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浅析

时间:2022-07-30 10:06:4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篇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浅析,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浅析

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浅析: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案例研究

【摘要】信息素养教育的有效开展,能够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进而促进学生进行高效能的科学研究。而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的提出,为如何有效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了战略性指导。本文以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研究了图书馆嵌入院系信息素养教育的全流程,分别从新生普适培训、专题系列培训、科研团队培训三种类型进行多维度分析,并在培训形式、培训内容、培训馆员、培训成效、框架要素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该案例为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全流程研究提供了模板,同时为未来开展适应框架的信息素养教育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案例研究

1背景

2010年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将信息素养定位为一系列能力,需要个人“识别什么信息是需要的,并有能力定位、评估和有效使用所需的信息”。2015年2月5日,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理事会推出了“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简称框架),新的框架定义了6个要素,分别是权威的构建性与情境性、信息创建的过程性、信息的价值属性、探究式研究、对话式学术研究和战略探索式检索,同时每个要素框架中包含提高个人信息素养能力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1][2]。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发展终身学习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信息素养在高等教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基于框架的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相关内容层面研究,KuglitschR.Z.认为全新的信息素养框架仍然存在普遍型信息素养和专业型信息素养相互矛盾的问题,他提出通过教学转让法,即将学生作为专业的领域专家进行培训,在培训进程中让学生作为信息领域的专家进行信息查找,通过让学生将信息领域的经验融入到专业领域中,最终获取在不同背景下的知识转化技能[3]。刘彩娥等认为高校信息素养教育需与学术过程进一步融合,并建立相应的教学内容与评价体系[4]。在框架的操作层面,HessA.N.强调了图书馆员需要进行理论的相关学习,将理论融入专业的学习实践,以适应新的框架[5];刘彩蛾等认为可以借鉴相关指导性文件,使信息素养教育内容、目标明朗化;杨鹤林同样认为框架的可操作性需要进一步的完善[6]。从图书馆馆员的自身定位来看,JunisbaiB.等认为成功的信息素养教育不需要彻底改变学科课程内容,只需通过支持学科具体的研究目标,研究表明学生的研究技能达到显著改善[7]。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于2008年广泛开展了学科服务[8],至2014年实现了院系全覆盖。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科服务基地于2012年建成,学科服务团队通过基地值班、参加院系大会、拜访教授、招募信息专员等各种形式深入学院,全方位地为学院的教学与研究提供支撑。信息素养教育作为学科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已经开展了多类型、多层次、全方位信息素养教育的具体实践[9]。本次研究以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研究了图书馆嵌入院系的分层次的信息素养教育案例,同时与框架进行对比分析,为未来的信息素养教育提供方向指引。

2研究方法

将5年来服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信息素养教育活动进行了汇总研究,根据不同的需求共有3种培训类型,包括基础型—新生普适培训、拓展性—专题系列培训和纵深型—科研团队培训,如表1所示。本次研究采用数据统计法和对比分析法进行深层次的分析。

2.1数据统计法

将不同培训类型的相关数据进行汇总分析,获取不同层次培训的场次、课时、人数等信息,全面了解当前学院对培训的需求程度,并根据培训反馈系统的数据,进一步分析培训的成效,为未来的培训提供新的思路。

2.2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3个层次培训的培训形式、培训内容、培训馆员和培训成效,全方位深层次地剖析当前嵌入院系信息素养教育的操作流程和现有反馈,同时与框架进行匹配,寻找目前信息素养教育在框架内的盲点。

3研究结果

3.1基础型—新生普适培训

3.1.1培训形式新生普适培训是新生入学时,图书馆开展的面向全校师生提供的培训服务,重点介绍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自建立基地以来,共开展了9场培训,其中,本科生4场培训,研究生5场培训,共计18课时,448人次参加。由于2016年学校的招生模式进行了改变,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农业与生物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和药学院共同构建了生命与环境交叉平台[10],平台学生第一学年采取贯通式培养模式,不区分学院和专业,并于第一学期末和第二学期末进行两次专业选择,所以这一年度没有开展学院的本科生新生普适培训。3.1.2培训内容根据学生类型分为研究生版和本科生版,两版内容各有侧重。本科生版本中资源方面主要介绍资源总体情况、资源检索、资源推荐、馆际互借、下载友情提醒,服务方面主要介绍图书馆主页、开放时间、借阅咨询、电子教参、讲座与培训、小组学习室、多媒体服务、咨询服务、思源悦读APP等。研究生版本中根据研究生的资源服务需求,增加了单库数据库的检索、校外检索的方式、学科服务平台、课题查新服务、信息专员等。3.1.3培训馆员新生普适培训的培训馆员最低要求是学科咨询馆员,同时要求馆员在学科团队进行试讲,并通过考核。3.1.4培训成效截至目前,学院的新生普适培训已经延续开展了5年,获得院系师生的正面评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系列专题培训。3.1.5框架要素与框架的要素进行匹配,新生普适培训主要强调“信息的价值属性”,培训学生认识到信息的价值,规范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

