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0 09:02:1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篇浅谈乡镇地质灾害防御,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摘要:本文以略阳县为研究对象,基于该县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结果,总结出略阳县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以略阳县各乡镇行政区为评估单元,运用层次分析法,通过GIS平台,对本县地质灾害进行危险性评价及区划,得出该县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中高危险乡镇、中危险乡镇、低危险乡镇分别占全县乡镇总数的33%、43%、24%,其分析结果可为略阳县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同时对该县建立地质灾害预警体系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地质灾害 层次分析法 危险性 评价及区划
0、引言
陕西省略阳县,地处秦巴山区,坡陡谷深,地质构造复杂,深大断裂发育,岩体破碎,松散堆积层广布,地质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加之滥砍乱挖的不合理人为因素,致使地质环境严重恶化,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问题十分突出,是陕西省乃至全国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之一,尤其是08年汶川地震以后,使得该县的地质灾害问题进一步恶化,根据2010年风险详查报告,该县地质灾害点共有229处;完全治理的12处,完全搬迁的2处;目前稳定性差、仍有威胁对象的隐患点215处。由此看来,地质灾害问题严重地威胁了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阻碍社会经济发展。
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以各乡镇行政区为评估单元,以各乡镇行政区地质灾害类型特征及分布规律为基础数据,对该县地质灾害进行危险性评价,希望能为该县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为该县的地质灾害预警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1、地质灾害发育类型及分布规律
略阳县发育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和地面塌陷四种,共计229处,其中,滑坡186处,占灾害点总数81.2%;崩塌26处,占11.4%;泥石流12处,占5.2%;地面塌陷5处,占2.2%。由于略阳县地处山区,构造活动强烈,地质条件和地形地貌条件复杂,矿产丰富,人为工程经济活动强度大,使得该县地质灾害分布有如下规律:
(1)地形分布规律:本区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剥蚀低山和剥蚀中山区。
(2)地质灾害的地域分布:在略阳县的21个乡镇中,由于各乡镇所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不同,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和岩土特征不一,其地质灾害分布是不均匀的,表现在北多南少,西北、东南多,而东北、西南少。
2、略阳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2.1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HP)是由T.L.Saaty教授于1977年创立的,他是美国匹兹堡大学著名的运筹学家,他认为无结构的复杂事件完全可以转化为有层次结构的有序递阶事件。AHP是一种事件内部结构排序的算法,用事件矩阵特征值法求出测度排序,并必须对其判断矩阵一致性作检验,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此种方法适用于受多级相关因子影响且难以准确量化的复杂事件系统。
2.2 危险性概述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致力于区域的、宏观的灾情,是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步骤,为工程立项及决策提供依据,力争保障工程最大最优化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同时亦是确保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尤为关键的环节。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模型处理评价因子,并运用MapGIS软件实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过程及最终结果。
2.3 选取评价因子
在对研究区资料进行详细整理分析后,考虑对区域层面上的所有灾害的危险性评价,基于层次分析法理论,通过对影响略阳县地质灾害危险性的各因素进行两两比较,并最终筛选优化,选取以下6个评价因子,建立了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表1)。
表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
2.4 确定评价因子权重及量化评价因子
依据Saaty层次分析理论的“1~9标度法”,分别对准则层和方案层的各个相关因子进行两两比较,并请教对地质灾害有深入研究的专家进行综合量化打分,构造评价因子重要度比较矩阵,通过计算整理,得到组合权重计算表(表2)。
