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7 10:42:2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篇高职院校教育探析,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华优秀文化的传统思想内涵是构成当代灿烂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的永恒文化精神命脉。使得中华民族始终并努力扎根于从中国历史发展积累的深厚内涵的民族传统精神文化中去汲取中华民族的精神智慧,延续五千年中华优良文化基因,萃取当代人类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要着眼于继续保持以创新丰富时代发展精神和创新激活与弘扬当代中华传统精神的文化生命力,推进了当代中华民族优秀先进文化创造性地转化与升华创新,并向高层次创新性水平发展,把学习弘扬和传承创新中华的优秀历史传统与精神文化精髓同坚持实践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有效协调统一,引导高职学前教育自觉树立中华民族现代精神,形成历史观、民族观、国家大局观。基于教育与时俱进的发展需求,高职学前教育积极开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教育,为高职学前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做出突出贡献。
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学前教育水平培育的重要性
中国的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已经进入继往开来的一个新时代,全面深入挖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精神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使之成为促进中华民族精神涵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力培养与世界价值观相互融入的高职学前教育的重要力量源泉。为了系统提炼、展示并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及中华民族文化精髓中的一些先进思想精华内涵,并希望以此精神积极的引导素质教育融入高职学前教育,一方面,要更加自觉地按照符合当今中国时代特点的规律和素质教育的现实要求,赋予具有重要价值借鉴或研究意义重大的思想理论内容以一种新时代教育表达语言和组织形式,激活其新的教育生命力;另一方面,要始终自觉坚持按照先进的技术发展水平提高高职学前教育的新进展,对这些现有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精神文化的内涵等及时准确加以修改与补充、拓展、完善,增强乃至提高其整体影响力度和思想感召力,把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学前教育完美地结合并发扬光大。
(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是我们传承几千年优秀思想所积累起来的宝贵智慧结晶和丰富理性的文化思辨,蕴藏着如何解决当代社会所面临的各种难题的一些重要思想启示,是目前我们拥有最广博深厚的中国文化软实力,也是今天我国拥有的最大的独特政治优势。这种国家软实力建设和政治优势,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论任何时候,都具有其各自鲜明特色的文化底蕴,都赋予着其自身永不会褪色的重要时代价值。当代的中国既是古代的一种延续继承和演变发展,当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内涵也是优秀传统思想文化内容的一次传承发扬和进一步升华。注重汲取传承中华优秀历史思想文化中的思想智慧成果并着力将其充分融入高职学前教育,要坚持在促进创造性劳动转化成果和引领创新性技能教育健康发展工作中积极展现当代中华几千年优秀思想传统和文化成果的文化独特魅力,立足传统中华五千年文化和深厚思想资源,全面而多元的彰显传承中华几千年文化精髓之博大美,不断努力提升文化软实力,从而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提升高职学前教育水平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到校园,不仅需要高职学前教育部门和学校的积极努力,更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以及各部门的配合,增强全社会的行动,共同提高学前教育水平。一是建立领导机构,制定实施方案。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结合各地实际,总体设计优秀传统文化引进校园实施方案,明确各部门职责,统筹安排,并进行特别策划。二是加强师资队伍保障。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课程,增加教师优秀传统文化储备,增强教师传播教育的能力。逐步设置专任教师,探索校外教师与专任教师相互合作的“双师”教学方式,完善中华优秀传统传承发展的相关激励和表彰制度文化。三是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坚定文化自信的高度,把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列入重要议程,出台相应制度和考核标准,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监督和考核,做到以确保这项工作,有序、有力、有效地深入开展。
二、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学前教育融合的措施分析
通过上述的分析,优秀传统文化对高职学前教育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学前教育的现实背景与发展需要,特提出将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学前教育深度融合的相关举措。
