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保护范文

时间:2022-12-06 15:42:3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篇生态环境保护范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生态环境保护范文

生态环境保护范文1

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国家不断提升对环境保护的支持力度,生态文明建设也已经纳入到了我国长期规划与管理布局中。结合当前的环境保护现状进行分析,科学手段的应用涵盖了整个区域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具备着较强的预警功能和实时监测功能;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以及自动化计量技术等的应用,满足了环境监测工作中数据和信息的科学获取,并保障监测结果更具价值。相较于传统的污染源监测技术,应用自动化监测技术能够大幅降低监测时长,减少监测人员主观性对监测数据的影响,大幅度提升了监测效率,能够满足对污染源的实时监控应用要求,为污染源监控工作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支撑,为我国的现代化生态环境保护奠定了坚实基础[1]。

1环境污染的危害环

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和整个生态系统都具有较大的危害性,如酸雨、温室效应等就是严重的环境污染危害现象,其给人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带来了不良影响。如果在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污染后不进行有效治理和监控,还将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通过相关研究发现,环境问题与人们的生活质量有着紧密的联系,而环境污染问题也会造成人类生存过程中的诸多疾病,比如说血液疾病、癌症等,除此之外,环境污染还会影响到食品质量、空气质量以及水资源质量。因此,我国不断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科学快速地落实污染源监测技术的应用,也是我国加强环境保护力度的表现[2]。

2常用的污染源自动监测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污染源自动监测技术在环境保护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其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其中应用最为频繁的技术包括烟气压力检测仪、烟气温度湿度检测仪、氮氧化合物检测仪、污水流量检测仪、远程监控平台等。这些软件能够实现对数据和信息的收集,并及时上传至终端设备。在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的感知层内设置了多个检测仪器,在环境保护工作中能够利用传感器实现对数据和信息的获取,全面感知污染情况,详细了解污染物种类以及污染源信息等,再结合相关数据传输至应用平台中,满足对污染物的科学分析;通过利用可视化管理平台,并结合计算机和互联网等技术开发新型监测系统,以满足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系统建立要求,利用物联网的网络技术落实对各类污染物监测仪器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工作人员对特定生态环境或污染源的识别、定位和实时监测等智能化网络监控管理工作。通过对污染源监测技术应用中的相关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我国现阶段的污染源自动监测技术能够满足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其主要应用在废水监测以及废气监测方面。当前人们的文化程度越来越高,政府对于环境保护的关注度也在持续提升,并结合环境保护要求不断落实专项资金的应用,满足对污染源自动监测技术应用的更新与优化,提供了较多的资金以及人才支持。未来,污染源自动监测技术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能够科学落实对更多污染物的监测与管理[3]。

3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的问题分析

3.1基础设施不完善

很多企业在进行排污口监测设备的安装时,并未结合国家对于环境保护的需求准确安装监测仪器,如监测仪器安装位置相对随意或者违规改变排污口尺寸、位置等,造成了获取的监测数据和信息缺乏准确性。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对设备的应用要求非常高,而且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果出现了问题,将会影响到数据和信息获取的精确性。因此,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工作人员需要针对实际情况加大对设备的精准维护,落实良好的位置安装,根据设备使用要求促进设备安装的精确性与合理性。

3.2管理体制不健全

在环境保护工作中,污染源监测体系的建立以及系统运营必须由当地的环境保护部门牵头,具体工作需要相关研究人员执行,然而由于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与沟通,经常会出现管理机制不够完善以及各类环境保护措施执行不到位的现象,无法满足自动监测装置的应用要求。通常来说,监测设备的安装需要交由专业的工作团队负责,并委托第三方检验机构对设备进行维护与管理。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某些企业会对监测设备的安装加以抵制,甚至个别企业存在着弄虚作假的现象,将虚假信息提供给环境保护部门,这一情况的出现将无法满足自动监测技术的应用要求,制约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甚至会给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不良影响。虽然我国制定了完善的规章制度来保证监测数据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但是在数据的识别与处理过程中,针对异常数据的处理措施仍然存在漏洞。

