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毕业设计论文

时间:2022-05-27 03:16:1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篇计算机毕业设计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计算机毕业设计论文

计算机毕业设计论文:技术型计算机毕业设计论文

1一些教师指导方法缺乏创新

毕业设计指导方法绝不是在一个环节上机械重复劳动,那样必然缺乏对学生的综合训练,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隐没学生的创新性。在毕业设计方法上对毕业设计的指导不够得力,一方面可能造成因疏于指导,导致放任自流;另一方面或因框得过死,不留余地,致使学生只能按部就班,缺乏创新,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提高。因此,创新毕业设计指导方法是毕业设计质量提升的保障。

2提高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举措

(1)从制度建设上激发教师指导毕业设计的工作热情。有效的毕业设计制度建设和落实是提高教师思想认识的根本途径。首先,建立优秀毕业设计指导老师遴选制度。每年根据毕业设计过程考核(教师投入的时间、中期检查结果等)、学生评教以及最终毕业设计成绩等级综合评价指导老师,将评价结果作为遴选优秀指导教师的重要参考依据。其次,建立弹性工作量认定制度。经过调研,很多应用技术型高校计算机专业一个完整的毕业设计周期是14周左右,指导老师指导一名毕业生的工作量1课时/周,那么指导教师所得工作量是14课时/人。可是,教师还要承担许多其他的教学工作量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因此,一些教师为了完成任务,往往是“轻指导质量、重学生数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院可以采用指导教师弹性工作量认定制度,将教师在整个毕业设计表现划分为优、良、中、合格、不合格等5个等级,每个教师指导毕业设计工作的最终工作量根据等级系数(优、良、中、合格、不合格系数分别是2.0、1.5、1.2、1.0、0)折算而成。这样,指导教师即使指导学生数较少,但通过努力,保证质量,同样可以获得很高工作量认定,有效使教师更加“重质量、轻数量”。最后,建立学生评价指导老师制度。课题教学中,学生评教制度普遍得到运用,其结果直接作为年终推优、职称申报的主要依据,收到良好效果。目前,很少应用技术型院校计算机专业在毕业设计环节实行学生评价指导老师制度。宿迁学院计算机系大胆启用该制度,让每位学生从“德、能、勤、绩”综合评价指导老师。为了评教更客观,防止“师生互赞”不正常现象发生,最终的评教结果还要与学生最终毕业设计成绩比对之后生效。对于失真现象,要追查相关教师或学生的责任。上述这些制度建设和落实举措,不仅提高了指导教师的思想认识,更让指导毕业设计的质量与教师个人荣誉、工作量认定、年终推优、职称申报等切身利益挂钩,大大激发了他们指导毕业设计的热情。

(2)面向计算机实际应用,实行师生双向选题机制。选题应是一个双向的过程,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基础、兴趣,结合现在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同学生一起来拟定题目。以往,毕业设计选题往往因与市场实际需求脱钩,造成毕业设计题目太陈旧、老化,达不到毕业设计训练目的。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一方面由于部分的选题工作是老师先拟订好题目,有些题目已经不适合当下市场动态需求,所做毕业设计题目无实际价值,从而挫伤学生积极性;另一方面,有部分学生自拟题目虽紧跟应用需求,但往往因毕业设计任务工作量过大或过小,甚至不切学生基础实际而无终而止。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师生在选题时充分沟通。在选题开始时,由师生一方先提出初步选题,然后让对方提出修改意见,教师在选题时重点把握好选题是否有新意、是否可行、是否有应用价值等;而学生则根据自身基础和兴趣最终确定是否选择该选题。例如作为计算机专业指导教师,根据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最新进展,为学生提出的关于无线网ZigBee技术应用、基于Android系统的手机控制软件、洪泛法无线路由算法改进等题目。而学生则根据自身基础与兴趣将上述题目结合某个具体应用,如将上述教师拟定题目方向具体确定为:无线网ZigBee智能路灯控制技术、基于Android系统手机版的车辆北斗定位软件开发、基于ZigBee无线技术的洪泛法路由算法改进与实现等。应用技术型计算机专业的特点是相关技术更新很快,师生通过双向磨合选题,使得最终选题既能结合学生基础和兴趣,又能针对应用实际,从而让师生双方最大程度达成一致,为接下来的毕业设计成果更有生命力和市场前景打下基础。

(3)师生协作、循序渐进,创新毕业设计指导方法。再好的选题,如果没有创新的指导方法,毕业设计指导也可能沦为机械重复劳动,最终致使学生只能按部就班,缺乏创新,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提高,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在具体实施中,首先是针对每个学生基础采用师生协作、循序渐进式指导。如,有学生选择“无线网ZigBee技术应用”方面的选题。那么,首先开题以后一段时间内(如:一周时间内),要求学生完成查阅有关ZigBee技术方面的资料任务,并汇总多位学生所查阅到的文献,接下来由指导教师与学生协商将资料分类并再分发给不同学生,并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内(如:一周时间内)师生围坐到一起,轮流让学生汇报所学到的最新内容和体会,期间,教师和其他学生可以随时互动提问,要求被提问教师或学生做出解答,通过师生明确分工、共同协作,加快了基础阶段的学习进度。这样再持续一段时间(如:再两周时间内)相互学习之后,指导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具体选题安排他们先做一些小实验,再做一些中等难度实验,进而持续延伸到综合性实验,在这个实验过程中,教师不仅注重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更要为学生给予方法和思路上的充分交流与指点。通过这种方法不仅让所有学生动手能力得以最快速度提升,而且锻炼了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师生团结协作意识。通过上述师生协作、循序渐进式推进,指导教师全程参与指导,既要扮演好自身角色,也要及时掌握每个学生毕业设计进程,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更多时候是不能替代学生毕业设计工作,而是要给予方法上的指导,最大程度挖掘学生潜能和创新意识。创新毕业设计指导方法,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教师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能力提升环节。

3改革效果

改革现有计算机毕业设计方法对于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来,我们坚持人才培养质量观,积极探索并改进现有毕业设计指导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成效。每年指导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毕业设计大多数均在良好以上,30%以上被认定校级优秀等级;多名教师被授予校级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20多篇论文获省毕业设计一、二等奖;先后2次获得省优秀毕业设计创新团队称号;毕业设计期间师生协作发表了30多篇高质量论文,同时获得10多项国家发明、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了20多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毕业生质量不断得到提升,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这些成绩的取得,一方面要从学校、院校层面加强毕业设计制度建设和落实,另一方面从教师自身角度要有不断改革意识和方法。只有这样,应用技术型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质量才能不断提高,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

4结语

如何有效提升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质量是该专业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上述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方法不仅可以应用在计算机专业上,也可以推广到其他实践性较强的工科专业。虽然改革后教师投入毕业设计的时间增加了,但只要我们本着改革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本的教学理念,那么任何付出都应该加以鼓励和尝试。

作者:王志超 单位:宿迁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计算机毕业设计论文:计算机毕业设计的实践研究

1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地方本科院校多由地方上的师专升格而来,本科办学时间短,肩负着培养大量适应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所急需的高级人才的重任,通常多为传统的教学型高校。在这种高校里,理工科,特别是应用性、实践性、创新性要求均较高的计算机类专业的毕业设计问题较为集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⑴师资力量欠缺地方高校是我国高校扩招的主力军,常年的扩招,摊薄了原本就非常有限的教师力量。对于计算机类专业,重点高校培养的博士毕业生原本是地方高校师资的重要补充来源,但是由于这类专业应用性强,本就为数不多的高素质的博士毕业生经常早早被各地的高新技术企业、跨国公司高薪聘去,真正愿意到科研条件较为欠缺的地方高校任教的十分稀少。师资补充不上来,就直接导致了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师生比常年不达标。更为关键的是,不少地方高校对教师的科研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高校教师的职称晋升、评优评先主要的考核指标就是科研业绩,这种政策导向直接影响了教学工作的开展,毕业设计这种费时费力且难出成效的实践教学工作对于高校教师们而言就形同鸡肋,难以引起重视并提升其指导质量。⑵校内实践教学资源不足,经费短缺地方院校由于办学时间较短、底子薄、投入不足,可供学生展开实践教学的仪器设备、场所通常都难以满足要求,而有限的资源又经常优先提供给基础性专业课、必修课的实践教学使用。经费投入不足也是制约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以我院为例,学院拨付给工科类学生每人160元的毕业设计实验经费,连补充最基本的实验耗材都不够,为了出成果只能将经费集中于少部分尖子生使用,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说则损害了大部分学生的利益,影响了教育的公平性。学生在毕业论文阶段得不到有效的训练,其毕业论文的质量可想而知。⑶与学生就业时间冲突,学生投入不足通常本科计算机类专业的毕业设计安排在大学四年的最后一个学期,这段时间正是公务员考试、考研、教师招聘考试、企事业单位招聘的关键时期。大四学生面对严峻的升学与就业压力,不得不奔忙于各类考试与各地的招聘会之间。甚至,不少企业不顾及学生学业,要求签约学生立即到岗上班。升学、就业与毕业设计在时间上出现了冲突和矛盾,学生大多只能顺从于就业压力,无法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学习上,⑷部分毕业设计选题脱离研发实际毕业设计选题的科学性、新颖性、实用性关乎毕业设计质量的高低。传统上,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以高校专任教师为主,选题的范围则以教师的科研项目或教研项目为主,选题常缺少工程背景,脱离研发实际,导致学生对毕业设计兴趣骤减,敷衍了事。也有部分学生擅长利用政策,在选题时下足功夫,往往选取那些相对简单,容易完成的课题,如课程教学网站、学籍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等。从技术角度上看来,这些课题实现方法基本一致,在许多网站、教科书、毕业论文指导手册上都有类似的源码,甚至提供几近现成的论文,学生只要变更一下界面或对数据库结构稍作调整,改头换面即可称之为自己的系统、自己的论文,提交上来,对这部分学生由于其论文也基本符合要求,真奈何其不得。⑸论文审查不严,易被学生钻空子通常本科毕业设计最终成果往往反映在毕业论文上,而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一般不需要被送入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中进行“”,常以校内专家评审做为最终评价手段。这种纯人工的评价手法易被学生钻空子,少部分学风不够端正的学生到了毕业前夕,往往出尽招数以求毕业论文顺利过关,常将学术期刊网站上的硕士论文下载后稍加修改即呈交上来,或直接通过网络购买毕业设计和论文。采用人工的评价手段稍不留神就让他们浑水摸鱼获得通过,最终造成恶劣影响。