(一)积极广泛社会参与,营造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的浓厚学术氛围弘扬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需要引起社会各方的大力关心、支持、重视引导和共同热情地参与,共同积极努力为海内外高校学生广泛搭建展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文化平台。一是充分发挥新闻媒介作用以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瑰宝的神奇迷人的独特魅力。二要重视发挥宣传文化阵地主力军作用,统筹组织宣传、文化科技等部门的有效力量,利用党员宣传活动中心、文明建设实践示范中心载体等,与群众其他服务工作紧密融合,与精神文明“乡村振兴”等公益活动。三要注重切实抓好加强高校教师自身及师德师范之风气,着力教育激励并引导好美术专业教师立志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用广大教师的渊博高尚的教师专业教育学识、阅历、人格修养来激发点燃和教育广大学生在内心深处实现对和谐社会中真善美无限追求的执着精神的追求,培养引导广大高职学生积极践行“腹有诗书气自华”理念和践行“知书达礼”职业道德标准精神的高尚职业道德情操。四是高职学生家长也要同样重视如何发挥对其家庭榜样般的引导及示范引导作用,将优良的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基本美德观念和教育观念优先贯穿于培养高职学前教育。通过我们在学校实践进行了广泛地参与,给高职学生营造了积极浓厚的健康积极向上的优良传统思想文化的浓厚社会氛围,提升高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将传统优秀文化刻画在高职学前教育学生的教育成长背景中,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意识,形成优良的教育文化氛围。
(二)多措并举,开展校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校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学校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本着“先做人,后成才”的德育理念,在校园内营造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风尚。首先,要重视环境教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利用走廊、教室、展柜等方式宣传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二要继续开展国学经典阅读活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制作短视频,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全体师生共同朗诵经典、观经典、演绎经典,在活动中感受汉语学习、热爱阅读、传承文化,通过朗诵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言谈举止和精神面貌。三是利用传统节日教育人民。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四要开展书香校园、文明校园选拔建设活动,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仁义正直的时代价值。以仁爱、互助、自律为核心的文化渗透到教育中,以及正直、道德、毅力的人格修养教育,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学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逐渐为学生注入了优秀文化的血液和灵魂。
(三)挖掘潜力,让地域优秀文化资源助力学生成长要充分发挥区域文化资源作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一是组织师生开展文化研究实践。利用当地重要历史文物、文化博物馆、烈士陵园等教育基地,师生开展综合性研究实践活动,加深对历史文化和革命精神的认识,与祖国同甘共苦,血脉相连,生命相依。二是讲好家乡故事,传承优秀地域文化。通过培养或聘请一批文化名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学校讲授优秀传统文化,让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真正成为全体师生的力量源泉、情感源泉、动力源泉和信心源泉。
三、高校学前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融合路径
如何才能够将高校学前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是教育发展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主要实现方式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换句话说,就是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生活与学习的方方面面,这同样可以作为高职学前教育水平迈向新的台阶的应有之义。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铸魂育人注入文化基因党中央重要讲话精神对推动我国加强学前教育系统建设和工作引起了高度地重视,始终牢记要坚持发挥好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核心地位,这又将会为深入推进高职学前教育和学前教育体系建设现代化改革提供出了一条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要坚持重视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高职教育要始终努力并做到用优秀传统文化来坚持以传统文化教育学生,让这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因能够真正扎根在广大普通高职学前教育中并生根发芽。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立德树人提供重要支撑高职学前教育是党落实新形势下立德树人伟大根本思想任务时期的重点关键核心课程,传承优秀文化中关于道德伦理、道德观念传承等中华几千年优秀道德传统和文化精髓中蕴涵的“德育”精神———即以教载道、德文以学育人,始终也是数千年中华民族特有的优良文化理念根基和人文教育内核。深究其思想实质,传统思想道德发展的基本核心在于追求其契合服务于实践立德树人行动的具体任务目标指向,思政课教育作为当代学校教育活动的思想主渠道、主舆论阵地,要自觉把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教育落实好立德树人核心任务精神的内在重要文化支撑,深入探索挖掘传统优秀文化价值观的深刻内涵精髓,科学理性阐释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核心价值,有效把握赋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以创造性形态表达。