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探究

时间:2022-10-14 11:31:2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篇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探究,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探究

2021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课程变化为“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对教材的结构及内容进行进一步更新和调整,旨在帮助青年学生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提升青年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奠定坚实基础。高校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中的重要力量,肩负着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打造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的重任。青海省高职院校进行“思想道德法治课程改革,必须遵循课程发展规律,结合自身特点,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推动思政课在改革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使课程改革符合新时代发展的要求。本文通过前期对青海省八所高职院校开展问卷调查(包含青海警官职业学院、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西宁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对1892份有效问卷进行深刻剖析,探索青海省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路径。

一、青海省高职院校开展“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青海省高职院校开展“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改革存在其必要性,它是由“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殊性决定的,由“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定位决定的。

(一)由“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殊性决定

1.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具有特殊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的特殊性,决定了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各类课程都应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使德育与智育相统一,从而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2.“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具有特殊性“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具有特殊性,主要体现在教育过程所注重的外延不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开设在大一第一学期,是青年学生步入高校后接触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青年学生从高中步入大学的过渡,是人生的新阶段,也是人生的第一课,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特殊性。

(二)由“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定位决定

“思想道德与法治”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核心课程,是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必修课,是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定位决定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思想道德与法治”课首当其冲,有其必要性。青海省高职院校肩负着为全省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更应投身于思政课课程建设当中,积极推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出政治立场坚定、职业道德优良、德技并修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二、青海省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重视理论性,忽视教育对象的细分

新教材强调政治性、理论性、导向性,如同一把双刃剑,强调前者的同时,忽视了可操作性、趣味性。《思想道德与法治》教材适用于本、专科院校,没有做进一步细分。本科院校与专科院校相比较:一是从教育的本质来看,本科教育注重人的思维和认知的重构和拓展,为培养研究型人才打基础,而专业教育更侧重于技能培养和职业培训,为社会提供应用型人才;二是从生源质量来看,本科院校学生与专科院校学生相比,在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性。结合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需要,高职院校开展思政课更应注重思想政治导向和职业精神导向相统一,强化职业精神培养目标,从而达到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质量职业人才的目的。教材更应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现实需要,根据职业发展需要进一步细分,实现教学目的与职业需求相吻合。

(二)教学模式相对单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前期调研显示:在“思想道德与法治”的授课过程中,有38.11%的学生认为,教学方式陈旧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我省高职院校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理论讲授为主,配合案例教学的形式体现,在教学设计上,采取“多媒体教学—课本—老师”的传统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要有机融入职业精神元素,真正实现知识技能的工具性与人才培养的精神性相统一。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与学生缺乏交流互动。课堂上教师讲授慷慨激昂,学生沉迷手机低头不语;很多院校采取大班授课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无法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课下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时间和机会相对较少,无法及时对所学内容进行有效反馈,师生之间很难建立共建共享。

(三)实践教学管理薄弱,实践教学广度有限

实践教学相较于传统课堂授课,组织起来更为复杂,需要考虑课时、安全性、场地、经费等实际问题,对于教师的组织、协调、管理、应急处置能力都提出更高要求,纵观我省高职院校,公共基础类课程在授课规模上与专业课程存在一定差异,“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大多采用合班授课或合专业授课的形式展开,课堂规模大、人数多,组织或开展实践活动难度较大,这种情况任课教师只能抽取部分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导致实践教学效果受限,真正参与到实践教学的学生广度有限。同时,校外实践往往需要吃、住、门票等相应的经费支持和后勤保障,经费来源等问题难以解决,有效开展实践教学的广度也受到一定影响。(四)考核方式较为单一,成绩评定方式不够全面、科学通过前期调研问卷,我们了解到:青海省超过三分之一的高职院校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考核方式采取期末闭卷考试方式衡量教学效果;有近五分之一的院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期末采取论文形式进行考核,且论文针对某一个或几个知识要点展开,阐述自身认识及观点。由此可见,过半数的院校考核方式较为单一。其中,传统试卷考核方式只侧重于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加之考核方式较为单一,不少学生能够通过考前突击背诵的方式获得较高的分,影响成绩评定的全面性、科学性。而论文形式的考核,虽能帮助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及看法,但考核点较为单一,并不能将整个学期的学习效果全面展现。

