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观察论文

时间:2022-05-27 05:06:4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篇美术观察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美术观察论文

美术观察论文:分析美术教学中水粉静物写生的观察方法

摘要:水粉静物写生,是运用色彩语言来塑造艺术的美术课基础课程。不仅对绘画色彩学理论有着重要的价值,对于色彩学的实践也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无论对于美术初学者也好还是美术大家也好,学好水粉静物写生都是十分有必要的。但是,在学习水粉静物写生的过程中经常发生自己观察到的色彩与别人观察到的不同的状况。本文将就美术教学中水粉静物写生的观察方法做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美术教学;水粉静物写生;观察方法

在水粉静物写生中最重要的就是绘画者对于色彩的观察和把握,水粉静物写生也是训练和掌握绘画中色彩运用的基础。又由于绘画者的心理、生理、环境等的不同,会造成最终在色彩的观察过程中显示出一定的差异性。而在水粉静物写生中,对于色彩的观察是任何理论和经验无法左右和替代的。接下来,笔者将联系现实谈谈水粉静物写生的观察方法。

一、对于色彩的观察方法

在对水粉静物写生进行观察之前。绘画者应首先了解色彩的基本概念。色彩学主要研究的是自然界客观所决定的物理现象。它可以是光和空气形成的色光变化,也可以是环境等产生的化学变化。总之,色彩学涉及到的范围很广。因此,在学习水粉静物写生的观察方法之前,了解好色彩的基本概念是十分有必要的。在了解好色彩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还要注重观察色彩和物体的具体关系。

(一)观察前了解色彩的基本概念

色彩可以分为:原色、间色、复色、对比色、类似色、同类色以及固有色七种。首先来了解什么是原色、间色和复色,原色就是色彩中无法再进行分解的基本色。原色分为品红、青和黄色。间色是指由两种原色混合得到的颜色,也分为三种,紫色、绿色和橙色。复色是指由一种原色与对应间色混合或者由两种间色混合得来的颜色。由于所混合的各色比例的不同,会形成颜色变化的复色。在了解了原色、间色以及复色。再来了解一下,对比色、类似色以及同类色。所谓对比色就是指色环上180度相对的两种颜色,可以形成互补的关系。类似色则指色环上一种颜色与其相邻的120度颜色的关系。同类色是指色相不变,只在颜色的冷暖、明暗以及灰度上存在差异。比如黄色系里的柠檬黄与淡黄、土黄等。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固有色,就是指事物固有的极具概括性的颜色。除此之外,色彩还具有色相、纯度、明度以及主观感受这四要素。本文就不进行一一介绍。

(二)注重观察色彩和物体的关系

在了解了色彩的基本概念后,就有了对色彩的基本理解和感知。有助于水粉静物写生的观察。除此之外,还需注意观察色彩和物体的关系。首先来谈谈色彩的空间透视,一切物体不仅形象特征会随着空间距离的改变而改变,其色彩特质也会随着空间距离的改变而产生变化。因此,在观察静物时,一定要注重观察不同空间距离给静物带来色彩上的变化。稍有不慎,将远处的物体颜色画的鲜艳浓烈,很容易使作品所表现出来的空间距离产生变化从而失真。其次,光线也影响着色彩的变化,物体在受不同的光线照射时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比如不同角度的明暗、颜色的深浅不同等。如果物体是在暖色光照射下,亮部会呈现暖色相。反之亦然。而画静物多在室内,接受的光源都是自然光,自然光通常是冷色光。但如果是朝霞或者夕阳的光则为暖色光。因此,在作画时要充分的考虑到光对于色彩的影响,并结合实际注意观察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对静物产生的不同影响。

二、对于静物的观察方法

(一)注重观察画面的整体性

在进行水粉静物写生前,首先要对静物的整体进行观察,观察静物的摆放方式,并注重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静物的特征。进行观察的时候,要在脑海里进行基本的构图构思。并以追求美感的心态进行组织。同摄影一样绘画中最忌讳的就是,主要因素的位置不准确,致使画面缺乏美感,没有中心。因此,在进行观察并构思的同时还应注重物体的绘画位置,要准确到位且不失美感。这就要求绘画者在进行观察的时候,要多角度多视角观察,最终确定最适宜的位置再进行构图。对静物整体进行观察,要求观察者对于整个静物有一个全面的掌控。

例如:对静物摆放相对位置的掌控、光线不同照射强度上的掌控、整体视觉效果上的掌控等等。只有整体上掌控整个静物场景,才能使之后的整体构思更准确到位。

(二)注重观察静物的质感

我们知道,不同的静物除了具备不同的色彩和形状外还具备不同的质感,例如质地光滑的瓷器、玻璃器皿、不锈钢制品等,质地粗糙的砂锅、木板等。这些物品的质感的不同导致其在对光的吸收和反射上存在着很大差异。这就需要观察者仔细分析各静物的不同特性,寻找出共同点以及差异性,通过对笔触、色彩明暗等把握描绘出充满质感的静物。只有这样才能让作品更贴近现实。

例如,在观察陶制品的时候,由于考虑到陶制品质地较粗糙,缺乏光泽度,这就造成了陶制品暗部反光较弱的特点。在观察玻璃器皿时,由于考虑到玻璃器皿的透光性强,对周围环境反映较强烈等特点,作画时就要注意在这些特点方面的塑造。在观察瓷器的时候,考虑到瓷器表面平滑光洁,很像一面凸镜。因此,与之相近的物体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在视觉上反射到瓷器表面的物体会产生一定的形变。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就需要在作画时,注重观察不同静物的质感和颜色,不同质感和颜色的静物在同样的光照和环境因素影响下会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只有细致观察并抓住静物的主要特征,才能使呈现出来的作品更真实更有美感。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水粉静物写生中,观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就需要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正确的观察方法,有助于绘画者对色彩感知度的提高。掌握了正确的观察方法,会使得绘画者对色彩的把握更为敏感准确,对于静物的认知更为全面细致,对于绘画的前期构图更加精准到位。才能有助于更好的完成绘画作品,并使作品更真实更具美感。除此之外,掌握水粉静物写生的观察方法,还有利于提升绘画者对于事物的观察能力,有利于提升绘画者对于美感的感知能力,不仅是在美术作画上更是在实际生活中。由此可见,在水粉静物写生中,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美术观察论文:浅析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观察

【摘要】美术活动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如何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观察,是十分必要的,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进行多种多样的观察,并且在活动中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力,这样才能丰富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有计划、有目的的用视觉去观察世界,用触觉去感知世界,引起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关键词】幼儿 幼儿观察 美术活动

观察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地去认识客观事物或者现象的能力,观察与学习密不可分,培养幼儿观察的习惯是发展幼儿智力的基础,敏锐的观察力是促进幼儿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源泉,需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幼儿园的观察活动是教师有目的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概念的一种有效方法。幼儿的观察能力,是在综合了视觉能力、听觉能力、触觉和嗅觉能力、方位和距离知觉能力、图形辨别能力、认识时间能力等多种能力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反复指出艺术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要使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这就需要幼儿有敏锐的观察力,观察力是想象力、创造力的源泉,幼儿的美术活动内容源于一日生活的点点滴滴,所以我们教师要从日常生活中指导、帮助幼儿通过观察这一渠道去感知丰富多彩的世界是非常重要的。

一、确定观察对象

教师在观察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结合教学内容确定观察的对象,这是对幼儿活动的提前预见,只有做好准备工作,才能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教师要把确立的观察对象仔细的研究,看看能否适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能不能提高幼儿的活动兴趣,能否达到预设的活动目标,是十分关键的。如:让幼儿绘画热带鱼时,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热带鱼的外形特征后,又让幼儿欣赏不同颜色的热带鱼在水中呼吸,吃水草、游水、抢食等不同姿态。教学时,根据教学上的难点,重点示范某一部分,启发幼儿画出自己观察到的不同形态的热带鱼,从颜色、动态、数量、构图上引导幼儿作画。这样,幼儿的美术作品显示出不同的效果。这样即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增长了知识,又调动了幼儿绘画的积极性。

二、拟订出观察步骤,

教师不要急于去告诉幼儿绘画的方法和步骤,而是让幼儿去观察,教给幼儿观察的方法:分清主次,分辨细节,按顺序观察等等,通过他们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体验,自由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为幼儿创设必要的条件幼儿在观察中,有无明确的观察目的,得到的观察结果是不相同的。比如,老师带着幼儿去参观博物馆,事先没有做计划,没有向幼儿提出具体的要求,也没有给幼儿带着问题去参观,一点儿目的也没有,幼儿们只是漫无目的地东张西望,好像在逛市场一样,没有目的,没有发现,回来之后,也说不清楚自己看到的事物。如果要求幼儿去观察公园里的小鸟,老师提出具体的要求,制定出计划,先观察什么,再观察什么,最后观察什么,虽然幼儿不会按照老师的要求先干什么,后干什么,但是,幼儿一定会仔细地说出小鸟的形状,羽毛的颜色,眼睛的大小,声音的高低等。这样幼儿就能有的放矢地去观察,从中获得更多的观察收获。