表2 组合权重计算表
评价因子的量化过程,即通过分析所有评价因子的实地情况,按照其发育级别不同,而量化为不同等级,并以具体数字表示。
由于地质灾害危险性一般划分为三个级别(危险性大、中、小),因此,本次研究的评价因子也量化为三个级别,赋其值分别为1、2、3,详见表3:
表3 评价因子量化表
2.5 危险性区划
运用MapGIS软件将略阳县整个境界范围分割成1(km)×1(km)的网格,共计2980个评价单元格。利用MapGIS的空间分析操作,将基础网格区文件与各个评价因子区文件两两逐个叠加分析,使得各因子区文件的特征属性叠加到网格区文件中,最终,网格区文件中的2980个评价单元格就带有了所有因子属性特征值。
通过计算危险性指数,建立DTM模型分析,根据最大隶属度的原则,取各个乡镇中危险性面积最大值作为该乡镇危险性等级,结果列于表4,其中,地质灾害高危险乡镇7个占全县乡镇总数的33%;中危险乡镇9个,占43%;低危险乡镇5个,占24%。整体上来看,略阳县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偏高。
表4 各乡镇危险性判定汇总表
3、结语
本文选取灾害点密度、地貌类型及高程、地质构造、岩土体类型、降雨量和人类工程活动6个因子进行评价,基于GIS平台,采用层次分析理论,研究了略阳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得出的结果是:高危险乡镇7个占全县乡镇总数的33%;中危险乡镇9个,占43%;低危险乡镇5个,占24%。整体上来看,略阳县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偏高,且呈中部条带高,其伴生带中,边界区域低。国家应对危险性高的地区加大扶持力度,提高防灾和环保投入,尽可能的减轻地质灾害所带来的问题,保障居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处理突发地质灾害的综合水平和紧急救援的快速反映能力,以正确迅速有效地处置地质灾害事故,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根据相关要求,按照“及时施救、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一、掌握灾情,如实上报
镇辖区内发生突发地质灾害事故后,镇机关领导及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展开应急调查,形成应急调查报告,及时向上级汇报灾害的基本情况、形成原因、发展趋势,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积极组织指导抢险排危工作。
二、突发地质灾害事故救援程序和措施
镇政府领导接到地质灾害事故后,应及时赶赴现场,调查灾情,分析灾害发展趋势,组织全镇机关工作人员召开会议,对工作做细致安排,工作人员到岗到位,各施其职,各负其责。
(一)工作步骤
1.成立指挥小组;
2.调集力量,开展施救;
3.做好情况通报工作;
4.配合上级开展灾情调查工作;
5.将受灾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
(二)工作内容
1.成立指挥小组
(1)突发地质灾害事故指挥小组由镇党政领导、分管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责任人组成。镇主要领导任总指挥,有关领导任副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的协调工作。突发地质灾害事故指挥小组办公室设在镇社会和经济事务办公室。
(2)突发地质灾害事故处理指挥小组的工作职责
①发生突发地质灾害事故时,由指挥小组应急救援命令。
②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转移行动。
③及时向上级汇报和向有关单位通报受灾情况。
④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的饮、食、居住条件,做好灾后重建工作。
⑤认真开展受灾情况调查工作,并写出书面材料上报。
(3)现场处理工作指挥小组由地质灾害事故发生所在地的行政村、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抢险施救,现场保护和灾害事故善后处理工作。
2.迅速开展救治工作
成立现场指挥小组后,可根据灾情下设:
(1)综合协调联络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领导指示,报告灾情处理情况,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救援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
(2)专业抢救组:主要任务是对受灾群众进行现场救治,如组织机械、挖土、工程拆除等。
(3)警戒维护组:负责设置警戒区域、维护现场秩序、疏通道路,组织危险区域人员撤离、劝说围观群众离开事发现场。
(4)医疗救护组:开设现场救护所,负责受伤人员的救护,保证救护药品和救护器材的供应。做好灾后的防疫工作。
(5)后勤保障组:迅速调集车辆运送现场急需物资、装备、药品等。输送现场受灾群众,协助处理伤员的救护工作。
(6)搬迁安置组:负责协调转移、安置受灾群众的饮、食、居住,如协调搭建临时建筑、帐篷等。
(7)善后处理组:负责对死、伤者家属的安抚、慰问工作,做好群众的思想稳定工作,妥善处理好善后事宜,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
在开展抢险救灾过程中,应注意组织协调好各类救援力量,落实各项安全措施,防止在救援过程中发生其它意外事故。
3.做好情况通报工作
要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工作,迅速将地质灾情向市相关部门汇报,同时将上级的指示及时传达到基层。
4.灾后调查工作
在灾情调查过程中,相关各行政村、社、受灾群众和受灾企业事业单位要积极配合调查组的工作。
