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理自律能力培养3篇

时间:2022-12-27 11:40:4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篇学生自理自律能力培养3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学生自理自律能力培养3篇

学生自理自律能力培养1

根据“90后”学生进入高校后出现的一些共性问题,南京旅游职业学院从旅游行业人才需求的特点出发,近年来有针对性地开发并实践了“情商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情商系列主题教育”是利用情商教育的规律性成果,在情商科学理论指导下,结合职业教育自身特点,设计切实可行的系列主题活动,分阶段、分模块、分专业进行实践操作的一种新型人才教育模式。其中,学生自理、自律能力的培养关乎学生的成长、成才,是学生获得成功人生的重要因素,是使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好发挥作用,顺利转化为生产力的关键因素。因此,培养学生的自理、自律能力、帮助学生实现角色转换,适应环境变化、适应职业发展需要,意义重大。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情商系列主题教育”的四大主题模块之一即为自理、自律能力的培养。

一、问题呈现:职业院校学生自理、自律能力现状

职业院校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期与敏感期,绝大部分学生已完成高中学业,生理基本成熟,完成了外形突变、性发育成熟、脑机能发育成熟三大生理巨变;同时也带来了他们心理上的三个特征:一是发现新生的自我,自我意识猛醒;二是意识强烈自己是大众中的一员,并由此产生独立性与依赖性相交织的矛盾,反抗和服从的矛盾,闭锁性和求谅的矛盾;三是出现对现实不满的情绪,易采取逆反、反叛行为取向。我们在情商系列主题教育中,结合学生自身的生理、心理特征,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式调研、分析后发现,职业院校学生普遍在校期间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主动性;自我调控能力差,违纪、违规情况时有发生。正如青年学生中最流行的一句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自尊感特别突出。很多学生强调自我,但限于自己的知识经验和阅历的不足,他们的自理、自律能力存在很大差距,形成较强反差。生活方面:对父母的依赖性强,独立生活不能很好的照顾自己;个人卫生、宿舍卫生、教室卫生不能达到学校要求的标准;行为方面:仪容仪表不规范,不符合职业要求;言行举止不文明、不守时、不守信;公共卫生观念淡薄,公共物品损害严重;守纪方面:不能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能很好的自我约束,缺乏自控能力,有些学生甚至对学校的校规校纪熟视无睹。通过行业调查我们发现,毕业生同样存在自理、自律能力较差的现状。在广泛调研中不乏这样的案例:某旅行社的一名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导游,第二天要带团出行,却因出发前一晚和朋友聚会喝酒,忘记了第二天的工作任务;幸好其负责的上司一早叫醒了这名新导游,才避免了一次严重的工作失误。这样的案例正是典型缺乏责任心,自律能力差的表现。有的毕业生独立生活不适应,自理能力差。某风景区经过公开选拔录用了九名高校毕业生,均学习成绩优异。到单位后统一安排入住集体宿舍,因为宿舍在景区内,需要自己洗衣、做饭,很多毕业生应付起来十分困难,经常没饭可吃,既影响了生活,也影响了正常工作的开展,景区负责人了解情况后深深感叹,现在的青年人自理能力实在太差!试想这样的学生又如何能保证做好本职工作?同样,在学校内,新生入学后,每到周末常能看到父母驱车来接子女回家,顺带将子女的脏衣服带回家清洗;返校后又将子女的床铺衣物整理好后,才放心离开;更有这样的家长,看着儿子宿舍卫生一塌糊涂,已经到了无处下脚的地步,干脆请来钟点工进行打扫;有的家长选择自己替子女打扫宿舍卫生,这样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我们不禁要问:一屋不扫又何以扫天下?这样的年轻人走上社会该如何面对激烈的竞争,建功立业?自理自律能力的不足不仅反映在生活上,在调查和访谈中,企业反映更为担忧的是这种能力的不足反映在日常工作中、与他人交往中。在诸多工作面前,无法分清轻重缓急,不能条理清晰地安排工作;面对顾客的要求和投诉,无法抓住要点,恰当满足顾客的诉求或给予适当、适时地化解和说明,有时反会失控,暴露出工作常识上的不足和处理问题的稚嫩。此外,对自己职业生涯的发展,缺乏成熟的思考,更看重眼前的利益,没有中长期的发展规划,过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等等这些也反映出自理自律能力的缺失,是企业和用人单位尤为担心和不安的。虽然,这样的情况并不代表绝大多数毕业生,但今天用人单位特别是以服务取胜的旅游业,每一个员工的个人素质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品牌和产品的质量,用工成本的逐年增加,更使企业希望每一位员工都能人尽其职、人尽其用,能对企业忠诚、岗位尽职、顾客精心,对工作的品质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二、解决途径:“情商系列主题教育”之自理、自律能力培养

