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2 10:00:5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篇创业人才教育培养3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伴随着“一带一路”的实施,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根据商务部发布的《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19、2020、2021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速分别为38.3%、31.3%、18.6%。2021年10月9日,商务部、中央网信办、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十四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简称《规划》),《规划》数据预计:未来五年,我国跨境电商缺口达8100亿元。跨境电子商务的商机不仅为我国传统外贸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人才就业、创业带来了新的契机。我国跨境电商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也面临着人才紧缺的问题,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跨境电商部主任张周平指出:人才短缺问题是中国发展跨境电商主要问题和难题之一。
一边是跨境电商人才存在巨大缺口,一边是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难问题,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高校跨境电商教育滞后于行业人才能力需求,跨境电商行业需要人才具有复合型技能,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外贸知识,还需要熟谙电子商务,具有较强实操能力,同时还应具有外语技能、跨境电商法律法规知识等。近几年来,许多高校开展了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研究和实践,但是我国跨境电商复合型人才仍存在大量的缺口,复合型人才培养一直是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重点和难点,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国家战略下,创业也成为许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选择,万众创业对跨境电商复合型人才培养提出了创业素质培养的要求,可是跨境电商创业人才的培养现状不容乐观,许多高校把握机遇、顺应时代要求,积极开展了基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跨境电商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以响应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号召,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开始思考跨境电商复合型人才创业能力的培育,尝试将创业教育的理念融入高校跨境电商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实践。本文作者以“跨境电商复合型创业人才培养”“跨境电子商务复合型创业人才培养”为主题在知网搜索2022年8月2日前的文献,共433篇,其中发表于北大核心期刊或CSSCI来源期刊共9篇。本文将从高校复合型跨境电商创业人才培养的研究视角及成果方面,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和评述。
1高校复合型跨境电商创业人才培养的研究及成果
国内学者研究跨境电商复合型创业人才培养的研究视角主要基于“互联网+双创”“新商科”“产教融合”“OBE理念”等。
1.1基于“互联网+双创”背景2015年,我国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发展“互联网+”创业服务。国内高校开始将“互联网+双创”教育理念融入了人才培养。国内学者基于“互联网+双创”背景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研究,主要立足于互联网+平台,侧重于探索研究跨境电商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同时从培养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技术方法、教学实践、师资队伍、实践平台构建等方面对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向红梅(2017)基于“互联网+双创”背景,从“个性化”人才培养方面创新解决跨境电商复合型人才需求,给出了人才培养的创新思路,向红梅分析了某高校跨境电商专业课程结构,提出个性化培养的理念、建议通过构建创新创业个性化课程体系、学分制个性化改革等方式培养跨境电商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平萍(2017)分析了跨境电商企业人才核心技能需求、跨境电商课程与“双创”教育融合问题,从跨境电商课程体系的系统性优化、创建“双创”通用课程、校企合作创新培养、以赛促学、“学校+企业”双导师鼓励创业等方面给出了复合型跨境电商创业人才培养的创新举措。陶融、王汉荣(2017)将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分为初级、中级、高级阶段,提出将双创意识融入实践,教学过程与企业互相合作,搭建创业模拟平台,以开展竞赛的形式促进大学生创业,培养复合型的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申华(2019)从教学系统、能力需求、创业观念方面分析了“互联网+”环境下,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建议加强师生互动、通过师生共同发展激发学生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于洋(2021)建议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自主创业打下基础,从跨境电商人才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技术方法、实践教学改革,实训平台构建等方面改革高职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贾婷立;代燕;杨文秀(2020)具体介绍了创业为导向的跨境电商实训项目教学方法,认为在理论提升的同时,应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从课程体系构建、师资强化、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方法创新方面提出了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策略。