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30 10:16:1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篇计算机网络课程研究3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引言
面对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推进更有高度、更有精度、更有温度、更有力度的人民满意教育,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倡导树立师德典型,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提升高校教育教学质量是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应有之意。同时,新时代特殊时期也给教学工作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进一步,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推动了网络架构的快速发展,也对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1]。《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计算机、通信工程、电子工程等专业的一门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必修课程,引导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专业术语,理解OSI/RM和TCP/IP网络体系结构及分层思想、网络拓扑结构、以太网中交换机和路由器基本原理,掌握IP地址分类和划分方法,使学生能够掌握局域网和广域网的设计、组建、网络互联设备的配置与管理等相关技能[2]。通过《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着重加强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的理解,了解组建局域网和接入Internet的核心技术,初步培养学生组网及网络实践应用能力,从而为后续专业课程的深入学习和多学科融合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该课程不仅学习OSI/RM和TCP/IP体系结构,掌握各个层次的功能和工作原理,还要着重理解网络协议和常用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例如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工作原理。由于本课程所涉及的网络技术更新较快,教学主要注重基本概念和基本工作原理的讲解,同时对前沿的网络技术也有一定的介绍,因此,要求教师和学生平时广泛阅读其它参考书籍和前沿学术文献,力求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与实践应用及学术研究相结合。然而,新时代背景下的特殊时期开展《计算机网络》的线上线下教学工作面临诸多挑战。
1当前《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全国各地的大中小学都开展了线上教学活动,教师、家长、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教育软件中摸索。本文就目前开展的《计算机网络》线上线下教学效果来看,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1教学资源整合有待加强目前开展的线上教学方式主要分为录播课程和直播课程。线上教学平台包括中国大学MOOC、腾讯课堂、腾讯会议、QQ、微信、钉钉等,但部分在线教学平台没有考虑到当前在线课堂需求的爆发式需求,导致在线教学平台的服务质量不尽如人意,也直接影响了学生们的听课质量。为了更方便学生理解教师所教授的内容,网上授课的教师需搭配一套合格的网络直播教学设备,需要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形式,以及授课老师的课程设计来选择对应的产品。常用的包括电脑、麦克风、耳机、声卡、手写板、平板电脑,甚至结合手机同步进行教学。总体来说,一套完整的教学设备搭配起来,需要资金和具体课程设计支持。
1.2部分教师准备工作不足年轻教师对于线上教学的方式普遍表示可以接受,但部分教师在授课前,未提前充分熟悉和掌握线上教学所要用到的教学资源,未提前排查可能出现在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甚至出现“直播翻车”的尴尬场面,严重影响教学质量。而且教师无法像平时线下课堂那样观察到每位学生的动作、神情等方面传递的真实信息,极易导致网课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领会”脱节的情况。特别是讲解TCP/IP网络体系结构中的协议及算法时,内容略显枯燥,教师容易出现授课进度偏快,重点难点讲解不到位的情况,导致教学质量低下,期末评教效果欠佳。对于这一种面对着摄像头或者屏幕的教学方式,教师只能是尽量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遇到没有学生反馈问题时,也只能是不厌其烦地提醒,但无法保证学生最终的学习效果。
1.3教学效果难以保证学生在家参与线上教学活动,进行居家学习,听课环境易引起学生的懈怠心理,如果教师教学质量或者教学资源欠佳的情况下,学生甚至出现厌学情绪,特别容易出现不按时参与线上授课、课程中途缺席、课后复习不及时等不良现象,对学生的自律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虽然教师直播结束后,也有对应的录播供学生复习,但也容易使学生出现麻痹大意,以为来日方长,殊不知太多课程内容未及时学习与复习,可能会导致放弃本门课程的进一步学习,特别是TCP/IP体系结构的网络层涉及到路由算法、子网划分的分析与设计,需要课程中师生的频繁互动,方能提升教学质量。
