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财务管理问题与解决途径

时间:2022-08-03 08:53:5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篇公立医院财务管理问题与解决途径,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公立医院财务管理问题与解决途径

近几年,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不断优化,并随着新医改的进行,找到了更多的发展机遇,让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受到很大挑战。现在,医院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而从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可以间接知道医院的发展情况,所以为实现医院的持续发展,应实现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提高管理水平。

一、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基本情况

公立医院作为预算单位,所有收支出纳入部门预算统一管理,而预算作为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预算的判断,可以对使用的成本有初步预估,并在医院的具体项目中,控制成本的使用。现在,公立医院的收支不断增加,经济活动也变得复杂,新医改的提出,以及财税的改革,对医院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公立医院内,财务管理不足,工作实际落实中会遇到多个情况,比如以绩效考核为例,它是医院财务考核的基本工作,与员工的收入直接挂钩,但员工也会对薪酬的分配产生歧义。绩效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把效率放在首位,效益越高且优质,得到的薪酬也就越高,划分医院内收入的档次,保证公平,而对绩效的分析是根据现有的绩效分配系数,以及工作量的考核标准,算出个人的绩效工资,并把工资二次分配。另包括绩效管理在内的财务管理,也有多风险点,包括:门诊等收到的现金与移交的手续是否完整,是否会在限定的时间交给出纳,票据领用、核销是否符合规范;缺少完善的内控制度,增加了财务管理的不稳定因素;财务制度的划分并不明晰,可能按照习惯落实制度;三级医院一段时间内的收支基本上亿,业务涉及的内容较广,每个科室都需报账,因为缺少专门负责的人员,让科室的医生、护士亲自报销,降低了工作效率。即其财务管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预算管理

很多医院对其的认知与理解还有待强化,按照预算管理的程度实施管理时,并未结合医院的基本情况,忽略了医院的外部环境,也就是,做出财政预算后,预测的患者数量增加与市场动态变化不具备参考性,同时,部门应加入到预算编制内的内容未按照规范的方式编制,导致最终给出预算方案不合理,降低了预算的可信度[1]。

(二)成本管理

药品使用所需的成本一直是医院运营关注的内容。按照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通知,国内各级各类公立医院将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告别以药养医,但是,某些医生会要求患者做各项辅助检查,这增加了医院就诊费用的使用。新医改提出并落实后,虽然初步解决了这一问题,但未从本质上改变,增加收费的情况还需优化。此外,公立医院内固定资产的管理不足,资产清产等工作未有序进行。

(三)财务监督

财务监督是内部控制,优化医院内部的资产管理,但实际情况是,内控制度有待完善。某些医院内,药品、设备的采购,或是为医生、护士的发放的奖励,没有在医院做到真正的透明,管理也未细化,且采购人员选择药品、设备时,未按照采购计划购买,同时,又因为缺少相互制衡的机制,可能出现“监守自盗”的行为,损害医院的利益。此外,医院对财务风险的控制有待优化,需给出全面的分析。

二、新医改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问题的解决

由此,提出在新医改的背景下,应实现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创新,优化多方面的管理,并加强监督,实现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一)优化预算与成本管理

对于预算管理的优化,是加强对现金流的控制,在编制现金预算的过程中,运用零基预算,按照自上而下的方式,明确工作要求,并给出统一的预算编制方式,要求部门完全按照这一方式预测,把结果告知财务科,以此保证结果的客观,同时,应实现全面的预算管理,避免以往出现的问题再次出现,对预算进行全面分析,而完成预算分析后,从数据得到影响预算的因素,及时用措施应对。待预算管理实施后,注重对实施的绩效考核,如果方案有效实施,可以反映出医院可得到效益的多少,帮助医院完成预期目标。对于成本管理的优化。对成本的管控,是根据费用管理的基本要求,把目标逐层分解,细化到个人,以此突出个人的成本管理职能,提高管理效率。医院也要落实招投标管理制度,用规范的过程约束药品、设备的购买,拒绝暗箱操作。另需加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如果需要处理固定资产,科室必须向管理部门提交申请,通过鉴定后,由领导审批,随后再处理固定资产,做好资产的盘点[2]。

(二)加大财务监督的力度

公立医院财务监督工作的进行,必须做到层次分明,明确监督工作的重点,实现全方位管理。财务监督的重点是,资金筹资、投资,并明确资金的应用,如果发现风险,必须用具有针对性的方式控制。同时,对财务的管控,是全面落实责任制,保证医院内的所有业务分工明确,让各科室的工作紧密联合,实现不同科室之间的相互制约。另对于风险的预警,是加强风险监督,并用相应的措施防范,即会设计风险指标,把风险指标量化,用量化的指标完成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预警,并在找到潜在风险因素,完成事先控制,控制风险的大小,避免医院运营中有较大的损失。

(三)加快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加快信息化建设,是基于信息技术,建立信息化的管理系统,并在这一系统的基础上,实现所有财务信息的整合,并提高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运用多个技术,实现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处理与操作[3]。公立医院建立信息化的管理体系后,会在体系内放入不同的功能模块,用这些模块完成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并把所有信息集成,为医院管理工作的进行提供信息支持。由此,提高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是构建院内的信息化队伍,队伍成员不仅要学习与管理相关的知识,也会接受计算机操作的培训,实现自身工作的延伸,强化管理意识,提高工作质量。最后,技术的使用,是把所有的操作过程简化,把先进的技术作为依托,根据工作的完成情况,搭建信息平台,基于平台完成所有信息的分析。但平台建设后,还需根据财务管理工作提出的要求,在平台上补充新内容,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进行符合医院的需求。但不可忽略的是,公立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必须给出明确的解决方案。比如未形成正确管理观念的问题,是明确工作进行的主导思想,用正确的思想引导工作,了解医院对信息化建设的需求,而对信息化建设的评价,是制定评价制度,对工作完成的整个过程给出科学评价,总结失误。借此,可以提升医院的发展潜力,为患者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四)实现动态管理,明确会计责任

基于新医改实现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创新,是用政策引导,实现管理的创新。即创新的方式之一是,实现过程的动态管理,以把财务管理提升到新的高度,具体方式是:减少闲置设备的数量,现很多医院内会把部分医疗设备搁置,且设备的数量不断增加,这会占用医院现有的资源,给财务管理带来不利影响,同时,公开招标制度的实施,是控制固定资产成本的增加。此外,会计责任的划分,是新医改实行后,规范了医院的会计核算,让会计核算更加高效,为各项责任的落实提供政策支持。新医改政策的实施,要求提高医院财务工作的质量,而会计核算作为财务工作的重要环节,必须作为财务管理的重点,运用新医改的优势与医院自身已经成熟的条件,优化会计核算,保证医院会计信息的准确。

三、结语

总而言之,基于新医改优化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是根据管理的不足,加强对预算与成本的管理,全面监督,同时也会实现动态监管,加快信息化建设,从而提高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水平,增加医院的利润,让医院的服务带来综合效益,实现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