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题能力培养研究3篇

时间:2022-12-21 10:12:5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篇审题能力培养研究3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审题能力培养研究3篇

审题能力培养研究1

在目前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问题,并且要指导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着重加强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能够切实有效地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自觉检查的良好习惯,尤其是在经过严格审题的字字推敲当中,使得学生能够对关键词做到重点把握和分析,进而实现对不同类型数学问题的有效解决。这种注重审题能力培养的数学教学形式,能够为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建设提供完备的基础。

一、小学生审题能力的现状和问题

对于数学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大多数小学生只做到了对题目的阅读,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审题,因此对于审题的深化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1]。只有通过对题目的了解、熟悉、把握弄清楚关键词所表达的意思,并且依据已知条件来进行关系的联系和分化,进而获取数学问题的有效信息,才能为解决数学问题打好基础。审题是了解数学题目的前提和依据,促使学生带着一种辨识的思维能力以及认真的态度进行独立思考的学习过程,因此,审题不只是一种学习方法更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具有较强逻辑性的数学问题,需要学生不断地通过反思和评价来掌握问题,进而获得数学学习的有效提高[2]。虽然,目前教师和学生都在尽力完善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但依然存在不完善的地方。由于小学生正处于学习和储备知识的的阶段,对于审题不清所造成的解题错误也广泛存在。学生在具体的数学问题分析时所表现的审题现状,大多是未经过仔细的审题而盲目的下笔;固守思维方式,不能做到灵活的变通和其他方式的解决;不抓关键词,在整个题目当中漫无目的的搜索;对知识了解的不全面而产生的理解偏差;经常受到无效信息的干扰,阻碍学生无法获得正确的题目信息;容易产生急躁心理,没有耐心将题目审视完毕。学生的审题意识还不够完善,各种各样的弊端在阻碍学生的学习[3]。

二、小学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1.培养学生读准的意识,实现有效标记。小学生在充分阅读和理解数学题目的过程当中,需要提升自我审题能力和意识,来充分思考数学问题,按照一定的条件去解决问题和联想,避免盲目的套用解题思路。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就需要积极从培养学生的读题开始,使得学生能够了解数学问题,对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划分和认知,为数学审题思考做出准备。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学习能力,从不同的方向来培养学生对阅读题的能力和要求,促使学生通过大声读、默读、不漏字等读题方式来弄清条件和问题的结构,确保学生在数学题目的审题当中,做到不添字不少字,切实有效地对题目有完整的把握,通过自我大脑的分析和研究实现读题的规范性和标准性,并且在题目阅读过程中加强感知的能力,引导学生对关键词句做出解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读题的习惯,通过这种重点的划分可以使学生排除题目当中的无效信息的干扰,进而提升自己对数学题目的审视注意力。例如,教师在教学百分数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审题力,设计以下问题:一瓶溶液在加入一杯水以后该溶液的浓度达到30%,如果再加一杯纯酒精,其浓度会变为45%,试问酒精的原来溶液浓度为多少?相信给出问题后许多学生都会感到困惑。在学生进行有效信息的阅读和转化之后,促使学生根据有符号的标记信息来进行进一步的思考,通过将具有难度的数学问题转化为有效的图形方式来进行审题意识的优化,并加以有效的标记来实现对题目的解读得出最终答案。