3.3排污单位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在环境保护工作中,为了达到自动化监测技术应用要求,需要强制落实排污单位自动化监测设备的安装,然而一些排污单位并未意识到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也未及时开展自动化监测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从心理上抵触自动化监测设备的安装,甚至认为安装了自动化监测设备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营与发展。因此,在实际的设备安装与管理工作中,一些排污单位虽然安装监测设备的安装,但是并不会派遣专业工作人员对安装的设备进行维护与管理,经常存在设备出现故障、维修不及时的现象,还有一些企业为了降低运营成本,会选择与规模较小或者运营维护人员专业性不强的运营企业合作,导致自动化监测数据的精确性下降[4]。在实际生产工作中,一些排污单位为了减少自动监测给企业生产活动带来的阻碍,往往通过人为方式干扰监测数据的发送,经常存在弄虚作假的现象,笔者认为将自动化监测系统作为环境监管的手段,其并未发挥良好的预警作用。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排污单位并未意识到环境保护工作的价值,具备的法律意识较低,无法满足对污染源的自动监测与管理,传输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下降,无法发挥自动监测系统所价值。

3.4运营维护人员技术水平不高,运维不规范

在污染源自动监测技术应用过程中,设备包含的功能较多,而且存在于多个子系统中,涉及多种先进的技术应用。在环境保护工作中,自动化技术、信息化技术以及仪器仪表的应用综合性较差,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及时开展对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的维护与管理,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实现对数据和信息的精准分析。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工作人员需要经过专业培训,严格参照国家制定的相关标准对系统进行验收、安装、调试与管理。

4在环境保护中污染源自动监测技术的应用

4.1硬件设备

首先,在环境保护工作中,要结合环境管理需求进行分析,科学落实设备的研发与引进。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硬件设备的应用进行探讨,确保监测设备能够符合应用要求,最大限度满足对污染源的监测,减少外界因素给自动化监测设备的使用带来的不良影响。同时,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工作人员需要发挥自身在工作中的引导以及榜样作用,吸引更多的人员投入污染源监测工作中,满足污染源监测与管理具备较强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比如,政府部门可以结合污染源监测要求,制定相关的管理政策,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引导,并且促进工作人员具备较强的技术创新理念,以更有效地落实自动化监测设备的应用,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规范化。要结合环境管理要求设置相应的管理系统,利用有效的控制方法,满足对区域内污染源的监测,积极解决监测中存在的漏洞,有效落实解决措施;其次,提高对监测结果的重视与分析。在硬件设备的研发工作中,需要加强对监测效果的分析与判断,通过合理的监测效果分析,不仅能够发挥自动化监测技术所具备的价值,还能够为污染源控制与管理提供支持;最后,保障各类监测设备发挥最大的作用。由于污染源监测工作中涉及的污染源种类较多,而且存在形式多样化,要针对不同的污染源采用不同的硬件设备以满足科学的污染源控制与管理,只有设备具备较强的针对性与合理性,才能够保证治理效果的提升。通过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工作人员能够利用搜索引擎获取有效的数据与信息,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

4.2监控系统

在污染源控制与管理中,自动化监测技术的应用能够满足技术应用效果。结合信息化和科学化的监测手段,实现污染源的控制,降低污染源给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也能够使污染源治理方案具备较强的合理性。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加大对企业生产状况的分析与监督,包括生产过程中废气排放及废水排放等,如果在监督与管理中发现企业存在超标排放的问题,设定的监测系统就会发出警报,提醒相关工作人员落实对污染源的控制。对于环境污染治理工作人员而言,可以提前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判断,落实针对性的治理工作,减少环境管理给居民生活带来的不良影响。在监控范围内,整个监测系统都会受到信号的影响,所以工作人员要及时发现相关问题,科学落实污染源控制保障,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如果在污染源控制方面发现超标问题,工作人员要及时将数据和信息进行汇总,并上报给相关部门,及时监控涉事企业的生产状况,责令其进行整改或停止其进行生产活动。要结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污染源控制与管理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分析,明确落实处罚机制。在污染源监测工作中,由于污染源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相关工作人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数据进行有效的收集与整理,开展对各类污染源的监测,满足数据的准确记录与登记。在整个过程中如果数据发生了变化,很有可能影响到数据的准确性,因此需要对数据进行动态化修改以保障其精确性[5]。

