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规划设计探讨3篇

时间:2022-12-28 09:50:0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篇景观规划设计探讨3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景观规划设计探讨3篇

景观规划设计探讨1

0引言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成熟运用使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新兴产业集聚,带来产业模式、运行方式的变革。原有的老旧园区面对新兴的产业发展趋势,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性。打造智能电子产业园区,进行老旧园区的整改十分紧迫。在智能电子产业园区规划设计中应思考选址、布局、景观规划及交通组织等问题,着眼于单体设计与景观环境设计的统一,打造更智能化的电子产业园区。

1项目概况

泾河新城创维智能电子产业园项目位于西安市西咸新区泾河新城茶马大道以东,泾干二街南北两侧,泾晨路以西,泾干三街以南。项目由3个地块组成,分别为XXJH-JG02-28-A地块、XXJH-JG02-28-B地块和XXJH-JG02-43-H地块规划。3个地块总用地面积467053.13m2,总规划建筑面积797268.88m2,主要规划为高层办公、高层宿舍、多层厂房、地下车库。总配套面积227601.22m2,总容积率1.50,总建筑密度40.35%,总绿地率11.44%,规划总停车位4265个。项目效果如图1所示。
2设计原则

2.1生态性在智能电子产业园区设计中秉承生态性原则,尊重自然,强调空间格局的开放、协调、和谐。在设计中根据地形顺势而为,强调空间的层次变化,形成街景。同时打通室内设计与户外空间,提升建筑整体设计美感、衔接感。例如泾河新城创维智能电子产业园项目所处的区位宏观交通体系较为完善,通过衔接设计可便捷地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西安北客站及西安主城区等进行联系,也可迅速连接国道、高速公路系统,通往周边地区。此外也以良好的景观规划带给使用者休闲娱乐需求的满足。在设计中可借助裙房屋顶打造屋顶花园,建构内部空中花园,将景观绿化引入楼层中,形成垂直景观带,丰富绿色景观层次,增强建筑内部绿色人文属性。

2.2科技性主要是使用创新的建筑设计方法、生产模式,引入智能化设备,实现绿色节能建筑体系的打造。同时着手软件系统的管理维护,提升园区现代化管理水平。科技理念也体现在办公空间设计的灵活多变上,追求会议室布局的小型化、轻快化、科技化,更好地服务于电子园区内的企业,并体现产业园区节奏快、灵活性强、创新研发与生产的特征。科技性也体现为节能减排设计的增强,通过绿色设计与节能规划减少建筑整体能耗,实现资源再利用。2.3地方性项目规划设计也要考虑地域文化特征,了解区域自然环境属性,根据区域交通布局特点等指导单体设计、景观规划、立面设计,逐渐将电子产业园打造为标志性的工业建筑。特别是在景观规划中要加强与周边地形、环境、场景的协调分析,保证设计的整体统一性,体现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泾河新城创维智能电子产业园项目设计采用白色为整个园区的主色调,通过多层次的凹凸、虚实变化和对体块及细部尺度进行推敲,使建筑从整体到细部都贯穿着理性的建筑美感。中心广场两侧的教学楼连廊是重要的景观界面,通过设置高耸的挑檐、凸阳台以及开阔的廊道,形成丰富的立面效果,极富标志性和地域影响力。

3设计策略

3.1选址规划选址是产业园区规划的第一步,也是产业园区与城市关联的开始,选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必须追求与社会整体环境的契合,强调产业园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避免造成城市空间负担。一般来说,智能电子产业园区设计更强调灵活性,同时具有低污染的属性,在选址上可靠近城市中心,为产业园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发展支持。泾河新城创维智能电子产业园项目力求打造成产城融合、宜居宜商的新型高科技智能产业园。通过环廊步行CBD办公广场及花园式组团生产车间布局,大大改善了园区环境。根据智能电子产业园区规模大小、服务对象、品质等级等,在综合分析园区定位、区域内产业发展状况、区位交通、土地自然条件、政府政策等基础上确保选址的准确性。如对土地自然条件的考察,主要围绕土地属性、建设条件、用地成本、项目规划、面积形状、未来可扩展空间等进行调查分析,同时关注区域内地质、地形、水质、水文、高压线走向、河流走向等内容,让选址契合当地自然环境。泾河新城创维智能电子产业园项目所在西安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基地现在较为平整,地层简单,构造简单,无断层发育,岩(土)性差异小,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人类工程活动不强烈,地质环境条件简单,适宜修建建筑物。项目地现状规划范围内大部分为工业用地。区域周边无大型污染及危险性设施,能确保施工安全及园区工人、科研人员生活安全。项目地现状基础设施已经基本成型,附近现有已规划的强弱电、供水及污水处理等均可为项目提供良好的市政条件支撑。