根据调研获得的大量数据和资料,南京旅游职业学院近年来创新开发并实践了“情商系列主题教育”,以丰富人才培育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规格,提高学生进入行业的竞争力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一)以学生为主体,自我完善为主导,培育自理自律能力。“情商系列主题教育”是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水平的有效途径,是职业教育实践的自我完善。情商是学生适应社会生存、竞争、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心理素质,是学生获得成功人生的重要因素,是使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好发挥作用,顺利转化为生产力的关键因素。在职业院校开展“情商系列主题教育”,正是以行业发展对人才素质要求为出发点,分析、解读当前职业院校学生的情商现状,解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突出问题。通过开展“情商系列主题教育”,将情商教育的内容具体化,职业化,设计出可操作、可评价的系列主题活动,走出一条适合学生特点、满足行业需要的特色情商教育之路,帮助学生实现角色转换,适应职业发展需要,进一步实现职业教育实践的自我完善。高等职业教育要求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创造……这些能力的形成过程是就是学生自主学习、不断探索、大胆实践的过程,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所以把学生放在情商主题教育的中心位置,才是学生自觉学习的动力,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才能培养有开拓性和独立性的合格人才,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们的自理、自律能力。南京旅游职业学院的“情商系列主题教育”,在自理、自律模块中开发不同的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自理、自律能力。活动以班级为一个组织单位,学生是主题活动中的主体,这是培养学生自理、自律能力的根本,也是真正提高学生自理、自律能力,成功开发主题教育的关键,这样主题教育本身就真正成为学生自理、自律的过程。辅导员是整个主题活动的指导者、引导者、启发者以及时间进度的把控者,辅导员要具有以生为本的学生观,在主题教育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民主平等、互尊互爱的师生关系,保证主题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目标。在自理、自律主题模块实践的班级,辅导员在活动中扮演“守夜人”的角色,淡化辅导员在活动中的分量;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各种活动由学生自己策划、执行、总结,解决活动中面临的各种问题,辅导员则进行必要的指导,实现学生与辅导员的双向交流和充分合作,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自理、自律能力。配合主题教育组织的一次新春游园会的活动中,一个班级承办了美食节活动,从选材到制作,从宣传到策划完全由学生自己负责。活动效果完全出乎预料,所有食品很短时间内销售一空,活动现场,气氛热烈,超额完成预期的销售计划。让老师们刮目相看的是学生们通过这一活动的组织不仅很好展示了他们的行动执行力,还充分展现了年轻人的创新能力、求知欲望以及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学生们在活动总结中写道: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感谢这次主题活动,让我们知道自己不仅可以自理,更能自律!

(二)以培养团队合作、集体主义精神为目标,培育自理自律能力。今天的职业岗位跟传统的企业岗位已有根本性的区别,最本质的差异在于凭借个人的力量包打天下的时代已成过去,今天企业的成功、个人的成功更多的是依靠团队的合作、集体的力量。在我们的情商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中,把团队合作、集体主义精神培养设计为自理、自律能力模块中的活动之一。良好的班级集体需要集体主义精神去浇灌,只有每一个学生都关心爱护、维护集体的利益,才能形成全班团结协作的局面,进一步发扬团队合作、集体主义精神。在良好班风的熏陶下,会有更多的学生为班级集体争得荣誉,形成一种“我为集体出力光荣”、“破坏集体荣誉可耻”的氛围,这样就会产生一种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发展的力量,最终实现学生自理、自律的目的。集体主义精神是自理、自律的思想基础,为此在试点班先抓好班风建设,借助此手段进行德育教育;利用目标指引、榜样激励、舆论监督等方法,结合学校的各种活动、比赛、检查,及时进行爱校、爱班的集体主义教育,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自理、自律教育。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某系一个班级,全班均是男生,叛逆心很强,学习气氛较差,集体活动无人问津,班级、宿舍卫生无人关心,全班缺乏凝聚力。通过情商试点教育后,全班学生从认真清扫卫生开始,逐渐改变不能自理的现状,辅导员通过组织各种团队活动,从质检评比着手激发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提高学生自律意识,班级气氛更加融洽,学生违纪情况大大减少,学生集体荣誉感、团队意识增强。目前,这个班级在学校各项活动中表现出色,各类比赛中经常能看到他们的身影。通过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们的自理、自律能力大大提高。

