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探究

时间:2022-12-12 11:18:0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篇旅游文化探究,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旅游文化探究

旅游文化探究1

前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要立足乡村文明,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支持乡村地区优秀少数民族文化、民俗等传承发展。海南省有6个黎族自治县,海南黎族人民在自己的生产实践过程中,创造和传承了许多独有的民族体育文化,有竹竿舞、打狗归坡、射弩、顶牛等几十余项体育项目。黎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产生和发展与黎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宗教、祭祀、习俗、节庆有着紧密的关联,是根植于图腾崇拜的宗教类传统体育项目。传承地区优秀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有助于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只有达到了小范围内的文化振兴,才能实现更广范围、更深层次乡村振兴。如何将优势资源与旅游创新性地融合与利用,推动整个黎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成为这些地区发展的第一要务。通过实地调查和查阅资料,了解海南体旅融合发展现状,分析海南黎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可行性,结合实际给出相应的建议,推进海南黎族传统体育得到更好的传承,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海南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

1、海南黎族体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背景

1.1、宏观背景“十四五”时期既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体育强国的关键时期,也是海南高质量、高标准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核心时期。海南旅游文化体育在这个重要节点上,面临着一系列新的形势、新的要求。国际发展环境背景下,受新冠病毒的影响,国内外的产业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这就要求海南在未来的产业发展中,要深刻认识到国际大环境带来的巨大冲击,要不断增强风险意识,积极主动求变化。在新的大坏境背景下,海南的“旅游+”产业要充分显示海南独特形象,不断加强对外往来,形成良好的对外交流服务新局面。从国内的发展形势来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体育强国”、“文化强国”等目标,要求“十四五时期”,旅游和体育、文化要转变发展模式,摒弃粗放的发展,追求高质量发展模式。我国已经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面对新的发展格局,在旅游、文化、体育的发展上,要积极顺应高质量发展、体旅融合、文旅融合等发展形势要求,践行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的发展目标,为海南的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新思路。

1.2、微观背景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肩负着党赋予的使命和责任。海南省拥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核心吸引力。无论是旅游条件、旅游环境、旅游质量、承办赛事水平、文化建设,都具备一定的水平,这个时期给海南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带来最佳机遇。政策红利给海南体旅融合发展打下基石。在“十四五”的关键时期,海南省会把握良好的政策环境,借助优秀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自由贸易港的“低税率”、“零关税”政策,激活海南本地旅游市场的活力,营造国内一流的营商环境,吸引国内外资本参与体育旅游项目的开发,助力海南旅游与体育的发展。

2、海南黎族体育文化与旅游融合现状分析民族传统体育旅游是以民族学、旅游学以及体育学交叉融合在一起产生的,是一种新的旅游文化产品,是旅游业的一部分,它能通过旅游来实现人们求知求乐等多种目的。民族体育与旅游业的融合是一种新的旅游项目发展的方式,但是就目前市场发展的调查现状来看,目前海南中西部地区民族体育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存在着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第一,政策落实待细化。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比较突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稳中求进。但在具体政策落实过程中,相关政策落实精准度欠缺,有关部门的规划进程停滞不前,思维模式僵硬化,缺少将民族体育与旅游资源融合的创新思维,没有深入挖掘民族体育,民族体育文化旅游产业缺乏优质内容,资金的不到位阻碍民族体育文化与旅游基础规划建设,缺乏价值的项目造成资源的浪费;第二,民族体育文化逐渐流失。现代文化以惊人的速度冲击少数民族文化,使它失去固有的特色和个性。民族文化的商业化和世俗化,流水账般不切实际的规划和开发是导致民族文化内涵缺失的重要原因。民族体育文化大量所谓黎族文化也多徒有其形,而无其实。比如,竹竿舞是黎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原有的功能是黎族未婚男女青年节日庆典中传情达意的中介,而现在的竹竿舞功能是娱乐游客,虽然形式上活着,实质上已经死亡。优秀的黎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危险,人才的流失,容易导致传统民族体育文化失传;第三,民族体育文化利用的深度不够。民族体育文化的商业化,使得民族体育文化脱离自身的价值内涵去实现经济效益。庸俗低能的旅游产品背离了黎族民族体育文化背后的内涵。房殿生等学者强调“黎族传统体育是海南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特色经济、文化和旅游等产业的一项具有潜力的资源”。然而,黎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应用等没有深入研究。

