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6 10:56:4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篇青少年自律能力培养3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21世纪被人们描绘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世纪在中国一场以素质教育为理念的教育改革正全面展开。随着我国青少年主体意识的增强自我利益的保护自我价值的提高加之社会上多元价值伦理观并存如何引导青少年的道德观逐步由“他律”走向“自律”成为学校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一、培养学生自律是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必要
所谓自律是指不受外界的约束不为情感所支配根据自己的良心为追求道德本身的目的而制定的伦理原则。马克思认为“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意味着道德价值的根据在于人自身而不在人之外。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真正品德的产生是来自人们意志的自愿不受外界的约束可以自主规范约束自己故道德的最高境界是“自律”。现代德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道德方面的主体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自由地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积极主动的道德能力与素质即道德上的自律能力。自律符合学生道德心理特点和德育规律。青少年处于探索社会、探索人生的重要时期他们的思想特点是不轻信、不盲从既不唯书也不唯师在观察和对照中思考在思考中观察与对照。个体道德意识发展是影响道德内化的重要因素自律是促进道德内化的重要手段它可以使个体不断评判自己的道德认识找出差距主动吸取道德上的要求以充实自己。只有将社会要求的价值观转化为自己的价值取向(自化)外在的道德规范经个体分析、判断、尝试才能形成自己的信念;只有在实践中切身感受知行统一情理交融才能持之以恒;只有具有主题精神的人才能自觉行动而真正的权威正是来自于人内在的精神力量。因此自律能力的提出是以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主动性、能动性特征需要及其规律为基础的也是以现代社会及其发展趋势的需要为前提的。
二、德育应培养青少年学生在个体道德生活和社会道德生活中学会自律
(一)当代青少年学生心理发展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特征:
1、不平衡性和动荡性。青少年学生由于处在向成年发展的过渡阶段他们的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他们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等方面都还未达到成熟的指标还处于人格化的过程中。这样的不平衡性一方面创造了个性、道德和社会意识发展的条件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青少年学生心理过程的种种矛盾和冲突表现出一种成熟前的动荡性。例如:他们思维敏锐但片面性较大容易偏激。他们热情但容易冲动有极大的波动性。尤其是相当一部分独生子女所受到的溺爱和娇宠容易受到外界和临时因素的影响情绪反应很容易被激发以至于“感情用事”造成不良后果。因此这一时期的青少年既不是一切显露无遗、明明白白的“白箱”;也不是一切不可知、看不见内部结构的“黑箱”;而是一个以模糊不定、动荡多变为主要特征的“灰箱”。
2、前瞻性和进取性。青年是连接过去与将来的中介环节是从过去通向未来的过渡阶段。正如F·马赫列尔所说:“青年是在把过去———现在———未来联结起来的连续轨道上产生、存在和发展的。”青少年学生有着最广阔的未来前景和最佳的前景距离这种面对未来的前瞻性使得他们特别地富于理想迫切追求自我实现。他们血气方刚反应敏捷上进心强不安于现状颇具“出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
3、情感的危机性。新世纪以来由于社会的、家庭的、学校的诸多因素青少年学生的情感世界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具有强烈的自主性和进取心同时还伴随着一些消极的、不健康的情感应当引起密切关注。如:自私懒惰、固执任性、虚荣好强、敌视怀疑、放纵不羁、意志薄弱不敢正视困难、面对挫折等这些情感缺陷会给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带来障碍并危害他们今后的生活。
(二)根据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出现的问题培养他们自律能力需要做以下的工作:
1、挫折教育。也称逆境磨炼是指通过展示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挫折因素培养学生正确认识驾御挫折能力的一种教育活动。即让学生不在挫折中消沉、徘徊向挫折学习在挫折中锻炼和考验中成熟奋进、崛起自处逆境仍然保持心理平衡和正常活力从而培养对未来生活的适应性和调节周围环境的能力。当今时代充满着竞争、挑战和风险青少年需要挫折教育改革开放需要挫折教育社会呼唤挫折教育。孔子曾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暗示身处逆境更利于修养砥砺品行;颜回在陋室而不改其乐表现出对贫困逆境的超越和对“道”的神往;孟子也曾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不能。”(《孟子·告子下》)。日本教育也规定要创造机会把孩子投入艰苦环境中锻炼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据说在一所私立小学的校门口有一块水池学生每天脱下木屐从水中走进校园即使是寒冷的冬天也从不在教师面前喊冷。
