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实现研究

时间:2022-10-14 10:20:1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实现研究,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实现研究

网络安全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和网络强国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是传播先进文化、引领思想方向的前沿阵地,大学生是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参与群体。网络空间具有的难控性和复杂性等特点,使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的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安全问题。作为影响到高校发展的重要因素,高校网络安全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非常密切。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对于网络空间的安全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网络技术的发展也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因此,探究网络安全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有效路径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1高校网络安全的构成

(1)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一方面受到由反动势力发起的不良思潮渗透和社会矛盾问题的观念波动构成的外部环境的冲击;另一方面也被校园网站、信息交流群等各类校园平台组成的内部环境所影响着。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是巩固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关键壁垒,是校园网络环境的风向标,是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人才的重要保障。

(2)高校网络文化安全

高校网络文化安全由高校网络精神文化安全、高校网络制度文化安全两个方面内容构成。一是高校网络精神文化安全,它是指高校网络环境中的师生可以养成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性与价值理念,能够自觉做出符合法律和道德要求的价值判断与选择的状态。二是高校网络制度文化安全,它是指指导高校网络空间建设、规范高校网络空间行为和线上活动开展、保障高校网络系统正常运行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的完善、合理与稳定的状态[1]。

(3)高校网络基础设施安全

作为高校网络安全的物质保障,高校网络基础设施安全主要是指高校网络建构体系中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的安全。高校网络基础设施是一个相互衔接的系统,是高校网络空间正常运行的保证,也是高校网络安全治理的必备要件。

(4)高校网络人身财产安全高校网络人身财产安全由两个方面构成,其一是高校网络财产安全,其二是高校大学生人身安全。高校网络财产安全涵盖一切由网络行为所导致的学校和师生财产安全问题。伴随线上支付的普及,网络诈骗更加隐蔽,作案手法趋于复杂,针对大学生的发案率逐年升高;高校网络人身安全主要包括受网络活动影响的实际生活中的大学生群体人身安全,诸如生命健康、个人隐私以及行为自由等方面。例如近年来,以“蓝鲸游戏”为典型的网络自杀式死亡游戏使部分辨识能力较差的大学生误入歧途,给高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威胁与挑战[2]。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安全领域面临的挑战

(1)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形势复杂严峻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网络空间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和兼容性等特点,使其成为反动势力攻击、丑化我国的主要阵地。作为使用网络的主要群体,反动势力将思想活跃的高校大学生视为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重要对象。如依托互联网将其意识形态包装于学术之中,不断入侵渗透我国高校的网络意识形态领域;或利用突发事件以及较为敏感的公众事件于网络上滋事,这均可能使高校大学生产生认知偏差、理想信念受到动摇,易为反动势力所利用。

(2)多元文化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冲击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多种思潮文化交织相融,不同思想观点存在交锋。互联网的发展提升了思想文化传播的速度、广度和深度。全媒体时代下,亚文化逐渐渗透入青少年的精神生活。以“饭圈文化”为例,此类网络话语多充斥着情感宣泄,里面又夹杂着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元素,使得大学生群体的思想遭受了很大的冲击。此外,由于网民能够较为随意地表达个人的言论观点,因此网络舆论又具有煽动性、随意性以及突发性等诸多属性。负面的网络舆论可能会误导大学生的正确认知,并引发网络道德失范行为。

(3)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与新媒体传播方式脱节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仍较为传统,一般以课堂上教师的理论讲授、定期召开的讲座等形式为主,教育者处于教学的主导地位,师生间的双向互动不强,且教学内容滞后于时代发展,更新速度较慢,这与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对教育话题的参与热情及对新鲜事物的追求相矛盾,不易激发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3]。积极运用新媒体传播方式,促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平等对话、共同参与,不断改革创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形式,打造有特色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更好地迎接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挑战,这也是高校网络安全治理的必然要求。

3网络安全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1)维护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迫切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是应对全球意识形态话语权挑战的坚强堡垒。将网络安全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们积极作为、勇于担当,让青年一代成为网络空间的正能量源泉,由此吸引广大网民自觉凝心聚力筑牢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网上防线。但当前网络安全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仍显缺位,如在一些网络信息识别中不精准、不深入、不敏锐,对此类信息所反映出的深层次问题认识不到位,使得大学生缺乏对网络信息引发相关事件的预判能力,导致不良信息传播、负面事态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2)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时代性的内在要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这决定了它在维护网络安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大学生群体是我国网络安全维护的重要力量,新形势下将网络安全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发挥其主渠道作用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十分必要。然而现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话语体系较为陈旧,感染力不足。将网络安全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可以让口头话语、平等话语为代表的网络话语体系进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大学生欢迎的形式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升其亲和力及影响力;再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引领政治方向的话语内容牢牢控制网络阵地,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空间。此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需针对网络发展的新特点,结合当代大学生的行为思想,积极回应其在网络安全方面的想法与困惑,比如帮助甄别网络空间不当言论的类型和应对方式等。

