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4 10:36:4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篇电子计算机应用3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0引言
计算机软件是计算机实现各种功能的重要途径。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与使用,人们对计算机软件技术也有了新的需求。过去的单层软件发展技术已无法适应现阶段计算机应用的现实需求,因此必须积极使用分层技术。计算机软件开发者要主动掌握和了解分层技术等最新的应用软件发展技术,并充分利用分层技术的分层特性,进一步拓展计算机软件的模块功能,加强对分层技术的认识和研究,充分利用分层技术提高计算机软件的功能、质量和速度,这将有助于新开发的计算机软件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网络信息社会的要求。
1分层技术
1.1分层技术的概念及应用所谓分层技术,就是对软件开发流程做分层处理,从而形成相互对应的概念层次,在分层结构中不同层次的工作存在一定差异性,且层与层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一般而言,计算机软件在开发过程中,往往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灵活性。但并不仅仅限于一个功能。因为分层技术主要面向于软件系统的整体结构。所以计算机软件的发展必须从两个方面保障。一方面,重点要提高软件系统运用的可靠性和灵活性。而另一方面,则重点是对其结构加以深入研究,并利用分层技术完成其不同的功用。因为分层技术不但具备了物理学的意义,还同时具备计算机领域的特性。所以,总的来说,在计算机软件开发过程中,分层技术的运用正是把不同的问题解决策略置于不同的层面上,并利用各个层面间的相互关联构成了一种更加紧密的体系。从工作层级上来看,对每一级都是公平的。特别是在软件开发架构上,更有利于分层技术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日新月异,互联网信息技术将应用到各行各业,在信息技术领域,计算机软件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已成为整个计算机技术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为促进计算机技术向更多层次结构方式的演进,通过多层技术在计算机软件研究领域广泛的运用,从根本上彻底改变了计算机软件技术原有的功能应用方法。
1.2分层技术的特点分层技术应用在计算机软件设计中,具备诸多特色与优点。首先,分层技术极大地丰富了计算机软件的功能。通过功能的不同,对较复杂的计算机软件功能加以划分,既能更好地满足的个性化要求,也可以通过对软件中的局部功能层次加以调整,从而实现了优化计算机软件功能的目的,同时对计算机系统软件功能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与提升,从根本上改变了系统的软件功能层次。其次,分层技术能显著地改善软件设计的质量,同时也对软件操作的准确性起到了必要的保证。同时运用分层技术实现计算机系统软件的还能够通过对计算机系统软件的各个分解功能的核心部分进行提升,或者改善模块功能的上层关系或拓展其功能,从而完成对计算机系统软件的全面提升。再次,分层技术有避免重复计算机软件开发的优点。在计算机软件研发过程中,经过对既有计算机系统的全面更新,一方面缩短了较复杂软件开发的时间,另一方面又提高了新计算机软件系统的效率。最后,功能层次方法在计算机软件应用中的广泛运用,更有利于计算机软件的重复使用。通过使用层次方法,可以确定功能层接口,执行应用程序。也通过确定各个功能层次的连接,可以更充分、合理地应用标准接口,使分层接口具有更强的独立扩展能力,提高了各层之间的内聚性。另外,通过使用标准接口,能够在一定意义上完成接口的无缝衔接。
2分层技术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应用
2.1双层技术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应用传统的计算机软件研发领域主要采用单层开发技术。由于电子计算机广泛的普及和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这种单一层次的设计技术已经不能适应互联网技术信息时代发展对电子计算机软件系统品质和功能的要求。计算机软件研发应当提升研究水平,增加投入,探索出开发能力强、软件质量好的分层开发技术。于是,科研人员们在单机开发技术的基础上研发了一个双层软件开发技术。双层技术在计算机软件研发中的运用,将有效提升软件的各种功能,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软件开发所需要的时间。所谓双层技术由两组端点所组成,即客户端系统与服务器系统。客户端一般是用户,可以解决在某些状况下的某些关键逻辑关系。而服务器则一般是接受客户消息。在某种程度上,用户所需要的消息也会被整合并再交付给服务器端。