2.注重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点点划划圈圈。良好的审题能力培养离不开动手操作的辅助功能。审题是对数学题目当中有序的输入、分析和处理的过程,数学语言表现为精简和抽象的形式存在。对于一些年级低的学生审题能力弱的情况,教师要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题意,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促使学生转化审题的方法和思考策略。对一些图形结合的题目,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情境图当中获得一定的数据收集,关于一些实际问题的数据在情景图中都可以做到一定的了解。学生在进行题目浏览过程中,要进行有顺序的标注,通过这种审题方式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有效目的。为了让学生认真读题和仔细推敲,教师要不断地强化学生认真审题的意识,要求学生能够在边读题边圈圈划划的形式中,来进行自我的提示。数学本身是一项具有抽象意义的学科,对于大量文字信息所组成的数学问题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在数学的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这种数形结合的思考方法来进行题目的解读,把文字信息有转化为简单的符号信息,提高学生审题的效率和能力,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观察题型,进行有效的归类、比较、补充。目前小学阶段的数学分为计算题和应用题两个基础的类型,教师可以在对教材进行分析和研究之后,对学生进行专题的分类思想教学,引导学生观察问题并进行有效的比较、归类和补充,促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的减少审题当中的负担,为学生提供一条明确的主线,帮助学生降低学习的难度。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渗透式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进行实际的问题归类和总结,促使学生在拿到题目时,先要进行题目的归类和分析,再做出判断进而有效地完成审题。这种行为能够切实有效地帮助学生完成审题过程,而且能够有效地减少解题思路的错误。可以说学生的审题思路也同时反映了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只有在认真审题独立完成开拓思维的基础上进行数学问题的不断研究,才能完成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教学,并提供有效的质量和保障,加强学生对审题意识的培养。注重检查就是要使得学生讲题目时,能够从头到尾仔细的阅读而非走马观花,通过培养学生审题意识的教学优化策略能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在今后的数学学习当中,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意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当中,应当进行有意识、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设计,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做到对数学问题当中的关键词的把握,做到对题目的审视和分析。

作者:周冬梅 滕学伟 单位:安徽省巢湖市苏湾镇中心小学

审题能力培养研究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其中,观察、推理、猜测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在具体学习实践中的阅读审题过程。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语文学习的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即审题能力的培养。阅读能力是学生在具体的学习实践中,正确认识、理解、思考问题的关键。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知识和经验等方面的原因,如识字量少,生活经验缺乏等,他们在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审题失误、审题受挫的现象。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就是在具体的学习实践中,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在审题的过程中,学生受语文阅读教学的影响,他们希望在阅读中找到趣味性的、神秘性的、独特性的信息。但是,在数学阅读中,这样的信息很少。这就造成学生在审题过程中不能有效地筛选和提取关键信息,不能够对问题作出有效判断,从而导致学生分析出现错误。因此,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这对学生的数学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呢?我们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巧读插图,培养审题兴趣

低年级的数学教材能够从学生的认识兴趣出发,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将问题的设置形式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融入到丰富的插图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插图信息,引导学生在插图中不仅能够体会到学习的无限乐趣,还能够从插图中搜索和提取关键信息,在插图阅读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题兴趣。例如,在学习“数一数”的教学实践中,看到教材中丰富的图片,学生不仅能够快乐地从鲜艳的色彩、欢快的情景、丰富的图片内容中获取相关信息,更重要的是能从这些丰富的画面内容中,提取出相关的数学信息[1]。师:同学们,你们从这些图片中读到了什么信息呢?生:图片中有飞机、小朋友、气球、小鸟……师:非常棒,你们读到哪些数学信息了吗?生1:从图片中,我看到了四棵大树;生2:我看到了六只小鸟;生3:我读懂了有四架飞机;……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能够自觉地从插图中提取数学信息,能够在图片中自觉地将画面中生活化的信息与数学有效地结合起来。这样,教师就能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审视和提取数学信息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二、细读文字,培养审题能力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文字阅读能力会不断增强。因此,在审题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文字阅读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在文字的阅读过程中筛选有用信息,能够准确提取有效信息,找到关键词。这样,学生就会对问题作出快速而准确的判断,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例如,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的学习过程中,低年级数学的加减法计算有很强的标志性文字。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把握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就能够对问题进行快速而准确的判断。[2]如在P1例题一:“我折了19只,我这里27只,我折了26只,一共折了多少只?”教师可以从这些文字描述中引导学生提取信息。师:从题目中,你们得到了哪些关键信息?生:三位小朋友在折纸船,我知道了他们折的纸船数量,让我们求一共折了多少只纸船?师:那我们怎么知道一共折了多少纸船呢?生:用加法计算,把他们折的数量一一加起来。师:说得真好!你是如何判断用加法的呢?生:求一共有多少只,“一共”就是把所有的数量都加起来的意思。师:非常棒!你能够从题目中读出关键信息“一共”。在审题的过程中,题目中的关键词,能够帮助学生准确快速地提取有效信息。教师通过鼓励性的语言,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地提取关键信息,筛选出关键词。因此,关键词能对学生的审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反复审题,养成严谨的习惯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常常会养成有口无心的阅读形式。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学生必须要在具体的审题过程中做到反复读题、仔细审题,养成严谨认真的读题习惯。这样能使问题的正确率得到有效保证。例如,在“认识万以内的数”的学习中,我就要求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要反复地阅读题目,读问题中给出的数字的大小、位置、数字的顺序等。不同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和内容是不一样的。学生稍有差池,就会出现很大的失误。如573,306和230三个数字中,一个位数弄错了,得到的结果就会相差很远。虽然,学生在学习中并不会看到多么严重的后果。但是,我们如果将这些失误转换一个角度或位置,就可能造成巨大的错误。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严谨治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意识,养成严谨的数学学习习惯。总之,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是很关键的。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引导学生把握关键信息,培养审题能力,让审题能力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关键能力。教师还要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学科素养发展打好基础。