要始终坚持以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中的各种经典观念、人物、事迹等内容为重要学习研究切入点,使之在当代焕发出属于其时代不可磨灭的崇高文化价值内涵和中华民族的道德力量。引导每位学生在校园里立起鸿鹄意志,在学习党和教育的一系列伟大改革实践经验中始终关注学生时代,从而全面提升传统文化在高职学前教育中的领导核心地位。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政教学提供丰富资源中华民族文明史是沿着中华民族历史五千多年的文化演进的时代长河中砥砺奋进的前行探索过程中所创造孕育而形成独一无二的博大精深、璀璨多姿而又辉煌壮丽的伟大的中华传统文化,既有中国儒家的大同的政治理想、大一统文化的传统思想的理念也更要有主张平等合作发展的社会观念,既有现代道德正义精神与追求、道德职业操守上也强调必须要有一个现代企业用人之标准、改革和开放的精神,既有外交上的和平理念,其中蕴涵的文化精神内涵值得进一步挖掘与学习。这一切既是在高职开展思政课学习的宝贵教学理论实践与成果素材,要在实践中继续扎实努力充分地用好传统文化财富,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地讲好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总结经验努力增强高职学校以德化人、以德育人的教研活动实践水平,从而提升高职教育的政治思想性、理论性水平,从而进一步发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四、结语
高职学前教育要充分注意到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这一坚实文化历史根基在专业美术课程实践活动中的重要性,教学研究工作及实践教学活动中也都得以充分的继承运用与宣传、展示和推广。注重延续传统文化命脉,塑造中华优良传统文化品格,坚定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努力研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产生的并深厚独特的时代精神特质内涵与当代价值意识和理想追求,引导高职学生们珍惜并努力继承最独特价值的精神思想文化成果,在面对当代社会高速发展浪潮的时代,学习如何更加努力增强其思想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具体意义而言,高职学前教育要真正通过学校认真地开展对当代社会主义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美德、中华灿烂人文精神思想价值观的教育活动实践为基础平台,充分融入思想价值观以正确引导学生对优秀文化精神的吸收,切实更好地提升高职学前美术专业课中的传统教学理念中的文化感召性教育和人文历史感,引导高职学生更加自觉坚定树立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强烈思想与自信,进而才能全面的增强中华民族“四个自信”的精神内涵。其中,特别应该注重的是高职学校始终努力把学习并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内涵始终坚持贯穿与实践渗透于美术专业的文化教学和活动等全过程,旨在用教育精神引领高职学前学生自觉努力地去筑牢传统优秀文化根基,保持一腔家国情怀、赤子之心。这当然也是高校实践贯彻增强高校大学生文化建设,自觉提升文化素质和巩固提升先进文化核心的一种应有之义,也是今后高职学前教育全面落实高等教育发展凝魂聚气、强基固本任务的一种务实之举。
作者:郭杰 单位:湖南民族职业学院
高职院校教育探析2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学前教育专业发展受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我国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特点
在传统的高职教育模式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办学主体主要是高职院校,不能真正发挥其职能。在“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应该得到充分的发挥。
(一)高职教育管理多元化高职院校的办学管理模式由“单一”向“多元”方向发展。在产教融合的大环境下,企业的主体地位是很重要的。“职”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特征,也就是“职业性”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要适应工业发展的需要,实施以企业为主体的管理体系和以企业管理为中心的管理体系。为此,应进一步强化产教融合,推动学校与企业的共同努力,把“工匠精神”融入到整个教育教学中。在产教融合的大环境下,学校、企业应根据学生的成长与成才规律,共同制定学生管理目标、管理内容、管理评价体系,以适应行业需求的管理模式[1]。
(二)高职教育管理模式体现以人为本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模式转变为“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马斯洛和罗杰斯等现代人文教育思想的提出,对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目标等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人文教育注重以人为本,重视个人价值,尊重个体需求,充分挖掘人类的潜力,对人才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在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高职学前教育学生和学徒的角色转变是高校学生实习工作的核心,因而,高职院校的管理以学生和学徒为目标[2]。作为我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领域,高职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每一个学生视为独立的个人。为此,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必须构建与学生需要相适应的服务体系。
