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初探

时间:2022-08-03 10:42:2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篇制造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初探,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制造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初探

制造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初探:构建战略成本会计系统促进制造业发展分析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问题提出、战略成本会计系统的结构、战略成本会计系统的信息输入、处理与输出、战略成本会计系统的运作四点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内容包括:战略成本会计是成本会计与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相结合的产物;战略成本会计系统的结构强调按成本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来收集、处理和传递信息;信息输人反映企业经营环境变化和企业经营活动情况;信息处理来自于企业外部和企业内部的各类原始数据;信息输出战略成本会计系统的信息输出主要是以战略决策和管理分析报告的形式出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与管理人员的交流战略;战略成本会计系统要适应企业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摘要:分析了战略成本会计系统对信息要求的特点,设计了战略成本会计系统的结构,阐述了战略成本会计系统的信息精入、处理与愉出,提出了战略成本会计系统运作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战略成本会计战略成本会计系统制造企业会计系统

一、问题提出

战略成本会计是近20年来成本会计发展的新趋势,是成本会计与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相结合的产物。随着我国加人世贸组织和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制造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的来自国内外的竞争压力。要想获得并保持竞争优势,制造企业必须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实现向战略管理的转移。实行战略管理,成本是管理的关键.因此,引进先进的管理理论的同时结合我国制造企业的具体情况建立一个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战略成本会计系统有其重要现实意义。

二、战略成本会计系统的结构

战略成本会计系统的结构有别于传统成本会计系统,它是为战略成本决策和管理提供信息的系统,强调按成本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来收集、处理和传递信息。其与传统成本会计系统的区别可以用图1、图2结构对比图来体现。通过对图1、图2两个系统结构图的比较不难发现,由于加强了成本会计人员与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战略成本会计系统可以提供比传统成本会计系统更加有针对性的成本信息支持。而且,管理人员可以将原本由自己进行的信息收集与处理工作交给成本会计人员来完成,充分发挥成本会计人员收集和处理成本信息的特长,从而减少了重复劳动,提高了整个系统的运作效率。

三、战略成本会计系统的信息输入、处理与输出

战略成本会计系统的信息输人、处理与输出的过程可以用图3来描述:

(一)信息输人信息输人可以是反映企业经营环境变化和企业经营活动情况的各种形式的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与传统成本会计系统相比,战略成本会计系统的信息输人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复杂一些。从内容上看,战略成本会计系统将关于企业的竞争对手、顾客、供应商、政府机构和社会公众的数据都纳入信息搜集的范围;从形式上看,战略成本会计系统的信息来源不再局限于财务信息,更加直观的非财务信息也是战略成本会计系统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信息处理首先,来自于企业外部和企业内部的各类原始数据要经过指标体系的筛选和处理后才能成为对决策有用的信息。指标体系的设计和指标值的计量与计算应由会计人员根据管理人员的信息需求来完成。指标体系中的基本指标是指那些直接对原始数据进行计算得来的指标,例如,企业的销售收入。复合指标是那些以基本指标为计算基础,经过二次处理得来的指标,例如,产品的贡献毛益率。两类指标的综合程度有所不同,进而对战略成本决策的支持作用也不尽相同。好的战略成本会计指标体系应同时包括“诊断性指标”和“战略性指标”.所谓“诊断性指标”就是指那些能表明企业的运作是否处于控制之中,并能预示某些必须立即予以处理的不正常的事件的指标。“战略性指标”则是指那些能够反映企业战略目标,将决定企业能否获得战略优势的关键因素与企业的经营活动联系起来的指标。“战略性指标”使成本会计系统可以更加全面地、客观地评价企业实际的经营活动是否促进了企业战略优势的形成。其次,该系统所计量与控制的指标应具有全面性与适当的超前性。全面性是指尽可能地覆盖企业经营活动的所有方面以及所有重要的环境因素的变化。超前性是指企业的指标体系要考虑到管理人员今后的信息需求变化,尽可能地为今后的信息需求作积累。指标体系之所以要具有这两方面的性质,是因为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企业决策的信息需要也会有所不同,如果仅凭以往的或目前的信息需求情况来设计指标体系,必然会难以满足新的信息需求。再次,好的指标体系应能满足企业各层次员工的信息需求。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偏好于运用具有较强概括性的财务信息来作决策,而企业基层的工作人员则更需要具有直接指导意义的非财务信息来评价和监督日常工作的效率。