1.4教学全过程思政薄弱当前的《计算机网络》教学过程中,缺乏系统设计和规划专业知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未能达到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新时代《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策略针对目前《计算机网络》线上线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计算机网络》课程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教学方法,其总体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及教学反思四个方面。教学内容方面,研究基于多网融合驱动发展为基调,改革课程教学内容,以适应新型基础设施发展需要,研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方面,研究项目驱动的校企“双师”混合教学新模式;教学评价方面,研究以学生为中心,能力为本位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教学反思方面,研究以教书育人为宗旨的教学评测和教学反思方法。为实现文中提出的新时代《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思路,本次教学改革探索主要从教学资源、校企联合、学生互助、课程思政及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提出改革策略,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2.1教学资源优势互补与协同教学平台、教学素材及辅助工具等教学资源的选择不能一味追求最大、最贵、最全面的平台容量或某一特色功能,应结合学校自身定位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特点进行对比筛选。对于《计算机网络》课程而言,在使用平台进行线上教学时,因其课程内容与当前的授课环境非常契合,可借助线上直播的形势,进行本课程的课程内容的教学。同时,在课程开始阶段,应对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教学平台进行调研,扬长补短,多平台优势互补,采用多种平台教学资源协同教学,如将中国慕课中的计算机网络相关精品课程引入教学过程,再结合《计算机网络》实际教学大纲和要求,进行教学资源整合,调整教学方式、方法和课程内容以适配学生的接受能力,解决因线上教学的糟糕表现导致学生的听课质量偏低的问题。
2.2校企联合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内容跟实际网络情况虽有诸多差异,但基本概念和定义对理解实际网络的构成具有指导性的意义,这也是开展本门课的初衷。因此,虽然线上课程缺乏实际操作的环境,即使用网络仿真软件进行计算机网络的实践,也难以模拟真实的网络环境和要求。同时,此次的教学改革通过结合本校的校企合作资源,将企业在5G、宽带业务及网络优化与管理等经验,直接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与校内课任教师组成联合教师队伍,进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既丰富师资结构,又增加课程授课的广度[3]。通过校内教师的理论讲授,再结合企业工程师的实际工作经验,通过理论指导实践,解决一些网络协议、算法晦涩难懂的问题,有助于师生顺利和谐开展教学工作。
2.3精准帮扶与互助激励考虑到当前时期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为避免出现大部分学生的假听课现象,教师可根据学生班级的特点,充分与学生班级干部进行沟通,精准指导部分学生自律“困难户”,开展线上精准帮扶,如指定时间区间的线上答疑与交流平台,增进师生之间的信任感,弥补前期线上授课带来的师生关系疏远的局面。同时,教师可特意留意平时答疑勤快的学生,将这类学生作为学习标兵,通过增加课程激励的方式鼓励学习成绩好、有责任心的学生进行学生间的学业互助,解决部分学生因自律能力差而出现厌学情绪的问题,通过教师的精准帮扶,学生间的互助,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2.4课程思政与协同育人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将伟大抗疫精神、冬奥精神等最新的思政内容融入课程教学,逐步形成《计算机网络》课程思政新模式;构建《计算机网络》课程思政教育主阵地;在课程内容中设计了一张思政育人计划表,标明开展思政教育的课程知识点的切入点和思政元素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2.5优化课程考核评价与教学过程反思以学生为中心,能力为本位,优化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本次教学改革重在对学生的实践教学的评价,因而应采用与理论教学评价分离的方法,探索教学全过程评价方式,不进行终结性测试,而是把平时课堂表现和实验成绩作为评价的目标,突出评价指标多元化、考核内容全面化和评价方式多样化。通过学生在线学习评价、课堂教学评价、课程设计评价和课程考核评价相结合方式,实现对学生知识和能力多角度的考察。另外,研究探索计算机网络课程考核应由当前笔试为主改为笔试与机试相结合,并且尝试以考证代替平时成绩和实验动手环节的方式。笔试中适当增加英文题目,在传统的试卷上体现“双语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外文前沿科技文献的科学研究意识,增加该课程的机试测评环节,充分考查实践环节,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以教书育人为初心使命,评测教学效果和反思教学过程。教学全过程始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评测教学效果和反思教学过程。本次教学探索在常规的考核和问卷调查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同时,了解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和看法,以及教学改革、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的成效和存在问题进行教学反思。
3教学改革策略实践
