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0 11:52:1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篇传统文化融入中学美术教育分析,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美术是多元的,动态的,变化发展的。美术教育包括“美术”和“教育”两个概念,在教学中也形成了两个不同的发展方向。即注重美术的美术教育和教育的美术教育。这些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美术教育的价值和目的。在中学美术教育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元素和内容,是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举措之一。在中学美术教育中,教师指导学生继承传统文化,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学习,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这是立足当代语言环境,构建中国特色现代美术教育的历史要求。所谓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承已久的风俗、文明、精神和思想等文化要素的统称,中华传统文化是以“儒释道”三家思想为主体的综合性的文化,蕴涵丰富的文化内容,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经过无数次战争和变迁,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有物质载体的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除此之外,中国特色的雕塑、建筑、漆器等立体的艺术形式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美术领域的体现,能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广泛传播和发扬光大。形式多种多样的美术作品,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通过这些不同形态、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学生可以穿越千年的时光,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中蕴藏的创作者的情感、精神和思想,这些人文因素对中学生的教育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中学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和教师在认识上存在误区
虽然国家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至今已有二十余年,基于新课改也取得了很多成绩,素质教育的概念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但从整体情况看,虽然素质教育被提出和应用,但学校和教师的重视程度仍然不高,美术教育依旧在中学教育系统中占比很小。在很多学校中,美术课、音乐课、体育课都是可上可不上的机动课程,会出现在每周的课表上,排期大约1~2节,但是经常被其他应试课程所占用,因为认识上的误区,美术课程在很多中学形同虚设,教师不重视教、学生不重视学,都认为这只是消磨时间和陶冶情操的课程,是用来缓解繁重课业下的压力的,这样会导致无法很好地开展教学工作,素质教育也没有办法真正落实。事实上,中学美术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通过学习中国传统美学知识和文化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同时,美术教育作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广大中小学内通过美术教育的方式,得以将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广泛传播和积极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美术教育的基础。它为中学美术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因此,没有中学美术教育,就会丧失在青少年群体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没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学美术教育将会失去营养和根基,这一点学校和教师要牢牢把握。
(二)中学美术课程的师资力量不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单一
教师是中学美术课堂上的引路人,指引学生找到学习的方向和方法。目前我国中学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专业的美术教师较少,且专业水平不高。一些学校甚至未设有专门的美术教师,美术课程由其他学科的老师代为教授,在乡村中学这一现象尤其普遍,这严重影响了美术教学的质量,使学生很难接受好的美术教育,学生对美术课程的认识更容易出现偏差,主观上不愿意去学习和了解美术课程,对这一学科采取了消极的态度,更愿意将时间投入到应试学科中。目前中学阶段的美术教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都很单一,通常是对通行课本中的美术作品做赏析、解读和临摹,不进行更广阔的发展,以应试的态度来学习美术知识,以临摹作品的好坏作为衡量美术课程学习质量的标准,使中学美术教学难以真正发挥美育的作用,无法达到课程设置的初衷,也没有办法切实推进素质教育。
(三)对中学美术的学习动机不纯,想走“捷径”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下,艺考成为学生高考阶段一条新的出路。面对越来越激烈的高考竞争,一些文化成绩缺乏竞争力的学生和家长,想要将艺考作为“捷径”去走,所谓“捷径”,并不是从小努力去学习美术知识,夯实基础,而是为了取得成绩参加短期集训班,希望在美术领域能速成,也不去思考学生自己是否真心喜爱美术,是否有将美术作为一门专业学下去的决心和毅力,是否具有相关的天赋和主客观条件,而是以当初学习文化课程的态度学习美术专业课,这样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会使美术失去它原本的魅力,不再是快乐的源泉和美的享受,转而变成一种痛苦和负担,这样培养出的所谓“美术人才”,是无法切实推进行业发展的。(四)美术教育脱离客观实际,难以匹配学生的经历和认知美术教师要想积极革新教育方式和战略,就应该创造多样的教育情境,丰富教育内容。教师不应该只参考教材,而应该积累知识,开拓视野。在备课阶段,教师收集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像、图片、文字资料,在上课阶段展示给学生,传授知识。传授适当的方法也很重要。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探索美术知识,适当引导学生在美术课上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如何活用异彩纷呈的传统文化,是值得美术教师深思的问题。受制于教师教学水平不足、学生学习兴趣缺乏等原因,非应试科目的美术课程教学十分随意,美术教学的开展主要依托通行本的教材,包含美术的基础知识和经典作品,教师的教学很少会加以发散。事实上,很多美术作品不属于我们国家、不属于这个时代,一味地讲授课程是无法帮助学生理解和领会的,一部分学生会选择得过且过,认为美术的学习成果可有可无,而另一些真正喜欢美术,希望在相关领域有所发展和建树的学生,则会因此丧失很多学习的机会,难以获得自己想要的专业知识,造成了学生学习的局限性。中学阶段的学生尚无法进行独立的学习和思考,要教师给予专业的引导,再从中构建自己的学习体系和脉络,教师应选择更贴近当下、便于学生理解的美术知识,让学生真正喜欢上美术学习,愿意为之付出时间和精力,并真正获得成长。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对外的全面开放,全世界范围内不同的思想和文化进入到中国,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形成碰撞,在这一大背景下,更要重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沟通交流。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其思想认识尚未完全形成,意识还有一些混乱,更容易在多种类型的价值观引导下出现迷茫和困惑。作为我国传承千年的本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集中蕴涵了华夏文明的精华,对中华儿女的精神、思想、审美和追求起着重要的影响,尤其影响着没有明确人生方向的青少年群体,成为他们人生的灯塔,指明未来的正确方向。