(三)信息输出战略成本会计系统的信息输出主要是以战略决策和管理分析报告的形式出现。分析报告是以特定的形式将经过上述指标体系处理后的信息呈现给管理人员。在编制分析报告时必须明确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谁是信息的使用者2.所提供信息有何用途3.信息的内容是什么4.信息应该采用什么样的表现形式5,信息所涵盖的时间与空间范围有多大6.信息应间隔多长时间提供给使用者才是最合适的每一个战略分析报告都针对一项决策或某一管理过程的信息需求,因而具有较灵活的报告内容、报告形式和报告期间。为保持信息的相关性,战略成本会计分析报告应按管理人员的信息需求来编制,其内容只应该包括与特定的战略决策相关的指标。如果是一个生产部门的技术经理需要分析报告,成本会计系统提供给他的报告就不应以对他来说十分抽象的财务数据为主,而应以具有直接操作指导意义的非财务信息为主。每一个分析报告提供的周期,甚至于报告中不同指标所反映的时间和空间范围都可以根据信息使用人的需要来调整.

四、战略成本会计系统的运作

为了提高整个系统的运作效率,战略成本会计系统在运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现代计算机、数据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给战略成本会计系统的运作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传统会计系统中,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的运算和存储功能来替代烦琐重复的手工计算和记录。但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计算机还可以为企业的战略成本会计系统作很多其它的事,战略成本会计系统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高运作的效率:

1.计算机的强大运算能力可以应用于预测分析。提供预测信息是战略成本会计系统的一个特点,借助计算机,成本会计人员可以将较为复杂的预测模型程序化,这样对内外部因素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的预测过程就可以转化成不同变量的计算过程,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工作效率。

2.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生产的发展使信息的收集和传递更加快捷。这种结合的紧密性为战略成本会计系统追踪和分析企业的价值活动提供了很好的物质条件。

3.战略成本会计系统的信息有来自各个生产部门的也有来自企业外部的,在信息收集过程中利用企业内外的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可以提高信息输人的效率。

4;网络和数据库技术还可以使生成和传递各种形式的报告更加迅速,使战略成本会计随时根据信息使用者的要求提供成为可能。公务员之家

(二)加强与管理人员的交流战略。成本会计系统的结构决定了管理人员与成本会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是整个系统的核心环节。传统成本会计不能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具相关性的信息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管理人员与会计人员之间缺乏交流。这不仅浪费了企业的资源而且降低了成本会计系统的运行效率.首先,缺乏交流使成本会计人员不了解管理人员的真正信息需求。其次,缺乏交流使管理人员不了解成本会计人员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成本会计系统的信息资源。第三,缺乏交流使成本会计人员不了解管理人员对信息的理解能力。

(三)战略成本会计系统要适应企业。战略的动态变化企业制订战略是为了充分利用环境中的机遇,完善自我,超越对手,以求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的经营环境和竞争对手的实力总是在不断变化,企业需要通过调整企业的战略来适应和利用这些变化。企业的战略因此而呈现出一种动态变化的趋势。战略成本会计系统作为企业的战略决策和管理的信息支持系统,必须具有适应企业战略动态变化的灵活性.企业战略变动主要体现

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企业所在的行业的演变影响了企业的经营行为,产业演变一般经历三个阶段,即新兴产业、成长产业和衰退产业,相应的企业战略行为表现为建立、保持、领导、收获与退出。其次是企业与竞争对手力量对比的变化,促使企业采取不同的战略取向,即追求成本优势或产品的歧异。这两种战略取向可以在产业的任何一个发展阶段内与企业的战略行为相配合.