三、在游戏中有目的的去观察

幼儿的观察活动要有目的的进行,而且小班幼儿进行观察容易从兴趣出发,往往不持久,观察时往往是不能按次序进行,并带有很大的片面性,教师应采取有趣的游戏形式组织他们观察。教师首先要以饱满的情绪感染他们,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说明观察的目的;然后帮助他们按顺序地观察物象的轮廓、颜色、结构特点等。中、大班幼儿观察能力有所提高,但是其知识、经验都很不足抽象思维能力差,他们在观察时,不能进行分析、比较,还不能区别事物的细小差别和复杂度空间关系。因此,教师应教给他们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方法,分析事物的主次,观察物象的比例、结构、动态、近大远小及空间位置等,是他们的观察能够逐步深入。幼儿的观察是要通过视觉和触觉来完成的,因此要保护好幼儿的感觉器官,但是观察不只是用视觉完成,应鼓励幼儿用多种知觉形式去观察,比如:我们老师应该经常带领幼儿到大自然中多看美丽的风景,观看丰富多彩的动画世界,让幼儿的视线更宽阔。我们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把活动空间布置得色彩柔和而又漂亮,让幼儿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不断更换幼儿的活动空间,让幼儿时刻处在新奇的环境中,并且让幼儿亲身参与活动的设计当中,这样会更加增强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四、用触觉有计划的去观察

幼儿的观察活动要有计划的进行,我们老师经常提供一些物品,并且经常让幼儿抚摸周围的物品,让幼儿有一个初步的触觉概念,让幼儿知道每种物品的柔软度是不一样的,进一步加强幼儿触觉的锻炼。比如让幼儿去摘果子,我们老师带领幼儿到果园中去,让幼儿了解果子的色彩、形状、气味等,需要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闻一闻,有时甚至要尝一尝,只有这样用多种感觉去亲自感受,才能使幼儿获得更好的观察效果,留下丰富深刻的印象。可以鼓励幼儿用听觉、触觉或其他知觉形式去观察事物的区别。可用色彩鲜艳,带响声的活动玩具或图片让小幼儿看、听和触摸以逗引和培养小幼儿的视、听、触觉等的注意行为,大一点的幼儿可通过观看故事图片或参与做游戏等活动、手工操作和听讲活动等来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和观察能力。

幼儿天生就是个能运用各种感官去探索新事物的小天才。老师要和幼儿玩在一起乐在一起,和幼儿一起进行观察活动,有利于幼儿形成广泛的联想与灵活的思维,有利于幼儿开拓视野、丰富知识、长进见识,让幼儿在尽情地玩耍之中,观察万物的悄然变化。教师注重引导幼儿去关注周围生活中的自然事物,并掌握一些简单的科学道理,发展幼儿的观察和创造力。让幼儿的视线更宽阔,这样会更加增强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并且进一步提高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观察能力的培养。

美术观察论文:初中美术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初中美术课是义务教育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美术教学,向学生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以及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对美的正确认识,以及对美的正确理解为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实践和创新能力为教学重点。逐步培养良好的品德、意志,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反观当前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主要还是以简单的绘画技巧来评定学的好坏,忽略了对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和审美观的培养。学生审美观察力是美术教学关键的关键,是绘画好坏的基础。所以,要改变以往的美术教育教学模式,应更新以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已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根据初中美术课的特点,实施愉快教学。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过:“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 如乐之者”。这里所说的“好”与“乐”就是一种兴趣,一种愉悦的心理,一种力求认识和创造的倾向。要求在无穷的乐趣中蕴入深刻的教益,以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现代教育心理研究也表明,兴趣与学习的关系非常密切,只要有兴趣,学生就不会觉得学习是一件乏味之 事。通过教师的愉快教学,学生无需有意识的努力就能保持专注的注意力和盎然的学习兴趣,日久天长,学生 就会逐渐形成对学习的“持久兴趣”。持久兴趣愈浓,学习动机就愈强,努力程度也会愈高,从而彻底消除学 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焦虑感和疲倦感,在愉快的感受中做学习的主人,满怀信心地进取、向上。

2、注重学生对新事物的理解,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观察是对具体事物和抽象事物察看。观察能力的培养存在于每一学科的教学,只是各有侧重。而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培养,则显得由为重要。因为无论是对事物的构想或表现,还是美术绘画学习过程本身,都应把观察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地位。在初中美术教育教学的实践中,要重视学生美术观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主要是从理论研究、绘画训练、临摹欣赏和评论教学四个方面进行实施的。给学生讲授整体的观察方法及对比的观察方法,使学生学会怎样正确的观察所要描绘的物体。只有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才能在绘画训练中准确的描绘各种物体。当然还要在绘画训练的同时欣赏优秀的作品进行临摹,来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3、以欣赏、临摹教学的实施,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美术作品的欣赏与临摹教学对学生认知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学生绘画观察能力的提高。与绘画教学不同之处,临摹、欣赏教学中是以作家和学者的成功创作为观察和学习的对象。那么在对作品欣赏和临摹过程中的观察就不能只局限于这些成功作品表面,在通常情况下,要考虑作者绘画时的内心世界和作品创作过程中所处的历史年代,这是欣赏作品中所必有的常识。在欣赏教学中,利用电脑的有利条件,将图片进行放大处理,学生们就会看到许多在课本上模糊不清的地方。例如在欣赏我国著名的油画艺术家董希文所创作《开国大典》时,要让学生了解作者、作品的时代背景以及引导学生观察作者刻画人物的生动表情以及所反映的内心世界。该作品是一幅深为群众欢迎的革命历史画。它表现了新中国开国大典的宏伟壮阔的场面,再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划时代的一刻。

通过对油画《开国大典》的讲述与欣赏,使学生了解中国现代绘画艺术的伟大成就,提高学生对油画中国民族化特点的欣赏能力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

在临摹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把教学的目的放在以形式美为主要出发点,以作者情感体验为辅。对于画的形式的临摹,要求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一种是用坐标格作准确临摹;另一种是自由而准确的临摹。比如选择一些写实范本。有利于初中学生理解和接受,也便于学生分析和把握。有时,要求学生采取不同的临摹方法,不过在临摹过程中不能脱离成功作品的风格和特点。这样就能在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通过评论教学的开展,提高学生对观察能力。

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过程中,除了有教学上的构思和环节设计外,在评析教学的过程中,也能够得到一定的培养和提高。在教学设计上,要有展评过程,这样学生可以对彼此的作品各抒己见,谈看法、谈观点,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变相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辩解和语言表达能力,可谓事半功倍。生活中美无处不在,对于画家与我们来说,不是因为他们是艺术家,而是因为他们具有艺术家的观察力,具有观察美、发现美、创造美、塑造美的能力。通过初中的美术教学,我们的要求不是要培养艺术家,而是要培养学生具有像艺术家那样的观察、创造和审美能力,美术教学将为我们提供这种创造精神与能力培养的宽广沃土。

5、学会观察描述,丰富学生观察想象力。

观察描述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观察时教师不仅可以用语言指导学生的观察而且可以用艺术性的语言去描述需要观察的对象。比如说用诗句去进行描述就像一位教师在带领学生观察大白鹅时那样给他们朗诵骆宾王的咏鹅诗“鹅 鹅 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极其生动形象地把鹅的神态、色彩和意境等都表现出来了。二是指在观察时教师必须要求学生把观察到的事物描述下来这样的观察不仅有视觉参与而且有语言的参与这对加深他们的观察和记忆大有裨益。

6、巩固学生观察结果,展现学生个性梦想。

绘画过程中学生观察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使学生在绘画创作中“言之有物”。所以教师领导他们观察后应及时地要求他们用绘画来把它表现出来。如果在绘画中发现观察有不足之处则应让学生重新回到观察对象那儿去作进一步观察促使他们观察能力的发展。

总而言之,在美术教育中对学生观察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学生想象、思维、创造、操作和审美能力的基础。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观察力拓宽他们的思维空间创造美的天地放飞学生个性之梦培养他们有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能力是我们每一个美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美术观察论文: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对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的教育人士以及学生家长提高了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要求。尤其是对处于小学时期的学生,他们思维开阔,观察能力强,记忆力灵活,所以,很多老师会着重在这一时期对孩子的观察能力进行有意识地培养,在扩充学生知识学习的同时,也培养小学生养成好的习惯。

关键词:小学美术;观察能力;教学培养

小学美术能够在技巧上让学生从小夯实基础,有利于学生情感观察能力的培养,还有利于小学生从小以艺术的视角去发现观察生活中的美,尤其是在小学美术学习中,能够培养小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观察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有助于小学生在以后美术道路上的学习,更有利于触类旁通将这样的能力转移到别的学科的应用上,所以说,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是至关重要要的教学活动之一。本文根据目前我国小学美术教学现状,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一下几点方法浅析。

一、观察无处不在,要善于转换观察角度

俗话说得好:“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理,这也就是告诉我们,生活中要善于观察。以往的教学都是在室内,老师讲解更多的是绘画技巧以及一些绘画的手法等,首先这是正确的教学顺序,可是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丧失兴趣,尤其是对小学生这个群体来说,他们更容易接受一些有趣的,鲜活的灵动的东西,然后才能进行更好的观察。这也就是告诉广大小学美术老师,在教知识的同时,也要给学生的观察创造一个灵活有趣的环境。关于如何观察。很多小学生的观察力还是很好的,但是作为美术课堂上的观察,肯定不能和一般人的观察是一样的,美术课程学习上的观察,应该善于把一些实物转化成明确的线条,色彩,明暗等,这样的观察效果,才能更有利于学生在绘画时把这些既生动又明确地画出来。