(三)以多元化主题活动为载体,培育自理自律能力。简单的理论教育和说服工作对于“90后”在校大学生而言成效甚微,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寓教于乐,改变枯燥的刻板说教,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理、自律能力是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开发并实践情商系列主题教育取得成效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情商试点班级为学生创造出一个气氛宽松活泼、个性可以得到充分释放的集体生活环境,着力营造一种和谐的班级氛围,巧妙的激发学生积极表达自我的冲动,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互相激发,使每个人的个性都得到自由充分的发挥,为学生提供表达自我的舞台,是发展学生独立自主性格的灵丹妙药。通过多元化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及个性特长。如针对旅游院校“职业性”、“服务性”强的特点,在学生中组织开展“职业自律”活动,将职业自律分为“形象自律”、“言行自律”等几个部分。在主题班会中以情景剧的形式呈现职业自律的负面典型,由学生自行进行点评,指出问题所在及解决的方法,无形中达到了明辨是非,有效指导的目的。有的班级组织“自律与他律”辩论会,通过广泛的搜集和筛选资料,对辩手和全班同学进行了一次生动的自我教育,帮助学生了解自理、自律的重要性,变被动听为主动学。有的班级开展“自理大比拼”活动,看似简单的生活中琐事、小事,还真难倒了不少学生,通过活动,学生们意识到,良好的自理能力,是每一个人成长、成才、成功的关键。通过一系列特色鲜明的主题活动,让学生们体会到自理、自律的重要性。有的班级结合学院职业性特点组织愿景板书写,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目标管理,对照愿景板,检查自身还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有效缩短现实与理想的距离。在情商教育试点班级赴上海世博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各试点班级学生的自理、自律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检验。在世博场馆中,由于场馆分散,人员众多,无法做到集体活动,各班采取小组活动的方式,整点向上一级汇报自己小组的方位和基本情况,整个活动过程中,无学生迟到,无学生不服从管理,无学生出现问题。在离开驻地前,各房间学生自发组织卫生清扫,将房间恢复到入住前的状态,由他律转化为自律,“情商系列主题教育”初见成效。

(四)以“养成教育”为基础,培育自理自律能力。多年以来,南京旅游职业学院结合行业发展规律及学生的实际,通过不断实践探索、改革创新,将“养成教育”纳入了人才培养体系,开设了“职业养成教育”课。每个专业的每个班级在校学习期间都需完成一周的“养成教育”课。在养成教育中,为全院师生提供服务。在养成教育体系较成熟的基础上,经过不断探索,实现了与“情商系列主题教育”的有机结合,尤其是学生自理、自律能力的培养。通过养成教育,打造、提高、巩固自理、自律能力培养的效果。旅游职业教育主要培养面向旅游服务行业,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教育中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培养技术操作熟练和组织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在从事专门的对客服务中,除具备相关的业务知识和技能外,拥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自理,更能自律。通过“情商教育”理念的融入,在养成教育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更注重自理、自律能力的培养;将“学校人”打磨成合格的“职业人”。在养成教育期间,学生们需要独立排班,按照各自分工,完成服务任务,解决突发问题。目前养成教育已经成为我院“情商系列主题教育”实施的特殊平台;通过两者的有机结合,解决职业教育中人才培养的突出问题,充实教育内容,提升学生素质,适应职业需要,应对未来激烈的竞争挑战,达到“情商系列主题教育”的目的。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情商系列主题教育”,对于提高职业院校学生自理、自律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推进、提高、完善,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发挥应有的作用。

