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0 10:52:1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篇创新创业教学分析3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0引言
数字经济时代,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演进,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传统商科教育及人才培养模式面临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新商科”应运而生。新商科是经济管理类教育为高质量发展服务的主动变革,是着眼于未来的人才培养理念[1]。“新商科”在传统商科基础上进行学科交叉整合,不断引入新技术,采用新理念、新模式开展综合性跨学科商科教育,旨在培养复合型、创新型、综合型人才[2]。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大量高质量应用型人才,新商科背景下企业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较传统商科明显提高,人才培养更注重基础知识与跨学科知识的融合[3],与新技术深度融合,与时代发展相融合,实现产教深度融合,重视创新创业教育[4]。“产教、专创”双融合是新商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新商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仍面临诸多困境,从“产教、专创”双融合的角度如何化解困境,培养适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新商科应用型人才,是值得深入探讨与研究的重要课题。
1新商科应用型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
1.1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目标不清晰新商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多存在目标定位不明确的问题,人才培养同质化现象较严重。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商科专业设置和普通本科院校或研究型大学差异不大,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设置也没有充分体现“应用型”院校的特色[5]。大学生是新时代创新创业的主力军,但不少新商科的人才培养方案仍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商务管理人才为方向,创新创业教育开展不足[6]。当前,新商科教育正努力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但人才培养质量与产业升级的要求仍有明显差距,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人才所需也存在距离。
1.2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较传统新商科应用型人才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跨学科知识,以及创新创业知识。目前的商科专业课程中理论课占比仍较高,跨学科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设置分散,不同领域的课程简单叠加,难成体系,无法满足市场对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快速更新,但商科的课程调整未能及时跟上产业升级和岗位变迁,人才培养难以满足经济的发展需求。新商科的教学方法也较为传统,课堂大多还是以教师为主导,新技术驱动下产生的智慧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也较为有限。
1.3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学质效待提升首先,专业教师方面。目前的商科教师通常是研究生毕业后直接任教,缺乏行业和企业的实践经验。新商科增加了对教师跨学科能力的要求,当前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科技创新日新月异,商科教师很难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既具有专业背景又具有跨学科领域知识的新商科教师较为缺乏,影响了教学质效。其次,校外教师方面。虽然目前多数商科专业都已展开校企合作,但因缺乏利益驱动,企业合作育人的动力不足,商界精英和优秀创业者较少直接参与人才培养。此外,新商科的人才培养需要吸引更多互联网企业、新零售企业联合培育,目前校企合作中这类企业的占比有待提高。
1.4实践教育质量不佳,实践体系待健全商科有很强的实践性,新商科培养的人才应当具有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因此有效开展实践教育对新商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极为重要。从校内实践教学看,目前商科课程安排中实践课远低于理论课,实践教学缺乏实用性和前瞻性,模拟实训软件更新频率低,虚拟实践教学平台缺乏共享性,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7]。从校外实践基地看,商科院系大多已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践基地,但由于商科学生数量一般较多,实践形式多为参观和讲座,学生深入企业实习的机会不多,实践成效不高,很难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2“产教、专创”双融合培养新商科应用型人才的优势“产教、专创”双融合是“产教融合”和“专创融合”的有机统一。“产教融合”和“专创融合”的育人方式都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紧密契合。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产教、专创”双融合是新商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产教融合与应用型高校的“初心与使命”高度契合[8]。产教融合是产业与教育的融合,也是学校与企业、政府的多主体融合[9],既满足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也符合产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通过校企协同育人,实现高校和企业优势互补,拓宽教学方式,延伸实践空间,有效完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体系。当前,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结构进一步转型升级,产教融合使新商科的人才培养体系与时俱进,深度贴合产业发展,为社会培育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专创融合指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专业教育侧重于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对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将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应用型高校专创融合的内在逻辑在于,专业性的培养需要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实践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以创业的意识落地和试错[10]。高水平新商科应用型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当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产教、专创”双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产业发展需求的精准对接,将校企协同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人才培养相结合,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实现人才培养和企业发展的共赢[11]。“产教、专创”双融合能有效化解新商科应用型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有力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协同融合。推进“产教、专创”双融合,打造基于“专业+创新创业+产业”的育人模式,是培养新商科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3基于“产教、专创”双融合的新商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
