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统艺术研究3篇

时间:2022-12-27 10:52:3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篇民间传统艺术研究3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民间传统艺术研究3篇

民间传统艺术研究1

一、研究指导思想与整体思路

民俗文化由于其特有的文化烙印,在对外传播中易受到语言因素的制约,容易在跨文化语境翻译过程中出现“文化缺项”现象,因此,以多种媒介形态(纸媒、电视媒体、广播媒体、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融合而成的全媒体为介质,以文字、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多模态语篇为内容的对外传播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俗文化为研究对象,调研现有传播途径,同时收集国内外主流媒体的多模态报道作品,运用视觉语法理论从语篇语境、语篇构建、语篇设计角度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探讨其再现意义、互动意义、构图意义,并对传播效果进行评估,探讨全媒体具有的传播范围广、影响力大、互动传播效果好等优势,调整对外传播策略,提升民俗文化传播力。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1]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是国际传播的重要一环。其中,民俗文化的全球化传播语境是本论文的研究重点。为了避免对外传播过程中出现文化误读、民俗观念错位等现象,须充分了解民俗语言、元素、符号对当地市场和消费者的作用,考虑到对象国社会文化语境的接受程度,才能消除偏见、增进了解,保证民俗文化传播的效果。因而,本土化策略、“他说”策略等话语策略均需成为研究重点。一方面,利用对象国的语言与媒体平台,建立本土化的传播渠道,以对象国受众所熟悉的方式宣传民俗文化,让文化宣传更有亲和力。另一方面,创造机会提高江苏境内海外留学生体验民俗文化的参与度,并通过留学生的反馈,加大民俗文化对国外受众的宣传力度,提高可信度。民俗文化的对外传播与多模态话语的结合有助于抽象的文化符号具象化,使“高冷”的民族特色通俗化,以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的表现方式呈现给国外受众,从而引发其关注、产生兴趣和热情,拉近心理距离,增强民俗文化对外传播的效果,促进受众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二、创作条件优势与内容建构

21世纪,新兴媒体的蓬勃发展使人类传播史进入了“第四世纪”[2]。而短视频是新媒体跨文化传播中最常用的一种符号叙事方式。本文在素材准备与艺术创造筹备中深入运河文化带进行考察与采风,通过深挖运河带的民间艺术与传承故事,为后期核心艺术创作积极储备了丰富的资源,也为项目核心艺术价值的升华与多元媒介的传播提供了可能。

(一)运河文化带的民间传统文化资源优势据相关统计显示,江苏省运河文化带的民间传统艺术种类与品目多样,自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中国昆曲艺术为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以来,江苏省内的各类民间传统艺术如苏绣、玉雕等纷纷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各地开始兴建各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博物馆。2009年,南京云锦等10项民间传统工艺被先后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截至2021年,江苏省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间传统艺术达百余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达300多项。江苏的木雕、漆器、剪纸、紫砂、泥人、竹刻、核雕等民间传统艺术资源与工艺是江苏发展文化产业的有力支柱,是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通过创意方式增加文化财富的重要支撑。本文根植于运河文化带优渥的民间传统文化资源,为江苏传统民间艺术的国际传播注入鲜活的生命力,激活和优化传播内容。

(二)运河文化品牌“借船出海”的政策和环境优势作为文化大省的江苏,在传统民间艺术的国际传播方面拥有悠久的历史。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各级政府与组织通过各项扶持政策,充分发挥团体和个人的传播优势,通过诸多平台与媒介载体开辟了文化出海与交流的“新航线”,为民间传统艺术的协作性、个性化的艺术传播提供了保障,相继打造了国内外艺术传播的多样化平台。如江苏省文化厅协同各级文化单位打造对外文化交流品牌“感知江苏”文化周,对外展现江苏民间艺术魅力;地级市如苏州积极拓展民间工艺的海外市场。近年来,各地政府与团体纷纷借助媒介的力量,使用影像传播将民间艺术介绍给海外受众。