三、青海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改革路径

(一)开展“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专题化教学研究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专题化教学研究是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重要尝试。为推动思政课课程改革创新,帮助教师把握教材的内容体系及重难点,“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分教指委在教育部社科司指导下,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教材为基本依据,编写了专题教学指南,共设置4个板块、16个专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进行多样化的探索,通过多种方式最终实现教学目标。《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年版)》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就篇章结构而言,2021版新教材仍保留了2018年版的“绪论+六章”的结构,专题教学指南以统编教材作为依据,确保教学的科学性、规范性及权威性,其教学目标上具有统一性,因此,2018年版专题教学指南仍对“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因此,设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专题化教学内容时,可在参考2018版专题教学结构框架、内容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教材修订的重点,注重各章的重点、难点,将新教材的新思想、新实践、新需求、新形式融入专题化教学的过程中。同时,也要结合青海省各高职院校行业办学宗旨及特色,积极探索出适合本校行业特点的专题化教学新思路。

(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1.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不断丰富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进一步优化“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提升“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时效性。线上教学时,充分利用网络化课程资源,可在课前安排学生通过MOOC进行预习和自学,并将问题记录下来,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学,及时答疑,以问题为导向,有方向性地进行学习;课中可通过投屏等形式安排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随机提问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醒学生认真听讲;课后可建立“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题库,学生线上随机抽取相应题目在线答题,查缺补漏,巩固所学。同时,也可以将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状况作为平时成绩纳入期末考核,激励学生学习。(如表2)前期调研显示:我省高职院校有34.09%的学生认为教学手段缺乏新意,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开展线下教学时,除传统课堂讲授方式外,还需融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既提升学生参与热情、提高学生的体验感,又活跃课堂授课氛围。。”在开展“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方式改革的时候,也要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例如,可将议题式教学法和情景式教学法相结合,围绕议题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融入生活情境展开讨论,议题可选取时事热点、微博热搜、抖音、知乎等,更贴近学生生活,也更能引起学生的讨论兴趣,将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

2.以学生为中心,增强实践教学的针对性

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有效补充,学生通过实地调查、自身参与等方式充分参与,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直接经验。在实践教学设计环节,青海省高职院校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行业特点选择具体的实践项目,将学生分成实践小组,根据主题自行分工,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具体活动可根据课时安排分校内、校外两方面。校内实践教学从组织上而言更易开展,可以以红色研习社或者相关红色社团为阵地,开展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也可以以辩论赛、微视频制作、主题演讲、校内调研报告等形式展开;还可将“劳动实践”课程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当中,对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积极参与劳动实践、收获劳动成果、激发劳动热情、培养吃苦耐劳的劳动品质等具有重要意义。校外实践教学可以前往红色教育基地展开学习;发挥职业特色以校企合作为依托,开展具有行业特色的实践教学,在加深理论知识理解的基础上,巩固专业技能知识,同时帮助学生规划未来职业生涯;也可组织学生参加主题公益活动,如志愿者、支教活动,参与环境维护等。既能延伸课堂理论教学,又有职业体验教育,还能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增强实践教学的互动性和有效性。

(三)构建系统、科学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考核评定体系

构建系统、科学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考核评定体系,就是运用“线上+线下”为主,“校内+校外”为辅的形式展开。“线上+线下”中,线上可包括线上MOOC、课堂研讨、课堂表现、章节测验等内容;线下可包括期末闭卷考试、实践成绩(辩论赛、微视频制作、主题演讲、校内调研及调研报告)等内容。“校内+校外”中,校内可包括劳动实践、红色研习社等社团活动;校外可包括红色教育基地、校企合作单位、主题公益活动等形式展开。青海省各高职院校在具体开展的过程当中,也可根据本地区或本校具体情况,选择或设计更符合本院校特点的具体实践和考核方式。综合评定学生学习成绩,将学生的课堂表现、线下自学、平时作业、实践活动成绩、期末成绩等多方面结合起来,其中实践活动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在语言表达、发散性创造性思维、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组织协调等方面的能力培养,考核不仅要考查学生对课程总体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还应注重考核学生的思想道德、法律素养、劳动实践能力等。

参考文献:

[1]郑娜.青海省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学习现状调查[J].公关世界,2021(5).

[2]人民日报,2016-12-9(01).

[3]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

[4]孙晓玲,孙晓敏.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专题化教学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2(3).

[5]于美玲.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经济师,2022(5).

[6]张瑞.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创新研究[D].南京:南京工业大学,2017.

[7]刘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考核方法创新研究[D].锦州:辽宁工业大学,2018.

[8]罗昕.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探究[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

[9]袁阳,孙达.基于问题链与任务驱动专题模式的教学研究: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6).

[10]庄明扬.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实证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6.

[11]李楠.美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考核的特点及其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的启示[J].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2021(5).

[12]冯务中.如何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J].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19(10)

作者: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