3.2专题系列培训

3.2.1培训形式在前期与学院分管教学副院长、研究生会沟通下达成培训意向,学科团队为学院提供菜单式专题系列培训,同时学院将培训讲座纳入学分体系。具体形式为,在开展研究生新生普适培训时,将图书馆滚动培训[11]的清单(见表2)发放给新生,新生根据需求勾选深入院系培训的题目。前期勾选这一形式,让学生参与到信息素养讲座的决定阶段,进一步提升了培训的效能。近5年院系专题系列培训的列表见表3,学科团队共举办了22场活动,计44课时,788人次受益。另外,针对本科生,在大四阶段专门开展了本科生毕业设计讲座,共有50人次得到辅导。3.2.2培训内容根据培训内容将讲座区分为4种类型,分别是检索与利用素养类、科研素养类、工具应用素养类和数据素养类。从表3可以看到,环境学科文献资源的检索与获取、开题与课题申请前的文献调研、EndNote文献管理软件的使用和统计分析软件SPSS应用方法是4种类型中选择次数最多的讲座。从年份分布来看,学生每年的关注点也略有不同,除去上述4场热点讲座,2012年学生重点关注学术论文的写作与投稿,2013年学生关注学科发展跟踪、分析和评价,2014年学生关注免费学术资源的检索与利用、专题文献的调研与跟踪,2015年关注专利数据源与检索方法,2016年学生关注MicrosoftExcel高级应用,同时也关注学术论文的写作与投稿。对学生选择的讲座主题进行整体分析,在资源检索方面,学生需要文献信息检索、学科发展追踪和论文写作等方面的培训;在工具使用方面,对文献管理软件培训需求非常强烈,同时,对统计分析软件也有较强需求。3.2.3培训馆员开展学科资源相关培训的馆员是学科团队中的学科馆员,要求至少有1年的学科服务经验,对于学院的相关学科资源有全面的了解。同时,工具类软件的相关培训,要求专业相关的馆内老师。3.2.4培训成效在培训反馈系统中,针对系列专题培训,共有152人反馈,99.34%的学生反馈“培训对自己的学习和研究有帮助”,其中88.16%的学生反馈帮助很大;96.05%的学生反馈授课教师的讲授非常好;90.79%的学生反馈培训的内容和形式都比较好。关于对未来专题培训的建议意见,在讲座内容方面,学生提出希望增加和专业相关的检索、加入更多案例的介绍;在讲座形式方面,希望提供同步网络视频授课的模式、增加上机操作的练习。3.2.5框架要素将专题系列培训匹配框架的要素,资源检索的相关讲座符合“探究式研究”和“战略探索式检索”的范畴,培养学生认识到研究是循序渐进过程,同时通过介绍不同的检索方式和相关的专题数据库提高学生的检索能力,实现高质量的检索。学术论文的写作与投稿和文献管理软件的培训体现了“信息的价值属性”。

3.3科研团队培训

3.3.1培训形式基于新生滚动培训和专题系列培训,院系的学生对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通过拜访教授、联络信息专员、加入院系微信群等形式的学科服务推广,学院的一些科研团队提出了进行研究方向相关的嵌入式培训需求。与科研团队进行前期沟通后,学科服务团队定制检索的关键词并进行课件准备,同时将准备好的资料在课前提供给科研团队,在科研团队提前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式授课,并进行实时解答。3.3.2培训内容针对科研团队提出的具体研究方向,学科团队量身定制该研究方向科研信息获取与管理讲座,介绍如何进行文献调研、文献分析、文献管理、文献跟踪、全文获取等,具体从构建检索策略、数据库检索方式、专利分类检索、主题和引用排序、文献管理软件、文献跟踪软件、SFX和馆际互借服务等方面进行展开。3.3.3培训馆员对于科研团队授课的馆员要求是资深学科馆员,至少有3年学科服务经验,可以针对某一研究领域完成科研信息的获取与管理专题培训。3.3.4培训成效目前共嵌入3场科研团队的培训,计6小时,共45人受益。虽然人员数量与新生普适培训、系列专题培训有较大的差距,但培训以科研团队的研究方向为讲座主题,能够深度嵌入科研团队的研究,为科研团队的学科前沿探索提供精准的指导,团队成员反馈认为帮助非常大,该项培训效果最好。3.3.5框架要素科研团队培训中与框架相匹配的要素为“探究式研究”和“战略探索式检索”,培养学生将研究作为开放式探索的研究过程,将信息检索过程认为是迭代反复的过程,在广泛的信息源中采用高级的检索策略获取所需信息。

4结论

4.1针对不同层次需求,有效开展阶段培训

面向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信息素养教育,学科团队共提供了35场70课时的培训,培训1331人次。根据不同年级、不同研究阶段学生的学习研究需求,提供3个层次,即基础型、拓展型和纵深型不同类型的培训,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

4.2培训反馈反映成效,意见建议促进提升

新生普适培训的良好反馈进一步促进了院系专题培训的开展。在院系专题培训中有19.29%的学生给予了反馈,同时反馈结果为99.34%的学生认为对其学习与研究有帮助,表明菜单式的院系专题培训满足了学生的需求。科研团队培训由科研团队主动提出,更体现了该项培训的价值。另外,对讲座内容增加专业检索、讲座形式增加网络授课等意见建议,为未来信息素养教育的改进提供了一个方向。

4.3框架要素进行匹配,涵盖其中部分要素

对照框架要素,目前嵌入院系的信息素养教育涵盖了其中的“信息的价值属性”、“探究式研究”和“战略探索式检索”的部分内容,表明目前信息素养教育与框架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当前培训更多地从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技能出发,而对未来学生实现的行为方式没有有效的考核。

5展望

5.1信息素养框架要素,加强概念深度解读

对与框架中未匹配到的要素“权威的构建性与情境性”、“信息创建的过程性”和“对话式学术研究”,需要从核心概念、知识技能、行为方式3个方面进行进一步的解读,实现可查找到权威的信息源、认识到信息创建具有不同的形式、学术对话也是一种学术研究,为未来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奠定理论基石。

5.2针对学校发展需求,改进服务方式内容

为实现多学科交叉创新人才的培养,学校建立了生命与环境交叉平台。面向越来越多的新兴平台,需开展专项培训计划,助力创新人才培养。在培训形式上,实现在线直播、微课程、APP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提升培训效能。