三、各部门职责
(一)镇主要领导:亲临现场,听取汇报,作出指示,调集力量并向上级领导和部门汇报灾情情况。
(二)镇分管领导:协助主要领导提出建议,具体组织受灾情况处理工作。
(三)镇党政办:向各工作组传达指挥小组工作指令并监督落实,负责灾情和救灾工作信息;收集各工作组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向指挥小组报告;落实镇、村24小时值班监测制度。
(四)镇经济和社会事务办公室:
(1)根据领导指示,综合协调灾情事故处理;
(2)与相关部门配合搞好地质灾害重点地段的监测、预警、疏散、应急抢险预防措施;
(3)协调救灾工作过程中的问题。
(五)镇广播站:负责灾后广播、电视系统的抢修、恢复和灾区救灾情况的宣传报道工作。
(六)派出所:具体负责并与相关部门配合实施治安保卫、道路交通、现场警戒、人员疏散等工作。
(七)镇武装部:组织和指挥民兵抢险救灾工作。
(八)镇综合治理巡逻中队:在市交通局的帮助指导下,具体负责转移、输送受灾群众,做好抢险救援物资的组织和调运工作。
(九)镇农业办:在市农业局的领导和帮助下,统计好受灾农作物的损失情况,并指导好受灾群众的农作物自救工作,将损失减低到最低限度。
(十)镇民政办:积极做好受灾群众和伤亡人员家属的安抚工作。
(十一)镇卫生院:具体负责并与相关部门配合做好受灾群众伤员的救治工作,以及灾后防疫工作等,及时通报人员的救援与疫情的控制情况。、
(十二)镇分管教育工作人员:在市教育局的帮助指导下,负责安排好受灾群众子女入学问题。
(十三)镇供电所:在市供电局的帮助指导下,负责地质灾害区的电力供应和抢修,确保灾区用电安全。
(十四)通信单位:负责灾区的通信保障工作,确保信息畅通。
(十五)凡属镇辖区内所有行政村、社区和企事业单位收到突发地质灾害事故应急救援命令、信号时应立即派出救援队伍、调运救援设备、物质赶赴受灾现场,实施救援工作。
四、应急保障
(一)应急队伍保障
由派出所牵头,由民兵、城管办20人组成,每人配备必要抢险装备,在镇地质灾害指挥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二)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根据灾害发生、发展趋势,征调抢险必需的机械设备,储备、筹集足够的抢险物资,民政、粮站、供销等部门要储备、筹集足够的救助物。
五、善后处理工作
1.为确保安全,设立警示标志,提醒行人和住户随时观察。
2.灾情稳定后,尽快组织灾民返回家园。组织群众尽快恢复生活、生产秩序。
3.认真组织查灾核灾工作,重点是因灾造成房屋倒塌、家财毁光重灾户以及困难户的情况。
我镇地质环境十分脆弱,是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多发区。为了更好的贯彻地质灾害“预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镇实际,认真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主要发灾时段为5-9月,大面积、长时间、集中性降雨,是导致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因。因此,在降水时期,特别要加强预警工作,地质灾害预防工作责重如山,事关百姓安危,要认真扎实地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坚持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坚持以人为本,确保人民生命安全。防灾对策措施如下:
(一)加强组织管理和职责分工
为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扎实有序进行,避免发生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件,将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镇党委政府决定调整充实镇地质灾害防御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以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监测和管理,负责防灾救灾中的日常事务。各村(居)发现异常,要及时准确地向上级相关部门报告。领导小组在防灾救灾中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协调;各村(居)成立了防灾应急领导组织,组建抢险救灾应急分队。各村(居)主任是第一责任人,负责本辖区的地质灾害预防和临灾救护工作。
(二)加强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工作
地质灾害直接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要求各村(居)必须加大地质灾害危害性的宣传力度,大力普及如何鉴别地质灾害及其发生前兆、如何预报避让地质灾害、减少和防止其危害等知识,提高广大群众对地质环境的保护意识,增强自测、自报、自防和自救等防御能力。各地应将地质灾害危险点、隐患点的群测群防“明白卡”发至受威胁的村民手中,向群众通告,建立健全群测群防网络。
(三)强化落实地质灾害防治的各项制度
1、领导小组工作上要加强沟通,密切配合,通力合作,确保信息通畅,上情下达、下情上报要及时,以便适时掌握雨情、水情、灾情,为完善全镇地质灾害防御预案和防治措施提供正确依据。
2.汛前,制定切实可行的防御方案、应急预案。镇值班人员须保持电话24小时畅通,且不得擅离岗位。地质监测点监测人员须做好监测工作,并记录在案。
3.汛期,对存在潜在危害的地段派专人进行严密监测,特别是暴雨、大暴雨期间应加密监测,实行24小时值班监测。定期对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点进行巡察和观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点的监测人员应定期对滑坡和崩塌体等的巡查及观察,汛期应加强巡查,应注意观察地面裂缝的变化情况和房屋变形等情况,当发现地面裂缝突然变大或房屋变形等现象明显加剧时,应及时发出警报立即将人员撤离。
