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6 10:30:5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篇高校图书馆文化传播路径研究,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引言
2020年9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并指出各机构在全媒体时代应深化互联网思维,占领新兴传播阵地,走好群众路线,以先进技术引领驱动融合发展,打造全媒体对外传播格局,传播中华文化,大力培养全媒体人才,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各项任务落到实处[1]。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作为信息服务和文化教育的重要机构,高校图书馆在弘扬国家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担负着引领青年大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传播科学文化精神的责任与义务。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合理运用融媒体技术,为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提供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渠道。
二、融媒体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文化教育的发展现状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国内高校图书馆相继开通微博、抖音、微信公众号等官方媒体平台账号,无论是在图书馆功能结构、服务扩展、还是文化传播上都有显著成效。谭璇[2]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分析了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及受众群体的使用习惯,探讨了新媒体与传统文化融合的优势,总结出高校图书馆传统文化传播的创新策略。于博雅[3]在论述新媒体技术在图书馆科学文化传播的应用中指出,新媒体技术及时、灵活、互动性强等特征在图书馆科学文化传播工作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张曼[4]认为想要使高校图书馆的文化服务职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就要站在不同的角度来定位融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文化服务功能并组建不同服务模式下的基本构架。姜宇飞[5]认为高校图书馆需构建“馆级自建媒体”“馆级+校级”“馆级+校级+大众化”等多级媒体融合互动模式,使文化宣传教育效益达到最大化。目前,高校图书馆主要将融媒体应用于阅读推广活动中,而对如何开发利用好融媒体平台进行文化宣传与教育工作的研究不多。融媒体为高校图书馆文化传播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当前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对媒体建设重视不足、对媒体技术掌握不够、推文内容质量不高形式单一、原有媒体与新型媒体的融合不够等问题[6],难以实现文化教育的预期效果,融媒体技术在图书馆文化传播上的应用仍然处在初级阶段。
三、融媒体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文化传播的发展机遇
(一)传播范围进一步扩展
传统高校图书馆主要通过开展线下的阅读推广方式,邀请学生到馆进行面对面的文化宣传。由于受时间和地点的局限使得许多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学生无法参与其中,导致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围受到很大限制。新型媒体的出现极大地突破了传统宣传途径所受到的局限,通过新媒体平台能更深度挖掘潜在的图书馆用户,扩展文化传播范围,让更多的读者能够随时随地浏览文化作品并通过平台互动的方式探讨自己对文化的理解,激发读者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和深入学习的兴趣。
(二)传播渠道多元化
融媒体时代下产生了各种新兴的社交平台和软件,作为容易接受新技术、新思想的大学生群体在这些媒介平台上具有很高的活跃度,高校图书馆作为文化机构在这些新兴平台上进行传统文化的宣传,不仅能吸引来自不同渠道的大学生都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有助于拓展传统文化的传播渠道,还能利用大数据分析用户的浏览内容、点赞种类、兴趣爱好等有针对性地向用户推送一些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文化内容,有助于其深入探索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三)创新传播思路