5.3推进科研团队培训,助力团队科学研究

基于科研团队嵌入培训获得的高度成效,未来将进一步加强与科研团队的联络,为科研团队的科学研究前沿信息的获取与管理提供显性支撑。

作者:申雅琪 范秀凤 李佩

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浅析: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构建

摘要:文章介绍了“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分析了“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面临的新变化,阐述了“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构建要素,提出了“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构建的基本策略。“互联网+”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将互联网技术融入人们日常的生产和社会生活当中,即实现传统行业和互联网科技的融合。“互联网+”的跨界不仅为整个社会发展注入活力,而且融合了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极大地提升了资源配置的效率。2015年我国专门出台了《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将“互联网+”的发展从单纯的行业实践上升到国家行动计划[1]。高校图书馆作为信息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素养教育中具有非常多的优势。目前,许多高校图书馆已经开始“互联网+图书馆”的积极探索,并在诸多方面取得了创新,为今后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发展提供了实践经验和发展思路。

1“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1.1信息技术及信息量增长对大学生素质的必然要求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全球进入信息化时代,以Web为代表的网络技术的发展引发了全球图书馆的深刻变革,网络搜索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据调查,目前Google已经凭借其强大的检索能力和涵盖88种语言的服务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搜索引擎;而我国如百度、搜狗等搜索引擎也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2016年1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的网民规模已经达到了6.88亿,互联网的普及率已超过半数,其中有一半的人数已经接入互联网,而手机网民的数量更是占据整个网民数量的90%[2]。当前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正在影响着青少年的学习和获取信息的方式,人们利用互联网学习、生活、娱乐、工作,互联网成为人们的好帮手。但信息的爆炸式增长也带来了信息泛滥、信息侵犯、信息垄断、信息霸权等不利因素,使互联网处于无监控状态。

1.2高等教育改革对信息素养教育全面开展的要求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探讨高等教育改革问题,并在1999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作为今后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就是要促进四个方面的发展,即:在教育模式上,充分尊重学校和学生的自主性;在知识结构上,注重学生的综合性和适应性;在素质教育上,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能力培养上,发扬学生的创新力和实践力。信息素养教育的设置就是适应现代信息化社会的产物,其目标是通过训练培养具有一定情报信息意识的高素质人才,使之不仅有较高的信息知识理论水平,还要有一定的信息认知、评价和利用能力。其综合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意识、信息伦理等多个方面,将学生从单纯的记忆型学习转向创造型学习[3]。信息素养教育更多地是让学生适应和掌握信息化社会的知识结构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为现代社会跨学科的综合发展培养更加全面的人才。

1.3高校图书馆在信息素养教育方面有着诸多优势

信息素养教育需要庞大的信息资源、专业的信息人才和先进的设备等做支撑,而高校图书馆长期以来凭借着诸多方面的优势一直充当着信息素养教育的主力军。首先,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为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了广泛的信息来源。高校图书馆以纸质、音像、数字化等各种形式的信息资源展示了一个庞大的知识库,大学生可以广泛、自由地利用这些资源。其次,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摆脱了传统单一授课的模式,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所需要的信息。学生除了可以利用图书馆资源学习自己的专业课程知识外,还可以广泛地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培养其综合应用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面临的新变化

2.1推动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变革

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的主要方式。在“互联网+”环境下,信息的传播和获取途径呈现出日益多元化的特征,并且突破了时间、空间和对象的限制。因此,传统的以“文献检索”获取信息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选择、接受信息和开展创造性活动的要求[4]。在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除了开设传统的“文献检索”课程外,还要增加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培训课程,不仅要培养大学生掌握必备的信息检索技能,更要培养大学生熟练运用各种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知识和能力。此外,高校图书馆还设置了信息道德与伦理的相关课程,帮助学生提升对信息的判断力和识别力,让学生对不良信息形成免疫,运用有用的信息不断完善自我。

2.2推动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教学模式的改变

在“互联网+”的影响下,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变化。高校图书馆不再局限于传统课堂的一体化教育模式,而是向个性化、互动化的方向发展。高校图书馆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发展网络教学,全方位、多元化、立体化地为学生提供信息素养教育知识。如:利用微信、QQ群、微博、在线视频、云消息等进行信息推送,开展在线化的网络教学,教会学生如何分析、利用、评价信息,如何遵守信息道德规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这种方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适应了新时代的教学发展方式,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

2.3促进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服务能力的提升

“互联网+”的发展为图书馆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广大读者获取信息的方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于是各高校图书馆也纷纷转变服务对策,将互联网资源引入信息教育当中,加强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立“移动图书馆”,让广大师生可以利用手机、平板和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随时随地共享“移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极大地增强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6]。同时,在“互联网+”时代的影响下对图书馆员的服务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图书馆员不仅要具备基础的图书馆服务素质,同时还要熟练掌握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不断提升其信息服务能力,使馆员能够成为组织和整理信息的知识导航员和深层次的情报开发和分析员,不断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3“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构建要素

3.1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信息素养教育的第一步,它主要是指人们对信息的敏感程度、注意力的持久度及对信息的洞察力和判断力。信息意识的强弱决定了人们捕捉、判断和利用信息的自觉程度,帮助学生树立信息意识是高校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信息意识包括信息获取意识、主体意识、信息传播意识、信息更新意识和信息安全意识,对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基础和动力。

3.2信息知识

信息知识是信息素养的基础,是人们获取信息的核心,没有信息知识做支撑,信息素养就没有价值。信息知识包括信息的特点与类型、信息的交流与传播、信息的功用及效应等,信息知识不但可以激活原有的专业知识,还能改变人们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框架,进而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3.3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保障,也是信息素养教育最重要的一部分,它主要包括人们获取、处理、交流、应用信息的能力。信息能力教育主要是培养和训练人们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在大量无序信息中分辨出自己所需信息并且能够快速有效地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3.4信息道德