3.1加强“产教、专创”双融合的顶层制度设计新商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应从顶层设计的高度做好制度建设,从根本上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制定长期发展规划。学校和商科院系联动,校企深度合作,将“产教、专创”双融合的培养模式嵌入新商科人才培养全过程。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紧扣新时代特征,把握人才需求动态,紧跟数字化发展趋势,聚焦产业发展前沿,使新商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并行,打造与行业企业共建的新商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专业+创新创业+产业”育人模式,共同培育掌握扎实商科专业理论,具备全球化视野,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和较强实践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新商科应用型人才。
3.2深化“产教、专创”双融合的课程及教学改革新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商业模式的快速迭代创新,新商科应用型人才不仅需具备商务知识,还要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等跨学科知识。校企合作共建课程,在传统商科课程设置基础上重构并创新课程体系,将新商业、新技术与原有知识内容有效整合,打通学科壁垒,适应企业的人才需求,培养有跨学科思维的商务人才。新商科应用型人才要有能运用新技术、新思维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从专业课程着手,依据经济发展与专业特色开设“商业创新思维”“创业基础”“创业设计”等课程,组建创新创业课程群,增加课堂教学中创新创业案例分析,加大互动讨论、情景模拟的占比,优化智慧教学平台,增强对创新创业课堂学习的过程数据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机制,提高创新创业课堂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3.3强化“产教、专创”双融合的师资队伍建设加深产业与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内培外引,专兼结合,打造一支专业化创新型的新商科师资队伍。一方面,鼓励商科教师深入企业和行业,紧跟新技术发展脚步,了解商业新动向,通过在企业挂职锻炼或与企业合作进行课题研究,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教师不仅要掌握商科专业知识,还要掌握创新创业理论,积极投身创新创业项目,以科研反哺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将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知识融会贯通。另一方面,聘请商界卓越人才、有成功创业经验的创业者、专门的企业管理人员作为实践指导老师和创业导师,激发兼职教师的教学热情,挖掘教学潜力,完善校外教师的管理制度。依托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实战经验,校企共同设计新商科师资培训内容,制定详细培训计划,全面考核培训成果,双方合力共建高水平教师队伍。
3.4完善“产教、专创”双融合的实践教育体系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特征,针对新商科专业特性,重点选择具有新零售、互联网背景的企业,校企联合搭建实践平台,创建实训基地,校内校外融通,线上线下结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实践和实训安排应当有科学性和连续性,围绕面向新商科领域的真实或虚拟项目开展实践,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直接接触企业,架起理论与实践相通的桥梁,提升跨岗位跨专业的工作能力,锤炼创新思维,积累创业经验。实践教育根据不同年级分层实施,低年级商科学生的实践教育注重多样化和普适性,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自主思考能力为主;高年级商科学生对专业知识更加熟悉,实践教育更多结合实践平台和实践基地完成,鼓励学生投入与专业相关的科研项目,提高科研创新能力,指导学生参加创业模拟实训和各类创业竞赛,让学生经历创立企业、财务运作、组织管理的企业运营过程,切实增强创新创业能力。
4结语
数字经济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演进,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培养适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新商科应用型人才,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产教、专创”双融合是“产教融合”和“专创融合”的有机统一,是新商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理念和新模式,能有效化解新商科应用型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有力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协同融合。基于“产教、专创”双融合的新商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应当进一步加强顶层制度设计,深化课程及教学改革,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实践教育体系,构建“专业+创新创业+产业”的育人模式,培育掌握扎实商科专业理论,具备全球化视野,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和较强实践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新商科应用型人才。
作者:朱玮玮 单位:金陵科技学院
创新创业教学分析2
目前,许多国家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探索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创业教育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标,为社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刚刚起步,只停留在理论教育,由于运营时间短、资金不足,还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需要突破和改善。创业教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面很广,不是开设一些课程就能解决的问题,必须渗透到教育的各个环节,渗透到学生创新培养的各个方面。这样不仅需要教育体系的改革,还需要整个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1]。因此,如何通过教学项目促进学生创新创业的发展,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一个问题。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一些课程并不完善,由于高职院校师资和基础设施的限制,创新到创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创新课程定位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给社会带来巨大的进步,也给教育带来巨大的挑战。当前教育重新界定人才的概念,重塑教育路径。STEAM教育构建了以培养自主学习者为核心的学习者课程,规划了创新体验与实践课程。其中,创新体验与实践课程注重实践操作,包括科学、文学艺术、工程技术等融合。培养自主学习者,引导教育教学方式变革,丰富和平衡、改进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教材系统。STEAM教育吸取国内外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STEAM教育理念应该注重:1.关注课程的衔接性。STEAM教育与高职院校课程有机集成,而不是架空在高职院校课程系统上。高职院校为了奠定创新创业的基础,在常规课程之外还需要设置相应的STEAM教育[2]。STEAM教育的衔接性通常是基于项目研究的专业课程,使学生能够自主完成项目研究,体验更完整的科学调查过程。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STEAM教育需要与高职院校、企业进行全方位合作,跨越职业规划的全过程。2.注意课程开放性。与项目相关的内容不仅可以扩展到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为主题领域,还可以扩展到更多领域。引入学科视角更有助于实现STEAM教育的目标。创新创业课程场地不仅是教室和实验室,而且是跨越高职院校,线上和线下融合,让学生从更多角度体验真正的问题解决过程。3.注意课程的生长性。STEAM教育的课程内容是动态的,教师必须始终根据学生遇到的问题调整课程内容。同时创新创业项目结果是开放的,没有预设答案。STEAM教育的实施给师生留下足够的创造性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和尝试,不断萌发新的解决方案。