孙先艳(2021)依据“政校行企”协同育人案例,给出了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政校行企”协同育人策略。2019年,教育部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应该和“五育”相结合的要求,谭玲萍(2022)在创业教育+专业教育的基础上融合劳动教育,提出了“劳创融合”培养复合型跨境电商人才的观点,将创业教育课程、劳动教育课程融入到通识教育、实践训练、创业孵化三个教学阶段。胡璇、华国振(2020)以义乌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立足区域产业集群优势,以创业教育为切入点,带动专业群发展,以“政、校、行、企、研”五方联动的模式,实现走出区域、走向全国乃至走向国际的跨境电商国际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1.2基于“产教融合”观点2017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深化产教融合的要求,2019年,《职教20条》明确了促进产教融合的指导意见。产教融合需要校企双方完成全方面深度合作,共同培养符合行业企业需求的人才。戎丹、蔡文芳(2020)基于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教学改革案例,从教学基础平台构建、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效果评价机制设计等方面介绍了产教融合下的“3E”专业融合教学改革实践。平凡、刘丽娜(2020)以天津广播电视大学跨境电商学院为例,研究了“双主体”协同育人的产教融合的机制,介绍了“双主体”协同育人具体实践。阮晓文、谈璐、胡志刚(2020)提出了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五位一体”(即:政学产研创)、“四维并举”(即:人才培养系统划分为四个子系统)生态圈构建与促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具体建议。梁健屏(2022)基于产教融合理念,从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平台项目、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本地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给出了比较全面的孵化基地建设路径。
1.3基于“新商科”理念国内“新商科”人才培养的理念于2017年下半年提出,是人才培养的创新尝试,意图打破专业壁垒,将现代技术手段应用于商科教育中,根本目的是培养具有复合型素养和复合型技能的人才,近年来虽然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开展基于“新商科”培养理念的人才培养研究,但是研究文献数量相对其他研究角度依然较少,截止投稿,知网上以“新商科”为主题搜索到的研究文献仅555篇,而以“新商科跨境电子商务”或“新商科跨境电商”为主题搜索到的研究文献共计15篇。陈昕(2020)提出了“新商科”视阈下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路径,建议以教促创,创新教学内容、打破专业鸿沟、实现跨专业融合;以践促创,在实践项目中融入创业基因,培养学生的跨境电商复合型技能;以赛促创,通过比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实现学创一体、校企研创,挖掘学校与企业在“新商科”理念下,协同培养的利益契合点,实现产教深度融合。雷云(2022)基于“新商科”理念,提出了培养“跨界融合”复合型高职跨境电商人才的“1133”培养模式,即构建一个校企双主体的“环式”人才培养平台、“跨界”整合一个核心课程体系、三个“创新”(创新基于“工作场景”的分阶段实践教学;创新符合“新商科”理念的职业素质培养模式;创新符合“新商科”提倡的,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多维一体”自主学习模式)、三个“优化”(人才培养考评机制优化、复合型师资培养优化、“环式”台下的实践教学环境优化)。
1.4基于OBE教育理念OBE教育理念具有成果导向特点,它以符合社会和行业需求为人才培养预期目标,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强调能力培养与能力训练,追求教学的专业性和实用性。任媛媛(2020)基于OBE教育理念分析了高职跨境电商创业人才的六大能力指标,初步构建了创业指标体系模型并提出模型修正的策略。蒋戴丽(2021)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实践为案例,根据OBE教育理念的成果导向原则,分析面向东盟的跨境电商人才创业胜任力培养,提出了“六双六能”培养模式、“四融合、四进阶”课程体系、“课程+项目”教学模式,总结了人才培养的五大关键实施步骤。丁丽娜(2022)建议授“学生”以渔的方式,将OBE理念融入实际教学过程,运用OBE理念,将小语种(俄语)的学习和跨境电商技能学习相融合,分析解决”俄语+跨境电商”复合型人才培养问题。
1.5其他研究视角及成果连远强(2015)提出了跨境电商生态化人才培养观点,“五位一体”递进设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生态联盟”,促进理论知识、实践认知、商务创新的有机结合,建立“众创空间”平台,实现产学对接,完成跨境电商复合型创业人才的生态化人才培养。基于双循环发展背景、新工业革命背景的研究是近年来较新的研究内容,学者云芳(2021)分析了我国双循环发展的大格局下,大数据、人工智能、VR等新技术应用给跨境电商行业带来的新挑战和高职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新规格,提出了“岗课证赛创”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跨专业融合以及校企协同育人培养学生的复合专业核心能力和核心素养,提供“岗课证赛创、课证融通、课赛融通、课创融合”等多元化的高职跨境电商人才成长路径,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岗位胜任力。唐志良(2022)提出:新工业革命背景下,跨境电商复合型创业人才应具备交叉融合的动态优化知识结构、持续优化的能力结构、适应未来情境的思维结构,指出国内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系统性不足,人才培养内容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思维方式方面都滞后于新工业革命客观要求,最后从制度支撑、立体式多元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塑造、人才培养标准制定、跨境电商人才素质结构优化等方面提出了新工业革命背景下跨境电商人才有效培养的对策。
2研究述评