其次,既然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就一定不能将观察局限在圈圈框框里,而且仅有观察意识是不够的,有些老师善于创新和改革,会带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图片到课堂上来,而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看来,我觉得更应该走出教室,走出书本,去进大自然中,去生活中观察更多的东西,只有这样,学生的观察能力才能在生活中得到培养,学生的思维才能够得到锻炼与开拓。

二、培养学生观察的目的性,带着目标性观察

俗话说,眼睛是心领的窗口。眼睛看到的世界才是纳入真实观察的世界。可是眼睛看到的范围太广,而美术的表达只能将这世界中的林林总总中的某一些事物绘画表达出来。这就好比在阅读中有精读和泛读的区别一样,美术学习中也有概括性的观察和精确的观察。比如,当美术老师带领学生去大自然中观察大树树叶的茎时,就可以利用概括性观察和精确观察的方法,比如对于树叶周边的景物可以做一下简单的观察,对于树叶上的茎干做仔细观察,也就是说,在观察的时候,要有一定的目的性,要知道自己观察是为了什么而观察。以往很多老师都会将学生带到课堂外面,带出去之后就会让学生自由观察,老师以为这是给了学生一定的自由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习惯观察到更多的东西,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大多数的小学生还是没有一定的自觉性,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都是处于一定的被动阶段。所以,老师可以像上文提到的那样,将学生们带出课堂之后,先让学生们自己观察,然后再将大家聚集到一起,老师进行集中的讲解。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在打破课堂局限性的同时,让学生更仔细更具有针对性地去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从而在长此以往过程中,培养起善于观察的能力。

三、运用比较观察法

生活中的很多事物看似很相似,其实却有大大的不同之处。美术的学习和表达就重在利用每个人细微的观察和独特的观察视角,再去将这些不同表现出来。比如,对两只趴在阳台上晒太阳的猫的观察,可能有些人从这两只猫的形态和动作中看出的是猫的懒散和可爱,但是有些人喜欢观察猫的延伸或者是尾巴或者是爪子,又会觉得猫很邪恶,所以,这就是不同的视角比较得出的结果。这也就告诉广大的小学美术老师,要从小学做起,让学生从小培养起换角度观察的本领,善于利用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出不同的领悟和体会。这也有利于学生在以后美术学习的道路上用不同的视角去看待更多的事物,让学生不被单一的角度所局限,不被目前的环境所框住。学生只有观察比较出相似事物或者是同一事物不同的角度,才能够更好地将这些事物通过画笔表达出来。

总而言之,观察能力是绘画能力培养的前提。在我国大多数学校中,很多老师都太急于求成,过分注重于学生绘画技巧和能力的培养,从而忽略了学生绘画之前的准备工作的培养,比如观察能力的训练,培养起优秀的观察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绘画起来更加游刃有余,也能让学生在生活其他方面更加陶冶情操。但是观察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尤其是对小学生来说,老师需要在学生小的时候花更多的精力去培养。为了能够培养起小学生优秀的观察能力,这还需要广大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

美术观察论文:美术素描中学生观察与表现能力培养

【摘 要】本文对美术素描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培养作探析,阐述运用多维观察和点面表现手法呈现物体基本造型的重要作用。围绕学生基本观察能力培养来优化教学过程与方法,能客观真实反映物体概貌,拉近学生与被反映物体之间的心灵沟通。从学生观察和表现手法运用中探寻相关策略运用,使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中美术;素描;观察;表现

素描是体现学生美术基本功的根底。素材对表现物象的基本造型、色彩搭配、物境交流等都具有基础导向作用。围绕素描“创造三维的立体形态”的基本特征,突出造型的准确和内在结构的科学,引导学生在细致观察和全面表现过程中,通过简易的笔画结构来予以呈现。通过对美术素描的认真研究,一方面,要求学生能够在深入细致的观察中发现更为客观、真实的物体本身结构形式,真正展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本意;另一方面,充分融入作者的思想情感,透过物体外化表现来呈现各自的审美评判观点。

1.用多维空间思维观察素描对象

尽管素描是以单色的线条来表现物象的基本结构。但对于绘画者而言,充分调动眼、手、脑等多种感觉器官思维意识,从平面物体的展现来突出其在立体空间内造型,能体现素描的基本理念。培养学生全方位的观察习惯方法,能更好激活学生学习素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观察能力。

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各自学习认知迥异特点,引导学生尝试从不同的方位和角度来观察素描对象,要求他们能对物体的组织结构,各个体面之间之间比率以及细微变化关系等深入观察;通过简单介绍物体基本概貌来引导学生进行全面的观察分析,特别对物象的空间位置、形体的大小、边缘的虚实以及光线的明暗等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研判。要求学生不固定方位进行观察。例如,在人物面部基本素描中,可要求学生在分析性别特征基础上,围绕儿童、成年、老人等面部的不同比率要求来深入观察,建议学生在掌握基本规律基础上能够推出不同面部的比率结构,形成富有立体感和虚实关系的基本概貌。通过这样的观察分析,能全面突出素描对象的鲜明特征。

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边观察和边修改中不断融入自己的独特感受,多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观察。在素描过程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笔画勾勒物体的大致结构,形成一定的整体感知印象;另一方面,建议学生运用想象思维,转换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审视物体,形成富有层次性和立体感的素描体。

2.用积极视觉与客观对象交流

通过眼观来了解事物,仅是观察者对物体本身的一种外化反映和体现。将素描对象看作是富有生命力的物体,一方面,能使得观察更具有人文特征,体现独特的审美理念;另一方面,能够补充自己在眼观中的一些不足,为真实有效表现素描对象奠定基础。

按照素描对象的不同比率、不同质地、不同方位等,注重引导学生将浅层次的视觉直观表现转化为全面综合分析,能使得学生更好将积极主动的视觉思维融入探索创造活动之中。多培养学生的独特视野和敏锐的观察意识,要求学生能够围绕素描对象的基本特征既科学地理解、分析客观对象,又通过予以艺术地表现;借助变换不同的位置、色彩,表现手法等,引导学生自由构想,对其中的情感内涵予以把握,达到与物体构成相融合的境地;多注意引导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方式来审视物体,鼓励学生由造型的客观性来深入思考其中表达要素结构。例如,在表现一些组合物体时,可要求学生通过摆放不同的位置来予以把握物体之间的比率要求,形成富有层次性的素描。

教师在教学引导中,可针对学生的不同认知特点,多创设一定的问题来予以引导,要求学生在自我观察和仔细体味的基础上,尝试与素描对象进行对话交流,尤其在表现人物的眼神、内心情感、特定动作等方面予以整合,形成富有整体层次感的素描。

3.用点面整体表现手法进行创造

按照物体对象的最初构成,注重点面结合的方式描述,能使得物体的比率一致,体现美感。在构图上,特别在表现多样化静物时,应该做到大小先后,适当调整,一般应先勾画大的物体,再根据比率特征来确定小的物体位置;在线条运用上,由简单到复杂,一般做到由长变短,先直后曲,尽量从物体本身的大概基本框架中探寻表现的内容及结构;在形体塑造上,按照以方定圆的要求来勾画大概整体形象,确定圆所处位置,逐步画多角形,不断调整完善,形成富有立体层次感的物体。

在进行点面勾画中,可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物体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可单独使用上述某种方法,也可在确定大体位置的基础上综合使用上述方法。突出了物体的鲜明特征,能更好展现物体的本质反映要求。这样的反映能更好凸显学生的绘画基本功底,让学生在实践运用中予以修正。

教师还可鼓励学生运用造型技巧来发挥自己的思维想象力。像在学习米开朗基罗的素描时,可要求学生准确把握特有的雄健阳刚之美。在学习罗丹的素描时,可要求学生在把握生命特征的活力基础上能体现自然和谐之美。在此基础上,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创作,增强学习的动力。

总之,素描教学应在突出引导和示范的基础上,多让学生从自然客观规律中融合物象的造型、角度等,用艺术手法予以表现。按照全方位、多维度观察和点面融合表现,能不断增强学生美术素描的灵感和技能,满足学科综合素养发展需要。

(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县益林中学)

美术观察论文:小学美术教学中怎样指导学生观察

摘 要:在美术课中,学生动手画之外,更多的就是用眼睛去观察事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常这样说:“必须勤动眼,看准了之后再动笔!”但有的学生却这样说:“老师,我不会看!”这句话似乎幼稚可笑,怎么不会看呢?但细细一想,他就画不出优秀的图画来。因此,观察对美术教学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美术教学;观察;比较;分析

在美术教学中,应该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呢?我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觉得有以下几个方法对于提高学生观察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

一、要选择最佳的观察角度

对于同一事物,立足点不同,观察到的效果也不同。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因此,进行观察,必须选择最佳的观察角度,选择能画出事物特征、表现出事物结构的角度来画,不要选择一些过高过偏过正的角度来画。如,在教学生画正方体时,要指导学生坐在能看见三个面,亮部与暗部适中,且又不过高过低的位置上画。如果位置处于背光部,那么就很难表现出正方体的立体效果。