二、面向STEAM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通过STEAM教育的研发,STEAM不仅研究这五个领域(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的知识,还倡导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和教学,使学习者能够自主完成相关项目,应用各种领域解决问题。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本质上是跨学科的,学习者接受STEAM教育后,边学习边练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各种领域。因此,STEAM教育必须采用多学科融合的方法,注意多学科的应用和联系。STEAM教育模式弥补了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应用于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将会取得丰硕的成果。教学模式不再是单一的教学模式,而是体现了团队合作中的分工。教学理念还从原本书本知识教学转变为STEAM教育后,侧重于培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互动协作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创新思维和STEAM教育相集成。作为“互联网+”教育的模式,STEAM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是从概念、目标、内容和评价方面构建起来的。另外,STEAM教育的创新创业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人才。推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创新创业的空间引入课堂,在课堂上进行创新产业教育,从项目中判断学生的需求,推进高技能创新人才培养。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创新创业的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不同专业和专业领域学生的能力[3]。STEAM教育可以跨越领域、跨越年级,形成良性循环机制,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总结实际经验,确保创新创业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创新创业的发展为以STEAM为导向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创新人才,也为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
三、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创新课程架构
(一)学科知识融合高职院校引入多种创新创业理念,将教师的教学风格和课堂风格转化为创新创业理念,以促进教育创新,提高教学质量。从创新创业空间、新型教学法、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环境的特点入手,构建创新创业空间的教学应用模式。创新创业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潜力和思维。创新创业的教育应该给学生选择自由、自主分享的机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自由探索和创造,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切便利的条件和创造环境。主要是STEAM教育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践精神,通过实践学习,知识与行动相统一,注意实践和过程,最终达到学习与思维相结合。学科素养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专业品质,主要以专业思维的形式反映出来。在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早期阶段,教师创新教育侧重于培养科学的精神和方法,引导学生发展创新意识和习惯。在这个层次开展教育活动可以依赖核心学术课程,包括科学、数学和地理探究学习,在每门课程中都设有具有规律特征的探究学习活动。有趣新颖的活动内容,深深地吸引着学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在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中,STEAM教育模式可以将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与学科素养相结合。这两者的良好结合将大大受益于全方位人才的培养,合作解决实践性课题。
(二)体验式创新学习高职院校须抓住机会,顺应创新创业的趋势,充分利用高职院校实验室,加强校企合作,实现研究资源整合,提高创新创业水平,满足高职院校发展,满足学生需求的多样化。为了更好地促进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发展,在STEAM教育中,活动主要基于项目的学习、探究的学习和任务的学习形式进行。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进一步发展和改善,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培养正面的体验。注意知识的社会功能可以把知识变成可以解决实用问题的工具,主动质疑是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实践能力的关键。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质疑、思考问题,而不是依赖死记硬背学习。STEAM教育指导学生在问题上创新,而不是强调死记硬背。因此,教师必须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从活动的目的(应该怎么做)、材料(应该做什么)、要达到的效果(学生发现、得到的东西)方面进行设计。创新创业有很多问题等待学生去发现、去质疑,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达到STEAM教育的目的。
(三)情景式实践学习STEAM教育的主要工作不是赋予知识,而是培养学生解决和创新问题的能力。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只要一步步遵循教师的做法,就能解决问题。这个不需要学生自主思考的方法被STEAM教育放弃了。STEAM教育非常重视在实际情况下训练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情景式实践通常采用以项目完成为核心的模式,结合跨学科知识、思维能力和现实生活状况[4]。情景式实践应用于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可以解决理论与实践的分离等问题,加强创新创业实践基础建设,加强实践活动结合,组织学生参与各种专业创新创业的竞争。根据自身实际,高职院校定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计划大赛,以激发和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在学生创新创业的项目驱动教学中,不仅要学习相关的科研方法,还要通过一些具体的实践活动来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还需要总结这一过程中的工作经验和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项目的研发,还可以测试学生系统地使用知识和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训练学生整合理论和实践的能力。创新创业的培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高职院校教师应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现有资源实施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