三、独具民间艺趣的双语影像叙事,拓展江苏民间文化艺趣传播的新媒体路径

精彩的故事是一个国家形象的生动描写,是一个民族文化软实力的象征[3]。传统民间艺术的民族性是在各民族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内容、形式、思想以及艺术情景紧密结合的,能够真实反映民族特点的艺术作品及其独具一格的民间艺趣,它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审美与情趣。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是祖先留给人们的宝贵遗产[4]。本文以民间艺趣的双语影像叙事为中心,通过对海内外受众媒介使用情况进行社会调研,初步掌握融媒体背景下海内外受众对江苏民间文化的认知、媒介使用习惯等方面的数据,从两个方面建构项目的内容叙事,打造民间传统文化传承的影像叙事系列精品,如紫砂壶(宜兴)、剪纸(扬州)、绒花、云锦(南京)、苏绣(苏州)、年画(邳州)、江都(漆画)、梳篦(常州)、老虎鞋(盐城)、上党挑花(镇江)、泥塑(惠山泥人、苏州泥塑、沛县泥模)等。并通过拍摄与推广“历史古运河•文化新航路”江苏运河带民间艺术与传承的系列短视频故事,实现本土民间文化融入全球文化交流之河。叙事传播的艺术特征即以人物故事为内核。首先,强调叙事对象与主体,凸显人物故事的创作内核。民间艺术传承的手艺人是创作的核心人物。视频中的核心人物——手艺人,既是民间艺术传承故事的讲述者,又是民间艺术传播的参与者,其本身就是一个特色的跨文化符号。从手艺人的视角出发进行拍摄,能够将属于中国文化的新概念输出给其他人,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视频内容的话语演说和劝服效果。其次,以运河沿岸城市民间传统艺术故事为主线,打造文化交流主线。为了更好地借助国内外各大媒体短视频平台传播民间传统艺术与民俗文化,要在短视频内容及形式方面进行系统化设计。第一,根据江苏运河沿岸城市的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的类别,在各个传播阶段确定恰当的传播主体。第二,树立品牌,借助网络传播平台主体进行传播。四、结语在跨文化传播中,语言是实现相互理解的重要媒介。中国对世界的了解远超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在新的国际形势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文化观念、树立好国家文化形象至关重要。近年来,短视频文化成为各国之间较量的一个重要内容,一大批承载人类共同情感、凝聚优秀民族文化的视频作品“扬帆出海”,向世界展示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家形象。不可否认的是,当前短视频文化中存在“贸易逆差”,对此,短视频创作者在坚持内容为王、探索面向世界的共同体叙事体系的同时,还应积极构建短视频的话语权与评价体系,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作者:李群群 李鑫 单位:南京传媒学院

民间传统艺术研究2

1民间剪纸艺术的起源

剪纸在民间广为流行,常用于宗教祭祀、装饰美化以及造型艺术等。实用性的不同使剪纸分类多样,从剪纸色彩上可区分为单色剪纸和彩色剪纸,单色剪纸是基础,以红色最为常见;彩色剪纸颜色丰富,多用纯色加以组合。从剪纸纹样上区分,包括人物、动物、植物、文字等,这些纹样都含有祝福、驱邪、趣味、警戒等内容。从剪纸用途进行区分,有风俗节日类,如门神;有稿模类,主要用于印染、衣料、头巾等。从地域进行区分,广东佛山剪纸、山东高密剪纸、江苏南京剪纸等都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剪纸艺术本源可追溯到人类仰韶文化时期,如在石头、兽皮、木头等材料上用工具进行切割、镂空。朴素的艺术语言是原始祖先运用视觉艺术记录生活的工具,中国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出土的人面鱼纹盆、鹳鱼石斧彩陶缸、舞蹈纹彩陶盆等,这些彩陶制品包括早期岩画、玉石等造型手法都与剪纸艺术具有相同造型手段,这些具有主观意识的艺术作品都是早期人类社会运用图像造型表达感情的艺术方式。从富含稚气的人物造型中,可以观察早期艺术中造型的生动性,虽无过多修饰,但也流露出朴素的真情实感。商周时期,青铜器工艺产生,饕餮纹、回纹、龙纹以及夔纹等纹饰也伴随青铜器发展,广泛应用于宗教仪式。秦汉两晋时期,剪纸造型慢慢发生变化,虽也是为祭祀服务,但有民间造型元素的剪纸开始流行。人、喜鹊等动物形状逐渐出现,该时期剪纸艺术迅速在民间发展开来,宗教因素丰富了剪纸造型多样性,生活器具中的美化装饰也逐渐促进了民间剪纸发展。唐宋时期,经济文化的高度繁荣使剪纸在民间兴起,剪纸方法的多样化为造型艺术拓宽了视野。在宗教仪式中成为主要表达手段,并且陶瓷装饰、民间印花,如缂丝等工艺美术品中的纹样也出现剪纸艺术的身影。因受文人花鸟、人物画影响,明清时期剪纸艺术已深受民众喜爱。神话传说、奇禽异兽以及花鸟植物等纹样丰富了剪纸艺术题材,突出表达民众阶层审美。