3.2总体布局近几年,智能电子产业园区设计中也更强调对产城融合问题的关注。以融合设计理念指导智能电子产业园区规划设计,在园区布局形式上主导开放式设计,取消围墙的存在,让产业园区与城市空间充分交流融合,增强产业园区时代竞争力。泾河新城创维智能电子产业园项目设计中,通过开放式设计加强与城市的可衔接性,弥补电子产业园区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的缺陷。依托城市让园区企业人员享受到完善的配套服务,让园区与城市共发展。在规划中加强园区车行、人行交通系统与城市交通系统的有效衔接,方便物流配送、人员交流,实现城市与园区的和谐发展。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又以单元模块化规划方式实现内部分工的细化。智能电子产业园区功能比较复杂,多产业集聚,更需要以单元模块化的规划突出园区多重的内部功能。结合用地规模大小进行功能模块的复制组合,提高园区功能分布的均衡性,也实现园区内优质资源、内部功能的共享。泾河新城创维智能电子产业园项目以智能电子生产基地为主,辐射新型创意科研办公,构建上下游产业孵化基地。科创办公区域营造新型科技性、融入时代感,以创新为动力,以科技兴邦为使命。700亩的新型产业园区,除70%的生产车间外配置30%的宿舍、办公及部分商业,构建生产、生活、科研一体化的新型高效灵动的新工业园社区。

3.3景观规划智能电子产业园区的规划设计中也应加大对景观规划问题的关注,避免在规划中千篇一律、毫无新意,也避免出现建筑外部空间使用率低等问题。智能电子产业园区作为新兴产业、智能产业办公的集聚地,不仅要服务于产业创新发展,也要关注使用者的使用诉求,真正体现设计的人文性,带来办公的高质高效。在智能电子产业园区设计中应追求呈现良好的景观形象,景观具有生态和观赏双重价值,可改善电子产业园区环境,提升产业园区形象。因此,在规划设计中应以需求为支点,通过合理的景观规划提升园区环境整体舒适度。具体来说,应基于整体思路,尊重原有场地现状,合理保护区域内的自然景观资源,并有效利用区域内的历史人文资源,以设计的因势利导强调景观设计的浑然天成,以自然资源为原材料,体现当地景观特色,并合理节约设计成本,真正为使用者提供休闲、娱乐、放松的场地。设计中强调人与景的融合,通过融入式景观体验、场地规划及项目设计,让人在景观中充分参与。智能电子产业园区本身具有生态属性,在景观规划时应保证生态体系的完整性和生态的相容性,避免因规划问题破坏景观环境,以生态化观照实现人与自然及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泾河新城创维智能电子产业园项目设计时将园区绿化与人的活动、人的视觉焦点结合在一起,生活区与生产区嵌入式的指状景观系统。生活区采用片状绿化景观,生产区采用指状绿化景观,二者相互结合,重点分明。设计中将园区绿地景观分为4个部分进行布置,4个部分根据场地高程进行自然分割。每个区域风格迥异,突出工业园景观的变化。景观内庭、道路两侧、建筑物四周都对应点、带、面结合的景观布置形式,使基地在邻近城市干道面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环境小品设计与建筑风格协调一致,使其具有使用、观赏、标识等多重功能,兼顾不同季节景观层次的需求。绿化选用当地防噪声、抗污染的乔木和灌木为主,局部采用草坪,形成绿地生态环保型的保税贸易配套服务中心。突出本地的特色,能够体现城市的绿化风格、文化底蕴和城建灵魂。

