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9 10:16:1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篇内部控制质量对零售企业绩效的影响,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引言
自COSO内部控制报告发布并被美国证监会作为唯一推荐使用的内部控制框架以来,建立高质量、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便成为提升公司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我国在2008年首次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之后,各类型企业也开始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内部控制对企业经营绩效的提升作用已经取得学术界的共识,进一步的研究主要从两个方向展开:第一,内部控制对其他关系的调节作用,如曾建中等(2022)发现,尽管CEO财务专长和内部控制自身都能够提升企业绩效,但却会形成僵化的日常管理机制流程而阻碍CEO发挥财务专长提升绩效;郑莉莉和刘晨(2021)的研究表明,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有助于抵御新冠疫情对企业绩效的负面冲击。第二,将绩效提升拓展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钱佳亮等(2022)发现,内部控制质量总体能提升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但不同维度的影响不同,例如控制活动实施程度会负向影响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本文是对第二种研究方向的拓展,与传统文献所讨论的内容相比,本文关注的问题是“内部控制是否实质上带来了企业综合绩效的改善”。具体来说,更关注对“绩效的改善”,而非对“盈利的提升”。除此以外,本文在研究视角上也有所贡献,将可持续发展引入内部控制质量对零售企业绩效改善的影响过程中,用以解释两者的关系。因此,本文具有将内部控制质量经济后果的研究从关注盈利“提升”拓展至综合绩效“改善”的理论贡献,也具有一定的现实贡献:本文发现,提升内部控制质量无助于零售企业短期绩效的改善,原因是高质量内部控制同时也意味着繁琐的内部管理流程,会带来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降低;要想实现零售企业的综合绩效改善,必须重视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从长计议。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内部控制质量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从长期来看,建立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措施能够通过优化体制机制增强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最终实现绩效的提升(樊行健和肖光红,2014)。然而短期内,对于零售企业而言,内部控制质量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系则不尽然如此。内部控制是靠企业董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经理层及其他企业成员去实现五目标的过程,包括合规性目标、可靠性目标、效率性目标、资产保全目标以及战略目标(钱佳亮等,2022)。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可以通过规范的经营状态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积极影响,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不少阻碍。其一,零售业企业规模固定、业务流程固化,在此基础上构建的“高质量”内部控制更多是对流程的控制,而非保证有效治理层能够行使监督权。其二,零售业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交易次数多,交易流程相似,若每次交易都要经过高质量内控机制的审查,不仅不利于降低经营成本,还可能导致内控机制流于形式。其三,零售企业基层员工众多,高质量内控需要让基层员工意识到内部控制在公司发展与他们工作中的重要性。这免不了要进行员工培训等工作,面对庞大的基层员工数量,其培训质量未知。建立高质量的内部控制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取得成效,零售业竞争激烈,只有占据龙头的零售业企业才有能力打持久战。对于更多的零售业企业而言,短期内想靠建设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获得竞争优势不太现实。因为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在建设过程中会给原本存在内控缺陷的企业带来大量繁琐的内部控制流程,从而影响零售业企业经营流转过程中存货与现金的周转,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带来负面作用。零售业企业想要依靠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赢得优势,还需资金、技术、人力等其他众多因素的保证。H1: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增加了繁琐的内部管理流程,导致了零售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降。
(二)内部控制质量、可持续发展能力与绩效改善
