包办一切”就是“越俎代庖”。二是现代教育的触觉太短,延伸度严重不够,渗透力非常牵强。如家园所对幼儿的正面教育相比较,社会上不良之风对家庭和孩子的渗透影响力是非常强大的。对此,我们要真正肩负起“塑造灵魂、铸造精神”的社会意识和历史责任,努力作出有效性“拯救”措施。比如,通过家园互访、手机电话和媒体网络等方式,正常保持家园对话和畅通联系,在摸清幼儿家庭状况与结构的基础上,有效形成教育合力,做到家园教育的“综合治理”。再如,对幼儿家教中的不科学因素和“畸形”的管教方式(有些家长缺乏耐心教育,对幼儿的无理要求,要么不以为然要么强行拒绝),要充分利用自己手中的“非权力因素”施以积极性影响,从而对幼儿带来“健康之爱”。

(作者单位:盐城市六一幼儿园)

幼儿爱心教育论文:幼儿教育中的爱心培养研究

摘 要:在物质条件日益丰富的当代,孩子成了掌上明珠,父母对孩子是有求必应,因此幼儿在不经意间极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病态心理倾向。出现这种病态的教育结果,根本原因为老师或父母没有以适当的方式关爱孩子,即仅一味地给予爱,却忽略掉了教授孩子学会如何去爱别人。主要就培养爱心从点滴做起,积极创造爱的环境,家庭实施爱的教育等三个方面阐述幼儿教育中的爱心培养。

关键词:幼儿;爱心培养;方法

一、培养爱心从点滴做起

1.学会感受身边的爱

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孩子学会爱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要培养孩子学会爱之前,必须让孩子感受到他身旁有爱的存在。在学校期间,幼儿与老师的接触比较频繁,老师对孩子的爱直接影响到孩子对爱的体验,因此老师可利用点滴小事言传身教,让孩子学会去爱。例如早晨接待来校学生时,老师可以用充满热情的方式向孩子们打招呼,抚摸孩子的头,与孩子们愉快地牵手等;下课后,偶尔找一些孩子谈心,让孩子更近距离地感受到爱的存在;离开学校时,尽可能对每个孩子说再见等。利用这些细小的事,让孩子深刻地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

2.学会付出爱

爱与被爱之间呈相辅相成的关系。日常生活中,老师要利用每次机会给孩子们创造付出自己爱的机会,例如当有小孩跌倒时,要鼓励孩子去扶起,让孩子们相互卷衣袖或系鞋带等。对表现好的孩子,要及时给予适当的表扬,例如发放五角星、奖状等物品,同时可鼓励其他小孩把他作为学习的榜样。

二、积极创造爱的环境

1.充分利用自然环境

老师可在教室里添置一些花草和小动物,并让孩子们了解到小动物的可爱与有趣,并让孩子时刻关注爱护它们,让他们从中体会到付出爱心后的快乐。老师可利用一些温柔亲切的口吻和动作让孩子们深深地感受到老师的爱,并模仿老师的行为让孩子的爱心提高。在对小植物小动物付出爱的同时,也让幼儿感受到他们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2.为孩子们创造爱的氛围

老师的关心和爱会给学生留下深深的印象,并影响孩子的一生。作为一名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时时刻刻充满爱,这样才能让幼儿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老师给予的关心与爱护。在与孩子的接触中,老师可常用喜欢的眼神去注视孩子们,并与孩子经常互动,例如与孩子们手拉手行走或经常去爱抚她们等,由此让孩子们在充满爱的氛围里快乐的成长。此外,老师也可定期让孩子们把自己喜爱的玩具物品带到学校与同学们分享,孩子们在得到别人的爱的同时也会逐渐学会给与别人爱,让自己从中感受到爱与被爱的乐趣。