目前对黎族民族体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层次不齐、粗浅不一,对于少数民族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深入,呈现给大众的方式单一浅显。比如,对于海南中西部地区的苗族,有射弩、押加等民族体育项目,只能通过三月三节日来展现,与旅游资源的融合发展力度还有待提高。同质化的旅游项目无法满足旅客的消费和体验需求。所以,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发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关键在于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开发要实事求是,追求高质量发展,根据地方特色来规划建设公共体育基础设施;第四,关于民族体育文化人才方面。当前海南6个黎族自治县的民族体育与旅游发展项目已具雏形,特别是位于环岛高铁线上的陵水、乐东和昌江这3个黎族自治县,具有极大的交通优势,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这方面的专业人士比较缺乏,项目规划的质量有待提高,人才的缺乏影响相关地区的规划和开发的进度,海南国际旅游岛不缺乏旅游开发相关专业的人才,但是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旅游的融合的开发,缺少高质量对口人才。就目前发展状况来看,海南西部地区民族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过程中,缺乏对口优质人才的培养与引进。综上所述,海南体旅融合发展有待持续深化。体旅融合的产品转化率不足,民族体育与旅游融合的成果比较少。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遗迹、体育艺术表演、等转化为旅游产品的能力不足。体旅融合广度和深度有所欠缺,公共体育服务设施供给状况不佳,民族体育旅游产业未达到一定规模,旅文广体协同发展有待加强。

3、海南黎族体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3.1、从保护民族文化的政策分析加强非遗区域性整体性保护是“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的主要任务之一,规划中提到,要将非遗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农耕文化保护、城市建设相结合,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之乡、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中的非遗文化资源,探索有效的发展模式。规划中还强调要发挥非遗文化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加大对贫困偏远地区的非遗文化保护支持力度,推动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吕妍收集了部门出台的相关文件,从海南省民族地区公共体育设施的供给和完善、民族体育竞赛项目推广、民族体育资源保护传承、民族体育竞技水平提升方面分析了海南少数民族体育事业正在不断发展壮大。从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政策来看,发展黎族传统体育文化是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有益于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工作的顺利进行。而黎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海南旅游产业的融合,民族传统文化要与乡村旅游紧密结合,形成“文体互惠”,为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注入强劲动力。

3.2、从本地资源优势分析海南的自然旅游资源与国际上诸多的热带海岛国家和地区的旅游资源具有很大的同质性。黎族是唯海南独有的民族,依靠根植于特定自然环境的本土文化,海南旅游在国际市场上才能形成明显的竞争优势。在海南岛发展成为国际旅游岛的过程中,少数民族地区的优势资源没有很好地被挖掘出来。相关部门着重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开发重点多集中于经济发展条件较好的东部海岸线,对于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资源,早年并没有得到过多的关注和利用,没有充分发现资源背后潜在的消费吸引力,再者就是开发项目内容和模式较为相似,对传统文化精髓的把握不够。在海南传统民族体育与旅游产业相互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少数民族地区自然条件能够带来优势和极大的吸引力。

3.3、从社会因素分析近几年,各市县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各种旅游项目层出不穷,旅游产业的发展已经从单纯的领略自然风光延伸出差异化的消费需求,各市县依据自己优势发展特色旅游产业,带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推广本地区的特色民族文化。海南西部地区少数民族比较聚集,以黎苗族为主,黎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自己独具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相较于汉族多样的体育项目以及旅游文化,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更具独特风采,将特色体育文化与少数民族地区独有的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结合,打造多样民族特色文化项目,借助国际旅游岛的势头,融合发展的体育旅游项目能够吸引更多岛外人士。

3.4、从消费者的角度分析自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以来,越来越多海内外退休人士定居在海南,越来越多年轻人踏上海岛旅途,感受旅游带来的生活和精神上的富足。旅游是大多人选择的休闲方式,消费的差异化,精神文化富足的需求,使得传统观光旅游已经不能满足游客的多种需求,以海洋和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旅游项目尤其受欢迎,越来越多参与互动类的节目的推出,特色文化旅游产业纷纷组织与开展起来,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借助海南西部地区少数民族特有的优势,充分发挥少数民族文化、旅游文化的特色,黎调、黎锦等民族文化元素能够为民族体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增添风采。从保护民族文化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的资源条件、社会条件以及消费者的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民族体育文化与旅游资源融合发展前景良好。