作者:郭学勤 单位:江苏省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

审题能力培养研究3

低年级小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加减乘除,但是枯燥的数字对小学生而言是陌生且乏味的,如若教师不善意引导,学生容易失去对数学课程的兴趣,简单而言,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做题水平。对此,教师应该格外重视学生审题能力的形成,避免出现学生审题分析出错,以及学生不会做题等问题,寻找正确答案,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基于此,文章首先简要地分析了小学低年级学生审题能力薄弱的原因,接着探讨了学生身体能力的培养意义,最后重点从四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培养策略,以期为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教学提供参考。低年级小学数学课程中,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也会接触各种不同的知识点。从现阶段的教学情况而言,部分学生的审题能力薄弱,无法对相关的数学问题作出准确判断,这就要求教师找准切入点,精准分析,从多个方面促进低年级小学生审题能力的提升。而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应该从图片、审题、读题和实践等方面自主探索,确保相关的数学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1小学低年级学生审题能力薄弱的原因分析

1.1缺乏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学生的问题理解能力对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之所以在解决数学问题方面存在困难,大多数原因都是因为他们的审题能力相对来说比较薄弱。由于在面对数学问题时,学生不能做出较好的分析与理解,缺乏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导致他们的问题解决存在着诸多不足。二年级小学生自身的经验少,缺乏极强的理解能力,加之没有相关的实际生活,所以在数学审题的时候,容易出现词义相互混淆的情况,或者是对某个问题的理解不够清楚,进而出现最终解题错误的情况。再者,部分小学生没有联系现实生活,遇到一些文字类的数学问题时,例如周期、往返等词,学生短期内无法理解词语所要表达的具体含义,没有任何思考,直接解答,最终出现解题错误的情况。

1.2审题注意力不集中数学审题中,部分学生的注意力没有集中在一起,没有提炼出关键词语,不懂得如何仔细分析题目,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缺乏对关键字词的思考和分析。而且在阅读数学题目的时候,缺乏耐心,一般是大致阅读一遍,直接给出答案,这些都体现出低年级小学生的审题能力薄弱,阅读数学题目的时候不够仔细,最终影响到做题的效果。再者,还存在着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这也是部分学生存在的比较明显的问题之一,日常学习中不注重良好习惯的养成,例如课上讲话、搞小动作等,这些严重影响了学生判断意识的形成,更影响到学生审题能力的发展。

2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意义

2.1提高学生解题速度从目前小学阶段的教学情况而言,解答低年级数学题的时候,不仅需要学生动脑,还需要学生动手,利用眼睛看。以解题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一些基础的数学知识,促进学生数学问题能力的发展。如若学生掌握好,并好好开始思考,在测试中合理选择,有效使用,确保每位学生都能以正确的思维去解题,在解答数学问题的时候,对数学问题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寻找到最优的解题方法,避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错误,提高解题效率。再者,解题的时候,学生应该对自己有强大的自信心,以心理暗示的方式,始终相信自己可以,这样在解题的时候才能游刃有余,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解题速度。