2“产学研”结合模式的指导方式

“产学研”结合模式主要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两条途径,在充分考虑企业需求前提下,以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巩固学科基础、培育创新能力为基本目的,由高校、企业、学生三方面共同研究,明确毕业设计的课题,确定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7]。在毕业设计实施的具体过程中,由高校和企业联合派出导师,由高校教师承担对学生的理论指导,由研发一线的工程师在企业中进行实践指导。毕业设计后期,可聘请企业中经验丰富的高职称工程师或工程技术部门主要负责人与校内教师一起共同组成毕业设计答辩考评小组,共同对学生的毕业设计实施书面评价、答辩、评定成绩等毕业设计的质量审查。

3“产学研”结合模式的的关键点

3.1做好选题工作

恰当的选题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关键,能直接体现出地方院校人才培养的特色。“产学研”结合的毕业设计选题要求密切联系生产和研发实际,有工程应用的背景和工程的实际内涵,确保其具备较强的实用性。此外,选题还应具有一定的深度,保证有足够的工作量,在某些方面还应体现出创新的成分。因此,在选题时要尽量做到以下几方面的具体要求:⑴毕业设计选题应与服务地方的人才培养定位充分结合地方性本科院校是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为主要办学方针的高校。我院所处的广东省近十年来软件产业一日千里、欣欣向荣,业已成为全国行业的龙头老大。2011年统计数据表明,广东省共有软件企业3136家,占全国的13.7%,全年实现软件业务收入3122亿元,占全国的16.9%。其中软件产品收入1203亿元,信息系统集成服务收入471.3亿元,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收入140.1亿元,数据处理和运营服务收入583.8亿元,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663.9亿元,IC设计收入60.2亿元。我院所处的惠州地区正处于广东省软件产业发展的核心地带,因此我院计算机系的毕业设计在选题上就充分考虑了人才培养的定位,以嵌入式软件设计、大型数据处理与运营、创意文化支撑技术等方向为主,为人才培养设定了明确的目标。⑵毕业设计选题应与地方企业研发实际充分结合地方院校的计算机工科专业是为了满足适应地方信息产业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其是否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是决定着人才能否快速适应地方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因此毕业设计的选题应密切结合地方信息产业发展的趋势,与地方企业密切联系、共同协商、共拟课题,真题真做。由于课题贴近实际、应用性突出,学生们往往更容易地激发学习兴趣,在解决工程问题的过程中切实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与地方企业研发充分结合还有利于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强教师们服务地方经济的意识,增进服务地方的能力。⑶毕业设计选题应与学生就业充分结合利用“产学研”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可让学生到有就业意向的企业中完成毕业设计的课题,直接接触到今后工作中需要面对的研发项目。这样学生往往会将之视为证明自己能力和价值的一次机会,激发出了极大的工作热情,有助于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设计。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也提前适应了工作岗位,完成了岗前培训,能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也为企业节省了培训新员工的费用与时间。⑷毕业设计选题应反映学科发展的前沿毕业设计也是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前对学科发展前沿的一次眺望。因此在毕业设计的选题上,应以能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国内外行业应用和发展的最新理论、最新技术、最新应用,如云技术、量子计算、网络信息融合与知识服务等,可在毕业设计选题中适度安排这些体现学科先进性的内容,以期学生在毕业后能尽快融入到企业的发展中。

3.2强化过程管理

对毕业设计过程有效地管理是“产学研”结合模式能否成功的关键。为此我院专门制定有《惠州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规定》,在此基础上还补充制定了与企业研发密切相关的具体措施,如教育并严格要求学生对接触到的关键技术、源代码、项目文档等履行保密义务,保障校企双方的利益都不受损害。在确定课题后,各系部组织学生与校内导师、企业导师见面,在校企双方面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向学生详细介绍课题的内容、要求和任务,并要求学生按照规定完成查新、外文文献阅读、撰写开题报告、制定研发计划和工作进度,设定预期目标,确定最终的结果形式等工作。学生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期间,还加强了对学生考勤的检查,规定学生必须按照实习单位的作息制度上下班,如遇特殊情况确需请假,应同时报告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在取得他们同意后方可离开。我院还强化对校内指导教师的管理。校内导师要与学生定期联系、在毕业设计开题、中期检查;定稿前、答辩前均需召集学生开会,检查毕业设计完成情况,收集学生意见,答疑解惑;每周不少于2次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考虑到此时学生大多身处企业,不在校内,可利用电话、网络(如电子邮件、QQ在线交流、网络论坛、微博)等方式远程指导,校内导师还定期访问学生所在企业,与企业导师保持密切联系,协助校外导师做好学生的日常管理,及时了解学生的工作进展、生活情况、甚至心理与情感困惑等。为保证设计及毕业论文都到达规范要求,我院专门制订有《惠州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对毕业论文的形式做出了十分具体的要求。毕业论文送审前均需由校内导师对论文进行形式审查,审核诸如论文各项内容是否齐全,格式是否规范等,确保形式符合要求。为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教务处每年还从各系部评选出来的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中遴选出最优秀的典范毕业论文,编印成册,下发至毕业班级中,以这些毕业论文为示范样本,鼓励学生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我院还做好毕业设计的档案管理工作,规定在毕业设计完成前需提交毕业论文审批表、任务书、开题报告、查新报告、指导记录、外文阅读文献目录、论文文本、各类不涉密的源代码、需求分析报告、项目总结报告等十二种材料,纸版文档与电子版文档均需同时提交,双备份,对于电子文档需长期保存。

3.3适度调整考核标准与程序

“产学研”结合模式下指导的毕业设计有其特殊性,因此最终的考核——毕业论文评审、毕业论文答辩——也应有别于在校内完成的传统学术型论文,在评价上需结合实际并适度倾斜。首先在选题的评价方面应首先考察学生选题的新颖性、实用性,对于密切结合研发的具有较大实用价值且是研发过程中的重点或难点的选题,应该给予肯定;在毕业设计工作完成情况的评价上,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工作量,并对于毕业设计的原创性、真实性予以认真的考察,即毕业设计必须是学生亲自动手解决的研发过程中的若干具体问题;评审人的构成方面,可聘请企业中经验丰富的研发工程师、项目经理等人员与校内专家一起组成考评小组,企业专家的参与将增强评判的客观性、公正性,也将强化学生毕业论文中实用性的评价;学生毕业设计的考核也应包含团队协作能力的评价,在企业进行研发工作,如完成一个软件项目,本身就是一个团队作战的过程,学生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也应该进行考察,引导学生重视团队协作;最后,毕业设计的成果形式也不应仅局限于毕业论文,可将学生在“产学研”过程中实际参与或完成的智力成果都纳入评价范围,如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计算机软件登记、各类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工程设计报告、项目需求分析报告等。

4“产学研”结合模式的实践

惠州学院计算机科学系从2004年成立起就一直非常重视与惠州市及周边地区的企业开展“产学研”结合。主动与旭日集团电脑部、用友软件有限公司等当地十多家IT企业输送实习生,充分利用以往积累下来的资源。从2005年起,每年都组织学生到上述企业开展毕业论文、生产实习等实践教学,共同开展协同创新。在校内指导教师与企业工程师的双重指导下,通过“产学研”结合模式完成毕业设计,并初具成效。从客观数据上分析,参加“产学研”结合模式的学生其毕业设计成绩得分较高,且易取得突出成果。以2005级为例,该年级学生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的共计有30余人,占毕业生总数的近20%,其中9人的毕业设计被评为“优等”,2人的毕业论文获选校级优秀毕业论文。从学生主观感受上看,学生直接到企业参与企业的研发课题,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自信心陡增,对学习的满意率也有大幅提高,这一点可从毕业论文的“评教”得分上得以体现。我系对参加“产学研”结合模式进行毕业设计的学生展开了调研,汇总“评教”得分,将其与不参加“产学研”结合模式的学生的“评教”的得分进行了对比,具体情况如表1。