国内学者普遍认为现阶段高校培养的跨境电商创业人才和行业需求差距较大,跨境电商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加强复合型技能与素养的培养。学者们从不同的研究角度探讨了跨境电商创业人才培养的能力模型构建、课程体系设置、实践教学开展、师资队伍培养、考评机制设立,进行了培养模式思考与实践。基于产教融合角度的研究侧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倡由企业参与培养学生的跨境电商实操能力,通过实操能力的增强间接实现创业素养的培育,为创业打下一定的基础。基于“新商科”理念的研究侧重于利用人才培养的“跨界融合”,完成跨境电商人才的复合型素养和技能建构,对于人才培养路径、课程体系、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探索。基于OBE教育理念的研究侧重从胜任力分析跨境电商人才能力需求,以成果为导向分析跨境电商复合型创业人才的教学过程、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基于不同角度的研究存在殊途同归的情况,比如,基于“互联网+双创”角度的研究文献和基于“产教融合”的研究文献,都将校企深度合作、协同育人作为研究的重点,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共建产业学院同样也是“新商科”人才培养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基于“新商科”理念的人才培养,通过强化校企合作,实现跨境电商人才“跨界融合”,达到复合型创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从检索的文献来看,研究文献中关于“学校+企业”双导师深度产教融合的实践案例比较少,一些新的研究角度,比如基于双循环发展背景、新工业革命背景的研究文献较少,新技术应用背景下跨境电商复合型创业人才培养的研究内容和研究形式有待深入和创新。国内许多学校的创业教育仍停留在鼓励式培养的阶段,国内跨境电商复合型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创业教育成效不明显的问题,研究大多以对策为主,缺乏复合型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证性研究,结论缺少经实践验证的研究数据和成果作支撑,缺少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成效的分析研究,建议未来可以多从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成效、就业创业胜任力验证方面开展实证研究,便于高校探寻真正适合的跨境电商复合型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朱红英 单位: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创业人才教育培养2
当前,创新创业逐渐成为推动产业结构转型、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而人才培养则是创新创业价值发挥的重要媒介。基于此,国家加快了创新创业教育建设,并为创新创业融入到高校多种专业的教育理念和模式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方向。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研究》一书,强调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政教学协同育人的重要性,并从人才培养体系来探究其发展的理论依据和现实路径,旨在为高校教育提供科学指导和有效的解决方案。该书由七个章节组成。第一章至第五章系统概括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内涵以及必要性、可行性,同时明确了这一育人机制形成的现实依据和逻辑支点。第六章和第七章立足于现实,对高校协同育人所面临的现实困境与实施路径进行了详细阐述。通篇来看,该书观点鲜明、内容详实,可为人们深入研究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与实践价值。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但绝大多数制造企业附加值整体相对较低,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有限。这一现象促使企业加快创新创业发展、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而高校作为社会经济的服务主体,更应当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展开教育活动,为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培养出更多创新人才。结合该书内容可以发现,创新创业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第一,二者理念目标一致。随着国内外交流的日趋频繁,社会环境复杂,在此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得到了进一步凸显。培养具有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已成为高校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同样如此,通过对学生的实践训练来培养其实践能力,促使其在市场中更好地发挥专业知识和本领,实现自身的全方面发展。由此可见,二者最终目标都在于培养更加全面的优秀人才。第二,二者教育内容相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以时代为导向进行内容的调整,其中的社会发展指导思想或是社会主流价值观往往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更新迭代,促使学生了解掌握最新、最前沿的理论知识。而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代背景下基于社会现实和未来发展方向而制定的教育战略,旨在为服务于市场经济,满足企业发展需求,故而其教育内容往往会根据社会发展和国家政策的变化而改变,加快学生同当下社会的联系,提高其综合素质,可见二者在教育内容方面高度一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共通性为高校构建协同育人格局提供了较大的可能性。基于此,高校应结合教育现实,加快协同育人机制的建设。
首先,高校应当强化协同育人的新理念。一方面,高校应当将协同育人理念纳入发展的顶层设计,从宏观层面进行统筹协调、整体部署,构建统一管理机构,加快各方联动,进一步推进协同育人工作的展开;另一方面,高校应当设置合理的教育目标,并将其细化至各个管理部门,确保其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其次,高校应当构建协同育人共享机制。高校协同育人教育体系的形成并非简单叠加,而是从整体出发形成互融共通,最终实现育人的全面协同,这就需要高校将其贯彻于教学全过程,根据二者的学科特点与育人目标对其软硬件教学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形成共建共享的资源体系,为协同育人的实现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此外,高校需建立协同育人反馈机制。因教育基础理论和指导思想的不同,高校思政育人和创新创业育人在课程设计、内容选择、教学模式以及评估机制等方面有所差异。由此,高校需加快构建协同育人反馈机制,一方面要在统一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加快二者在教学内容方面的交流合作,形成统一协调、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另一方面也要加快评估体系建设,来进一步完善和修正教学,发挥协同育人的积极作用。综上所述,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现实要求高校必须加快推进思政和创新创业协同育人机制的建设,培育出符合时代需求的优秀人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研究》一书基于社会现实,准确把握了高校协同育人的问题所在,并创新性地提出了解决路径,对于高校加快协同育人的发展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作者:许继勇 单位:四川城市职业学院