作者:何晓岩 张新南 单位:南京旅游职业学院

学生自理自律能力培养2

一、道德教育的最高目标是教会学生学会自律道德自律指自我主宰、自我约束、自我控制。“道德自律的一个基本前提是道德主体的意志是自由的,并在明确的理性意识基础上进行自愿选择”。“他律”的作用是利用外部力量来控制人的行为,其特点是权威性、约束性、强制性、被动性和他教性。人的道德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从他律向自律发展的过程。他律道德是道德自律的基础,道德自律是他律道德的升华。自律是道德人格完善的内在机制和主观途径。所谓道德人格就是人格在道德方面的规定性,它是由价值目标(动力和导向因素)、价值原则(准则因素)和道德责任心所构成的统一体。道德人格完善,则指主体自主作出的道德决定,在道德实践过程中不受任何阻碍地被实现的状态或境界。自律能力是指依据通过作为道德活动的主体的人,理性思考后选择的道德原则,而作出的道德选择和行为,即道德上的自立、自行、自控能力。所谓自立即自我“立法”,亦即自我要求,这涉及道德认识,道德理想诸方面;所谓自行即自我“行政”,亦即自我锻炼、自觉践行,养成道德行为习惯;所谓自控即自我“司法”,亦即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自律能力主要包括自主思考、自我劝告、自我选择、自我修养、自我践行、自我克制、自我防御、自我督促、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自我塑造、自我判断、自主责任心和自我负责,以及独立的社会适应和交往协作等能力。从他律向自律转化,需要有道德内化过程,才能使社会道德变成个体的思想品德。马克思认为:“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而宗教的基础则是人类精神的他律。”自律是促进道德内化的重要手段,它可以使个体不断评判自己的道德认识,找出差距,主动吸取道德上的要求以充实自己。只有将社会要求的价值观转化为自己的价值取向(自化),外在的道德规范经个体分析、判断、选择、尝试,才能形成自己的信念;只有在实践中切身感受,知行统一、情理交融,才能持之以恒;只有具有主体精神的人,才能自觉行动。因此,道德教育的最高目标是教会学生学会自律。二、培养学生自律能力的着力点
1.品行自律一是改进学生管理模式,提高学生品行自律自觉性。要坚持有利于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成长,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原则,积极探索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平等合作、互相信赖、互相支持的教育管理模式。例如学校与学生签订学生行为规范协议书,明确学生在校期间应遵守的规章制度,能够促使学生自觉遵守,也使对学生的违纪处理更具法理化和人性化。二是加强品德教育,促进学生品行自律。如将诚信教育纳入到学生的常规教育之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促进校园诚信氛围的形成。开展诸如诚信承诺:无人监考、无人售报等一系列富有创意的诚信教育活动,能够使诚信内化为学生们的一种自觉意识和追求。

2.生活自律要教育学生分析不良消费的弊端,树立正确的生活消费观,自觉养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要抓好以宿舍为重点的寝室文化建设,把学生寝室文化建设当作是“锻炼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培养学生群体共处氛围”的直接的有效的措施。组织寝室装饰设计、寝室物品摆放展示、被褥折叠展示、地板亮洁评比、样板寝室、样板楼评选等,将寝室文化与勤俭节约、爱护公物、人文环境等文明新风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学生生活区域的“整洁之美”、“个性之美”、“和谐之美”,既提高学生在生活上的自律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文。

3.择业自律从某种意义上讲,职业教育就是一种“就业教育”。在对学生进行择业教育时,提倡“择业自律”。一是教育学生更新就业观念,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牢固树立职业无贵贱,从事任何职业都是为人民服务的观念。二是教育学生理性择业,解决好个人兴趣爱好与社会需要,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以自己的实际能力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得到社会的承认。

4.网络自律要进一步加强网络管理,把组织载体、传媒载体、活动载体和环境载体结合起来,建立全方位、开放型、纵横结合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网络,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信息占领网络阵地,减少和避免网上消极、颓废、反动的思想和信息对学生的侵蚀。加强网络自律教育,防止学生网上不良行为,做到“慎独”。

作者:张振华 单位:烟台职业学院

学生自理自律能力培养3

培养学生自律能力,必须以提升学生德育的主体地位为首要任务,坚持知行合一,积极开展德育实践活动,把德育实践活动融入学生学习生活各方面。通过发挥学生党员、团员、班干的模范带头作用,激发学生的道德自律意识和良好自律能力,引导学生从身边做起,使他们在不断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提高中自律能力也相应的得到发展。