2.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21世纪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已经成为各学科教师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数学学科的教师更要格外关注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能自觉主动的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之中。数学审题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创新思维的引导。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格外强调思维的引导作用,而在低年级的数学审题中,对学生思维的要求则是准确且快速掌握对应的审题技巧,学会从句子、图片中搜索正确的数学信息,而且可以联想到相关的知识,寻找正确的解题方法。结合知识之间的潜在联系,也应该在此基础上作出有效判断,让学生利用眼睛观察,接着将信息直接输送到大脑中。对每位数学教师而言,教学活动的产生和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有着紧密联系,为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为敏捷,应该为其注入新的活力,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促进自我创新意识的形成。

2.3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数学学习与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小学数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也要关注到学生思考习惯的养成,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问题的思考,并通过自主探究等方式解决数据问题,改变以往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刀切和满堂灌的现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提供依据。养成的学习习惯并非短期内就能形成,而是需要学生自觉长期坚持,将其转换为一种个体需求,逐渐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一种方式。作为低年级的小学数学教师,为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应该引导学生自习读题,拥有正确的解题思路,充分且深刻认识到审题的意义,这样才能多从多个角度关注解题方式。长期以往,学生会认真审题,并在阅读和思考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寻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

3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3.1借图寻法,寻找思路低年级的数学教材一般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特点,遵循学生的认知需求,采用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设计题目。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关键信息,引导学生从插图中开始寻找,提取重要信息,进而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表内乘法中,让学生带着疑问阅读教材,开始研讨,将教材作为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根据教材中的主题图,小朋友们正在利用桌上的小棒摆放各种形状各异的图片,学生试着利用加法算式摆出好看的图案,最终要用多少小棒呢?学生A得出14+6=20,将小棒相加,得出总数,但是这样比较麻烦。教师提出,是否还存在着更为简单的方式呢?同学们开始自主思考,表示可以利用乘法算式。小学生二年级学生的思维以直观为主,如若他们看到的物体是静态的,教师没有直接点拨,学生的思路仍会停留在原点,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对相关内容进行适当延伸和拓展,对情境插图进行加工处理,探索出4×5=20、2×10=20,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真正让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自主探索出不同的解题方法。观察应该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感知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这是学生观察事物的基础和关键,低年级小学生存在着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所以教师利用教材中的插图,鼓励学生自行观察,并在图片的引导下仔细审题。例如在“比一比”的教学中,结合图形:“△△△△△”“○○○○”学生观看△有5个,而○有4个,那么△比○多1个,学生也知道了5比4多1。从实践中也表明,低年级数学教材中的插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让枯燥的文字题目变得简单且有趣,也让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形象,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应用和分析,往往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2自主思考,正确审题度过了一年级,二年级小学生的文字阅读能力会有一定的提升,所以在审题的时候,教师应该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文字阅读的过程中选择关键信息,提取关键词,让学生对相关问题作出有效判断,从而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例如在“100以内的加法”中,小学生对加法的相关问题有一定认知,所以在审题的时候,主动把握关键信息,对相关问题作出准确判断。例如在题目中:小红折了19只千纸鹤,小王折了21只,而小刘折了15只千纸鹤,三位小朋友一共折了多少只千纸鹤?教师从这些文字阐述中引导学生主动分析:师:从给出的条件中,可以得出哪些关键信息?生:三位小朋友折的千纸鹤,可以知道每位小朋友折纸数量,也能计算出一共有少千纸鹤。师:那我们应该怎样计算呢?生:通过加法计算,将所有的数量全部加在一起。师:真棒,那么是如何判断要使用加法的呢?生A:给出的已知条件中有“一共”,就是将所有的千纸鹤加在一起。从这个案例中发现,结合数学题目中的关键词,帮助学生准确分析,快速提出关键信息,而且教师也使用鼓励性语言,帮助学生主动分析,解决重点问题,并促进学生审题能力的发展。小学数学审题中,解题是关键,而审题、读题也是重点,学生在认真研读的情况下,对题目进行准确分析,明确已知条件,并在头脑中形成一套完善的解题思路。当读题的频率在增多的时候,自然可以掌握对应的要领,所以教师以培养学生的答题意识为重点。此外,二年级的学生年龄比较小,教师为其讲题的时候,应该从泛读、领读等方面入手,不要添加和删减字词,确保读题的精准性,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读题习惯,在反复训练的过程中做到一边阅读一边思考。