(四)学习者中心整合取向学习者中心整合取向不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不再事先设计问题和项目,但学生自主调查和提问。将学习者中心整合取向应用于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可以解决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问题,学生缺乏兴趣的问题。学习的兴趣是创新创业的原动力,如果学生对自己所学的课程不感兴趣,便难以培养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因此,从兴趣入手,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强烈渴望,在放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是激励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实践能力的基础。教师在课堂上固化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创新意识。只有学生对某事产生兴趣时,才能取得一定的成果。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高职院校的一些教师忽视了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很多都是按照已有的思维方式开展活动。因此,在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中,要牢牢把握学生的兴趣爱好,相关创新创业要与学生充分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进行创新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创新创业项目需要从学生的角度,遵守面向学生的教学理念,以兴趣为出发点进行创新,寻找学生感兴趣的创新创业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创业。同时,创新创业的评价标准应区别于一般的专业课程,强调创新创业项目的新颖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STEAM教育的观点中,也将学习者对教材的学习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学习。从教育的角度,将知识学习转化为能力应用,将成功经验转化为实践且有意义的问题,缩小学习者与生活的距离,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实践的平台[5]。另外,在创新创业项目的主题选择上也要按照学生的意见,在与实际生活保持联系的同时,要根据学生创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目标计划,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个人兴趣选择主题。成功实施创新创业项目需要强大的团队,学生必须增强人际沟通能力,组成高效团队。团队需要紧密合作,才能朝着确立的目标前进。项目团队成员需要相互依赖、相互合作、善于沟通、勇于突破和创新,进行探究学习。合作遇到问题时,其他团队成员应该尽最大努力帮助他。在建立创新创业项目团队的过程中,项目组织者应该寻找志同道合的学生。因此,每个人的时间、精力、能力都是有限的,需要有不同专业背景、不同领域的学生共同开展创新创业工作,才能共同应对问题。同时,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可以互相帮助和支持,并从各个角度看问题[6]。每个参与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分析方法,通过不同层次的分析来解决问题,形成对问题的全面分析,产生高效创新。
四、结束语
STEAM教育的飞速发展,对各个领域的传统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高职院校的教育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STEAM教育在创新创业教学中的应用,为提高教学项目的效率带来了新的开发机会。高职院校要不断完善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为国家和社会提供大量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有效促进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7]。从实践来看,学生对STEAM教育非常感兴趣。正是因为,以STEAM教育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项目为学生提供各种资源、工具、平台和空间,将多学科理论知识与创新创业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学习能力。
作者:徐彩霞 单位:兰州现代职业学院
创新创业教学分析3
产学结合模式是基于提升学生实践学习能力,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学习机会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和形式具备高度的一致性。在应用型会计本科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产学结合模式的深度融合应用能够为这一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合理的平台,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一、产学结合模式的基本概述产学结合模式实际上就是在课堂教学的内容体系和组织形式中融入一部分从实际出发的社会实践活动和模式,这能够为学生在学校教育阶段接触和体验实际工作环境的状态和形式提供便利,为其自主创业工作的开展积累一定的经验,这也是产学结合模式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具有适宜性的典型体现[1]。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应用型会计本科专业课程融合的意义
(一)符合现阶段大学生就业倡导要求创业对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大学生来说,创业这一词汇的抽象性较强,学校从专业课程教学的角度引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在学生进入社会环境前通过学校教育平台面向学生开展专业的教育,辅助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的专业知识,是学校进一步投入创新创业工作的重要基础[2]。
(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从教学开展的角度出发,产学结合模式的融合应用本身就是教学组织模式维度的一种创新,且这种创新也符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的形式和目标。当会计专业的学生能够适应产学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并且借助这种模式,对会计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和要求有一个全面切实的理解,无论是理论知识水平还是实践学习能力方面,学生的能力水平都将得到相应的提升。这也能够为学生选择自主创业就业路径后取得成功提供重要支持[3]。
三、目前应用型会计本科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组织形式问题受高校课程实施的传统观念影响以及高校资源条件的限制等,虽然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方式向多样化和灵活化转变,案例教学法、创新创业竞赛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得到了充分应用,但学生在运用所学创新创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预期的创新创业能力目标并未达到。应用型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大部分课程内容的初步学习都需要学生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且这些理论知识的专业性和难度都是相对较高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更加偏重于选择相对固定的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集中教学,对于新的教学组织模式没有做到足够的了解和掌握[4]。
