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5 04:13:5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篇心理护理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关键词】儿科; 静脉穿刺; 心理护理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社会因素在儿科护理中的地位越来越被广大护理工作者所重视。患儿心理护理在整个护理工作中的作用是比较重要的,尤其在静脉穿刺技术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1 对婴幼儿静脉穿刺时的心理护理
婴幼儿时期患儿的语言表达力差,大多数患儿总是用哭来表达紧张恐惧的心理情绪。由于患儿人院后,对周围环境陌生,对静脉穿刺尤其害怕往往哭得很凶,以致影响了其它患儿的休息和治疗。为此需要护士主动、亲切地接近患儿了解患儿的特殊生活习惯和爱好,如喜欢玩什么玩具、喜欢听哪些爱听的话等。多抚摸接触患儿,让其逐渐熟悉护士,感觉护士阿姨并不那么可怕,也并非是疼痛的象征,切忌突然将患儿从父母怀中抢抱进行静脉穿刺,在患儿哭闹时设法转移他的注意力,利用非语言性沟通、爱抚动作、根据了解到的特殊习惯和爱好来安慰患儿,逐渐与患儿建立感情,得到患儿的信任。与此同时穿刺动作尽量轻柔,尽可能不要让患儿感觉到剧痛。这样首次静脉穿刺成功也给以后两三天静脉穿刺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从而有效地消除了患儿的恐惧感,让患儿感到静脉穿刺并不那么可怕。
2 对学龄前期患儿静脉穿刺时的心理护理
此期患儿已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懂些道理,但对静脉穿刺缺乏足够的了解,只知道“扎针”疼,因而十分惧怕静脉穿刺,一看见吊瓶即表示拒绝,不喜欢护士阿姨,认为护士就是疼痛的象征。对这一年龄段的患儿,应首先和他亲切交谈,告诉他们阿姨扎针会很轻的,是感觉不到疼的,要坚强。同时可选出穿刺时不哭的患儿作榜样,让这一小朋友亲口告诉其他同伴:“护士阿姨扎针不疼”。这样使患儿增强对护理人员的信任,身心得以放松,对疼痛的敏感性就会降低。
3 对学龄期以上患儿静脉穿刺的心理护理
这个时期的患儿语言表达能力已很强,对疼痛已有一定的克制力,但他们毕竟还是儿童,对静脉穿刺仍然十分恐惧,他们懂得“扎针”是为了治病这一道理,因而不拒绝静脉穿刺,但嘴里常说:“阿姨慢点,轻点扎”,眼睛里流露出不安的情绪和害怕的泪水,这时护理人员应该展现给患儿关心、自信、真诚、和蔼的姿态,操作过程中不断与患儿交谈,讲些患儿比较关心的话题,问一问他们在学校里的表现,启发他们在学校里的趣事。告诉他们静脉穿刺时坚强不哭,别的小朋友会向他学习,他就会成为小英雄。
从而增强患儿战胜疼痛的信心,穿刺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4 时间较长反复进行静脉穿刺患儿的心理护理
对于输液时问长久(如肺炎、喘息性支气管炎、小儿肾炎等)长时间输液的患儿,因血管大都已破坏,穿刺不易成功。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非常大的精神、心理压力,每次穿刺前患儿紧张、烦躁、惧怕那一刻的到来。年龄小的患儿(学龄前期幼儿期包括婴儿期)害怕见护士,对于这样的患儿,护士尽量减少对其刺激。每次穿刺前找技术最熟练的护士为其输液,缩短穿刺时间。并在穿刺前根据患儿爱好采取多种措施分散他的注意力,使其尽量放松,从而减轻痛感。
5 患儿家属对静脉穿刺心理护理的影响
患儿家属积极配合是患儿静脉穿刺治疗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当今社会大多家庭为独生子女,一个宝宝连着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最少六位亲人的心,给孩子静脉穿刺更难以让他们忍受。而患儿家属的过激反应,又会给患儿乃至护士带来双重压力医学|教育网整理搜集。因此在静脉穿刺过程中处理好与家属关系尤为重要。
首先护士应最大限度地缩短穿刺时间,从而缩短患儿的哭闹时间。如果一位护士穿刺不成功,则应请更有经验的护士进行穿刺,避免了护士本身心理因素的影响,家属更能理解和配合我们的工作。另外多与家属交谈,除向他们介绍医院的情况外要多交谈有关孩子多方面的情况,并为家属提供力所能及的方便条件,使家属不仅对护士的工作满意也能增强了家属对我们的信任,穿刺容易成功。
总之,心理护理在儿科各项护理工作中作用越来越显着。特别在静脉穿刺时,对各种不同年龄,不同情况的患儿进行心理护理则能取得显着效果。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保健的进步,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口迅速增加,在我们社区中,老年人约占总人口的60%以上。老年期面临重大的生活改变,如退休、丧偶、由子女照料等,这些变化使老年人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社区护理工作中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社区老年人心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
1.1智力改变老年人反应速度慢,容易健忘。
1.2情绪变化老年人易受外界环境影响,情绪不稳定,常表现为兴奋、激惹、多变。情绪激动程度与所遇到的不顺心事严重程度不相符,一旦强烈情绪发生后需较长时间才能平静。
1.3人格变化较多老年人表现为比较顽固,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习惯按A己观点看问题、守旧、不易接受新鲜事物和他人意见,猜疑心较强,有的则过多的感慨、伤感,喜欢回忆往事,沉溺于对过去成功事例追溯之中。
1.4生活方式改变老年人多已退休在家,子女大都独立生活,这种生活环境和角色变化构成了老年人孤独的主要原因。
孤独寂寞、社会活动减少使老年人选择更多的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酿酒、缺乏运动等。
2针对上述心理问题我们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2.1社区护士为老年人进行处置或做健康咨询时,解释耐心细致,遇到听不清或不懂时,我们会不厌其烦地为老人重新说明,直到满意为止。健忘时指导老年人有规律安放日常生活用品。老年人应加强健脑锻炼,如背诗词、经常下棋等。
2.2帮助老年人调整情绪护理人员对老年人应给予特殊照顾,热情的关怀,减少其精神刺激.除了语言交流外,还使用了非语言交流。例如,扶老年人走路,需服药的老人为其准备温开水,在社区护理工作中为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使他们感到愉快。
2.3尊重老年人老年人突出的心理要求是受到重视和尊敬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对他们称呼要用职衔称或尊称,老年人经历、特长、爱好要强调出来,如“您是革命战争中过来的老首长,真了不起”。
对他们配合医护人员工作的每一点进步要予以表扬。与老年人交谈中常以聆听为主,顺势提出自己的建议,辅以适度的表情,如微笑的点头,同情注视加上轻揉的动作,使老年人充分信任社区护理人员。
2.4社区护士应与老年人家庭保持多方面联系,动员家属、子女多关心、体贴老人,经常与老人团聚,减少寂寞感。鼓励老人适当参加社会活动,保持与人交往,从社会生活中寻找乐趣。
3社区老年人提高了生活质量
社区老年人通过社区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他们对待疾病采取正确的态度,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认真学习疾病相关知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增强了保健意识,提高了老年期生活质量。
目的探讨头外伤患者急诊应激反应的心理护理。方法采取的心理护理措施有:语言护理,清创前的准备,观察病情和遵医嘱对症处理。结果通过以上心理护理及一般外科急诊护理,消除了患者紧张、恐惧、焦虑的情绪,预防了应激反应的恶化,甚至减除应激反应,收效显着。结论对头外伤应激反应患者采取恰当的心理护理临床效果满意。
【关键词】损伤;应激;反应;心理护理
头外损伤是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引起颅骨及脑组织的损伤J.我科2008年12月至2010年8月共收治150例头外伤有应激反应的患者。除按一般外科急诊护理常规护理外,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减轻了患者的应激反应,取得了比较满意的心理护理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资料
我科自2008年12月至2010年8月急诊外科收治头外伤有应激反应的患者150例,其中男1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26.7岁。
2心理护理体会
2.1心理状态意外的伤害是强烈的情绪刺激的主要来源。有的人遇事患得患失,因此当意外的伤害出现后,表现忧心忡忡,焦虑不安,坐卧不宁,夜间做梦,意外事故反复再现。看到手术器械好象迈人生死关,害怕疼痛,怕麻醉意外,怕留后遗症,怕失去记忆能力影响将来的工作、学习、生活,接受治疗时往往不能很好配合。由于病情较重,患者安全感不足,害怕医护人员不重视自己会给自己带来生命威胁,所以患者会自己强化自己的病情以吸引他人的注意。
