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3 11:16:5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篇会计电算化应用,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是一个应用电子计算机实现的会计信息系统。它实现了数据处理的自动化,使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发展演变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应用技术的普及,极大地提升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总体水平。农村地区财务管理工作体系的建设,也应围绕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做好多方面的优化与布局,使农村财务管理中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能为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一、农村财务管理中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优势
(一)提升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实效性农村地区财务管理项目数量相对较少,但项目内容尤为繁杂。传统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模式不仅加大了会计人员的工作压力及工作量,也增加了财务管理误差的可能性,降低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总体实效性,不利于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高质量开展。面向农村地区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会计电算化应用,可有效利用信息化设备及互联网资源,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提供多方面支持,提升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使农村地区财务管理工作能更好地开展服务对接,弥补早期财务管理工作结构性不足,为后续阶段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夯实基础,提升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二)强化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信息化监督水平财务管理监督是会计财务工作的重要一环。财务管理监督能有效对会计人员进行管理,并优化财务工作的人力资源配置,提升会计人员的工作质量。然而,由于农村地区财务管理工作资源相对匮乏,其管理监督模式较为单一,难以面向会计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做好全面监控。围绕农村财务管理的会计电算化应用改革,做好对信息化办公资源及财务管理资源的配置,强化农村财务管理及监督管理的有效衔接,可以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开辟新的路径。相关监督管理人员能通过线上沟通及财务管理信息申报,做好对财务管理工作细节的把控,提升监督管理人员管理工作质量,为农村地区财务管理工作长效化推进奠定良好根基。
(三)构建多元化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体系随着乡村振兴改革及城乡融合发展战略的推进,农村地区财务管理工作难度有所增加,会计人员需要面向更多部门及机构进行对接,以实现对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由于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模式相对滞后,会计人员难以有效对各类信息进行统计与整合,这大大降低了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农村财务管理中会计电算化的应用,需做好财务管理体系的优化,这能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建立系统化平台,使会计人员可以有效利用网络平台资源,实现对各个部门及机构的有效对接,提升财务会计对部分信息内容的汇总及整合能力。
二、新时期农村财务管理中会计电算化应用的难点
(一)农村财务人员缺乏会计电算化管理意识虽然我国信息化建设发展经历十余年的体系构建,但部分地区仍然存在信息化办公及信息化管理水平不足的问题。会计从业人员对于会计电算化应用的认识不足,导致会计电算化难以在农村地区财务管理中有效普及。之所以农村财务管理形成这一问题,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农村地区政府机构及行政单位对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缺乏重视,未能在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普及方面给予政策、资源的支持,使农村地区财务管理工作长期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难以有效发挥会计电算化应用的工作优势。第二,部分农村地区财务管理工作项目及内容相对单一,无需通过会计电算化应用普及即可满足基础办公需求。同时,在传统理念的影响下,农村部分会计工作人员形成对会计电算化技术应用的排斥,降低了会计电算化办公的有效普及率。
(二)农村会计电算化的基础设施尚不完备农村财务管理的会计电算化基础设施欠缺,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良好管理保障体系及经济资源匮乏。现阶段,部分农村地区发展建设主要围绕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升级转型两个方面推进。提升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转型需要消耗大量的经济资源,政府机构必须面向企业及民间资本提供扶持。为此,部分农村地区政府长期面临钱包瘪、不敢花及难规划等问题,使农村地区财务管理的会计电算化应用迟迟无法得到有效普及。建立良好保障体系,需要对会计电算化设备的管理、维护等做好服务保障,确保会计电算化技术的应用能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帮助。但部分农村地区电算化设备长期处于无人管理、无人维护的状态,使部分设备软件、硬件设施基本性能无法满足财务管理办公需求,最终导致部分农村地区财务管理的会计电算化应用流于形式。