(三)高职教育管理情境复杂化产教结合的人才培养特征,使高等职业院校的管理环境由单一到复杂。产教结合,“产”在前,“教”在后,这意味着,在产教融合中,企业是最主要的主体,既是人才的需要,又是人才的培育。因此,在“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高职技术院校的发展环境也在不断地改变。《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了“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既要培养具有专门技术和专业知识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还要立足于生产、服务、管理等第一线,为社会、经济发展输送高素质的技术和技能人才。在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普及下,无论职业技能训练的教学方法多么逼真,都无法与实践性工作的教学相比。高职院校的经营环境包括工作环境和学习环境。要有效地培养和提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就需要营造适合高职院校的职业环境。
二、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还未成熟,所以,目前还存在着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不管是教师、学校还是企业都应该积极主动推动产教融合,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职业核心能力。本文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一)学校与企业合作的积极性不高研究发现,产教融合内容简单,合作机制不完善,合作意愿不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因其主体性质的差异,越来越重视社会公益。它的宗旨是为社会提供实用的人才,促进社会的发展,不以营利为目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行产教融合,主要是由于“2.5+0.5”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毕业后的一段时间内到企业实习,而课程性质又是理论+实践。培训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也很少由企业(幼儿园)出资建设,其价值更多地体现在对教师教学环境的需求上,并且大多数都是在幼儿园实习。因为深入合作需要教师和企业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财力,但是合作的成果在社会声望、教师晋升职称等方面不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从合作性质来看,更多是以私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经营模式,其目的在于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而不是通过深入合作来提升学员的素质。因此,在教育领域,幼儿园不愿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深度合作,从而影响到学校在短期内的经济、社会和学校的发展。我国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行业规章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执行,没有建立起一套权威的认证制度,对社会的认同程度也不高,导致了双方的合作意愿不强[3]。
(二)产教融合的管理理念尚未成熟高职学校和企业的经营观念有很大的不同。就高职教育的目标而言,以技能和应用为导向,而从现实出发,其培养模式与普通高校的基本相同。虽然目前许多高等职业学校都认识到了自己的定位要转向实用性,但许多老师却把自己的专业知识传授于学生,忽略了实践性的教学。学校经营与企业经营同属经营,但因其性质不同,其经营理念也有很大差别。第一,不同的经营目标。职业技术学院以在校大学生为目标,而企业的经营目标是在职工;第二,不同的经营目的。高职教育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专业技能、综合素质,最后以就业为指标。企业着眼于员工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所能给企业带来的利益,并以成本、收益和利润为衡量指标;第三,不同的经营模式。学校作为一种教育机构,其运营方式具有非市场导向。企业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的营利机构;第四,经营业绩的差异。其中,学校经营对社会和教育领域的贡献最大,对商业经营的贡献主要来自经济领域。
(三)行业协会的指导作用受限行业协会是行业的“代言人”,具有掌握市场信息、了解行业动态、广泛的社会交往、承担制定行业标准、指导行业发展、规范企业行为还有协调企业矛盾纠纷等社会职能,是政府与企业之间沟通的渠道,也是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纽带,通过产教融合,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和企业提供相应的服务。《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明确提出,要加强行业协会的协调和指导,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虽然国家的相关政策文件已经明确规定了行业组织在推进产教融合中的主导地位,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作为行业协会的代表作用受到了限制。比如,行业协会发布行业调研报告、行业人才需求预测等是行业协会工作的重要内容,并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与企业开展合作提供重要依据。但是,许多行业协会所公布的资料,有的信息没有经过严密的论证,有的信息不详细,参考价值不高,很难对产教融合进行有效的引导。再比如,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合作,解决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矛盾,行业协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有很多学校与企业产生问题需要解决时,并未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四)产教融合缺乏深度合作内容根据产教融合的内容而言,尽管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标准等方面,都有一些优秀的幼儿园老师参加,但大多停留在表面,并没有深入的内容。