1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中培养学生自律意识的目的

由于社会转型带来的多种影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道德自律意识距离社会要求、学校、家长、企业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道德认知和自律行为脱节,产生了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身份极不相符的“自律缺失”现象。因此,在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自律能力的灌输要遵循“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教育原则和按照《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要求,更重要的是要按照新时期人才培养模式,引导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道德逐步由“他律”走向“自律”,由依赖转为独立,变管理于服务,变被动为主动。从道德自律教育入手,重视和培养学生的道德自律能力,通过先进典型,影响和带动广大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道德自律意识的形成,并将自律意识培养成一种自觉行动、一种内在品质、一种能力体现,最终达到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激励、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目的。

2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自律教育的重要性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大部分来自不同的地区,他们怀着共同的学习理想而走到了一起,在相互的接触和了解中,视野更开阔,相互学习,有意模仿,共同进步。随着对学校环境的逐步适应,他们生理、心理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上中等职业学校让他们觉得没有太大的学习压力,思想上有所松懈,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家长管理鞭长莫及,学校管理存在漏洞,校园周边环境复杂,他们的自律思想逐步从“量”变转向“质”变。于是,他们就对老师撒谎、以种种理由请假到网吧上网、打游戏,并拉拢其他同学一起去,晚归或夜不归寝现象时有发生。他们白天上课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晚上不睡觉影响别人,时间长了,许多学生依次效仿,造成较坏的影响。现象背后折射出的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普遍存在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的不足。“他律”再多,“自律”不足,也很难达到律己的作用。所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自律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3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自律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3.1学生自身方面的问题

3.1.1身心发展不平衡: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由少年时期步入青年阶段,身心逐渐成熟,但尚不健全。这时的他们思想品质具有过渡性和可塑性,他们生理逐渐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滞后,在理智、情感、道德、社交等方面尚不成熟。表现出一种幼稚性、冲动性倾向。以自我为中心,坏习惯、坏毛病难改变,因此,难自律。

3.1.2思想不成熟: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趋向成熟,但看问题表面、肤浅、简单,分析问题不全面、不深入,没有科学的方法和理论指导,往往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我行我素。思想“单一”与“复杂多变”同在,心智不成熟稳定,总以为“自己什么都懂,什么都会,我才是最优秀的那一位”的思想严重。他们思想既单纯又复杂多变,有志气、但傲气有加,不轻易服人,不自律。

3.1.3自身问题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生源整体素质较差,自律意识缺乏,学习成绩不理想,违纪违规屡教不改。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多为中考的落榜生或是“问题生”,在这些特殊群体中,有相当比例的文化基础与行为习惯“双弱势”的学生。学习成绩差、行为习惯差、道德素质差、自律能力差、为人处世差等很多问题“缠身”,他们很难做到自省自律,正因为缺乏自律才自身问题多,才导致他们今天的“失利”。

3.1.4环境影响大: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由相对封闭的初中阶段,进入较为宽松的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学习方式、成长途径、生活环境大为不同。①社会环境的影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希望了解社会,也希望被社会了解,于是他们逐步涉猎社会、吸取社会营养,但由于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很容易受不良社会风气和行为的影响。②同学之间的影响。同学之间交往密切,相互交流学习,他们身份相同,目标一致,共同接受学校的教育。大家生活在一起,共同组成班级体,彼此感染。③家庭的影响。家庭对学生的影响至深至远,可以说,孩子学生时代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最长,关系最亲、交流最多,心理最依赖。如果家庭教育得当、方法合适,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来说,将会是一辈子的“财富”。④其他方面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影响。

3.1.5陋习坏习难改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大部分处于16~19岁的年龄阶段,喜欢模仿他人和尝试新鲜刺激的事物,对以前长时间养成的陋习坏习很难改变,甚至意识不到陋习坏习的存在。他们精力旺盛,对新事物敏感,喜欢张扬个性,把习惯当“自然”,把陋习当品质,把义气当原则,把另类当风格。陋习坏习一学就会,良好修为却置若罔闻。陋习坏习的存在,使学生自律更是难上加难。