(三)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结构性的矛盾从农村会计财务管理工作需求来看,工作经验及工作适应性实际上对会计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形成局限。会计人员虽然具备良好会计电算化技术储备,但由于工作年限及工作能力存在不足,难以有效面向农村财务管理的会计电算化应用提供支持。具备丰富工作经验的农村会计工作人员,虽然在专业知识积累及工作适应能力方面具有优势,然而,对于会计电算化应用中部分信息化技术的掌握存在缺失,同样无法有效做好当前财务管理工作的全面性优化。正是由于农村财务管理存在这一矛盾及结构性问题,使得农村财务管理的会计电算化应用体系的建设难以达到较高水平。
(四)农村会计电算化技术人才匮乏农村计算机及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匮乏问题较为常见。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工作环境相对城市较为恶劣,政府机构及企业为专业技术人才提供薪资待遇相对较低,导致部分技术人员岗位工作出现入不敷出的问题,降低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工作积极性。长此以往,专业技术人员的外流将严重影响农村会计电算化技术的运用,使农村会计电算化应用成为一纸空谈。
三、新时期农村财务管理中会计电算化应用对策
(一)强化农村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应用意识农村财务管理中会计电算化应用意识的增强,必须要从工作实践及思想认识两个层面做好优化。工作实践层面,要求农村地区能建立较为完备的财务管理电算化应用体系,将各项财务管理工作项目均面向会计电算化进行移植,并逐步提升农村会计工作人员对会计电算化办公模式的了解,改变农村会计人员对电算化思想的抵触,进一步提升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对电算化技术应用的有效性,使会计电算化能有效对农村各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覆盖,并建立多元化的农村财务管理电算化办公模式。思想认识层面,政府机构与企业要积极做好有关宣传及科普工作,面向农村财务管理人员加强思想上教育渗透,使会计电算化应用理念能真正意义融入农村财务工作体系。
(二)完善农村财务管理中会计电算化管理保障体系农村财务管理中会计电算化管理保障体系的完善,需要做好技术及保障机制两个方面的改进。技术方面,农村财务管理应根据当前工作需求,做好相关信息化设备的维护、检查及升级,面向农村财务管理提供多方面技术支持,解决农村财务人员会计电算化技术应用的设备故障问题,实现农村财务管理对会计电算化技术高水平应用,促使农村财务管理的电算化办公能与时代发展充分接轨。保障机制方面,要考虑农村财务管理对会计电算化技术的应用需求,不同财务管理工作项目对于部分设备的运用,要由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技术支持及维护,采用一对多和一对一的管理机制,为农村财务会计工作人员提供电算化应用帮助,使电算化应用能更好地嵌入农村各项财务管理工作中。
(三)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会计电算化技术应用培训针对农村财务管理的会计电算化技术应用培训,主要是解决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结构性问题,科学优化农村财务管理的人力资源配置,提升农村会计工作人员财务管理工作中电算化技术的总体应用水平。对此,农村地区政府机构及企业,要充分发挥会计新晋人才的会计电算化知识储备优势,通过丰富会计电算化技术应用形式,使具有丰富经验的会计人员能有效掌握多种会计电算化技术应用技巧。同时,农村会计新晋人员也可利用与老资历会计人员的交流,更好获得各类财务管理工作经验。因此,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会计电算化技术应用培训,实际上是为农村会计人员搭建学习沟通平台,使农村会计人员在学习会计电算化技术应用技巧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实现工作实践方面的双向互补,提升农村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及电算化技术应用能力。
(四)引入农村财务管理的会计电算化新技术及核心人才面向农村财务管理做好对核心人才及新技术的引入,有助于更好地完善农村会计电算化应用体系,解决农村会计电算化应用技术滞后及方式落后等问题。专业人才的引入,可以帮助农村会计人员从技术视角解决部分会计电算化应用难题,提升会计电算化技术在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实效性。为此,农村地区的政府机构与企业,应面向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专业人才,做好薪资待遇的提升,并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实现专业技术人才在农村地区的长期驻留,并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持续的技术支持。在新技术的引入方面,农村政府机构与企业,应加强深层次的技术应用合作,进一步针对各个时期、各个阶段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进行调整,使会计电算化技术在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应用,能有效地适应各种不同的基础环境。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会计电算化技术在农村财务管理中的普及势在必行。农村地区必须基于自身财务管理工作需求,对当前会计电算化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难题予以解决,并积极做好多位一体发展体系的建设,提升财务管理工作信息化水平,进一步发挥会计电算化技术核心优势,为未来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的双提升创造有利的条件。
作者:邢智芹 单位:烟台职业学院
会计电算化应用2
1引言
会计电算化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的工作方式、工作范围、工作制度等发生了转变[1]。部分企业在实际发展进程中,未有效适应会计电算化带来的改变,导致企业未充分发挥电算化技术作用价值,对企业内部控制质量提升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对此,本文对会计电算化下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内部控制的优化原则与策略,旨在为提升会计电算化下的企业内部控制质量提供借鉴与参考。