三、家庭实施爱的教育

家庭是对幼儿爱心培养的重要场所,家长是幼儿模仿的主要对象。父母在对幼儿进行爱心培养时,可利用自身与幼儿的亲密关系,用自己的语言创造爱的氛围,让孩子体会到深深的爱,并给孩子提供有利的模仿对象。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当经常关心和尊重幼儿,对待孩子杜绝采用厉声呵斥、体罚等粗暴手段,而是用温柔体贴的方式去呵护小孩,但要掌握一定的尺度,不要一味地宠爱他们。平时多与小孩谈谈心,交流生活和学习中所遇到的困惑、感受与收获,并适当地加以表扬与指导,并可让孩子从父母那里感受到一股稳重的爱。在长辈面前,成人可做好表率作用,例如给老人捶捶腿、泡一杯茶、说几句关心的言语等,此类行为皆会引导小孩主动付出爱心。家长一定要戒掉自己的一些不良行为,尽量在各方面保持一个优秀的形象,让孩子在自己的影响下健康成长。

幼儿爱心教育论文:浅谈幼儿园的爱心教育

陶行知曾说过,“教师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在幼儿园生活中,作为教师更应当与幼儿一起创造一个真善美的小世界。让孩子在感受别人爱的同时,也尝试着去爱别人。

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明确指出: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感和能力。

如今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长期处于众星捧月的地位,加上家长重智轻德的教育倾向,使多数幼儿形成了自我中心,只知获取,不懂给予,众人为我的心理倾向。前不久,一项现代儿童生存状况调查显示:90%以上的孩子有“惟我独尊”的倾向。具体表现为:他们很少帮父母做家务,没有觉得父母挣钱辛苦,也很少帮助别人。这是我们现行教育的一种悲哀,即在为孩子付出大量爱的同时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东西。让孩子学会爱,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的父母,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的老师,爱所有关心帮助自己的人。

那么如何把爱的种子撒播到孩子心中呢?孩子的爱心不是靠强行灌输,在一夜之间培养出来的;更不是用没有原则、失去理智的溺爱换来的。它是通过自然而然的模仿、潜移默化的渗透而逐渐形成的,如同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一个从外在到内在、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

一、在日常生活活动中贯穿爱心教育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最初拥有爱心,只是在成长过程中,生活的环境和受到的教育不同,人的品行也发生了变化。幼儿时期是孩子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关键是成人怎样正确引导和培养。人们都看过这样一个公益广告:“妈妈。洗脚。”可以看出,孩子是渴望爱心教育的,爱心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幼儿园是孩子生活的大集体,环境的影响和教育对他们极其重要。作为老师要注重日常生活的教育,从孩子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如教育孩子:不小心碰着别人要主动说声对不起;别人帮助你要说声谢谢;别人摔倒要关心帮助别人……但是,当我们在大唱赞歌的同时,,工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又不免令人深思。最典型的教育案例――《被遗忘的爱心教育现场》。在一次散游,教师带幼儿到户外游戏,途中恰逢一工人在疏通下水道,周围一带都散发着作呕的臭味。“老师,那位叔叔在干什么啊?” “站在那么脏那么臭的地方,他可真不讲卫生!”……一些好问的孩子拉开了话匣子。可是这位老师只顾着捂鼻子,根本没有理会孩子的提问,取而代之的是她大嗓子门的吆喝声:“臭死了!孩子们快点走,要不然我们的鼻子可要跑了!”说着,便将孩子像赶鸭子似的带离了那个活生生的爱心教育现场。

陈鹤琴先生说:“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这一基础包括品德、经验知识和智力等方面,而品德是核心。但是恰恰这一基础却不为该老师所重视。或许还有更多的教育工作也是如此,不善于捕捉幼儿生活中有教育意义的生活片段,随机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这是现行教育对当代教师的素质要求,我们有义务让孩子在生活中感受爱的同时,也学会爱别人。由此可见,一日生活中教师爱的随机教育固然重要,可也不少了爱的环境的催化。在环境创设上,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以爱为主的内容,如在主题墙的布置上,体现爱的教育;在自然角里放些小朋友们喜爱的动植物,让孩子关心、爱护、照料它们,体验付出爱心的喜悦;教师应时刻充满爱,以积极的口吻,温柔的动作、耐心的态度去感染孩子,使孩子的爱心在爱的氛围中慢慢充盈起来。