5结论

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的重要实践环节,“产学研”结合模式为师生创造了一种开放式的教育环境。通过这种协同创新,将地方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科研、生产三条主线中,使得三者融合成为一个互相交叉、相互渗透、互助提高的有机体,是一种对地方高校工科专业毕业设计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广东惠州学院计算机科学系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牢牢抓住毗邻的深圳、东莞、惠州等诸城市重点发展信息产业、云计算产业的契机,在毕业设计的实践教学环节中,摸索并实践了一套毕业设计的“产学研”结合模式,其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⑴在毕业设计得到质量大幅提高的同时,提升了工科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产学研”结合模式,顺应了信息时展的趋势,使学生走进企业、走进研发第一线,面向实际,走出了以往过于偏重书本理论,偏离具体实际应用的误区。⑵有效地缓解了地方本科院校教学资源紧缺的矛盾。学生到企业进行毕业设计,提高了企业与生产单位实验设备、研发装置的利用率,缓解了地方院校实验设备、实验场地的紧张状况。⑶有利学生就业。“产学研”结合的毕业设计指导模式,可让学生提前深入企业研发、生产的第一线,尽早明确自己的就业目标,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同时,该模式也可使学生较为充分地了解企业的管理模式、业务流程,直接实现了地方高校与企业用人需求的紧密对接。学生岗位适应能力明显提高,进入企业后培训、适应时间大大缩短。

作者:王精明

计算机毕业设计论文:探究计算机毕业设计改革

1完善毕业设计工作计划,明确毕业设计要求

根据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要求,计算机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必须具有较好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在毕业设计的起始阶段就必须定好目标和要求。在周密考虑和充分调研基础上,要制订切实可行、具有分类指导功能的毕业设计工作计划。要确定毕业设计工作中每个环节的工作重点和组织落实、职能部门和人员分工,要有评价体系和相关的考核与检查措施。笔者认为毕业设计工作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1)动员。要让学生和指导教师明确毕业设计工作的目的和重要性。虽然此项工作年年有,但绝不是简单的重复。毕业设计工作应该与时俱进,紧跟形势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要让毕业生明确毕业设计的要求,合理安排好工作时间,解决好完成毕业设计与找工作、考研等的矛盾。(2)指导教师的确定。要设定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门槛和准入制度,真正做到把有一定的水平和能力、工作责任心强、指导有方的教师接纳进来;此外还要确定一批企业级的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队伍。企业级的指导教师工作时间长,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企业指导教师缺少教育教学理论和理念,必须对他们进行岗前培训和指导后方能上岗指导。(3)毕业设计课题的确定。在指导教师报题后,必须要请相关专业人员、领导对课题进行审查和审核。要确定课题的难度和可行性,考虑学生的现有能力和水平,难度要有梯度[6]。(4)指导教师和学生对接。实行师生之间双向选择是很好的方法,学生和教师之间可以相互推荐。不仅要做到一个“萝卜”一个“坑”,而且还要找到最适合“萝卜”生长的“坑”。(5)开题。要合理确定开题时间,着力检查开题质量。要强制性地规定不同意开题的比例(如5%),然后让学生继续完善开题报告,由院系组织二次开题。良好的开题是一个好的毕业设计的前提条件,采用二次开题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重视,而且有助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6)中期检查。要明确中期检查查什么、由谁来查、检查的结果如何处置等。对于中期检查不合格的,要进行整改;要一查到底,不能走过场。(7)毕业设计系统的验收和论文的审查。要把握好质量关,可以通过专家系统和论文审查系统进行监控,作到杜绝抄袭、学术腐败等现象。(8)毕业论文的评阅。(9)毕业答辩及二次答辩。(10)毕业成绩的确定和相关资料的收集。

2精心挑选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确保毕业设计指导质量

毕业设计质量的好坏与指导教师的工作密不可分。要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源头上要抓好指导教师的队伍建设。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主要由两方面人员组成:一是企业的指导教师。在条件上来说,指导教师要具有多年的项目和系统开发经验,要参加过大型工程项目的开发工作;不仅要有一定的学历层次要求,还要有一定的教师素养,要有较好的管理经验、较高的人文素养和品德。要制定一个详细的企业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实施计划书,包括任职条件、职责和相关措施。二是校内的指导教师。校内的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是兼职教师,他们既要完成有关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又要完成其他的管理、教学和科研工作。学校要制定有关政策,充分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在指导方式上,笔者认为有4种模式可以使用:一是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全部由企业兼职教师担任;二是由企业兼职教师为主、校内指导教师为辅的模式;三是校内指导教师为主、企业指导教师为辅;四是由校内教师全部负责。具体采用哪一种模式可以根据学生和企业具体情况灵活选择。

3加强监控环节管理,规范毕业设计的各个进程

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主要措施之一就是加强质量监控。要根据毕业设计的各个节点,设计相应的质量指标,细化每个节点的工作步骤和内容,明确每个节点的责任人。将每个环节采用百分制进行分解,最后进行合计求得总分,作为学生毕业设计成绩的组成部分;而对指导教师的评价成绩,可作为评选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主要依据之一。毕业设计的监控环节有两个部分:一是指导教师,二是参与毕业设计的学生。指导教师的节点监控有以下几个方面。(1)立题:包括立题数、选中题数、优秀题目数、立题卡等4个方面。(2)任务书:包括任务书的质量、合理性;任务的时效性、可行性等。(3)开题:指导学生开题报告的书写和自查,开题答辩的指导情况。(4)指导:指导的次数,指导的时间、地点、内容、时长等。(5)系统验收:对照任务书逐一检查各个模块、功能是否实现,通过验收情况对指导教师进行评价。(6)毕业论文指导:论文的规范性、指导修改次数等。(7)答辩指导:包括答辩PPT、答辩技巧、答辩后论文修改情况等。(8)答辩成绩的评定:材料是否齐全、规范,成绩评定是否及时、公正等。(9)综合考评:在完成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后,根据毕业设计的成绩、评优情况以及学生的民主测评、同行评价、院系学术领导小组的评价等过程后,评选出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学生节点的监控内容主要包括:前期准备工作、开题报告、系统实现、考勤、毕业论文和毕业答辩等。(1)毕业设计前期准备工作。选题后是否与指导教师联系、与课题相关的资料查找和分析、问题的定义与理解、毕业设计工作计划、参加有关部门的毕业设计会议等。(2)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规范性(由开题小组评定成绩)、开题答辩(开题小组人员和教师至少3人进行打分;同组毕业设计生也打分,按7∶3比值进行汇总,不满60分者开题不通过)。(3)系统验收:系统的完整性、功能的实现情况、系统的界面设计、系统的性能测试和验收答辩等。若验收小组的评分为不及格,则需重新验收。(4)考勤:每周接受指导情况、接受指导的次数、接受指导的总时长。(5)毕业论文:论文的规范性、修改次数、英文资料的翻译等。(6)毕业答辩:答辩形式和内容的规范性、回答问题的深度和广度、答辩陈述等。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主要由上述节点的分值采用加权求得。通过对师生各个节点的监控,笔者认为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以达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要求。

4明确奖惩制度,激发师生毕业设计的工作热情

毕业设计工作参与人员众多、事情繁杂,给管理带来了较大的困难,所以,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各个环节的规章制度和奖惩办法。往年,我们也设计了相关措施,但成效并不明显。比如开题环节几乎100%通过,把关不严;评比优秀毕业设计时,由于申报材料复杂,奖励的功效不大,报奖者还要参加二次答辩,花费时间较多,造成了许多优秀毕业设计生不愿意报奖;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评比缺乏吸引力,学校只给优秀指导教师发一张教务处的奖励证书,级别低,对获奖者来说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在物质上,无论是在评职称上还是在年终考核上都没有大的作用,无法激励指导教师的工作。为此,我们提出如下改进举措:(1)在学校层面上,加大奖励力度。一是要提高奖励级别,对获得省级优秀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在评职、评优上优先考虑。比如可以把获得省级优秀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作为一种科研成果的通迅作者来加以奖励。指导一个毕业设计获得省级优秀,其工作量和科技含量不亚于撰写一篇论文。不可否认,指导一名优秀毕业设计的工作量,要比指导一个普通的毕业设计要多得多。因此,应该在工作量的计算方法上加以改革,对获得校优、省优的毕业设计应在计算工作量时加以体现。二是要进行宣传。这一方面可以激励大三的学生在下一年度作好毕业设计,而且可以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在精神层面上加以彰显。(2)在院系层面上,改进评优措施。要营造优秀毕业设计的评选氛围,比如可以设立最佳立题奖、最佳答辩奖、最佳提问奖等院系级的一些奖项。对评选校级优秀毕业设计,可以采取推荐+自愿申报相结合的方法,由指导老师、答辩小组成员、毕业设计生民主推荐,学生自愿申报,按一定的权重确定优秀毕业设计学生人选,然后再由外请专家负责二次答辩,确定最终的优秀毕业设计人选,报学校审查和批准。(3)加强学生管理。毕业设计是一个过程,首先要让学生在思想上重视毕业设计工作,端正态度,明确目标。除了正常的考勤措施外,可以采取抽查、走访等方式,了解毕业设计生的去向和工作情况。其次要注重过程的管理,对毕业设计开题、中期检查、系统验收和毕业论文审查、毕业答辩等重要环节,严格把握质量关;对不合格的毕业设计生,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不能通过相关环节的,要重新进行;答辩不能通过的,要重新完成毕业设计,延长毕业时间。(4)加强对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管理。要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队伍,建立指导教师档案,培养指导教师梯队。要改革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评价体系,采用量化的目标管理方式进行管理。