2民间剪纸造型的艺术性

民间剪纸以其独特的艺术性流传于百姓生活中,体现出艺术创作者朴素的感情。从创作手法及表现内容来看,并未如传统造像般仪轨众多,相反,其自由宽松的表现手法更能清晰地表达作品主题,因此,可以看出剪纸艺术具有强烈的随意性、主观性与自由性。在创作者看来,创作过程中并没有其他规矩的羁绊,熟练的手法和即兴的创意往往更能彰显艺术品的内在魅力,为作品注入一股天真且自然的活力。简洁明快的艺术处理手法反映了朴实的民族精神。此外,民间剪纸艺术的创作目的非常直接,并不进行售卖,而是以美化家居以及装饰生活等为目的,因此,在创作过程中并未被过多程式所限制,创作者可以将自身情感随意发挥到作品中。从创作题材上来看,内容大多源于自身所处的现实生活,但并非是对客观实物的直接临摹,而是加以自己的主观处理,用夸张变形的手法,改变自然物原有的造型标准,从而达到装饰美化的效果,并直观地表现出对生活理想的追求。这与传统民间中的年画题材相似,除表现生活内容外,也涉及表达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题材。这些客观对象经过艺术创作者主观的处理并以抽象概括的处理手段,通过剪纸这一媒介进行艺术处理,虽然有抽象性在其中,但并不是完全脱离生活中客体对象的真实性,凭空捏造进行的“抽象”,而是在现实生活中有美好寓意的原型,“事事如意”“早生贵子”“双喜临门”等以汉字为题材的剪纸便是如此,简单的几何化处理,加强民间剪纸艺术的装饰性,更具艺术效果,是饱含中国本土民间艺术风格的美术作品。在中华民族漫长的传统文化长河中,民间美术中大量抽象符号图形被广泛运用于剪纸艺术。如“鱼”的形象在民俗文化中寓意有“多子多福”“年年有余”等含义;而在婚俗中,“鱼戏莲”“鱼咬莲”等一类采用鱼与莲的组合方式,是人类生殖崇拜、繁衍生命的艺术化。大量抽象符号被有意地运用,反映出艺术家对自然的崇敬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期望。无论在作者方面还是在观者方面,都能感受到来自传统民俗中独特的美术意韵,这是长期根植于中华大地所孕育出的思想共识。

3民间剪纸造型美学观点

3.1无序中的统一剪纸造型浑然天成,随意的组合使剪纸艺术无序而统一,作为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积淀,主要在于其是否源自中国传统,是否具有民族特征,最重要的在于运用二维空间中存在与虚空之间巧妙的空间关系。点、线、面的结合,再将图案重新进行排列、组合而形成一种新的图像秩序。剪纸中所用的纸张大多色彩鲜艳、明亮,旨在快速捕捉观众视觉感官,最常见的是红色,既简单又不失生动。剪纸造型最常见的是化繁为简,多采用人们喜闻乐见的事物,如牡丹、石榴、鱼、孩童等进行组合,花瓣层叠的复杂感、孩童的动势、石榴籽等都难以进行展现,但民间艺术创作者,取其精华,捕捉客观对象的主要特征。在制作大型动物纹理及动态时,整体概括客观对象,将其内部动态高度简化,采用几何形装饰,形成特殊的艺术效果。在诸多含有吉祥寓意的图形中,采用对称形式的组合,即老百姓俗称的“团花”,依靠对角折叠,可剪裁出双面、四面均对齐的剪纸造型。在剪纸中最常见的“喜”字团花,侧面表现出老百姓祈求和和美美、家庭和睦的愿望。