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整合爱心教育

1、充分挖掘学科教材中的“爱心”素材

在幼儿园的教材中,有些“爱心”素材可充分利用。如:中班语言活动《三只蝴蝶》,该活动目标为理解故事内容,懂得同伴间要相亲相爱。但活动并非到此结束,要将“爱心”教育延伸下去。让幼儿说说自己还有哪些与同伴相亲相爱的事,并画下来,与同伴分享付出爱的喜悦。实践中我们还利用文学、美术、情景表演等艺术手段作为爱心培养的有效途径。艺术手段以其特有的感染力淡化了说教的呆板,使幼儿的心灵在得到美的熏陶同时,爱心也一点点一丝丝地渗入孩子的心灵。听故事、引导幼儿理解并续编故事、角色扮演等都是教师能够应用的方法。比如:请幼儿表演故事《狼和小羊》使他们进行角色表演的同时,体验对小羊表示同情的情感,愿意主动去帮助他,从而使他们懂得,生活中应该同情弱者,乐意去帮助需要的人。角色扮演让幼儿根据一定的情节,扮演某个角色,并通过言语、行为、姿势动作、表情等来表现该角色特征,从中体验在某些情境下该角色的心理感受,进而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况时,能做出恰当的反应。

在主题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也应当特别注重结合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实习期间开展主题活动《我就要上小学了》时,我针对小朋友马上就要毕业了,开展《我要感谢的人》这一活动。我告诉幼儿:“马上就要毕业了,在这三年里你最想感谢的是谁呢?你怎样来表示感谢呢?”有的小朋友说要感谢老师、有的说要感谢阿姨,还有的说要感谢自己的小伙伴;他们折了千纸鹤送给老师,画了最美的画献给阿姨,和小伙伴一起玩一玩最喜欢的玩具。最让我感动的是:两个小朋友互相抱在一起,悄悄地说:“你要常给我打电话。”天真稚嫩的话语,留下了多少孩子对老师、阿姨和小朋友的爱。主题活动有目的的开展,对培养幼儿的爱心会有显著的效果。

2、在游戏活动中教给基本的技能与技巧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是教育的重要手段,运用幼儿游戏自主自愿的特点,将爱心贯穿于游戏中,诱导幼儿在活动中学,在娱乐中愉快地体验爱心行动。在活动中,教师就调动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致,并能同其他幼儿一起游戏,共同使用玩具,比较稳定地相互交往,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友好情感,友爱行为。利用游戏进行教育,最有利的就是让孩子“置换角色”,就是让孩子去感受别人的酸甜苦辣,让孩子体验不幸者的感受,从而让孩子献出自己的爱。例如在角色游戏中,通过玩娃娃家,扮演妈妈,感受妈妈的辛苦,从而对妈妈产生敬爱之情。

教师还应教给幼儿一些基本的交往技能和安慰助人的技巧。正确的交往技能,能使幼儿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萌发关爱之心。然而有了关爱之心,并不一定能产生良好的安慰助人行为。由于自我化的作祟,幼儿也许会好心办坏事。所以,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讨论、歌舞等形式,教授幼儿一些安慰别人的语言和方法,助人技巧的要领。

三、在家园配合中进行爱心教育

纲要中提出:家园密切的合作,步调一致的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幼儿园的最佳合作伙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是社会和幼儿园无法比及的。孩子最依恋的是家庭,最亲近的是父母,最爱做的是游戏,关键时刻配合幼儿园共同教育,会收到不可估量的效果。

教师应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如家访、电话、便条、家长会等,与家长密切联系、配合,积极宣传爱心教育的重要性,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防止“一个宝宝两个样”的现象。常言说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庭教育的显著特征,就是潜移默化的熏陶。父母应从家庭实际出发,根据孩子身心发育的特点,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抓起,从点滴抓起,循循善诱,以情导行,以事明理,寓教于乐,对孩子进行生动的渗透性的爱心启蒙教育。有这样一个事例:孩子对妈妈说:“爸爸和我一样,也喜欢看动画片。”妈妈笑着对孩子说:“你爸爸本来不喜欢看动画片,但为了让你高高兴兴看动画片,他就不看其他节目了,你爸爸就是这样,遇到事情总是先替别人着想,然后才考虑自己,你可要向爸爸学习啊!”我想,这就是自然生动的爱心启蒙教育。