教师们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资源,灵活机动的选择适合当前教学需求的网络教学平台,而且,根据学生的返校情况,积极开展线上线下、直播录播等多种混合式教学新模式,始终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书育人理念。同时,《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师团队围绕以新时代新基建新发展为契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在新时代网络工程专业背景下,改革《计算机网络》教学方式、方法及内容。以实际项目驱动作为教学背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引进具备多年网络工程建设、维护与管理的企业一线员工作为《计算机网络》的任课教师,以及通过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尝试了校企“双师”混合教学新模式新体验。另外,开展了以学生为中心,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过程优化方案讨论与设计。因人施教,注重教学过程的引导和管理,改革教学考核方式方法,如适当的调整平时分和考核分的比重,调整考核内容的客观题与主观题的内容搭配,进一步优化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同时,在整个教学改革中,始终以教书育人为初心使命,持续评测教学效果,主动反思教学过程。
4结束语
采用多个教学资源协同校企联合教学模式,一方面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讲透,另一方面将线上教学平台及技术、方法和思想融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把提高教师的教学授课能力、改善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律能力作为课程改革的初衷和目标。《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经过近一年的实施与探索,无论从教学评价,还是学生的收获感来说,本次教学改革的效果总体上达到了既定的目标和要求,也为后续本门课程的教学积累了实践经验。
作者:唐欣 陈灿婷 王喜来 莫永华 秦小旭 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桂林信息科技学院
计算机网络课程研究2
一、项目简介
(一)项目调研背景过去网络没有普遍普及,很多热爱音乐的人们想学习和了解音乐的渠道都非常的狭窄。在过去的十多年,世界范围内开放教育资源运动风起云涌,以“慕课”(MassiveOpenOnlineCourse,MOOC)为代表的基于互联网的音乐教育网络课程,逐渐在教育领域发挥巨大作用。它以前所未有的超信息量负载,更新了音乐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变革了传统音乐教育模式,促进了社会音乐教育,发展了全民音乐教育和音乐终身教育。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和科技发展需要不同的人才,所以我们对音乐教育的价值和意义也有了新的认识。音乐教学的目标已经不只是教会学生唱几首歌,而是为了使今后的人民走在多元化的生存和发展做准备。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的特点能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认知能力,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二)项目研究意义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加快了人们对于社会知识总量的更新速度,普及音乐教育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必经之路,音乐类网络课程的开启,将有效的普及我国的音乐教育,这对于普通的音乐教育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与颠覆,它推动着线下音乐教育的改革。音乐教师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教育授课,学生也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不受空间与时间的限制。在互联网上搜索在线音乐教学这个关键词就会出现各种学习平台和视频学习网站,还会有一些需要付费的更为专业的学习内容,这有助于不同的群体学习需要相应的课程。网络音乐教育有利于实施个性化辅导和教育,有利于实现双线互助发展,有利于优化教育资源,减小区域教育差异。在网络环境下,以现代的音乐教学思想为导向,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向受教育人提供教学的网络大环境。
(三)项目调研方法(1)网络调查法:通过网络进行调查,了解徐州地区音乐类网络课程当下的上课模式和发展情况。(2)文献梳理法:通过查找图书馆、网络报纸期刊、学术论文、互联网资料等对文献资料进行研究,为论文撰写提供依据。(3)访谈法:通过对徐州地区各个学校的相关人员、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等进行访谈,了解徐州地区音乐类网络课程的发展模式与开展情况。
二、文献综述
(一)我国网络课程开发与设计的概念网络课程就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是信息时代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是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网络课程作为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我国远程教育和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等方面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网络课程是基于资源的学习,基于情境的学习,基于协作的学习。网络教育的教育资源尤为丰富,信息量更大,更新速度更快,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最前沿的教育信息,使受教育人群根据自己的意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选择自己需要的教育,而不是笼统的大众的学习自己不需要的学习内容。