2会计电算化下企业内部控制的工作转变
会计电算化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的工作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工作方式的转变。在引入电算化技术后,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有效、便利地开展会计信息处理和内控工作[2]。尤其是在内部控制管理实践中,部门负责人可以实时收到项目运作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信息。在电算化技术的支持下,内控工作人员可以将工作重点从原来的线下转至线上,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且提升了繁杂数据的整理工作效率,最终为企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第二,工作范围的转变。在会计电算化背景下,原有的企业内部控制工作范围有一定的扩大,使内部控制工作能够按板块的形式开展。例如,预算管理、企业财产管理、授权管理等多方面,应用电算化技术,细化了工作关系,确保职责分工明确,有效保障了内控工作的开展,并为内控工作的稳定发展提供支撑[3]。综合运营过程剖析,在企业运用电算化技术后,会计信息收集的范围更加广泛,推动了会计核算向会计管理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工作范围,并为企业的现代化、信息化发展提供驱动力。第三,工作制度的转变。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推进了原有会计工作制度的改革,及会计工作体系的建设发展[4]。在会计电算化的工作方式、工作范围转变的影响下,企业逐渐构建起更加完善、职责更加清晰的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有效规范了各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为提升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开展的规范性、有效性奠定基础。
3会计电算化下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企业加大了会计电算化下的内部控制建设,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整体视角而言,会计电算化下的企业内部控制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财务监管制度尚不完善。会计电算化背景下的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是一项严谨性较高的工作,若出现差错,将导致严重的后果。为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工作高质量开展,需要制定完善的财务监管制度[5]。但实际情况而言,部分企业的财务监督管理制度尚不完善,导致内部控制工作缺乏有效的制度支撑,使财务工作的随意性较大,甚至出现违规的问题。第二,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在会计电算化推进与发展进程中,其使用范围逐渐扩大。部分企业为有效发挥会计电算化作用价值,进行企业全面信息化建设,提升了会计工作及内部控制工作效率[6]。但从整体上看,仍有部分企业对于内部控制的目的、原则等内容了解不足,且未意识到内部控制质量直接影响到企业经营发展的质量,阻碍了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与完善,甚至存在部分企业员工认为内部控制与自身职业发展无关的问题。第三,财务人员素质有待提升。会计电算化背景下,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环境更加复杂,且内部控制工作的难度逐渐提升,这对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7]。但从实际情况看,部分企业的财务人员素质能力有待提升,他们的学历偏低,信息化技术能力不强,对会计电算化的了解不全面,在实际工作中,其工作技术能力仅停留在基本操作层面,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工作难以深度、有效开展,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第四,会计档案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会计电算化背景下,会计档案信息多样化,且会计信息具有可变性,若工作人员无法对会计信息进行及时和有效的处理,则会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产生阻碍[8]。在实际工作中,部分企业的相关工作人员的会计档案管理意识不强,尤其是在会计档案整理和归纳工作中,无法有效利用电算化技术,对会计档案进行整理,难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精准性、可靠性,严重影响了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有序进行。
4会计电算化下企业内部控制优化原则及路径
4.1会计电算化下企业内部控制优化原则
为科学合理且有效地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企业应立足会计电算化视角,精准把握企业内部控制的原则,具体有以下几点:第一,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企业的经营发展受到一定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制约,所以在经营发展过程中,企业应结合内外环境因素,基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有效建立与完善。第二,成本效益原则。该原则指企业应以科学化财务管控方式进行经营成本管控,在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的基础上,实现企业最大化经济效益,并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内容。第三,信息沟通原则。该原则指企业应根据与其经营活动相关的数据信息,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完善,以深化信息沟通与正常使用,构建有效信息化管控模式,进而实现企业内部控制建立与完善的目标[9]。第四,系统化原则。该原则指企业应结合实际,以综合性、系统化视角,注重企业内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以建立信息有效、及时沟通与应用的内部控制体系。第五,精细化管理原则。该原则指企业应在会计电算化背景下,对工作职责进行精细化划分,并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应用到内部管理实践中,在提升内部控制工作的精细化水平的基础上,推进企业会计企业管理的精细化发展。