由于幼儿的道德发展处在他律阶段,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因此,他们对抽象的概念、空洞的说教,难以理解,而利用具体形象的榜样力量去教育影响幼儿,则可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家长与左邻右舍的和睦相处,互相帮助,对弱者的同情等,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使他们产生与人友好相处、具有同情心的情感。家长在注重榜样力量的同时,还应给孩子爱的机会。对于成人来说,接受孩子的爱是快乐的、幸福的;对于孩子来说,给予别人爱,别人能理解、能接受,比接受成人的爱更快乐!遗憾的是,多数家长只知道为孩子奉献爱,却垄断了孩子爱的机会,爱的权力。不妨放开你的手,让孩子帮帮你,,让他们有爱别人的机会。父母生病了,让孩子来照料;父母下班累了,让孩子多帮忙些家务……让孩子在被人爱的同时感受温暖、快乐,并由此学会爱别,帮助别人。这样才能家园配合进行爱心教育,让幼儿拥有健康的人格,珍贵的爱心。

冰心曾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爱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是所有高尚品质和美好道德的核心。通过教育把孩子从自然人培养成为懂得爱、珍惜爱、有爱心、有责任感的拥有健全的人格的人。让我们把爱深深地扎根在孩子的心田里,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一颗爱心!

幼儿爱心教育论文:幼儿教育中爱心情感体验的重要性浅析

摘要:传统的教育理念,都是本着一切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但是随着时间与社会的发展,在这种教学理念下产生的教育教学方法就值得反思,并且需要进行相关意见的改进。大多数家长将孩子放在第一位,这样就会让孩子从小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强烈意识,而幼儿阶段是对孩子爱心情感体验教育的重要发展阶段,本文主要对爱心情感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进行深入的分析,增加孩子自身的情感知识体验。

关键词:幼儿教育 爱心情感体验 重要性

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知识观与教育观的变革和发展,从而反映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体验式教学的运用和推广,让爱心的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幼儿阶段的教学。可见,教师如何能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途径来加强对孩子的爱心情感体验,让孩子懂得爱的真谛,是当前幼儿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我们先谈谈爱的冲突在孩子情感上所产生的影响。

一、爱的冲突对孩子情感的影响

很早之前就有“妈妈爱吃鱼”这样的一个故事,妈妈总是将鱼肉让给孩子吃,将鱼头留给自己,当孩子问起来的时候,妈妈却说自己喜欢吃鱼头。因此,当再吃鱼的时候,孩子总是将鱼头放在妈妈的碗里,认为妈妈是真的爱吃鱼头。但事实上妈妈是想将最好的留给孩子,可妈妈善意的谎言却让孩子误以为妈妈是真的爱吃鱼头。

面对当今社会中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的现状,这些孩子他们享受的是来自父母、老人、众多长辈的多重疼惜和关爱,因此,这些孩子没有机会也没有意识去关心他人,也就导致了他们从内心深处不懂得感恩、回报和爱护他人,随着孩子们的成长,对他们自身的健康和身心发展,尤其是人格的发展,会起到很重要的影响。

二、让孩子体验父母伟大而丰厚的爱

从本质上来讲,情感在一个人受教育与成长的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道德、义理这一情感标准,能够对一个人的成长进行正义性的引领。这样,在道德与义理的约束和控制下,用理智性的教育让孩子真正学会用正确的方式来处理问题,我们教师以一颗真诚的爱心将他们引向一种发展的道路,从而让孩子有自己的选择,要让孩子懂得爱的真正涵义。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的,需要与孩子进行心、口以及眼睛的交流和表达,这样才能够让孩子真正了解和掌握爱与被爱的真谛,最终才能很好地学会如何爱别人与自己。

所以在幼儿阶段的教育当中需要以爱为基础来开展有效的情感体验活动,这样才能进一步帮助孩子有效地体验这份伟大的爱,让孩子从小就能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只有这样才会让孩子们在充满爱的世界中健康成长,最终拥有爱的能力。

三、感受爱与被爱的双重人生

体验来源于生活,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又高于生活,可以说是对当前生活情境的概括和提炼。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对真实的教育活动进行虚拟情境的有效创设,从而给孩子提供一个情感体验的氛围,在情境体验的过程中学会进一步的思考和表达,增加他们自身的情感知识体验,加深对生活和社会的理解与认识。