二、要掌握正确的观察顺序

学生选好最佳的观察角度后,还必须掌握观察顺序:先整体,后局部。只有对事物有了整体的认识后,再仔细观察局部,才能达到整体局部相结合。如,在教学生进行人物速写时,首先确定立足点,再让学生观察模特的比例、人体结构,抓住主要动态,不要局限于细微部分,如五官、手等。在总的人体结构和动态观察仔细后,再观察人的五官、手、衣纹等细部。这样,学生在作业时就能很容易地把握住形体,准确地把人物表现出来。

三、要边观察边比较

学生在观察时,要启发他们进行比较。比较法是进行细致观察时常用的一种方法。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通过比较,就可找出观察对象与被比较事物的不同之处,如大小、主次、方向等,从而抓住观察对象的特征,准确地把事物描绘出来。如,在教学生写生雪松树时,就可把雪松树与常见树(如水彬树)进行比较,看看雪松树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比较,发现雪松树的形状与水彬树的形状相似,而雪松树的枝干是近乎水平,叶子是针状的,稍稍下垂。这样学生在写生时,就能画出雪松的特征。

四、要边观察边分析

在观察活动中,需要把观察与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边观察边分析。中年级学生虽然能基本互相感知物体体积、明暗及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但为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敏锐地捕捉对象特征特点的能力,教师应当避免过多地讲画法、讲知识,而应当强调写生中的感受,只求造型动人、感人。在高年级中,已涉及明暗写生,教学时,教师先通过讲解、提示,让学生对观察对象有一个整体明暗印象,再引导学生把整体分成若干个小部分进行细致观察,最后让学生分析各部分明暗之间的关系,达到观察目的。如,学生进行明暗写生时,发现物体暗部有的地方比较亮,经过教师提示,学生分析才知道这是反光的结果。这样,通过分析,就能将感性认识转化到理性认识,从而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五、要带着问题去观察

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去观察,达到观察的目的,获得准确的事物印象。在一次美术兴趣小组的写生活动中,我让学生画学校的大门,我把他们带到学校大门前,让他们观察,并提出了问题:“校门给了你什么样的感觉?”学生的回答是多种多样的:“校门非常漂亮。”“很形象,使人一看就知道学校的大门。”“校门是用大理石砌成的,显得严肃整洁而大方。”……从学生的这些回答中,我们知道,带着问题去观察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总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规律,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观察方法去观察事物,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坚持经常地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明确了观察的目的和意义,激发了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学会了各种观察的方法,有益于学生智力培养和各种能力的提高,更有益于增强学生创造美的动手能力,同时对美术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将起着重要的作用。

美术观察论文:中专美术教学观察能力培养探究

由于艺术家与创作对象、观者与作品之间首先是一种直接的视觉关系,因此,从视知觉的角度入手去研究造型艺术的形式规律,应该是美术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换言之,在教会学生“怎么画”之前,应该先教会他们“怎么看”。

观察习惯 观察方式美术作品是人的观念、情感的物化形态,这种形态是由我们的视觉器官把握的。由于艺术家与创作对象、观者与作品之间首先是一种直接的视觉关系,因此,从视知觉的角度入手去研究造型艺术的形式规律,应该是美术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换言之,在教会学生“怎么画”之前,应该先教会他们“怎么看”。眼力,即观察事物的能力,捕捉审美对象的艺术美能力。人的智力结构主要是由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因素组成,其中观察力是人们全面、深入、正确认识事物的一种能力。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观察是思维的先导,它又是视觉艺术最基本的活动,也是美术教学训练的起点,观察实质是一种思考的方式。面对年龄小的中专学生,由于他们的知觉处在无意识性、情绪性比较明显时期,还具有好奇心的特点,对他们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从制定每一单元的教学计划到安排教学内容,都要从他们便于观察记忆入手,从外形的美感到内在结构,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的艺术分析,指导他们会“看”作品的方法,在直观感受中让他们获得艺术美的享受,激发学习的兴趣。当然,对于对美术尚处无知或知之不多的教育对象来说,这种“看”是需要引导的。帮助引导他们直接地凭视观察、亲自体验,增强形象的概念。在平时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这样几点来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一、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美术的观察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不仅具有针对性,而且还有很强的目的性,如果学生盲目地去观察一些东西,往往会由于不注重细节部分而影响到创作效果。教师在实施美术教学的时候,要确保学生对观察目标、被观察者的了解,然后依据当前的实际采取深究的策略,从而指引学生选取准确的观察方式。准确的观察方式被运用后,学生的观察能力就会显得有规律性。教师要尽量阐述“勤于观察,善于观察”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让探索和解析因素渗透到学生观察的过程中。

二、学习热情决定课堂教学的质量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没有兴趣的教学是不完美的。”中专美术教学的效果要靠学生对美术的热情来实现,挖掘学生的学习热情,不但有利于学生敞开心扉,而且对改善美术教学条件也有帮助,这是完善美术课堂必不可少的因素。1.把握对象,挑选素材。自然界中的各类事物都有它独一无二的特征,花鸟鱼虫、田园风景也不例外。这些元素为美术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亲近这些自然景物。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野外写生,小河两岸那婀娜多姿的杨柳,天空中互相嬉戏的麻雀,市区中高耸的楼房均可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教师通过活灵活现的描绘方式,使学生身临其境般置身于美妙的美术情景中,刺激学生产生观察的渴望。由于挑选的素材有差异,所以创作出来的画面也有所不同。2.营造环境,激发兴趣。除了野外观察创作外,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将一些美术作品布置在教室内,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能欣赏到专业的名画和师生作品。而学生一踏进画室则置身在可见、可触、可制作的审美活动环境中。这样,可时时刻刻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不断激发学生表现美的欲望和激情,学生能根据现有的素材实施绘画技巧的创新,强化对美的感悟和憧憬。

三、给学生传授有效的观察方式美术观察要有目的性,只有通过这一有效的目标才有可能从中得到更多刺激。教师有指引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感受美并创新的义务,这有助于学生认真观察、感受生活的种种变化。教师应该根据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现象,给学生传授有效的观察窍门。1.全面观察。美术写生是一门基础课程,教师应策划如何写生知识的教学。写生的过程一定要结合观察措施,要想使作品显得活灵活现,就要确保用眼观察时不出现偏差。俄罗斯画家盖・尼古拉耶维奇曾说:“画素描就相当于画比例。因此,无论何时也不能忽略整体而重视局部。”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一定要仔细观察周边事物,进一步掌握整幅画的构图,实施从整体开始的这一行之有效的绘画原则。此外,还要培养独立的、从整体开始观察的习惯,这样才会有很好的收获。2.用心观察。形形色色、五彩缤纷的自然景物,能经过学生的双手,通过美术的形式显露出它们独特的美,其根本就是用心观察。由于事物的不同,所以观察和表现的方法也会有所差异,描绘花卉的前提就是要对它们的形态特点、生长情况有很彻底的认识。而对动物进行描绘时,不仅要了解其生长构造,还要掌握它们的神情和个性,对神情掌握的程度决定对象的特点表现的生动与否。3.形体观察。一般人在看待生活事物时,主要集中于物理属性,树是树,山是山,物是物,人是人,这种直接的观察只能是对事物种类的鉴别,没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但美术专业地看待事物就必须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教师需适时纠正或指导学生不能用普通人的眼光看自然物象,如:看树看山,就要看对象的形体结构。4.注重整体观察。整体观察是对描绘对象的整体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它包括对表现对象的整体以及对画面所容纳的一组或几组对象的整体进行全面观察。从整体出发,是科学观察方法的核心,客观物象都是由局部组成的整体,局部受到整体的制约,任何形象的根本特征首先来自它的全貌和整体。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在观察时容易陷入自己熟悉的东西和感兴趣的东西,而不顾及其它,或盯着对象的某一局部和自己画面上的这一局部进行单一的比较,这样在作画过程中就易陷入局部。5.注重立体观察。所有的物体都有一定的体积,它们占有一定的空间且存在于一定的空间中。绘画写生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多角度的审视对象,测定各个物体之间的空间位置、距离,以求在任何角度作画都能正确表现对象的立体空间关系,只有充分感觉到物体之间的立体空间才能更好的去表现。我们描绘的物体是具有一定体积、占有一定空间的实体,物体与物体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空间距离,绘画写生就是要求我们运用绘画手段在二维平面上合理地表现物体的三维空间效果,我们只有仔细地观察物体的存在空间,科学地分析物体的构造与组合空间,采用立体的塑造方法才能合理地表现物体的体积空间。

美术观察论文: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在美术教学中一定要强化观察能力的培养,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美术的观察能力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这一问题。