创业人才教育培养3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大数据技术日新月异。对于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而言,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加入大数据的信息技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实践操作能力,进而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和效果。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大数据应用案例,了解目前大数据信息技术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重的具体应用,分析高校针对创新创业教育构建的信息化平台和相关应用实践。本研究重点探讨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大数据应用,并提出了相应的提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方案,期望可以对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建设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0引言
在大数据背景下,人们的创新创业能力与之前相比一直处于进步阶段,为此各高职院校也在紧追创新创业发展步伐,为发展提供强有力地支持和保障。同时,大数据战略也在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进程,为高职院校学生提升自身能力、综合素养、素质等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进而有效推动教育发展与时代发展步伐保持一致。其中,在高职院校应用大数据范围主要包括,技术分析、统计数据、终端服务等几方面,以上几方面对于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大数据才能为教育发展提供方向和决策支持,继而针对性提高教育质量[1]。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更新与发展,大数据不仅为创业和创新教育提供基础数据保障,也为学生创业投资等减少风险概率和提升成功率。同时,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还可借助大数据来深度挖掘有益的信息,以及根据实际发展环境预测后续创业条件或环境等。针对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可以应用大数据快速了解掌握产品的成本、价值、售卖特点等,充分掌握产品的商机和后续发展情况,便于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发展方向和战略。学生的创业发展方向也应当紧追其后,及时从多元化、多角度进行行业动态分析,及时作出决策。
1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大数据应用案例分析
在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中,比较注重的是实践教学环节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在本部分将主要分析学校利用大数据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应用。在案例中,主要探讨大数据信息化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应用,涉及到了平台架构。下面将展开具体论述[2]。
1.1平台构架介绍如图1所示,在平台构架上,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教学、体验和互动。首先在教学部分,是AR(增强现实)的运用信息技术来实现的;再结合高职院校的教学实践,加入了教学的环节,构建了ARE虚拟现实仿真教学平台,ARE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可以帮助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训中拓展学习的多维度,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虚实结合的方法锻炼学生的企业综合实践能力。其次在体验部分,是运用三维建模的信息技术来实现的;所有相关角色和仿真场景采用三维建模技术,使用3D引擎驱动,借助图像识别,进行相应的人机交互操作。最后在互动部分,是通过MVC模型视图控制器技术来实现的。通过人机交互的实践教学方式,虚拟与现实的数据交互方式,真正实现了商科实践教学的场景化和情景化。学生感知和互动,实现了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可视化,商流、单据流和审批流的显性化[3]。(1)该案例中,教学部分运用到了AR(增强现实)技术。ARE是AugmentdeRealityEducatian的简称,即增强现实教育。ARE虚拟现实仿真教学平台是依靠大数据,目的在于创建适合教师和学生教学操作的软件平台,是将教学、知识、体验、互动为一体的学习平台,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大数据的魅力。(2)在体验部分,ARE虚拟现实仿真教学平台采用了大数据三维建模技术,使用3D引擎驱动,在图像识别的前提下,达成了相应的人机交互操作;借助该本平台,学生在教学中能够真切感知企业供应链的相关管理活动,如仿真制造、仿真领料、仿真入库、仿真出库、仿真采购、仿真发货、虚拟收款等,为创新创业实践创造条件。(3)在互动部分,ARE虚拟现实仿真教学平台采用了改进后的MVC(ModelViewController,模型视图控制器)架构。建成后的实验室的模拟,通过VR(虚拟现实),网络实现软件和硬件设备的数据传输,通过ARE感知台、智慧魔卡等关键设备处理交互数据。
1.2平台建设的应用前景ARE虚拟现实仿真教学平台借助于大数据,通过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方法,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服务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再加上大数据的挖掘建模,实现了ARE虚拟现实仿真教学平台的实际应用。笔者正在使用中的ARE虚拟现实仿真教学平台,借助于大数据支撑,将学生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有助于高职院校快速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高水平人才的培养需求。