2、自我评价教育。自我评价是学生依据一定的品德评价标准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肯定或否定的价值判断。自评作为自律的有效手段表现在三个方面:(1)自我意识它是指人对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围事物关系的一种认识也是人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学生对祖国集体的爱、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廉耻感等品德意识都是建立在对个人需要同社会需要之间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的。(2)自我激励青少年学生自觉性、自制力较差品德中好行为习惯不稳定通过自评可帮助学生自我反省进而自觉地进行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3)自我调控在实际生活中常有的行为不为人知即“个人独处”的情况经常检查自己的一言一行可以保持正直的人格和品德的纯洁从而抵制外界的不良诱因。
3、道德问题讨论。所谓道德问题是由个体在特定条件下不能实现预期目标而形成的它包含认识、目标、障碍三个因素。问题的解决是从困难障碍中寻找一条出路。德育实质上是一个由“已知”出发帮助学生在个人与他人、集体、祖国利益发生冲突时如何处理利他利己动机与效果相结合实现德育目标的过程可以说德育是道德问题解决的教育和教学。当代西方德育课大多数都引进美国科尔伯格的道德认识发展理论采用道德难题讨论方法把培养判断力作为德育的中心任务。一是不要简单地告诉学生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而要让学生参与德育实践对善恶作出评价;二是德育要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决策能力的培养。应该指出的是学生在进行道德选择时不但要有行为上的自由而且要有理智上的自由不但要有外在规定他律性的保障而且要有内在需求自律性的支撑。
4、道德责任心培养。当前青少年学生普遍缺乏责任感为此德育应指导学生树立对己、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甚至对全球的责任树立学习责任心、生活责任心、工作责任心等在家庭生活、社会公德、职业规范等方面接受社会关于个人道德责任的各种要求。如在班级中让学生明白自己是班级的主人让他们承担各种对集体负责的角色引导他们对班级负责激发学生履行道德责任的动机强化因履行道德责任而引起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时对责任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为了责任处于现实可能的道德主体———他律性;出于责任处于自为的道德主体———自律性。
5、设置活动性德育课程。实践活动为自律能力的形成提供一个锻炼机会活动性德育课程是让学生在参与真实的社会生活过程中认识社会生活的真面目进而参与社会生活改革与创新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在社会道德环境中具有独立的、理性的道德判断与选择能力自主负责的行动能力不妨称为“实践的道德”。因为学生是道德生活的主体“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客体“接受者”、“旁观者”德育的效果是从外显行为来评价的。活动性德育课程的内容包括勤工助学、社会公益、生产劳动、社会宣传和咨询、晨会、班团活动、课外活动等。其作用(1)引导学生分辨周围发生的突出社会现象;(2)注重学生自育的主动性;(3)为自律品德发生提供保证。总之道德教育的最高目标是教会学生学会自律。当代社会各行各业都需要从业人员具有自律青少年学生将来所面对的是社会具有自律的品德会使他们受益无穷的。
作者:卫东宁 单位:辽阳职业技术学院
青少年自律能力培养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们学会生存,学会发展”。时间不可逆转地走向21世纪,新的世纪必将有新的要求,面对21世纪的挑战,《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校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严于律已,宽于待人是做人的美德,对自己的严律是处理人际关系,和谐人与人、人与环境的有效手段,是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必备的品质,一个班集体,没有团结友爱的班风,没有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没有学生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及对他人宽容的个性品质,就不可能形成一个优良的班集体。而缺乏良好的氛围,其负面效应是显而易见的。在以上诸多的因素中,我认为培养学生的自律精神尢为重要。现在的青少年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备受父母老人的宠爱娇惯,几乎都象“小皇帝”,全家是“九大行星围着太阳”转,不论做什么,都得以“小皇帝”的意志为转移,而优越的生活条件,更滋长了他们以自我为中心,骄娇任性的品性,而且缺乏独立生活与艰苦生活的磨练,依赖性大,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社会也滋生了许多不良风气,在新形势下,昔日行之有效的班主任工作方法受到了挑战,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一直是我思考和实践的问题。在工作实践中,我觉得,如果同学间缺乏自律精神,就会影响班集体的正常管理和教学,有碍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那么怎样才能培养他们的自律精神呢?