一、激发兴趣,主动观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好一切知识的动力。没有兴趣,什么都不会去思考探究,因此,想让学生学得知识,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的求知欲得到膨胀,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比如,用非常新颖的方式进行有趣导言,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执教《空间的魅力》一课时,利用一个学生非常感兴趣的问题向学生发问:狗为什么会越来越小呢?学生感到生活中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于是就产生了兴趣,由此引出了生活中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由于学生有预习,就回答得非常好,老师也就鼓励和表扬了这些学生,从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得到了充分的调动。我乘势把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这两难点进行了突破解决。当然还可以在美术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如影视、录像、多媒体、范画,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同时更能使学生积极地去观察思考。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提高观察兴趣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的鼓励,对观察能力的提高要肯定;在观察不成功时,要鼓励学生增强信心,进行引导,不可挫伤培养观察能力的信心和积极性,这样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形成习惯,定势观察

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增长,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到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人生破产的地步。”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视知觉活动。因此,人们在观察事物的时候,若是没有明确观察的目的,他们就会一味地去认真研究观察细节的东西而忽视全局的问题,这样就会导致不能把握主次。这样就要求我们广大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去指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观察,防止学生那种盲目地走马观花,将问题融进观察之中,这样才会带着所思考的问题进行探究,学生就会寻找出事物的规律性,掌握其特征,更加懂得观察事物的重要意义;也要引导他们知道:只有勤于观察、善于观察,才能够发现新的问题,并且有所收获,以激励学生观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在教学中,我们要认真去研究和引导学生观察的方法,真正打开学生观察的慧眼,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就会使学生注意留心那些所要观察的事物,长此以往,就会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同时,还要引领学生进行课外实践观察,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要进行观察后的描绘记录,形成对素材的积累和创造,他们也会潜移默化地形成观察习惯。

三、欣赏审美,深入观察

无论是什么文学作品,都需要去欣赏它,只有鉴赏它的美,才会从中得到美的享受,从而喜欢它,研究探讨它,才会更大限度地吸引读者,激起读者的兴趣,并且升华到高层次美的感受中。对于美术作品的欣赏,更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去挖掘作品的欣赏层次,由此就会提高学生对作品的认真体味、鉴赏,也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绘画观察能力。作为教师,要在教学中选择那些非常成功的作家作品给学生作为观察和学习的对象。让学生去思考作家们绘画的时候,他们内心的思考和在创作过程中所经历的年代历史背景,领略那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赋予学生一种内心世界的感染和激励,从而积极向上、奋发图强,就会致力于作品创作之中。这就促使他们认真观察、仔细品味,创造出理想的佳作来。我在执教徐悲鸿的《百骏图》一课时,让学生去观察这部作品。首先介绍了画家创作的年代和历史背景,然后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仔细观察,并且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感触,在热烈和激越的氛围中学生的情绪高涨而踊跃,最后我升华到把马的思想和画家的思想联系起来,而且把马的精神升华到民族的精神,学生们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一堂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同时也获得了美的享受。通过这样系列的鉴赏教学,学生就会积极去观察和思考了,当然,也就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

作者简介:王汉力(1971-),男,吉林省扶余市永平乡职业中学教师,中学二级。研究方向:初中美术课堂教学。

美术观察论文:美术素描中学生观察与表现能力培养

摘 要:对美术素描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培养,运用多维观察和点面表现手法呈现物体基本造型非常重要。围绕学生基本观察能力培养来优化教学过程与方法,能客观真实反映物体概貌,拉近学生与被反映物体之间的距离。从学生观察和表现手法运用中探寻相关策略运用,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中美术;素描;观察;表现

素描是体现学生美术基本功的根底。素描对表现物象的基本造型、色彩搭配、物境交流等都具有基础导向作用。围绕素描“创造三维的立体形态”的基本特征,突出造型的准确和内在结构的科学,引导学生在细致观察和全面表现过程中,通过简易的笔画结构来予以呈现。通过对美术素描的认真研究,一方面,要求学生能够在深入细致的观察中发现更为客观、真实的物体本身结构形式,真正展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本意;另一方面,充分融入作者的思想情感,透过物体外化表现来呈现各自的审美评判观点。

一、用多维空间思维观察素描对象

尽管素描是以单色的线条来表现物象的基本结构。但对于绘画者而言,充分调动眼、手、脑等多种感觉器官思维意识,从平面物体的展现来突出其在立体空间内造型,能体现素描的基本理念。培养学生全方位的观察习惯方法,能更好地激活学生学习素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观察能力。

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各自学习认知迥异特点,引导学生尝试从不同的方位和角度来观察素描对象,要求他们能对物体的组织结构,各个体面之间比率以及细微变化关系等深入观察。通过简单介绍物体基本概貌来引导学生进行全面地观察分析,特别对物象的空间位置、形体的大小、边缘的虚实以及光线的明暗等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研判。要求学生不固定方位进行观察。例如,在人物面部基本素描中,可要求学生在分析性别特征基础上,围绕儿童、成年、老人等面部的不同比率要求来深入观察,建议学生在掌握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能够推出不同面部的比率结构,形成富有立体感和虚实关系的基本概貌。通过这样的观察分析,能全面突出素描对象的鲜明特征。

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边观察和边修改中不断融入自己的独特感受,多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观察。在素描过程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笔画勾勒物体的大致结构,形成一定的整体感知印象;另一方面,建议学生运用想象思维,转换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审视物体,形成富有层次性和立体感的素描体。

二、用积极视觉与客观对象交流

通过眼观来了解事物,仅是观察者对物体本身的一种外化反映和体现。将素描对象看作是富有生命力的物体,一方面,能使得观察更具有人文特征,体现独特的审美理念;另一方面,能够补充自己在眼观中的一些不足,为真实有效表现素描对象奠定基础。

按照素描对象的不同比率、不同质地、不同方位等,注重引导学生将浅层次的视觉直观表现转化为全面综合分析,能使得学生更好地将积极主动的视觉思维融入探索创造活动之中。多培养学生的独特视野和敏锐的观察意识,要求学生能够围绕素描对象的基本特征既科学地理解、分析客观对象,又予以艺术地表现。借助变换不同的位置、色彩,表现手法等,引导学生自由构想,对其中的情感内涵予以把握,达到与物体构成相融合的境地。多注意引导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方式来审视物体,鼓励学生由造型的客观性来深入思考其中表达要素结构。例如,在表现一些组合物体时,可要求学生通过摆放不同的位置来把握物体之间的比率要求,形成富有层次性的素描。

教师在教学引导中,可针对学生的不同认知特点,多创设一定的问题予以引导,要求学生在自我观察和仔细体味的基础上,尝试与素描对象进行对话交流,尤其在表现人物的眼神、内心情感、特定动作等方面予以整合,形成富有整体层次感的素描。

三、用点面整体表现手法进行创造

按照物体对象的最初构成,注重点面结合的方式描述,能使得物体的比率一致,体现美感。在构图上,特别在表现多样化静物时,应该做到大小先后,适当调整,一般应先勾画大的物体,再根据比率特征来确定小的物体位置;在线条运用上,由简单到复杂,一般做到由长变短,先直后曲,尽量从物体本身的基本框架中探寻表现的内容及结构;在形体塑造上,按照以方定圆的要求来勾画整体形象,确定圆所处位置,逐步画多角形,不断调整完善,形成富有立体层次感的物体。

在进行点面勾画中,可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物体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可单独使用上述某种方法,也可在确定大体位置的基础上综合使用上述方法。突出了物体的鲜明特征,能更好地展现物体的本质反映。这样的反映能更好凸显学生的绘画基本功底,让学生在实践运用中予以修正。

教师还可鼓励学生运用造型技巧来发挥自己的思维想象力。例如,在学习米开朗基罗的素描时,可要求学生准确把握特有的雄健阳刚之美。在学习罗丹的素描时,可要求学生在把握生命特征的活力基础上能体现自然和谐之美。在此基础上,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创作,增强学习的动力。

总之,素描教学应在突出引导和示范的基础上,多让学生从自然客观规律中融合物象的造型、角度等,用艺术手法予以表现。按照全方位、多维度观察和点面融合表现,能不断增强学生美术素描的灵感和技能,满足学科综合素养发展需要。

(江苏省阜宁县益林中学)

美术观察论文:刍议美术教育对幼儿观察力的培养

摘 要:观察力是智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幼儿观察力。

关键词:美术教育 幼儿 观察力培养

一切事物都有其自身发展的生长点,而人类发展的生长点在于智力。智力是人们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所必须具备的各种能力的综合,它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因素。

观察力是指迅速、准确、全面反映客观事物典型特征和重要细节的能力,它是智力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幼儿时期有一定的发展,但并未成熟。幼儿期是各种感知觉发展的敏感期。在这一个人生相对独立的成长阶段里,绘画作为一种有形、有色、有情节的美术活动,对幼儿有很大的吸引力。画为心声,绘画的儿童常常把自己的各种情绪倾注于绘画中,当孩子拿起画笔,“涂鸦”的线团交叉、穿插,仿佛是思维轨迹在延伸,渐渐地组成了形,形体添上色块……。“涂鸦”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反映,对儿童智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并有利于幼儿观察力的培养。

达尔文曾说:“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观察是感知事物的基础,是幼儿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观察能力的提高对促进幼儿的审美表现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美术教学的训练过程,实际上是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让学生对客观事物进行观察、分析,并对客观事物进行表现的过程。观察是学生描绘事物和表达审美感受的前提,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教给他们正确的观察方法。