所以,通过应用了双层计算机软件技术,能够极大地提高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工作稳定性和执行速率,也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机软件的功能性和可靠性。同时,运用双层技术实施的计算机软件开发,还能够减少了软件产品开发过程中所需要的人力、物力成本,从而降低对计算机软件开发的资金投入,很大程度上缩短了了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周期,这也有助于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可持续性的开发。双层技术的运用使计算机软件同时发挥了客户端技术与服务器端技术的性能优点,通过对服务器端技术的提升,进一步增强了计算机软件的功能性与实用价值。采用双层技术开发的计算机软件,与单层架构下的计算机软件相比,在处理数据和信息的效率和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提高。然而,双层技术在计算机软件设计中的运用有着必要的前提。一方面,必须确保计算机服务器具有良好的工作特性;另一方面,必须确保用户数量较少。如果用户数量比较多,计算机软件在实际运行中,就会发生系统报错。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软件系统执行速率较慢,难以达到应用的实际需要。
2.2三层技术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应用我们需要在两层软件开发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升级来开发三层软件开发技术。和双层计算机软件技术一样,三层技术的使用不但能够有效扩大软件开发的三维空间。同时可以进一步提高软件的适应性,丰富计算机软件的功能,全面提高计算机软件系统收集、存储和处理数据信息的能力和效率。同时,利用用户数据实现电脑存储也有着相当的优越性。三层信息技术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广泛应用一般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一方面,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系统信息访问的质量。另一方面,也从根本上实现了计4系统和人的真实通讯,计算机系统管理工作的效率也大大提高。而三层技术结构一般包括界面层、业务处理层和数据处理层三个层次。界面层面则主要是采集客户的实际需要,并经过对数据的管理,将收集的信息发送给业务处理层。业务处理层一般是通过分析客户的实际需要,并提出相应的信息技术要求,然后把数据提取的需求传送到数据处理层。而数据处理层则一般是对业务处理层的应用执行审查,并查询数据库中相关数据,最后通过科学分析,把处理结果传送给业务处理层。三层技术尽管在相当程度上提升了计算机工作的效能,但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应用环境,很难从根本上明确区分界面层、业务处理层和数据处理层。三层结构如图1。
2.3四层技术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应用在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研究中,双层技术和三层技术都获得了普遍的使用。然而,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使用上述技术已无法开发出适应web环境下的复杂软件产品,四层技术便应运而生。四层技术是在三层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包括逻辑层、Web层、数据库层和存储层。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中,对于大规模的数据处理,首先逻辑层识别客户的要求,然后再把数据层处理的结果传送给Web层,从而完成了数据交换。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利用交互统计信息,经过解析隐藏的数据访问代码,很好地体现了数据库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对象相互之间的关联,并由此更好地解决了它们之间的差异匹配问题。因此,许多Web应用程序都可以按照其功能分成四层。
2.4中间件技术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应用在计算机软件开发过程中,中间件技术是一个很独特的技术系统,通过使用中间件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计算机软件开发的效率。从根本上规避因异构、分布集成汇总中的一些复杂性问题,从而有效地减少了计算机开发过程中的各种技术障碍。中间件技术方式不但简化了研发周期,同时也从根本上优化了操作系统、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系统之间的相互关联。所以,软件开发人员在开发软件时,就应该积极使用中间件技术来解决比较复杂的应用问题,使计算机软件的研发过程变得更加安全有效。同时,中间件技术在计算机系统软件研发流程中的有效运用还能够优化对各种数据信息的管理,使计算机软件的稳定性和平滑度得到显著提高,这也是中间件技术的独特功能。这对计算机软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新时代计算机软件开发的重要技术支撑。