3.4交通规划智能电子产业园区规划设计中交通设计是重点也是难点。其组织规划效果对园区功能发挥、空间利用有直接性影响。处于发展初期的智能电子产业园区其内部车流量整体较低,在设计中设计人员往往只关注地面布局、车辆与行人交通问题。但随着园区运作的成熟化,园区车流量、人流量加大,加上人均私家车保有量持续增长,若交通规划不合理很容易出现人车混流等问题。因此在规划中应根据定位进行人车分流设计,进行车行流线功能综合化设计、人行流线复合化设计,并明确车辆地下停放标准。在设计中让地下出入口做到就近设计,减少电子园区内部车流量压力,也增加人行流线的趣味性。泾河新城创维智能电子产业园项目场地西面为茶马大道,东面为泾晨路,北面为泾干三街,中部为泾干二街,因此适宜将园区主入口放在场地北面为泾干三街一侧,次入口放在东侧泾晨路沿线。线路布局如图2所示。园区实行人车分流,沿北面为泾干三街、中部为泾干二街、西侧茶马大道设置人行入口及车行入口。生活区以步行交通为主,各建筑主楼通过空中连廊进行连接,方便园区办公人员平时的通行。生活区、生产区各建筑等分别设置出入口,使各个空间相对独立,出入口与园区内外部道路及广场、庭院相连,方便人员疏散。结合办公区的标志性和形象性特点,独立设置其出入口空间;在生活区设置多处开阔的入口空间及其空中连廊,形成流动的生活空间,将生活与休息联系起来,做到了科学的交通规划与设计。

4结语

随着新兴产业的集聚发展,我国智能电子产业园区建设进程加快,而在智能电子产业园区设计中要关注选址、总体布局规划、景观规划及交通组织等问题,以规划要点问题的解决带来智能电子产业园区的科学设计与建设,以完善的配套服务和良好的产城融合提升智能电子产业园区整体发展能力,实现其多功能的稳定发挥。

作者:郑永荣 单位:广东华鼎新维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景观规划设计探讨2

1艺术设计服务于乡村振兴的意义11.1艺术设计服务于乡村振兴的研究背景国家高度重视乡村战略的实施。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乡村群体的幸福生活已是不容小觑的问题了。艺术设计作为乡村文化的振兴、延续传承以及发展建设提供了新的起点。中国文联副主席潘鲁生曾提出“设计服务民生”的观点和“为三农设计”的时代命题。他认为,通过设计介入到乡村建设中,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民生状况、还可以提高民众生活质量、同时可以拓展民生生计来源,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1]。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2]。设计界2018年4月首次对设计扶贫作出正式回应,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设计组织、机构、企业以及大专院校在杭州良渚共同发布了一份《设计扶贫宣言》,正式提出充分运用和发挥独创、道德、情感、美学的设计力量,有效提升产业活力和生命价值。艺术设计服务于乡村振兴可以从环境规划、产业升级、特色文化着手,通过艺术设计建设乡村景观,改善乡村自然环境;通过艺术设计优化地区产业,培育升级特色品牌;通过艺术设计推广民族文化,营造特色文化氛围。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是国家未来的战略和目标,而让艺术设计服务于乡村振兴则是艺术设计专业人员力所能及的范畴,以期实现艺术设计描绘青山绿水。11.2艺术设计服务于乡村振兴的研究方向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共同富裕”五项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要走出一条人无我有、科学发展、符合自身实际的道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从而推进艺术设计在乡村振兴中起到独特作用,就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设计服务乡村的高质量发展。艺术设计作为服务于乡村振兴的新发展途径,备受瞩目。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艺术设计服务于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彰显出艺术设计服务乡村振兴的特殊地位。艺术设计服务于乡村振兴是一个缓慢的且循序渐进的过程,要依据民族地区的分布规律,使用因地制宜,稳打稳扎的服务方法。在不伤害乡村原生环境、本家产业、特色文化的基础下,合理利用有效的设计途径来服务、激活、升级乡村。