4、海南黎族体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遵循的原则

4.1、遵循正确导向的原则在发展产业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把握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和谐。在文化、旅游、体育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引领,始终遵循“五个坚持”的重要原则,抓住机遇,不懈奋斗,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

4.2、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四五”时期要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这就要求在发展过程中要尊重海南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不体育产业THESPORTSINDUSTRY50断提升产业发展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水平,坚持海南少数民族的家园和消费者的度假胜地一体化建设和发展。让百姓在海南体育旅游的融合发展中享有生活文明、精神文明。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4.3、坚持绿色发展的原则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象征着生命,代表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希望。习近平同志强调,绿色发展理念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理念。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文化、体育之间的发展联系,要坚持生态为主,绿色开发的原则,发挥好自然环境、红色历史、多彩民俗的特点特色,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严格遵守生态保护法律法规,不逾越质量底线,打造海南独有特色产业、产品和服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4.4、坚持系统统筹的原则系统观念是处理问题的一种基础性思想。发挥系统观念的重要作用,不断推动体育文化与旅游在广范围、深层次和高质量上的融合发展,运用系统的观念思考和分析问题、谋划布局。统筹推动海南全域旅游的发展,把海南当作一盘棋,发展全域旅游,处处有旅游,巩固现有的优秀体育旅游项目,补好民族体育发展的短板,不断提高城乡旅游的均等化。不断实现旅游产业发展的整体质量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提升体育旅游对全省经济和社会的贡献。

5、海南黎族体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战略分析

5.1、加强组织领导和资金保障首先,相关部门成立体育旅游工作专班。统筹推进民族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体育旅游重大项目落地;不断丰富旅游产品的有效供给,系统性地整合资源要素,创新海南旅游发展的新格局;其次,加强资金的保障。加大财政投向农村地区和民族地区公共文化、体育旅游服务的倾斜力度。一系列的民族体育文化项目的研究都需要强大的经济支撑作为后盾;积极争取、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于支持符合条件的体育旅游重大基础项目的投资建设;要发挥好文化体育产业发展基金、旅游文化体育产业投资基金的作用,做到专款专用,把资金运用的实处,加强民族特色配套设施的建设,聚焦体育旅游项目推动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5.2、完善文化保护的政策法规体系完善少数民族文化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推动海南各地制定地方非遗保护条例、非遗保护专项规章,对条例、法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加强无权资产保护的研究和探索,通过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地理标志等手段,建立少数民族民族文化保护和经济效益共享体系。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采集、展演等方面的标准化研究,促进相关标准的制定和改进。

5.3、加强人才的保障,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人才的保障是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所以完善高端人才的保障。基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和自由贸易港的政策红利,引进国内外高质量人才,落实好对人才引进的补助政策,促进高质量人才落地海南。(1)搭建专家智库平台。定期邀请专家开展思路研讨和培训课堂等活动,强化相关产业人才的培训,推进体育旅游行业企业平台的规划建设,为体育旅游文化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2)加强文体旅专业人才的培养。支持海南高等院校培养旅游文化人才、技能人才,支持相关单位引入教育培训机构,增强海南本地化专业人才,结合民族地区特点,推进市场化专业人员聘任制,完善人才引进机制;(3)制定本地化人才培养计划。做好体育、旅游以及文化人才的政策设计,提升海南高校学生对海南本地传统体育文化的认同感,减少本地人才的流失。深化产教融合,不断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积极培养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人,完善人才的培训机制和认证机制。

5.4、创新发展观念,打造多样化特色项目无论是从民族传统体育还是从旅游角度来看,体旅融合发展要发挥出自然资源的优势和特征,因地制宜、融合创新、串联起景区、文化遗迹和特色民宿等旅游资源。例如,将陀螺、珍珠球等民族体育项目与旅游进行有机融合,借助当地的资源优势,发展人无我有的体育旅游项目。多样化的体育旅游活动发展过程中,还要充分地借助民族地区的特色文化元素,赋予体育旅游项目更多的文化内涵。比如,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文化、特色美食、特色歌舞等元素,将这些元素加以融合和应用,让民族地区的传统民族体育旅游项目更具民族特色,进而推动地区产业发展以及地区特色文化产品的推广。