制造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初探:战略成本会计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行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的成本会计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创新性发展的需求,战略成本会计应运而生。战略成本会计侧重于企业的整体战略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本文介绍了战略成本会计的概述和在制造业中应用战略成本会计的重要意义,阐述了战略成本会计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关键词 战略成本会计 制造业 应用

随着制造业内部企业竞争的日益激烈,战略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战略成本会计有效地结合了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对于企业决策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一、战略成本会计的概述

战略成本会计是传统成本会计的高级发展阶段,是企业战略和成本会计的有效结合。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制造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的变化,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使会计人员针对市场的需求和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运用专业的成本会计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从而形成更加有竞争力的企业战略,为企业创造更好地经济效益。战略成本会计可以帮助企业做出更加正确的企业决策,推动企业的高效化管理,结合成本会计理论,推动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二、在制造业中应用战略成本会计的重要意义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行业,是一个国家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制造行业主要是利用一些重要资源,例如能源、物料、劳动力、信息、技术、资金等,结合制造行业的市场变化和需求,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和制作流程,将这些重要资源转变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品、工业品和实用的大型机械设备[1]。随着我国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制造业需要不断地产业升级,传统的成本会计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战略成本会计可以在制造业发挥出巨大的优势。

1、完善管理制度和组织结构

战略成本会计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可以推动企业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制度和组织结构,战略成本会计可以结合制造业行业的市场变化和需求,运用专业的成本会计方法,帮助企业领导者及时调整企业管理方向,组织有效的企业决策,推动企业的创新性发展。

2、推动企业信息化发展

战略成本会计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可以推动企业实现信息化发展。战略成本会计的有效实施需要运用先进的科学信息技术,科学信息技术的先进性决定了战略成本会计在企业运用的广度和深度[2],影响着战略成本会计的实际效果,而战略成本会计又能够反作用于科学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推动企业的产业升级,不断引进先进的科学信息技术,实现企业的信息化发展。

三、战略成本会计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1、重视战略成本会计的作用

战略成本会计是传统成本会计的高级发展阶段,是成本会计的重要发展趋势,制造行业的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当前成本会计的发展变化,重视战略成本会计的作用,重视战略成本会计的制造业的实践应用,督促企业的会计人员由传统的成本会计思路转变为战略成本会计理念,充分发挥战略成本会计的优势,推动战略成本会计在企业运行管理的广泛应用,不断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

2、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

战略成本会计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可以推动制造业的高新科技化,推动企业实现信息化发展。首先,制造业企业要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配置高新科学技术的硬件设施,购置大量的电脑,运用先进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实现企业的办公自动化,提高办公效率,开发研究能够代表企业特色的信息化网站[3],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提升企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其次,重视培养企业的高新科技技术人才,高新科技技术人才是推动企业不断发展的动力,是企业实现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力量支持。企业可以通过开设讲座、开办培训班等方式,提高企业员工的科技能力,鼓励员工自主学习科学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科技能力,通过多种积极的措施,为企业培育更多的科技人才,推动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最后,结合战略成本会计的结论,吸引企业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设备,提升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实现企业信息化发展和战略成本会计的科学化结合。

3、建立专门的战略成本会计机构

为了更好地发挥战略成本会计的优势,推动战略成本会计在制造业的广泛应用,企业要建立专门的战略成本会计机构,重视战略成本会计的重要作用,明确战略成本会计的重要职责,深入分析研究战略成本会计理论,结合先进的战略成本会计理论指导企业的生产管理,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

4、完善企业组织结构

为了推动战略成本会计在制造业的广泛应用,企业要结合战略成本会计不断完善自身的组织结构,制定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制度,健全企业的职能部门,充分调动企业各个部门所有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全体员工都参与到战略成本会计的实施过程中,使战略成本会计发挥更好地应用效果。

5、健全战略成本会计实施体系

为了更加充分的利用战略成本会计理论,制造行业的企业要健全战略成本实施体系,将战略成本会计理论应用到企业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在企业应用中充分发挥战略成本会计的作用,推动战略成本会计在制造业中的广泛应用。

四、结束语:

和传统成本会计相比,战略成本会计有着巨大的优势,战略成本会计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可以推动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推动我国制造业的整体发展。

制造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初探:战略成本会计在制造业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战略成本会计是成本会计发展的一种趋势,其在企业管理中应用也是企业管理发展的一种趋势,本文深刻的分析了战略成本会计在制造业中的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且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战略成本会计在制造业中应用的具体措施。通过研究,笔者认识到我国制造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战略成本会计在制造企业管理中的必要性,并深刻的分析其可行性,结合实际采取合理措施推动其应用。