2.2语言护理倾听、支持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保证首先是倾听,鼓励患者无顾虑的诉说,例如,有的患者划伤一个小刀口,却因流血过多大叫“救命”,此时,不要终止其诉说而要鼓励患者继续诉说。
其次是支持,对患者的诉说不加评判地接受和设身处地地理解,强调经过适当的步骤可以好转,如实告诉患者是由于头皮血管丰富导致流血过多,只要坚持每天换药,一般伤口7~12d可以拆线愈合,帮助患者建立信心和希望。最后是保证,即在医生认真检查或拍片后,配合医生以明确肯定的语气,作出适当的保证,还可用移意法与患者谈论亲人、朋友等,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护理人员态度和蔼可亲,使用诚恳的语言,平缓的语调,边清创、包扎,或在缝合伤口时配合语言护理,科学的讲解患者最关心的伤口愈合与预后功能恢复问题。使患者减轻心理压力。
2.2清创前的准备头外伤有应激反应的患者同时还具有头痛、头昏、恶心、呕吐、出血、疼痛、肿胀等功能性症状。应激时患者易出现低血糖,血压下降,甚至休克。清创前给予患者温盐水250~500mnl饮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或直接给予10%葡萄糖水,或5%葡萄糖水,或5%糖盐水250~500ml,一次饮服完或分次饮服,一方面可增加患者的血容量,帮助加强血液循环,升高血压,对抗低血糖的症状减轻应激反应。另一方面,饮水的过程分散了患者对疼痛和头部伤口的注意力,缓解了其恐惧、焦虑的情绪,有助于减轻应激反应。
2.3病情观察和对症处理头外伤首要的治疗原则是清创、包扎、止血或伤口缝合,对头外伤有应激反应的患者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外,还要注意应激反应在全身的表现。因为极少数患者体质虚弱,过度应激有可能出现全身发绀、出冷汗、虚脱、呼吸困难而致循环系统功能异常和呼吸系统功能异常。出现以上较严重症状时应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对症处理使患者的焦虑得以缓解。必要时遵医嘱给予升压药和其他抢救措施。待症状缓解,病情稳定后酌情配合语言护理,行为放松疗法等心理护理措施,提高患者对应激反应的承受能力。
2.4医疗环境对患者的影响保持换药室的整齐、清洁、安静,光线柔和,通风良好,维持适当的温湿度,可帮助患者减少恐惧感和紧张感。加上各项护理操作熟练、准确,能让患者认识到医生、护士是负责的,从而产生信任感、安全感,从而增强信心,消除紧张情绪,达到减缓应激反应的作用。同时,给患者家属做好解释工作,使家属心理平静,可以避免或消除患者家属存在的不良情绪影响而加重患者的应激反应。
3总结
整体护理观把服务的患者视为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文化的、发展的人,而给予适合不同个体需要的护理。对头外伤有应激反应的患者,重视心理护理,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能更为有效的促进患者的康复。现代心身医学研究发现,躯体疾病导致的情绪障碍,可以加重病情或使疾病长久不愈,同时不良的认知、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以及恐惧、焦虑、悲伤、痛苦、愤怒等负性情绪的长期作用也可引起机体的不良反应和引发疾病。心理护理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技能对护理对象进行科学的心理评估,采用恰当的心理护理措施,改变护理对象的不良认知,改善情绪状态,转变不健康的行为方式,与躯体护理相辅相成,促进护理对象的整体康复,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的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价值,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措施。头外伤有应激反应的患者,除遵循急诊外科的一般护理常规外,应用心理护理措施在时间上和顺序上要具有灵活性,并因人而异。
心理引导就是指运用心理科学等理论,根据病患面临的问题,对护理对象心理所进行的帮助、指导和服务,从而改变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的行为,使之有利于疾病的转归和健康的恢复。心理引导是医疗护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护患之间的心理引导,主要是通过沟通的形式来完成的。能否准确地把握心理引导对象的心理特点,是护理人员进行心理引导的基本要求,是做好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二、心理引导应注重病患的心理特征
医院的病患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他们在所患疾病,年龄、性别和性格等方面会有所不同,这必然会导致他们心理特点会有着明显的差异,护理人员就需要熟悉和掌握不同患者的心理特征,把握好心理引导的方法和尺度,才能做到对症下药,做好心理护理工作。这就要求医护人员设身处地考虑病人的心理需求和行为,加强与病患的沟通来培养护患之间的情感,增加病人的理智,谋求医疗上的默契配合,达到最好的医疗效果。因而把握好病患的心理特征,是进行有效心理引导的基础条件。
我们可以根据病人的气质特征,分为胆汁型和多血型,黏液型和抑郁型等病人类型。一般而言,胆汁型的病人,容易发脾气,有的常为小事计较,生气发火,影响病情的治疗;多血型的病人,比较容易沟通,其心胸开阔,常怀这样心情的病人,对病情的治疗有较好的促进作用;黏液型的病人心理素质比较好,较容易沟通,能尽快配合治疗,不易发脾气。抑郁型的病人,情绪低落,常闷闷不乐,不爱说话,表情淡漠,严重影响病情的治疗。上述中胆汁型和抑郁型的病人,比较难以沟通、配合治疗,这样的病患尤其需要护理人员的心理引导。他们大多生性比较敏感,自尊心强。与他们接触时,首先要尊重他们,理解他们,特别是在交谈时,要注意语言的用词,语气要缓和,语调要低,用关爱的语言,对病情的治疗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此外,还有很多不同类型的病患者,如老人病患者和小孩病患者,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等等,其心理特征和性格脾气也有所不同,千差万别,但无不受各自心理规律的制约。因此,心理引导时要努力准确地抓住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和活动规律,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们主要从病人的气质特征来介绍如何正确运用心理引导来帮助病人战胜病魔。
三、正确运用心理引导的方法
护理人员在进行心理引导的过程中,应结合不同病患的心理特征,了解掌握病患的气质特征,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引导,为病患排忧解难,达到争取早日恢复健康的目的。
(一)运用语言沟通进行心理引导
运用语言沟通进行心理引导,就是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的过程中,通过与病人的交谈来进行的心理引导,其主要包括与病患交谈的语言、语气和语调等方面。护理人员主要是通过运用语言沟通的技巧来引导病患配合治疗。
1、巧用安慰性的语言来进行心理引导
生病总是一件令人时沮丧事情,患者在这个时候是最需要安慰。护理人员应该在这个时段用安慰性的语言进行引导,帮助病人克服病魔的缠绕,最终恢复健康。这里需要值得注意的是护理人员一定要针对不同的病人心理特征,寻找不同的安慰性语言的来进行心理引导。护理人员应根据病人的气质特征,巧用安慰性的语言来进行心理引导。针对胆汁型的病患,采用安慰性的语言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对事业心很强的胆汁型中年或青年的病人,进行护理时可以对他们这样说:“不用害怕,你这么年轻,只要好好的配合治疗,很快就会康复的,不会影响你的事业发展的。”如对牵挂丈夫、孩子的抑郁型女病人,我们可以说:“您要安心养病,他们会照料好自己的,其实有不少孩子,当大人不在的时候更懂事。”对于病程较长的抑郁型病人,可对他们说:“既来之,则安之,吃好、睡好、心宽,只要你对我们有信心,病会慢慢好起来的。”
2、善用鼓励性的语言来进行心理引导
入院治疗的病人一般心理都比较脆弱,护理人员适时给予病人一定鼓励,对于调动病人积极与疾病作斗争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护理人员应当善用鼓励性的语言来进行心理引导。
例如,对新入院的胆汁型病人我们应该采用这样的说法:“我们这里经常治你这种病,比您重得多的都治好了,您这病一定能很快治好!”可以消除其对病魔的恐惧,避免其情绪无端失控。如护士在遇到一位即将分娩的抑郁型产妇时,产妇由于恐惧、加上宫缩阵痛、其他待产产妇的呻吟,心情坏到了极点,痛不欲生。护士可以轻轻地抚摸着这位待产妇隆起的肚子,同情地说:“再忍一忍,过了这一关做了妈妈就好了”。分娩的产妇会产生莫大的鼓舞。对病程中期的黏液型或抑郁型病人则说:“治病总得有个过程,贵在坚持,不坚持怎么看到胜利呢”。对即将出院的抑郁型或黏液型病人可说:“出院后要稍加休息,您肯定能做好原来的工作!”