第一、深化学生的自律精神,这是培养他们严于律已的起点。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在政治上的自辩能力,文化上的自学能力,生活上的自理能力,体魄上的自健能力。做为班主任,工作方法就是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要求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因为学生的个人发展同其它事物一样,内因起决定作用,如果学生认识不到自律的重要性,不自觉的要求自己,即使班主任辛辛苦苦,忙忙碌碌,也只能获得事倍功半的效果。在全面实践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如果实行“超级保姆”式的全方位监护,扼杀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约束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只会形成“教师说了算,学生照着办”的局面。而要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关键在于班主任要千方百计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每一位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班集体的主人。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让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管理。学生能做的事大胆让学生去做,学生不会做的事在班主任的指导下让学生学着去做。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巨大的潜能可以开发和提高。他们往往渴望表现自己的才能,在需要显示自己独立人格的时候,希望受到尊重。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民主意识强,凡事都要讲个明白,不愿机械服从,也不喜欢别人过多的干预。所以任为班主任,每学期初我都要召开班委会,让学生们参与讨论决定班级计划,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民主意识。对于班级目标、规章制度、奖励惩处、操行评定等班级大事要由学生经过充分讨论后再作决定,这样做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关心集体的积极性,而且十分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第二、给学生为班集体服务创造条件和机会。一个人只有经常受到别人的肯定和重视,才会拥有自尊.自信,进而自强,才可能在犯错时进行自我反省和自我教育。作为班主任,应该拥有豁达的心境,应有容人之量,既能容人之长,又能容人之短,所谓“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非严正无以制断”。对学生来说,班主任给予学生最宝贵的是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事实上许多事情学生自己是可以处理好的,而且也应该锻炼他们的能力。在班级工作中,我做为班主任,都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个人爱好,个人特长,尽量给每位学生安排一项为集体服务的项目,在班级工作负一定责任,使他们感到班级就是自己的家。通过活动发展他们的兴趣,发挥他们的特长,使他们健康成长。例如我班的韦海萍同学,喜欢唱歌.跳舞,所以在学校的文艺汇演的活动中,根据她的这一兴趣的特长,我就特意安排她与班干部一起负责本班的文艺表演准备工作。后来我班的节目获得二等奖,我对她的参与和所取得的成功表示祝贺,对她的个人才能表示欣赏。在后来的“红五月”文艺汇演中,我索性让她全权负责本班文艺节目的组织工作。结果,她积极地找来舞蹈老师,利用休息时间组织同学排练,终于使我班节目获奖。到了临近毕业,她已经找到了一份工作,而单位根据她在校的表现,已命她负责一项本系统的表演任务。所以,当老师对学生某一方面的成功表示欣赏时,不仅会让学生感到被重视的满足,还可以传递出对学生的喜爱之情,这是精神上的滋润。我觉得,让学生在班级工作中负一定的责任,使全班没有“闲人”和“客人”,让每个人意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班级是“自己的家”,班级需要自己。让每个人意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与班级的荣誉紧密相连,从而形成“班兴我荣,班衰我耻”的集体荣誉感。\
第三、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当今的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社会,科学文化知识日新月异,今天的学习是为了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要求打下基础,不同的教育力量有着不同的教育侧面和要求,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将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学习期间认真学习,不仅是为了个人成长,也是一种社会责任。西方国家早在十二、十三世纪就开始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到二十世纪更是成为推动本国社会经济起飞的基础。美国、日本、德国等的成功事例即是证明,要运用实实在在的事例、数据、材料教育学生,使他们认识到:发展职业教育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作为职高生,肩负着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任,职高生是大有前途、大有作为的。进而热爱学校、热爱专业,勤奋学习。同时,可以联系实际,要求学生学习处理具体问题,了解劳动的价值和作用,了解谋生的艰辛。每个学期准备放假时,我都鼓励他们走出家庭,走向社会,并且每个人都发一张参与社会实践表,放假结束后,交给我检查。