(二)如何进行网络课程的开发首先开发一个课程之前需要先调查学习人群、学时时间以及课程学习知识点的需求,需要按照不同的学习能力及人群安排不同的课程体系;其次,制定课程表、授课的老师、课程时间的安排、课后作业、考试与测试的考察体系;最后,进行网络课程的发布,无论哪一种形式的课程开发,都应该按照系统方法具体应用。网络课程应当包括部分的教学资源在内,只涉及书本教材上的网络课程是不完整的,网络课程应当把网络资源包括在内。
(三)网络课程的核心网络课程一定要按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组织起来,这样才能支撑教学内容与网络教学的环境。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开展实施的教学活动。网络教学的特点是能用声音、视频、文字所表现的信息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它具有共享性、交互性、开放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
三、徐州音乐类课程的调研分析
(一)徐州中小学与高校网络音乐类课程现状目前徐州各大中小学与高校几乎都在传统音乐教学的基础上拓展了网络音乐类课程,因为传统的音乐教育形式单一,只能利用课本对学生进行教学。在当今社会,经验主义和本本主义是行不通的,仅通过老师对课本的备课和对以往教学经验的总结来备课在教学与学生学习听课这两方面来说都是乏味的,久而久之就会被社会淘汰。老师们都逐渐在音乐课堂中引入网络音乐,营造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老师们都表示网络音乐在音乐审美与价值追求方面影响着音乐教学,不仅使音乐教学内容更加充实,而且使音乐教学的途径更加多元化。徐州地区网络音乐类课程在疫情期间使用的比平时更为广泛,学生们因为地域原因不能系统的坐在教室里进行统一授课,所以只能采取互联网授课的形式。但在正式开学以后,学校并没有完全抛弃网络教学,而是结合线下与网络教学一起授课的方式更好的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在课后在所建的学习群里发布教材内容的拓展内容或视频,在线上布置视频作业,在学生认真练习完毕后上传自己最满意的作业视频。学生们之间可以互相看到优秀的作业视频,将自己的学习成果与其他人进行对比,更好的弥补自身的缺漏。老师也会对每个不同的视频作业写下针对性的评价,这对比于传统的一对多课堂教学,增加了一对一性。对目前徐州地区音乐类网络课程学生学习的目的和喜欢上网络课程的原因的一些相关调查如下表所示:由此可见,徐州地区的学生对音乐类网络课程目前的需求和呼声还是比较高的,主要体现在学生可以更多的学习教科书以外的知识,学生们还是很乐意与其他的学生们进行线上的声乐与器乐的技术交流。开展音乐类网络课程以后对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是有帮助的,那么少数觉得网络课程没有帮助的学生,应该是对网络课程的运用存在着不理解的地方,仅仅是利用网络课程学习的知识巩固线下课程学习的知识,没有理解到网络课程的精髓。从调查的表格中可以看出,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的方面还是体现的较为明显的,学生们能够通过互相学习进度的比较来查漏补缺,学校在开展网络课程建设这个工作上,更加要注意网络学习环境和学风的建设,这会使网络课程有更巨大的建设空间。
(二)徐州中小学与高校对音乐课程发展所采取的措施现代社会更加的注重素质教育,音乐教育教学通过网络作为媒介,跨越了空间与时间的限制,徐州地区各个学校的老师们都表示会将音乐类网络课程发展的范围逐渐扩大,通过最大化的发挥网络便捷的优势,使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选择化的学习自己想要学习的知识,而不是过于大众化的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知识。通过在线语音或者视频教学的模式进行学术对话,从而做到教学相长。这样更有利于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系统的数据分析,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答疑解惑。通过对徐州工程学院、江苏师范大学、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调查,笔者总结出,各个学校都对本学校的音乐网络类课程发展有着不同的措施。笔者做了关于音乐类网络课程目前所采取的一些大众措施调查问卷50份发放到了上述学校中。如今绝大多数的音乐书本教材都局限于学生唱20世纪50年代的歌曲,欣赏很久之前的音乐作品,而没有顾及到现在学生的兴趣爱好,富有时代气息的音乐作品比较少,而经典的音乐作品选用的比较充分,使大部分学生对现在的教材不满意,所以在课堂上老师教授的内容提不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教材中绝大部分的内容都是以中外经典作品作为选编的对象,很难找到通俗的现代音乐作品,艺术研究的技巧也过于深奥,进而影响了学生对音乐世界的积极探索。徐州工程学院音乐类专业的老师们都将自己的授课学生进行了学习群的分组,里面不仅会布置传统的课堂作业、书本内容或是日常签到,还会在里面发布一些课堂上来不及讲的或者是没时间拓展的一些现代音乐会视频,利用各种现代化的、直观性的音乐教具与学具,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听觉审美与感受,充分发挥了欣赏教学的指导作用。通过对任课老师的访谈,笔者了解到他们大多数的目标都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参与音乐审美活动。在网络音乐教育中,徐州工程学院的老师们善于通过网络技术进行人机交互,共享优秀学生的演奏视频,引导学生主动的参与平台互动,相互借鉴,提高自身的音乐水平和素养。