(二)教学内容和力度问题应用型会计本科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中的实践教学内容之间内在联系不强,具体表现在:一是理论内容与实践内容没有深入融合,即基础课程与实践课程出现脱节的现象;二是创新创业知识与专业学科知识没有很好地衔接。无论是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还是对于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的教育来讲,实践教育都是整个教育教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就目前情况来看,由于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在思想上对创业的大环境缺乏理解和认知,对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开展意义缺乏重视,在课程教学规划中时常出现实践教学课时占比不大的现象。另外,高校在相关资源条件的提供和完善方面缺乏及时性和有效性,影响了一些新的教育教学模式的顺利应用。
(三)课程考核方式问题现阶段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考核方式并没有形成有效的考核体系,很难实现创新创业教育最初设置的培养目标,体现应用型的特点。如今,创新创业课程的考核方式还是以传统的专业教育质量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为主,对于课程实施的内容只是收集一些简单的数据指标,没有足够的创新,没有评价标准和方法对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进行评估,没有很好地衡量和监测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师能力素质问题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和要求的新颖性和先进性对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以及教学组织与实施方面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但目前大部分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认识不足,在教学实践中时常出现教学切入点选择不当、教学组织形式适应性差等问题。另外,现阶段高校教师个人专业技能方面也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教师对先进教学工具和教学平台的应用操作能力不强,大体局限在基本层面的操作以及功能初级应用上,对于整体应用的灵活性和有效性存在很大不足,不能适应新时期的教学要求。
四、基于产学结合优化融合教学效果的有效路径
(一)结合学生需求,优化丰富教学方法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本质上是为了锻炼和提升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5]。因此为顺应新时代大环境的变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也应进行有效合理的转变和创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和主角,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向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践教学转变,大大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促进师生的双向互动交流。在实际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另一方面需要在教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重视适宜性与丰富性,例如,创业模拟与实践课程开展创业企业的仿真模拟,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从实践角度达到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
(二)提供资源条件支持,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在产学结合模式下,学生的实践学习能力提升是教学开展的一个侧重点。学校应当通过积极的宣传推广和实践活动,与不同类型的企业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合作,通过引入校企联合模式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提供对口的实践学习平台。教学实施过程的决策者和实施者应认识到应用型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资源的重要性,通过吸引资金和资源的同步支持建立会计专业的实践教育基地。启动校内和校外两方面的资源为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支持,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体会创业组织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发挥创新思维,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丰富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体现多样化和合理化在设计课程的评价考核方法时,需要将课程组织开展的形式作为选择的参考依据,如采用偏重群体评价和群体内互评的评价方法,以保证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准确。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中,既有案例分析、学生报告和实验教学等方式,也有实地考察、竞赛训练项目和辅导培训等方式,还应有第二课堂创造营和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渲染等新形式。比如,创业模拟与实践课程通过具体指标进行系统化和可衡量化,并加入学生互评等新要素,使得整个实践教学过程得到激励,以此大大提高学生模拟对抗实验和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充分反映出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四)组织学习培训,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学校方面应当结合会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在明确产教融合模式的实际需求的基础上,面向教师团队定期开展理论知识层面的教育和培训,力求帮助教师在充分学习和理解创新创业教育以及产教融合模式的内涵的基础上投入到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另外,学校还应当积极为教师提供实践交流学习的平台,定期组织教师外出交流学习,或者进入企业中进行轮岗进修,为其掌握更加具有先进性和实践价值的教学实施方法提供支持,这个过程也是提升教师综合职业能力的有效方法。五、结语综合分析可知,产学结合模式与应用型会计本科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完全符合新时期复合型高级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是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合理路径,教育实施的各方应当从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全面提升的角度出发,为两者融合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提供及时有效的支持。
参考文献:
[1]金华.基于产教融合的应用型本科多元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科学,2020(09):18-19.
[2]刘殷君.高校会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教学的融合研究———以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例[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03):70-73.
[3]孙军涛,肖付刚,张智超.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创新创业实践体系研究[J].农产品加工,2018(14):96-97+100.
[4]刘畅.产学合作背景下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9,35(04):126-128.
[5]王静静.基于混成组织协同育人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04):109-112.
作者:朱顺熠 单位:江西财经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