2.5五层技术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应用在某些特定领域特别是计算数据复杂的环境中,软件开发人员需要使用五层架构。在五层架构中,将数据层又细分为集成层和资源层,进而能够更加优化系统,以适应某些特殊环境的需要。这些技术的广泛使用,更进一步细化了框架中的分工。集成层用来访问信息持久性的过程,主要是处理事务。此外,它还涵盖了数据库映射管理系统。资源层可以是数据库管理系统,或是文档管理系统等。由于使用了这种模式,能够严格地根据应用逻辑建立许多组件,并且可以把这些组件安装到不同的机器中。例如,在线购物管理系统就是在J2EE平台上建立并完成的分层功能,如图2所示。图中,用户界面管理是通过客户端浏览器显示网页,并输入客户请求。由于是服务器端操作系统,所以可以很方便进行用户管理与操作。而SLB则为保持整个操作系统的均衡,其功能主要是在服务器上分配客户请求,以便于更加合理地扩展操作系统功能。其中,资源在有服务器时,并不能直接从当前进程中分配。新增服务器不断分担流量,以保证每台服务器的基本数量相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保证整个系统一直处在最佳工作状态。经过复杂的数据处理,HTTP服务器可以从Web服务器上生成各种动态网页,并把它发送到服务器端。系统能够完成在线购买的全部过程和功能,包括选择物品、清点货物等。会话BEAN的使用与客户端通讯,完成具体的工作。同时,按照实际需要,可架设到一个或多个服务器上。另外,它也拥有极好的可扩展性。系统的维护工作也能得以有效开展。如要改变数据库,一般只需要修改它的集成层和资源层,不会直接影响任何其他结构。而且由于系统语言的特性,可以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上顺利使用,并且无需改变软件就可以广泛应用。
3分层技术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具体应用
随着国内外百货公司、餐饮和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商场规模逐步增加,信息化管理在这些行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满足这些行业对软件产品速度、安全、可靠性的要求,使用多层技术开发的软件产品已经被广泛运用于店铺的管理工作中。主要涉及店铺日常工作的管理模式与作业过程规范。门店管理工作最常用的八大功能分为:市场系统管理、营业信息管理、收支管理、行政、销售管理、物业管理、售后服务管理和文件管理。门店管理系统工作过程相对复杂,但涉及面广泛。不同的地区门店管理规范也有所不同。将使用分层技术的计算机软件运用到门店管理工作,可以实现门店的高效管理。其中,店铺管理系统是一个完整的管理信息系统。按照日常八大功能细分为八大管理子系统:消费系统管理子系统、营业信息管理子系统、收支管理工作子系统、行政管理工作子系统、销售管理子系统、物业管理子系统、售后数据处理子系统和文件管理子系统。而以售后数据处理体系为例,则包括了消费物品管理、营业物品管理、商品交易数据处理和售后分析等次级管理子系统。在售后实物数据分析体系中,分为商品整体数据分析功能、购买品类数据分析功能、购买品类数据分析功能等四个主要业务的逻辑功能。对店铺管理系统功能进行了细化分类,并按照计算机软件研发的层次化技术模式,形成完整的多层结构,从而实现使用分层技术管理店铺。
4结语
分层技术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显著改善软件产品品质和应用软件的安全性。本文首先介绍了分层技术的基本内涵与特征。接着,又对分层技术的具体应用展开了研究。从双层、三层、四层、中间件以及五层技术五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分层技术的具体运用,最后研究了分层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实际运用,希望本文能够对软件开发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作者:陈利 单位:铜川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计算机应用2