关键词:战略成本会计;制造业;应用;必要性;措施

一、引言

战略成本会计是战略与成本会计相结合的产物。具体来说就是企业管理者为了确保企业可以有效的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而督促会计人员运用专门的会计方法对企业自身及其竞争对手的情况进行分析,并借助这种分析资料而形成企业战略,并创造竞争优势的活动[1]。那么战略成本会计应该如何在制造企业中应用才能发挥其最大优势,这也成为了广大学者和制造企业关注的问题,为此本文将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

二、战略成本会计在制造业中应用的必要性

制造业是指利用可以制造的资源,如资金、技术、信息、劳力和物料、能源等,按照市场的需求,通过科学的制造流程,把可制造资源转化成可供人们使用的大型机器、工业品和生活消费品的行业。制造业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的指标,制造业水平高的国家一般会被划入发达国家,制造业水平低的国家就是发展中国家。因此,鉴于制造业的重要性当前我国正在集中力量进行制造业产业升级,在制造业产业升级中传统的成本会计就显示出了自身的缺陷,这主要的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传统的成本会计造成产品成本计算的不准确。制造业产业升级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实现制造业的信息化。制造业信息化就意味着机器人和电脑将在制造业生产系统的部分的或者全部的取代人脑,这样就造成了劳力在制造业中的使用将逐步的减少,也就是说人工成本在总成本的比重将直线下降,有数据显示当前人工成本已经从原来的40%—50%下降到了现在的5%[2]。同时信息化的应用还导致了其他工业费用的多样化,面对繁杂的工业费用仅仅依靠传统的人力是很难计算出准确的产品成本的。

二是实际发生成本与标准成本比较系统在新环境中的反作用化。在传统成本会计中有一个将实际发生成本与标准成本比较的系统[3],在这个评价系统下,制造企业为了获利,可能会采购低质量的原材料或者进行大数量的采购以利用价格差异来获利。但是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和追求高品质的今天,这种行为可能导致产品质量低而损害企业的信誉或者大量的库存积压而导致企业损失。

传统成本会计以上两个方面的缺陷对于制造企业来说都是致命的,而战略成本会计具有适应市场和创造企业竞争优势等方面的特点,这就为战略成本会计在制造业中应用提出了必要性。

三、战略成本会计在制造业中应用的可行性

当前我国制造企业的发展也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行性,这种可行性主要的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当前制造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比较的完善。经过多次的与世界接轨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完善以及企业改革,当前我国企业已经明晰了产权,建立了完善的企业组织结构和建立了健全的管理制度[4],这为战略成本会计在我国制造企业中应用创造了条件。

二是当前制造企业已经开始战略管理实践。企业战略管理是当前企业管理中的热点话题,也是推动企业管理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制造企业在转型升级中已经看到了战略管理的重要性,并且积极的开展战略管理实践,这也为战略成本会计在制造企业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行性。

三是信息技术高度发展并且在制造企业中应用。战略成本会计要想在制造企业中顺利的实施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就是企业信息化,因为战略成本会计的实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信息技术的先进性决定了战略成本会计的质量和其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当前我国信息技术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并且随着信息化和产业化的推进,我国制造业也在大力的推进信息化,当前制造业的信息化在我国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这也为战略成本会计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创造了条件。

四、战略成本会计在制造业中应用的具体举措

鉴于战略成本会计在制造业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结合我国制造业和战略成本会计发展的实际情况,笔者提出以下五个方面的战略成本会计在制造业中应用的具体措施。

一是高度重视战略成本会计在制造业中应用的重要性。战略成本会计是当前成本会计发展的一个趋势,制造业应该充分的认识到这种趋势,并且看到战略成本会计在制造业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特别是制造业企业的管理者更应该看到这一趋势,并且支持战略成本会计在制造业中广泛的应用。

