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9 10:45:1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篇民族民间舞课程改革研究,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悠久多彩的传统音乐文化如璀璨星河,照亮了人类艺术的天空。其中,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是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为传统文化注入了与众不同的文化活力和艺术魅力。中华民族的先祖们用自己独特的肢体语言、丰富的情感以及独特的创造精神,打造了具有东方神韵的民族民间舞蹈体系,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智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领会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内涵,就读懂了中国劳动人民的肢体语言,就能感受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瑰宝,民族民间舞蹈已经从一种艺术形式升华为能够彰显民族文化精髓的艺术载体。广大群众用自身的形体动作和思想情感表现对生活、情感的认知,展现民族的历史文化底蕴。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流变是一部内容丰富的中国文化历史纪录片,全面呈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面貌和百姓的生活、情感。随着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继承与发扬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已经成为教育界的重要课题。
尤其是高校“如何将流传久远、类型繁多、风格多样的民族民间舞蹈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在对学生进行舞蹈动作技巧教学的同时,让学生充分掌握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底蕴,体会舞蹈的民族特性和民族精神,在提升学生舞蹈表演能力的同时,使学生更多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激发自身的民族自豪感,努力成为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推向世界舞台的创新型舞蹈人才”,成为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改革研究的新方向和人才培养的新目标。但是,从当前高校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实际来看,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程的地位有待提升,教学模式与时代发展有脱节之处。尤其是,学生在多元舞蹈文化的影响下,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内涵认识不深,对课程的兴趣有待提高。这种情况不仅会影响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艺术人才的培养质量,更会影响中国传统舞蹈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因而,基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作为民族民间舞蹈的主要传播和传承方式,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课程教学要从教学创新的角度出发,适当摒弃陈旧的课程模式,对新型的课程模式进行大胆开发和应用,培养出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舞蹈人才。笔者从自身的教学经验出发,建议从培养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人才入手,推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程教学改革。
二、基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实施策略
(一)转变教学方式,创新课程模式
多数高校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延续了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对培养舞蹈专业人才的能力的效果是毋庸置疑的。但过于成熟的教育理念往往意味着传统思维根深蒂固,一定程度上成为创新改革的限制性因素。在世界多元舞蹈文化思潮的影响下,传统教学模式培养的舞蹈专业人才很难较快地投入舞蹈事业的发展中。基于这一状况,高校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要总结经验教训,创新课程模式。高校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推进舞蹈课程模式创新,增强舞蹈专业人才的实践创新能力。首先,民族民间舞蹈课堂要由填鸭式课堂向启发式课堂转变。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如果只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只能机械地模仿舞蹈动作,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而难以体会到优秀舞蹈文化的内在精髓。因而,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改革中,教师可以把不同的舞蹈内容与传统文化进行紧密结合,激发学生对传统舞蹈文化的探索兴趣,对学生的舞蹈技能与文化修养进行双重培养,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将传统的单一技能课程进行扩容,渗透复合型的课程模式,融入社会学、历史学、美学、文学等内容,挖掘民族民间舞蹈的深层文化内涵,由培养专业型舞蹈人才向培养文化型舞蹈人才转变,使学生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诠释体现出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更多舞蹈人才加入传承优秀舞蹈文化的队伍中。其次,高校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程要积极吸收现代多元化舞蹈课程的优点,同时,融入现代信息技术,打造灵活生动的舞蹈课堂。教师要吸收新型的教学理念,学习先进的教学手段,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与现代教学技术相结合,把创新作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程发展的灵魂,积极创作符合时代文化发展需要的民族民间舞蹈作品,并将新的教学思想、方法和内容引入到民族民间舞蹈课堂教学之中,为高校舞蹈课程创新改革注入新的动力。最后,高校要创新民族民间舞蹈课程模式,充分发挥选修课的积极作用。尤其是要充分利用少数民族的舞蹈资源,使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程体系更有特点。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课程结构中,选修课一直是提升学生舞蹈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但笔者在对高校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选修课程的调查研究中发现,部分院校对舞蹈选修课的安排不甚合理,更注重必修课的学分和评价,导致一些少数民族的舞蹈课程得不到重视,学生获取的相关舞蹈知识内容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艺术视野,也限制了学生对民族舞蹈的创新探索。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舞蹈无疑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体系中的“奇花异果”,各个民族的舞蹈文化都有着夺目的色彩,少数民族的舞蹈动作丰富多样,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艺术创作启发,少数民族舞蹈资源的利用既可以为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最优质的课程素材,也有利于地方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强化情感教学,彰显舞蹈内涵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不仅具有丰富的舞蹈技巧,还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蕴含了深沉的民族情感。