当前,产教融合的内容目前是一种简单化的讲座、授课等教学方式,讲座的举办场次和授课的比率都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实际培养需求,且产教融合的教育目的在于人才培养,但是有关的工作,比如各种标准的制定是学校教研室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的,不是结合一线教师的实践工作进行反复讨论、总结,是根据教学条件来制定,而不是根据市场实际需求来制定。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部分高职院校仍坚持原来的教学理念,模仿普通院校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跟不上时代步伐,没有符合幼儿园、市场的价值取向,导致高校教学方法的改革进程缓慢。其次,内在的合作成效内涵难以判定,社会认同程度低,时间、资金等消耗较大,因此各方都不愿意进行深度合作。另外,本系师资结构不合理,幼儿园及双师师资比例和拥有职业资格的外籍教师比例都偏低,教学质量不能提高,这样就阻碍了各方进一步深入的合作[4]。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解决对策
为了更好地促进产教融合,培养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不管是教师、学校还是企业,都应加大对产教融合的重视程度,加大精力投入。
(一)盘活校企资源在产教融合的大环境下,高校应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资源,并构建产教融合的良好资源共享机制。高职院校和企业在高校的教学管理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只有明确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的教育管理。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应加强对产、教深度融合的理性认识,并对其进行初步的梳理;明确整合各方的实际职责,建立起一种双向协作的激励机制;加强高职院校的内部管理和改革,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也就是说,学校是以教学为主,拥有优质的师资、教学资源,要不断地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德才兼备的人才;作为产教结合的核心因素,企业拥有丰富的实践场地、设备等资源。在建设产教融合平台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快速交流的优势,企业要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与职业学校的对接,实现教育资源的全面共享,促进企业、学校双方的有效沟通。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促进产教融合。
(二)落实“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在产教融合的大环境下,大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体化的学习需要,是实现其职业发展的关键。“三全育人”需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意识,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树立“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因此,在产教融合的大环境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教育管理必须在“三全育人”的基础上,以“以人为本”“产教融合”的办学理念来实现。第一,要通过校企合作,成立产教融合领导小组,构建产学研结合的模式架构,制订培训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和技能人才的培养。第二,完善教学内容和评估制度,以德、技、赛、教结合、“双创”为重点,突出技术素质的培养。第三,积极推进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培养,从新生入学,大二、大三的转岗,大三的顶岗实习,乃至毕业后的跟踪,充分发挥高职学校和企业资源的优势,实施“双导师制”,“学中做”“做中学”,实现高校和企业的无缝衔接。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要立足于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充分考虑到专业建设的特殊性,逐步建立起一套长期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使校企之间的深入合作得以顺利进行。在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应实施“工学结合”的体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学校、企业中都能有实习的机会,真正发挥出实习教育的作用。
(三)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在一些发达国家,校企“双元”培养模式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办学实践,借鉴国外的实践经验,建立健全的职业教育法制是实现校企“双元”的保证,并能有效地制约高职院校和企业在“双元”育人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笔者认为,应顺应时代潮流,尽快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双元”教育的法律、政策、责任等方面的规定,尤其要明确规定合作高校的责任、权力和意外事故的保险。与此同时,高职“双元”教育应当承担的职责和义务,也要通过法律的规定,向行业企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另外,以产教结合为基础的高职院校校企“双元”培养模式还需进行很长一段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职业院校还是企业,只要有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对教育的最终结果产生不利的影响。加强对高职院校的监管,确保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各项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作为学校的主要利益相关者,特别是教育部门,应当积极地参与到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双元”培养中去,并在当地的教育部门和政府领导下,通过这个桥梁,加强沟通,深化合作,在达成一致意见下,建立起有效的奖惩制度以及监督机制,这样才能让学校和企业、教育部门,都能及时掌握学校的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让学校和企业都能相互信任支持,承担起主体责任,积极投身育人事业。