二是积极推动制造业信息化。战略成本会计在制造业中应用离不开信息化,因此我国制造业应该积极的推动信息化。第一,要配齐信息化硬件。要通过购买电脑,设置局域网,建立企业信息网站等方式配齐企业信息化硬件。第二,要积极的培养企业信息化人才。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作为企业为了推动信息化的发展要采取各种措施培育信息化人才,通过人才培养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第三,要积极探索企业信息化和战略成本会计相结合的途径。通过结合途径的探讨,实现战略成本会计与制造业的完美结合。

三是建立专门的战略成本会计管理机构。建立管理机构,明确管理主体才能更好的推进战略成本会计的实施。为此,为了在制造业中实施战略成本会计在企业中就要明确一个管理部门,明确管理主体。

四是建立适应战略成本会计实施的组织体系。实施战略成本会计工作需要企业的全员参与,离开了全体员工的参与,企业战略成本会计就是不完善的,就会出现问题。因此为了适应战略成本会计的实施,制造业应该按照战略成本会计的要求对于企业的组织机构进行再造,使其可以适应战略成本会计的实施。

五是根据制造业管理流程建立战略成本会计实施系统。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其管理流程分为:产品研发、原材料采购、产品制造和产品销售服务等环节,为此我们就应该按照战略成本会计的思想,把战略成本会计贯彻到制造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实现制造业战略成本会计管理全程化。

五、结语

总之,经过研究,笔者认为战略成本会计是成本会计发展的一种趋势,其在企业管理中应用也是企业管理发展的一种趋势,我国制造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战略成本会计在制造企业管理中的必要性,并深刻的分析其可行性,结合实际采取合理措施推动其应用。

制造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初探:论制造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的选择

摘 要:当竞争处于全球背景之下,各国的产业均出现升级和改造,相应的物流供应链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传统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制造业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的更新对会计人员的综合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成本核算模式的选择就成为财会人员和学者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近年来已有众多学者致力于探究基于不同行业下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本文以制造业为切入点,研究其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制造业存在大量的物流业务,有效的物流成本会计可以提供信息支持企业优化整合企业的物流,为企业的管理者/决策者的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关键词:制造业 物流成本 会计核算

一、制造业物流成本的构成

要对制造业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以及有关账户的设置进行一个正确有效的选择,必须首先对制造行业的物流成本进行分类界定。

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按成本范围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供应物流成本(指将企业所需生产材料通过采购从供给方输送回企业所发生的物流费用)。

2.生产物流成本(指产品在企业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物流费用)。

3.销售物流成本(指从产成品包装—入库—销售网点—客户,及其反向的退货物流活动过程所发生的成本)。

4.回收物流成本(指退货、返修物品和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等从需方返回供方的物流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流费用)。

5.废弃物流成本(指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等,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的物流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流费用)。

二、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的影响因素

目前,学者们对物流成本会计的核算还存在相应的分歧和不一,但是综合概括来看,物流成本会计的核算模式大致可划分为两大派别:单轨制与双轨制。如何选用单轨制还是双轨制,很多的学者已经从是否符合我国现阶段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是否符合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和管理的需要,收益与成本是否匹配,是否与企业现有成本核算方法相适应,以及是否符合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的管理现状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系统和比较全面的比较分析。对于这两种模式,他们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劣势。在不同的企业环境下都有自身的优势。有学者认为对于我国的大部分企业更适合采用双轨制,也有学者认为采用单轨制和双轨制模式相结合的方式更加合理。对于生产制造行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选择比较:

1.企业的规模大小,或者说是企业与物流成本相关的业务量的大小。一般规模较大的制造企业与物流相关的业务项目又多又繁琐,因此利用双轨制能够更系统全面、准确真实的单独反映出有哪些项目费用(物流成本种类核算、)但是对于一些中小型的制造业来说,可能与物流相关的成本项目类比较单一和简单,这个时候也可以采用单轨制。在遵循现有的企业会计准则的情况下,直接在一级科目相关成本费用下增设一个二级科目,如物流成本,然后再在下面分设各个明细科目。期末成本会计核算人员再根据二级科目和明细科目进行常规的账务处理之外,还要形成一份物流成本费用的报告,更好的为企业管理者进行物流方面的决策时提供数据支持。