绩效改善的实现来源于企业内外双方的作用,已有文献证实了上市和经理人产生来源的促进作用(郑志刚等,2014a;郑志刚等,2014b),其中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可持续发展能力;它是影响企业绩效的重要因素,实现收益最大化是企业绩效评价的中心环节(张锦平,2016)。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稳健成长,在某竞争领域里保持竞争优势、持续盈利的关键。当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时,企业的总资产回报率、净资产回报率、资金利润率、资产负债率还有资本保值增值率等财务指标都会受到影响(兰丽娟,2021)。在企业绩效改善评价体系中,利润、效率、收入和现金流是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与绩效改善密切相关。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受损,企业的绩效改善成果很可能也会不尽人意。基于以上分析,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会对零售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造成不利影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减弱会对企业的绩效改善成果带来负面作用。所以,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不利于零售业企业实现绩效改善。H2:由于削弱了零售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不利于绩效改善的实现。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本文使用2009-2021年持续在市、未列入异常处理且数据完整的42家上市零售企业的年度样本为研究对象。由于模型设定使用了一期滞后项,故实际参与实证检验的数据条目为462条。基础数据来源于深圳迪波公司、Wind数据库与瑞思数据库,根据研究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处理软件使用STATA16。
(二)变量定义
因变量:绩效改善Improve。郑志刚等(2014a)指出,企业绩效提升具有综合性,不仅仅体现在盈利能力的提升上。他们使用代理效率、代理成本、ROA和ROE作为综合的绩效改善指标。在零售企业的专门研究中,兰丽娟(2021)考虑了盈利能力、资产周转(效率)和发展能力(销售增长)。本文认为,在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产生的应收与现收差异下,单独考虑销售增长这一应收制数字可能无法体现销售回款的绩效改善,因而补充了现金流改善的现收数字。具体如表1所示。首先,将绩效改善指标细分为利润改善、效率改善、收入改善和现金流改善四个方面,通过与上一期数字的对比进行量化,若本期较上一期数字更优(取1,否则为0),则表示实现了绩效改善。其中,利润改善指标细分为ROA和ROE,效率改善指标细分为资产周转率(代理效率)和管理费用率(代理成本)。最后,将六组二元变量加总转化为连续变量,综合体现绩效改善的程度。表1补充列示了指标均值,结果表明:相对于上一期的各项指标,有39.15%的样本实现了ROA的改善,37.40%的样本实现了ROE的改善,28.88%的样本实现了资产周转率的改善,50.19%的样本实现了管理费用率的改善,60.85%的样本实现了收入的改善,40.50%的样本实现了现金流的改善;在六个指标方面,每个企业每年度平均只能实现2.5698个指标的改善。自变量:内部控制IC。使用迪博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指数,该指数可以细分为五个方面:内部环境(IE)、风险评估(RE)、控制活动(CA)、信息与沟通(Info)、内部监督(IS)。中介变量:可持续发展能力SGR,具体为可持续发展率,根据如下公式(1)计算。经济含义是指企业不改变当前资本结构与销售状况等所能达到的最佳自然增长率,代表了企业依靠当前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能力。SGR=ROE*(1-股利支付率)/(1- ROE*(1-股利支付率)) (1)控制变量:参考相关文献,本文控制了规模(Size)、杠杆水平(Lev)、独董占比(Indep)、投资机会(TobinQ)和产权性质(SOE)。固定效应控制了企业个体效应与年度效应。
(三)模型设计
本文根据平衡面板数据构建如下双重固定效应模型,检验内部控制质量对零售企业绩效改善的影响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其中的机制作用。首先,根据H1,先构建模型(2)检验高质量内部控制的建设是否以牺牲企业可持续发展为代价;其次,通过模型(3)直接检验内部控制质量对零售企业绩效改善的影响。最后通过考察模型(4)的系数判断影响机制的成立性。
三、实证结果
(一)基准回归
首先进行假设检验,结果列示于表2中。模型(2)的结果列示于表2第(1)与第(2)列中,第(1)列为不加入控制变量的回归,第(2)列为模型完整结果。结果显示,IC的系数分别为5%水平显著的-0.015和1%水平显著的-0.027,完整模型的系数显著性上升。该结果说明,内部控制质量越高,零售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越差,从而证实了H1的理论分析。模型(3)的结果列示于表2第(3)与第(4)列中,同样分别列示了不加控制变量的回归与完整模型,IC的系数分别为-0.384和-0.285,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该结果说明,内部控制质量越高,零售企业越无法实现绩效改善,反而会导致绩效的恶化。模型(4)的结果列示于第(5)列中,IC的系数仍在1%水平上显著为负,具体为-0.343,而SGR的系数也在1%水平上显著为负,具体为-2.004。该列的结果显示,零售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越高,越能实现绩效的改善。由于IC对SGR的系数为负,SGR对Improve的系数为正,两者乘积的符号与IC直接对Improve的符号为同号,因此中介效应成立。又因IC的显著为负结果并没有因SGR的加入而改变,所以SGR为部分中介作用。从而H2的理论分析得到证实,由于削弱了零售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不利于绩效改善的实现。
(二)异质性分析:基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分组