信息道德是信息素养的准则,良好的信息道德是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道德教育是指在获取和利用信息时,要注意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加强信息的安全意识,提高对信息的甄别能力,对信息进行合理规范的使用。

4“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构建的基本策略

4.1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合作开发

信息素养教育已经成为各高校图书馆的必修课程之一,对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发展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因此,应该加强高校图书馆的联合,实行统筹规划,统一标准,综合各大图书馆的优势合作开发。虽然现在一部分高校图书馆也组建了一些联盟组织,如长三角高校图书馆联盟、北京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等,但这只是在有限范围内的区域联盟,并没有专门的组织对其进行统一的规划指导,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工协作和信息共享。针对这种情况,首先,全国高校图书馆学会、CALLS、专业协会或联盟应该统一规划,制定评估标准和资源库标准,使信息素养教育做到有章可循。信息素养教育的统筹规划可以减少各单位在资源和资金上的浪费,节约成本,有效地提高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和信息素养教育的质量。其次,在力量整合时不应只考虑图书馆的力量,同样应集合各方面的力量,来促进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如:统筹院校内部的行政部门和各个院系之间的力量,做到对本校信息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此外,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不仅是图书馆的责任,更是关系到每一个高校学生和教师的切身利益,因此,在统筹规划时,还要征求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加强图书馆与教师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各专业教师在信息素养教育中的带头作用。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同样是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一种方式,这不仅可以实现双方资源的有效利用,更加实现了信息资源的有形转化。信息素养教育发展框架如图1所示。

4.2引进和创建完备的在线信息素养教学平台

网络信息素养教学平台以其系统的课程开发功能、自主学习的管理功能、强大的交流互动功能、完善的测验功能和定期统计功能成为信息素养教学的新型平台。一方面它通过网络连接将各高校的优势资源集中整合在一起,实现了资源和信息的共享;另一方面它还能发挥Web的多种教育功能和丰富的网络资源优势,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信息能力。我国高校图书馆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实现信息文献利用从传统的纸本向现代的电子资源和网络资源过渡,也必须在借鉴外国网络教学平台的基础上,创建属于自己的网络教学平台。图2在线信息素养教育教学平台功能模块如图2所示,完整的网络信息素养教育平台是一个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学平台。在这个平台中主要是按照用户信息素养教学需求将其划分为前言声明、选择信息源、检索技巧、获取信息、评价信息和检索计划六项,可以进行在线授课、在线测试、在线交流、媒体播放、自助学习和教学管理,实现信息素养教育的完全在线教学,极大地扩大了信息素养的影响范围[7]。

4.3改革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学方式

信息素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仍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现代信息素养教育要改变以往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将学生从被动接受的课堂教育中解放出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互联网+”的发展为信息素养教育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①应该大力发展在线信息素养教育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的优势,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协同性、创新性。②要运用多种方式促进信息素养教育,如:资源导航、举办各种读书活动、举办专题演讲和学术报告、减少对阅览室的限制等。③在“互联网+”的帮助下,还可以积极利用各种新技术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如RRS订阅服务、搜索引擎服务、Web2.0、博客、微信等,新技术的出现极大地增强了知识的交流。此外,信息素养教育不应是只面向在校学生的教育,在全民学习时代,信息素养教育是每一个社会公民应该接受的教育,因此,高校图书馆应该逐渐向社会开放,为非在校学生提供信息服务。

5结语

“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不是简单地将互联网技术作为工具应用在图书馆服务当中,而是在尊重人性的基础上实现图书馆与包括互联网在内的其他行业的跨界融合,进而重构图书馆的业务模式,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使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朝着国际化方向发展。

作者:张立滨 单位:辽宁大学图书馆

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浅析: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分析

[摘要]简要介绍了创客教育的概念、特征和相关理论,分析了创客教育对于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借鉴意义,指出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主体内容,最后提出高职院校图书馆基于创客教育需求的信息素养教育对策。

[关键词]创客教育;信息素养教育;图书馆

我国医学教育模式的发展以及医学科技的进步,对医药卫生类人才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医药卫生类属于高速发展的学科,要求从业人员具备丰富的文、理、医知识,扎实的医药卫生实践技能,良好的医学信息素养,以及信息检索、创新思维等综合能力。创客教育是近年来兴起的全新教育模式,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美国新媒体联盟指出,创客教育将对高等教育产生深远影响[1]。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支撑,要想确保学生掌握专业相关的最新技能,满足信息时代对医技工作者的需求,将创客教育融入信息素养教育中是必要的。笔者将医药卫生类职业院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了解创客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探索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策略,进而完善医药卫生类院校的信息素养教育体系。

1创客教育的内涵与特征分析

1.1创客与创客教育创客代表利用新科技和新方法,将自己的创意转化为现实的群体。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3D打印技术的应用,为创客开展创新活动提供了条件。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创客聚集在一起,组成任意形式的创意场所,共同开展信息交流、创意分享等活动,这就产生了创客空间。当前全球范围内建立的创客空间超过1500个,为创客们践行创意提供了必备的技术和设备[2]。通过互联网技术,来自世界不同地区的创客也创建了网络社区,方便在线交流信息、分享资源。创客空间的迅速发展引发了教育领域的关注与思考,也催生了创客教育理念。创客教育并非直接传授学生知识,而是采用多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客精神,让学生利用自身创造力解决问题。1.2创客教育的相关理论2014年美国《地平线报告》指出,美国高校学生在未来五年内,将由知识消费者变为创造者,表明创客教育是美国教育领域的变化趋势。创客教育虽然属于新兴词汇,但它充分利用了先进信息技术,也融合了创新教育、项目教学等理论(如图1)。其中创新教育即依据创新理念,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创个性进行培养。创新教育根据教学实际,存在不同的教学形式,主要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项目教学即通过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3]。体验教学即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导与协调,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取知识。DIY理论也是创客教育的重要内容,强调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1.3创客教育的特征创客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但要保障创客教育效果,就需要新颖、复杂、关联度高的设计课题,以全新的视角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不仅可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接触更多知识,也让学生愿意花费更多时间、精力开展创造性活动,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创客教育倡导合作交流,学生之间相互沟通协作,是保障完成创客任务的前提。在参与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项目,在取长补短、交流学习中形成良性循环。创客教育也要求有高强度的训练和充足的资源,通过反复探索尝试,将已有的资源利用到极致,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