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PneumoniaePneumonia,MPP)是临床儿科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发病急骤,且无典型症状,治疗不及时会发展为肺不张、多系统感染,甚至呼吸衰竭,严重影响患儿生活质量[1]。临床应进行积极准确诊断并采取措施干预改善症状,但不同检查手段准确度有所差异。X线胸片检查在MPP诊断中应用广泛,对疾病间质性表现诊断准确率较高,但对小叶实质性病变影像学改变表现较差[2]。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CT)检查能及时准确观察肺部病灶形态及范围,分辨率较高,定性检查准确率较高[3]。本研究选取我院MPP患儿87例,旨在探讨CT与X线胸片的诊断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疑似MPP患儿87例(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其中男43例,女44例;年龄5~12岁,平均(8.68±1.74)岁;病程4~17d,平均(11.25±2.74)d;体质量指数18.2~25.1kg/m2,平均(22.27±1.28)kg/m2。均伴有咳嗽、头痛、咽痛;白细胞计数下降;肺部可见湿口罗音;病程<17d;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支气管炎、哮喘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心、肝、肾严重功能障碍;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障碍或凝血功能异常。
1.2方法
1.2.1CT检查采用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机(型号为西门子SOMATOM),以碘海醇注射液为造影剂;取仰卧位,并严格按照操作标准对患儿肺部进行扫描,包括肺尖至肺底;设置参数:扫描时间为1s,扫描电流为100mA,扫描电压为120kV,层厚为5mm,重建层厚为3mm,螺距为1.2mm,层间距为5mm;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入碘海醇注射液,速度为2ml/s,剂量为1.6ml/kg,进行增强扫描。
1.2.2X线胸片采用由日本岛津公司生产的X线机(型号为RADSPEEDM),取卧位或立位,并严格按照操作标准常规摄取胸片;扫描范围包括肺尖至肺底;设置参数:扫描时间为0.04~0.06s,扫描电压为125kV;并根据患儿体厚情况设置曝光条件,于病灶内进行定位。两种检查方法均由两位经验丰富影像学医师进行阅片,意见不一致时经商讨后进行确定。
1.2.3MP培养采集5ml静脉血,以3000r/min的速度离心10min,分离得到血清,测定血清MP-IgM抗体水平,若MP-IgM抗体滴度提升>4倍,则确诊为MPP。
1.3观察指标(1)CT、X线胸片检查MPP的诊断结果。(2)CT、X线胸片检查MPP的诊断效能(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3)CT检查MPP主要特征及构成比。(4)X线胸片检查影像学表现。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珋x±s)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CT和X线胸片检查MPP的诊断结果87例MPP患者经支原体中经MP培养结果显示阳性56例,阴性31例;CT检查MPP真阳性48例,真阴性28例;X线胸片检查MPP真阳性39例,真阴性21例。见表1。
2.2CT和X线胸片检查MPP的诊断效能CT检查MPP的灵敏度85.71%、特异度90.32%、准确度87.36%均高于X线胸片检查69.64%、67.74%、6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CT检查MPP主要特征及构成比56例MPP患儿经CT检查后,肺部均表现异常,其中以支气管管壁增厚为主,占比高达85.71%。见表3。
2.4X线胸片检查影像学表现56例MPP患儿经X线胸片检查显示,分为节段性实质型(23例)、间质性润湿型(11例)、支气管炎类型(17例)、混合型(5例)。其中节段性实质型表现为下肺叶为节段性分布致密影,边缘模糊不清,密度不均匀,病变自肺门朝外以放射状或扇形进行延伸至胸膜下;间质性润湿型表现为肺纹理变粗、变多、模糊、紊乱,且多呈网点状或网格状阴影,肺部透亮度局部降低,主要集中于一侧,边际模糊,单侧或双侧肺门影变大、变浓,密度增加;支气管炎类型表现为密度不均匀,斑点状影,发病早期出现病变融合片状致密阴影;混合型表现为高密度病灶混杂,单侧肺叶网络状阴影,局部肺纹理变粗。
3讨论
MPP是由于上呼吸道感染MP,以肺间质性改变为主,且极易累及心肌、神经系统等,会影响患儿生长发育,临床应尽早诊断治疗,避免病程延误[4]。近年来,影像学发展迅速,MPP主要病理改变会影响肺间质与肺泡,可据此进行诊断,协助临床治疗。刘军伟[5]学者研究表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应用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中应用效果明显,可降低漏诊、误诊情况发生。基于此,本研究中87例MPP患儿经MP培养阳性56例,阴性31例,经CT、X线胸片检查,结果显示X线胸片检查MPP真阳性39例,真阴性21例;CT检查MPP的灵敏度85.71%、特异度90.32%、准确度87.36%均高于X线胸片检查69.64%、67.74%、68.97%(P<0.05)。