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安排一系列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例如策划并组织孩子给父母洗脚的活动,让孩子有机会回馈父母的爱。而此次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要让孩子可以更深刻地了解父母对自己深深的爱。要求学生放学回家主动给自己的父母洗脚,之后再对家长进行及时的采访,从父母的采访内容中就能够很好地让孩子亲自感受父母的辛苦,进一步了解父母对自己的养育过程,要让孩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对父母的爱,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实现孩子与父母间的情感交流。可见,这样的一场情感表达,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起在场所有人的情感共鸣。进而,让孩子对来自父母的爱更加珍惜。由此可见,爱心的情感体验感动者是孩子、父母还有教师自己。

让学生亲身感受父母伟大的爱,并体验爱与被爱的过程中,孩子就能够越来越知道情感的实质上含义,有助于孩子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以一个健康、积极的心态对待任何东西,富有爱心。而从另一个方面,就充分体现爱心情感体验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为孩子今后的人格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结:

总而言之,爱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同时爱也是一种美好而自然的感受。只有存在爱,才能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和谐与美好。因此,学校教育教学理应建立在爱的基础之上,成为现代化教育的一种教学追求,尤其是在幼儿教育阶段当中,教师应该切实根据孩子的身心成长特点和规律,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和手段,让孩子真正体验和了解情感的真正涵义,促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与学习。因此,教师应该明白不同的爱对孩子的影响,让孩子体验父母伟大而丰厚的爱,并学会感受爱与被爱的双重人生。

幼儿爱心教育论文:浅谈幼儿爱心教育的培养策略

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居多,家庭教育环境往往以孩子为中心,家长完全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孩子在家庭中的中心位置,使他们得到了父辈和祖辈更多的关爱和呵护,许多家长只知道一味的对孩子"施爱",而不懂得引导孩子去感受理解成人给予他们的种种关心和爱护。他们把父母对自己的爱当作一种理所当然的行为,对父母、对身边的伙伴、周围的人和事漠不关心,情感冷漠。例如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尤其是小班的孩子,对集体中的玩具、图书等只要是自己喜欢的那就是他的,如果谁"侵犯"他,要么就大声嚎哭,或是动手抓、用嘴巴咬、用脚踢、嘴巴里还不停地叫着"这是我的,不给你!"若一个孩子从小就这样自私自利、那么长大以后就很难做到孝敬父母、关爱他人。因此,从小加强对独生子女爱心的培养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

1.爱心教育贯穿在一日活动的随机教育中

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除了按照规定的教学内容外,即在规定的周计划外或月计划外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那么随机教育更具有实效性针对性。例如:针对班级中生病的小朋友,有一天,贝贝小朋友感觉不舒服并且还呕吐了,立即就会有很多的孩子捏着鼻子表现出很嫌弃的样子,有的孩子还不住的说:"臭死了!臭死了!",有的孩子会不停地喊着:老师快来叫他坐到旁边去,他会弄脏我的衣服的;老师快来把地上弄干净!有的就干脆跑到外面去,不愿和他同呼吸室内的空气了……我就抓住这个教育机会进行谈话,我请幼儿说说自己生病时的感受,体验生病人的痛苦,不能嫌弃他们。在我的引导下,有的孩子真切的说出了自己的感受,有一个叫媛媛的孩子说:"生病可难受了,我要是呕吐了,妈妈就会拍拍我的后背,还会倒水给我漱口,叫我别难过,吃点药就会好了。通过谈话,有的孩子悄悄地来到刚才呕吐的那个孩子跟前,还用手摸摸他的头说:"现在还难受吗?"还用自己的小杯子接了杯水送给他喝呢,有的孩子安慰说:"马上你妈妈就来接你回家了,我陪你玩吧";"你还难受吗?叫老师打电话给你的爸爸好吗?",我看了他们个个都像小大人似的,和刚才的表现截然不同了,都在争先恐后的安慰"小病人"。等到下午,这个小朋友的妈妈来了,孩子们都在向他妈妈汇报说;"阿姨你家贝贝生病了,你带他去医院吧"。他的妈妈听了非常感动。记得还有一次吃午饭的时候,吃的是鸡排,鸡排多了三个,我就抓住这次机会对孩子进行教育,我试探着问问孩子,"今天的鸡排多了三个,多的鸡排给谁吃呢"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说“我不吃,给其他的小朋友吃吧”“给浩浩小朋友吃吧”“给生病的小朋友吃吧”就这样,三个鸡排引发了幼儿关心别人、互相谦让伙伴的情感。