把在传统线下课堂学生的被动性转化为主动探索,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与教师都会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音乐学习体验,实现教学相长。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老师们所采取的措施与徐州工程学院的老师们十分相似,但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则对不同的学生构建了不同的知识结构,学生可以通过对自己知识水平的认定,找到对应的教学资源,这个做法不会挫伤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老师们会对他们的音乐网络类课程进行阶段性的考核评定,让学生知道现阶段自己的学习成果如何,老师也可以验收学生的学习成果,使学生对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进行查漏补缺。江苏师范大学的老师们则在验收教学成果与考核方面制定了完整的测评体系,通过完整的考核系统与教育体系共同搭建网络学习平台,通过在线音乐会和论文答辩等方式科学的规划考核方式和管理方法,确保本学校的音乐网络类课程的教育质量不断提升。通过调查,笔者发现不同的学校都有着大同小异的网络教学模式,但每个学校对网络教学的特殊性都有其侧重的方面,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如果将每个学校的优点结合起来,并不断探索与发现新的方法,音乐这门特殊的学科将会更好的发挥网络课程应有的作用。四、结语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在线音乐教育会越来越普及,远程教育与平台都会更加完善,教学模式会更加丰富多彩。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音乐教育迎来了蜕变的转折点。目前,网络音乐教育已经逐步走入课堂,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方式。现代教学已经不拘泥于课堂的单一化形式,课堂板书变成了网络课件PPT和音乐播放等形式,这样可以使课堂结构得到优化也能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增强了音乐教学的灵活性和趣味性。利用网络可以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更加身临其境也能使音乐的感染力递增,网络教育确实为老师的日常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许多便捷之处,但由于网络教学目前才开始初步发展,仍然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与不足之处。基于这些问题以及音乐这门学科的特殊性,网络教育还是要多多的结合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只有在工作过程中合理的分配远程学习与传统学习的比例,通过教育工作者和科研人员共同努力,才能让网络课程以及互联网这个新型的学习工具更好地为学习服务。
作者:陈沁竹 于雅琳 单位:徐州工程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计算机网络课程研究3
0引言
作为计算机专业的重要课程,计算机网络课程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与专业性,教学知识点零碎且较为抽象,学生学习难度大。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效率低,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习兴趣不高,因此探索一种高效、生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成为计算机专业共同关注的问题。随着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进步,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也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1],在这一背景下,微课教学应运而生,其将视频作为载体,采用动画与文字、声音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呈现教学内容,通过3~8min视频的形式,提升了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趣味性与生动性,有利于明确教学重难点与教学目标,提升课堂效率[2]。基于此,研究设计了师生多重交互分享下的微课教学系统,以期为计算机网络微课教学提供参考。
1计算机网络课程微课教学系统设计原则与流程
1·1系统设计原则目前,网络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微课作为互联网信息时代的产物,其由教学课件与教学设计基础上发展而来,同时又引入现代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体现出碎片化、点状的特点。教学内容包括零碎的知识点、重点题型的精讲、考点归纳等,还包括教师教学经验的展示,其作为传统课堂的补充,不仅适用于移动学习时代课堂教学,而且同样适用于个性化学习及深度学习需求者。微课教学设计主要利用了Web技术,通过Java编程能够动态控制网页内容,在B/S模式下,利用浏览器能够对服务器进行访问,实现师生多重交互。在教学系统设计时应符合如下原则:(1)系统实用性。系统所提供的微课教学资源应与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相符,涵盖计算机基础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代表性,能够吸引学生兴趣。微课教学资源应覆盖多个模块知识结构,分门别类,便于不同层次学生选择。(2)界面友好性。微课教学系统界面面向全体教师与学生,应注重界面的美观、整洁、舒适,合理布局各类元素,便于操作,具有实用性。采用模块化设计,不同模块独立存在,便于后期维护。(3)共享交互性。为实现师生多重交互分享,在系统设计时应注重交互性,为师生搭建交流与沟通的平台,进行资源分享。