3.2阴阳相生的美学思想传统的道家思想———阴阳八卦,影响民间美术家制作艺术品的思想。八卦双鱼图的形式影响了民间艺术,且“阴阳两和”的哲学观逐渐成为民间剪纸工匠造型基础。在传统剪纸作品中,艺术家以生殖繁衍为主题进行创作,对剪纸中所出现的动植物形象元素围绕阴阳为基础的哲学观进行艺术加工,这种哲学观起初体现在剪纸纹样图案中,在民间许多剪纸作品以动植物形象的再组合排列表达阴阳观念,具有强烈的生殖繁衍意识。在剪纸艺术中有阴剪法、阳剪法、阴阳结合等三种剪法,依据不同使用场景进行选择,依靠实物结合产生独特的视觉体验,点、线、面的组合排列使黑、白产生强烈的颜色对比,画面给观者带来极强的视觉体验。这种传统的造型构成与西方造型手法不同,在西方古典美术作品中,造型方式主要体现真实的客观对象,对骨骼、肌肉、动态以及比例等的准确表达,与中国的含蓄美存在明显差异。在剪纸图案造型中,题材内容大多是民众喜闻乐见的事物,通过民间艺人手中的剪刀进行再创作,以复合造型的样式呈现在观众视野,将若干植物、动物、人物等形象巧妙地串联,再构成新场景。如用动物与年龄大小不同的人物进行组合,枝头喜鹊、蛙鸣、麦田等景象经过串联营造劳动人民美好生活的场景。形与空白结合,线条阴阳变化,虚实相生,给观者留下想象空间,展现无限的形式,代表中国式抽象独有的韵味。大多剪纸并非简单地拼凑,而是以民间传说或吉祥寓意为由进行组合,歌颂生命,表达人民对未来的憧憬。

4结语

民间剪纸的艺术造型根源于艺术创作者主观情绪的体现,蕴含中国本土思想与审美。在民间祭祀以及礼仪等活动中,艺术创作者为抒发主观情绪并表达民众期待美好生活的心理,运用特殊的思维方式和独特的剪纸手法,借助象征、谐音以及隐喻等形式,衍生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生活气息的艺术图像。从剪纸艺术中可以看出,立足于中国传统民俗中的艺术,虽然大多观点以“俗”来归类民间美术,“俗”是民俗的代称,但笔者认为这种“俗”恰恰是以中国艺术为本体,代表独立完美、整体统一的民俗美术,饱含中国独有的哲学思想和浓厚的民族情感。以形写神,相互兼容,弥补了艺术造型中可能出现的单调无趣。艺术作品里蕴含着作者的本体情感与精神,透露出中国艺术质朴率真以及稚拙简约的韵味。

作者:宋佳杰 单位:景德镇陶瓷大学

民间传统艺术研究3

我国的传统文化及其艺术表现形式具有独特魅力,吸引了诸多艺术家与设计师的关注,同时也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中国风”的浪潮,为“中国设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如何将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融入产品设计是把握这一契机的重点。我国剪纸艺术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同时也有淳朴的民俗气息,将其融入现代产品设计有着较高的参考意义。