4.3软件方面

在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加大对相关软件的重视,促进自动化监测系统具备良好的监测效果。相关工作人员需要结合制定的监管措施,提升软件的应用效率,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在自动化监测设备应用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如果发现软件在运行过程中存在长时间无法反应或者效率较低的情况,需要及时对软件、设备进行更新与调整,只有软件与平台之间有较高的配合度,才能够及时探讨污染源的监测情况,为环境管理提供支持。如果在工作过程中未及时进行相关软件的调整,仍然采用运行效率较差的设备,很有可能给环境管理带来不良影响,也将会出现大量的污染源泄漏,针对此类问题,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软件平台进行合理利用和管理,落实针对性的分析,促进污染源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在监测工作完成之后,还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利用数据库系统对数据进行保存,为日后的环境保护工作以及环境自动化监测设备的更新提供支持。

5污染源自动监测技术的应用举措

5.1明确具体工作内容和要求

在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工作人员在具体工作任务的执行中,需要落实严格的企业排污标准,根据污染源排放情况等进行分析,必须确保排放情况符合当地制定的排污要求,在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之后,科学选取自动化监测设备与系统,满足对污染源的监测与管理。设置的污染源监测系统需要通过网络进行整合,发挥污染源监测系统的价值,及时上传环境管理工作中的各项数据和信息,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通过数据和信息生成相应的环境报告,工作人员可以对数据与结果进行探讨,适当地调整企业生产计划,减少给环境管理带来的不良影响。

5.2对设置的监测点进行革新与优化

在环境监测工作中,需要结合监测系统的要求满足对技术条件以及技术优势等的分析,充分发挥监测系统所具备的应用价值,合理落实相关注意事项,满足对监测内容的调整。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促进监测内容的优化与完善。另外,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监测点的设置时,可以通过模拟以及功能划分等不同方式,充分体现设备所具备的价值,对设备的缺点进行分析,满足设备应用性能的体现。在对数据和信息进行精准分析之后,按照要求制定环境保护对策并加以实施。

5.3通过代运营公司实现环境保护

在污染源监测与管理中,涉及的监测范围较广,很多污染源无法落实同时治理,这一情况将会导致环境治理工作出现延误,也会造成大量的污染源泄漏问题。针对此类问题需要在实际的监测工作中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选取相应的代运营公司,促使监测到的数据和信息更加精准,满足监测工作的有效性,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更多的支持。

5.4严格做好现场检查

在污染源自动监测技术应用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加大对现场的监督与管理,在现场检查工作中需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检查方案,满足管理制度的合理性,严格落实相关措施,满足对重点区域的维护与管理。另外,环境保护部门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开展科学的环境管理执法,满足对执法内容的优化,使环境监测工作中污染源自动监测与管理更具价值。在进行现场管理时,工作人员还需对现场监测工作进行协调与优化,制定完善的设备维护方案,开展相对应的污染源监测调查与分析,形成完善的管理系统,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支持,确保获取的数据更加精准。

6结语

总而言之,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有效的环境污染应对策略。要从整体对污染源自动监测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结合污染源监控工作中存在的影响因素,制定科学的规划与管理方案,从而使自动化监测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我国现阶段生态环境存在的污染问题,进一步加强我国对特定生态环境或污染源的监控和分析,从而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