2.会计人员和管理决策者的知识结构与专业技能。单轨制顾名思义即企业全部采用会计电算化的形式来进行成本核算和管理,抛弃传统下的手工记账模式。这对于很多会计从业人员来说充满了挑战,很多人缺乏相应的信息技术的教育背景或培训经历,使得公司的成本核算信息的编制人员没法有效地在信息化条件下及时有效的向管理者提供物流成本信息。

此外,单轨制的实施和有效运转需要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决策者对会计电算化有一定的了解,支持公司的信息化建设,适应这种信息的呈报方式——电算化下的成本信息呈报格式与传统手工下的信息汇报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管理者对信息系统缺乏了解,不会运用便捷的信息系统,便难以及时有效的掌握到信息系统提供的更为及时的物流成本信息,使得其决策缺乏数据支撑。

而双轨制对于公司的会计人员和管理决策者的知识结构与专业技能要求要低一点。因为在一段时间里公司的物流成本会计信息有两套系统同时运转,给会计人员提供一个转型的时间差。这也使得公司渐变式的适应IT环境下的会计核算和呈报方式。但是双轨制也存在自身的缺点——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资源,若该局面长期存在,会使得决策者对信息的把握程度降低。

3.操作简便性以及人工费用角度考虑。一直以来,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就是一个复杂且繁琐的工作。实务界素来存在“物流费用冰山”这一形象说法,即企业对外支付的物流费用在总物流成本的比例很小,而在企业内部形成的各种物流费用才是构成企业物流成本的部分。但是由于企业会计准则并未具体设置“物流成本”这一科目,而是把相应的物流成本归入相应的资产(原料的运费)、成本费用(企业各个工厂协作生产的运费)以及其他科目中去,致使物流成本会计不能很好地核算企业的实际物流的耗费情况,更无法完整的反映企业物流活动的全貌。使得具体核算的操作性和人工费用也不容易得到合理的控制。传统成本核算法与作业成本法(ABC)是现有的最常用的两种物流成本核算方法。这两种核算方法在单轨制和双轨制下均可实施。如果能匹配好,则可以简化物流成本的核算工作,了也使人工成本无形中得到了节约;如果不能很好地匹配,则核算工作可能费时又费力,使企业的会计工作不便于整体高效地开展。单轨制可以实现在同一信息系统中提供多种成本核算信息,而在双轨制下可能不能有效的刻画企业的物流成本信息。所以,企业在进行选择时,一定要考虑到核算工作的操作简便性以及人工费用。

三、制造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思路探讨

基于上述对比分析可知,在企业物流成本核算中单轨制和双轨制各有优势:单轨制则充分考虑到当前国内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和制度,简单易于操作,能大致反映出企业的物流成本,对于费用的核算更擅长,便于费用管控;而双轨制则可以借助两套信息系统来分别提供不同的信息,能更具体、客观、全面地反映企业物流成本信息,便于企业诊断物流问题,优化整合企业物流供应链。但是考虑到制造业的特点以及客观环境的影响,充分利用这两种方法的优点,将这两种方法融合,不改变现有的的成本核算体系,通过增设新的会计科目是比较合理的方法,此外,为了使其即能达到现行的成本核算体系的要求,又能明细地反映出物流成本费用,可以借鉴双轨制的优点,一方面,提供传统报表,另一方面,增设物流成本费用相关报表。

1.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会计科目的设置。根据前述分析,可以在现有成本核算体系下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增设 “物流成本”和“物流费用”两个一级会计科目,其中“物流成本”科目用以核算能直接对象化或者可以间接分配的物流成本费用,其成本项目类别主要包括包装成本项目、装卸搬运成本项目、运输成本项目、仓储成本项目、流通加工成本项目、物品损耗成本项目、保险和税收成本项目等;而“物流费用”是指需要间接计入或者分配计入物流作业的一些日常费用,其主要费用项目有折旧费用、物流信息费用、通讯费用、会议费用、管理人员差旅费用、办公费用等日常的管理费用。仿照“制造费用”的设置方式,“物流成本”也可以在分解为间接物流成本和直接物流成本两个二级科目来核算企业的物流成本,如仓储、装卸以及运输等环节发生的各类成本。同理,“物流费用”也可以按企业的核算的需要来进行下一步分解。这样就可以更加细致的反映企业的物流成本,便于企业的监管。