2.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爱心

幼儿教育的特点具有直观形象性,在幼儿教育中,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基本上处于一种直观感知阶段,因此对幼儿爱心教育也必须是直观形象的,且要多次重复,行为得到肯定后幼儿就会再生、迁移已有的经验和情感,反复的直观强化后幼儿就会自然而然的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音乐教育能在认识向行为转化过程中起到一种"催化剂"的作用,由于音乐形象鲜明生动具有情感性的特点,能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孩子们受到"爱"的情绪感染,形象性就是以生动鲜明的音乐活动来感人,通过人的直接感知,给人以情绪体验。情感性就是以具体的形象来引发幼儿的情感共鸣,"事之形有美丑,而后吾之情有爱憎"。音乐教育不同于说教,它是诉诸情感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音乐对幼儿情绪影响很大,它能使幼儿激起同歌曲和乐曲及音乐游戏的艺术内涵相一致的情感。因此,我就利用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爱心,及关爱他人的良好行为习惯。首先,在音乐教材的选材上,我会选择形象生动、内容具体的音乐教材,这样,才会便于幼儿感受并与其产生情感共鸣。

3.通过故事教学活动,对幼儿进行的爱心教育

童年与故事是分不开的。故事中错综复杂的情节,广泛的涉及范围,神奇的关系等,正好满足幼儿丰富、天真的想象与好奇。大多数幼儿对故事十分感兴趣,他们在故事中学习知识,认知道理。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当把握好时机,在故事中培养幼儿多方面的能力,爱心更为重要。

4.通过情景表演的形式,培养幼儿的爱心

首先,在选材上我会选择些以情节简单、人物简单、幼儿都喜欢的动物形象为主,力求对话少而精,并且紧扣教育目标,让幼儿通过表演很容易就掌握表演的内容、情节,再通过老师的引导对幼儿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5.为孩子提供奉献爱心的机会

许多父母只知道一味地疼爱孩子,却忽略了给孩子提供奉献爱心的机会。其实施爱与接受爱是相互的,如果让孩子只是接受爱,渐渐地,他们就丧失了施爱的能力,只知道索取,不知道给予,并且觉得父母关心他是理所当然的。有的父母以为给孩子多点关心和疼爱,等他长大了,他就会孝敬父母,疼爱父母。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你没有给孩子学习关爱的机会,他们怎么会关爱父母呢?还有的父母认为孩子的任务就是学习,其他的都不重要,只有学习好了,将来才会有一个好的前程,于是什么事都为孩子着想,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孩子的性格、习惯、品质、心理对孩子的成长、成才更重要,并且这些都需要在生活、学习中培养的,不是一蹴而就的。

6.家园一致,共同为孩子营造爱的空间及分享爱的活动

孩子的爱心不是靠强行灌输出来的,更不是用没有原则的,失去理智的溺爱换来的,它是通过自然而然的模仿,潜移默化的渗透而逐渐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家庭和幼儿园应密切配合,父母老师是最直接的爱心播种者。对孩子们的爱心教育要一致,家长必须配合老师,共同为孩子营造爱的空间及分享爱的活动。如从爱护玩具和动植物开始,启迪孩子的爱心。对幼儿的爱心教育可以从细小的事情做起,幼儿有许多玩具,有时幼儿不爱护玩具乱扔乱放,我就对他们说:"你们把布娃娃摔疼了,快抱起来摸摸她,把她送回自己的'家',要不然她们会想家、想妈妈的。"幼儿都有想家、想妈妈的经历,就很同情布娃娃,不再乱扔乱放了。如与小朋友分享好吃好玩的东西对别人说一些关心体贴的话,同情并帮助有困难的人 ,幼儿的爱心就是通过这样一次次的行为模仿和强化而逐渐形成的。