1民间传统剪纸艺术的美学认知

(1)视觉感受。剪纸艺术的视觉透空感可以给观赏者带来良好的视觉享受。我国北方剪纸艺术丰满敦厚、粗犷豪放,南方剪纸艺术细腻入微、生动形象,但两者的审美特征都较为相似[1]。(2)构图规律。剪纸不善于表现多层次的色彩,并且对物象空间感的表现也相对困难。因此,创作者会打破时间与空间以及比例关系等多方面的限制,依照生活与创作经验以及艺术创意,以二维平面展现真实世界中的形态。剪纸形象的主次、虚实、对称等形式法则可以提升作品的感染力,进而形成相对独特的构图形式。(3)造型特点。剪纸传统艺术不追求形似而关注神似,“意到笔不到”体现了剪纸对物象神韵传递的重视度。剪纸艺术可以对素材进行抽象化处理,以轮廓为框架、以装饰中的点线面作为造型语言,这是剪纸艺术独特的造型手法。(4)意境传达。剪纸艺术图案很多时候都以承吉祈愿为主题,这进一步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如剪纸图案的连贯性的表现意义为完整圆满;蝙蝠寓意福气[2]。

2民间传统艺术在现代产品设计中运用的重要性

2.1有利于提升现代产品的设计水平将民间传统艺术融入现代产品设计中能够全面提升产品的文化价值,产品有较深的文化意蕴就可以吸引群众目光和关注度,进而获取人们的认可。另外,在对现代产品构成要素进行评价时,如果其具有较强的文化感也有利于产品价值的提升。设计艺术的现代感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传统意义的继承与发展,传统艺术在现代设计艺术发展进程中具有很强的启示作用,没有丰厚的传统积淀,就没有现代艺术。我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构成要素,借助多种要素的融合能够提升设计人员的创作丰富度,传统文化与现代产品的融合也可以使两者的表现形式更加统一,最终呈现的产品可以给人良好的视觉感受,使人们体会到传统文化的深层次含义及韵味[3]。2.2有利于强化现代产品的艺术持久力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含着极其深刻的社会内容和心理积淀,有诸多元素可以辅助现代产品设计。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科学运用传统艺术,不仅可以提升产品的生命力,还可以更好地营销产品,强化其艺术持久力。设计人员在设计现代产品时,可以以民间传统文化为核心,并从中寻求更多的设计元素。现代产品可以体现传统文化的深厚性与绵延性,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载体,这对于缩小人们与产品之间的情感距离和提升人们对现代产品的认同感十分重要。

2.3有利于推进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传统艺术有着久远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观察一个民族的民风文化承传的窗口。要想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首先要考虑当代人的审美需求,把吸取传统精华和不断探索创新两个方面结合起来。传统艺术不能停留在博物馆和美术馆里,而是要将现代的艺术融入传统艺术之中,注重现代设计手法,进一步实现艺术表现形式的现代化、多样化,更好地继承和发展民间传统艺术。例如在现代平面设计、空间设计、舞台设计及服装设计中都可以看到剪纸元素的使用和再创作。这一传统艺术的应用范围已经十分广泛,在这一基础上其商业价值也随之增加。这说明剪纸艺术在新时期发展中的再生是值得期待的,也充分体现了其在新时代中的传承发展[4]。

3民间传统艺术与现代产品设计融合的原则

3.1简洁性原则我国传统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为留白,留白可以使画面构图协调,具有意境[5],剪纸这一民间传统艺术也不例外。在现代产品设计阶段,也需要重视简洁性,对产品外观做好抽象及简化处理,以免装饰过度而降低产品实用性。要遵循艺术性与实用性结合的原则,在这一基础上凸显艺术美学的内容,使产品造型可以更加艺术化,这个过程可借助剪纸艺术这一手段,通过艺术感染力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进而充分体现传统艺术的内在价值。

3.2创新性原则在现代产品设计中运用传统剪纸艺术时,为确保产品有一定的风格,需要在体现剪纸艺术的基础上遵循创新性原则,依照产品的特点和使用人群的特征,通过创新思维进行产品设计。需要注意的是,在深入解读和剖析民间剪纸艺术的过程中,不仅要保障这一艺术的独立性,还应满足设计延续及发展的需求。在设计阶段,可以对传统剪纸艺术元素进行抽象化处理,保留其中的精华元素和传统特征,然后进行再设计与再构造,打破时间与空间,全面发挥传统文化的传承价值[6]。