2.物流成本账务核算流程。与常规的企业会计核算不相同,物流成本账务核算有一定的特殊性,当然其仍然是遵循会计的四大基本假设的。物流成本的核算需要区别成本的习性,即按直接物流成本和间接物流成本来分别核算。根据发生的业务原始凭证,把物流活动直接耗费物资人力直接计入“物流成本”及其对应的“直接物流成本”。会计分录如下:借记“物流成本——直接物流成本”,贷记“相关科目”。对于那些为物流活动而耗费的又难以直接对象化的费用,则计入“物流成本——间接物流成本”账户,归集之后到会计期末再按照一定的分配方法(作业成本法或者其他分配标准)转入“物流成本—— 间接物流成本”。会计分录如下:借记“物流成本——直接物流成本”,贷记“物流成本——间接物流成本”。

物流成本流转归集分配完毕之后,可以按“制造费用”的分配方式将物流成本转入相应的产品成本中去;但是对于那些物流管理决策中会考虑的机会成本等隐性物流成本,他们不一定实际发生也不在企业两大报表中反映,可以按照规定的物流费用计算公式以及存货统计资料计算物流费用,比如存货占用资金的机会成本可以用库存占用资金乘以一定时期内投资者的期望报酬率即可,这些费用发生的时候即可计入当期“物流费用”, 并直接列入利润表,和其他的期间费用一起冲减当期损益。

3.物流成本报告。此外,为了更加系统的呈报物流成本信息,也是便于管理者决策,企业的会计人员应当基于上述会计数据来编制 “物流成本报告”——详略兼顾,信息充分。这样避免在分析物流成本时陷入碎片化的境地,便于综合把握和监控企业的物流成本。

所以有必要在企业内部编制物流成本报告,报告的主体部分是“物流成本报表”。这样可以充分反映企业物流成本费用的项目和支付形态,此外辅助文字与图表进一步形象化呈报企业的物流成本信息。通过这些会计核算方式和管控措施促进企业的物流优化和整合,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提升市场竞争力。

四、研究结论与启示

当竞争越过国界,各国各地区的区域市场日益呈现全球化融合的态势,国内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企业的管理要越来越精细化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生存和成长的空间。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的物流供应链扮演者机器重要的角色,企业必须时时刻刻能监控自己的物流运转情况——主要反映在物流成本上。企业需要设置相应的核算制度,构建核算体系,来实现这一目标。物流成本核算的有效进行才能确保物流成本核算体系的完整,核算体系的完整有序才能保证企业经营者的合理决策,才能保证企业发展的持续稳定。

当然本文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未能结合案例进行分解物流成本会计这一思想和理念。这在未来的研究中要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在数据允许的情况下还进一步展开大样本的档案式的实证研究,探究物流成本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制造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初探:制造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方法探析

【摘要】物流成本的管理,必须建立在可靠的物流成本信息基础之上,而按照中国现行财务制度所提供的财务信息,不能满足物流成本管理的需要,物流成本核算状况不容乐观。文章介绍了制造业物流成本的相关概念,分析了制造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现状及形成原因,提出了制造业物流成本核算体系构建的一些设想,对解决物流成本管理需要与现行财务制度之间的技术冲突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制造业 物流成本 会计核算

据有关专家测算,我国制造业物流成本远远高于发达国家水平,大约占产品总成本的20%~40%,仅次于原材料成本。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认识到,加强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是降低成本、提高获利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第三利润源”。而有效的物流成本管理得以实现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具备准确的物流成本核算资料,因此,合理核算物流成本对降低企业成本,尤其是制造业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一、制造业物流成本核算相关概念

物流成本是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

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是指为配合企业生产而发生的物流活动所消耗的各种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包含从原材料供应到商品送达消费者过程中产生的运输成本、装卸成本、储存成本、库存持有成本、物流信息成本、客户退货的处理成本,以及物资回收、废弃物处理等各项支出。与流通企业相比,制造业物流成本基本上都体现在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成本之中,与产品成本密切相关。与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制造业物流成本包括:供应物流成本、生产物流成本、销售物流成本、回收和废弃物物流成本。