幼儿爱心教育论文:浅谈幼儿的爱心教育

爱心是水,滋润着你我的心田;爱心是金钥匙,能够打开孩子的心灵窗户;爱心更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的典范。每个孩子的内心世界都是纯洁的、善良的。只是在经历了不同的环境和教育中品性也发生了改变,幼儿时期是孩子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如今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长期处于众星捧月的地位,加上家长重智轻德的教育倾向,使多数幼儿形成了自我中心,只知获取,不懂给予,众人为我的心理倾向。因此,身为幼儿教师的我们,身上肩负着巨大的重任。让孩子学会爱,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的父母,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的老师,爱所有关心帮助自己的人。那么,如何把爱的种子撒播到孩子心中呢?

1 在一日生活中贯穿爱心教育

一日之际在于晨,早上给人一个亲切的问候,一个真诚的微笑,都会让人心情舒畅愉悦。因此,我会抓住早上来园的时间,早早的站到活动室门口,面带微笑的迎接每一位小朋友。并亲切的说:“小朋友,早上好!”然后拉拉手,抱一抱,让幼儿感受到老师的那份爱。并要求小朋友和家长说再见。老师用言行传递爱,让幼儿学会懂礼貌,简单的感恩,初步感受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身边的人。

幼儿园是孩子生活的大集体,环境的影响和教育对他们极其重要。作为老师要注重日常生活的教育,从孩子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如教育孩子:不小心碰着别人要主动说声“对不起”;别人帮助你要说声“谢谢”;别人摔倒要关心帮助别人……陈鹤琴先生说:“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作为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生活中有教育意义的生活片段,随机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有一次,涵涵在自然角看着饮料瓶里的小鱼,皱着眉头对我说:“老师,饮料瓶太小了,小鱼游的不舒服了。”这时我变随机鼓励她帮助小鱼。她找来了储物柜里的一个大鱼缸,装满水,轻轻的把小鱼放进了水里,给小鱼换了一个大的新家,感受到了帮助小鱼的快乐。小朋友对这些小生命本来就有怜爱之心,老师应该抓住时机将他们的这种怜爱之心转化为具体的行动。

2 充分发挥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效能

幼儿的年龄虽小,但接受能力较强。在的教学活动中,幼儿能从欢快的歌曲、有趣的故事、生动的图片中学习知识、获得发展。利用教学活动不但可以拓展幼儿的知识面、提高幼儿的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幼儿的爱心,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例如:在音乐活动《迷路的小花鸭》中,一只可爱的小花鸭迷路了,小朋友看见了怎么办?——把他送回家;在歌表演《小娃娃跌倒了》中,作为教师的我启发幼儿用优美的舞姿来表演扶起跌倒的小娃娃;在角色游戏《医院》里,进行幼儿对于医生关心病人,护士为病人打针的角色体验;平常我经常让孩子欣赏故事《孔融让梨》、《七色花》、《送你一把伞》,在这些教育典型的道德情景中,引发幼儿思考,从而引起幼儿情感上的共鸣,知道分享,懂得谦让,产生同情心。我还利用有特殊意义的节日,开展丰富的主题活动,培养幼儿的爱心情感,如:“三八妇女节”组织幼儿制作贺卡,画上自己要对妈妈说的话,知道爱妈妈、体贴妈妈,表达自己的爱意。

3 家庭中爱的教育

幼儿的爱心教育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家长是孩子行为的最直接模仿对象。因此,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的同时,更要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对孩子起示范作用,营造爱的氛围,感染孩子的心灵。平时应尊重和关心孩子,对孩子说话要温和体贴,多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多给孩子鼓励和表扬,让孩子直接感受到来自成人的浓浓的爱;另外,家长还要与幼儿园教育保持一致,与老师经常沟通交流,共同努力,使爱的种子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扎根、发芽……

教师对幼儿进行爱心养成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永恒话题,也是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项奠基工程,爱心教育的实施对幼儿一生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促进性的作用。幼儿的童心需要百般呵护,只要在幼儿心灵中播下爱的种子,一定会收到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