11.3艺术设计服务于乡村振兴的研究价值乡村振兴中人才振兴、技术振兴是核心要义,“赋能创新”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艺术设计服务乡村振兴协同创新的模式,在尊重乡村群落、民族地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的基础上,善用当地文化、尊重当地制度、推动当地发展。相比于其他的输入型、被动式扶贫模式来说,艺术设计服务于乡村振兴更加能够调动乡村的内生动力,参与式地促进本土文化与产业创新。在艺术设计介入的加速调整下,充分体现地区特色,建立品牌意识,帮助地区经济建立有效竞争、做出因地制宜的设计方案、助力产业升级、开通网络渠道。由带有艺术创新的民间技艺传承人、设计师联合设计,促使农村由单一的种植业转型为现代服务型农业,用乡村服务设施设计的服务方式,并搭载互联网以及实体渠道的传播营销方式,推动乡村经济文化消费,同时促进乡村特色旅游的发展。

2艺术设计服务于乡村振兴的现状

22.1艺术设计服务于乡村振兴的研究案例乡村振兴不仅仅是农村经济的发展振兴,它还包含了农业的全面升级、农村的全面进步和农民的全面发展。涉及到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涉及农村的乡村规划、治理环境、振兴产业、文旅融合等方面,所以乡村振兴要抓好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而艺术设计可以从这些方面去提供服务。高校可以通过人才智力和技术优势来响应乡村振兴的政策,为乡村振兴提供帮助,促进政策的具体实施。高校是人才的聚集地,拥有人才优势、技术优势、专业优势,艺术设计类师生可以发挥人才优势、专业优势,创作出具有不同地域特色的设计作品,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保护、艺术创作、创意设计的有机结合,推动艺术学科专业与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深度融合[3]。对于高校的环境设计专业,通过景观规划与环境设计等形式建设美丽乡村,为乡村的布局规划增添美观性;对于高校内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通过农产品的包装设计、插画等形式服务于乡村产品的外包装与增加产品品牌效益;对于高校内的工艺美术专业,通过墙绘、雕塑等形式加以贴近乡村生活化或是文化教育类的文体宣传内容作为服务的主体。

22.2艺术设计服务于乡村振兴的发展趋势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胜利召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我国发展又取得新的重大成就。作为设计专业的大学生,有责任也有义务积极探索艺术设计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青年学生力量。乡村是小康社会综合建设的短板,在新时代下乡村也逐渐成为需要优先发展的板块,目前乡村振兴发展道路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艺术设计服务于乡村的形式越来越多,但也存在失败的案例。在乡村农民全面发展中,要汲取经验,总结教训,注重乡村的文明建设,把乡村文化融入到振兴乡村中,因地制宜推进乡村振兴的发展。未来在推动乡村经济循环的同时,对于美丽乡村的建设也是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要打造舒适宜居型的居住环境,就要在生态发展方面,从资源利用、原产地环境、生态系统、绿色供给等方面构建农业绿色发展,实现“三不、二○、一全”的绿色发展总体目标。例如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不同区域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直接关系到乡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包装设计上要从满足消费者的角度对区域农产品的需求出发来做好设计,促进购买行为的产生,借助农产品产业发展来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还可以依据良好的乡村自然景观适度地发展旅游业,通过文化旅游的发展丰富乡村文化内涵,提升乡村发展的价值。

22.3艺术设计服务于乡村振兴的定位分析艺术是具有价值的,寄托了一定的文化思托。优良的艺术设计总是借助一些形式或手段表现出来,具有较高的灵活性与多变性,能够准确地表达出一种独特的情感文化的传递。通常来讲,设计手法多种多样,层出不穷,因物制宜,设计师所设计的产物也有一定的情感融入,艺术设计服务就是将情感与作品结合去服务、满足人们的需求。在艺术服务乡村振兴的全方位设计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例如对于乡村居住环境美化设计,使用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内涵对空间环境设计进行,打造优美、舒适的乡村环境;在对于农产品的销售方面,可以进行创新设计,衍生相关农产品的包装设计,赋予具有当地特色的产品符号标签;艺术设计服务于乡村乡风文化,在进行美丽乡村墙绘宣传时,可以通过创作有关传统优秀文化思想与现代艺术设计手法结合,以新形式表达出优良乡风,例如拍短视频等方式加快宣传。在艺术服务乡村振兴的全方位设计中,要强调绿色设计理念。打造乡村产业发展、良好的乡风环境、促进居民生活富裕、从而建设美丽乡村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是一致的。在推动乡村建设及发展的同时,坚持加强按照绿色可持续的发展要求,注意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对已经被破坏的环境及时保护改善,在乡风文化建设宣传方面也要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使生态也是另一种的经济发展资源概念能够在乡村业推广传播。在艺术服务乡村振兴的全方位设计中,乡村生活现代化也是重要的一点。可以从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建设等方面进行艺术设计,使之具有适宜性、趣味性。为了建设美丽乡村的发展,艺术服务设计可通过绿色可持续设计、形体设计、功能设计、文化内涵设计等设计方面进行实现。绿色可持续设计符合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理念,有利于加强对美丽乡村的建设。设计以服务群众、创造价值和便于实施为核心,协同多方利益相关者,实现创新的设计更好地服务人民,满足乡村建设需求的设计活动。