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就是通过凭证、账户、报表对物流成本的耗费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计算及报告的过程。

二、我国制造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现状及成因

由于我国制造业长期以来忽视对物流成本的管理,国家又没有制定明确的核算规定,在制造业企业中大多没有真正进行过物流成本的核算,即使个别企业进行过物流成本的计算,也因为没有统一的核算标准,所提供的物流成本信息千差万别,缺乏准确性与可比性。我国制造业物流成本核算现状严重制约了制造业物流成本管理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物流成本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由于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引入我国时间不长,我国物流业发展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始终存在一定差距。宏观上缺乏统一、完善、细化的物流政策,加之企业管理水平不高,使得很多企业对物流成本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不能积极进行物流成本的核算,物流成本管理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二)现行会计核算体系中没有单独考虑物流成本的核算问题

我国现行会计核算体系没有为物流成本设置专用账户,物流成本的核算与企业的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的核算混在一起,甚至未被列入成本费用之中。这样的会计核算体系不能准确全面的提供物流成本的核算资料,如果企业需要物流成本信息,就必须从有关的会计资料中寻找剥离,这样不但费时繁琐,而且很难取得准确全面的物流成本资料,严重制约了物流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和推广。

(三)物流成本核算标准不统一,范围不全面

截止至目前,我国还未出台任何针对现代物流管理的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或财务管理规定,现行会计制度对物流成本的核算只涉及了物流成本的部分费用,使得物流成本核算范围不全面,导致一部分物流成本处于隐蔽状态,所能提供的物流成本信息难于展现物流成本全貌。企业没有一套标准、统一的物流成本核算规定作为核算依据,这给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带来很大困难,使得企业管理层的物流管理决策无法正常、有效开展。

(四)缺乏懂得物流知识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人员

虽然我国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整体在不断提升,但由于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引入我国时间不长,大多数正规的会计教育中没有涉及有关物流成本核算及物流成本管理的内容,使得目前在岗的大多数财务人员严重缺乏物流管理知识,没有物流成本核算的概念和理念,这也是当前制约我国物流成本管理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三、制造业物流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

为促进物流成本核算规范化,寻求科学的物流成本核算方法,解决物流成本管理的现实需求与现行会计制度之间的技术冲突,本文在现行财务制度框架内,提出以下两个思路供大家参考。

(一)在相关成本费用一级科目下增设物流成本二级科目核算物流成本

1.设计思路

在与物流成本有关的成本费用一级科目下,按照“供应物流成本”、“生产物流成本”、“销售物流成本”、“回收及废弃物物流成本”设置二级科目进行物流成本核算,将物流成本从企业其他成本费用中分离出来。期末通过有关的二级账和明细账物流成本资料,汇总编制物流成本核算表,为管理者提供物流成本核算信息。

2.科目设置

分析相关成本费用一级科目,设立相关物流成本二级科目。

(1)在“材料采购”一级科目下增设“供应物流成本”二级科目。用来核算材料采购账户中包含的物流成本,这些成本主要有为采购支付的运输费、装卸费、仓储费、保险费、途中合理损耗,挑选整理费等。

(2)在“制造费用”一级科目下增设“生产物流成本”二级科目,用来核算包含在制造费用账户中的物流成本,主要包括生产过程中的内部搬运费、生产过程中物流设备的折旧、半成品仓库的储存费用等。

(3)在“销售费用”一级科目下增设“销售物流成本”和“回收及废弃物物流成本”二级科目,用来核算包含在销售费用中的物流成本。其中销售物流成本核算内容包括销售环节外包运输费、自营运输设备的折旧、油耗、运输人员工资福利、销售配送费用等。回收和废弃物物流成本核算内容包括退货、返修时发生的物流费用。

(4)在“管理费用”一级科目下增设“供应物流成本”和“回收及废弃物流成本”二级科目。用来核算包含在管理费用账户中的相关物流成本。其中供应物流成本核算内容主要有订货采购费用比如采购人员薪酬、差旅费、办公费等相关采购费用、企业内部仓库保管费(维护费、搬运费)等。回收和废弃物物流成本核算内容主要包括回收废弃物产生的人工费、材料费、设备折旧费等物流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