因此,学生们在实践中深切感受到自己能力与知识的不足,认识到要适应社会竞争,必须要有真才实学;认识到当前必须提高自身素质,在学好专业课程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计算机等相关技术,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竞争能力。另外,在本年度内我班有2/3的学生认为自已学习不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获取尽可能多的知识。综上所述,只有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才能将规章制度内化为自觉要求和自己规范,使之形成一种素质:才能帮助和教育学生了解他人,了解集体;才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才能增强学生辩别是非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培养学生有利于未来发展的个性。
作者:梁谱恒 单位:广西南宁六职校
青少年自律能力培养3
2005年11月,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职业教育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一方面,要搞好以敬业和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学习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坚持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学原则,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那么,目前我国高职学生的现状是怎样的呢?
1、目前高职学生的现状
1.1学习基础较差,进取精神不强目前学生们的入学年龄多在16—18岁之间,在这些学生当中,高考的入学分数又多在300分左右。因此,总的来说,年龄、文化素质的参差不齐将导致部分学生不好管理。再加之有些高职生认为自己进了大学,远离了父母的唠叨和高考的压力,有一种“如释重负”和“熬出头”的感觉。于是他们无论在学习上还是活动中缺乏进取心和竞争意识。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不能很好的配合学校和老师的管理,不注重个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表现为不遵守校纪校规,不能认真听讲和完成作业,考试舞弊,拿老师的话当耳边风等等。
1.2生活环境优越,自我个性明显这一群出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的学生们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比较优越,娇生惯养者多,基本上是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无忧无虑的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极易形成自私冷漠的人格,凡事喜欢以自我为中心。盲目骄傲、目无组织纪律性、我行我素、不参与集体活动、不懂得去关心他人和集体。他们一方面内心自我封闭,另一方面又渴望与人交流、被人理解。因此以自我为中心的生长环境与他们个性心理常常发生矛盾。
1.3就业困难,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高考扩招后,高校毕业生人数每年都在剧增,就业难的问题已凸显,这样也使部分高职毕业生对前途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从而出现了诸多心理上的一些问题。这些现象的普遍存在,给高职学生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和压力。为使学生管理更加得心应手,能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营造一种人文的管理环境。不能单靠严厉的管理处罚,也不能靠简单的说教来解决问题,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故此,笔者认为,要做好新时期高职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开好主题班会,有效发挥教育作用
高职学生的心灵世界不完全同于成人,他们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热点问题。一个远离学生思想的话题,很难引起学生的关注,而一个贴近学生心灵的话题,则很容易让他们产生共鸣。政治形势、尖端科技、影视天地、体育明星……其中不乏教育教材。关键是要了解学生在想什么、怎么想。只有知已知彼,才能力戒空谈。只有选到他们共同关心的话题,让他们每个人都有话可说,有情可触,才能达到有所收益、有所教育的最佳效果。
3、教育贴近实际,引导自律成才
自律,就是个体主动以一定的标准和行为规范指导自己的言行,严格要求和约束自己,它表现在自爱、自省、自控等方面。前苏联教育家苏霉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育乃自我教育”。具体到高职教育实际,惟有从学生身心特点出发,围绕学生的学习、品行、择业等生活领域,把道德教育和学生道德判断能力、自我教育能力养成结合起来,充分尊重并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激励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文明生活,发展素质,从他律走向自律,才是根本的出路所在。
4、管理以人为本,营造人性化的生活空间
第一:实施人性化的宿舍管理。宿舍是高职学生学习、生活和活动的主要场所。首先,宿舍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必须要有服务意识,对服务工作要有“感情”,对学生的要求要有“热情”,在为学生服务中要充满“激情”;其次辅导员和班主任应经常深入学生宿舍,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实地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最后塑造健康向上、关系融洽的寝室文化,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家”的温暖。第二:鼓励和支持校园各种学生社团的创建。通过社团各种活动的开展,能使社团成员的特长得到更好地发挥,个性更好地展现,能让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进一步加强。第三:实施人性化的图书馆管理措施,为了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提供优质的服务,应实施一系列的人性化图书馆管理措施。