3、妙用暗示性语言来进行心理引导
一般而言,对于抑郁型的病人我们应多采用暗示性语言来进行心理引导,效果会较好些。积极的暗示性语言可以使病人有意无意地在心理活动中受到良好的刺激。比如,看到病人精神比较好,就暗示说:“看来你气色越来越好,这说明治疗很有疗效。”对挑选医生治病的病人说:“别看某某医生年轻,可他治你这种病还真有经验。”给病人送药时说:“大家都说这种药效果很好,您吃了也肯定会见效。”
4、活用指令性语言来进行心理引导
有时对有的病人必须严格遵照执行的动作和规定,护士指令性的语言也是必须的。但使用时应特别注意不用气质特征的病人和不同工作情况。比如,在做精细的处置时,针对多血型,黏液型的病人就应该用指令性的语言——“不许动”等;针对胆汁型、抑郁型就要语气略为舒缓一些的语言——“保持姿势,不要乱动,否则容易出错”。护士在表达这种言语时,要显示出相当的权威性来。
(二)运用非语言沟通进行心理引导
运用非语言沟通进行心理引导,就是在护理工作过程中,运用护理人员的行为,包括仪表、仪态和表情等技巧来引导病患配合治疗。护士应结合病患的气质特征,运用非语言沟通来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引导,帮助病人早日恢复健康。病人在住院期间与护士接触的频率高,时间长,护士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至关重要,言谈举止中稍有不慎都有可能会引起病人的不满情绪。因此,护士不仅要努力提高护理技术水平,还要在工作中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除了要善于运用语言沟通进行心理引导以外,还要善于在行为、仪表和仪态等方面进行心理引导,对待病人和蔼可亲,有亲和力,使病人愿意接近你,想跟你诉说心中的问题,从而达到心理引导的作用。
四、运用心理引导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与病人交流要多采用美好的语言
在交谈中多用安慰、鼓励和积极向上的语言,切忌一些敏感的话题和不吉利的词语;说话不但要注意上述几种方式,还要因人因病采用不同的谈话技巧。胆汁型的病人喜欢说话开门见山,抑郁型喜欢慢条斯理,黏液型的人喜欢言语合乎逻辑,多血型的病人喜欢言语富有风趣,护士的言语要与之相适应。对急性或很痛苦的病人,言语要少,要深沉,给予深切的同情;对胆汁型病人,言语则以顺从为宜。
【摘要】护理新人参加工作大概要经历兴致高涨期 紧张恐惧期、速茫消沉期,情绪稳定期。护士长有针对性进行适时的心理指导,帮助其纠正不良心理,使她们尽快适应环境,在工作中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
【关键词】护士长 护理新人 心理指导
护理新人即刚从护校毕业,应聘到医疗卫生单位从事护理技术工作的年轻护士。她们的成长、身心健康以及她们在关爱别人生命与健康的同时,也需要得到理解、群体内部的呵护和关爱。一方面护理工作辛苦,烦琐、责任大,另一方面受市场经济利益的影响,护理队伍出现稳定性差,护理质量滑坡。经过十多年的护理生涯,从事护理临床,科室带老师和护理管理工作,通过与她们接触并观察其心理变化以及成长过程,结合自己当年刚参加护理工作的心理,大概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即兴致高涨期、紧张恐惧期、迷茫消沉期、情绪稳定期。根据个人的性格不同,其程度各异。作为她们所在科室的护士长,应细心观察,重视她们的心理变化,有针对的适时给予心理指导,帮助她们纠正不良心理,尽快适应环境,在这理谈点体会仅供参考。
1. 兴致高涨期
对于每个年轻护士来讲,刚走上工作岗位,都很高兴,她们一定好好工作,甚至把理想和追求会定下进一步的El标,没来得及做好遭遇失败与挫折的心理准备,心情多是处于兴致高涨的状态。所以一旦遭到失败与挫折;容易走向极端。护士长在这个时期应早安排岗前培训教育,使她们尽快熟悉工作情况,同时介绍工作会遭到的一些难题,以及可能给生活、学习带来影响。讲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及身边护士姐妹们工作中发生的事情,让她们有一定的心理准备,顺利过渡。
2. 紧张恐惧期
在工作中,遭到以下情况,理论与实践产生差距的时候,操作不熟练,稍有失误遭遇病人或家属不理解、责骂时;由于周围同事年资都比自己深,当感觉意见不一致时,特别是遇到护士长或带教老师表现对自己不信任,总不放手让自己干事,或出点事情便小题大做加以埋怨、指责时,都会给她们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使她们变得谨小慎微,不敢大胆做事,长久下去,可能成为听从指挥的“护理机器”,其创造性独立思维能力将受到遏制。护士长在这个时候应多与她们谈心,一定要表现出对年轻人的信任,相信她们有知识新、悟性强的优势,鼓励她们在工作中大胆运用刚从学校学得新理论知识,带头规范操作;告诉她们要正确区分科室同志的经验与习惯性不良行为,向老护士学习也要有的放矢;常组织科内业务交流,技术操练,使相互熟悉;当她们受到病人或家属指责,特别委屈的时候,护士长要适时做好病区管理者与护士群体中大姐姐的角色转换,给予及时的关心、开导。把“白衣天使”受点委屈,更有利于今后技术的提高,言行的规范,当成好事医学|教育网整理搜集。科室带教新护士的老师要选择经过培训,素质好、业务强、好学上进者。因为年轻人需要多关心,指导和鼓励,才能对自己充满信心,对于出现的缺点或差错的年轻人,重在帮助,可以先让她们自查找出根本原因所在,再帮助查找。可以要求她们书面形式写出自已的认识和今后防范措施,会比用指责或惩罚的形式解决效果好些,更能达到既解决问题,又不造成过大精神压力,导致恐惧心理。
3. 迷茫消沉期
多因工作中屡屡受挫,总感觉事与愿违,心理过分紧张,压力没得到及时释放造成。表现的妥协、做事十分小心、缺乏主动性,个人意志力逐渐减退。护士长要及时发现新护士的这种不良心理并给予纠正,耐心讲述人生经历坎坷和挫折很正常的道理。护理工作枯燥烦琐,护士长可以利用科室工作休闲组织搞一些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如郊游,夏日游等,对琴棋书画感兴趣的,可组织欣赏或比赛,释放工作压力,让年轻护士感受到和同事们在一起是件很开心的事。尽快走出迷茫消沉的心理。
4. 情绪稳定期
工作一段时间后,经历一些工作中的事情,对环境基本适应了,护士长如将此期把握好,利用年轻护士理论知识新,操作规范没忘记,上进心强且对新东西吸收快的优势,顺势引导,鼓励她们多学习,求上进,继续深造,科室开展新业务首先应想到她们,多放手让她们干事,干好了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但也要注意年轻人有粗心,浮躁,缺乏工作经验的一面,做到放手不放眼。既要给她们提供充分展示才干的机会,也要考虑她们的正常成长,不因事小而放纵,毕竟护理工作,生命所系。
艾滋病是当前最为严重的传染性疾病之一,尚没有完全治愈的方法,病死率非常高。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艾滋病的传播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大量的研究认为艾滋病已经从单纯的躯体疾病转变成为行为疾病,其传播与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有着密切联系。对于感染艾滋病的孕妇而言,由于对疾病的恐惧以及对于胎儿的内疚感,非常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同时来自于社会和家庭的压力导致孕产妇产生极大的心理负担。在临床中妊娠合并艾滋病患者的数量逐年攀升,针对这一特殊群体采用怎用的护理和对待方式成为临床工作中需要探讨的问题之一。给予艾滋病孕妇特殊关注、帮助其克服和消除不良情绪,从而顺利渡过孕产期是护理人员的工作重点之一。在本组研究中,通过对艾滋病孕妇的心理状态进行观察分析,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干预,帮助其改善身心健康状态,起到良好的护理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县2010年1月-2014年12月之间收治的20例艾滋病感染孕妇作为观察对象,所有孕妇在我县进行产前检查初筛过程中检查发现HIV阳性,通过疾病控制中心诊断确诊。孕妇的年龄在23-35岁之间,平均为(27.86±4.58)岁。患者的心理特点主要有孤独、焦虑、抑郁、悲观和恐惧等。
1.2方法
分析艾滋病孕妇出现各种心里的问题有:生理因素,妊娠期孕产妇体内的环境发生变化,生活状态改变,非常容易出现且身心失衡。发现患上艾滋病之后,躯体症状加重,恐惧、焦虑情绪让患者身心疲惫;第二则是不规范的治疗,由于讳疾忌医或者没有采取规范治疗导致症状加重,从而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部分孕妇失去了治疗信心,焦虑和抑郁随之而来;第三则是对胎儿的担忧。本组20例艾滋病产妇中绝大多数处于极度的自责和不安中,担忧疾病转播给下一代,同时由于治疗产生较大的经济负担,担心家庭或个人难以承受,稍有不适便如临大敌,产生不好的联想。针对以上造成心理问题的原因,对20例艾滋病感染孕妇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主要方法如下:
对患者一视同仁: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过程中不要歧视患者,交流过程中使用文明语言,并采取合适的语气、声调和语速。由于艾滋病感染孕妇的心理非常敏感,害怕来自于社会的歧视,因此护理人员要尽量保持平和的状况,和孕妇沟通过程中要保持积极诚恳的态度和基本的尊重。
按时巡访,在巡访过程中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使用关怀的语言问候患者,并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大部分孕妇由于对疾病存在不正确的认知,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可以向孕妇介绍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发放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册,让孕妇形成正确认知,提高孕妇的治疗和护理依从性。在日常交流期间,对孕妇进行语言暗示和鼓励,如通过交流作为母亲的感受、在新生儿出生之后的憧憬等,以增强孕妇对生活的自信心。尽可能将孕妇安排在单人间,保持环境的卫生和整洁、室内光线明亮,让孕妇处于放松和舒适的状态。
做好孕妇分娩期的心理护理工作:相关资料显示,如果不进行干预,发生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几率在15%-50%之间,其传播的途径主要有3种,分别为宫内感染、产道感染和产后感染。有效的干预是阻断母婴传播的重要途径。通过应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提供适宜的安全助产和提供科学的婴儿喂养咨询、指导,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母婴传播的可能性。护理人员一定要向孕妇解释清楚剖宫产、人工喂养的目的和必要性,说明孕妇的血液和生殖道中具有很高的病毒含量,在自然分娩过程中传播给新生儿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剖宫产,让产妇能够了解剖宫产的安全性,进而消除把疾病传播给新生儿的恐惧,积极配合治疗和检查。产后避免母乳喂养,杜绝混合喂养,护理人员要与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其家人就人工喂养的接受性、知识和技能、负担的费用、是否能持续获得足量、营养和安全的代乳品等做好评估,给予综合指导和支持。及时根据孕妇的体重和身体情况服用抗病毒药物,实行母婴隔离,定期随访并向患者汇报新生儿的健康状况,让患者能够感受到为人母的喜悦,进而提高治疗依从性。同时做好艾滋病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向家属讲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发病特点以及治疗措施等,解释通过抗病毒治疗能够很好的改善病情。同时说明日常的拥抱、咳嗽、食物、水等日常的生活接触并不会感染艾滋病,消除家属紧张和疑虑的情况,以免由于恐惧和回避对患者造成伤害。
使用焦虑量表(HAMA)以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定,总分均为24分,得分越高提示患者的心理状态越差。
1.3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中的相关数据均录入到SPSS16.0软件实施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现,比较采用t值检验,以P<0.05代表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0例艾滋病孕妇的焦虑量表(HAMA)以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在干预之前较高,提示孕妇的心理状态较差,通过持续的护理干预之后,患者的焦虑量表(HAMA)以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显着下降,与干预前的差异对比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艾滋病孕妇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评分对比
注:与护理前比较,*代表P<0.05
三、讨论
艾滋病是当前对人类生命健康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由于艾滋病造成的情感危机、婚姻危机以及对胎儿健康状况的担忧导致艾滋病孕妇具有较大的心理压力。对本组20例孕妇进行分析,尽管每一位孕妇的性格特征各不相同,但是总体发现患者存在程度不一的心理问题,表现为易怒、多疑、抑郁、自卑和焦虑等现象。患者有着非常特殊的心理特点,主要是由于当前艾滋病并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尚为可防不可治的传染性疾病。因此部分患者表现出对医护人员的不信任,不愿意配合常规的诊断、治疗和护理工作;此外,由于艾滋病的极端危险性和传染性特征,孕妇对胎儿的健康产生较大的忧虑,出现非常严重的思想负担。对于此类孕妇的护理工作责任更加重大,护理人员应当做好本职工作,尽快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稳定艾滋病孕妇的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的信心。在本组研究中,通过对艾滋病孕妇应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患者的心理状态较干预之前有了很大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过程中,体会到对于艾滋病孕妇的护理与爱心,且由于疾病的特殊性,护理人员还应当加强对心里素质的锻炼,心理上不要对艾滋病过度恐惧,护理中熟练、镇定地实施各项操作,加强对日常护理的防护。在工作中尊重患者人格、不歧视、不批判患者,通过健康教育工作对患者进行认知干预,充分尊重患者的隐私,为患者保守秘密。
分娩是妇女一个正常而特殊的生理过程,产妇的精神及心理状态会影响机体内部的平衡、适应力,所以产科医务人员应认识到影响分娩的因素除产道、产力、胎儿外,精神心理因素也是很重要。
1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心理护理方法主要是支持疗法,这种疗法是通过母亲的安慰,支持,咨询,指导和监管方法,是产妇在医务人员的互动。医患关系一旦建立,助产士按照产妇的性格,文化水平,家庭状况和孕次,深入了解产妇的各种情况,并通过他们自己的话说,表情,态度和行为的母体效应,使得它的助产士产生信任,产生依赖感和安全性。
2心理护理阶段的过程中
2.1心理护理第一阶段,是从定期的子宫收缩,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和心理过程,尤其是收缩和剧烈的疼痛,产妇应激反应增加,表现为情绪紧张,心理状态在焦虑的不安全感和恐惧。性能:不听医务人员的解释,甚至经常喊,不与相关的工人运动。这种变化对情绪的产妇缺氧,导致子宫收缩乏力,缓慢扩张宫颈,胎儿下降受阻,程延长,产妇的体力消耗太大,但也使母体内分泌的变化,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的释放,升高血压导致胎儿缺血缺氧,出现胎儿窘迫。因此,在这个阶段中,助产人员应耐心安慰妇女,鼓励妇女吃,保持体力,交付是一个生理过程,产妇分娩教会掌握必要的呼吸技巧和身体的放松技巧。提醒女性朋友,在任何时候小便,以免膀胱充盈影响胎头下降。亲密的谈话,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例如:分娩疼痛的耐受力差,应鼓励更多的舒适,安慰他们的平静,避免体力消耗过大,指示耐心深呼吸和放松的技巧,所以不会引起宫颈水肿。帮助按摩下腹及腰骶部,以缓解症状。在劳工疼痛的耐受力,应多观察,说服他们讲自己的不适和要求,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2第二阶段的心理护理:母亲常常感到精疲力竭,怀疑自己的能力来交付。助产人员应继续鼓励和安慰产妇精神,正确指导产妇呼吸收缩和向下的力,不张开嘴哭了,呼吸,减少腹胀和不必要的体力消耗。放松,全身肌肉,子宫间歇性的休息,再次屏住呼吸等待下一收缩,并一再提醒的是,每一个军官收缩直接的肯定后,产妇信心,避免恐惧,紧张和疼痛综合征。助产士在生产过程中应是忙碌的,不是随机的,技术和果断,孕妇感到安全,对母亲,对我们更加信任与亲近,保证胎儿顺利分娩。