3.3理清层次,仔细读题低年级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分析题目的基本含义,获取关键信息,掌握审题的要点,尤其是一些简单的应用题,学生在审题的时候,应该格外注意几个问题,一方面是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掌握正确的技巧,感受题目的本意。低年级小学生的解题经验少,教师理应让他们积极思考、动脑,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促进自我审题能力的提升。对此,教师根据二年级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合理利用课内和课外时间,组织学生读题,不应该过多限制学生读题方式的选择,而是在反复阅读、思考的过程中加深对题目的印象。遇到一些比较难理解的词语时,应该指导学生在读题的时候,寻找关键词,接着开始标记;如若是数形结合的题目,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图文信息,分析题目的具体要求,让学生对题目内容更为清楚,实现正确审题。针对二年级学生,在认知能力上还稍显薄弱,为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理清层次,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提升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构建良好的审题氛围,结合教学内容,设置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数学问题,接着以教学实践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养成勤动脑、善思考的习惯,为日后解题奠定坚实的基础。再者,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直接影响学生审题能力的形成,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逐句分析,对字词、句子的含义进行详细阐述。例如:比……多……比……多等问题,这些都是数学审题的关键,如果学生没有正确理解,无法理解专业术语背后的含义,则无法构建正确的数量关系,最终出现解题错误的情况。而且部分应用题,学生要想正确表达其中的数量关系,需要仔细寻找,学会联想,让句子关系趋于清晰化,避免出现,顺利寻找出正确的解题方法。

3.4动手操作,深入联想对事物的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也是他们获取知识的内在动力,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对于他们而言,动手操作是一种乐趣,更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满足。而语言教学需要言简意赅,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审题的难度性,为让学生更好理解题目含义,教师采用摆、画、剪、拼等多种方式,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这也是提高他们审题能力的有效手段。例如在观察物体中,需要根据观看的图形选择最为恰当的位置,餐厅有3张8个人坐的桌子,以及1张6个人坐的桌子,试着分析桌子一共要搭配多少椅子?为让学生正确审题,教师直接选择利用教室内的桌子,当学生试着搬动的时候,自主思考,分析最终会得出多少椅子。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又能主动接受新的知识,既能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又能掌握新的解题方法。又或者是在关系类的数学题中,学生出示对应的图画,引导学生说出都看到了什么?并利用新的规范语言说出答案,并引导学生提出对应的数学问题。左边有10架飞机,右边有21架飞机,结合已知条件,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学生A说,一共有几架飞机?但这个问题显然不够,接着引导学生还能想出哪些问题呢?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从不同角度开始观察,促进学生从多个层面思考和分析,以规范的语言将数学题目表达清楚,这样便能真正读懂题目的具体含义。当然,教师还可以向前一步,计算之后引导学生反思,说出要关注的问题,写在笔记本上,这样由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往往记忆更为深刻。相关的例子众多,如若教师善于总结教学经验,日常教学互动中有目的地渗透训练模式,时间一长,学生也会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从而促进自己审题能力的提升。

4结束语

总而言之,低年级小学生审题能力的提升是一项长期且系统的工作,需要教师关注每个环节,总结经验,引导学生阅读、审题、做题和总结,掌握正确的审题技巧。数学课程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做法不可能过于单一,所以教师一定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则会方面的能力,多提供类似的题目,巩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为高年级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吴乔慧 单位:广西河池市宜州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