X线胸片是利用电磁波对人体组织不同密度组织进行观察,能清晰显示肺部细微病变,且MPP早期有特殊蛋白结构,会黏附于人体气道纤毛上皮细胞膜受体,从而释放毒性代谢物质,引发机体炎症反应,肺间质出现水肿、出血、细胞浸润等征象,X线检查可准确诊断[6]。但对于肺部隐秘位置组织及病灶观察准确性欠佳,会增加漏诊误诊发生情况。CT检查由于较高密度分辨率,且穿透力较强,对X线检查无法观察到的组织、病灶、器官能清晰显示,从而有助于更好的判断气管性炎症、肺间质病变的病理特征[7];且能针对部位不同调节影像密度,提高显示度,最大程度减少误诊、漏诊,提高诊断准确率。综上所述,与X线胸片比较,CT检查MPP患儿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较高,且病灶特征呈多样性,可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影像学依据。
作者:王会光 单位:河南省内黄县中医院CT室
电子计算机应用3
颅内微出血是指脑实质内直径为2~5mm的小出血灶,由微小血管病变所致,此病因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其误诊率和死亡率较高,影响患者生命健康[1-2]。颅内微出血性疾病的类型多样且病因复杂,在临床诊断中存在诸多困难。因此寻找安全、灵敏度及准确度高的诊断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tomog-raphy,CT)以无创、便捷为优点,在时间、空间上有较高的分辨率,可从功能学及形态学上评估颅内微出血性疾病,为治疗方案制定提供重要指导[3]。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imaging,SWI)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反映组织磁敏感特性的新技术,利用不同组织之间的磁敏感性差异进行成像,能够检测到颅内微出血[4]。不同影像学检测方法鉴别颅内微出血性疾病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本研究探究SWI和CT对颅内微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疑似颅内微出血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5例,女25例;年龄45~82岁,平均(65.76±8.84)岁;既往有缺血性脑卒中28例,出血性脑卒中16例,混合性脑卒中8例,颅脑外伤15例,颅内肿瘤6例。本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根据患者病史及相关检查结果高度疑似为颅内微出血性疾病;均行CT以及SWI检查。排除标准:存在CT、MRI检查禁忌证;体内装有心脏起搏器以及神经刺激器;耳聋以及幽闭恐惧症等原因以致无法配合检查。
1.2方法①CT诊断。CT检查仪器为美国GE公司的sytec1600cCT扫描仪,患者取仰卧位,层间距设置为8mm,窗宽设置为80Hu,显视野为18~23cm,窗位为35Hu,扫描野为25cm,使用非离子对比剂进行扫描,扫描范围为第二颈椎至颅顶。②SWI诊断。检查仪器为美国GE公司的3.0磁共振扫描仪,患者取仰卧位,单次屏息,扫描时应用头颈联合线圈,用体部相控柔软线圈,扫描序列为T1加权成像(T1-weightedimaging,T1WI)、T2加权成像(T2-weightedimaging,T2WI)、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2fluidattenuatedinversionrecovery,T2FLAIR)、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及SWI。T1WI序列[重复时间(repetitiontime,TR)500ms,回波时间(echotime,TE)8.6ms],T2WI序列(TR500ms,TE90ms),T2FLAIR(TR9000ms、TE89ms),层厚5.0mm,间隔3.0mm,观察视野(fieldofview,FOV)230mm×200mm×110mm,矩阵254~178;DWI序列(TR6000ms,TE68ms)层厚6.0mm,间隔4.0mm,FOV230mm×198mm×108mm,矩阵254×178;SWI序列:FOV230mm×200mm,TR50ms,TE40ms,矩阵254×178,层厚1mm,间隔0.4mm,翻转角15°,共扫描56层,采集时间3.20min。影像分析及处理。扫描完成后,将原始数据传至GE公司AW4.6工作站进行重建及后处理,由2位高年资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医师采用双盲法对CT、SWI序列扫描图像进行评定,以意见统一为最终诊断结果。微出血判断:排除外血管以及伪影区域,直径≤5mm,并在SWI、MinIP图像上显示低信号者[5]。1.3观察指标分析CT及SWI序列扫描颅内微出血性疾病的影像学特征;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并比较CT、SWI序列扫描对颅内微出血性疾病的诊断结果;比较CT、SWI序列扫描对颅内微出血性疾病的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一致性用Kappa检验。