2.3第三阶段的心理护理:胎儿娩出后,可引起产妇的情绪,表达兴奋和沮丧,这两种情绪可以通过大脑皮层,调节子宫收缩的影响,会导致子宫收缩乏力和出血。一方面,以促进子宫收缩,另一方面安抚妇女的子宫收缩的药物,告诉不要太兴奋,祝贺顺利分娩,临产的表现给予表扬和肯定,把宝宝给她,协助皮肤过早接触,早吸吮,女性迅速进入母亲的角色。要特别注意宝宝的性别的家庭,他们说服教育。如果有任何异常情况,直到分娩后胎盘,子宫收缩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产妇情绪稳定的通知后,应避免产妇治疗和安慰,以避免出血。
3讨论
分娩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大多数妇女担心能否顺利分娩,担心胎儿的健康问题,很少关注性别不理想。在临床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母亲的心理护理的实施,产妇心理,优美的语言,心情愉快,友好的态度和果断的行动,产生良性的刺激可以使产妇的心理紧张状态放松,自然分娩的信心,并能够正常进食,保持休息,良好的精神状态,与助产士密切配合,缩短了生产流程,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围产儿发病率和产科并发症。因此,良好的心理护理是提高产科质量,一个重要的措施,以促进母乳喂养。
分娩是妇女一个正常而特殊的生理过程,产妇的精神及心理状态会影响机体内部的平衡、适应力,所以产科医务人员应认识到影响分娩的因素除产道、产力、胎儿外,精神心理因素也是很重要。近年来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和人们对服务水平的提高,在产程中如何对产妇提供优质的服务,解除产妇的思想顾虑,消除恐惧、焦虑情绪,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及充沛的体力顺利完成分娩是我们应该思考不断探索的课题。我院自2009年8月开展助产士全程陪伴分娩以来,努力把心理护理应用于产妇分娩过程中,取得良好效果,现将具体措施和体会介绍如下。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产科心理护理的方法主要是支持疗法,这种疗法是通过产妇进行精神上的安慰、支持、劝解、疏导和环境调节等方法,是在医护人员与产妇的相互交往中进行的。医患关系一旦建立,助产士可根据产妇的性格、文化程度、家庭状况与孕产次不同,深入细致地了解产妇的各种情况,并通过自己的言语、表情、态度和行为去影响产妇,从而使其对助产人员产生信任感、依赖感和安全感。
产程中的心理护理。
1.第一产程的心理护理:
分娩是从规律宫缩开始的,产痛是一个复杂的生理和心理过程,特别是宫缩时剧烈的疼痛使产妇反应应激加剧,表现为情绪紧张,常处于焦虑不安和恐惧的精神心理状态。表现为:听不进医务人员的解释,甚至频繁叫嚷,不配合相关的分娩动作。产妇的这种情绪变化致使子宫缺氧、收缩乏力,宫口扩张缓慢,胎先露下降受阻,产程延长,产妇体力消耗过多,同时也使产妇神经内分泌发生变化,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儿茶酚胺,血压升高导致胎儿缺氧缺血出现胎儿窘迫。因此在这一阶段,助产人员应耐心安慰产妇,鼓励产妇进食,保持体力,讲解分娩是生理过程,教会产妇掌握分娩时必要的呼吸技术和躯体放松技术。随时提醒产妇解小便,以免膀胱充盈影响胎头下降。通过亲切的交谈,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例如:对产痛的耐受力差,应予多鼓励多安慰,劝慰其保持冷静,避免过多消耗体力,耐心地指导深呼吸和放松技巧,不要过早向下用力,以免造成宫颈水肿目。帮助按摩下腹部和腰骶部以减轻症状。对产痛耐受力强的产妇,应多观察,劝其说出自己的不适和要求,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第二产程心理护理:
在第二产程中,产妇常感到精疲力竭,怀疑自己分娩能力。助产人员要不断地给产妇精神鼓励和安慰,指导产妇在宫缩时正确屏气和向下用力,不要张口哭喊和呼吸,减少腹胀和不必要的体力消耗。在宫缩间歇时全身肌肉放松,安静休息,等待下次宫缩时再次屏气用力,并反复提醒,每次官缩后给予直接肯定,使产妇树立信心,避免恐惧、紧张与疼痛综合症。助产人员在接产过程中应忙而不乱,熟练果断,给产妇安全的感觉,使产妇对我们更加信任以取得密切的配合,保证胎儿顺利娩出。
3.第三产程的心理护理:
胎儿娩出后,可引起产妇情绪激动,表现为兴奋与沮丧,这两种情绪都可通过大脑皮层影响其对子宫收缩的调节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导致宫缩乏力而大出血。一方面给予子宫收缩药促进子宫收缩,另一方面对产妇进行安慰,嘱其不要过分激动,首先恭喜其顺利分娩,对产妇分娩过程的表现给予表扬和肯定,待脐带处理好后,把宝宝抱给她看,协助进行皮肤早接触,早吸吮,使产妇很快进入母亲的角色。对特别注重婴儿性别的家庭,对他们劝说教育。如有异常情况应避开产妇处理,待胎盘娩出后子宫收缩良好,产妇情绪稳定后告知,并予安慰以免大出血。
讨论分娩是一个正常而又特殊的生理过程,随着分娩的临近,大多数产妇会担心自己能否顺利分娩,担心胎儿健康问题,少数担心性别不理想。在临床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对产妇实行心理护理,使产妇从心理上产生良性刺激,美好的语言、愉快的情绪、友善的态度和果断的行为,都可使产妇紧张的心理状态得到放松,对自然分娩充满信心,并能够正常进食、休息,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与助产人员密切配合,缩短了产程,提高了自然分娩率,降低了围产儿发病率及产科并发症。因此良好的心理护理是提高产科质量,促进母乳喂养的一项重要措施。
护理心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已得到普遍认可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心理护理作为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应贯彻临床护理全过程,遍及护理实践的每一个角落[1]。手术室护士怎样做好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掌握、提高交流技巧,与病房的整体护理变通融汇,有待我们不断探索和研究。我院于1997年8月开始至今已为2200例病人实施围术期系列化心理护理[2]。通过术前出室访视,在广泛了解术前病人心理问题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患者中同类性质或共同特征的心理问题共9条,并制定了一套规范化指导语,以利合理的解释、善意的劝导、真诚的抚慰,来解除病人术前焦虑情绪,收到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1. 了解术前病人心理需求
通过调查820例病人结果发现,术前最担心、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术前担心疼痛157例(19%),关心主刀医生及手术效果119例(14.5%),紧张要求关心照顾69例(8%),担心疾病性质52例(6%),担心室温51例(6%),关心愈后情况34例(4%),要求保留脏器6例(0.7%),不要输血6例(0.7%),担心经济问题3例(0.4%),其它21例(2.6%手术时间长短、手术体位等),302例病人表示无特殊问题(38.1%)。根据调查结果,针对病人的心理问题,做好心理疏导。
2. 制订规范化指导语
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往工具,是信息传递最强有力的手段[3]。它可以直接地及时地交流信息,沟通情感,收效最快。但有时不恰当的语言表达,往往会误导病人,产生适得其反的作用。在临床实践中,曾有一位病人谈到手术怕痛问题时,一位年轻护士则对病人说:怕痛让麻醉师多上点麻醉就行了。第二天病人打完连硬测麻醉平面时,不管针头、针尾碰到皮肤他都叫痛,目的为了可多打点麻醉,使得麻醉医师无法正确测试平面,延误了手术时间。应用规范化指导语后,事先告诉病人麻醉过程,指导病人密切配合,确保麻醉、手术顺利进行。因此通过设计的语言,实现对患者的心理调控及心理支持,往往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制订了以下9条规范化指导语.