5结语

我国电测行业对测控专业人才的需求旺盛,高端测控工程师严重短缺,人才市场甚至出现百万年薪难觅人才的状况。面向电测行业设计实践项目,提高测控专业的实践教学效果,有利于培养和提高测控专业学生解决电测行业实际问题的能力。依托湖南大学—杭州海兴的校企合作优势资源,激发行业企业对测控人才培养的投入,从产学研合作项目、现代工业科研、生产一线中提炼并设计具有工程实践特点的实践教学与创新训练项目,为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卓越工程师提供重要借鉴。

作者:陈德裕 王杰华 管致锦 单位:南通大学

计算机毕业设计论文: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

培养科技创新型的人才是高等院校的一个重要任务,目前高校主要通过大学生科创及各类竞赛及毕业设计等手段来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计算机专业更是如此。本文基于大学生科创及毕业设计分别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的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将大学生科创与毕业设计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关键词】

大学生科创;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

1.引言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提出:“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因此培养创新型尤其是科技创新型人才成为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创新能力是指提出新理论、新概念或发明新技术、新产品的能力,一般来说,创新能力就是发明和发现。高校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以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大学生科技创新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手段。而毕业设计作为大学生最重要的实践活动,也应当以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为目的。但是目前,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设计许多仍然停留在做传统的信息系统的层面上,在创新能力方面欠缺较多,因此本文提出计算机专业以大学生科创为基础进行毕业设计的教学模式。

2.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现状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自实施以来,吸引了大量的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为了更好地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许多高校都创建了科技创新实验室及科技创新基地,学院为此也创建了机器人创新实验室和物联网创新实验室,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供良好的硬件支持,取得了许多优秀的科技创新成果。但是,目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周期一般为1-2年,由于大四的学生主要忙于准备考研、毕业设计和就业找工作,因此一般以二、三年级的学生为主。但是大二的学生,仍然在学习C语言、数据结构等专业基础课程,动手编程能力不强,对项目的开发更缺乏系统性。另外大二的课时安排也比较满,学生要学量的专业基础课程,课余用于科技创新活动的时间就非常有限,很难深入地进行科技创新活动,影响了科创活动的质量,同时也制约了科创活动的进度。而到大三之后,专业课程学习得差不多了,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编程能力之后,科创项目早已面临结题,学生无勇武之地,学生的积极性也受到影响。(2)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覆盖范围比较小。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非常有效地手段,但是由于经费有限,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大学生数量也非常有限,通常情况下每个班级最多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能够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里来。多数学生不能参与到科创活动中,无法获得较多的科研基础及实践锻炼机会。

3.大学生的毕业设计现状

本科生毕业设计是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最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历经四年的本科教学、投入社会实践前的最后一次综合性的实践教学,也是检验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结合程度的一个标准,当然也是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目前来说,大学生的毕业设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用于毕业设计的时间难以保障。毕业设计安排在大四进行,一般从上学期开始启动,虽然历时可达半年之久。但是,学生同时还开始了就业找工作,使得他们无法安心进行毕业设计。毕业设计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用于调研、分析、设计、实现、撰写论文,但是日渐增大的就业压力迫使学生暂时放下毕业设计,而在就业方面投入较多的精力。没找到工作的,频繁参加各种招聘会、面试,无心进行毕业设计;找到工作的,许多进入单位进行实习,没有时间进行毕业设计。总之,学生很难集中精力进行毕业设计,往往敷衍了事,随便应付一下,能通过毕业答辩即可。毕业设计本来是考查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不过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难有较好地创新表现。(2)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不够系统性。就我校来说,由于培养方案中对实践课程的设置通常是针对某一门具体课程而设置的,缺少综合性的实践课程,导致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比较孤立。如,有单纯的程序设计类的实践课程,也有单纯的数据库实践课程,但是缺乏完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综合性实践课程。这样,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的时候,发现很多知识比较欠缺,需要重新去学习,不能够较快地进入到毕业设计状态。(3)学生对待毕业设计的态度不够端正。现在学生与招聘单位双向选择,部分学生选择的就业方向与专业方向不一致,就认为反正以后不从事相关专业方面的工作,用不到专业知识,因此对毕业设计非常不重视,随便应付一下,不愿进行深入研究。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进行毕业设计,希望能够通过毕业设计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为自己未来的工作打好基础。但是由于毕业设计侧重于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往往结合一定实际。部分学生由于从未接触过此类课题,不能够对课题的背景、相关知识进行很好地掌握,从而导致毕业设计的深度不够,质量不高,创新性更无从谈起。

4.基于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毕业设计

基于目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现状及毕业设计现状,本文提出基于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毕业设计的教学模式,将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与毕业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相互依托,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在低年级的时候,学校可以将学生组织起来,划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由教师根据自己的科研课题,提出科创课题。或者学生有感兴趣的课题,可以提出,经由教师审核后,也可以作为科创课题。课题选定以后,各个小组分别参与到科创课题中来。由于低年级学生课程比较多,因此指导老师可以利用晚上或者假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交流,就研究方案、研究方法进行讨论,及时进行沟通。在此期间,指导教师可以让学生查阅文献,有效培养学生文件检索、阅读文献等科研能力,为以后的科研打好基础。同时,对于可能涉及到的专业知识,指导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认真学习,进行知识的储备,尤其在实践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边学边练,一方面可以深化学生学习的效果,另一方面使得学生的学习更有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科创等实践产生了兴趣,日后的毕业设计就有了良好的实践基础。进入毕业设计阶段,学生可以就低年级时进行的科创项目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因为已经有了前期科创活动的基础,所以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的时候就不会因为许多课题是从未接触过的而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熟悉课题的相关知识。另外大四的学生,在几年的科创活动里有了一定的科研基础,实际动手能力也经过了锻炼,在毕业设计阶段可以集中精力进行实验设计,使得研究更加深入,取得较好的研究结果,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又节约了时间,给考研、就业赢得了时间,有效缓解了毕业设计与学生就业之间的矛盾。

5.结束语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毕业设计是考察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最重要环节,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避免了毕业设计与学生就业之间存在的矛盾,让学生在本科期间将实践贯穿始终,并在实践中进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实现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作者:闫俊英 单位:上海电机学院电子信息学院

计算机毕业设计论文:计算机毕业设计论文

一、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辅导

我院在毕业综合训练中加入专业基础知识模块。根据我院实际专业设置,专业基础知识模块包含基础知识、专业技能训练、常用软件等三个方面的内容,见表格2所示,涵盖了几乎所有的专业基础知识,在这个时候对基础知识进行强化,为即将开展的项目设计提供理论支撑。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不同方向和专业它们的基础知识是基本相似的,很多学校的培养计划都是要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精专业的学生,也就是让学生能适应现在对人才综合的需要,这也是计算机专业的一个特点。

二、项目设计

为了保证选题的质量,题目的收集上形式采取两个方法。一方面,放假前公布题目,让学生预选,题目数量要保证每人一题,个别难度较大、工作量较多的项目可2人一组,但要分开模块,杜绝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忙、能者多劳的现象;另一方面,学生有一定的自由权,如果对公布的题目不感兴趣,可以通过假期的思考和查阅资料自己准备题目,开学两周内找有意向的指导教师协商确定选题。指导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课题进行方案指导和设计把关,指导他们选择正确的设计进程、方法,提醒实现项目的重点和设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启发他们的创新意识,鼓励大胆尝试新的设计思路,肯定他们在设计过程中有特色、新颖的地方。在项目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要让学生养成随时记录的习惯,从系统的需求分析、流程图的绘制、程序的编写、系统调试都要有详细的记录并随时整理,为后期项目设计说明书的撰写提供依据。

三、成绩考核

在考核上要制定严格的考核纪律,量化考核标准,对每个模块如表格3所示分配权重,并对应制定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最后根据每个模块的得分按权重计算总成绩,其中答辩的得分见表4所示。计算机专业考核结束后指导教师填写如表格5所示的毕业综合训练成绩表。五、小结毕业设计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后大练兵,是大学教育中至关重要的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实训,需要我们对毕业设计进行多元化的教学改革,通过毕业综合训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方位多角度的锻炼和提高。经过近两年的改革和实践摸索,毕业综合训练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夯实了专业基础,也提高了项目设计的质量,增强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作者:付岩王春红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计算机系内蒙古财经大学计算机系