2创客教育对于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借鉴意义

信息素养是互联网时代的全新概念,也是医药卫生专业人才必须掌握的基础能力之一。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信息素养教育的主阵地,担负着提升全校师生信息素养的重任。而将创客教育与信息素养教育相结合,不仅有利于创新教学内容,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2.1高职院校图书馆引入创客教育的优势创客教育是我国近年来引进的全新教育理念,其继承了体验教学、探究学习等成熟的教学思想,拓展了高校创新教育领域。高职院校图书馆引进创客教育,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交流和互动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并且在协作中获得更多信息反馈。有学者指出,21世纪的图书馆,就是发现、创造新知识以及重构社会关系的场所[4]。高职院校图书馆引入创客教育的动力,在于将具有共同兴趣的用户聚集起来,建立方便用户开展交流、学习的空间。而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创客教育的优势,就是可以利用创客空间吸引更多用户,采用网络社区巩固用户之间的关系,形成现实社会无法比拟的关系网络。2.2创客教育与信息素养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医药卫生类行业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其在保障人类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蕴含丰富的知识量,且知识更新速度快,具备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双重属性。这就要求医药卫生类人才具备丰富的知识结构,高水平的综合素养,以及终身自主学习能力。高职院校在专业教学中应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应该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而非单纯开展专业知识教育。高职院校图书馆引入创客教育,是促进信息素养教育革新的要求,也是借鉴创客教育多元化功能,弥补传统教育缺陷,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的有效措施。2.3创客教育与信息素养教育融合的创新性《信息社会灯塔》一书中指出,信息素养属于终身学习的核心部分,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寻求、利用、评价信息,以尽快实现教育、社会和职业目标。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与创客教育的融合,是对传统信息素养教育的创造性改进,扩展了传统的教学范围,在指导学生掌握信息检索、信息利用技巧的同时,也能够满足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教学要求。创客教育本身融入了创新教育内容,强调以激发学生兴趣为突破点,倡导营造以创造、创新、实践为主体的教学场所。它与信息素养教育的融合,能够实现资源、技术、信息共享,形成讲座、作品展、培训等相结合的全新教学模式。

3面向创客教育需求的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素养内容体系

高职院校图书馆通过探索信息素养教育内容,可以形成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促进学科信息素养教学水平提升。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学者观点的基础上,笔者结合医药卫生学科特色与创客教育需求,提出将信息素养教育分为基本素养、中级素养和研究素养3个层次,并构建相应的内容体系,如图2所示。3.1初级素养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开展,首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素养,包括与学科专业相关的学习思维方式,以及与学科专业相关的基本能力等。对于医药卫生类学科而言,学生必须掌握专业词汇的英语发音、含义和应用方法,具备相应的信息交流、沟通能力等。不同的学科专业有不同的思维训练法,在信息素养教育中应该加强学科思想渗透,了解不同学科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掌握学科思想的基础上,产生深入学习与创新创造动力。针对特定的学科信息素养教育内容,要求结合该学科思维模式和思维规律,指导学生开展系统的思维训练,让他们在长期学习中,逐渐形成完善的思维体系,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并且增强创新能力。3.2中级素养高职院校学生在掌握基本信息素养的基础上,还需要具备信息技术素养和文献检索素养,提高对信息工具、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以护理专业为例,该学科具有课程多、知识点繁杂等特点,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医学信息检索方法,全面了解与学科相关的系统知识,还需要具备学科信息服务能力,即具有利用所学的信息知识开展服务的能力,如查询病历资料、检索病案等。信息工具与技术的应用,并非单纯利用计算机开展信息检索,也要求学生掌握医疗仪器、信息管理系统等设备的应用[5]。因此,信息素养教育中学生应该掌握与专业领域相关的信息技术,能够熟练操作与专业相关的信息设备,熟练开展信息处理和检索工作,如记录、处理实验数据等。3.3研究素养目前我国很多院校开设了与学科研究、信息素养教育相关的课程[6]。学科研究与信息素养教育存在密切联系,为帮助学生尽快掌握信息检索方法,掌握与科研相关的技能和方法,更好地获取与学科专业相关的信息,高职院校图书馆必须开展素养教育工作。根据现代信息理论,科研活动分为信息收集、信息整理与信息分析等部分,属于以调研、观察等方式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在引导学生掌握与学科研究相关技巧的基础上,高职院校图书馆需要指导学生开展文献研究工作,了解基本的研究理论与交流方式,具备信息洞察、处理能力,便于他们更好地选择所需信息,并且在问题处理中合理利用这些信息。