(四)改革产教融合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合作工作治理模式在产教融合的大环境下,要实现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素养,必须通过搭建“产学研”的工作平台,建立“校企”的利益共同体。校企利益共同体是指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主体共同参与、相互依存、共同责任、共同利益、共同出资(资金、技术、人员、设施、厂房、场所等)建设的第三方实体。是一个以提供合作信息,开展合作项目,提供优质资源,开展人才培养,科技研发,招生和就业对接的综合性信息平台。同时,要建立产教结合的合作关系,在“产教合一”的过程中,政府发挥着多种功能。从制度上讲,要把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人才培育基地,使企业转变为“产教融合”的主体,主动融入职业学校。因此,要完善和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定期发布各类行业技术发展指导方针,利用资金支持,推进以项目为基础的企业积极融入,最终形成“产教结合”“校企协同”的联盟。在实施层面,要充分发挥统筹和协调作用,建立多种协作的教育载体,促进职业教育和工业界的协同教育。企业在履行其社会责任的同时,也应将其与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径联系起来,使之与职业教育之间的相互影响。成立校企联合培训机构,共同探讨,以增强企业适应产业变革的能力。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必须明确产教融合不是简单的累加,而是全面、系统、整体的创新,从而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提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结语在产教融合的大环境下,高职院校应重视校企深度合作,不断提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并为其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等的培养提供有利的环境,以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
作者:张苗 刘满荣 单位:西安思源学院
高职院校教育探析3
引言
OBE是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目标是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最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Learningoutcomes),OBE理念以学习成果为基点,打破固有的思想理念,使学校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OBE三效执行能力驱动模式是由倍效管理专家李伟希老师讲授的管理培训课程,该课程的核心是通过目标的明确性、行为的正确性、结果的准确性三个维度,无盲区、全覆盖地保证执行力的实现。我国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责任,应致力于培养出兼具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操作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服务,在职业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1]。近年来,在我国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下,教职人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职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水平以及教学能力,他们是教学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人员和中坚力量[2]。创新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根本途径,教育为我国培养源源不断的人才,因此对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优化是必不可少的。高职院校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可以基于OBE理念,采用以课程评价为标准,以课程教学目标为引导的教学方法[3]。当前的高职院校教职人员通常具有高学历和高科研能力,但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何运用OBE理念进行教育管理优化,是目前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
一、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现状
高职院校在教学管理的不断发展和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而言,高职院校的管理落后于高等教育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目前,国外对基于OBE理念的教育管理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开始在学校广泛应用[4]。国内对OBE教育理念的研究较少,但理论内容研究的结论较为丰富,可作为我国优化教育管理的指导思想。我国的教育管理,首先需要在观念上进行优化,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以行动为导向,教育影响人们行为的选择和发展。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受到文化水平等多方面的制约,在办学理念和竞争力上落后于本科院校。