4.2会计电算化下企业内部控制优化路径
4.2.1提高内部控制意识,完善财务监督制度内部控制工作是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若企业内部控制意识较弱,则难以在不断变化的发展环境中实现可持续发展[10]。为借助会计电算化优势,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企业管理人员应认识到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并推动财务监督制度的丰富和完善。在提高内部控制意识方面,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宣传、教育、制度制定等方式,不断提高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以提高企业整体对于内部控制的意识。同时,企业管理者应提高自身与企业员工联系的紧密性,保障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得以深度、高效实施,以此提高企业整体员工参与工作的积极性、创新性,为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奠定坚实基础。在完善财务监督制度方面,企业管理人员应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定期检查,并对系统中的数据进行严格的审核,确保数据的精准性与科学性。为提升会计电算化背景下的内部控制工作质量,管理人员可以建立一套具有针对性的内部控制审计制度,确保会计数据及时更新和完善,保障会计信息数据的精准性与全面性,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作用价值,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4.2.2提高内部控制力度,重视相关理论研究在会计电算化背景下,企业的生产经营实效得以快速提升。为不断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效率与质量,需要企业管理者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力度,并重视相关理论的研究和应用。在提高内部控制力度方面,企业管理者首先要帮助企业其他员工正视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工作,引导工作人员做好企业风险防控工作,完善内部控制工作体系;其次,企业管理者应帮助员工养成内部控制习惯,促使他们能够在内部控制工作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最后,企业管理者应持续优化企业内部环境,提高企业内部沟通频率,顺利落实所制定工作计划。在重视相关理论研究方面,企业管理人员应基于企业之间的竞争、企业发展目标分析,对内部控制相关理论进行深度研究和应用,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企业管理者应对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促使企业内部控制工作能够满足企业发展需求,促使企业经营发展决策能够适应动态市场发展的需求。另外,企业管理者在内部控制相关理论研究过程中,应注重对本行业和相关行业的理论进行综合性研究,以拓宽自身视野,延伸企业内部控制与经营管理思路,从而更高效地制定企业内部控制计划,进而为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丰富、有力的内部控制相关理论支撑。
4.2.3完善风险防控方法,提升财务人员素质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通常存在经营发展风险。尤其是在会计电算化背景下,若不做好风险防控工作,极易出现数据丢失等情况,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提高企业风险管控、内部控制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企业管理人员应积极完善风险防控方法,提升财务人员素质。在完善风险防控方面,企业管理者应以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为核心,结合企业实际发展情况,利用电算化系统,针对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以遵循内部控制工作原则为必要条件,选择合适的风险管控办法,并根据企业动态发展情况及时调整完善相应风险管控方法,以提高企业风险管控工作质量,为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率与质量及推动企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提升财务人员素质方面,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引进电算化人才的方式,提升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能力。同时,企业管理则可以通过电算化知识培训、电算化操作技能培训、管理知识培训、计算机系统与维护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财务人员的素质能力,在加快会计电算化发展进程的基础上,全面提升财务人员素质,为内部控制工作实效的提升提供人员保障[11]。除此之外,企业管理者应意识到,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是决定其素质能力提升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实际工作中,管理者可以制定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对素质能力好、工作实效高的人员进行奖励,以提升工作人员深度参与工作的积极性,为内部控制工作质量提升奠定基础。