6、结语

随着国内国际双循坏的产业新发展的逐渐形成,当前海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体育旅游项目正在不断地探索中,发展前景良好。国家和地区政策的加持,为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旅游+”产业保驾护航。推动海南体旅融合的高质量发展,既是顺应当前的新发展形势,也是社会和人民所需。为此,在体旅融合发展进程中,要重视海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扬和传承,确保体育旅游项目具有民族地区特点和个性。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要大力保护和发扬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实现经济效益和文化传承的共赢。

作者:王芬 邓善萍 杨宁 单位:广州体育学院

旅游文化探究2

随着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不断创新,体育旅游现已成为旅游产业和体育产业交叉渗透产生的新业态,同时融入了很多文化内涵,使得特色体育旅游步入了创新发展的轨道。海南省拥有丰富的特色体育旅游文化资源,且具有民族性、社会性、差异性等诸多特点,只有大力开发特色体育旅游文化资源,才能使其实现更大的突破,才能推动特色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创新特色体育旅游发展模式[1]。随着“体旅融合”越来越受重视,海南省开始关注特色体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并且优化和完善了开发过程,但按照较高标准和要求来看,海南特色体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特色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对此,海南省应当在深刻理解和认识加强特色体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的重要性的基础上,着眼于解决存在的问题,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措施,加大特色体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力度,从而使特色体育旅游发展实现更大的突破。

一、海南特色体育旅游文化资源的特性

(一)民族性海南拥有山、海、河、城、雨林、岛屿等特色旅游资源,同时也是少数民族聚居地,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因而从这方面来讲,海南特色体育旅游文化资源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对于打造特色化、国际化、市场化、生态化、开放化特色体育旅游产业具有很强的支撑作用。(二)社会性从海南体育旅游文化资源的特性来看,社会性也是其较为突出的特点,这使得海南特色体育旅游文化资源的整体性较强,可以打造一批具有针对性的特色体育旅游产业集群。因而从这方面来讲,海南特色体育旅游文化资源的社会性将能够有效地推动特色体育旅游产业发展。

(三)差异性对于体育旅游产业来说,只有加强对体育旅游文化资源的差异化建设,才能使其具有更强的竞争力。海南特色体育旅游可以从“运、健、学”到“游、购、娱”再到“吃、住、行”,通过融入体育元素、文化元素,使其更具竞争力。海南省传统体育项目较多,而且具有十分厚重的文化特性,如武术、珍珠球、蹴球、毽球、射弩、押加等都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

二、开发海南特色体育旅游文化资源的价值

(一)有利于优化海南旅游发展结构《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了“体旅融合”的发展模式。随着特色体育旅游产业政策体系日益完善,海南省大力开发特色体育旅游文化资源,对于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海南旅游发展结构具有重要的价值,能够使特色体育旅游产业成为海南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可以在创新体育旅游机制、模式、产业、产品等方面发挥更加海南特色体育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价值及对策研究积极的引导作用。

(二)有利于打造海南旅游文化品牌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品牌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吸引力和竞争力。海南省特色体育旅游文化资源丰富,通过对其进行合理、深入、系统开发,能够在打造海南旅游文化品牌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依托海南特色体育旅游文化资源,倾力打造水上运动品牌和观赏体育赛事,能够使海南旅游产业的品牌价值更突出。此外,海南通过深度开发特色体育旅游文化资源,还能够打造雨林研学、健步登山、雨林穿越、攀岩探险等一系列特色体育旅游产品[2]。

(三)有利于创新海南旅游发展模式海南省要想推动旅游产业发展,需要不断创新旅游发展模式。特色体育旅游文化资源具有很强的开发、利用和创新价值,对于推动海南旅游发展至关重要,能够在打造体育旅游名片、引导境外消费回流、形成体育旅游品牌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进而促进体育旅游服务升级、产品升级、路线升级,打造集康养、旅游、体育、文化等业态于一体的综合性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这对于海南旅游产业整体发展具有较强的支撑作用。