计算机毕业设计论文:透析计算机毕业设计的近况

作者:李宁徐守坤石林刘俊单位:常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做好思想动员工作

每年在大四第一学期毕业设计(论文)开始之前都要召开学生思想动员和指导老师研究方向和命题介绍大会,目的是为了营造一种良好的毕业设计(论文)氛围,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毕业设计(论文)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同时让学生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方向和题目来展开毕业设计(论文)。

加强选题管理

加强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的管理,题目类型以工程应用型和设计型项目为主,选题难度适中,分量足,综合训练效果好,选题范围倡导产、学、研结合,鼓励和教师的科研实际相结合,鼓励校企联合。在管理流程上导师申报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在供学生选做之前应通过教研室、计算机专业学术委员会、毕业设计指导小组的审核,刷掉与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有偏差,内容过于陈旧的题目,对含义不清,实用价值不大,概念太大的题目勒令整改,从而保证毕业设计题目具有很强的专业特性和时代性。对于分量不足、难度低的题目由系主管领导认定后,不予审核通过,对于大而难的题目指导老师可化解为若干子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时鼓励学生到实习单位做毕业设计。表1和表2分别统计了近三年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情况,反映出选题更加多样化和合理化。

重视管理环节

为加强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保证质量,信息学院修订和补充了原毕业设计(论文)的相关规定、教学计划和大纲等,很好的解决了近几年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对课题选择、过程管理、成绩评定等方面均做了明确的规定。

拟题全部提交到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中,经毕业设计(论文)主管领导审核批准后,供学生与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中进行“双向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课题,若一题被多名学生选择,由指导老师根据自己的选择原则确定。毕业设计(论文)选题遵循“师生双向选择与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调剂分配相结合”的原则。当学生本人志愿与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调剂分配有矛盾时,学生应服从分配。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流程图如图1所示。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监管,学院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制度,要求指导教师每周安排至少二个半天的时间现场指导学生,根据指导教师自报的指导时间和地点进行抽查。

指导教师因故不能在固定时间和地点指导学生,应提前告知系主任并通知学生更改指导时间。要求指导教师应随时掌握所带毕业生的动向和思想动态,掌握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进展情况。指导教师对照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填报指导教师完成的工作,对所带学生的网上毕业设计管理负责,督促学生按要求及时更新信息、上传文档。系主任在各个阶段及时组织专家或负责人对系统中的材料进行检查,对缺项或不能按进度提交材料的学生和指导教师予以提醒或批评。

把好“答辩关”和“抽检评选关”

把好“答辩关”,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抓起,要求指导教师对学生在网上提交答辩的毕业设计(论文)初稿进行仔细推敲,认真指导修改。学生方面,应用型毕业设计必须做出具体硬件或软件,要能演示,方允许参加答辩,理论研究型论文最好能够有仿真实验结果的演示。实行院、系、小组三级答辩,每年均成立由院督导参与的院答辩委员会,各系按照学院要求成立系答辩委员会和专业答辩小组,采用推荐与随机抽取相结合的方法选出一部分学生参与院级和系级答辩,答辩过程和成绩评定严肃认真。把好“抽检评选关”,学院开展了毕业设计(论文)抽检与评优工作。抽检工作由学院随机抽取,送专家评审,将评审意见向有关指导教师反馈,对质量不过关的毕业设计(论文)坚决不予通过;评优工作在系部推荐的基础上,学院再组织领导、专家进行评审,经分管院领导批准后,将评优结果予以公示。

重视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和指导团队的培育

对于学习成绩好、动手能力强的毕业生,要提前进行重点培养,力争使他们的毕业设计(论文)达到校优秀的标准,甚至可以参加省级毕业设计(论文)评优活动。另外,尽早在教师中组建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团队,确定培育题目和团队成员,并进行相应的政策支持,增加指导教师和毕业生对毕业设计(论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结语

以上这些措施的有效实施使我院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得到了切实提高,培养和训练了学生如下几方面的综合能力:查阅和综合分析各种文献资料、掌握使用工程技术规范和手册、图标等技术资料的能力;阅读和翻译专业外文的能力;计算和设计能力;实验或测试以及数据处理的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设计说明书(论文)的撰写等方面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基本技能,去发现、分析、解决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问题,以及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基本能力。

通过不断地探索和改进,近几年我院计算机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不断提高,管理过程更加规范,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就业和继续深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也普遍受到了社会的好评。

总之,毕业设计(论文)阶段历时长,环节多。需要我们努力做到:严格要求,注重过程,规范管理,努力使毕业设计(论文)能够给学生就业和继续深造的天平增加一定的砝码。

计算机毕业设计论文: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

一、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现状分析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国家对职业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尤其是“互联网+”的提出,让高职计算机专业再次迎来了发展机遇,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越来越多,教育部门也开始重视高职学生的毕业设计,这几年湖南省教育厅每年都对高职的毕业设计进行抽查,教育部门对高职毕业设计的重视是好事,但因为职业教育还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教育部门对高职毕业设计的相关要求还在不断完善的过程当中。做为高职院校计算机相关的系部也不断加强了学生毕业设计教学工作,对老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很多的时候是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来布置任务。所以,做为教育管理部门和院校及系部,有关高职毕业设计的工作还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去做。目前,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基本上都是采用了“2+1”的培养模式,学生在学校学习两年,第三年要顶岗实习,而学生的毕业设计也通常是在第三年来做,这就导致了学生的毕业设计教育只能在学生的顶岗实习的过程中来完成,这就造成了学生的时间比较紧,学生一方面要顶岗实习找工作,另一方面还要完成毕业设计,很多学生参加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就不高,学生没有在学校,这就给进行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的指导工作带来了很多麻烦,指导老师只能够通过电话、QQ、微信、邮箱等联系方式来和学生取得联系,也只能通过这些方式来进行指导,而有些学生一出去就更换了联系方式,导致有些学生更本就联系不上。就是联系上的学生,因为实习和找工作的压力,也没有心思花在毕业设计上,很多学生就东抄西凑,从网上下载,有的甚至找别人代做。

二、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教育的改进措施

1.完善毕业设计的规章制度。毕业设计规章制度的完善可以从上而下,也可以从下而上,也可以两者进行结合。现阶段高职毕业设计的相关规则制度还处于一种摸索阶段,需要教育部门、学校、系部、教研室和教师共同去努力。在完善毕业设计规章制度的时候最好采用两者结合的方法。作为教育部门,可以先制定一些大的框架性的制度,用来指导毕业设计的一个大的方向。然后学校可以在上级教育部门的制度指导下,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再制定符合本学校的毕业设计规章制度。系部和计算机专业教研室作为学校的教学一线,是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的直接参与和执行者,可以根据上级的相关文件来指导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的具体实施方案,去组织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要想逐步完善毕业设计的规则制度,反过来上级部门又可以对教学基层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解,去制定更加细化的毕业设计规章制度。

2.优化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的选题。高职计算机专业培养的学生是实践型的学生,要求有很强的动手能力,要能够适应岗位的实际需求,不能够像本科那样侧重理论,所以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设计不能够是本科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设计的缩小版。这就要求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在进行选题的时候必须以岗位需求的技能为重,学生毕业后从事什么样的技术岗位,这些岗位需要学生具备哪些知识和技能,那么老师在出毕业设计题目的时候就按照岗位知识和技能来出题。比如计算机专业的网站制作方向,该方向毕业的学生面对的岗位是网站制作,而网站制作又主要分成了静态网页制作和动态网页制作。静态网页制作要求学生掌握网页美工、网页布局和网页动画等知识,而动态网页要求学生掌握网页编程技术等。那么老师在出毕业设计题目的时候可以根据网站制作岗位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出一些包含静态网页制作和动态网页制作的毕业设计题目。只有把毕业设计的题目和学生就业的岗位联系起来,才能够体现毕业设计的意义,学生才能够有兴趣去完成毕业设计,如果毕业设计题目和学生的就业岗位没有关系,那么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去,最后却不能够达到毕业设计应有的目的,也会让学生很反感。

3.提前布置毕业设计题目。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第三年的时候大部分要出去顶岗实习,那么如果在学生已经外出进行顶岗实习的时候才开始毕业设计工作,那么老师是非常被动的,也非常不方便,作为计算机教师我是深有体会。那么系部就应该要提前做好准备,可以把毕业设计工作从第二年的下学期就开始。在这个时候系部就可以开一个学生毕业设计的动员大会,让学生了解到毕业设计的重要性,然后让老师把毕业设计的题目布置下去,让学生利用课后的时间来慢慢做准备。在这一学期学生就可以把毕业设计的大体框架做出来,有不懂的地方也可以直接得到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同时也可以通过准备毕业设计来复习前面所学的专业课程,并能够促进学生本学期的专业课程的学习。

4.引进企业技术人员作为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学生在第三年进入企业顶岗实习的时候,可以找一名企业技术人员作为毕业设计的第二指导老师,将上学期没完成的毕业设计结合顶岗实习岗位来做,将顶岗实习岗位中用的知识和技能融入的自己的毕业设计当中,在企业的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来继续完成毕业设计。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是学生培养中的一个必要环节,通过毕业设计,能够让学生学会怎样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够让学生更好的适应岗位需求。但高职还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当中,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设计教育也处于发展的过程当中,只有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不断去研究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才能够提高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的水平,以上只是我个人在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的一点心得。