在学校管理体制和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没有调整原有的发展思路,没有对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但是由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普及,一些学校坚持扩大办学范围、提高教育水平,而忽视了学校的实际教育情况、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师教学质量[5]。因此,对提高师资管理水平和高等职业院校的综合竞争力的作用十分有限。在市场经济中,为了跟上市场环境的变化,过分关注经济利益,影响了师生的成长,大部分师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凝聚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师生的个人发展,因此教育管理需要进行优化。其次,高职教育的领导没有充分考虑到职业教育的具体情况。教育管理的形式与普通学校的教育管理形式类似,大量借鉴本科院校的教学管理结构,并设立了教务处来管理教学的各个方面工作。这种管理模式很难与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相比,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需要在高等专业教育管理中进行优化[6]。在传统教学方式下,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通过书面形式,教育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二、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优化中的OBE理念
(一)更新教育管理理念随着高等职业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教育管理出现了许多问题。OBE教育理念通过动态调整应用于教师培训,确保教师教学能力满足优化教育管理的要求,教师队伍建设要与时俱进,树立新理念。就全球化而言,人才在国家主导权的竞争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他们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学校建设,师资教育管理是学校办学的基础和前提,新时代高等职业院校教学人才培养的关键是落实、优化教育管理战略和正确的发展理念。必须认同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政府支持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立足现有办学理念,注重队伍建设,确保教学质量。OBE理念强调以人为本,从而更有效地实现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管理的目标。人文管理理念强调人文关怀:首先,在管理思想上,关注师生的需求、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和价值实现的高层次要求。二是在管理过程中,始终以师生为中心,充分理解师生,必要时给予帮助,营造平等交流的学术氛围,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最后,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管理要从研究的角度出发,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用自身严谨的自律行为和良好的道德,为学生树立榜样,影响学生行为。学习管理理念的更新要按照三个指导要求进行。一是响应国家政策,从实际发展出发,实施专项人才培养计划。二是根据学生就业和学校发展的要求,根据不同地区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整学校的人才政策和理念,转变学习目标。三是突出问题导向,针对各类高职院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调整政策,向高职院校输送高层次人才,融入高职院校,助力高职院校人才库建设。训练的最终结果(峰值结果)既是OBE的终点,也是起点。学习成果需要明确表达并直接或间接衡量,因此往往转化为绩效指标。在确定学习成果时,应充分考虑教育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学校和学生、教师、学生家长。
(二)优化教育管理机制基于OBE理念,教育管理机制从学习成果的界定、学习成果的落实、学习成果的评估、学习成果的运用四个方面进行优化。学校可以增设多种科目和课程,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长处、特长、爱好,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科目,采用学分制。当学生达到评估教育内容的标准时,他们可以注册学分。作为一个学习管理系统,它是基于课程选择的。高等职业院校适应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的全面人才是必然趋势。高职院校要以就业需求为出发点,以师生自我提升为目标,实行灵活的学习机制,灵活规划学习课程和时间,增加职业课程所需装备,满足用人单位差异化需求,做好教育管理和服务。学分管理系统将传统教学方式中原有的集体管理转变为数据时代的个性化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组织方式赋予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训体系开放后,可根据学生情况调整学习进度,更有利于学分制的施行。一旦学校和专业之间的学习成果评估标准制定出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就业需要和个人爱好选择不同学校和专业的课程,并鼓励学生以开放的教学思想积极参与实践,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从而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而且这种形式的学习可以促进学校、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并确保资源共享。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让学生在职场和企业工作场所锻炼专业技能和实践技能。企业还可以利用学校的研发资源与教师合作,应对技术挑战,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学校还可以利用实验室和教学设施等资源优化教学。根据实际培训需求,政府、学校和用人单位可以共同出资建设实习基地,实现互利共赢,提高资源效率。