4.2.4增强内部控制评价,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增强内部控制评价、提高档案管理水平,不仅是会计电算化有效应用对企业管理工作提出的要求,更是实现企业内控工作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综合视角而言,通过增强内部控制评价,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动态的内外部环境,提高企业经营发展水平和综合效益。在增强内部控制评价方面,企业应基于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与完善,对内部控制工作进行动态监督、评价,以持续优化和深化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为有效增强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企业可以设立专业内部控制组织机构,更全面、更深度地对内部控制工作进行评价,在帮助企业管理者及时发现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不断优化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为提高企业风险管理、企业综合效益发挥积极作用。在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方面,企业管理者应加强会计电算化下的档案信息收集与存储工作,针对财务数据进行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分类,并对数据信息进行及时更新和备份。同时,企业管理者应完善档案建立时间、档案信息录入和管理人员的相关信息数据,确保会计档案保管工作能够高质量开展,避免出现会计档案信息丢失的情况。另外,企业管理人员应结合企业发展实际,构建关于会计档案信息收集、管理、查阅等制度,使会计档案管理工作能够协调推动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5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会计电算化水平不断提升,推动了企业内部控制的高质量发展。为进一步提升会计电算化程度,全方位提升内部控制实效,企业管理者应精准把握成本效益等原则,在加强内部控制意识、提升人员素养等方面,不断优化和完善会计电算化背景下的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以助力企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作者:王雨涵 单位:绵阳开放大学
会计电算化应用3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农业企业在政策利好和环境优化的助推下,紧扣“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发展主题,不断推动要素跨界流动、产业跨界融合、资源集约配置,逐步向规范化、标准化、集成化方向发展。会计核算是农业企业最为重要的经济管理手段之一,是对农业企业生产、运营活动持续、系统、全面的监督和反映。农业企业发展新时代的到来,使得以往沿用的会计核算因分散化的管理机制与差异化的核算标准间的不协调而出现了一些“水土不服”现象,农业企业会计核算被纳入农业企业“改弦更张”的重要议程已刻不容缓。会计电算化借助现代数据处理技术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和决策,极大提升了会计处理的效率和精度,是当前农业企业财务核算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会计电算化”一词最早于1981年提出,起初被定义为“将现代有关电子计算机方面的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通俗一点,就是借助计算机设备和会计软件完成会计核算工作。随着会计学科的发展和成熟,会计电算化的意涵更加丰富,不仅包括会计核算,还包括会计管理和会计决策等内容。现如今,会计电算化已成为一门对会计数据进行自动化收集、一体化存储、高速化传输和信息化处理的综合应用技术。诚然,电算化在农业企业的应用和普及,极大地提高了农业企业会计处理的效率和精度。但就目前而言,我国农业企业会计电算化仍存在诸多发展掣肘。一是信息共享能力较差,电算数据兼容性较弱。我国农业企业会计处理本身就存在生产物资处理方式以及农业会计标准的差异,农业企业内部存在“数据使用壁垒”;同时我国农业企业应用的电算软件与硬件设施间相对分散、适配度低,影响了农业企业间电算数据的兼容整合。二是企业管理机制欠缺,电算化制度不健全。囿于管理机制的欠缺,我国农业企业仍存在企业岗位分工不明确、会计核算流程不规范等问题,难免出现财会人员不按程序操作致使资料丢失、数据泄露的纰漏。三是电算化理念模糊,人力资源基础不稳。当下我国部分农村企业财会人员仍然将电算化等同于电子记账,并未深刻认识到会计电算化所带来的企业管理方法与会计核算职能的变化,加之农业企业财会人员知识老化、会计信息人才匮乏,农业企业会计电算化纵深发展受阻。
基于上述问题,得出如下农业企业电算化优化策略。首先,统一核算标准,推动电算信息共享化。如,吉林省发布的《吉林省农村经营管理电算化工作实施意见》,以“八统一”规范自身,极大提高了全省农业企业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标准化程度;其次,完善管理机制,促进电算流程规范化。一是工作队伍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责任与人员管理,细化会计核算人员的责任分配;二是电算化数据管理制度与文档管理制度,确保数据安全与资料安全;三是资金与资产管理制度,统一农业企业生产物资、经营资产的处理方式与核算标准。最后,强化会计电算理念,促进内部运行专业化。只有认识深刻才能激发行动自觉。不论是专业会计人员还是企业管理人员,都应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深刻认识到电算化是农业企业的管理方法、核算流程及会计职能等多方面的转变。与此同时,农业企业应积极引进会计人才,并加强企业财会人员的电算化软件操作与技能培训,以财会队伍专业水平的提升来推动农业企业电算化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会计电算化不仅是企业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信息化时代,农业企业发展要想行稳致远,务必紧抓时代脉搏,推动企业会计电算化建设。为此,经化学工业出版社于2022年8月出版的《农业企业会计核算:规范·精讲·实训》一书可资借鉴。该书共7个章节,从农业企业会计的概念出发,对农业企业会计的内涵与框架进行详尽介绍,以分门别类的方式,分章节讲述了种植业、畜牧业、林业的成本核算方法,并详细阐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的资产核算、负债核算以及所有权核算方案,最后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作为收尾。全书以专业化、术语化、严谨化的表述风格,深入地探讨了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以独到的学术见解和真实的核算案例为农业企业会计核算提供发展方案,其不仅适用于会计专业学生作为选修教材通读,且对农业企业会计从业人员也具有极强的参考价值。
作者:刘仙风 单位:江西应用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