3艺术设计服务于乡村振兴的路径

33.1景观规划设计助力乡村振兴

3.1.1目前市场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现状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现在,人们渴望自然景观和乡村生活。乡村景观规划目前仍采用的是比较传统的城市化方法,在总体的规划上还不够完善,从规划思路上来讲,可以分为两个方向:一方面,用传统的城市化方法规划农村景观过于单一,不能充分体现乡村景观的独特地理特征。另一方面在进行农村景观规划时,由于没有掌握详细的农村固有自然景观、植被和生态系统的初步资料,植被的过度转换往往导致乡村生态系统的破坏,会影响创造共生循环,乡村生态的本质。

3.1.2构建乡愁景观设计,激发乡村活动力一个村庄由无数个家庭组成,每个家庭又都是村庄的组成部分。可以在建设每个单元体——“家”中来体现乡愁。每个村庄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通过漫长的时间才形成了现在所见到村庄的基本地理特征。在对村庄做重新规划时采用现代技术进行维修,而不是拆卸。其次,为营造乡村的氛围,乡村整体空间感是由村庄整体的外部空间到村庄内每个家庭的内部空间的一个过渡,在规划居民庭院时必须考虑居民保存其基本生活生产工具的日常需要。长时间居住在城市中的人通常都会有一个乡村田园梦。农业发展不仅丰富了乡村的景观规划,更重要的是要利用好各类田园农业景观,如梯田、田地和田地带等,田园农业景观很多样,包括广阔的北方农田、长江流域的稻田,还有西南山区的梯田。农业景观设计应考虑农民生产利用的特点及其地理环境和耕作文化、景观等。

33.2产品包装设计助力乡村振兴

3.2.1目前市场乡村产品包装的现状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的销售量每年都在大幅增长,但在信息时代,商品销售发生新变化,传统农产品包装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潮流,无法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因此,作为一种具有特殊产品特性的农业产品,包装必须在传统包装中凸显出来。树立“一乡一品,百乡百品”的独特形象,同时助力农产品销售,更好的促进农业产业的经济发展。

3.2.2创新品牌包装设计,提升产业影响力包装设计是一种以生活为基础的、以现实需求为导向的设计学科。包装设计不仅仅是物质的运用,还有精神文化综合体。好的农产品包装可以给相同的产品带来不同的文化意义。乡村特色传统文化、当地特色自然景观,各民族独有的精神文化等都可以在农产品包装上体现出来。农产品包装最重要的是走进大众的视野,提高大众对农产品关注,所以必须要根据当地特色农产品地域文化、民俗民风、产品特性等多方面进行深层次提炼。在满足农产品所需要的功能时,同时还可以对当地的文化进行传承与发展,使其在众多农产品中脱颖而出,提高村民收入,加快乡村振兴的建设,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目标。

33.3工艺美术设计助力乡村振兴

3.3.1目前市场乡村工艺美术的现状工艺美术产业具有文化产业的一切要素,是发展至今的情感文化产业。千百年来,乡村不仅是中国人主要居住地,更是礼仪的发源地、传统伦理的根基地。从这种意义上说,乡村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传统手工艺中承载着文化内涵,满足了人们对历史文化的追求,蕴含着风土人情和美好回忆,是乡村文化的精神根基和纽带,能激发各界对本地手工艺产品的认识和兴趣,吸引更多年轻人学习传统手工艺,与现代文化相结合为乡土文化的传承发展创造条件。进一步传承乡村传统手工艺文化有利于振兴乡村文化,提升乡村品位。传统工艺产业以当地文化为核心驱动,通过整合农村自然和文化资源,拓宽具有特色的文化产业空间,增加村民收入,改善村民生活,实现文化富民,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平台支持。