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检验内部控制质量对零售企业绩效改善的影响,前文证明了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其中的部分中介作用。本文将进一步探讨两者的关系是否基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不同维度而存在异质性,见表3所示。
1.横向对比:是否高于同业水平。表3的前两列列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SGR同业横向对比的分组检验。结果显示,在SGR高于同业水平的分组中,IC的系数为1%水平显著的-0.377,在SGR低于同业水平的分组中,IC的系数为10%水平显著的-0.199。显然,在可持续发展能力高于同业水平的零售企业中,内部控制质量对绩效改善的负向作用更为显著。
2.纵向对比:是否高于自身上期水平。表3的后两列列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SGR自身纵向对比的分组检验。结果显示,在SGR高于自身上期水平的分组中,IC的系数为5%水平显著的-0.256,在SGR低于自身上期水平的分组中,IC的系数为10%水平显著的-0.281。显然,在可持续发展能力高于自身上期水平的零售企业中,内部控制质量对绩效改善的负向作用更为显著。总体而言,表3的结果表明,如果零售企业加大内部控制的建设力度以提高内部控制高质量,造成绩效改善失败的可能性在可持续发展能力低于同业水平和低于自身上期的零售企业中更低。由此可见,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差并不意味着较差的后果,它能够抵御过度僵化的内部控制措施造成的绩效改善失败的风险。
(三)指标拆解下的内部控制质量与绩效改善
1.拆解内部控制质量。表4列示了根据内部控制细分指标作为解释变量时模型(3)的回归结果。可见,控制活动CA对零售企业绩效改善的影响不显著(系数为-0.50),而内部环境IR和信息与沟通Info均显著为正(系数为0.209和0.527);风险评估RE和内部监督IS均在1%水平上显著(系数分别为-1.103和-0.602)。表4的结果表明,内部控制质量无法实现零售企业绩效改善的主要原因在于风险评估和内部监督的缺失,而建立良好的内部环境与信息沟通渠道则能够实现零售企业的绩效改善。
2.拆解绩效改善。表5还原了绩效改善综合指标Improve的细分项目,并将估计方法更换为Logit模型执行模型(3)的设定。结果表明,内部控制质量无法显著地决定利润改善(IC对ProfitA和ProfitB的结果均不显著),内部控制质量越高,零售企业的运行效率反而显著更低(IC对EfficiencyA和EfficiencyB的结果均显著为负,分别为10%水平显著的-0.045和5%水平显著的-0.067),也无法实现收入的逆转(IC对Income的系数为1%水平显著的-0.136)。然而,IC对Cashflow的系数为1%水平的0.020,表明内部控制质量有助于提升零售企业的现金回流能力。
四、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探究了内部控制质量是否能够实现零售企业绩效改善的问题,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越高,零售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越差,从而不利于绩效改善的实现。本文还取得了其他发现:较低的持续发展能力反而能够抵御过度僵化的内部控制措施造成的绩效改善失败风险;内部环境与信息与沟通的建设能够实现零售企业的绩效改善;内部控制质量有助于实现现金回流水平的提升。据此,本文取得的最终结论是:由于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建设需要繁琐的内部流程重塑,在短期内降低了零售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而导致其无法帮助零售企业实现短期内的绩效改善。
(二)研究建议
第一,零售业企业要有良好的风险意识,立足长远发展目标,结合实际来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治理水平。有效的内部控制是企业可持续发展建设的基础,零售业企业业务规模与模式较为固定、偏向流程化,短期内形成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不一定促进企业发展。零售业企业应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内部控制的质量,找到最适合自身发展的内控机制。第二,企业应提升管理层和员工的整体认知水平,设立合理的考核机制激励员工,而非只拘泥于形式性的监督。零售业企业基层员工数量多,交易次数频繁,合理有效的机制可以充分调用员工积极性,对企业的绩效改善产生直接的正向影响。第三,各方面营运良好的企业,可以采用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增加现金流量,降低现金流短缺风险。由此降低后顾之忧,让企业更好实现内部资源配置,助力企业可持续发展。而对于零售业企业来说,短期内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所带来的风险高于收益,尽管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会降低现金流短缺风险,但是零售业内竞争激烈,瞬息万变,长期生存才是首要目标。
参考文献:
1.曾建中,刘桂东,庞睿.CEO财务专长、内部控制与企业绩效——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国际金融研究,2022(5)
2.郑莉莉,刘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绩效[J].审计研究,2021(5)
3.钱佳亮,徐燕,骈子涵.企业内部控制要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J].时代经贸,2022,19(5)
4.樊行健,肖光红.关于企业内部控制本质与概念的理论反思[J].会计研究,2014(2)
5.郑志刚,成为,许荣.对上市与企业绩效改善关系的再检验——基于我国制造业配对样本的证据[J].金融研究,2014(9)
作者:田力 单位:山西工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