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国际人才培养探讨

时间:2022-12-02 10:51:1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篇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国际人才培养探讨,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国际人才培养探讨

一、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国际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我校作为公路交通领域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专业院校,60余年来培养了6万余名专业人才,为国家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当前“一带一路”倡议中,肩负着培养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国际人才的重大使命。然而,在人才培养体系方面,用于专门培养国际研究生的师资较为短缺,并且国际化水平不高,与国外的学术及行业交流互动较少。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的作用至关重要,其对研究生的国际化教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随着研究生数量的逐渐增多,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难度逐步增大,如工程创新实践能力、外语沟通协调能力等的培养。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培养体系亟须从解决复杂技术问题的工程理论知识、应对多因素影响的工程实践能力、协调多方利益的国际交流能力三个方面来创新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的培养机制。如何通过具体培养机制改革举措,实现交通运输工程国际人才的有效培养,仍需采取针对性的探索实践。

二、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国际人才培养目标

我校拟联合“双一流”高校共建研究生人才国际化培养平台,引进国际知名专家共建全方位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并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及学校自身实际情况,逐步探索并建立符合实际的研究生人才国际化培养模式,培养满足复合技术能力和国际视野要求的国际人才。

三、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国际人才培养建设内容

项目组围绕提升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研究生的国际竞争能力,建立了多方位的国际交流机制,实现了“国内+国外”平台的研究生双边合作互动,优化了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复合型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具体建设内容如下。

(一)搭建可靠搭建可靠、多样化、多层次的国际化培养平台

基于国家留学基金委(CSC)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国内外合作项目,我校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密西根州立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等国外知名高校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基于我校特殊地区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开展国际合作育人。同时,组建国际联合实验基地及坐落在海外的国外联合研究基地,如“111计划”引智基地等,促进国际合作研究、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

(二)构建全贯通构建全贯通、全方位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

首先,要设置国际课程,开设1~2个采用全英文授课的英语硕士学位项目,聘请国外大学教授、跨国公司高管授课,提升研究生的国际交流能力。其次,面向学校“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相关领域的优秀研究生,与国外知名公司联合举办国际暑期学校,并开设系列课程和学术研讨会。此外,为了进一步支持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鼓励研究生参加高水平国际竞赛,提升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特在学校设立“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基金”,并将博士生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作为其毕业和授予学位的必要条件,使学生在开阔视野、提升竞争力的同时,也能促进文化的深度融合。

(三)建立校内外建立校内外、国内外综合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项目组搜罗全球内容丰富、材料新颖的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知识,构建国内外、校内外的网络资源平台,可供研究生进行行业知识补充。合理搭建网络资源平台系统,划分学生、教师和管理员等不同的用户类别,以“资源的上传和下载、知识的交流和互动、成绩的考核和提升、后台管理的及时和有序”构建网络资源教学平台。如此,研究生可以了解海外工程的技术规范体系,也能熟悉海外工程中的管理架构细节,从而进一步加快人才国际化培养进程。

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人才国际化培养方式构建

(一)建立保障体系建立保障体系,全视角推进国际化

我们要持续推动对外开放办学,深化与海外院校的实质性合作;积极建立校企协同机制,为中国公路工程等基础设施工程海外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充分发挥我校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倡仪的先发优势,积极拓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渠道;建立健全的软硬件保障措施,为师生搭建广泛的国际合作交流平台。

(二)完善课程内容完善课程内容,打造国际化专业体系

我们要开设双语课程及全英文课程,打造对接国际标准的专业课程体系。国际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培养学生的跨学科专业技术能力,对实现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技术供给与企业国际化产业工人的技术需求的高度契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工程能力类引导型课程以提升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开阔国际工程视野为目标,面向“一带一路”建设、重大工程、海外项目等需求,增设海外项目招投标、工程设计等课程,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和胜任国际工程项目的能力。

(三)提升师资条件提升师资条件,全方位融入国际化

我们要建设具备国际化视野与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可引入公路工程专业及相关学科的国外教授参与到我校研究生培养的教学实践中,国外专家的讲学计划可为学生提供一个直接与该学科领域专家面对面进行学习和交流的机会。还可采取国外专家+校内助手的模式,由国外专家带领一名青年教师,这样既培养了我校年轻教师,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五、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国际人才培养成效