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是民众情感的大集合,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民族民间舞蹈情感的挖掘。笔者在调研中发现,情感教学是传统舞蹈教学课堂中最容易忽略的部分,教师对舞蹈情感的启发大多是一语带过,而将重心放在民族民间舞蹈动作的训练上,这样培养出来的舞蹈人才无法对舞蹈动作的内在情感进行丰富的呈现,其表演的舞蹈也缺乏情感意境,难以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所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触动学生的心灵,是创新舞蹈人才培养模式的突破点。此外,民族民间舞蹈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展露着中华民族最真实、最朴素的情感世界。各个民族的鲜明的民族性格、平实的审美情趣都在民族民间舞蹈中交织呈现,高校在民族民间舞蹈的课程改革进程中,要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抓住学生的情感特点,推动学生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进行情感探索,并通过丰富的情感教学使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真实的情感,并将舞蹈的意蕴之美以丰富的肢体动作进行展现,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舞蹈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分的表现”。最终,以情感教学作为舞蹈教学的创新契机,并使之成为舞蹈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教学手段。在“情感施教”的创新理念下,学生会对传统舞蹈文化生起热爱之情,深厚的民族感情与丰富的舞蹈语汇相交融,就能实现民族民间舞蹈的情境营造和情感启发,学生有了“与情共舞”的内心体验,就有了创新实践的动力。
(三)重塑课程结构,创新教材体系
高校现有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教材的部分内容已与教学课堂、学生能力培养实际所需有所脱节。近些年来,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思想与教育导向在不断发展,民族民间舞蹈的课程结构和舞蹈教材体系也在不断改革,逐步引入了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思维,力求完善民族民间舞蹈课程结构,使其更加适应不断变化的舞蹈人才需求。但目前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材还是存在灵活性、科学性、实用性不足等显著问题,完善民族民间舞蹈教材内容,创新舞蹈教材体系,对于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高校应该从“重塑”着手,敢于破旧立新,围绕现代化的社会文化环境,从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对民族民间舞蹈教材体系进行优化和变革,突破当前的民族民间舞蹈人才培养壁垒,推动舞蹈人才队伍建设。首先,高校要积极提升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材的开放性。针对当前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实施方法较为保守等重点问题,高校要重新搭建开放的课程模式,构建知识与技能融合的载体,在保留中国传统民间舞蹈教材的专业性、艺术性特色的基础上,增加开放性知识的搜集和积累。
高校要紧紧围绕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特色,从民间舞蹈的素材着手,深入挖掘民间舞蹈的文化元素,提炼出贴近高校课堂需求的民族民间舞蹈元素,整理出具有实用性和特色性的教材内容,使学生直观地感受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艺术形象,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并将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材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从开放性的舞蹈教材中汲取更多营养,让教材成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源头活水”。其次,高校要发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优势,彰显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艺术特色,打造能够彰显优秀传统民族舞蹈文化底蕴的课程体系。创新性的舞蹈人才培养一定要对学生进行民间文化的熏陶,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民间舞蹈文化重大的艺术价值。笔者在调研中发现,部分高校的民族民间舞蹈课程体系难以充分展现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精华。在舞蹈人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体现中国传统舞蹈文化的民族性、本土性,同时,要积极与国外先进课程体系进行横向比较,吸收国外舞蹈课程体系的优点,进行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课程的构建。最后,高校可以对现有的舞蹈教材进行块状分割,并进行教材体系模块化的创新实践。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环节进行科学的模块划分,使各个模块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并设计系统的教学循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在具体的操作上,教师可以把各种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按照体态、动律、舞步、基本动作等内容进行全新的模块分割并重组,不再拘泥于原有的课程安排,灵活穿插技巧训练和知识讲座。在模块式的教材体系下,学生的基本功更加扎实,并能触类旁通,这不仅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融合与发展有促进作用,也有利于复合型创新舞蹈人才的培养。
三、结论
总而言之,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实践创新型舞蹈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高校基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改革成为培养高端舞蹈人才的必由之路。笔者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舞蹈教学经验,联系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发展目标,针对如何推进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改革提出的建设性策略,对高校民族民间舞蹈的育人成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作,人才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关乎传统舞蹈文化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更多的教学同仁广开思维,投入教学实践创新,推动中华优秀舞蹈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型舞蹈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朱永康.浅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创新[J].明日风尚,2022,(12):61-64.
[2]郭怡,刘伊,李延浩.“民族性”与“现代性”融合——论现代民族民间舞蹈的创作发展路径[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4):74-81.
[3]卢萍.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及其发展趋势分析[J].艺术科技,2014,27(09):99-100.
[4]谭洁芸.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专业在职业院校的发展[J].职业,2020,(21):101-102.
[5]王芮.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弘扬传统文化的路径初探[J].大众文艺,2019,(01):146.
[6]陈楠.浅谈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规律及发展趋势[J].艺术科技,2017,30(06):185.
作者:何辉 单位:张家口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