3.3.2助力特色文化设计,塑造文化凝聚力十九大以来,传统工艺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时机,高校充分发挥设计专业的特色优势,结合当地特色文化,创立“设计+”服务计划。高校是乡村文化凝聚力“设计+创意”的源头,工艺美术作为“设计+”计划的一部分,可以持续地助力乡村文旅融合,让民族手工艺在新时代焕发生机。学校依托自身的学科优势,探索非遗传承的多种可能性。众多高校还开设了扎染、蜡染、苗绣、首饰、漆艺等与传统工艺相关的课程。传统工艺产业以文化为核心,高校通过持续的关注和帮扶,让传统工艺赖以生存的土壤更加坚实。

4结语

本文依据艺术设计实践路径,结合当地民族特色,把艺术设计融入到乡村振兴的发展过程中。艺术设计服务于乡村振兴不仅是为了推动政策发展,更是为了推动乡村建设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艺术设计的引领下,居民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乡村产业品质有所提升、特色文化产业有所发展。艺术设计服务于乡村振兴更重要的是为乡村接下来的发展考虑,不仅要做到现在振兴,更要做到未来的延续,要做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重,让乡村的各方面都得到共同发展。通过充分发挥艺术设计的力量,把艺术设计和乡村振兴建立起共生共长的关系,乡村振兴战略才会焕发活力。

作者:白雪 赵书琪 克明亮 李洋 苏赛龙 单位:桂林理工大学

景观规划设计探讨3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7年4月1日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雄安新区包括雄县、安新县和容城县,其区域内传统建筑、历史文化及遗产丰富多样。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源泉,国家对文化(包括文化遗产)的保护和重视与日俱增,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会议、报告中指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强调对优秀传统文化要弘扬和传承,并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全方位布局。雄安新区建筑景观规划设计在此背景下,对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世界瞩目的新城市,在外在表现及内涵精神上都应该突出雄安本土的文化,以彰显地域文化特色与自信。

1雄安新区建筑景观规划设计可能面临的问题

当今,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一些城市的风貌正在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化,随之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3方面:(1)为了营造所谓的城市化,原有的地域性建筑及景观遭到一定程度的破环甚至消亡,取而代之的是“千城一面”的高楼大厦,而具有独特的地域性历史文脉在不同程度上逐渐遗失。(2)随着信息化、国际化、科技化的深入融合,在某种程度上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国内越来越多的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是由国外的设计师来承担设计,因此在设计元素、设计风格上也明显展现了外来的某些文化。此外,国内的一些建筑、景观设计师也逐渐借鉴和模拟国外设计师的设计手法及设计风格,导致在城市中一些建筑或景观设计给人有异国他乡的感受。(3)在文化自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背景下,出现将地域文化符号堆砌拼凑的现象,将地域文化生搬硬套到设计方案中,设计的建筑及景观存在违和感。雄安新区作为一个崭新的城市,在建筑景观规划设计时一定要做到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全方位的思考,尤其是文化层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城市永久的精神财富,是建设文化名城和实现城市更新的深厚根基和灵感来源[1]。如果雄安新区建筑景观没有全面规划设计也将面临上述问题。此外,雄安新区地域文化独特,在规划过程中更不能忽视其文化的传承及文化遗产的保护。在雄安新区景观建筑规划设计中,应从艺术设计的角度出发,使建筑景观设计更具独特的地域特色,充分挖掘、合理引入雄安新区本土文化元素,以打造高标准、深内涵且具有地域文化风情的现代智慧城市。

2雄安新区本土文化

雄安新区地处河北保定腹地,具体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及周边部分区域,紧邻北京、天津政治、文化、经济圈,其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通畅,为高标准、高起点地建设雄安新区暂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在历史上,雄安新区自古以来是一块文化底蕴深厚的圣地,在古时处于燕、赵、宋、辽交汇之地,进一步促进了文化融合,因此文化积淀深厚,地方特色鲜明。本土文化是在某一特定的地域经过本民族长期的习惯和思维方式沉淀的结晶,是指扎根本土、世代传承、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具有民族性、独特性与纯粹性。既有历史传统的沉淀,也有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变化和发展。应立足本土文化,不断提升建筑价值观高度,从理论和实践角度,推动本土建筑文化的发展[2]。