作者:王征录 单位:邵阳职业技术学院信息与传媒艺术系

计算机毕业设计论文: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培养科技创新型的人才是高等院校的一个重要任务,目前高校主要通过大学生科创及各类竞赛及毕业设计等手段来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计算机专业更是如此。本文基于大学生科创及毕业设计分别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的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将大学生科创与毕业设计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科创;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

1.引言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提出:“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因此培养创新型尤其是科技创新型人才成为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创新能力是指提出新理论、新概念或发明新技术、新产品的能力,一般来说,创新能力就是发明和发现。高校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以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大学生科技创新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手段。而毕业设计作为大学生最重要的实践活动,也应当以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为目的。但是目前,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设计许多仍然停留在做传统的信息系统的层面上,在创新能力方面欠缺较多,因此本文提出计算机专业以大学生科创为基础进行毕业设计的教学模式。

2.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现状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自实施以来,吸引了大量的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为了更好地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许多高校都创建了科技创新实验室及科技创新基地,学院为此也创建了机器人创新实验室和物联网创新实验室,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供良好的硬件支持,取得了许多优秀的科技创新成果。但是,目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周期一般为1-2年,由于大四的学生主要忙于准备考研、毕业设计和就业找工作,因此一般以二、三年级的学生为主。但是大二的学生,仍然在学习C语言、数据结构等专业基础课程,动手编程能力不强,对项目的开发更缺乏系统性。另外大二的课时安排也比较满,学生要学量的专业基础课程,课余用于科技创新活动的时间就非常有限,很难深入地进行科技创新活动,影响了科创活动的质量,同时也制约了科创活动的进度。而到大三之后,专业课程学习得差不多了,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编程能力之后,科创项目早已面临结题,学生无勇武之地,学生的积极性也受到影响。(2)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覆盖范围比较小。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非常有效地手段,但是由于经费有限,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大学生数量也非常有限,通常情况下每个班级最多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能够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里来。多数学生不能参与到科创活动中,无法获得较多的科研基础及实践锻炼机会。

3.大学生的毕业设计现状

本科生毕业设计是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最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历经四年的本科教学、投入社会实践前的最后一次综合性的实践教学,也是检验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结合程度的一个标准,当然也是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目前来说,大学生的毕业设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用于毕业设计的时间难以保障。毕业设计安排在大四进行,一般从上学期开始启动,虽然历时可达半年之久。但是,学生同时还开始了就业找工作,使得他们无法安心进行毕业设计。毕业设计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用于调研、分析、设计、实现、撰写论文,但是日渐增大的就业压力迫使学生暂时放下毕业设计,而在就业方面投入较多的精力。没找到工作的,频繁参加各种招聘会、面试,无心进行毕业设计;找到工作的,许多进入单位进行实习,没有时间进行毕业设计。总之,学生很难集中精力进行毕业设计,往往敷衍了事,随便应付一下,能通过毕业答辩即可。毕业设计本来是考查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不过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难有较好地创新表现。(2)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不够系统性。就我校来说,由于培养方案中对实践课程的设置通常是针对某一门具体课程而设置的,缺少综合性的实践课程,导致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比较孤立。如,有单纯的程序设计类的实践课程,也有单纯的数据库实践课程,但是缺乏完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综合性实践课程。这样,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的时候,发现很多知识比较欠缺,需要重新去学习,不能够较快地进入到毕业设计状态。(3)学生对待毕业设计的态度不够端正。现在学生与招聘单位双向选择,部分学生选择的就业方向与专业方向不一致,就认为反正以后不从事相关专业方面的工作,用不到专业知识,因此对毕业设计非常不重视,随便应付一下,不愿进行深入研究。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进行毕业设计,希望能够通过毕业设计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为自己未来的工作打好基础。但是由于毕业设计侧重于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往往结合一定实际。部分学生由于从未接触过此类课题,不能够对课题的背景、相关知识进行很好地掌握,从而导致毕业设计的深度不够,质量不高,创新性更无从谈起。

4.基于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毕业设计

基于目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现状及毕业设计现状,本文提出基于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毕业设计的教学模式,将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与毕业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相互依托,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在低年级的时候,学校可以将学生组织起来,划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由教师根据自己的科研课题,提出科创课题。或者学生有感兴趣的课题,可以提出,经由教师审核后,也可以作为科创课题。课题选定以后,各个小组分别参与到科创课题中来。由于低年级学生课程比较多,因此指导老师可以利用晚上或者假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交流,就研究方案、研究方法进行讨论,及时进行沟通。在此期间,指导教师可以让学生查阅文献,有效培养学生文件检索、阅读文献等科研能力,为以后的科研打好基础。同时,对于可能涉及到的专业知识,指导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认真学习,进行知识的储备,尤其在实践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边学边练,一方面可以深化学生学习的效果,另一方面使得学生的学习更有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科创等实践产生了兴趣,日后的毕业设计就有了良好的实践基础。进入毕业设计阶段,学生可以就低年级时进行的科创项目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因为已经有了前期科创活动的基础,所以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的时候就不会因为许多课题是从未接触过的而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熟悉课题的相关知识。另外大四的学生,在几年的科创活动里有了一定的科研基础,实际动手能力也经过了锻炼,在毕业设计阶段可以集中精力进行实验设计,使得研究更加深入,取得较好的研究结果,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又节约了时间,给考研、就业赢得了时间,有效缓解了毕业设计与学生就业之间的矛盾。

5.结束语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毕业设计是考察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最重要环节,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避免了毕业设计与学生就业之间存在的矛盾,让学生在本科期间将实践贯穿始终,并在实践中进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实现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作者:闫俊英 单位:上海电机学院电子信息学院

计算机毕业设计论文:计算机改革毕业设计论文

一、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由于诸多现实问题,使得当下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环节中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基础知识的整体把握不够,缺乏系统的科研训练

科研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不足,知识串联和综合技能应用能力欠缺。多数软件功能不完善,论文写作内容空洞,重点不突出,格式不规范。

2.多数学生认为毕业设计时间安排不合理,项目不能在充裕的时间内完成,加之学生外出找工作、考研、实习与毕业设计

时间部分重叠,毕业生关注重心转移,学生普遍忽视了毕业设计,真正用在毕业设计上的时间大大缩水。项目进度偏慢,难以实现预期的毕业设计效果。

3.学生在认识上存在误区,思想上不重视

近年来,受高校扩招和教育产业化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在思想上对毕业设计不够重视。一些学生认为毕业设计只要能合格就行,从而忽视毕业设计环节,甚至有的同学认为从网上下载代码和论文就可以过关或者直接把上一届同学的毕业成果拿来上交,加之毕业设计过程中监管不力,使得抄袭现象时有发生。

4.毕业设计的题目具有局限性,选题不合理,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

目前,绝大多数设计(论文)题目由指导教师给定,并非根据学生个人兴趣、爱好和特点来选定,学生往往只是按教师的指导查阅部分资料,然后根据教师的设计或方法完成后续工作,因而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缺乏学生本人的创新性思考。

5.指导老师倾向放宽要求,毕业答辩流于形式

因为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的教学和科研任务重,造成教师在毕业设计的投入上力不从心。另外教师不希望看到学生因毕业设计(论文)不合格而影响就业,所以对毕业设计(论文)的答辩检查就相对放松,没有严格要求,几乎没有学生因毕业设计质量不合格而推迟毕业,这无形中致使学生对此项教学环节不够重视。加之学校在制度上对答辩的监督不够,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管理,造成了答辩过程流于形式,未达到真正的检验目的。

二、构建基于CDIO工程理念的毕业设计模式

为了解决毕业设计环节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缩小企业用人要求与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之间的差距,更好地实现工程教育改革目标,以CDIO能力培养为导向,按照构思、设计、实施、运行4个环节进行计算机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保证毕业设计改革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1.结合工程需求,明确设计任务,构思实施方案

改变目前的“导师命题-学生选题”毕业设计模式,充分强调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毕业设计题目的确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毕业设计题目的设置应具有一定的工程性、实践性和创新性。一方面题目应反映学生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体现出计算机专业的工程背景的特点,结合学生本科阶段学习的主要课程。学生可以根据他们在企业实习中发现的工程实际问题进行研究,也可以根据企业工程师或校内指导教师的相关科研项目进行研究。选择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和明确工程背景的题目作为毕业设计题目,选题源于生产实际现场,其目的在于培养和加强学生的综合工程能力。毕业论文选题过程采取项目申报、立项的形式进行,学生打算参加哪个项目,小组成员要共同协作写出项目申请书。确定具有应用价值和明确工程背景的题目作为毕业设计题目,不但可以提高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积极性,而且有助于学生胜任未来相关技术岗位工作。学生在明确设计任务后,构思实施方案,同时指导教师要对方案进行审核,让学生修改完善。方案确定后要进行任务分解,制订相应的工作进度。