1.3相关课程及教学安排在学校创新创业教学中运用VR(虚拟现实)技术,通过ARE课程创建实时场景的学习路径和模拟情景式活动,增设实践任务的相关训练,部分课程设计见表1。
1.4平台功能通过大数据平台,教学过程中软件操作简单、便捷,学生在没有相关基础的情况下,同样可以通过示范的方式来操作,完成对相关数据的处理,如数据输入输出、数据预处理、数据算法、挖掘建模、模型评估、部署等。借助这些环节,学生也能够快速地建立数据思维,了解项目中的实验操作[4]。并且,在利用ARE虚拟仿真教学平台中,建立了虚拟现实场景化的实践平台,为学生构建了一个仿真的实践环境。图2是ARE虚拟现实仿真教学平台各项角色的关系链。依托大数据,现实技术和感知智能设备有效配合,让学生在处理数据中快速进入虚拟的角色身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任务,增强对实际创新创业的认知和业务体验,培养创业观和价值观。
2提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具体方案
结合上一章节的教学案例,对于提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方案有如下几方面。2.1努力完善教学管理与信息化数据共享平台针对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重视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应用,努力完善教学管理与信息化数据共享平台。一方面,采用和引进信息化数据,打造适应现代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新型教学平台,应用大数据信息技术,建成高校的实践教学平台,包含多维度的信息化数据管理架构和平台[5]。
2.2建立科学合理的大数据信息实验平台评价机制根据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大数据应用,学生参与和体验到了虚拟的教学实践,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大数据信息实验平台评价机制,帮助教师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实践成果,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教学效果。围绕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科学合理的大数据信息实验平台评价机制的建立需要多方位的协同努力。(1)制定包含实验教学资源在内的评价系统,搭高质量的实验教学队伍和大数据信息平台;(2)运用高效的方法来检验教师和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打造全方位的管理保障和规范化的评价体系;同时在建立科学合理的大数据信息实验平台评价机制上需要从实际出发,统筹全局。
2.3建立相应的大数据信息技术教学新体系对于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建立相应的大数据信息技术教学新体系有助于巩固教学成果,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和信息技术运用技能。可以设置学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到虚拟的创新创业教学实验当中。在建立的大数据信息技术教学新体系中降低理论课程的比例,适当增加实验课程的比例,并且设置相应的学分。还可以优化实践教学资源和相关设备,对传统的创业教育课程进行优化升级,多多关注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的需求和时下创业就业热点。针对创新创业的教育实践,充分挖掘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应用案例,配合相应的理论知识,丰富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3结论
综上所述,结合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大数据应用案例,发现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在案例中,通过运用AR(增强现实)和VR(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将大数据融入到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当中,增强了学生的实验感知和学习兴趣,提升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效果。总的来说,高职院校学生在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路程中有着无限潜能,因此,各高职院校应当及时对现阶段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方案进行优化和创新,一方面要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和国家现代化建设服务需求,为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提供重要基础保障。此外,高职院校还应当科学合理的应用大数据,努力完善教学管理与信息化数据共享平台,建立科学合理的虚拟仿真实验中心评价机制以及建立相应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新体系,为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行基础奠定。引用
[1]俞涛,胡静娴,宋海洋,等.大数据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J].文教资料,2020(5):146-147+127.
[2]朱颖康.从管理到治理:大数据视角下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创新[J].消费导刊,2019(41):118.
[3]许秀,杨曼.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研究[J].文学少年,2019(21):1.
[4]徐时芳,王丹,陈昱池.大数据+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创新创业融合应用研究[J].科教导刊,2019(3):15-16.
[5]陈建涛.高校利用大数据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水平的应用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25):58-59.
作者:肖岚 单位: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