作者:杨任能 毕永良 单位:广州市微生物研究所有限公司

生态环境保护范文2

“十四五”时期是实现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期[1],国家提出,各地要结合实际确定积极明确的达峰目标,制订达峰实施方案和配套措施。中国70%以上的碳排放来自工业部门中的钢铁、建材、有色、化工、石化、电力、煤炭等高排放行业[2],鼓励这些重点行业提出明确的达峰目标并制订达峰行动方案。国家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措施,2021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方案提出,将碳达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重点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各地区梯次有序碳达峰行动“碳达峰十大行动”。同期,国家发改委制定了《石化化工重点行业严格能效约束推动节能降碳行动方案(2021-2025年)》。2022年3月,《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及路径》报告发布,提出了为有序推进中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应坚持的八大战略和七条路径,同时,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可见,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已迫在眉睫。连云港作为国家七大石化基地之一,其碳达峰行动对于整个石化产业减排及其他重工业城市低碳转型意义重大。连云港当前经济发展依赖于传统工业,冶金、化工、石油加工等重工业占比超过60%,产业重化程度较高,导致连云港能源资源消耗较大。另外,连云港市在“十四五”阶段能源排放总量与强度将出现翻倍式激增,未来增量仍处于快速上升通道,达峰形势十分严峻。一边是“碳达峰、碳中和”,一边是经济社会发展,如何齐头并进?本文结合连云港市产业结构特点,研究探索生态环境保护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协同发展路径,为连云港市实现“双碳”目标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

1连云港市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及碳排放现状

1.1产业结构现状

连云港市基本形成以医药、石化、化工、钢铁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近年来不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关闭了大批化工企业,但工业所占比例仍相对较高,2020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8∶41.9∶46.3,连云港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约1.249吨标准煤/万元,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结合连云港市发展预期,石化、化工行业将是“十四五”的发展主力军,高耗能行业对传统化石能源消费存在刚性需求,将直接带来化石能源消费爆发式激增,能源消费高碳化趋势更为凸显。1.2能源结构现状2020年连云港市煤炭、油品、天然气、调入电力、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例约为53.4%,16.9%,4.6%,12.4%,12.6%,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较国家平均水平15.3%仍有2.7百分点的差距,预计到2025年达到18%。化石能源仍是连云港市能源消费的主要类型,新能源发电(不含核电、水电)装机容量1.7751×106kW,占全市装机总量的17.40%,预计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超过30%。1.3碳排放现状连云港市碳排放呈总量渐增、增速放缓、强度下降趋势,“十三五”期间,连云港市CO2排放总量增长至2.495×107t,年均增速达3.7%,经过估算可知,单位GDP排放量从1.0011吨二氧化碳/万元下降至0.8411吨二氧化碳/万元。“十四五”期间,全市排放量预计将增长至约7.800×107t,原煤消费产生的排放翻两番,单位GDP排放强度较“十三五”末上升84%左右。

2连云港市实现“双碳”目标的可行性分析

尽管连云港市在碳减排方面压力较大,但其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仍存在一定优势,连云港市海洋与海岸带自然资源禀赋优越,海洋在碳中和目标实现方面通过持续增加碳汇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来发挥重要支撑作用[3]。

2.1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

丰富的海洋能、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资源是连云港市实现“双碳”目标的天然优势。2.2固碳能力前景广阔连云港市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湿地资源、滩涂海洋资源等绿色屏障,因此固碳能力、生态碳封存技术前景广阔。2.3探索废气回收利用新途径进展积极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Cpture,UtilizationaandSorage,CCUS)技术是石油化工城市进行碳减排的t高效之路[4]。连云港市已有CCUS相关项目落地,如连云港盛虹集团旗下斯尔邦石化与冰岛碳循环利用公司共建的全球首条“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绿色甲醇—新能源材料”产业链项目。项目设计回收CO21.5×105t/a,相当于15套大型石化装置一年的CO2排放量。

3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路径措施

加快科技创新和政策创新,是支撑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一方面,要加快科技创新,充分发挥科技在连云港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中的催化作用。同时,激发创新活力,运用政策创新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理论及制度保障。其中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协同推进,运用生态环境手段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是政策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向。