2.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倡导团队合作,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学生在相关课程的学习中已经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设计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而分析和设计是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过程中的关键过程。因此,该阶段的任务是集中完成具体的设计,即描述实现设计的计划、需求、流程以及算法。计算机软件的设计不仅仅是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等基本过程,还需要确定系统中功能模块的范围、定义和功能设计等细节。由于课题小组成员各自分工不同,需要团队成员经常沟通、讨论。遇到困难问题,团队成员应该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遵从CDIO工程理念,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知识。设计阶段应完成系统的体系架构、功能模块的划分、接口的规范设计、开发工具的使用说明等任务,并提交相关设计说明书等资料。

3.加强过程监控,利用校企联合的形式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项目的实现、运作实现阶段

即把设计的内容转化为实际的软、硬件系统,包括编码、调试、测试等过程。在编码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养成好的开发习惯,保证代码的结构化、可读性和可移植性;及时进行模块测试,写出测试计划,提交测试分析报告。此外,这一阶段教师还要做好毕业设计评估工作中对毕业设计工作的中期检查,完成中期报告。除了阐述设计思路、工作原理、关键技术外,教师还要参照任务书检查已完成的任务、尚需完成的任务、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法等,同时对毕业设计工作进度给予评价。教师通过中期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督促学生按任务书中的要求和时间进度完成工作。中国的工科高校大多是关门办学,缺乏与产业和社会的沟通互动,这样的工程教育难以满足产业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是为了服务于实践和生产。为了加强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学校要考虑学生就业实际,促进校企合作,探索“走出去”(送学生到企业实习)和“请进来”(聘请岗位一线人员为指导教师)相结合的新路子。企业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和就业的机会,学生在实习阶段可一边学习,一边进行毕业设计和论文的撰写。现在大部分学校都采用“3+1”的教学模式,即学生在学校进行3年的理论学习加1年的实践学习。学生在第七学期就到实习企业,熟悉工作环境,适应岗位需求,尽快胜任工作。另外,通过聘请企业的工程师担任毕业设计的副导师,对学生进行工程实战的培训,从工程师的宝贵经验中得到启示。通过对企业的管理程序、生产流程等方面的研究,提高了学生的工程素养、业务技术和社交能力。

4.制定科学的的评价体系,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评价标准是实施CDIO的关键,根据CDIO工程理念对学生的要求,对毕业设计教学的评价应从专业技术知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4个方面进行,通过制订多元化、多层次、可供组合的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标准与指标,实现科学合理的评价模式。评价不能像传统评价模式,只集中在毕业设计答辩环节,应该体现在毕业设计的多个方面,贯穿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突出阶段性的特点。引人CDIO模型后,评价的功能应由侧重成绩“优差”转向侧重包括品德、兴趣、特长、能力等学生的个性特点,力求知识与能力的协调统一,突出对学生的工程意识建立、工程实践能力和产业经验的评价。完善的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和健全的规章制度是提升毕业设计质量的保障和必要条件。首先,学校通过制定统一的规章制度,在管理者、指导教师和学生中形成工作规范和约束机制。这些规章制度要包括毕业设计基本要求、过程管理和监控等具体内容,明确对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基本要求,规范毕业设计过程中任务书、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报告和论文的格式。学校要结合专业特点,组织相关专家制定合理的开题、毕业设计质量评分标准、答辩程序及考核工作条例等,并依据毕业设计工作流程建立网络化管理、实时跟踪过程管理,使整个毕业环节的过程管理有章可循。其次,学校要成立专门的毕业设计工作委员会并聘请经验丰富的退休教授成立学院毕业设计督导组,通过抽查措施形成监督机制,对毕业过程每个阶段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各阶段检查的主要内容如下:前期检查学生的选题是否合理,审查任务书填写是否规范,落实学生的开题工作情况,了解课题研究所需的条件是否具备;中期主要检查学生执行情况、毕业设计的记录情况、毕业设计的工作进度及毕业设计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后期主要检查毕业设计任务完成的情况,审查各阶段提交的文档是否完整规范,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是否合理。通过毕业设计督导组评价、学生对设计毕业工作的反馈等机制,将毕业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效果的提高落到实处。通过各种教学奖励、学生综合测评等措施形成激励机制。按照不同阶段不同权重进行全面考核评价,对学生以及指导教师分别进行表扬、奖励,这样可激励广大师生更为重视毕业设计。

三、结束语

毕业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训练,本文在面对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CDIO工程理念为导向,提出解决问题的路径。按照构思、设计、实施、运行4个环节进行计算机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同时加大对毕业设计过程的监督和检查力度,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的质量。

作者:李贯峰刘平单位:宁夏大学新华学院宁夏大学物理电气信息学院

计算机毕业设计论文: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毕业设计工作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为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毕业设计工作的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 本文按照工作过程的流程对毕业设计的选题、毕业设计指导、毕业设计论文写作和毕业答辩等几方面的改革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思路和相应措施,希望对做好毕业设计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毕业设计 毕业答辩

毕业设计是学生完成全部课程后进行的必修性的教学实践环节,它既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及衡量学校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还将对学生的就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搞好学生的毕业设计,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注重实践环节认真做好毕业设计的选题工作

毕业设计的客体就是具体的待解决的问题,选题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所以选题要紧扣人才培养方案,反映专业的主要内容,具有一定的深度、难度,还要有一定的先进性,同时又要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尽量做到产、学、研相结合。

(1)从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出发,毕业设计课题的选择必须考虑课题的难易度,既要满足教学的基本要求,又要保证基本能力的训练;(2)毕业设计的课题应尽可能是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案例或任务,这样既能促进学校产、学、研有机的结合,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3)毕业设计课题的份量要适当,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保证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能按时完成任务;(4)毕业设计课题的选择应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切实为学生就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5)毕业设计课题应与职业岗位紧密结合,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岗位与工作对象,为学生的“零距离”就业打下基础。

毕业设计课题应提前由教研室安排有经验的老师和企业专家共同起草毕业设计题目,并制定《毕业设计任务书》(初稿),经严格筛选后,由指导教师向毕业生陈述选题的理由和需具备的条件。

毕业生根据毕业设计领导小组公布的《毕业设计任务书》(修订稿),选择题目。对于个别有特殊爱好且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允许其自选与人才培养方案密切相关的课题,但所选课题须经专业教研室同意、报系主任审批。

毕业设计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后,提前下达给学生,以便学生在假期或空闲时间准备相关素材及掌握相关知识。

2 精选指导教师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的业务优势

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是搞好毕业设计(论文)的关键。指导教师应选聘讲师以上有经验的老师,优先选用具有“双师型”职称的老师担任。同时每个选题需配备一名企业专家进行指导,聘请的企业专家应经系主任批准,还要指定专门的教师进行联系,经常检查相关资源,掌握进度,提出要求,协调有关问题。 为确保指导力量,充分发挥指导作用,每名指导教师所指导的毕业设计人数一般不超过10人。

指导教师应尽的职责如下:(1)指导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着重于启发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可包办代替。(2)指导教师要坚持教书育人,结合业务指导,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政策法规的教育。 (3)指导教师的具体任务为:①按项目、案例或任务做好毕业设计课题,编写毕业设计任务书;②审定学生拟定的总体方案和实施计划,并负责经常检查执行情况和进度;③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坚持2次/周的指导和答疑,并根据进度逐个进行辅导;④对学生进行全过程考核、毕业设计完成后,要根据学生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设计质量等方面的情况写出评语,提出评分的初步意见;⑤在毕业答辩前的一两周,给他们设计一些模拟答辩的环节,促使其对设计内容进行再巩固,从而有利于他们进一步提升技能;⑥参加毕业设计的答辩和评分。负责拟定毕业设计答辩提问,认真听取学生的陈述和答辩,客观评分,做好论文评语的撰写。

3 培养创新能力打造高技能人才

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时,要有标准、规范的行为意识,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重视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之向复合型、创新型高技能人才方向发展,尤其要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检索与阅读中、外文献资料的能力,特别是利用互联网进行检索的能力;(2)团结协作、独立思考、刻苦钻研和进行技术创新与实际应用的能力;(3)学生开展社会调查,进行综合概括的能力和设备安装、调整与测试的能力,包括实验数据分析与处理的能力;(4)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5)撰写报告、技术总结、整理文档和论文写作的能力;(6)善于对所研究的题目,运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述的能力。

4 规范写作要求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毕业设计论文是毕业设计工作的总结和提高,毕业设计论文反映了毕业生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因此要求学生以积极认真、严谨求实的态度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1)每个学生应独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2)论文要书写规范、文字通顺、图表清晰、测试数据完整、结论明确;(3)论文一般应包含有摘要(150~200字)、关键字、目录、综述、论文主体及参考文献等,同时应附相关程序清单及图纸等;(4)论文全文应在8000字以上(不包括程序清单和图纸),论文中引用的部分必须注明出处。

5 重视毕业答辩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答辩是毕业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十分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既是学校对学生毕业设计成绩考核、验收的一种形式,也是对教学实践环节及教学水平的最后一次检验,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高度重视。

答辩要求:①答辩前学生应提交设计成果(包括毕业论文、程序代码、研究成果及测试报告等);②答辩人应能很好地完成毕业设计成果的演示;③答辩人陈述论文的核心内容。陈述要语言精炼、重点突出,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④回答教师提问5~10分钟,要求学生能用简短而又准确地语言予以回答。