在信息多样化的今天,枯燥、呆板的传统文化很难吸引当代大学生的关注,而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必然会给传统文化赋予全新的时代气息,将传统文化以更加新颖的方式展现在读者面前,如充分采用动画技术、5D技术等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将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加工和创作,并通过各大媒体平台以生动、新颖、富有乐趣的方式呈现出来,这将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理念、形式及内容的进一步革新。融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极大地提升高校图书馆传统文化的传播水平,体现了高校图书馆的现代化程度,为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四、融媒体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文化传播所面临的挑战
(一)媒体建设及融合手段尚需完善
目前高校图书馆媒体建设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对媒体建设的重视度不足,基础的新媒体建设未达标,对媒体平台的利用率也不高,普遍存在媒体平台建设不足且平台多是用来推送通知类消息或推送内容许久不更新的问题;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尚不明晰媒体“融合”的概念及其路径,各媒体平台相互独立,数据不共享,不能有效地整合与合理分配资源,导致用户切换渠道时获取的信息脱节,给用户带来很大不便。如何将不同渠道的文化资源进行整理从而实现有效整合与分配是高校图书馆融媒体建设任务的重中之重。
(二)缺乏原创和深度内涵作品融媒体时代下,内容原创能力不足、作品内涵深度不够是高校图书馆运用新媒体开展文化宣传教育工作所面临的重要难点。现阶段,大多数高校图书馆文化宣传类的推送均转载自不同平台的资讯内容,原创比例远低于50%。传统文化通常是以大量文字的形式保存下来的,需要读者静下心来仔细钻研、领悟其深意,这与当代年轻人碎片化阅读习惯存在一定的分歧,使得多数年轻人在各大媒体平台上阅读时不会优先考虑传统文化类型的内容,且读者通过这种碎片化阅读只能进行短暂的文化“充饥”,并不能使读者充分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这无疑为高校图书馆运用融媒体平台传播传统文化带来一定的困难。
(三)读者互动参与度低
目前,只有部分知名高校图书馆融媒体账号拥有较多的粉丝且发布的作品内容能获得较高的点赞、评论及转发率,粉丝活跃度相对较高,但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融媒体账号皆为低效运营状态,粉丝数量少且评论互动参与度低。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高校图书馆缺少对其融媒体平台的线上、线下联动宣传,没有抓住进馆的潜在用户;二是由于运营人数不足、专业人才匮乏等原因,融媒体平台多设置成根据留言信息关键词自动回复,读者难以获取有用的信息,从而降低了读者文化阅读体验和交流的兴趣;三是未能紧跟时代走向、抓住受教育者的兴趣关注点并使用他们愿意接受的方式来传播文化内容,无法走进他们的思想和内心从而难以激发读者的互动参与兴趣,降低了高校图书馆发挥其文化育人职能的成效。
(四)融媒体建设团队缺失
高校图书馆的媒体建设是一项有技术、耗时长、需创新的工作,必须由专业的媒体人才队伍完成,其媒体建设的发展与媒体团队专业素质、知识储备及业务水平息息相关,直接影响到图书馆的品牌形象和文化育人效能。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相关业务馆员要加强融媒体意识,拥有较高的媒体技术水平及媒体平台的使用能力。但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馆员运用融媒体的能力不足、缺乏专业媒体人才的问题,无法成立单独部门。新媒体工作大多由其他部门的馆员兼职完成,或即使馆内成立了新媒体运营部门,也多半是由其他各部门人员组成的非专业团队。由于缺乏专业的媒体知识、精力不足等原因导致高校图书馆的融媒体建设流于表面,不能充分利用融媒体优势发挥文化宣传教育的最大效能,难以与读者组建成进行文化互动的桥梁。
五、融媒体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传统文化的传播路径
(一)加强媒体建设及融合手段高校图书馆应充分重视融媒体矩阵的建设,由专业团队定期维护融媒体账号,紧跟热点制作高质量文化系列作品并以不同形式发布在各大媒体平台以吸引更多粉丝关注;培养“融合”的发展意识,加大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力度,促进图书馆与各级各类媒体的相互配合,形成“多维互融”的文化育人传播矩阵,吸引更多青年学生的关注与学习,增强文化传播的实时性和广泛性,使文化宣传达到最大传播效果。充分利用先进技术以融媒体平台为枢纽,打造出图书馆自己的统一平台,实现跨渠道的信息资源融合,使读者通过某一渠道获取感兴趣的文化内容后可经由关联类链接跨渠道观看相关的系列内容,且向其推送馆内相关书籍的索书号或电子书的下载链接,满足不同读者连续化、多样化的阅读需求。