(3)有益于培育具备网络安全素养的时代新人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互联网中海量信息形形色色、各种价值观念和文化思潮的相互交织,作为培养时代新人关键一环的网络安全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将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塑造科学的网络安全观,强化对网络海量信息的甄别能力,提升网络安全风险防范能力,正确认识网络空间各种错误思潮,提高网络素养,从而有助于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办学目标[4]。

4网络安全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1)加强“网络安全+思想政治教育”的统筹设计

要从顶层设计的角度为网络安全更好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集中有效地调配教育资源。首先要明确网络安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战略地位,高校党委要深刻认识到将网络安全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在学校日常各项管理工作中将维护校园网络安全落到实处。其次是使网络安全教育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常态化开展,如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体现,在管理制度、学生手册中体现,潜移默化地持续性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5]。此外,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润物无声”的优势,营造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和氛围,实现网络安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调互促。

(2)组建网络安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育人队伍

打造专业化的高校网络安全育人队伍是将网络安全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这支教师队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亦需要树立良好的网络风险理念以及有效掌控网络信息技术的水平,同时擅长把新兴的社会思潮跟意识流相互融合贯通。应把侧重点放在对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上,引领当代青年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安全的核心论述、中央网络安全领域的经验策略方针、法规以及网络道德等,引领学生在网络安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提升网络素养,培养互联网时代人才的适应能力与风险意识。

(3)推进网络安全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就是要推进网络安全教育“三进”工程,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这既是网络安全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要求,也是其“必经之路”。首先,与教材融合是根基。借助于专题介绍以及对接融入互通的表达方法,如“形势与政策”作为与国家网络安全密切相关的思政课程,是开展网络安全教育的合适载体。可在该课程教材中增加“网络安全”专题,重点讲解网络安全的含义内容、地位作用和现实状况,当代大学生网络使用的特点和规律,维护网络安全的目标及其实现路径等。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则可根据本课程特点和教学需要适当融入。第二,进课堂是关键。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从优化网络安全教学内容体系入手,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认同。立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观点及立场,用辩证唯物主义分析法阐明网络安全对于总体国家安全的关键作用;由历史及理论层面让大学生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中领会网络安全对我国推进建设网络强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具有重要影响[6];教育学生要坚定拥护党的领导,旗帜鲜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警惕西方国家的网络意识形态渗透,敢于和网络上抹黑我国英雄历史人物的行为作斗争,做文明上网、理智上网的新时代青年。第三,进头脑是目标。要实现网络安全知识“润物无声”进头脑,就是要拓展高校网络安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形式,丰富相关活动载体。如在互动式课堂、知识竞答以及辩论赛等为主题的诸多活动让大学生接触并掌握更多网络安全知识,深化共筑天朗气清的网络空间的认同,号召大学生把网络安全知识深刻在内心中、外化在行动上。

(4)构筑线上教育阵地

在智能移动终端快速普及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加快转变政治思想教育观念,始终以时代发展为导向、学生为宣传的中心,将学生生活当作创作素材、思政教育内容贯穿其中的原则导向,大力推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是要善于运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兴载体,以互联网思维、用互联网话语,使思想政治教育变得更为深入、直接。如通过院校官微推送针对高校大学生的网络诈骗案件或网络间谍案件报道,以案例化的形式、贴近化的内容,生动形象地向大学生们展示当前信息网络犯罪的作案手法,促使其提高防范意识和在学习生活中运用网络安全思维看待问题的能力。二是打造高校师生间的网上交流互动平台。当代大学生成长于互联网时代,与教师相比对网络信息更为敏感;而教师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感召力较强。搭建师生网上交流平台,强化双向互动、优势互补,使高校网络文化的发展能够置于高校的安全管控范围之内[7]。三是要在传播层面提升思政教育议程设置能力。美国传播学者麦克姆斯和肖发现,大众传媒对事物和意见的强调程度与受众的重视程度成正比。基于此,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理论思想、舆论热点、新闻事件等相关内容加以持续、及时的挖掘与分析,为思想政治教育议程设置提供丰富案例[8],最大程度发挥线上线下教育阵地的联动作用。

5结语

帮助高校大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将网络育人的关口前移是题中应有之义。必须在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将网络安全内容突出强调,引导大学生对网络空间中的文化和意识形态渗透时刻保持警惕,做文明上网、正确上网的理智青年,营造清朗的高校网络环境。高校要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在把握当前网络安全形势的基础上,“因校制宜”开展网络安全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把安全威胁转变为发展机会,探索“网络安全+思想政治教育”的联动机制,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超民,张志昊.推进高校网络文化安全综合治理[J].高教学刊,2020(27):151-154.

[2]刘德碧.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网络安全的内涵与特点[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
21(09):106-107.[3]张啸.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对策[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1,31(04):63-65.

[4]张本青,李红革.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07):97-100.

[5]莫靖聪.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安全风险对策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1(05):101-103.

[6]陈欣.网络安全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有效途径[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04):156-159.

[7]王静瑶.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21.

[8]钟名扬.大数据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意识形态安全挑战与应对[J].北京教育(德育),2020(02):42-45.

作者:丁凯旋 单位:中国人民公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