答辩成绩:由答辩小组成员根据毕业答辩评分标准进行评定,由答辩委员会审定,最后按比例进行综合统计;

毕业设计成果:学生毕业设计成果(包括源程序等)由各系择优选留(不低于30%),交院系资料室保管。

6 结束语

毕业设计是一项群策群力的工作,它需要领导的支持、教师的指导、同学的努力及来自企业的配合。因此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加强基于工作过程的毕业设计的创新模式的研究,同时保证企业专家全程参与,整合毕业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全程管理,建立全面有效的监控体系,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毕业设计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

计算机毕业设计论文:计算机毕业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摘要:本文提出了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课程的“五段式”教学模式。

关键词:教学模式;教学改革;多媒体;网络

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很多弊端,目前新的教学模式也不见得处处适用。关键还是要看是否能够较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选用合适恰当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针对不同的教学模式的特点和计算机毕业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提出了针对计算机毕业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提出了“五段式”教学,即“理论教学阶段+案例演示阶段+网上交流阶段+小组点评阶段+设计答辩阶段”。

1第一阶段:理论教学阶段

主要采用“粉笔+板书+多媒体”的教学模式。集中讲解软件工程的相关知识和理论。将软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要做的工作和可以使用的各种工具算法介绍清楚。特别是采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动态的展现不同的软件设计模型的形成和使用特点。学生需要经过抽象、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形成理性认识,以后才能灵活应变,去解决千变万化的实际问题。该阶段目的是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全面具体的了解和初步的使用。

经心理学家研究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一般人类能记住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同时听、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多媒体技术可以模拟现实环境,利用视觉、听觉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多感官的刺激。把多媒体技术引入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个人潜能,从而实现因材施教。

多媒体课件是采用多媒体技术将图像,文字,声音,动画等综合起来表现教学内容的一种多媒体软件。它可以演示、模拟动态的发展过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渲染教学气氛,还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第二阶段:案例演示阶段

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往届学生成功的设计作品。在展示过程中强调理论和实际的结合点,强调理论怎样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更进一步强调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注意事项。比如说,确立题目一定要有现实意义,有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启发学生发散性思维,找准切入点。做好需求分析尤为重要,可以拿出反面的案例进行分析。该阶段的目的是使学生形成感性认识,进一步明确理论知识的指导作用。

案例课程的教学过程大体分以下几个步骤:

针对学习目标设计问题或任务,或者让学生确定问题。

将所要学习的概念,技能蕴含在所要解决的问题或任务之中。

通过解决问题,学生会掌握有关的知识,发展相应的技能。

该教学模式是基于建构主义的基本思想设计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第三阶段:网上交流阶段

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网络为媒介。大家一边开始在机房着手毕业设计,一边可以在qq群里或者是BBS上发表个人毕业设计观点等,集思广益,大家共同讨论,确定设计小组,组员分工,选题,课题可行性等。这种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同时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交流。老师也可以对关键性的问题进行启发和指导,这为教师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该阶段的目的是使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进行从选题到总体设计的充分交流。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飞快发展,它已经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方式,突破了时间、空间对教育方式的限制,为利用网络资源组织教学提供了物质保障。以网络为主的教学模式就是以网络为依托,充分发挥虚拟教室、远程教学、分布式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技术的作用。如,开设网上选修课,进行网上考试,网上管理学生成绩,教学信息,布置作业,批改作业等。目标就是要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理想学习环境,彻底改革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培养出大批创新性人才。

以网络使用为主的教学模式与传统学习模式相比呈现许多新的特点:时间的终生化,空间的网络化,主体的个性化,内容的整合化,交往的平等化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突出了学生的个性,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

4第四阶段:小组点评阶段

主要是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当各个毕业设计小组设计进行到详细设计阶段,由老师组织一次小组点评。由不同的课题小组展示自己队伍目前的工作状况和特点。老师与组,组与组进行探究式讨论。该阶段的目的是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明确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相互进行学习和借鉴,进一步巩固理论,应用于实践。

探究式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该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课堂学习的活力和效力。教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需要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这是一种双向的交互式的学习模式。

5第五阶段:设计答辩阶段

主要是以组为单位在机房做毕业设计,完成后参加答辩。该阶段可以采用网络作为辅助的媒介,方便小组间的学生交流。本阶段的目的是在交互的环境下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对优秀的毕业设计给予表扬。

“五段式”教学模式,适合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课程的特点。能够将教学过程中的老师、学生等有效的融为一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得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了理论,提高了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实现了创造性的学习目标,使教学信息双向化。它还克服了单一教学模式的不足,综合地解决了具体的问题。

该教学模式目前比较适用于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课程的使用,并且在实际的教学工程中体现了一定的优势,但是还需要在实践教学中继续总结,不断改善。

计算机毕业设计论文:“学科交叉产学研结合”毕业设计新模式在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的应用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应用型本科传统毕业设计模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应从源头上控制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质量,提出了“学科交叉、产学研结合”的毕业设计新模式,并进行了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毕业设计;学科交叉;产学研结合;独立学院

1引言

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独立工作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是独立学院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评估内容[1]。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规范管理的问题、学生的问题、教师的问题以及毕业设计选题质量的问题,等等[2]。选题质量是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源头,应从源头上把住质量关。教育部于2004年4月发文通知,要求对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指导、中期检查、评阅、答辩等环节制定明确的规范与标准,要把一人一题作为选题工作的重要原则。

但是独立学院的应用型本科普遍存在着专业教师人手不够,科研力量相对薄弱,教师科研课题来源不足等因素,影响了毕业设计选题质量。如:有的专业毕业设计选题陈旧单一,个别题目甚至几届学生不变;有的专业一题多人,造成毕业论文雷同或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量不足;有的专业部分毕业设计题目脱离生产实践等等。

基于上述现状,本文提出了“学科交叉、产学研结合”的毕业设计(论文)新模式,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独立学院的“学科交叉、产学研结合”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步骤

2.1确定试点学科和试点课题

我们把工程与计算机作为学科交叉的切入点,在计算机、纺织工程、服装设计等专业毕业班进行试点,并制定了毕业设计选题的质量标准。选题质量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科学性。选题符合教育规律和教学基本要求,体现本专业培养目标;

(2) 实践性。选题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育与科研、生产的结合,具有研究价值、现实意义和开拓性;

(3) 综合性。选题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 创新性。选题是科技领域、生产领域和社会领域刚刚出现的新课题和急需解决的新问题,有一定的广度和难度,涉及比较先进的技术,综合性很强,进入了崭新的交叉学科领域;

(5) 针对性。选题具有适宜的工作量和难度,可操作性强,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可以完成。

SS根据质量标准,我们确定了“羊毛衫CAD系统”,“羊毛衫企业生产管理系统”,“CASIOfx_4800P计算器测量计算软件包的设计”等若干个选题作为此次试点课题。这些选题都来自于企业的技改项目,也是指导教师在研的课题,学科交叉特点明显,能形成阶段性成果,有利于转变为生产力,充分体现了产学研的结合。

2.2人员组织

各试点专业公布学科交叉产学研结合毕业设计试点题目(见表1)以及每个选题的毕业设计任务书,使学生明确“学科交叉、产学研结合”毕业设计选题的目的、意义和具体的任务;学生自主申报、选择题目和指导教师,导师在申报的学生中择优选用。

试点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每位指导教师对整个毕业设计(论文)阶段的教学活动全面负责,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积极作用是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关键[3]。

3新模式的特色

“学科交叉、产学研结合”的毕业设计(论文)新模式的特色是:

(1) 能拓宽毕业设计选题渠道,可在设计课题来源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毕业实习基地。

通过这次试点,我院已与湘潭三利羊毛衫厂、常熟羊毛衫厂、湘潭市勘察设计院等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关系,毕业生也深受欢迎。

(2) 毕业设计真题真做,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增强了实践能力和就业实力,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对参加这次毕业设计试点的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他们的一次性就业率达到了100%。

(3) 参加毕业设计的学生来自相应的多个学科专业。学生通过多学科间的相互结合与渗透,拓宽了知识面,从而获得多学科专业知识,达到优势互补,使毕业设计(论文)更有利于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综合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了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更好地体现了科研团队精神。

(4) 另一方面新的模式对指导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师生双方都是挑战。因此,既丰富了毕业设计(论文)内涵,又提高了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5) 这种新模式易于形成阶段性成果,有利于转变为生产力。参加试点的指导教师非常重视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的创新性成果,经进一步总结、提高和完善,已取得下述阶段性成果,如表2所示。

4结论与展望

“学科交叉、产学研结合”毕业设计(论文)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已取得前期成果。它能拓宽毕业设计选题渠道,建立相对稳定的毕业实习教学基地。来自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实际课题,使学生增强了实践能力和就业实力,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能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有利于造就优秀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全面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的方向,符合高等教育综合化的发展趋势。下一步的研究思路是:

(1) 进一步加大改革的力度,增大试点面,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新型题目,满足学生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

(2) 研究出新模式的系统、科学、规范的运作方法和管理机制,全面推广实施。

(3) 将“学科交叉、产学研结合”的毕业设计选题工作纳入信息化管理,从而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促进高校教育、教学管理进一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