3.1综合施力优化产业结构

以清洁生产、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行动等生态环境手段为突破点,依法依规有序淘汰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分行业推动达峰,将碳排放控制纳入清洁生产审核[5],运用高新技术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企业进行节能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3.2强化源头控制把好项目关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从决策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基础性生态环境制度,由“三线一单”、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构成全链条源头防控体系[6-7]。将碳排放与环评管理统筹融合,在电力、钢铁等重点行业项目环评审批过程中,开展多部门联合审批,推动“碳达峰、碳中和”要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机衔接。同时,推动将碳排放评价纳入环境影响评价,利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优势,了解建设项目的碳排放情况并进行碳核算,优化建设项目的设计参数,进而提出碳减排措施与建议,实现环境影响评价在减污降碳源头上的管控作用[8-9]。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10],在排污许可证中规定企业碳排放强度、总量限值、燃料替代、使用要求及监测、记录、报告要求等许可内容,并要求企业在排污许可执行报告中反映碳排放与监测情况,推进排污许可证与碳排放管控协同[11]。

3.3以规划环评为抓手挖掘工业园区减排优势

以刚实施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产业园区》为契机,将“双碳”目标与规划环评这一有力工具结合起来,建立基于低碳发展目标的规划环评技术路线,强化规划环评的引领作用,严控新上高能耗、高污染项目。随着近年来工业企业入园率逐步提升,工业园区贡献了全国CO2排放的31%[12],至2020年许多地区的化工企业入园率已达到80%,因此园区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节能水平、碳捕集等方面仍有巨大减排潜力[13]。连云港市目前共有各级工业园区90余个,其中国家级工业园区3个,省级工业园区10个,其他工业园区80余个。构建园区“垃圾—风—光”低碳电力组成的智能化微电网,比如厂房屋顶太阳能和厂区小型风电机,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就地消纳,实现工业园区深度低碳化。充分利用园区产业集聚优势,挖掘园区内部和园区间的产业共生潜力,将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及废物等回收利用,从源头削减资源消耗和碳排放,例如城市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的焚烧产能,以及化学反应余热的再利用等[11]。

3.4节能降耗促进废物回收利用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促进再生水循环利用,促进城市污泥综合利用,一方面减少污染源的排放,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碳排放。这些水回用以及污泥回到农田将省掉处理过程的能耗。

3.5契合国家战略提升固碳能力

要与连云港市建设绿化模范城市、国家“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城市、国家生态环境与健康管理试点等国家战略相结合,开展山体复绿、海岛绿化、潮间带植物种植、沿海地区植树造林等行动,推进沿海防护林、滨海湿地等生态系统修复与建设,大幅增加沿海生态空间、绿色屏障,显著提升海岸带和海域生态环境质量,打造优质蓝色海域。充分发挥滩涂湿地固碳作用,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CO2,并将其固定在海洋中[14]。

3.6发挥城市特色发展绿色新兴产业

一方面发展绿色新兴产业,有序推进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和生物质发电等多元化发展,利用连云港市优势,探索建立海上风电试验场。依托近海滩涂,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另一方面,推动建设绿色港口,在港区推广绿色照明及太阳能供热技术,减少电力依赖,增加氢能源、风能、核能、光伏等各种能源类型,充分利用港口企业办公楼顶、闲置码头及仓储空间,发展分布式光伏项目。

3.7开展宣传教育倡导低碳生活

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回收,优先实施餐厨垃圾分类,探索“互联网+”等形式开展废旧物品交易,推广实施废弃物“减量化、再利用”。将绿色低碳理念纳入教育体系,开展低碳校园建设,以教育带动全社会践行绿色低碳。倡导低碳居住,组织实施绿色出行碳积分激励工程。

3.8加快科技创新和政策创新

没有科技创新,“碳达峰、碳中和”很难实现,必须要有新技术来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因此,要加快科技创新,运用新技术来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充分发挥科技在连云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中的催化作用。同时,激发创新活力,运用政策创新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理论及制度保障。例如天津于2021年9月出台了《天津市碳达峰碳中和促进条例》,这是全国首部以促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立法主旨的省级地方性法规。该《条例》以法规形式明确管理体制、基本制度和绿色转型、降碳增汇的政策措施,将为实现天津市“双碳”目标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4结语