2.1 担心疼痛 一般情况下,手术是在充分麻醉、安全、无痛的情况下进行的。另外,我院麻醉科的学术地位、临床经验,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大部分医生具有一定的临床麻醉经验。上完麻醉后将测试麻醉平面,到时麻醉师会用针头点刺手术范围表面的皮肤,您需分清刺痛与点触感觉,希望您如实反映。术中麻醉师还会根据手术需要辅助用些镇静药,可能您一觉醒来,手术已经结束了。
2.2 关心主刀医生及手术效果
您的手术情况将由负责手术的外科医生向您解释。我院是三级甲等医院。您要相信我院外科医生的医术、医德水平。如手术过程中有疑难情况,会及时组织全院有关科室和有经验的专家亲临解决,您尽管放心。
2.3 要求关心照顾
您明天早上进手术室时,会有护士、护士长迎接并关心您,为了减轻病人的紧张、焦虑情绪,我们手术室为病人设置了背景音乐。在手术等候期间,您可以借助优美、流畅的轻音乐,得到适当调整和放松。整个手术过程中您有任何不适或需要,可随时向巡回护士或麻醉师反映。我们将为您提供一流的服务,请您放心。
2.4 担心疾病性质
首先希望您手术结果属良性。但有时结果可能会事与人违,您也要承受得住。人的精神因素很重要,要相信目前医学在不断发展,有不少治疗和控制肿瘤的方法,如:化疗、放疗介入疗法,中药等。另外,有些肿瘤只要是早期诊断、早期手术、远期存活率是很高的,您术后要注意劳逸结合,加强锻炼,按时随访,完全能象正常人一样生活。
2.5 担心室温
手术室内温度按规定应保持在摄氏22℃。当伤口消毒前,巡回护士会把空调暂时关闭,有时因特殊手术需要,室温可能会低于22℃。如您觉得冷,一定要及时向巡回护士反映,我们备有特制的小棉被为您解决怕冷问题,您不必忍受不说。
2.6 关心愈后情况
人的个体差异性很大,愈后情况也各不相同,如保持良好的情绪、合理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及尽早下床活动等,都能有利于术后早日恢复.由于手术室护士对病人(您)出室后的具体情况不了解,很难作出全面、正确的评估,应由主管您床位的护士、医生根据术后情况为您作具体解答。望您谅解。
2.7 要求保留脏器
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该保留有关脏器。如病变累及附近脏器,手术医生会根据病情与家属及时联系,在家属同意情况下,再进一步决定手术方案.您应该相信医生和家属的决定。
2.8 术中不要输血
麻醉师会根据术中出血情况,判断您是否需要输血。一般介于可输、可不输的情况下,会尊重您的意愿,尽量不输,但术中出血非输不可时,一定得输,否则会影响生命安全。当然输血有可能会带来血清感染的危险。但其发生率是非常非常小的。
2.9 担心经济
您的担心我们会认真考虑,术中我们会根据您经济状况保证情况下,控制高费用物品的使用,请您放心。如您实在有困难无法解决,可借助有关机构反映,以解决您的经济问题。
3. 掌握交流技巧
我院手术室年轻护士占三分之二,有不少刚从学校毕业。她们年龄小、阅历浅、社会实践经验少、人际交往能力差。在术前访视中,碰到病人提出的问题,无法及时正确回答,有时解释不当,更会加重病人的心理负担。另有的护士则不善言辞,与病人交谈时总觉得无话可说。为了使大家掌握交流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平时晨会抓紧各方面知识训练,模拟病人心理问题,寻找最佳语言表达方式.另外还请高年资护师到病房实地示范.一次在对一位喉癌病人术前随访过程中,病人情绪十分紧张,担心手术效果,愈后情况,发音问题,术后生活质量等.这位护士的丈夫曾做过喉癌手术多年,至今各方面恢复很好,她就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经验感受,措施等与病人足足谈了半个多小时,使病人情绪大大缓解,术后恢复顺利,提前出院.随访中要求做到:仪表仪态端正,语气态度温和,视线角度合适,回答问题恰当,掌握交流技巧,取得病人信任。在不断实践基础上,我们指定了规范化指导语,并不断进行修改、完善。在最近进行的病人焦虑自评测试的单项分析中显示,病人术前一天与手术室护士交谈后,焦虑值有不同程度下降。
4. 体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文化水平逐步提高,医学卫生知识不断普及,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日渐增强,病人看病、住院、手术都会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迫切需要解释指导及安慰。常言道“言为心声”,语言是人与人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4],作为手术室护理人员,应该充分利用语言,把一片爱心传递给患者,对病人的心理问题逐一认真、正确的解释指导,从而获得患者的理解和信任,解除或减轻病人术前焦虑情绪,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充分体现“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工作宗旨,符合病人的需要,也是现代医学模式的需要。
目的 探讨68例骨髓移植患者的心理护理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5月共收治的白血病骨髓移植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34例);参照组采用常规心理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上给予强化心理护理,对比两组前后护理总有效率。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明显优于参照组(8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骨髓移植;分析;强化心理护理
白血病属于血液系统中的恶性肿瘤,目前骨髓移植早已成为治疗白血病最有效方法首选。但是由于移植所需环境特殊,治疗时间十分长,且副作用较多,患者难以避免心理产生很大的压力,尤其是当患者被单独隔离在层流时极易出现严重的临床心理反应,相应影响了治疗效果。我院长期以来致力于研究心理干预在骨髓移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获得了良好护理效果,本文将随机选择68例骨髓移植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我院血液科2013年7月~2014年5月收治的骨髓移植患者68例,按照国际字母排列法将患者均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参照组男性30例,女性10例。年龄17~55岁,平均年龄为(38.7±5.2)岁。实验组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年龄19~50岁,平均年龄为(33.5±5.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均无显着性差异(P
1.2护理方法
1.2.1参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进行动态观察,特别是病情的转变与心理状况极其重要。其中包括对患者生命体征、情绪与意识等进行监测。在骨髓移植后,室内空气要保持畅通,预防感染和保持良好的心情。护士叮嘱患者严格遵医嘱服药,切记不能随心所欲。另外,协助患者做好定期血常规检查,如若存在异常现象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
1.2.2实验组 患者在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上给予强化心理护理,护理措施如下。①建立心理干预基础:患者入院后护理工作人员针对性对患者建立倾听制度,仔细倾听他们的意见,并且认知回答患者与家属的疑问,给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采用问卷调查形式与患者进行对话,了解他们心理的想法与对疾病的态度,以及患者家庭、文化以及社会经济背景等信息。然后根据此构建交流的方向与重点。②改善不良心理认知:患者入院5~7d内,根据患者的家庭与人文背景等情况使用患者容易接受的形式,及与家人的配合下,医护人员对患者讲到所患疾病,并立即给予心理疏导。由于化疗的时间较长,每周举办一次专题讲座,对患者进行了健康宣教。邀请到相关专家对疑题进行解答,然而分发相关科普知识宣传品,让患者与家属渐渐对疾病有了一定的认识。让患者认识到疾病后首先要积极面对,从而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③减轻负性心理情绪:护理工作人员每日按时查房,除了常规护理外更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护士要针对患者个体情况给予不同心理干预措施,加强对治疗效果的认识。另外,在倾听他们意见的过程中,对他们多加鼓励,让他们保持与外界进行沟通,增进患者的自信心与抵抗疾病的信心。同时,还可以在患者家属的配合下让患者更加安心、根据自己的愿望选择合适的气功疗法,音乐等措施,进行合适的活动使心情得到放松、又缓解了压力。
1.3疗效评定标准 ①显效:患者负面情绪基本上得到缓解,并未出现任何不适感觉。②有效:患者焦灼与消极等情绪恢复正常,但有时因疾病的疼痛出现负面情绪,采取强化护理有效措施能恢复。③无效:患者病情恢复了一些,相对于护理之前并没有较大的明显改观。
1.4统计学法 本次研究过程我们采取SPSS13.0系统对骨髓移植患者进行研究,(x±s)表示计量资料,n表示计数资料,分别进行t检验,P
二、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疗效对比(34) 通过两组护理后,观察组有效30例(88.2%),有效3(8.8%),无效1例(3%),护理总有效率为97%;对照组有效26例(77%),有效3例(8%),无效5例(15%),护理总有效率为85%。两组比较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2.2两组患者心理状态的比较 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均已使用匿名形式,治疗前后分别填写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与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接受强化心理护理前,两组患者SDS与SAS评分比较无任何统计学意义;护理后实验组患者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参照组(P
三、讨论
随着医疗科技飞速的进步,白血病的治疗方法日渐增强,心理因素在治疗中地位占据着重要位置[1]。在实行骨髓移植以来,进行骨髓移植的患者不论是异体骨髓移植还是干细胞移植等,患者都很难避免产生不同的焦虑心态。焦灼在现实生活环境中对患者会造成危险与灾祸,然而在主观上是出现一种不愉快与紧张等情绪。焦虑是有消极、担心与恐惧等交织而成的复杂负面情绪反应,为了能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护士要熟悉临床医学心理学知识,具有良好的素质与完善的性格与稳定情绪,同时还需要具有较高的医德修养,临床操作技术熟练等丰富林经验,才能及时发现不同患者的内心想法[2]。通过自己良好的情绪、言语等态度去影响患者,让患者改掉不良心理状态,帮助患者建立乐观治病的积极心态,才能使患者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从而让骨髓移植更加顺利,让疾病早日获得康复。
摘要:本文根据护理人员的心理特点,简要阐述了将心理护理的理论运用到护理管理中的目的和方法,使护理人员能以愉悦的心情投入到护理工作中,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护理工作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心理;护理;管理