2.1传统建筑文化由于雄安新区地处位置历史悠久,拥有大量传统建筑,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主要有传统民居建筑、宗教建筑、纪念性建筑等。传统民居建筑方面。雄安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整体具有北方民居建筑的样式特征和院落空间布局,其中以雄县李林庄陈子正故居为代表[3]。此外,随着当时各国文化交流的递增,在传统民居建筑中潜移默化地使用了西方一些建筑设计的方法。融合使用中西方建筑元素,具有时代代表性,主要以安新县同口镇陈调元庄园为典型代表。宗教建筑方面。宗教建筑是信仰与生活相融合的产物,所以不同宗教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传播的过程中,与当地生活习俗相融合,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宗教建筑形式。雄安新区代表性宗教建筑主要有:容城县晾马台遗址明月禅寺、安州镇桥南村天宁寺和安新县三台镇山西村明塔等。纪念性建筑方面。由于雄安新区在历史上曾处于红色革命文化地带,因此该地域内有很多纪念烈士的建筑物,主要以烈士塔、烈士陵园和烈士祠等建筑形式展现,如容城县城内烈士塔、雄县烈士陵园、安新县马家寨村辛璞田烈士祠等。

2.2红色文化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雄县一直是冀中的重要阵地,是敌我斗争的中心区,在这方土地上有大大小小的战斗事件,也有许许多多有名或无名的英雄人物,可以说雄安新区是一片红色的热土,红色根脉深厚。除了赫赫有名的雁翎队、狼牙山五壮士、“小兵张嘎”等耳熟能详的内容外,还有一些英雄人物不为人们熟知,如长眠在越南的朱凤华烈士,长眠在朝鲜的艾惠民烈士、梁克烈士等,都是雄安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革命前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今天的和平昌盛,作为后辈更应当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把红色故事流传下去,让红色文化深入人心。

2.3非物质遗产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地域文化内涵、活力、特色、文脉的重要体现,其蕴含着原住居民身口相传的文化传统[4]。雄安新区一直是我国北方生态系统与人文科学的融合之地,区位优势明显,生态环境良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且这里的文化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碰撞、融合与创新发展,文化的连续性较强,因此也造就了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据相关数据统计,雄安新区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分别是雄县古乐、雄县的鹰爪翻子拳和安新县圈头村音乐会;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1项,如安新县芦苇画、白洋淀传统造船技艺、白洋淀苇编、雄县黑陶烧制技艺、雄县王派西河大鼓、安新县同口音乐会;市级(新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9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雄安人民独特的精神价值和思维方式,凝聚了本地人民的生命力和创造力[5]。这些各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雄安新区的宝贵财富。

2.4白洋淀水乡文化白洋淀位于雄安新区安新县东部,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浅水湖泊,其自然环境塑造了独具特色的水乡文化,和得天独厚的水资源条件,使白洋淀素有“一淀水一淀银,一寸芦苇一寸金”之美誉。在生态方面,不仅调节小气候,还可以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构筑了村落繁衍生息的生态环境。在历史遗产方面,当地居民使用白洋淀的芦苇制成了民俗芦苇画和芦苇工艺品,是一种传承数百年的乡土手工艺。在传统民居方面,以地处淀区中心的圈头村为代表,四面环水,自然质朴。其传统民居以北方的四合院形式为主,但是大部分只有正房和厢房,小部分具有倒座房,院落格局简单。将白洋淀水乡文化与雄安新区建筑景观规划设计相结合,不仅能展现白洋淀民俗文化,而且还可以构建绿色生态空间。雄安新区本土文化正是在历史的积淀中逐步形成的,如果在雄安新区建筑景观规划设计中不深入研究雄安新区本土文化,那么雄安新区建筑景观规划设计则没有灵魂,只是一个空洞的躯壳。

3雄安新区本土文化在城市建筑景观规划设计中传承与创新策略

文化是城市发展的灵魂,反过来城市的景观建筑风貌最终也需要文化来塑造。无论对于西方现代建筑还是中国传统建筑,过度同化、模仿和照搬形制都被中国近代史证明是失败的[6]。雄安新区本土文脉深远,在城市建筑景观规划设计中对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不仅可以使雄安新区城市建设更具灵魂,而且也使得地域文化的生命力源远流长。在文化传承与创新视域下,通过艺术的设计手法继承和发扬本土文化,不断提升文化影响力,赋予雄安新区更多文化内涵,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举措之一。