随着中国“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目标的提出,加快低碳城市的建设对以石化产业为主的城市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分别对城市发展特点及产业概况、城市实现“双碳”目标的可行性、生态环境保护与“双碳”协同发展的路径进行了分析,认为连云港市要充分发挥海洋优势,加快科技创新和政策创新,充分运用清洁生产、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制度等生态环境手段,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研究结果可为该类石化城市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

作者:田静 高宇婷 王志玉 单位:连云港市环境科技服务中心 连云港辐射环境监测管理站

生态环境保护范文3

水土保持工作在我国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维护我国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可以有效地缓解当前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减轻由于水土流失而造成的对人类社会经济的影响,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水土保持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流整治的根本,切实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是保护土壤资源破坏、控制生态环境恶化、减轻自然灾害损失的有效途径。

一、我国水土流失现状与危害性分析

1.水土流失基本现状

我国国土面积十分广阔,涵盖的经纬度比较广,导致气候环境多种多样,给水土保持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首先,我国气候环境复杂,地质环境多变,导致我国水土流失问题比较严重,给我国社会经济造成了很严重影响。除此之外,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的分配也极其不平衡,一些地区水资源短缺,而一些地区则容易发生洪涝。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地方为了实现自身发展,就不得不通过采取过度开发森林资源的方式来获取更多经济利益,从而导致该地区水土流失现象比较严重。不仅如此,由于我国水资源受到地理条件的影响,导致南北分布呈现出南多北少、东西分布呈现出东多西少,水资源分配严重不均,从而使得水资源受到的污染程度也有很大差异,这无疑给水土保持工作造成极大影响。据调查研究显示,我国是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约30%以上的土地上存在水土流失现象。而且,水土流失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扩大。如果我国的水土流失问题继续扩大,那么将会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2.水土流失危害性分析

水土流失造成的破坏很多,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水土流失可能会导致我国土地资源受到破坏,降低土壤肥力。在我国,农民数量仍然占比较高,我国大部分群众基本生活来源仍然是依靠种地获取的经济收入,但是随着我国水土流失问题不断加剧,农民可以耕种的土地面积越来越少,水土流失会导致地表的面积变得沟壑纵横,同时还会使得自然降水的水源消失严重,不能保持土壤肥力,从而导致居民耕种的土壤日渐贫瘠,产量下降,严重的还会无法耕种农作物;其二,水土流失会降低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我国水土流失问题比较严重,同时使得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破坏。我国森林面积在不断减少,植被覆盖面积也在不断下降,土壤蓄水能力因而严重下降。如果一旦发生暴雨,可能会引发山洪或者泥石流等现象,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其三,水土流失会破坏我国水资源平衡。土壤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而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发生水土流失问题,就会严重降低土壤涵养水源的能力,限制植被生长。在水土流失的地区,植被很难健康生长,该地区的地表径流量也会不断增加,地下水资源不断减少,从而使得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失去平衡。

二、水土保持的生态服务功能分析

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是指在我国生态系统中自然形成的,可以为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便利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物质总和。目前,我国高度重视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增加案例分析)。

1.涵养水源

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国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我国淡水的人均占有量仅占全世界人口总面积的1/4,所以我国目前高度重视节约和保护水资源,不断强化对水资源污染的治理。有效的水土保持工作可以帮助我国涵养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种植植被可以使植物的根部吸收地下水分,并且起到储存水分的作用,这也是我国大力提倡保护森林的原因之一。我国的气候环境比较复杂多变,在遇到暴雨气候时,水源可以在流经森林区域时降低自己的流动速度,促进土壤吸收水分,储存地下水资源,预防洪涝灾害的发生。而在我国枯水时期,森林当中土壤储存的地下水分就可以有效地避免河流进入干涸的状态,帮助我国生态环境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