(一)提升学校国际综合影响力

2017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同年9月21日,再次联合发布《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正式对社会公布我国拟重点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名单。我校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计划名单。而入选的具体任务中,也注明了具体要求:“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强化高层次人才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一流科学家、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聚集世界优秀人才。”据我校公路学院研究生办公室统计,近年来我校交通运输工程学科攻读研究生学位的海外留学生人数上涨趋势明显,如图1所示。虽然近年来长安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中海外留学生人数并非绝对逐年上涨,如2018年海外留学研究生人数出现了负增长。然而采用数学统计方法对图1的数据进行线性拟合,结果显示,海外留学研究生人数增长趋势明显。根据拟合方程的系数可知,海外留学研究生人数增长率甚至达到了370%。可见,长安大学交通运输专业可以有效聚集世界优秀人才。

(二)促进海外产教深度融合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和要素,强调深化产教融合策略,可有效增加高校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的贡献,显著促进产业技术变革、加速创新驱动,从而实现“双一流”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长安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科有效借助企业国际化实践经验和其他各方的资源优势,减少了场地、设备、人力等方面的投入。与此同时,企业可有效提升员工的技术水平,拓宽员工培训途径,也获得了学校科技方面的大力支持。

(三)拓宽师生的国际视野

国际视野指的是能够从世界的高度观察和认识国际社会,认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在国际交往中有恰当的行为与态度。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合作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要求学生具备更宽的国际视野。而为了培养这样的人才,教师也必须具备更宽的国际视野。长安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的国际化实践探索为学校师生拓宽国际化视野提供了渠道。具备国际视野的研究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还要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长安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在进行国际化实践的过程中,一方面将一批批教师送出国门开展教学实践;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通过学校的国际化实践走进中国的校园。据长安大学公路学院研究生办公室统计,近年来长安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的学生赴海外联合培养人数的上升趋势明显,详见图2。20102012由图2可看出,虽然出国联培的学生并非绝对逐年上涨,如2012年与2011年的人数持平,2015年和2018年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然而采用数学统计方法,对图2中的数据进行线性拟合,结果显示,出国联培人数的增长趋势明显。根据拟合方程的系数可知,出国联培人数增长率达到了130%,可见学生出国接受国际化培养的愿望较强。

(四)构建国际化交通运输人才培养共同体

为将我国全面建成世界一流的交通运输强国,必须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交通运输人才。因此,交通运输工程学科院校应全面思索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进行科学谋划,同时制订更为详细的国际化路径与内容要求,以有效指导国内各交通运输院校有序、有效地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

六、结语

国家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是国民生活的“骨架”,更是关乎国家安全的战略资源。目前我国公路交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推动了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增强了民族自信,支撑了民族复兴。我校作为公路交通运输领域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专业院校,为国家交通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本文针对长安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现状,对长安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研究生的国际化培养进行了研究和分析。通过创新发展国际化研究生培养方案,提升学校国际综合影响力、促进海外产教深度融合、拓宽师生的国际视野,最终推动我校交通运输学科人才国际化,为国内其他院校的交通运输专业国际化发展提供有效借鉴。

[参考文献]

[1]蒋在文.交通企业“走出去”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长安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为例[J].交通企业管理,2019(5):98-100.

[2]李军,段世飞.“一带一路”倡议下基础教育课程的使命与践履[J].当代教育科学,2019(11):25-30.

[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EB/OL].(2017-01-24)[2020-06-23].h

[4]杨成,富海鹰,蒲黔辉.“一带一路”背景下交通土建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5):110-114.

[5]杨立春,胡珉彰.“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增长空间溢出效益模型构建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7):107-114.

[6]盛玉刚.交通工程专业研究生国际化培养体系[J].教育教学论坛,2011(26):27-28.

[7]罗伟.基于“一带一路”倡议和区域行业需求的轨道交通国际化人才培养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6):22.

[8]沈鹏熠.“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7(31):32-36.

[9]袁方.“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土木工程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7(11):10-11.

[10]张久鹏,李鹏,刘玉,等.国际化涉外型路桥类本科人才培养与保障体系研究[J].大学教育,2016(12):24-26,31.

[11]田晖,宋清,黄静.东道国制度质量、“一带一路”倡议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J].统计与决策,2019(11):148-150.

作者:屈鑫 徐玮 汪海年 王磊 单位:长安大学公路学院 长安大学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