(三)丰富教师激励方法和形式激励方法的种类和形式丰富多样。有必要根据激励方式的不同特点,明确高职院校的激励方式,以优化对教师的激励。首先,针对学校激励方法的不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以完善:一是要深入了解每一位教师的发展和晋升需求,努力创造发展的有利空间。二是要组织多种形式的比赛活动,通过比赛增强教师在团队中的集体荣誉感,设立教师荣誉奖,让教师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彰显自尊。三是不同教师的职业规划和目标不同,要运用激励手段,扩大教师的教与学机会,使教师达到自己的标准,验证教师的个人能力,赋予教师权力。为了拓展教师的发展空间,可以积极鼓励教师取得执业资格证书,参与职称评审并提供相应的专业培训,采取不同方式,充分兼顾讲授、公开课、实践观摩等不同形式,在工作流动的背景下,除了经济激励外,更高的非经济奖励可以提高领导力和教师满意度。学校领导在日常工作中以自己的行为为激励,对工作表现突出的教师邀请他们参与学校问题的研究和讨论。通过教职员工激励,鼓励教职员工学习并充分发展他们的专业认知能力。对于各种激励方式,在积极实施的过程中,必须整合、协调发展,综合运用各方力量。
三、OBE理念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优化中应用的意义
OBE的理念是以结果为导向,强调学生对学习成果的同化,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获得知识和技能。基于OBE理念的教育管理旨在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根据各种专业技能的要求更新教学内容。让学习者在就业前充分了解自己的学习目标,掌握未来工作所需的基本技能,让学习者在新的学习管理体系中全面发展,不断进步[7]。在教育内容中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好地运用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更好地投入岗位,有效提高学生的竞争力[8]。通过对我国教育体制和学校内部管理的不断深入改革,高职院校积极研究教学管理工作。但是在教学管理实践中,高校和高等专业教育机构之间存在竞争。教师在工作的第一线对全校教学负责,保证了学校各项教学任务的有序执行。很多大专院校教师缺乏发展机会,绩效考核标准模糊,教师在工作中处于昏昏欲睡的状态。由于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理念和教育制度发展滞后,师资队伍建设不科学,相应的理论研究和教育管理策略在实际工作中不适用。因此,基于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管理的实际,教育管理策略的优化不容拖延。只有推进科学、有效、系统、规范的教育管理,才能保证职业院校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为实际教学管理提供标杆。最重要的是,它对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教师能够更好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实现自身的职业价值具有积极的作用。OBE理念还有利于优化教师人力资源管理,采用适合高等职业院校的薪酬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更加团结教师,更好地建设教学团队。优化高等职业院校师资配置,带动学校全面发展建设,提高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管理水平。认证的目的是激发全校教师的竞争力,鼓励教师不断进步,从而为学校教育的不断发展作出贡献。更重要的是,通过绩效考核,可以帮助教师在考核分数中分析自己的表现,作为教师工资合理分配的依据。教师也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发现自己与其他教师之间的差距,并在接下来的评估期做得更好。绩效反馈是绩效管理的一部分,目的是让教育工作者在考核中了解自己的整体表现,发现不足,及时纠正和改进。同时,加强高等职业院校的综合师资队伍建设,使之符合现代教育管理标准和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发展观,成为高等职业院校应用OBE教育理念进行教育改革的主要力量。结束语在高职院校,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是高职院校必须解决的重点问题。优化学习管理策略无疑会为加强教职工的人力资源管理、提高教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机会。在高职院校内部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优化教育管理策略成为大趋势。基于已有研究的结果,本文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例如,缺乏实际应用和反馈,概括的问题和策略不够深入和具体,还有很多方面没有解决。同时,有待探索的部分和观点还有很多,在后续的研究中还有很大的讨论和挖掘空间。
参考文献:
[1]刘占鲁,冯嘉诚,龚建林.基于OBE理念的“大体育”教学体系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20,40(3):122—125.
[2]马国勤.基于OBE理念的高职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职教论坛,2020,36(5):63—68.
[3]卞开宏.大数据时代高校教育管理创新思考[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31):10—12.
[4]罗利琴.全人教育理念视域下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9(4):58—61.
[5]倪晓丹.OBE理念下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路径研究[J].教育评论,2020(1):48—55.
[6]杨长龙,李莉,贾宏葛,等.基于OBE理念的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的构建及达成途径[J].高分子通报,2020(4):71—75.
[7]鲁兴树.学校治理要确立五种思维方式[J].上海教育科研,2020(8):27—31.
[8]潘虹,汪翼,唐开平.“两自一包”:区域赋权学校制度改革的“武侯模式”[J].中小学管理,2020(7):17—20.
作者:辛海霞 王成华 单位:南京科技职业学院生命健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