4.明确临灾时的安全撤离路线,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将受威胁人员撤离到安全地带。
5.防汛紧要期,镇沿河各项施工必须全部停止作业,确保安全度汛。
6.实行责任追究制。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防汛防灾的有关规定,各村(居)要提高警惕,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做到措施到位,人员到位,职责到位,加强防范,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发生地质灾害时,应服从党委政府的调度,全力投入抢险救灾。
7.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各村(居)负责本辖区内地质灾害防御和应急抢险工作;镇党委政府应当按照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分工,做好相关的应急准备和应急处置工作。镇安全生产办负责牵头组织尽快查明地质灾害发生原因、影响范围等情况,提出应急治理措施,减轻和控制地质灾害灾情。
8.要求各村明令禁止在各隐患点开荒种地、新建民宅,坚持退耕还林,确保地质结构稳定。
9.汛后,要认真汇总本年度的地质灾害情况,进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
地质灾害危害性大,防灾减灾是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地质灾害防治方针,切实做好今年我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根据县2014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结合我镇实际,制定镇2014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如下,希各村、镇直各有关单位,按照方案抓好落实。
一、地质灾害点分布和威胁对象与范围
1、根据《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我镇2014年度汛期防范的地质灾害点为5处,高陡边坡47处。
2、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村宅后滑坡,村房前滑坡,村宅后滑坡,村宅后不稳定斜坡,村不稳定斜坡,房前屋后高陡边坡主要分村、等14个村。
3、根据地质灾害的规模及存在威胁程度划分,我镇为一般级地质灾害点为5处,潜在的地质灾害危害点较大的为村、村、村、村,目前我镇地质灾害潜在威胁为6户25人,受威胁的资产27万元。
4、对未列入本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地质灾害点和房前屋后高陡边坡,虽然隐患相对较小,也应列入村(居)级防范。区内主要地质灾害的威胁对象和影响范围:
①对于山前地带的房前屋后因工程建设和人为削坡所诱发的小型零星的滑坡崩塌灾害,主要是威胁边坡前后部位上的人员及房屋财产等安全,一般危害范围以50-200㎡左右为主,部份影响宽度可达20-30m、影响长轴距离可达50-60m。②对于公路沿线边坡所诱发的滑坡、崩塌灾害,除影响堵塞交通和毁坏公路及附属设施等外,主要是威胁通行车辆和过往人员的安全;特别是较高陡的边坡,危害范围甚至延伸至公路外部。
③对于部份沟谷所潜在的滑坡迸发性泥石流灾害,以及境内部份大型引水沟渠或库塘渗漏所诱发的潜在滑坡泥石流隐患,主要是威胁沟谷、沟口和引(蓄)排水等设施下游的部份居住人员与房屋财产安全,潜在威胁范围较广,一旦发生后危害性往往较为严重。
二、本年度重点防范时段和高发区预测
(一)2014年度气象预报和重点防范时段预测
根据县气象局提供的2014年气候趋势预报,预计2014年平均气温正常~略高,降水正常~略少。春季气温略高,春雨略少;汛期降水略多;7~9月降水略少;年高温日数接近常年。各季节预报如下:
1、春季(3~4月)春季降水410~430毫米,正常~略少。
2、雨季(5~6月)
预计雨季开始日期为4月底至5月初,正常;结束于6月下旬中前期,正常~略早;雨季雨量580~680毫米,正常~略多;其中5月正常~略少(200~250毫米)、6月偏多(380~480毫米)。降水集中期主要出现在5月中旬中期和6月下旬前期。
3、7~9月趋势:预计7~9月总雨量350-400毫米,正常~略多,其中7月正常~略少、8月正常~略多、9月正常~略少。
4、台风:预计2014年登陆或影响我省的台风个数6~8个,接近常年,各月分布大致是:7月1个、8月3个、9月1~2个、10月及以后1~2个。
5、秋季(10~11月):预计10~11月雨量110-130毫米,正常~略多。
主要气象灾害:雨季降水集中期比较明显,局部村将发生洪涝灾害。
根据上述气象资料及境内地质灾害隐患点多受强降雨引发的特点,2014年度本区地质灾害防灾主汛期期为5-7月,该时段雨季降雨比较集中,存在强度降雨和范围降雨,且时空分布不均,局部流域发生洪涝灾害和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各村和水利、公路、建设、教育、旅游等有关部门,应当切实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易发区、危险区的巡查、监测和防范工作。
(二)2014年地质灾害高发区预测
根据2014年我县降雨趋势预报和主要工程建设项目,结合区内地质环境条件,预测本年度地质灾害发生数量将接近于常年,潜在的易发区域主要应为我镇村、村、裴墩村、村、村一带。
本年度地质灾害主要以局部小规模滑坡、崩塌灾害为主,需要重点关注的是部份房前屋后高陡边坡、公路沿线削坡地段,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此外,被列入重大级和较大级的地质灾害点范围均应列为高发易发区段,尤其是村宅后滑坡、村宅前滑坡的灾点,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应予以重点防范。