4面向创客教育需求的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对策

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传播中心,通过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提升学生的信息处理、应用能力是其主要职责之一。高职院校图书馆应该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构建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平台,嵌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切实承担起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重任。4.1构建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平台高职院校图书馆要加强与其他院校的交流合作,构建区域图书馆联盟,以教学资源共享和在线信息交流的方式,弥补资源、财力不足的缺陷。不同图书馆可根据自身特色,在分析各自实际和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建设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平台,实现信息素养教育线上线下相结合,扩展信息素养教育途径。通过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平台,从信息选择、信息检索、信息获取、信息评估等方面,设计不同的服务项目,帮助学生获得系统的信息素养教育,提高他们的信息利用与创新能力,并且以在线测评的方式了解教育成效。将图书馆用户作为教育对象,为他们提供专门的平台入口,利用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平台开展咨询、跟踪服务,免费为他们提供分层次、个性化信息,扩展图书馆的教育范围。4.2开展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已有资源,促进学科教学和信息素养教育的有机结合,这就是嵌入式教学,也称作渗透式教学。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以安排学科馆员嵌入专业课程教学中,或者组建学科团队对专业课程教学进行跟踪指导,帮助学生全面提高信息素养[7]。针对不同学科的教学需求,学科馆员应首先制定教学规划,争取获得图书馆其他部门与各院系的支持,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的力量。其次,与专业授课教师合作,参与到教学内容设计、教学任务设计与教学效果评价中,保障信息素养教育和专业课程需求相契合。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全面掌握课程教学目标、核心知识点以及学时分配,保障信息素养教育不偏离基本教学需求[8]。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科研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表达、资源收集、信息处理、论文写作等综合能力。4.3基于博客的信息素养教育博客是近年来应用广泛的在线信息交流工具,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能够实现与他人的在线交流互动,也可轻松便捷地各类信息。高职院校图书馆通过建立学科博客的方式,设置参考咨询、资源导航、学科研究等栏目,结合不同学科的特点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更容易激发用户兴趣。博客具备多样化的功能,图书馆可以根据服务对象的基本需求,利用博客平台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引导学生利用博客开展在线学习,并且参与教学讨论活动,掌握基本的信息检索和信息处理技巧。结合信息素养教育内容,设置“资源导航”“参考咨询”等栏目,帮助用户解决信息检索与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培养他们敏锐的信息处理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5结语

在我国全面推进高等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创客教育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高职院校图书馆引入创客教育,促进了信息素养教育与创客教育的融合,为提升信息素养教育品质提供了思路。高职院校学生面临专业技能学习、职业规划、信息处理等多方面的压力,通过良好的信息素养教育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整体信息素养势在必行。高职院校图书馆应结合创客教育需求,促进知识学习和实践探索相结合,组建创客教育团队,以科学、高效、创新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提升高职学生的整体竞争力。

作者:吴越 单位:江苏护理职业学院图书馆

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浅析: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新模式

摘要:在高校图书馆中信息素养教育属于一项核心工作,由于高校图书馆现阶段在信息资源获取方式、存储媒介等各个方面都出现了一定的改变,再加上现在正在积极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高等教育理念,因此目前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在内容和工作方式都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高校图书馆在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工作的时候应该积极地应用各种新技术和新工具,并且严格地执行信息素养教育标准规范,从而形成信息素养教育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新模式

MOOC的中文译名为“慕课”,MOOC属于一种基于网络的教学形式,由于其具有工具资源多元化、受众面广、易于使用、自主性、免费性等一系列特点,因此在全球的教育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工作中可以积极地运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MOOC课程设计理念,并且对MOOC中全新的在线学习方式、新颖的教学模式、友好互动的界面平台、知识课程资源建设等进行充分地借助,从而有效地提升信息素养教育的有效性。

1信息素养教育的概述

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本、机遇和资源,信息同时也是人类智慧的源泉,而每个人在信息时代必备的一种素养就是信息素养。在上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了信息素养这一概念,美国图书馆协会在上世纪80年代指出信息素养的本质就是对信息的发现、检索、分析和利用。信息素养在现代大数据时代的定义更加宽泛,增加了视觉素养、媒体素养、数据素养等一系列的内容,而且元素养也变成了信息素养中一个重要组成。近年来信息素养教育在图书馆界和教育界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而且已经变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目前学术界对于信息素养教育基本上形成了一致的理论表述,也就是信息素养教育是对人进行信息道德信息能力、信息观念、信息知识等各方面的教育,其最为主要的教育目标就是强化受教育者的信息素养。由于受到MOOC浪潮的影响,近年来在我国图书馆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就是信息素养教育[1]

2MOOC影响下信息素养教育理念和模式的创新

在高校教育中信息素养教育属于一种通识教育,下面本文立足于不同的方面对MOOC影响下的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在理念和模式方面的变革和创新进行分析和探讨。

2.1信息素养教育授课形式的变革和创新

在信息素养教育方面我国高校图书馆以前都是将主要内容作为文献检索课程,通常都是采用教师讲授、PPT演示的授课形式。虽然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形式,然而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从总体上来说还是存在着对新技术、新媒体的借助程度不高的问题。MOOC的出现使得上述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特别是基于MOOC的小规模私人在线课程,其主要是采用MOOC视频讲座的方式在大学校园课堂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因此与我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更加适合,不仅可以将学习者的创造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同时还将MOOC模式的多元化、模块化、碎片化、多态化的优点充分的发挥出来[2]。

2.2信息素养教育授课内容的变革和创新

MOOC具有非常广的面向范围,而且在课程设计内容方面也包含着各种各样的模块,“循序渐进”是其内容在难度方面的一个显著特点。高校图书馆在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时候可以对MOOC的这一特点进行充分借鉴,分别针对科研人员、教学人员、研究生、本科生和新生等进行相应的课程设计。由于目前信息素养的概念又增加了一系列的内容,其中包括视觉素养、媒体素养、数据素养等,因此高校图书馆应该积极地扩充信息素养的教育内容,在一般的信息检索和信息素质等授课内容的基础之上,扩展到视觉素养、媒体素养、数据素养、信息检索、信息组织等各个方面[3]。有学者提出,高效的信息素养一共包括4种模式的课堂教育内容体系,也就是综合信息素养教育、创新信息素养教育、专业信息素养教育、信息素养通识教育等。