三、海南特色体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特色体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理念缺乏创新随着“体旅融合”步伐的不断加快,海南省越来越重视体育旅游的发展,但一些地区在发展特色体育旅游产业的过程中还存在着特色体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理念缺乏创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尽管对“体育+旅游”有一定的理解和认识,但却没有从体育旅游文化的角度组织推进,体育旅游的文化导向、文化输入、文化输出能力不强,很多特色体育旅游文化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如传统体育文化与旅游项目的融合不够紧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海南特色体育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导致其吸引力不强。

(二)特色体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主体不够多元目前,海南特色体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主体不够多元,以政府为主,在构建政府、企业、社会“三位一体”开发主体方面不到位,导致特色体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全面性不足,而且特色体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也缺乏资金、人才保障。海南特色体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主体不够多元,主要是因为社会化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尽管体育旅游整体规划已经日益完善,但由于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不强,特色体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仍然受到较大制约。

(三)特色体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体系不完善海南在开发特色体育旅游文化资源时没有构建科学、完善、系统、高效的开发体系,如各地尽管加大了特色体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力度,但战略合作不到位,特色体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的协同性、互动性、互补性等相对较弱,特色体育旅游产品、项目、线路设计缺乏综合性。同时,对海南滨海旅游资源的挖掘展示相对较少,娱乐、文化、旅游、体育等业态的融合性不强,特色旅游资源、文化科教资源、体育产业资源的整体开发仍然受到限制,“体育+”与“+体育”特色体育旅游项目仍然较少[3]。

(四)特色体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模式有待优化海南省一些地方不注重特色体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模式创新,特别是特色体育旅游与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绿色旅游、低碳旅游的融合不足,特色体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有待加强。如有的地方还没有将特色体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与乡村振兴战略、智慧城市建设等有效结合,特别是在培育特色体育旅游文化项目、特色体育旅游文化园区、特色体育旅游文化市场、特色体育旅游文化传播平台等诸多方面仍然存在很多不到位之处,需要引起重视并改进。

四、海南特色体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的优化对策

(一)创新特色体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对于海南特色体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来说,有什么样的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特色体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方式和开发战略。对此,海南省应当将特色体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上升到战略层面,纳入体育旅游发展体系当中,制定《海南省特色体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指导意见》,保证特色体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的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和效能化。同时,要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引导作用,制定具有吸引力、整体性的特色体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政策,依托“体旅融合”发展思路,大力推动健康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体育产业的深度融合,加快构建海南特色体育旅游文化资源一体化运行机制[4]。另外,依托海南省各地特色体育旅游文化资源,加强特色体育旅游示范区建设,重点打造环海南岛体育旅游圈这“一圈”,中部热带雨林、西部山地与海上、东部会展健康体育、南部热带滨海休闲、北部综合体育旅游这“五区”和琼中、万宁、儋州、三亚、海口这“五极”。

(二)丰富特色体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主体开发特色体育旅游文化资源具有长期性和系统性的特点,需要不断丰富特色体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主体。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海南省应当构建政府、企业、社会“三位一体”的特色体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主体,除了要发挥政府在政策、规划、战略方面的主导作用之外,还应当更加重视社会资本、社会力量、社会人才在特色体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中的积极作用。如在特色体育旅游项目的开发过程中,应当积极实施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强化政府投资与社会投资的有效结合,将现有的BT(建设-移交)、BOT(建设-经营-转让)、PPP等模式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进行有效结合,充分调动民间投资公司参与特色体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为了能够进一步丰富特色体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主体,海南省还应当组建专门的特色体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集团,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提升特色体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的全面性和整体性。

(三)完善特色体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体系海南特色体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涉及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只有完善特色体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体系,才能促进特色体育旅游发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各地文化旅游部门应当加大对海南传统体育文化的挖掘力度,在此基础上赋能特色体育旅游产业,发挥各领域、各行业、各组织的功能和作用,形成特色体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合力,打造“体育+演艺”“体育+会展”“体育+极限”“体育+科技”“体育+健康”“体育+探险”“体育+民俗”“体育+滨海”等特色体育旅游产品,使文化、旅游、体育融为一体,倾力打造一批具有海南特色的体育旅游文化产品、项目和品牌[5]。