三、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1、组织管理
为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顺利进行,组织协调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立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2、地质灾害防治及责任制
(1)地质灾害防治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各行政村和镇直有关单位要本着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以人为本,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政府负总责,部门具体负责,各行政村村主任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机制。
(2)国土资源所: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编制,地质灾害点监测人的落实,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工作。
(3)建设站:在进行镇、村规划充分考虑遭受成引发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和危害性,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建筑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4)公路站:加强对交通沿线边坡的检查和维护,对易发区路段要设立警示标志。
(5)水利工作站:对所管辖的水利工程设施,包括水库,引水涵渠,应进行除险加固。
(6)中心小学和中学:根据学校的周边地质灾害易发区域进行检查、整改,并组织学生进行避险演练。
(7)民政办:在地质灾害预警期内要做好抢险、救灾准备,灾情发生后应及时做好优抚工作。
四、加强汛期巡查,实施监测巡查与安全转移,建立预报预警响应规程
1、加强汛期巡查
根据国务院《地质防治条例》镇政府组织国土、建设、水利、公路、中心小学、中学等部门在汛前、汛期,汛后对危险性和灾害性较大的地质灾害点,从群测群防、防灾抢险、应急准备工作等方面进行巡回检查,检查各村防灾责任组织机构,防灾明白卡、避险明白卡是否发放到位,危险点监测责任人是否明确。
2、实施灾害监测巡查与安全转移
对已调查的地质灾害点和划定的汛期地质灾害危险区域,应进行监测巡查,遇有台风或暴风雨袭击或当地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所报达到3组以上时,除加大对危险点监测密度外,还应部署地质灾害点避险实施方案,因地制宜做好群众及财产的安全转移工作。
镇政府已成立地质灾害抢险救灾队伍,主要由各防灾成员单位和镇应急民兵分队组成。
3、预报预警应急响应要求
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分为5个等级,Ⅰ级、Ⅱ级地质发生可能性小,Ⅲ级(注意级)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较大,Ⅳ级(预警级),Ⅴ级(警报级)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较大,其中Ⅰ—Ⅱ级可不予,Ⅲ—Ⅴ级应向社会,对Ⅲ—Ⅴ地质灾害预警响应,一般要求如下:
①Ⅱ级—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响应,镇有关部门应做好值班工作,密切注意雨情,各村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协管员要加强地质灾害危险区域的监测,巡查和防范。
②Ⅳ、Ⅴ级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响应,镇防灾指挥机构及各行政村应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并组织做好抢险救灾工作,镇政府要做好启动《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各村委会应按汛期地质灾害危险区域群众转移预案,立即组织地质灾害危险区域内群众转移避让。
4、建立灾情报告制度
1、报告时限要求:发生地质灾害,各行政村应在1小时内报镇政府。
2、报告内容:地质灾害报告内容主要发生的地点、时间、类型、规模、人员是否存伤亡,财产损失等,已采取的措施和对策。
五、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及建设
1、各灾点应结合地质灾害发生的规模,危险性、危害性,经济实力及可操作性,采取目视监测。设桩监测或进行回填裂缝,削坡减载,清除易滑坡物、挖设排水沟、改水渗透、砌挡墙等工程治理措施。
2、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制度。
3、加强监督,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力度。
4、加强宣传,提高干部群众积极宣传。
六、地质灾害的监测,预防责任人
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防责任大,原则上谁诱发并威胁谁就负责监测,就是责任人。
落实责任人后,相关人员应在主汛期或强降雨期间增加监测次数,并加强灾害体变体成破坏过程前的特征的巡查监测(如泉水变浑、井水突变、山体变形开裂或裂缝扩大,地面下沉、地表隆起或鼓丘、植物歪斜、动物异常等),以便及时掌握地质灾害危险隐患体的变形发展趋势,作出准确预报,采取有效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