2.3信息素养教育授课主体的变革和创新

在制作MOOC的时候需要具备一个团队,这个团队主要包括制作团队、拍摄团队、授课教师等,同时还包括大量的助教。然而我国目前的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课严重缺乏专业的教学人员,而且很多馆员还要负责很多日常的业务工作,因此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存在着缺乏创新性的问题。所以,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素养课必须要对MOOC的优点进行充分吸取,利用馆际和校内联合的方式成立专门的MOOC小组作为授课主体,依据小组成员的个人优势对授课任务进行合理地分配,最终形成精品化的课程内容。比如,高校图书馆可以联合各个院系共同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开发,对嵌入式课程进行设计,也可以积极地开展与其他类型图书馆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更加合理地进行资源配置。总之,目前高校图书馆必须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素养授课主体,从而更好地开展信息素养教育。

2.4信息素养教育考核方式的变革和创新

以前的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中都是将考试作为主要的考核方式,而MOOC的考核方式则更多的是平时的测验和讨论,比如将信息素养的考核方式划分为课程讨论、单元作业、单元测验以及考试等,其中课程讨论占30%的比例,单元作业占10%的比例,单元测验占30%的比例,考试占30%的比例,同时将学员互评的机制纳入单元作业部分的考核中。总之,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必须要充分地适应时代的变化,不断地创新考核机制,积极地改革单一的考核方式,在考核范围内充分纳入课堂讨论和互评等相关内容。

3结语

目前在我国的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中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要想使这些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高校图书馆应该积极地借鉴MOOC这一新型的教育形式,立足于信息素养的授课形式、授课内容、授课主体以及考核方式的各个方面进行变革和创新,从而有效推动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培养出更多的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人才。

作者:凌耀银 单位:广州工商学院

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浅析: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培养

1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状况

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网络技术发达的今天,当代大学生的基本生存环境被各类信息包围,如何对其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国内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紧跟当前形势,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的信息素养教育活动。兰州理工大学图书馆为学校各类读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指导和培训活动,如各类数据库讲座、文献检索专业课程及内容丰富的网络课件视频等,内容涉及图书馆使用、数据库的利用、信息检索技巧、信息管理、信息评价和投稿等。

2高校学生信息能力的现状

信息意识是信息在人脑中的集中反映,是人们从信息的角度对自然和社会的敏感程度[4]。通过各种类型的信息素养教育活动,同学们对于信息需求的自我意识、信息价值所特有的思维感知能力以及对信息所特有的持久的注意力会明显提高。大多数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同意这样的观点,那就是成功的校园经验有一部分是来自于对严谨学术信息的搜寻、处理与使用能力,而不是简单地从互联网上下载各种零碎信息。从兰州理工大学图书馆每年统计的借阅量来看,虽然纸质资源借阅量每年都以较高的速度下降,但是,电子资源的借阅量在快速上升。面临的现实问题是,图书馆面向读者的举措较少,主要还是维持基本的借还书、举办讲座、开展文献检索课程和简单咨询服务等。高校图书馆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但高校学生却知之甚少,使得图书馆和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不能有机联系,针对图书馆的信息服务难免浮于表面,无法做到嵌入其中,并进而成为同学们不可缺少的必需品。

2.1高校学生的信息能力状况

如今信息的重要性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得到了绝大多数高校学生的认可,高校学生更倾向于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面对如此海量复杂的信息,大部分高校学生都有判断信息真伪的意识。但是,高校学生辨别和判断信息真伪的能力都普遍较低,遇到网上纷繁多样的信息往往不知如何认定信息的可靠性和时效性。尤其是大一新生,学习自主性较差,上网主要是浏览新闻和消遣娱乐,基本上会使用网络搜索工具;高年级学生则学习自主性较强,更倾向于通过网络,尤其是搜索引擎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大多数高校学生身处网络时代,与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同生同长,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喜欢通过计算机或是移动智能手机使用网络搜索工具查找资料。身处网络虚拟世界,具有一定的道德约束,要求便用者须尊重他人的隐私权以及他人的劳动成果。作为道德的一部分,高校学生基本都有一些信息道德意识和信息保密意识,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信息道德观念不强。信息能力主要指发现、检索、收集、鉴别、传递、开发和整合信息的能力[5],即它由各种各样的能力构成,是一个能力集群。大多数高校学生在查找资料的时候往往选择检索机书目索引和网络搜索引擎检索,对图书馆网站及数据库的认知较少。高校学生搜索自己所需的信息效率不高,有时还不准确,给学习造成了一定的障碍。通过网络检索造成很多学生无法判断信息来源的准确性以及数据的真实性。对于信息的分析、提炼、整合能力整体来看,高校学生的信息综合运用能力普遍偏低。

2.2高校学生利用图书馆的状况

高校图书馆体现了一所大学的核心精神,图书馆见证了大学的发展。但是如今,尤其是近十年来,随着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图书馆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局面,图书馆开始门庭冷落,图书的借阅量逐年大幅下降,学生对图书馆提供信息服务的依赖程度不断降低。光顾图书馆的学生大多数只是翻阅几份报刊或杂志,或是在书库内随便看看茫然而来,轰然而去。数据显示,兰州理工大学研究生只有半数了解自己专业的核心期刊,本科生更是知之甚少。对于图书馆的文献知识讲座,大多数学生从没有参加过,还有一些学生根本不知道有讲座。长此以往,在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图书馆很可能被边缘化,沦为单纯的自习场所。面对如此种种现状,为了缓解纸质图书面临的窘境,一些高校实行新的借阅规则,教师和研究生、本科生平起平坐,图书的借阅期限不再有“身份”区别,书籍的外借期时间延长,增加外借图书的册数,减少部分超期图书的滞纳金。但是,这些措施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按照学生的思维逻辑,几乎所有的信息都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获取。

