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13 11:18:4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篇语文课堂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语文课堂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由学习能力决定,而学生未来发展的潜力则由思辨能力决定,思辨能力是初中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成性是我们新课程课堂的基本特性和价值追求。”[1](P.35)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怀疑和审视文本,让学生能将自己的想法流利地表达出来,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本文以课文《卖油翁》为例,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一、整合资源,颠覆人物形象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需要教师整合课内外资源,找出其中的连接点,并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心理特点梳理完善,从而让学生容易接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提高思辨能力。如,教学课文《卖油翁》时,教师通常会先对陈尧咨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分析,通过“忿然”的神态描写,以及两句反问“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将陈尧咨定义为骄傲、“自矜”的代表;通过对“取”“置”“覆”“酌”“沥”“徐”等词语的分析,表现出卖油翁的谦虚淡定。最后将两个人物对比,表现出“熟能生巧,不要骄傲”的道理。欧阳修在原文的结尾处有“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的总结。“庖丁解牛”“轮扁斫轮”的典故皆出自《庄子》: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2](PP.45-46)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2](P.222)由此可知,“庖丁解牛”“轮扁斫轮”都与熟能生巧有一定的关联。前者用于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后者则代指精湛的技艺。疏通文意后,笔者提出问题:会射箭有什么了不起的么?为何陈尧咨会问“汝亦知射乎”?进而让学生明白“射”在古代属于“六艺”的一门,而“六艺”是贵族教育的课程内容,这就改变了学生对陈尧咨只是一介武夫的认知。随后,笔者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表现陈尧咨身份的字词。细心的同学会发现,文中所用的称呼是“陈康肃公”,而书下注释“康肃”是陈尧咨的谥号。要知道,谥号在古代并非普通人所能获得,两个字的谥号更是身份非凡。《逸周书·谥法解》记载“安乐抚民曰康”“刚德克就曰肃”,可见陈尧咨是一位性格刚烈、保境安民的朝廷大将。事实上,陈尧咨不仅是一名征战沙场的将军,还是一名颇有政绩的文官。《宋书·陈尧咨传》记载:陈尧咨字嘉谟,举进士第一,授将作监丞、通判济州,召为秘书省著作郎、直史馆、判三司度支勾院,始合三部勾院兼总之。擢右正言、知制诰。长安地斥卤,无甘泉,尧咨疏龙首渠注城中,民利之。尧咨于兄弟中最为少文,然以气节自任。工隶书。善射,尝以钱为的,一发贯其中。兄弟同时贵显,时推为盛族。[3](P.9588)陈尧咨以科举进士第一名的成绩步入官场,担任秘书省的文职。在任职期间他多有建树,曾引龙首渠入城,解决了长安附近盐碱地较多,百姓缺乏甘泉水的问题。他善写隶书,精湛的射箭本领记录于史书之中。

二、延伸拓展,剖析人物性格

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需要对文本加以延伸创造,设计出更加合理开放的教学思路。笔者在教学时提问学生:如果你是陈尧咨,面对卖油翁的“睨”“微颔”,你会怎样做呢?学生通过阅读书下注释,明确了“睨”是形容不在意的样子,“微颔”是略微赞许的意思。笔者进而带领学生对陈尧咨的动作行为进行了分析。基于前文陈尧咨射箭“发矢十中八九”的情形,陈尧咨问卖油翁“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合情合理。“汝”在古汉语中往往用于平辈之间的称呼,显示出陈尧咨能够平等地与卖油翁对话,直到卖油翁说出“无他,唯手熟尔”后,才“忿然”将“汝”改为“尔”,最终也只是将卖油翁“笑而遣之”。笔者带领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研读后,结合人物的身份背景及社会环境,不难发现陈尧咨不仅没有暴躁傲慢,反而颇有礼仪。事实上,历史中的陈尧咨“改起居舍人,同判吏部流内铨。旧格,选人用举者数迁官,而寒士无以进,尧咨进其可擢者,帝特迁之。改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以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工部郎中知永兴军。”[3](P.9588)他曾大胆提拔寒门素士,任人唯贤,并因此得到了皇帝的赏识而升迁。既然陈尧咨并非傲慢之人,那么卖油翁是否如传统观点那样谦虚低调呢?笔者继续引导学生在文本中探求答案,重点锁定卖油翁观看射箭时的表现:“释担而立”“睨”“微颔”。并让两名学生表演“睨”的动作,再让学生比较“视之久而不去”与“睨之久而不去”的差异,让学生自己得出答案。

三、多元思考,辨析文本主旨

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需在授课过程中设置便于学生理解并能从多个角度深入思考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在主动探寻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得到能力的提升。课文的结尾是“康肃笑而遣之”。“遣”意为打发,那么陈尧咨为何笑着打发了卖油翁呢?如何理解陈尧咨的“笑”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文本主旨内涵的理解。通常来讲,学生会有两种思路:一种认为是陈尧咨以尴尬的笑给自己找一个台阶来下;另一种则认为这是无可奈何的笑或嘲笑。前者的思路可以理解为陈尧咨认可了卖油翁“无他,唯手熟尔”的理论,后者则是陈尧咨并不认可卖油翁的理论,但又对其无可奈何,只能将其打发走。那么此时,教师可将学生的注意力由人物引向射箭与倒油两种技能。笔者首先抛出问题:如果生活在中国古代社会,你会选择学习射箭还是倒油呢?相信绝大部分同学都会选择射箭,随后我们可以请同学来谈谈选择射箭的理由,进而让全体学生认识到:射箭技术精湛可以在战场上建功立业,甚至扭转战局;而倒油技术再好,也不过是作观赏表演的屠龙之技。此外,练就两种技术所需的条件、努力的程度也是截然不同的。射箭不仅需要天生的长臂、强健的体魄,还需要有专业人士指导训练,才能炉火纯青。相比之下,倒油则是手脚健全之人都能做的事情。陈尧咨为何不与卖油翁理论一番呢?陈尧咨并非“不想”,而是“不能”。子曰:“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卖油翁很可能连字都不识几个,陈尧咨身为朝廷大员,与他理论又有何意义呢?所以最终只能“笑而遣之”了。到此,学生已经可以自行领悟文本的另一主旨:技能有难易之分,有作用大小之别,我们不可妄自批驳,否则会贻笑大方。思辨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自我个性生成的重要环节。“没有个性,就没有人才;没有教学个性,就没有课堂的生命。”[4](P.155)因此,教师需要有意识地提醒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以上对《卖油翁》的文本分析均是从陈尧咨的角度进行的,那么我们能否再次转换角度,从卖油翁的身份来审视这个故事呢?笔者引导学生思考:卖油翁为何敢对陈尧咨的箭术“微颔之”?是因为他有一技之长,他对自己的技术很自信。这启示我们在一个领域里深钻细研,就有可能取得一定的成就。“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预设体现了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1](P.56)《卖油翁》一课不应教给学生一个简单的“熟能生巧,不要骄傲”的结论,而是要教会学生研读文本,发现问题,进而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最终得出自己的答案。在授课过程中应以生成性为主体导向,不断提高课堂预设的开放性、延伸性及可变性,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方勇.庄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4.

[3]脱脱,等.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4]李希贵.学生第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作者:孙静思 单位:金家坝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