护理心理学是以普通心理学的一般原理为基础,以护理人员和患者的个体心理、心理护理、以及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修养为研究重点。因此运用护理心理学,能够维护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促进护士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增强医疗服务各项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护理队伍的凝聚力和工作力。门诊护理工作实行院长领导下的护理部主任、科室护士长二级管理体制。搞好护理工作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实施分级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1]。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学科的发展,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要从社会、家庭环境、疾病、心理和精神等方面对患者实施全面的身心护理。医院应积极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心理学、管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边缘学科的知识,将心理护理、护理管理中的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工作的管理水平,从而能有效地促进医院的发展和建设。具体做法如下。
1激励护理人员树立自尊自重,克服自卑心理部分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缺乏正确的全面的认识,认为护理工作每天给患者打针、发药、三班轮转、工作单调乏味,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为患者翻身、拍背、吸痰、导尿、端便盆等生活又脏又累,社会地位低,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自卑心理。根据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护理管理者在管理中须根据不同时间、不同情况、不同层次的需要,充分利用物质、精神、信息等动力,不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树立自尊及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激励对于人的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一切内心要争取实现较好条件,包括希望、愿望等所产生的一种动力[2]。在门诊护理工作中对护理人员运用的最重要的心理护理理论就是激励理论。激励理论就是运用这种内心状态及职工心理需求,激发职工工作动机的一条现代化管理原则。目前管理心理学中的激励理论主要有需要层次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及公平理论。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1加强医德医风教育通过举行一年一度的庆祝“5.12”国际护士节系列活动,如会议、演讲、巡回医疗、观看录像等各种形式,积极宣传党对护理工作的重视,职工家属对搞好护理工作的期望,充分认识护理工作在医疗卫生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光荣感、责任感。
1.2开展向先进模范人物学习的活动大力宣传医疗卫生事业中的先进人物、事迹,用白求恩、赵雪芳精神激励同行,同时树立本院护理人员中的先进典型人物,认识到护理工作中的真正价值,增加自信心。1.3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为了防止“高效益、低道德”的现象出现,教育护士长和护理人员,时刻树立“在其位要谋其政,在其岗要负其责”“、今日工作不努力,明日努力找工作”等观念,真正做到“一切为了患者,一切方便患者,一切服务患者”,使全体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普遍增加。
1.4讲究工作方法管理工作者对待自己的下属,防止用简单、粗暴、训斥的方法去处理工作中的矛盾,在开展批评或指出对方存在问题的同时,也要注意尊重对方,肯定其成绩,赞扬其长处,满足对方的心理需要,使其对批评的改进意见容易接受,不易产生反感,避免逆反心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逐月进行护理质量考核,消除侥幸心理护理规章制度是构筑护理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护理人员价值观、道德行为规范、行为准则、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它以规则和制度的形式,对某一文化加以肯定或否定,明确禁则和允则,它是全体护理人员共同遵守的办事准则和行为规则,是关系到护理工作正常运行的保证性文化和支柱性文化[3]。因此医院要完善护理部门的各项规章制度,才能使护理工作管理有的放矢。另外医院护理部可结合医院的具体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护理质量标准,并不断修订、补充,量化后逐月进行百分制考核;定期组织晨间护理检查和夜间查房;充分发挥院护理质量委员会的作用,每季度对全院的护理质量进行一次大检查,检查结果通报全院并和科室资金挂钩。每个人都有自尊心、集体荣誉感,谁也不愿意因为自己侥幸的不执行标准影响科室,从而消除了侥幸心理。
3定期组织培训学习,促进求知好学心理鼓励科室护理人员积极继续医学教育,定期举行科内护理知识考试、技术考核、成绩优秀者给予奖励,考核不合格者给予批评和再培训。
【摘要】 探讨心理护理在门诊输液过程中对老年患者的影响,保证门诊老年患者输液的安全、有效的进行治疗,创建一个和谐的就医环境。
【关键词】 老年患者 心理问题 心理护理 有效沟通
目前,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死亡率及生育率的下降,我国已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随年龄增长,老年人组织器官和生理功能逐渐衰退,对疾病的易感染性增加,修复能力下降,老年病人的发病率、门诊或住院治疗率比其他年龄组高, 在门诊输液治疗的老年患者越来越多.老年心理问题已成为输液室护士必须面对且要处理好的重要问题 现将我们的做法介绍如下。
1 门诊临时静脉输液老年患者的常见心理问题
1.1恐惧紧张
由于老年患者大多对医疗知识比较缺乏,对所患的疾病以及接受的治疗不了解,加之老年患者理解及记忆能力下降,对医生及护士的解释不能明白,故在输液中易出现恐惧紧张的不良心理问题。另外,还有许多老年患者本身就患有慢性疾病,当其身体又出现其他的疾病时,就愈发恐惧紧张,担心自己给家庭带来负担。
1.2焦虑忧虑
由于多数老年患者的经济条件不充裕,而所患的疾病多为慢性疾病,因而经济负担较重,思想顾虑较多,思想存在着不小的压力,出现焦虑不良心理问题。同时由于患者本身血管弹性不好,穿刺时不能一次成功,且输液时滴速较慢,耗时较长,这都易造成患者忧虑等不良情绪。
1.3易怒急躁
老年患者多有慢性疼痛折磨,因而有易激惹发怒的情绪。同时由于医院在输液高峰期,患者就诊时间长且就诊程序繁琐,从挂号、就诊、交费、取药等排队时间过长,体力不支,因而容易出现急躁情绪,影响病情改善。
2 心理护理
根据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我们要帮助他们正确认识静脉输液,积极配合,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2.1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输液
护理人员针对患者寻求最佳治疗和护理的心理,首先要和蔼、真诚的主动和患者交流,了解病情,讲明输液的必要性、药品作用及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力求有效沟通。
2.2人性化操作
老年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比健康人的心理和情感更为脆弱,需要比正常人更多的关怀,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从细微处体现人文关怀,在每项操作前用温和的语言向患者介绍该操作的目的、作用及注意事项, 操作中边穿刺边交谈分散病人的注意力,若穿刺失败道歉,并征求病人是否换人,穿刺成功感谢协作,定时观察与问候病人,则体现了护理人员对病人的人性化关爱[1],操作完毕后给患者摆好体位,盖好被子,患者有不适时,用手轻轻抚摩患者的头部,以温和的语言安慰患者,当患者询问病情或其他情况时,应热情、诚恳、准确地回答患者的问题,往往一个微笑,一句温和的语言,一个得体的抚摩,就可起到药物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2.3舒适护理
给前来就诊的患者创造一个舒适、有序的就诊环境,在输液过程中多巡视病人,多与患者交流,做一些健康教育,协助一些行动不便的患者解决如:如厕,喝水等生理需求。
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能起到药物所起不到的作用,可促进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对门诊输液的老年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充分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增强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使护理人员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减少和避免了输液并发症,提高了老年患者输液的安全性和满意度。
【摘要】目的通过介绍1例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探讨心理护理的技巧、方法及在治疗和康复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采取加强基础生活护理,与患者零距离接触,细心观察患者的每一个变化,微笑服务、调节情绪、变换心境、安慰鼓励、音乐疗法等心理护理手段。结果患者打开心扉,主动与我们倾诉,积极配合治疗。最后康复出院,缩短了住院时间,减轻患者家属的经济负担。结论心理干预护理时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是系统化整体护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中,心理关怀要体现和融入在每次操作、治疗、护理以及护患沟通中。加强基础生活护理,构建和谐医护患关系,有利于心理干预护理的进行。
【关键词】脑出血心理护理效果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和精神压力越来越大,脑出血的患者越来越多,并且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我院神经外科病区2008年收治脑出血患者82例,其中年龄最大的85岁,最小的只有19天。在护理这些患者中,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这82例病例中,有l例青年女性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患者,通过介人栓窿、手术治疗后,在康复期抗拒治疗,我们通过心理干预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最后患者康复出院。缩短了住院时间,减轻患者家属的经济负担。现将该例心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病例介绍