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能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积极向上的人格和品质,指引他们在面对问题时选择正确的方向和行为。美术是艺术领域重要的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具有重要意义,除物质生活外,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对精神生活,追求“美”的享受,美术成为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美术学习也被教育工作者高度关注。美术是一种需要被弘扬的文化形态,展现着人文科学的精神,能更好地辅助优秀文明的扩散和传播,推动文明的前进和发展。在中学课堂上可以通过美术课程来实现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播,通过美术这种具象而直观的形式,利用视觉冲击力实现更有效的传播。当今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十分迅速,学生身处的社会大环境也十分复杂,中学生处于青春期,所具有的知识储备还不足以在面对问题时做出准确的判断,而纷繁复杂的环境因素加大了中学生价值观形成所面临的挑战,中学的学校教育也要直面这一问题,思考如何应对环境的不断变化,中学生的成长道路上随时随地面对着各式各样的选择,其成长有无数可能性,要想让当代的中学生朝着正确的人生方向成长,就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灌输,优秀的民族文化是华夏儿女成长的源动力,融入传统文化的中学美术教育能引导中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三、传统文化融入中学美术教育的策略和研究
(一)教师要坚持自我学习,不断扩充知识储备、提高思想认识
中学美术教育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教师应建立为人师表的责任意识,坚持自我学习,不断扩充自己的相关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明确将传统文化融入中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在新课改精神的统领下,充分认识素质教育的意义和价值,转变自己对美术教育的认识,主动学习并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转变过去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与中学美术教育的结合点,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设计更加灵活的教学场景,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感受其中蕴涵的审美情趣,并在这一过程中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其对美的鉴赏能力,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前进的力量。同时,教师可以接受各种形式的中国传统艺术教育,比如公开课、线上讲座、实地探访等。在教育方面,教师熟练使用创新教学方法能教育学生发展自己对艺术的全面理解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热忱。
(二)正确引导中学生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运用和体现在美术领域的内容也很多,历朝历代传承至今的艺术作品,有绘画、有首饰、有器具等,它们穿越历史长河传递着不同时代的人文精神,诉说着创作者的内心世界。不同时期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有所不同的,这些多种形式的美术作品体现着不同的社会风貌和民俗特征。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中学艺术教育不仅对中学的艺术教育很重要,对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传播也很重要。首先,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中国传统文化,让他们在学习时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其次,大力推广中国传统文化,让学生感到有动力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将中国传统艺术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增加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从而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保留,可以降低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增强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竞争力。最后,中学美术教师应带领学生进行作品鉴赏,并结合当时特定的历史时期和时代背景向学生解密作品背后的故事,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和美术作品之间的关联,未来学生会在自己创作的过程中结合当下的时代背景,展现当下的精神风貌,体现自己正能量的内心世界。对美术作品的解读,不应只局限于专业的技术技法,更应讲好美术故事,让学生从感性和理性两个方面去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运用传统文化进行教学时,教师必须坚持正确的态度和原则。在多元文化的框架下,教师在选择和比较传统文化课程时,必须以宽容的心态来对待艺术的多元性存在,正确对待艺术的多样性。传统的、有代表性的、受现代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影响的新型教师,要积极建构新媒体时代的学生眼中美丽的“诗意人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了解中国美术的根源,真正从科学中获得美术体验。
(三)创新教育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是比教授专业技法更有意义的事。中国有很多特色的艺术形式,如剪纸、中国结、陶瓷等,都是其他国家和民族所没有的,通过讲好中国故事,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对美术的兴趣和对祖国的热爱,在理论教学之外还可以进行一些实践教学,带领学生剪纸、编中国结、做陶器。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中学美术教育,有利于更新陈旧的中学美术教育理念,改变应试教育下部分教师只注重技能培养的落后思想,从而真正贯彻落实社会对中学美术教育的要求。同时,可以丰富中学美术教育的教学内容,深化教学内涵,使教学内容更加多样化,不再单一死板,使中学美术教育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有利于推动中学美术教育形式的创新,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相结合,从而不断探索出多样化的教育形式,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中国美术的魅力所在。与此同时,教师也应探索更多元的教学方式,发挥好美术课堂教书育人的重要作用,在新时期培养“德智体美劳”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的学生。
四、结语
美术能为人带来美的享受,净化心灵、丰富生活、提升情趣。通过美术教育活动的开展,可以很好地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能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生活和学习中,对生命充满热爱。美术教育与传统文化是相辅相成的,传统文化能对美术教育起到正面、积极的影响。将传统文化融入中学美术教育,一方面,能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愿意主动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以更丰富的知识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另一方面,能以传统文化助力艺术审美气息的培养,在美术教学开展的过程中,通过介绍更多元的美术技法让学生对美术有更全面的认知,引导学生重新认识美术,更深入地了解美术,学会主动鉴赏美术。
作者:卢彪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明永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