(四)优化特色体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模式海南省在开发特色体育旅游文化资源的过程中,要不断优化开发模式,使特色体育旅游文化资源实现最大化利用,并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具体开发过程中,要深刻理解和认识“体育+旅游+文化”对促进海南特色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从打造全域旅游的战略高度入手,融合各地区特色体育旅游文化资源,特别是要结合各地特色旅游资源、文化科教资源、体育产业资源,大力实施会展旅游与体育旅游、文教旅游与体育旅游、运动培训与体育游学相结合的特色体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模式,提升整体开发能力。同时,要将特色体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与传播有效结合,充分利用线上与线下平台,创新特色体育旅游文化资源传播模式,如通过各类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宣传特色体育旅游文化资源,不断提升特色体育旅游文化资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而打造特色体育旅游产品品牌、行业品牌、区域品牌乃至全球品牌。五、结语海南省在发展特色体育旅游的过程中,应当将特色体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上升到更高层面,既要深刻认识到加强和优化特色体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的重要价值,也要着眼于解决特色体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在创新特色体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理念、丰富特色体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主体、完善特色体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体系、优化特色体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模式等诸多方面加大力度,为海南省发展特色体育旅游产业提供支撑和保障。

作者:黄秀忠 黄拔山 单位:海南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文化探究3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旅游产品的要求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显然,具有创意性、实用性和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更能吸引大众的注意力,有利于促进旅游消费。对此,如何开发更受欢迎的文化旅游产品,成为各旅游景点需要重视的问题。近年来,广西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但旅游区内的旅游产品开发较为滞后,旅游纪念品以特产食品或普通的工艺品为主,难以展现广西的特色文化。坭兴陶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广西地区的文化名片之一,将其作为旅游产品进行开发,其蕴含的文化价值能够有效激发游客的消费欲望,进而实现广西特色旅游文化的进一步推广。

一、广西特色文化对坭兴陶旅游产品开发的影响

随着全域旅游概念的推广,旅游纪念品已逐渐成为旅游区域的文化符号,其所代表的是整个地区的旅游文化,是旅游城市构建自身城市形象、推进文化旅游特色品牌建设的基础。坭兴陶作为一项陶瓷工艺,其旅游产品的开发以工艺纪念品为主。作为陶瓷类的旅游纪念品,坭兴陶旅游产品能够将艺术性、文化性和纪念性进行完美融合,同时能够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和实用需求,在广西特色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中具有重要优势。坭兴陶旅游产品的开发不仅需要依托坭兴陶手工艺创作者的技艺和文化素养,更需要依托广西地区厚重的特色旅游文化。作为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广西民族文化十分丰富,这给其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潜力,同时也为坭兴陶旅游产品的开发带来了更加多元的灵感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对于旅游纪念品来说,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是使其特点突出的关键因素,广西地区的旅游纪念品大都是基于民族文化特色展开创作和生产的。坭兴陶想要扩展自身发展思路,就需要考虑在旅游产品设计中融入多民族的文化元素,对坭兴陶旅游产品开发进行大胆创新,进一步促进坭兴陶旅游产品的多样化发展。坭兴陶作为广西钦州市的特色工艺文化,如果坭兴陶生产作坊或企业能够与广西其他旅游业发达地区或景区构建合作关系,则能够进一步促进坭兴陶旅游产品的优质开发,将传统工艺与地域文化进行更好的交融和展现。

二、坭兴陶旅游产品开发现状

作为广西钦州市的文化特色产品之一,坭兴陶工艺品本身便具有一定的纪念价值。近些年,坭兴陶工艺品也逐渐成为广西旅游产品的生力军。当前,坭兴陶文化创意产业园已被纳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在广西地区尤其是钦州市,坭兴陶生产作坊和企业也获得了迅速发展,这为坭兴陶旅游产品的开发奠定了基础。目前,坭兴陶旅游产品涵盖日用品和工艺品,包括茶具、杯具、工艺摆件等。但是在实际发展中,坭兴陶旅游产品的规模化生产还处于初步构想阶段,广西地区的各个旅游景区并未有大批量的产品订单。同时,当前坭兴陶文创产品主要被用于各大设计大赛和展会,而真正作为旅游纪念品的坭兴陶产品开发还未能形成规模。