2.防风固沙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初期,由于并没有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所以当时做出了错误的发展结论(建议去掉此句),“先发展后治理”导致我国森林乱砍滥伐现象十分严重,进一步加剧了我国土地的荒漠化现象,对于我国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也造成了很大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地抑制沙尘暴,就必须充分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加快植树造林进程,通过大面积的植树造林,帮助我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提高土壤肥力,大大减少干旱地区发生沙尘暴的概率。

3.净化空气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空气环境质量越来越差。在重工业快速发展的前提下,我国生态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大气污染、水污染对于人类的正常生产生活造成了恶劣影响,全球温室效应也在逐渐变大。所以要想保障人类正常的生产生活,就必须对生态环境进行科学化保护。通过水土保持,可以有效地净化空气质量,改善生活环境。持续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可以减轻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并且森林植被可以吸收大气中的一些有害气体,改善人民群众的空气质量,对于我国生态环境的维护具有积极意义。

三、加强水土保持的有效对策分析

1.加强水土保持的监督工作

在我国,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必须设立相关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部门(目前我国水土保持监管部门为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建议多参考下政策文件,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水保[2019]160号)文件等),使水土保持监督管理部门与城市环境管理部门相结合,以提高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必然会对水土流失产生一定的影响,城市化的发展会占用土地资源,同时农民大量农田遭到破坏,加重我国生态系统的负担。不仅如此,由于城市重视经济发展,城市容易发生大气环境污染,工业排放指标不达标,造成乱砍乱伐等现象。这样,我国水土流失问题越来越严重,加重了我国水土保持工作者的负担。为此,我国在进行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过程中,必须成立相应的监管部门,结合我国城市管理部门,分别分析不同城市的发展特点和可能存在的水土流失问题,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加强对城市环境保护的监管力度,加强部分不合理的我国生态最后,水土保持工作者需要向城市居民大力宣传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使人们认识到保护我国生态环境是保护自身生命健康,使城市向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发展,有效改善我国的水土流失状况。

2.完善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管理体系

“三分靠治理,七分靠管理。”这句话也说明了我国要想彻底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就必须建立健全相关的水土保持管理体系。通过完善水土保持管理体系可以监督管理者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促使其提升工作效率。据有关调查研究显示,我国通过完善水土保持的管理体制,对于改善我国生态环境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水土保持工作来讲,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管理体系的内容很多,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可以建立起工程规划体系,在我国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之前,可以结合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展开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法,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进行水土保持工作。第二,在工程规划进行的过程中做好监督管理工作。我国水土保持工作者在进行生态环境的修复过程中,对于一些工作人员不合法的行为要及时劝告,对于在修复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处理和解决,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二次破坏。第三,在生态环境修复结束之后,需要对水土保持工作者的工作进行二次审查,从而杜绝可能产生的二次破坏和污染。通过采取以上三种措施,完善我国水土保持的管理体系,可以维护我国的生态环境,及时解决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四、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中的应用工程措施的应用: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主要是建设形式多样的工程设施,通过这些设施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有效防治相关水土流失问题,现阶段常用的工程有止水沟、谷坊、淤地坝和相关排水灌溉系统等。在实际的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中,目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各项生产健康(建设)活动,基于人类对相关自然资源的持续需求,各种人为活动也是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生产活动。因此,利用相关工程和设施建设可以有效提高相关水土资源的实际利用效率,有效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有效缓解水土流失现象,也降低整体生态环境的治理难度。

五、结语

简言之,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生态环境,因此我国必须充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们在进行水土保持工作的过程中,要科学合理规划,加大对我国水土保持的宣传力度,持续推进我国水土保持工作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切实做好我国水土流失、生态环境破坏在当前新形势下,贯彻落实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同时全面开展水土保持治理工作,加大生产建设活动水土保持各项防治体系的落实也逐渐成为社会共识。生态文明建设和水土保持工作任务都很重,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兼顾建设和管理,加强水土流失的有效防治,全面推进水土保持工作有序开展,从而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作者:王立双 单位:滨州市沾化区城乡水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