3.2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

3.2.1学校不重视自律教育:学习阶段学校更关注的是学生的理论成绩和实际操作能力,德育教育偏重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自律教育由于其目标层次“太低”,抽象性较强,不被人们放在眼里,逐渐成为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盲点,对中职学校而言尤为严重。

3.2.2学校对学生管理不严,处罚过轻:表现在对校规校纪的执行上有所放松,对违纪违规的学生太过宽容,对违纪严重的问题学生,学校强调以正面教育为主,只作轻微处理,担心的是生源流失,影响学校发展。

3.2.3教材质量参差不齐:随着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自律意识、自律能力等方面的重视,不同级别不同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不胜枚举[1]。参与教材编写的往往是大学的教授、研究机关的领导、专家学者,少有一线教师的参与,他们具有相当的理论水平,但对“下情”接触少、不深入,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还存在教材质量参差不齐,不同教材之间的内容相互抄袭,有些活动设计过于幼稚。而且学校订购的教材还要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最后到学生手上的教材,并不一定是最适合的。

3.2.4心理教育师资不足,能力水平不高:中等职业学校的心理教育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按要求必须由具备较强专业能力的专职教师承担。但很多中等职业学校存在心理辅导教师配备不足,有的上万人的学校只配一名心里辅导教师;而有的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却根本无人问津,长期大门紧闭、名存实亡、形同虚设;有的心理咨询教师水平有限,并非心理学专业的教师,而是临时考证,直接上岗,没经过系统锻炼和实践,甚至有些心理教师自身都有心理问题,更别说去教育他人。

4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自律能力的对策与建议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问题很多,但自律能力的缺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给学生灌输自律意识,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应着重要做好“一个中心三个着力点”工作。

4.1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自律意识的培养要以学生的道德自律能力为中心培养学生自律能力,发挥其主体自律意识,其中心就是——学生道德自律能力归根结底在于自身道德自律能力建设。毛泽东同志说:“一切事情是要人做的。做就必须先有人根据客观事实,引出思想、道理、意见,才能提出计划、方针、政策、战略和战术,方能做得好。”主体意识一般是指不同层次道德主体对自己活动的能力、性质、地位、作用等的认识,其核心内容是:自主、自强、自为、自信。道德主体意识就是指个体在整个道德生活过程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等意识。这是一种创新的进取精神,在学校德育过程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是本质的意识形态。切实取得德育效果是培养学生的道德主体意识的重要体现。在思考现时代道德教育理念的创生和培植问题时,不容忽视的一个现象就是:人,尤其是青年人主体意识的增强与传统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恰恰成反比。由此,科学界定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道德规范和道德规范教育,并进而以人的道德主体性生成作为道德规范教育的发展基点就凸现出重要意义。肯定人的主体地位,激发人的主体意识,强调主体能力的发掘,并不断拓展人的道德主体性生成空间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要取得德育的效果,依靠对学生道德知识的单纯传授是远不够的,还要求学生在自己的努力探索下,理解并认同这些道德规范、增强道德认知能力并激发道德情感,真正地做到德育的内化,才能把道德认知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践履,达到对道德的“知”“情”“信”“义”“行”的统一,这就是列宁所说的:“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摆脱他律的约束和外在的限制,进入到自律阶段。从而发自内心地从事道德活动,以自觉自愿的态度追求那种道德上的完善,在这种完善中求得情感的愉悦及人格的升华。这样,才真正地取得了德育自律的效果。

4.2从德育课出发培养学生自律意识的三个着力点中职学校的自律意识教育是全方位的,在各种途径中,德育课教学是自律意识教育的主渠道。从德育课出发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应注意以下三个着力点:

4.2.1着力点一(依据各门德育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开展自律意识教育):在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教学中,要抓住职业道德教育与自律意识教育之间的结合点,使学生懂得遵守职业规范的重要性,形成以遵守职业规范为荣的价值导向。许多职业道德的要求,例如“客观公正”“诚实守信”,同时也是法律规范的要求,违反职业道德的同时也就触犯了法律法规。要善于寻找职业规范与学生目前行为养成之间的关联点。例如,职业道德中“廉洁奉公”的要求,相对应的,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在校期间能养成“不占同学小便宜”“借同学的钱物按时归还”“生活中不互相攀比,不乱花钱”等良好的行为习惯。①在哲学与人生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把立足点放在培养学生用理性思维去看待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用客观唯物的观点正确认识我国目前法制水平相对落后的现实状况;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发展过程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用矛盾的观点分析自律与自由、公平与效率、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坚定法律信念。②在典故教学中,我们应该将典故的趣味性、历史信、教育性、启迪性结合起来。如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古人尚能如此,何况今人乎?③在实践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理实一体,相互促进”。教育学生要怎么想、怎么说,更要知道怎么做,做到知行合一,以行促知。使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有理智判断并有自控能力。④从自律到自觉教育中,要培养学生逐渐从自律意识的培养到自律习惯的养成,最后形成自律能力和自觉行动。形成“内修外行树形象,自律他律相结合,自控自省成自觉,良好修为人人夸”的良好氛围。

4.2.2着力点二:改进德育课堂教学模式,增强自律意识教育的实效性传统德育课单向简单、说教性强,容易引起学生的排斥与逆反,阻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和内化。有不少教师已经积极致力于德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改变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单一化现状。如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案例法等。通过创设不同的教育情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教学,走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用知识文化熏陶他们的情操,用爱心至诚感化他们的心灵,用自己的言行举止为他们树立榜样,培养他们“内律”能力。但要注意以下几个特点:①交互性特点。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学要在民主开放的环境中激励学生通过自我教育,主动接受社会的规范要求,自我约束养成规范行为。例如法律课上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基本案例,然后对案例中的条件加以多元化的拓展,层层设问,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彼此观点的碰撞中得出结论,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②实践性特点。德育实效性的关键是做到知行统一。而要做到知行统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实践参与机会的多少。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教育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从而达到品德内化的最终目标[2]。③激励性特点。现代行为科学认为,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他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能力就可能发挥到80%~90%,甚至更多。④生动性特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年龄特点要求老师所采用教学模式生动活泼、充满情趣。教师应该选择最鲜活的教学素材、新颖的表现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欢快愉悦的情绪。4.2.3着力点三(改革德育课评价方式,促进遵规行为的养成):①变单一主体评价为多主体评价。即根据学生的生活空间,汇集来自自身、同学、教师、家庭等各方面的信息,采用自我评价、同伴评议、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评定以及家长评价相结合的多主体评价,发挥各种评价的优势功能,这样做能够达到较为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目的,同时在这种全方位立体式的监督下,学生时刻注意自己良好规范行为的养成,日积月累,最终将遵守自律的行为转化为自身的内在素养,也就是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②变单一的考试评价为多种方式的整合评价。品德评价有多种方法,每种方式都有自己的侧重点,考卷最多可以了解学生“知”的水平。而品德结构是一种知、情、意、行一体化的整合结构,因而必须将多种方法相结合,构成一个综合性的方法系统,才能较完整、全面地评价品德全貌。③变静态的终端评价为动态的过程性评价。过去对学生的德育课学习状况,我们多用“平时作业”与“期末考试”按照三七开的比例来给定一个分数。几乎是一次考试就把这个学生一学期的品德状况下了一个定论,这显然不符合学生品德发展的规律,也极不利于良好的规范行为的养成。因为品德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评价,以此激励学生不断修正、不断调整。

5结语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重点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遵章守规”的良好品质,养成“在学校遵守校纪校规、在企业遵守厂纪厂规、在社会遵守法律法规”的良好自律意识,以便更好的适应社会、融入社会。试想,如果没有基本的自律意识,人们想怎么样就怎么样,那还何谈人类文明与进步。如果那样,将会导致社会管理的失序,进而形成“明自律”失效、“潜自律”盛行。制定科学、合理的自律,并对自律加以严格执行,对学生来说,就是最好的自律意识教育。总之,教会学生学会自律,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可以说是学校德育教育重要的任务,只要我们教育者能从实际出发,寻找最恰当的教育模式,我们的学生就一定能养成自律、学会自强。因此,培养学生学会自强自律的能力是一项长期而繁复的任务,它需要我们所有从事德育教育的工作者要有: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高尚纯洁的人格魅力,教书育人的职业操守,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自立、自强、自律、自信、自觉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陈三员 袁华 单位:广西机械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