三、坭兴陶旅游产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产品样式不足目前来看,广西坭兴陶旅游产品的形式、造型较为单一,以传统造型图案为主,创新度不足,产品同质化现象突出,在广西文化旅游产品市场中的竞争力不够。缺乏创新的坭兴陶产品抓不住游客的目光,且很容易使人产生审美疲劳,难以激发游客的购买欲望。随着时代的变迁,当代人对于精神层面的需求越来越高,对于艺术的审美也越来越多元化,样式单一的传统坭兴陶产品显然无法满足当代人的审美需求。

(二)推广力度不足当前,坭兴陶产品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力度还不足,国民认知度较低,导致人们在广西旅游时,对于坭兴陶旅游产品的购买欲望不高。相较于以“瓷都”闻名的景德镇,其瓷器名号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打响,且打造了一系列的旅游精品,景德镇瓷器已经成为江西旅游文化的代表之一。目前,钦州坭兴陶还只是在广西地域内具有较高的认知度,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不足。在广西地区的旅游景区中,坭兴陶旅游产品的数量仍比较少,且在坭兴陶的实际推广中,未能将互联网经济充分利用起来,缺乏大范围的宣传,人们提到广西旅游时想到的依然是桂林的山水,而不会一下想到坭兴陶艺术。

(三)技术缺乏创新随着社会的发展,制陶技术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当前大多数作坊和企业对于坭兴陶的生产仍然以传统技艺为主。虽然不乏优秀的匠人和高超的坭兴陶制作手工技艺,但是因为缺乏技术创新,整体生产效率较低,难以形成大规模的生产,且缺乏与科技融合的高端产品,导致坭兴陶旅游产品在广西整体文化旅游市场中的占有率较低。

四、基于广西特色旅游文化的坭兴陶旅游产品开发路径

(一)深挖广西文化内涵,塑造民族特色品牌旅游文创产品与其他普通产品的意义不同,作为地方特色文化旅游纪念品,旅游文创产品不仅要反映当地的特色文化和民俗民风,还要具备一定的文化传播作用,促进当地文化的推广传播,以形成更加具有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旅游产品的设计应该在地域民族特色和旅游景点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将当地特色的文化符号与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融合起来,进一步推进特色旅游文化的发展,塑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坭兴陶旅游产品应基于广西特色民族文化、风景展开设计和开发,将广西地区丰厚的人文优势发挥出来,深入挖掘广西的民族文化内涵,将广西多民族聚居的特点充分融入坭兴陶产品开发当中。在开发坭兴陶旅游产品时,应积极融入广西地区的民族元素和相关文化符号,深挖广西各民族文化内涵,不断丰富产品设计内容,赋予坭兴陶旅游产品以更加深厚的精神意义,提升产品的文化附加价值,进而提升坭兴陶旅游产品在广西诸多文创旅游产品中的竞争力,实现坭兴陶文化的进一步传承和推广。通过融合广西民族元素,可以有效增加坭兴陶旅游产品的民族文化韵味,赋予产品文化内涵的同时,还能够有效提升产品的文化感和厚重感,使产品具备久盛不衰的生命力。这对广西地区民族文化的资源开发和文化传承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打造民族特色旅游品牌。