4民间传统艺术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4.1造型理念传统民间剪纸艺术的纵横时空的造型理念很好地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其融入现代产品设计中,通过纵横造型的组合可以提升产品的内在价值。另外,组合不同特点和不同属性的形象可以给人们带来深层次的思考及想象,也可以进一步凸显多种象征及寓意。例如,某设计师设计的“伊卡鲁斯之灯”,这一产品是一种羽翼形的灯,设计人员以希腊少年时期的伊卡鲁斯为主题进行设计,插上翅膀的灯饰不仅体现了浪漫唯美的特点,同时也具有飘逸潇洒的特征。这种设计模式很好地说明了设计人员的美好愿望及精神追求。另外,西方某设计师还以“云”为主题设计了一系列灯饰(见图1),在其设计的产品中,设计师将生活中的点滴用剪纸进行了体现和记录,以此来装饰家居环境。设计师使剪纸从二维向三维转变,还将人、植物及建筑等多种元素进行了融合,图案样式具有较强的概括性,配合明暗的灯光呈现了良好的视觉效果。设计师通过“以象寓意”的方式进一步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4.2符号元素现代产品设计既要满足产品的使用功能,还需要将民间传统艺术的图案、色彩及材质融入其中,这样可以全面提升产品的最终呈现效果。在设计过程中可以改变产品表象特征,使其更具有传统韵味,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中式产品设计模式[7]。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式产品设计应包含图案元素,元素的选取与渗透是传统艺术在现代产品设计中十分重要的应用。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龙凤分别代表男性与女性,将其纹饰进行融合可以体现和谐对称的美,古代人都习惯使用“龙凤呈祥”来形容夫妻间恩爱相随、相濡以沫的忠贞爱情。另外,“囍”字也与“龙凤呈祥”一样,其蕴意为祝福新婚夫妇幸福美满、白头偕老,这两种符号在新人结婚时使用较多。某款台灯也运用了剪纸艺术形式,同时选择了民间传统剪纸作品中的常见图案来设计,台灯的四面为“囍”装饰(见图2),同时两个立面依次使用了龙纹与凤纹,红色的外观配备暖色灯光,很好地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韵味。传统民间剪纸艺术以表现手法、制作技艺及符号化形象语言等为特征,其中的造型、构图、色彩搭配等都是现代设计可借鉴的关键素材,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素材不可简单复制,需要将其进一步地提炼、概括、典型化,转化为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设计元素[8]。例如,可以综合运用剪纸符号化元素,在色彩上运用剪纸艺术具有代表性的红色;构图可以采用阴阳、虚实、黑白、疏密、虚实、大小、高矮、相依相生、对比、对称及均衡的方式;造型可借用剪纸艺术夸张的手法。虽然细节及比例上难以完全忠于产品特点,但强化了产品的个性化造型特点,很容易辨认。这种设计不是简单地照搬剪纸艺术的色彩、图案与造型,而是在一定的设计立意、审美要求与文化内涵指导下,将剪纸艺术要素融合,并转变化为新的视觉艺术语言,并且充分体现剪纸艺术风格和传统文化魅力。

4.3意境美意境美是我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点内容,是艺术的灵魂,是心与物交融的审美境界。这种审美境界是在思想情感的作用下,经过艺术加工,达到的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剪纸艺术在现代产品设计中运用的优秀例子较多,并且其他国家的现代产品设计师对剪纸艺术的运用也较为广泛,其设计出来的产品不仅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意境体现。例如荷兰设计师TordBoontje就在我国剪纸艺术中获取灵感,其设计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剪纸艺术的影子,如花冠之灯就是其成名作(见图3)。设计师将森林中散步时体会到的植物光影融入作品中,并且运用了切割的方式将薄金属剪裁出了花草茂盛的景象,层叠的花草“剪纸”悬挂在灯光中,通过三维立体化的重叠剪纸技使产品呈现一种童话故事的氛围。

作者:石荣 单位:民勤县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