3.1依托科技助本土文化复兴科技的发展,时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也无形地渗透在设计的发展过程中。在现代的景观设计中越来越多的景观设计融入科技,意味着科技的人性化和生活化。在雄安新区城市建筑景观规划设计中凭借现代科技手段,再现本土文化的风貌,不仅凸显了景观的现代感和科技感,而且也对本土文化进行了全新的创新传承。依托高科技、新技术,创新景观的展示形式。比如在建筑景观规划设计中利用VR虚拟现实,高科技的声光电等设备应用,将本土文化符号与声光电等相结合,营造不同形式依托建筑景观设计的灯光秀,不仅可以打造独特的景观建筑,还可以提高景观的吸引力。此外可应用交互装置,加强人和环境的交互体验,使得设计更具有互动性、娱乐性和有趣性。依托科技可以随时随地看到各种各样的雄安新区本土文化景观,也使得更多的本土文化在景观建筑设计中得以体现,最终让景观设计越来越具有温度。

3.2与时俱进,现代景观与本土文化相融合在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本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方式。在进行建筑景观规划设计时,提取雄安新区本土文化元素,并融合现代景观设计思维。如将本土文化遗产中的雄县古乐、雄县的鹰爪翻子拳、安新县芦苇画、白洋淀传统造船技艺等作为建筑景观规划设计的元素符号,通过树脂等新材料表现具有文化意义的人物雕塑、景观小品等,不仅能够展现各种艺术风格,而且还能获得较好的观赏效果。

3.3灵活应用多种艺术设计手法在建筑景观规划设计中灵活应用多种设计表现手法,将本土文化应用在设计中。(1)象征和隐喻的设计手法。将有限的形象去表现和表达无限的人类文化精神是城市景观造型艺术的本质[7]。提取本土文化符号及元素,通过象征和隐喻的手法重新塑造环境特征,从意境﹑寓意等方面来让人们找到情感上归宿与认同,在现代的城市景观设计中,使用象征和隐喻的设计手法能赋予景观更丰富的文化内涵。(2)再现与抽象的设计手法。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再现可以将本土文化直接应用在设计中,还可以利用新的材料和技术再现地域特色的景观。如采用历史生活场景、人文典故等通过景观小品的形式展现,可以潜移默化地使观者切身感受到本土文化的精神内涵。抽象是对于丰富的感性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在设计过程中,可以采用抽象的方式来提炼本土文化,并通过形式化的表达技术将其在城市景观中进行表现。

4结语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发展,原有的景观、文化等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一些城市中的设计完全被同质化,逐渐被形式一样的高楼大厦所取代,有的城市文脉正在逐渐消失,甚至是永远消失。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深入挖掘和提升雄安新区文化内涵,是时代交给的历史使命。雄安新区建筑景观规划设计中文化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并对其进行传承与创新研究。总之,在雄安新区历史长河中寻找标志性历史文物或事件,如一个箭头、一块浮雕、一个瓦罐甚至一场战争,将其设计成可视化元素,融入人文景观,从一个点映射一段历史,能够起到传承保护发展的作用[8]。在雄安新区建筑景观规划设计中,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并利用艺术设计手法提取及合理应用元素,不仅能够有效阻止文化内涵缺失,还可以增强景观的地域性,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人们对景观的文化感染力,最终打造高标准、深内涵且具有地域文化风情的现代智慧城市。

参考文献:

[1]范周,亓冉,田卉.新时代雄安新区建设“文化之城”的思考[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9,32(03):30-37.

[2]张能,王成宝.城市本土建筑文化的复兴[J].城市建筑,2021,18(27):83-85.

[3]王俊凯.雄安新区传统建筑保护与利用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2020.

[4]田林,马全宝.雄安新区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与活力复兴[J].人民论坛,2017(24):138-139.

[5]梁锌桐.雄安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保定:华北电力大学,2021.

作者:张会平 王杰 单位:河北美术学院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