(二)创新文化呈现形式
高校图书馆在文化宣传教育工作中需投入大量精力甄选出贴近生活、符合大学生兴趣的文化内容,利用融媒体技术对传统文化进行适当创新,制作出符合当代大学生阅读习惯的“通俗易懂、文字简短、图文并茂”的推文,改变传统文化的展现形式和传播方式,使其趣味性和灵活性得到提升,既“在满足青年学生的兴趣关注点,增加其主动学习与了解传统文化的兴趣的同时又能达到文化教育的目的”。如利用AI、全息投影、人工智能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将丰富的馆内文化资源进行情景化再现,让用户置身当时的文化氛围之中,如临其境,促使用户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可以通过融媒体平台邀请用户参与协同创造,使用户既是服务受益者,也可以是服务创造者。用户可独自或在平台作品内容的基础上制作文化作品,经过图书馆媒体部门审核后择优发布。这种共创式服务不仅有利于制作出有内涵深度的原创作品,还能给用户带来较强的互动性体检,有助于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转变和文化宣传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
(三)加强读者的多面互动
加强多面互动,提升读者在文化交流过程中的活跃度。将图书馆融媒体平台打造成与读者进行文化交流的桥梁,读者可以通过平台对感兴趣的文化内容进行讨论或可对推出的作品留下意见建议,工作人员需经常关注媒体后台的读者数据,及时反馈读者的意见,置顶优秀留言,鼓励读者参与互动;定期选出阅读、点赞和分享较高的主题制成系列文化作品以满足读者的阅读偏好,并随时调整文化推广的内容及方案;定期在融媒体平台上开展系列活动,以鼓励和吸纳更多读者参与传统文化作品的创作之中,为年轻人提供创作空间,以他们的视角感受文化魅力,加深读者对文化内容理解的同时也使其在互动中获得参与感和认同感;实现线上与线下渠道的融合,定期在馆内举办形式多样、话题热度高的传统文化推介活动,将粉丝真正转化为读者,并建立读者社群不定期推送文化热点话题,以提高传统文化的传播效率及影响力。
(四)提高馆员媒体素养
在全民皆媒体的今天,提高图书馆从业者的媒体素养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图书馆要想充分利用融媒体发挥文化育人职能就需要引进或培养一批专业的媒体人才,加强馆员融媒体技术的培训,着力培养出适应融媒体环境的全能型媒体人才;加强媒体部门与其他部门人员之间的协作配合,建立多元化的奖励机制,激励全体馆员积极参与到主题拟定、素材搜集、内容制作等工作中,提高文化内容创作的原创性与可读性;加强与公共媒体的交流与合作,了解公共媒体的先进理念与发展方式,结合自身实际将其融入高校图书馆的融媒体建设之中。
六、结论
在融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需掌握好融媒体文化传播的规律与途径,构建高校图书馆融媒体矩阵,既要保留传统文化宣传教育工作中的优秀载体和方法,也要在此基础上开拓创新、整合优化,结合自身文化底蕴,探寻文化传播的新途径。本文提出高校图书馆可通过加强媒体建设及融合手段、创新文化呈现形式、加强读者的多面互动、提高馆员媒体素养等方面,运用融媒体发挥最大化的优势来提升高校图书馆文化宣传教育工作的成效。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发展的意见》[EB/OL].
[2]谭璇.新媒体时代高校传统文化传播策略[J].新媒体研究,2017,3(21):115-116.
[3]于博雅,郑康妮,陈朝晖.图书馆借助新媒体传播科学文化的实践研究—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科学人讲坛”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20,64(24):48-56.
[4]张曼,李露芳,肖花.自媒体环境下面向文化功能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构建[J].河北科技图苑,2018,31(04):8-13.
[5]姜宇飞.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媒体融合模式与实践探索—以东北大学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20,64(17):95-102.
[6]冯莎.高校新媒体文化建设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02):57-58.图书媒介120
作者:婷婷 崔璨 杨丽 渠可心 李晶晶 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图书馆助理馆员 八一农垦大学图书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