一、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观察是在一定的目的和任务支配下,按照一定计划进行的知觉活动。观察的目的和任务越具体,越明确,观察的效果就越好。由于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观察的随意性,他们的“观察”严格来说是“看”,包含观察成份,并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观察。在实际教学中还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些学生嘴说上懂其实没有真正理解,对任务细节并不清楚,还有些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忽视了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因此针对学生年龄特征和课题要求,在辅导前教师首先要拟定详细的观察计划,讲明观察的目的和任务,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指导学生从事物的形态、色彩、内部结构等特征着眼,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观察,减少观察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然后,随着观察的深入和观察行为的增加,教师要不断提醒、督促学生目的和计划的实现。这样学生的观察力就会在教学中不断得到提高。

二、教给学生整体观察的方法

整体观察,是指一眼看到整个被画的对象,而不是将视点焦聚对准对象的某一部分,抓住对象的整体特征。也就是说,作画前不要急于动笔,无论所画对象颜色如何丰富,形态如何繁多,内部结构如何复杂,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从整体去把握所要描绘的对象,将所描绘对象看成完整的一个整体,强化第一印象。在作画过程中保持并深化第一印象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表现力都有着重要作用。这样,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整体观察习惯,减少盲目性,避免出现画面不分主次,比例失调等常见毛病。所以从整体观察入手,局部观察落实,最后调整统一是最切合实际,最有效的观察方式。

三、教会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深入观察

分析、比较是观察的深化。要准确地认识客观事物的形象,如物体间的大小、形状、位置、比例、色彩等,必须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学习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找到物体整体和局部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特征进行表现。具体讲,如要将各物体间结构比例画准确就必须进行分析、比较,也就是说,画左边的物体时,就必须和右边的物体进行反复比较,画上边的物体时要参照下边的物体,画大的物体时要看它和小物体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作画中少走弯路,及时、准确地表现形象。

四、注重提高学生观察的精确性

当幼儿的观察经过有目的、有任务;从整体;善分析、比较等的观察方法训练之后,具有一定的观察基础时,想要更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教师就必须在观察的精确性、完整性、系统性方面加强训练。作画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先动眼、动脑,深化对描绘对象的第一感觉,然后要求用语言表述其观察物体从整体到局部的特征(颜色、形状、结构),再根据所表述物体的特征,鼓励学生大胆将它表现在画面上。这样使学生做到既重视整体的辨认,又注重细节的表现,从而提高观察的精确性。

五、拓宽学生知识领域 提高其观察质量

“谁知道的多,谁就看到的多”一个知识贫乏、经验不足的人,不可能对相应事物作出全面的、深刻的观察。对幼儿来说,由于生理和心理特征决定只通过绘画提高他们的观察力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不但要在平时的绘画实践中督促学生积累经验,还要指导学生寻找与绘画主题相关的资料,阅读相关的书籍,拓展观察视野。各学科互相结合,互相渗透,激发幼儿学习愿望和兴趣,充分发挥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观察的质量。例如在画《小熊过桥》一画之前,我先以讲故事的方法将《小熊过桥》这首诗歌讲给同学听,再让学生边朗读诗歌,边想诗歌里的主要内容,同时启发幼儿根据诗歌内容,大胆设计画面,把诗歌内容表现在画面上。然后将自己所画的画《小熊过桥》和自己所收集到的各种不同姿势的小熊图片,以及各种不同形状桥的图片给同学们看,让他们通过仔细观察,找出自己绘画中的不足,再来调整完成自己的画面。这样,不仅能牢记住诗歌的内容,而且还能培养真、善、美的美好品德。因此,在教幼儿绘画时,不但要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训练幼儿的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在拓宽学生知识领域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培养幼儿精确的观察力,开启想象力、创造力。

总之,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教师的辛勤培养。作为幼儿美术辅导老师,不仅要在课堂上而且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启发学生有意识的观察,让学生经常在观察锻炼中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不断提高观察能力。

美术观察论文:美术课堂“关注男女生性别差异”的观察汇报

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提到:尊重和保护人的个性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而美术课程是最能尊重学生个性的课程之一,它在引导学生形成社会共同价值观的同时,也努力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所以,我们力学小学美术课堂倡导学生“个性化表达生活”。

倡导学生个性化表达生活,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作为一线教师,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个性发展还是有共性特点可寻。有的是年龄差异造成的,而有的是男女生性别差异造成的。本节课,我的美术课堂观察方向主要就是关注男女生的个性差异。关注男女生个性差异,能更好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性别心理、个性特点,更深入了解学情,进而有针对性地调整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价并进行方向性引导。

本次美术课堂观察在课前就开始进行了,二(1)班共有38名学生,其中男生18名,女生20名。本课作业设计涉及了很多美术材料,需要学生具有使用这些美术材料的经验。而借班上课使得课前教师并不了解学生的学情,所以我们为学生准备了一些材料,让学生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去体验这些材料。在这一节体验课上,男女生的反应就明显体现出有趣的差异性。

这节体验课给每一位学生准备了四种不同的材料,让学生分别自由体验材料的不同特性。我们发现男生更有探究性,多数男生在材料纸上画出了不成形的色块、线条,他们好像更着迷于绘画工具在不同材质上的反应。因此,从画面上看――各种线,各种色块,缺少造型与轮廓感。而女生则更注重装饰性、秩序美。整张小纸片装饰着各种具体的形,画面较为工整。

在体验刮蜡画纸时,班上有7名男生把纸上的黑色涂层全部刮掉,露出下面彩色的背景,理由是“想看看这下面是什么”。而多数女生选择按照平时的习惯,用线条造型。两名女生在看了同桌的男生刮光了涂层后也把涂层全部刮掉了,理由却是“我觉得下面的彩色纸花纹好看”。

本节课内容为自然现象,学习形式为小组合作,我们特意另外安排了全部由男生和全部由女生组成的两个小组。

在对本课主题内容的关注兴趣观察中,我们发现全班学生注意力集中,能够围绕老师设置的教学环节进行学习活动。男生思维活跃,更愿意分享自己的感受,在积极举手发言方面,本节课男生举手要求发言的数量占绝对优势,女生只有不到一半的人数举手。男女生在行为特点差异上表现为:男生比较好动,站起来举手要求发言的全是男生,欣赏图片时有三名男生边看图片边摆弄桌子上的工具材料,两个男生忍不住回头和后面的同学交流感受,贯穿整个课堂变化各种坐姿的也都是男生。但是我发现其实大多数时间男生的注意力还是能够集中在课堂内容之中。而女生更有秩序性,安静听课的占绝大多数。有同学回答问题的时候也展示出了追求唯美的特性,如有女生用“风吹草动、雨过天晴”来回答教师“你还知道哪些自然现象”的问题。

在对绘画材料的选择这一项进行观察时,观察结果较为有趣。在开始的试画阶段,只有一名女生选择了老师画好的半成品稿,理由是“我不会画”,其他学生的选择五花八门。而在后面的美术作业中,一半以上的人都选择了老师的画稿,但是男女生的答案还是有差异的,男生普遍认为“这都画好一大半了”,“省事”,“好看”。女生的理由则是“我画的没有老师画的好看”,“我本来就想画这个的,老师画的比我好”。材料选择的变化也说明教师的示范画对学生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在观察灾难性题材的选择倾向时,本节课男女生差异明显,18名男生中有14名选择了表现灾难性的题材,20名女生中有15名选择了表现比较唯美的彩虹、小雨、白云朵朵、海浪等,还有一名女生在一张纸上整齐的列表画出了六种不同的自然现象,其中两种是灾难性的。在全部由同性组成的两组中,男生全部选择了灾难性题材,三名男生画的是火山爆发,另外一名画了海啸;而女生那一组,三个人画了彩虹,另一个列表画了六种不同的自然现象。这也说明了孩子之间会相互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最后拿到黑板前展示的学生作业中,有两张画让我印象深刻,这两张都很有美感,一张表现的是火山爆发,一张表现的是夕阳西下的椰树剪影。表现火山爆发的是个女生,表现夕阳西下的却是男生。在为数不多的选择与同性学生不同的表现题材的作业中,却出现了高比率的优秀作业!这是不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当异性别之间个性特征渗透时,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和表达更完善、更多样化?

在这次课堂观察中,我们有了更多的思考、追问和实践。观察了解男女生的性别差异后,我们是不是可以调整自己的评价标准,对男生的大、小动作多一些包容?我们是不是可以更多关注个体,给予女生更多鼓励?我们是不是可以挖掘教学内容的宽度,让它更多维、立体,让每个孩子都能发现适合自己的切入点?