2结果
2.1CT、SWI序列扫描颅内微出血性疾病的影像学特征颅内微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出血灶在SWI序列上表现为较均匀的点状、(类)圆形的低信号影(图1A),直径为2~10mm,轮廓清晰,形态(卵)圆型,病灶周围无水肿区,无脑沟/脑白质内低信号;颅内微出血性疾病的出血灶在常规磁共振成像表现为T1WI序列上呈等信号(图1B),T2WI序列上呈高/等高信号(图1C),T2FLAIR序列上呈等高信号(图1D),DWI序列表现为等信号(图1E);颅内微出血性疾病的出血灶在CT上表现为片状、团块或点状高密度影,病灶边界模糊,并排除钙化灶(图1F)。
2.2CT、SWI序列扫描对颅内微出血性疾病的诊断结果分析70例疑似颅内微出血性疾病患者中,病理诊断检出真阳性例数为44例,SWI序列扫描检出真阳性例数多于CT扫描;病理诊断检出病灶数为168个,SWI序列扫描检出病灶数多于CT扫描。SWI序列扫描检出真阳性患者的病灶面积大于CT扫描(P<0.05,表1)。
2.3CT、SWI序列扫描对颅内微出血性疾病的诊断结果比较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SWI序列扫描诊断颅内微出血性疾病的灵敏度、准确度均高于CT扫描(P<0.05);两种扫描方法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4CT、SWI序列扫描对颅内微出血性疾病的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比较CT、SWI序列扫描对颅内微出血性疾病的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一致性的Kappa值分别为0.385、0.863,SWI序列扫描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显著高于CT扫描(P<0.05)。
3讨论
颅内微出血性疾病属于神经内科的常见病,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其发病率逐渐升高[6-8]。颅内微出血性疾病患者若不及时救治,可导致病情加剧甚至出现致残现象,威胁患者身体健康,及时鉴别并对颅内微出血性疾病做出正确诊断是提高患者预后效果的主要方法之一[9]。因此,早期临床诊断对病变发展的观察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影像学检查是对颅内微出血性疾病进行初步检测的重要手段,CT以其扫描范围大、时间短、分辨率高、费用低等优势,已成为目前检测该病的影像学方法之一[10]。本研究结果显示,颅内微出血性疾病的CT影像学表现为片状、团块或点状高密度影,但是对于小血管分支(尤其是直径<2mm的血管)的显示不如SWI。SWI是一种高分辨率、三维薄层采集的磁共振成像技术,颅内微出血性疾病的出血灶在SWI序列上表现为较均匀的点状、(类)圆形的低信号影,无脑沟/脑白质内低信号,轮廓清晰,形态(卵)圆型,直径为2~10mm,病灶周围无水肿区。推测其原因可能由于SWI是通过完全流动补偿、长回波时间、3D梯度回波来增加图像对比度,增大各组织间的磁敏感差异,使出血灶与周边组织敏感差异性达到最大化,从而能更加清晰地显示颅内微出血灶的形态、位置及数量[11-12]。
本研究的70例疑似颅内微出血性疾病患者中,病理诊断检出真阳性例数44例,病灶数168个,SWI序列扫描检出真阳性例数、病灶数多于CT扫描,SWI序列扫描的灵敏度与准确度均高于CT扫描,提示相较于CT扫描,SWI序列扫描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这是因为颅内微出血性疾病易导致正铁血红蛋白、亚铁血红蛋白、含铁血黄素脱氧血红蛋白以及钙化物质的沉积,这些物质能够导致磁场发生改变,而SWI序列具有高空间分辨率、高磁敏感性、高信噪比,对上述血液代谢物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使得SWI序列呈低信号,而CT扫描对上述物质敏感性不高,因此SWI序列扫描更易识别颅内微出血,显示微小血管病变。Elde等[13]研究显示,SWI影像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出血灶的显示率优于CT平扫,能更清晰地显示微小出血灶的情况和病灶内静脉血管的变化,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SWI序列扫描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显著高于CT扫描,进一步肯定了SWI序列扫描对颅内微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价值。综上所述,SWI序列扫描对颅内微出血病灶的检出率更高,能更加清晰地显示出血灶的位置、数量、大小、面积等信息,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赵丹蕾 张倩倩 孙勇 单位:周口市中心医院磁共振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