患者女,22岁,火学毕业,未婚,2008年11月17日人院。患者两天前元明显诱因突发头痛、呕吐,未予重视,两天后头痛加剧,头CT示小脑蚓部出血。人院时患者嗜睡,卧床,颈抵抗,作全脑血管造影示“左小脑后下动脉瘤破裂出血”,2008年11月21日送放射科行左小脑后下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术后患者处于浅昏迷状,GCS评分9分,脑积水,呼吸困难,1月24日行气管切开术及脑积水腹腔分流术。术后患者通过消炎,对症支持,营养脑神经等疗法和我们的精心护理,病情逐渐好转。2009年1月21H拔除气管套管,呼吸平顺,可发音1月31日拔除鼻饲管。但患者不愿服药,不说话,拒绝治疗,不配合我们做康复锻炼。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加强了心理护理,逐渐消除了患者的心理负担,积极配合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患者2009年3月25日康复出院。出院时患者神志清醒,对答切题,言语清晰,精神好,无头痛,胃纳好,双下肢肌力IV度。
2、心理护理
2.1热情服务,增强患者信任感通过每天的生活护理、治疗时间,主动积极与患者沟通、谈话,刚开始患者始终不予理睬。我们坚持不懈,每天的床上浴护士亲自撩,每两小时的一次翻身拍背。护士积极参与,增加与患者的亲近感。利用查房、治疗等时间,给患者一个亲妮的动作,如握手,帮忙整理一下头发,温柔的微笑,和蔼的言语,让患者感到温暖,她终于肯点头示意与我们交流。我们用古今中外残疾人自强不息的事例,汶川地震生命不息和本病区脑出[缸患者康复出院的病例来鼓励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心理护理与生理护理结合进行,做到身心互相促进。
2.2家庭亲情培养做好她父母的思想工作,充分调动患者家属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多与谈话,要有耐心。让她感受到家庭和亲情的温暖,重树生活的信心。
2.3音乐疗法,感官及语言康复训练使用MP3每天给患者听轻松舒快的轻音乐。使其沉浸在音乐的旋律中,放松心情。临床实践证明,音乐是一种然节律,适宜的音乐通过心理、生理途径调节人的循环系统,可以使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减少,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加,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使人处于放松状态。读报和杂志,使患者对外界有所了解,不会与社会脱节。
2.4鼓励做肢体功能训练,完善自理能力讲述恢复期肢体功能训练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和家属做被动训练到主动训练的要点和注意事项,我们护士每天都到床边指导和参与,扶助患者下床走动。并耐心讲述该病的有关医学知识,使她了解自已的病情,学会修养性情,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每天的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从而树立了患者的信心,提高自理能力。为病情的康复创造了有利的心理支持。
2.5营造和谐环境调动同病房的病友及家属,互相帮助,互相鼓励。调节情绪、变换心境、营造和谐的治疗环境。医护的角色功能加上朋友的功能,让患者打开心灵之窗。建立信任、和谐医护患关系,达到更好的心理干预效果。
3、结果
患者打开心扉,主动与我们交流,讲出她的思想包袱和忧虑,释放心怀,积极配合治疗和肢体功能训练,身体恢复比预想的快,患者康复出院。既缩短了住院时间,又减轻了患者家属的经济负担。
4、护理讨论
4.1该例患者是青年女性,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正是人生朝气蓬勃的时期,却因突患疾病并有可能留有后遗症,对她的打击很大,对以后的生活、工作和婚姻失去信心。此时患者的心理需要是要了解疾病痊愈的信息,病后生活保障。以及需要受人尊重、爱抚及照顾等。该例患者文化水平较高。我们护理人员首先要以科学态度向患者说明病情已好转的情况以及康复治疗、肢体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和允许出院的标准,讲解脑动脉瘤破裂出血这一疾病的一般知识及注意事项,保持情绪稳定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帮助患者恢复心理健康,积极配合治疗,并要求家属配合我们,更多的爱护患者,提供多方面帮助,做好促进康复的工作。家属和朋友的关怀爱护,对患者的心理慰藉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4.2生活护理是基础护理的一部分,近几年来因护士的严重缺编,护士只注重治疗而忽视了生活护理,把一些生活基础护理依赖护工、家属完成。这样会减少了我们护士和患者接触的时间,不利于护患沟通,对患者的心理和病情的观察也有影响。所以要求我们护理人员既要重视治疗,更要加强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把时间还给患者,与患者零距离接触,及时发现患者的变化,对治疗和护理方案提供有力依据。
4.3心理护理是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中,我们护士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通过交往、言行、肢体语言等与患者交流,沟通,仔细观察患者每一个细微的变化,就能“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弗洛德说过:“没有一个人守得住秘密,即使他沉默不语,他的手指尖儿都会说话,他身体的每个毛孔都泄露他的秘密”。因此,要求我们护理人员既要善于用面部表情表达自己,更要细心体察患者的面部表情。我们通过身体的接触,微微笑,使患者感到我们的善意,给她带来极大的心理安慰和支持。因此医护人员要转变观念,以人为本,既要重视患者的身体健康,更要重视患者心理问题。在实施心理护理时,要做到“润物细无声”,心理关怀要体现和融人在每次操作、治疗、护理以及护患沟通中。而不是定时、定阶段或是在完成临床治疗、护理后实施。
5、小结
心理护理无统一的模式,它应根据每个患者在疾病不同阶段所出现的不同心理状态,分别针对性地采取各种对策。
要使护理工作有针对性,就要在交往中不断地观察、交流、启发患者倾诉,以便及时了解和掌握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态。加强基础生活护理,构建和谐医护患关系,有利于心理干预护理的进行。
近年来,外科急腹症已成为急诊科的常见疾病之一,急性腹痛是外科急腹症的主要临床特征,主要原因是因为腹腔内脏器的器质性病变或者功能异常,以及腹外相近脏器及全身性疾病所引起。在临床上与内科、妇科等科室的腹痛鉴别起来有一定困难。它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快、病情重,且往往病因也较复杂【lJ.由于它的疾病特点,所以就要求医护人员应在第一时间对疾病做出判断,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而大部分急腹症患者会合并有心理问题,所以在治疗患者时,不仅需要熟练的医疗护理技术,还应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相应的护理,以患者尽快康复。现将笔者的研究情况具体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1.1 资料与方法资料的选择来源于我院2011年11月到12月急诊科收治的5O例外科急腹症患者,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年龄最小的2O岁,最大的55岁;疾病分类:其中急性阑尾炎15例,肠梗阻12例医学教育| 网搜集整理,胃穿孔3例,急性胰腺炎l0例,胆石症5例,胆道感染5例。方法:采用对照的研究方法,将5O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B组),各25例,分别进行单纯的常规护理和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以患者对治疗结果的满意度进行评价,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1.2 主要的心理问题焦虑:焦虑是急腹症患者心理应激时出现的主要心理情况,在调查的病例中占到了70%.焦虑与疾病痛觉之间的关系相当密切,焦虑程度越重,患者机体痛阈越低。抑郁:常因担心费用问题而表现出自责、叹气、情绪低落等等。同时患者还会有恐惧、无助、否认等心理问题出现。在进行心理护理前,应对患者的年龄、职业、病f青等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制定完善的护理措施,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协助患者能主动诉说自己内心的感受,并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反应方式及心理反应程度的不同进行个性化与共性化得的护理相结合,为心理护理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 2 心理护理对策A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B组采取相应心理护理,具体如下。
2.1焦虑患者的心理护理:大多数急腹症患者常常发病比较突然,多难以忍受,患者往往不知所措甚至认为自己的疾病很重,或不能治愈,因而患者会出现烦躁不安,严重者不配合治疗。医护人员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注意到患者的变化。对于此类患者,首先,医护人员应先保持冷静,尽量让患者自己陈述其心里所想,做些简单的提问,给与患者微笑关怀;其次,了解患者患者的发病过程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治疗情况,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做好解释工作,向患者讲解疼痛的相关原因,需及时进行的检查及其目的,不能盲目地使用止疼药物以免延误病情。对可能需要急诊手术的患者,应向患者解释清楚手术的目的及意义,以及手术重可能会发生的情况,并取得家属的合作及支持。患者会通过医护人员的语言,详细的了解到自己的病情,患者会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完成各项操作,及早进行治疗,减少误诊。
2.2抑郁患者的心理护理:此类患者在忍受疾病疼痛折磨的同时还会担心医疗费用的问题,宁愿忍受疼痛也要求保守治疗,患者会表现出自责、叹气。针对此类患者,医护人员应积极与患者交谈,了解其家庭状况,查找患者抑郁的原因。
告知患者贻误了及时的治疗可能会使疾病反复发作甚至留下后遗症。在确诊疾病隋况后花费的钱可能会更低。让患者放下负担,更好地接受治疗州。
2.3其他:患者疼痛加上对医院环境的陌生、对疾病的不了解,患者会产生恐惧心理,或不敢面对自己生病的事实。医护人员应对患者积极开展正面的沟通,帮助患者了解医院环境、讲解疾病知识,让患者尽快适应。解答患者的各种疑虑。
3 结果A组患者中,对治疗结果满意者23例,占92%;较满意者2例,占8%;B组满意者18例,占72%,较满意者7例,占28%.经统计学处理,P
4 讨论伴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一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医学一心理”模式的转变,医院已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患者为中心,而心理护理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文通过对照研究,说明外科急腹症时积极的心理护理对策有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大大提高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