美术观察论文:浅谈小学高年级美术教学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摘 要:从美术的知识和技能掌握上看,小学高年级学生都能达到一定的水平,童年的涂鸦、摹仿、模糊的形象感知开始向较清晰的形象创造逐步过渡发展,这是启发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的黄金时期,又是最易接受新鲜事物,较快获取新知识的敏感时期。这一阶段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如何正确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带给学生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进而激发他们感受美、创造美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作画兴趣。

关键词:高年级;美术教学;观察力;培养

一、利用教材明确主题,培养学生目标明确的观察力

高年级学生在观察对象时,还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视觉,往往缺少目的和计划性。而有效观察力具有着目标明确的特性,要求学生将有意注意力高度集中于观察对象,专注地进行观察活动。因此,教师可充分利用教材,安排学生课前自学,通过对教材图例的赏析明确主题,并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有目的的观察中加深对事物的认识。一是指导他们将目标放在寻找对象的主要特征上,发现对象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地方。二是引导他们针对性地去观察与发现对象细节,通过具体生动的细节使形象更加真实饱满。这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观察,可充分训练学生的有意注意力,达到较为理想的观察效果。

二、观察实物提出要求,发展学生整体有序的观察力

写生教学是培养高年级学生美术观察力的重要途径,但把实物放在学生面前,让他们一边观察一边描绘,这样做并非完全是仅为了完成实物写生作业,而是要他们在深层的观察中加深对实物的认识,以便打破学生绘画中的概念化,克服因对实物的观察不清而草草了事的应付性描绘的现象。从技术上讲,美术基础训练中的重头戏就是教学生学会“看”,并且是“整体地看”、“有序地看”,即把外部世界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我们所看到的每一个形象,都是处在和其它形象比较中的一个形象。面对观察对象,教师应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观察要求,强调在整体的协调中再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探究,培养观察的整体性和条理性。

三、亲近生活走进自然,引导学生细致敏锐的观察力

大自然的神奇多彩,对学生永远有着新鲜而神奇的魅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多在生活中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色彩感受,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美、采撷美,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表现力。高年级学生知识面虽然有所增加,但他们仍习惯用鲜艳的纯色来概念化地表现物象,如把树涂成一种绿色,天空涂成一种蓝色。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引导学生深入自然,让学生到室外去认真观察一下。学生在细心观察自然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认知,丰富了画面的色调,还进一步提高了他们观察学习的兴趣。

四、拓宽视野交流评价,发展学生由此及彼的观察力

美术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对外部对象体会和研究的过程,是观察、分析、理解、概括的过程,是眼、脑、手合用的过程,有效的观察总是和积极的大脑思维活动紧密相连。在高年级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通过展示评价环节,鼓励学生边观察,边思索,相互交流、拓宽视野、共同提高,在感知的同时伴随着对对象的理性的分析,才能使我们的观察既整体概括又细致深入。

观察力的进一步发展还体现在观察的深刻性和逻辑性中。举例来说,当儿童年幼时,他所画的圆柱形物体大多是上面圆圆的,而底部则是平平的一根水平线,这种现象表明学生的观察力更多地偏向于直觉。而在一个经过一定训练的小学高年级学生眼中,圆柱上部形状和底部形状就有了一种视觉上的联系和必然――既然上部是圆的,那么底部也肯定是圆的,进一步的发展和透视知识的铺垫还能使他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圆柱的上部和底部虽然都是圆形,但因为离眼睛的高低距离不同,所以形状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这样观察也就更加细致入微了。

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正确观察方法

1.整体观察法的培养。所谓整体观察法即从整体出发,保持“整体――局部――整体”的观察方法。一般教师在讲解整体观察法时,并不能说出整体是什么样子,更拿不出一个什么整体来,学生没有整体的表象就不能形成形象思维,利用电脑来帮助就可以先让学生获得整体的表象,把观察对象的关系,整体比例关系,色彩关系或物体的基本形态,主要特征显示出来,同时隐藏了局部的关系或局部的特征,等学生有了整体的表象和一定的概念后,再把各个局部分批显示出来,使学生明确所谓的局部是什么,先主后次地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在感受整体是什么的同时也感受到局部是什么,做到既整体又入微,这种把整体和局部分离开来指导学生观察的手段是其它手段无法替代的。

2.比较观察法的培养。所谓比较观察法,即指在明确比较观察的目的与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确比较标准与参照物,教会比较的具体方法。一个物象可以分成多个部分,每一个部分都有整体与局部的比例、色彩关系,在确定其中一个部分的大小比例和色彩关系时,是以另一部分物象为标准的,这样就要求观察一个部分物象时,同时观察其它相关部分的大小比例和色彩关系,使各种关系相互制约相互参照,这样才能不脱离大的整体关系,使各部分关系互为标准的不断比较中逐步确立。

3.形体结构观察法的培养。所谓形体结构观察法,即将复杂的物体归纳为基本几何形体或基本形的组合体的观察法。当物体结构比较复杂时,学生往往被某些局部的特征所吸引而忽视了形体基本结构,要指导学生先去观察形体结构,讲解法说不清道不明,示范法时间又有限。为了能是学生注意到形体结构,则可以把物体拍成照片,运用多媒体在照片中加上几何形体或几何形状来归纳物象的形体结构,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实物来观察,总结归纳形体结构。

4.按步观察法的培养。所谓按步观察法即按作业步骤,先形后色的观察法。学生在观察物体时,常被物体斑斓的色彩吸引,其实美术的表现方法一般是先形后色,如果观察步骤上与之一致,对观察和作业都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可以用电脑模拟观察步骤,先出现物体的形状,然后出现色彩,这种先形后色的出示步骤有利了学生按步观察法的形成。

美术观察论文:美术教学中怎样指导学生观察

美术课教学中,学生除了动手画之外,更多的就是用眼睛去观察事物。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常这样说:“首先必须要仔细观察所描绘的对象,充分把握了其物后再动笔!”但有的学生却这样说:“老师,我不会观察!”这句话,似乎幼稚可笑,怎么不会观测呢?但仔细一想,他电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不按照正确的方法,盲目地去观察,当然不可能把握住事物的特征,自然也就画不出优秀的图画来。因此,观察对美术教学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在美术教学中,应该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呢?我在教学实践中,觉得以下几种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有一点帮助的:

一、选择最佳的观察角度

对于同一事物,由于立足点不同所观测到的事物的特征也不同。诗句“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是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因此,进行观察必须选择最佳的观察角度,选择能画出事物的特征,表现出事物结构的角度来画,不要选择过高过偏过正的角度来画。如,在教室里写生正方体时,要指导学生坐在能见到三个面的位置,亮部与暗部要适中,观察对象的角度与学生的观察要和谐,不能过高或过低。如果位置处于背光部,那么就很难表现出正方体的立体效果。

二、边观察边比较 学生在观察时,要启发他们进行比较。比较法是绘画技法中常用的方法,常说:“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通过比较,我们就可以找出观察对象相互区别,如大小、主次、方向等。从而抓住观察对象的特征,准确地把事物描绘出来。如,在教学写生长方体时,就可把长方体与常见的几何形体(如正方体、多面体)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发现长方体的六个面的大小是不同的,而正方体的六个面无论从哪个角度观察,它的形状大小等都是相同的。这样,学生在写生时,就能画出长方体的特征。

三、边观察边分析

观察活动中,需要把观察与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边观察边分析。在初中年级中,以涉及到明暗写生。在教学时,教师先通过讲解、提示,让学生对观察对象有一个整体明暗印象,在引导学生整体分析成若干个小部分进行细致观察,最后让学生进行分析,各部分敏感之间的关系,达到观察目的。如:学生进行明暗写生时,发现物体暗部有的地方比较亮,经过教师的提示,学生分析才知道这是反光的结果。在写生结构图时也需要对事物的观察进行分析,我们在写生的过程中,把任何事物的结构都可以看作是以几何形体做成的。如:写生酒瓶的结构图时,你可以把酒瓶分成三个部分,瓶体为圆柱体、瓶颈为圆锥体、瓶嘴为小的圆柱体,通过分析就能从感性认识转化到理性认识,从而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四、带着问题去观察

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的去观察,达到观察的目的,获得准确的事物印象,在一次美术兴趣小组的写生活动中,我让学生画学校的大门,我把他们带到校门前,让他们观察,并提出了问题:“校门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学生的回答是多种多样的:“校门非常漂亮”、“很形象,使人一看就知道是学校的大门”、“校门是用大理石砌成的,显得严肃整洁而大方”……从学生的这些回答中,我们知道带着问题去观察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总之,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认识规律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观察方法去观察事物,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

美术观察论文: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强化观察能力的培养,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美术的观察能力呢?