(二)明确坭兴陶旅游产品定位,满足新时代需求1.材质特性功能定位目前坭兴陶的制陶工艺相对成熟,其以钦江东西两岸特有的陶土为原料,材料来源具有环保和天然的性质,成本较低。为了满足当代人实用性的需求,可以在坭兴陶旅游产品设计中开发日用品种类,将坭兴陶制作成茶具、锅具、杯具、储存罐等日用产品。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可以进一步开发陈设摆件产品,将坭兴陶的文化性和观赏性充分发挥出来,根据现代人的多元化审美进一步丰富产品样式和造型。在坭兴陶旅游产品开发中,应依据其材质天然、易保存的特性,不断开发创新旅游产品,将产品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充分融合,使坭兴陶旅游产品能够将广西的特色地域文化充分展示出来。2.产品功能设计定位除了造型外观,旅游产品的功能性也是刺激游客消费欲望的一大因素。尤其是对于坭兴陶日用产品来说,除了观赏价值、文化价值以外,最重要还是其实用价值,应以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为主,展开旅游产品的创新开发。比如,对于茶具来说,可以在传统功能的基础上增设新的功能设计,如在茶壶、茶杯中设置一个可以盛放茶叶的装置,不仅便于茶叶的过滤,还更加方便清洗,有效实现了茶具的多功能化。旅游产品的设计要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和日常需求,且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三)加大科技投入,推进坭兴陶旅游产品创新1.重视科学技术的融入随着社会和技术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惠及坭兴陶生产行业。坭兴陶产品无论是外观、功能,还是分子结构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进步。纳米陶瓷材料、耐高温陶瓷釉料等的问世,为坭兴陶产品的开发注入了新的活力,有效推进了坭兴陶生产行业的发展。在这些高新技术的支持下,坭兴陶产品的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开发,使得坭兴陶旅游产品在广西地区诸多旅游产品中脱颖而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此外,在生产技术的支持下,坭兴陶的生产链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坭兴陶生产自动化有望实现。在现代化机械设备的支持下,坭兴陶生产作坊和企业可以借助机器实现陶器造型的流程化制作和图案的自动化绘制,进而实现流程化、规模化生产。这能够缩短生产时间、降低人工成本,是坭兴陶旅游产品开发的趋势。2.提倡坭兴陶自主创新创新在工艺产品的设计制作中是极为重要的,只有保持不断创新,才能够在时代的洪流中站稳脚跟,在工艺行业中占据一席之地。随着江苏宜兴陶、广东佛山陶瓷、重庆荣昌陶器、云南建水陶器等地方特色陶器的崛起,陶器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因此,坭兴陶产品创作者必须强化创新意识,保持坭兴陶制作技术、造型、功能上的先进性和创新性,以新颖的产品吸引受众,才能实现坭兴陶产业的长效发展,使坭兴陶在国内陶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坭兴陶生产作坊和企业必须不断推陈出新,不断优化坭兴陶旅游产品的质量,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才能够有效激发游客的购买欲望,进而促进坭兴陶的传承和推广。

(四)加强坭兴陶人才管理,加快高级人才引进培育纵观广西坭兴陶从业人员现状,虽然从业人士不少,但缺乏高级技术人员。尤其是一些小型的坭兴陶生产作坊,大多是由一个老师傅带着几个学徒进行制作生产,老师傅虽然具有较强的工艺技术,但缺乏对新鲜事物的感知力,难以制作创新型的坭兴陶产品;而一些年轻的学徒虽然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但是技术水平难以支撑产品的制作,导致优质产品产出困难。因此,广西地区想要大力开发坭兴陶旅游产品,就需要加大人才管理力度,加快高级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进一步完善坭兴陶人才引进政策,鼓励相关从业人员积极参与技艺培训,传承传统工艺技术的同时,融入最新的科学技术,培养高级技术人才,使其能够结合当代人的审美、生活需求,进行坭兴陶旅游产品的创新。此外,还应积极构建坭兴陶行业人才战略联盟,使坭兴陶高级人才具有流动性,并形成人才共享机制,促进广西坭兴陶产业的整体发展。

(五)创新坭兴陶营销模式,规范坭兴陶销售方式游客对旅游产品除了有外观、功能、收藏价值等方面的需求,还对产品的售后服务具有一定的要求。坭兴陶作为一种陶艺品,虽然强度相较于一般的陶瓷制品较高,但依然属于易碎品,游客在旅行中不易携带。对此,相关景区或企业、作坊在进行坭兴陶旅游产品的售卖时,应该进一步创新营销模式,可以通过线上营销或者线下包邮等形式,解决游客携带困难的问题。此外,在进行坭兴陶旅游产品的销售时,还要注意产品包装的安全性,积极规范坭兴陶产品的包装,保障包装的包裹性和安全性,避免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破碎的情况。综上所述,坭兴陶旅游产品的开发不仅需要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应用需求,还要具备一定的文化价值,不断创新产品的技术、外观等,以满足当代人们的多元化需求,促进广西特色文化旅游产品的进一步发展。广西坭兴陶相关从业者应重视坭兴陶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对广西特色文化加以整合,打造富有创意的旅游文创产品,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宁绍强.产品形象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2]穆荣兵.产品形象设计及评价系统研究[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0(2):82-86.

[3]王立森.基于地域文化符号的旅游纪念品设计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

作者:黄叔界 单位:北部湾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