5、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21世纪的激烈竞争呼唤创造性思维和创新型人才的涌现,加强对高职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时代教育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作为国家创新教育的主要基地,要按照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人才培养方向,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文化创新和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高职学生开展创新活动,提高创造技能,培养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今天,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对高职教育已经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应该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型高职人才方面,肩起历史的使命,积极营造有利于高职创新人才成长的文化氛围,为“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作出积极的贡献。
6、加强职业指导,促进学院学风的好转
职业指导是一定社会组织帮助人们走上职业道路的各种措施体系的总称。职业指导工作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确认、自我调适、自我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心理调适、求职的技巧和方法等等;教学部门主要是围绕“人学匹配”和“人职匹配”来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设计,引导同学们认真努力学习,掌握好知识和技能,为顺利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教育服务部门主要是围绕着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养成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做好思想方面的教育服务工作。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通过发挥这三位一体的教育作用,使学生在了解自己,了解职业,明晰奋斗目标的前提下,认真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品德修养和各种能力,为走进理想岗位,迈向成功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7、培养就业能力,使其成为高技能人才
以就业为导向具有明确职业定向性的高职教育,必须针对一定职业范围,针对某一岗位(群)的就业岗位需要,以本岗位(群)所具备的能力目标组织教学,以满足社会和产业界对培养对象基本要求。这就决定了高职教育要紧跟时代发展社会需要,所开设的课程尤其是专业课程要对学生上岗具有实用性,使其通过专业课程学习能熟练握一到两门专业技术,真正实现毕业后就能上岗,上岗后就能靠技能技术立身。按照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培养高职学生应以智力技能、概念技能为主,兼备必要的动作技能、专业技能。高技能人才熟悉和适应现场工作环境、工作规则以及工作的协调合理性,熟练掌握岗位群通用的基本技能、有专业背景的专门技能以及某些特殊技能,有较强的综合工作能力,能完成技术比较复杂或非常规性的工作,并能运用较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或先进的技术手段,及时准确地发现和排解操作中的技术故障。对生产中较关键的技艺难题、操作难题敢于负责、敢于决策并能独立有效地加以解决,在工艺革新、装备改造、引进技术和发明创造中表现出一定的创新能力。高技能人才“高”在既能动手又能动脑,即应该成为“手脑并用”的知识技能型人才或技术技能型人才,这是知识经济社会高技能人才的时代特征,也是高技能人才与其他技能人才的区别所在。
8、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高职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要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教育准则,对高职学生进行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国家培养具有时代特色、具有创新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合格人才。参考文献
[1]倪曼.高职教育中的素质教育[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2]杨金土.贯彻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价值观[H].人民政协报,2005.
[3]燕良轼.高等教育心理学[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8.
[4]张庆远,宋载铭,吴先正.班主任大全[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0,6.
[5]陈永庆.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教育管理的思考[J].科技资讯,2006.
作者:陈忠 单位: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