一、激发兴趣,主动观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好一切知识的动力,没有兴趣什么都不会去思考探究。因此,想让学生学得知识,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的求知欲得到膨胀,学生就会积极主动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比如,用非常新颖的方式进行有趣导言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执教《空间的魅力》一课时,利用一个学生非常感兴趣的问题向学生发问:狗为什么会越来越小呢?学生感到生活中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于是就产生了兴趣,由此引出了生活中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由于学生有预习,就回答得非常好,老师也就鼓励和表扬了这些学生,从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得到了充分地调动。我乘势把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这两难点进行了突破解决。当然还可以在美术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比如影视、录像、多媒体、范画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同时更能使学生积极地去观察思考。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提高观察兴趣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的鼓励,对观察能力的提高要肯定;在观察不成功时,要鼓励学生增强信心,进行引导,不可挫伤培养观察能力的信心和积极性,这样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形成习惯,定势观察

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增长,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到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人生破产的地步。”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视知觉活动。因此,人们在观察事物的时候,若是没有明确观察的目的,他们就会一味地去认真研究观察细节的东西而却忽视了全局的问题,这样就会导致不能把握主次。这样就要求我们广大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去指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观察,防止学生那种盲目地走马观花,将问题融进观察之中,这样才会带着所思考的问题进行探究,从而学生就会寻找出事物的规律性,掌握其特征,更加懂得观察事物的重要意义。也要引导他们知道只有勤于观察、善于观察才能能够发现新的问题,并且有所提高和收获,以激励学生观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在教学中,我们要认真去研究和引导学生观察的方法,真正打开学生观察的慧眼,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就会使学生注意留心那些所要观察的事物,长此以往,就会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同时,还要引领学生进行课外实践观察,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要进行观察后的描绘记录,形成对素材的积累和创造,他们也会潜移默化地形成观察习惯。

三、欣赏审美,深入观察

无论什么文学作品都需要去欣赏它,只有鉴赏它的美,从中才会得到美的享受,从而喜欢它,研究探讨它,才会更大限度地吸引读者,激起读者的兴趣,并且从中升华到高层次美的感受中。对于美术作品的欣赏更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去挖掘作品的欣赏层次,由此就会提高学生对作品认真体味、鉴赏的积极性,也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绘画观察能力。作为教师,要在教学中选择那些非常成功的作家作品给学生作为观察和学习的对象。让学生去思考作家们绘画的时候他们内心的思考和在创作过程中所经历的年代历史背景,领略那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赋予学生一种内心世界的感染和激励,从而积极向上,奋发图强,就会致力于作品创作,这就促使他们认真观察,仔细品味,创造出理想的佳作来。我在执教徐悲鸿的《百骏图》一课时,让学生去观察这部作品,首先介绍了画家创作的年代和历史背景,然后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仔细观察,并且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感触,在热烈和激越的氛围中学生的情绪高涨而踊跃,最后我到把马的思想和画家的思想联系起来,而且把马的精神升华到民族的精神,学生们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一堂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同时也获得了美的享受。通过这样系列的鉴赏教学,学生就会积极去观察和思考了,有助于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抓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这个主旋律,要认真研究这一方面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思考,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和个性发展,就能够使学生的观察方法、审美观不断地得到提高。

美术观察论文:浅谈“美术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摘要】: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在美术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做为美术教师,应该善于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还要让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锻炼。

【关 键 词】:美术教学 观察能力 观察兴趣 观察方法 观察习惯 锻炼能力

【正文】美术家对世界的理解往往是从观察开始的,美术作品的任何一种形式表达都起始于观察。在美术教学中,观察是视觉艺术最基础的活动,是绘画训练的起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于提高美术课的课时效率,提高学生认识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意识倾向,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强大内在动力。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有兴趣,要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地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

1、从培养学生的情感入手,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清代画家石涛有句名言说:“搜尽奇峰打草稿”。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物一景都有着它特有的自然美,都是我们艺术创作的重要素材,需要我们去细心观察积累。平时在组织学生外出写生时,河岸边随风婆娑的杨柳,蓝天上迎风追逐的鸟雀,城市中错落有致的高楼,都能唤起学生艺术表现上的激情。教师通过生动地讲解,引导学生对观察对象产生一种亲切感,激发调动学生积极观察的欲望,唤起学生浓厚的艺术创作兴趣,从而为进一步观察事物打下情感基础。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留心社会、热爱自然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细心观察、主动观察的能力。

2、努力创设良好环境,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优美的教学环境创意和利用,不仅仅依靠单个的景观因素,还可以将形象语言、色彩语言、声的韵律和光的渲染,以及现代化技术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到营造教学环境的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的“魔力”,促使人的视听与感觉器官间挪移联想和默会。平时我们可以在学生画室摆放着美术制作材料,四周布置着专业的名画和师生作品。当学生一踏进画室,就置身在可见可触可制作的审美活动环境之中,引导学生自觉地观察,大大地激发了学生表现美的欲望和激情,促使他们不择手段地运用材料,开展绘画技巧上的创新,以便表现此时他们心中特有的对生活、对美的感悟和憧憬。

二、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

学生认识到生活是创造美的源泉,有了仔细观察、体验生活的愿望,但生活中的事物千姿百态、千变万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激发观察兴趣的同时,还要教给学生适当的观察技能和方法。

1、整体观察法

写生是美术教学技能实践的基础,上好写生课是十分必要的。在写生时,首要的就是学会观察。只有眼睛看得准,手才能画得象。俄罗斯画家盖.尼古拉耶维奇说:“画素描也就是画比例。所以任何时候也不允许自己脱离整体而只看局部,也就是说,你画的不是一个鼻子,一只眼睛,一个嘴巴,一个耳朵……而是鼻子、嘴巴等等在面部上扮演什么角色,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当你画局部时你都是从整体意义上去画,对称的部分总是要同时画,两眼,两耳,两颊一定得这样去画,都要从整体去画……要从开始到最后比较概括地去画,要逐渐地入细。这就是告诉你一个画素描的秘诀”。这个秘诀说明在整个作画过程中,就是要不断深入观察、始终贯彻从整体出发的作画方法,并且观察局部时一刻也不能脱离整体。与此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自觉地形成整体观察的习惯。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使学生始终保持鲜明的整体感受,深刻的整体印象,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细致观察法

大自然的景物万千、色彩绚丽,我们要正确地表现它,就应该对它进行仔细地观察和研究。例如:一面白色的墙壁,它在中午和傍晚两个不同时间的阳光照射下,呈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色彩景象;一朵红色的花朵,在室内或露天,所呈现的红色也有所差异。在写生花卉时,要仔细观察它的形态特征、生长规律,以及可描绘的细部。在写生动物时,不仅要观察它们的生长结构,还应注意观察它们的神态和性格,如公鸡的骄昂,牛的憨厚,狼的凶残,羊的温顺……观察得越细致,对神态体会得越深,就越能抓住更典型的特征。又如:学习水墨画,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观察体会“笔有润枯”,“墨分五色”的韵味;欣赏宫殿、宗教建筑的图片,要让学生注意建筑物某些局部的精雕细琢,感受人类智慧的成果,做到“细微之处见精神”……在美术教学中这样的例子很多,教师要充分利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

3、顺序观察法

学生在观察一幅画或进行外出写生时,教师要在观察程序上培养学生有条不紊的观察习惯,指导学生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由轮廓到细节,由整体到部分的一定顺序进行观察,并同时进行分析、综合,确定物体的构图及主次安排。如:教学国画《竹》时,教师可先出现范画,提出问题(哪几根竹子离我们较远?哪几根离我们较近?远处的竹叶用什么墨色画的?近处的竹叶又是用什么墨色画的?),然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观察,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定向注意力。在此基础上,在提问学生总结出画竹子的顺序:竹竿远处的叶子(淡墨)近处的叶子(浓墨)。在观察中,要善于抓主要的、基本的东西,主次分明、有虚有实,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观察方法。

4、比较观察法

比较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画画离不开观察,观察总又伴随着比较,只有善于运用比较的方法,才能更准确地观察描绘物体。如:在素描写生中,用线条描绘物体的结构时,物体的各个部位都有其各自的比例关系,我们借助线条把这些部位结构画出来,注意比较它们的长短、距离、倾斜角度、平行垂直关系等,就可以较准确地画出物体的结构。再如:画色彩画时,要求学会“画这个,看那个”的捕捉色彩关系的方法。如在画背景时,眼光不光看背景,还要在眼睛的余光中去感觉背景的色彩倾向,并用眼睛在背景与物体之间来回地游动,找出背景与物体的色彩关系。再找出整个物体受光部的亮色调、背光部与背景之间的色彩关系。在深入描绘局部时以此类推,画明部时看暗部,画暗部时看明部,并不断地反复观察比较,这样就会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有条不紊地进行写生。

5、联想观察法

联想就是在观察事物时,积极地进行分析、思考,把彼此事物联系起来。美术可以肯定人的主观世界,能使人类生存的环境成为理想美的形象,为生活创造出可见的理想美形式。有许多从客观情景中观察到的视觉表象,都可以成为某种意义结构的有效承担者。

6、跟踪观察法

跟踪某一固定的观察对象,在一定时间里,反复细致地观察事物发展变化的各个方面的特点,以取得对事物较为全面的认识,有效地锻炼学生观察的目的性、精细性、持续性。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性、有计划的视知觉活动。在观察事物时,如果目的不明确,学生往往会只顾细节而忽略整体,把握不住主次。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清楚观察的目的、观察的对象,然后进行有分析地观察或带着思考问题去观察,把学生的盲目选择变为有目的性的观察。通过正确有效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找出规律特征。同时在观察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到细致观察的重要性,还要教育学生懂得只有勤于观察、善于观察才能有所发现,有所认识,有所提高,有所获得,以激励学生观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会思考与分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四、学生观察能力的锻炼

观察能力的提高也在于锻炼。画速写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基本功,是记录生活、积累绘画素材的手段,是锻炼人们绘画的概括能力、默写能力的最好方法。我在学生乐观察、会观察的基础上,指导他们把每日观察到的见闻、人物、动物、风景、建筑物等,用速写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定期开展作品展览活动,这不仅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也锤炼了绘画技能,还潜移默化地提高了他们的思想意识,培养了良好的观察习惯。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很重要的。观察能力人人都有,教师只有将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宝贵资源,积极开发,才能培养出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态度,锻造出具有科学精神和艺术修养的新一代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