3图书馆嵌入式教育发展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图书馆的职能也在发生着转化。图书馆不再仅仅是提供阅读的地方,更是提供文献检索、电子刊物阅读、最新信息搜寻的地方。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是泛在知识环境下图书馆提供的一种泛在服务,是传统信息素养教育寻求变革的一种新途径。为了适应泛在知识环境的要求,图书馆应该改革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主动嵌入到用户的工作、学习、生活空间,包括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提供一种到身边、到桌面、随时随地的泛在服务[6]。

3.1存在的问题

兰州理工大学主要以开设文献检索课,围绕图书馆文献资源与服务进行的读者培训和基于参考咨询的图书馆基础知识导向教育等形式开展信息素养教育。信息素养教育独立于学科教学或专业课学习之外,与专业课教学基本绝缘,仅仅是辅助式教学,导致传统的信息素养教育处于可有可无的境地。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图书馆加快了自身的建设,加强普及教育力度,以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需要。高校一般都会设立一个专门的专业课程讲解如何利用图书馆进行信息搜索,但学生对于学习信息检索技能的主动性不够,很多学生多是为了修满学分而选修,为了信息素养教学的真正目的可能也不会选修这种非正规的跨学科课程。不过,大多数选修过的同学认为学校开设的文献检索课程对于学生培养信息意识、提高检索技能、增强信息道德等效果显著,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为了把更多学生拉进图书馆,响应教育部信息素养教育通识化的号召,学校在这方面的宣传也加大了力度。兰州理工大学图书馆根据专业设置和专业特点,在法学院有所侧重地实施检索课教学开展法学专业信息检索课,然而由于针对性不强,效果不太明显。信息素养教育“孤军奋战”一直唱“独角戏”的弊端,近年来得到了国内外诸多高校的认可。国外有学者认为,信息素养能力培养并非游离于学科课程之外,而是交织在其内容、体系结构与顺序安排之中[7]。有些学者认为,图书馆馆员应该成为学生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图书馆馆员参与到教授为学生特殊设计的部分课程中,这部分课程尤其注重课外资料的搜集和利用。信息素养教育应与学科课程教学相结合,它是学校、教师、图书馆馆员共同的责任。近几年来,国内开始研究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同时也指明了今后的教学研究方向。

3.2嵌入式教育发展的途径

教育模式的构建指的是在成熟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教学活动的稳定结构形式[8]。高校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模式要根据综合信息素养的内涵和高校信息素质教育需求层次结构来设计。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模式为国内信息素养教育注入了生机,使孤立的信息素养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中去,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合作。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专业课教学也需要信息素养教育的介入,提升教学效果,由此改变传统的、孤立的教学模式,创建基于问题解决和信息检索的主动学习环境。高校嵌入式教育发展的主要途径如下:

(1)专业授课教师与图书馆馆员密切合作,共同设计与开发课程,要求馆员走进教室,介入课堂,对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根据学生的年级、专业、学习目标等,构建一个共性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块,有所侧重地实施信息素养教学。根据不同学生的客观差异性,考虑不同层次学生个性发展需求,添加或减少嵌入大学课程的信息素养教育。图书馆员主动嵌入到课堂或网络教学平台,参与专业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提供主动的、专业的、到身边、到桌面的泛在服务,符合泛在知识环境的要求,是对传统信息素养教育的一种变革和突破。

(2)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指导,使新认知学习教学模式与信息素质教育相融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制订相应的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将嵌入课堂教学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提升到更高层次。嵌入课堂教学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要求专业授课教师和馆员,由始至终共同完成某一门课程,因材施教,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将信息素养教育无缝融入专业课程当中,要求二者密切合作,共同设计课程教学计划和内容,使其得到优化发展。

(3)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在图书馆中开设小班教学,在开设相关的课程时和图书馆紧密结合,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例如:美国威拉努瓦大学则将信息素质嵌入到多年级的多门专业课中,每一个学期至少有一门课将信息素质嵌入到专业课中,这样循序渐进地嵌入到不同年级、不同课程中,使学生的信息素质得到系统性的提高[9]。

(4)随着移动互联的普及,高校学生是网络用户中较大的群体,在校学生群体中使用移动网络获取信息的比例很高,移动互联网络(主要以手机为上网终端)作为一种便捷的网络信息交流方式被高校学生所广泛接受。开展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服务同样可以嵌入到大学生熟悉的网络平台,开展移动信息服务,实现互动交流与信息素养教育的结合,通过信息的互动模式唤醒学生积极参与的主题意识。高校图书馆通过专业网站、BBS等网络平台,构建移动图书馆以及联合读者协会等社团组织,培养大学生获取、分享和交流信息的自觉意识,提高教育效果和信息素养能力。

4结束语

信息素养教育侧重于能力的培养,其核心是对信息的驾驭能力。通过信息素养教育使同学们了解信息需求及信息性质,知道如何寻找和检索到信息,能够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鉴别并且确定信息的可靠性、权威性,能够对信息进行重组、分析、整合,能够运用各种技术手段进行信息交流。高校图书馆是具有丰富信息资源的场所,我们要做到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努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有足够的机会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潜能,信息素养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难免浮于表面,无法更好地嵌入其中。笔者分析了图书馆在嵌入式教育发展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途径:(1)专业授课教师与馆员密切合作,共同设计与开发课程,要求馆员走进教室,介入课堂,对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2)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指导,使新认知学习教学模式与信息素质教育相融合;(3)图书馆多层次嵌入到专业课程学习,开展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4)嵌入到大学生熟悉的网络平台,开展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服务。

作者:崔娜 单位:兰州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