1·2系统设计基本流程微课将视频作为载体,将枯燥的、抽象的知识点以视频的形式呈现,从时长上看微课一般为5~8min,最长控制在10分钟内,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且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应用基础广泛,视频制作阶段教师应对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并布置任务,学生在微课学习及课下巩固能够实现知识的内化,其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
2师生多重交互分享下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微课教学系统整体架构
2·1平台总体设计在进行计算机网络课程微课教学设计时,首先应明确教学内容,教师结合教学大纲搜集相关资料,将课程内容进行细化,细分为多个小知识点,然后针对每一个小知识点设计微课视频,完成教学资源及微视频制作后,可以将其上传到在线教学平台,学生能够在平台上进行下载,便于课前预习及课后巩固复习。微课教学重点突出、指向鲜明,以视频片段作为主线,对包括教案学案在内的教学设计进行统领,与课下收集的多媒体素材、教师课后反思及学生反馈等构成了一个结构紧凑的微教学资源环境,减少了对教师课堂讲授的依赖,能够在课下通过微课教学系统获取资源自主学习。在线教学平台的构建应满足如下要求:①能够在系统上完成自我测试及在线评估分级;②涵盖海量的计算机网络教学视频资源,能够覆盖各类知识点,并有配套练习资源;③具备视频资源查找功能及知识点搜索功能;④满足学生自我测试需求,拥有丰富习题资源;⑤在学生与教师之间搭建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计算机网络课程微课教学平台整体架构如图2所示。(1)测试模块题库可以根据题型将测试模块分为不同的种类,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先选择题库,通常一个模块均有专用的数据库,模块下的主题设置了对应的题型,实例与记录相对应,属性与字段相对应。学生在进行自我测试时,需要对考试规则进行仔细阅读,并根据需要选择对应测试模块,然后由系统对试题进行随机抽取,进入测试界面进行答题训练。学生作答完毕后交卷,系统能够对学生作答进行自动评分。(2)知识点微课库其主要涉及到微课视频制作,完成制作后上传到微课教学系统,并具有下载、删除的功能,其流程如图3所示。(3)知识点对应练习库登录系统后能够结合学生测试结果自动给出学习方案,学生根据系统知识点进行搜索,观看微课视频课件,并进行对应练习,加强实践训练,最后进一步测试,给出评价。
2·2数据库设计采用MySQL数据库,其适用于多种操作平台,具有极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安全性高,应用于网络数据库建设切实可行。研究针对用户、模块试题、微课视频等设计数据库表单,用户表如表1所示。测试题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主要试题编号、试题类型。试题以及选项。(2)文字编辑处理。通常需要对一个文档做多项操作,均需要有专门的操作员与其相对应,其能够为学生提供具体操作内容,Word数据库表见表2。(3)知识点关系表,其能够帮助理清知识点关系,陈述性知识点包括概念、定义等,程序性知识点包括操作流程、具体方法等。(4)微知识单元视频表。检索知识点的关键字,设置对应属性。(5)习题库,主要包括习题名称、知识点、类型。
3师生师生多重交互分享下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微课教学系统的实现
3·1网站首页与导航设计作为网站的门面,网站首页能够呈现教学平台的整体风格与效果,代表了教学系统平台的形象。首页设计应保持界面合理化设计,界面简洁、友好,能够突出主题,使用户(学生、教师)能够快速查找到所需功能,具有便捷性。首页界面如图4所示。网站所有栏目均分门别类在导航栏显示,能够根据需要在导航条直接进入对应系统,可以通过该通道直接进入教学资源库、查看教学文件、进入作业系统等。
3·2用户注册与登录实现在系统注册页面对表单数据进行验证,输入用户名后,系统先判断格式是否正确,符合要求后向服务器发送请求,用户昵称具有唯一性,可以采用数字与英文符号相结合的方式,用户名顺利通过后输入密码,并进行验证,完成注册后,后续登录可以自动保存密码,直接登录系统。
3·3微课视频播放与文件上传利用Video标签能够在网页中添加各类格式的视频,其兼具多个控制属性,能够实现对视频播放速度、音量、屏幕大小的调整,还能够对视频进度进行调整,且该平台自动记录上次播放进度,方便下次继续学习,支持多种文件格式。另外,利用HTML5插件、Dojo能够同时上传多个视频文件。
3·4师生多重交互分享的实现微课教学系统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学生在课下可以下载微课视频进行学习,对存在的问题可以在平台上向老师提问,老师可以进行回复。在微课视频评论区,学生及教师均能够针对学习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行学习经验分享。
4系统测试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微课教学平台正式投入使用前,邀请教师及学生针对系统的功能、界面及性能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该系统能够满足基本教学功能需求,学生可以在线自我测试,反馈学习效果。教学平台界面设计规范,具有可操作性与实用性,学生及教师表示满意。通过性能测试显示系统运行好、响应速度快、负荷能力强,视频可流畅播放。
参考文献
[1]李海玲,孟虎.“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以西安航空学院计算机学院为例[J].西安航空学院学报,2018,36(1):92-95.
[2]李雯雯.“云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构建——以高校“产品系统设计”课程为例[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3(3):75-78.
作者:罗亚萍 单位白水县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