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4 10:53:5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篇职高语文教学范文3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为适应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的需要,多元化高素质精准专业人才的需求加大,国家教育部也一直加大重视的力度,不断推出更适应新形势新时代新需求教育模式的改革。创设情景的教学方式也渐渐搬进入了教学的讲台,开始在各个科目的课堂教学上开始运用!有创设情景的课堂,学生学习记忆深刻,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语境语感,激发学生去表达或者抒发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的愿望,所以创设情景在语文教学在是非常重要的!
1职高语文教学中需要情景创设
以往的语文教学主要是以记和背诵为主,老师讲授的知识面窄,学生学习过程只能通过想象去理解和记忆知识。新的教育改革后,语文教学逐渐以学生为主体,增加了更多的教学互动,通过语文的学习能够培养一种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通过语境培养语感,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和体验美好生活的能力。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通过课堂内有限的时间,给学生创造更多更大的学习空间和机会,合理有效的运用创设生动的现场场景,让学生能够有如身临其境,从心底深处激发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的表达的即兴形成和升华。有情景创设的课堂有活力,学生学习有激情和动力,学生的精神集中,学生在这种状态下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并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灵感和体悟,让学生更好的体验语言的美好和文学的魅力。创设情景教学法可以活灵活现的再现教材内容,将其中的各种情感通过课堂内角色化的展现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更重要的通过学生和老师的互动和分享一方面可以加深记忆,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宽思路,品味经典教材内容的同时陶冶情操积累更深厚的文化修养。
2情景教学法运用在职高语文教学中
2.1分角色朗读,再现人物和情景职高语文教材中有很多选自经典名著或者比较有意义的故事内容,故事中的人物关系、情感线索和感情基调都比较耐人寻味。在教学中,特别适合我们分角色去表演或者再现当时当事的情景,学生才能在其中体会出人物的语言和人物性格,人物情感之间的联系,要通过作品的学习,把握作品主题,理解作品的情感,学到作品的语言风格,得到审美提升和价值观的培养,只是像过去老师自己读自己讲的东西,学生的体会是远远不够深刻的,这需要我们为学生创设一个现实的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去发挥感悟,激发这种语言能力的创造和创新。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分小组,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去参与角色,参与到主动学习的课堂活动中来,根据学习的读本的内容学习学生们轮回扮各演种角色,朗读读本,老师引导大家各小组的表演分别再现情景,学生通过情景再现表演切身体会各种人物形象,所有同学都通过表演和观看得到各种不同的体验经历。例如,戏剧家曹禺的作品《雷雨》,文本集中描写了周、鲁两个家庭成员之间三十年前后复杂的矛盾和感情纠葛,深刻暴露旧中国上流社会的历史罪恶,它是一部经典的话剧作品。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扮演周朴园,鲁寺萍,鲁四凤,和周萍和繁姨等主要角色进行角色扮演,学生们用自己的方式将人物的情感和性格表达和再现,并能够深刻体会作者对人物用语言的精致刻画,以及人物之间情感的跌宕起伏。
2.2与教于乐,教深意远语文是语言和文学以及文化的简称,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人们思想交流的重要工具。学好语文才能更好地和人们交流,才能更和谐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好好学习语言也才能更加亲近自然,人与自然是密不可分的,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大自然给了文人墨客无数的创造灵感,‘一叶知秋,花开花落,草木枯荣’同时,人也将自己的喜悲之情转移投射于那些无情感知觉的自然景物上,要想学好语文,我们就要热爱自然,明白人类与自然是一种生命共感体。语文教学课堂内将有更宽广的大自然和社会背景。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学生视野更加宽阔,绿色亲切的大自然和积极健康的社会人文理念也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生动的场景,给学生增加很多兴趣和乐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长,例如,就像我们学习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这是一篇经典借景抒情性散文作品,蕴含了作者对父亲极其浓厚而深沉的感情,景物描写优美雅致,如果只是单纯的读是体会不到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的,我们借助于多媒体影像设备,可以呈现那个优美的景色,再结合作者优美的语言:‘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明珠写近处荷花的玲珑剔透,碧天里的星星是满塘荷叶和月光映衬下远处荷花的迷离。
如何用景观的再现和散文文本的诵读去体会作者淡淡的忧伤淡淡的喜悦。田园诗人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勃的滕王阁序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些经典诗不仅语言凝练,内容深刻隽永。而且描绘的画面优美极致,现在通过各种多媒体的展现,学生会更加深刻的体会古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这种语言的美感不仅提升学生文学素养,而且是沉淀文化底蕴最好的精髓。职高语文的教学不仅要引领学生走进诗文,去认真研读,体味诗人陶渊明---心远地自偏的心境的心声,去感悟王维雄伟瑰丽的塞外景象——大漠孤烟,也要让学生从中体会作者的意境,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总之,情景教学法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语文的知识和意境进行感受和体验,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作者:张艳杰单位: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
职高语文教学范文2
0引言中职学校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实现以知识体系为主的教学模式到能力体系为主的教学模式的转变。中职语文课虽然是文化基础课,但也应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不断地帮助学生挖掘自身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应该是职业技能学校教学的重要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采用特定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导学议练结”五步教学法,是在中职课堂教学中比较理想的、课堂效率高,能实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这一目标的教学方法。1“导学议练结”教学方法解读1.1“导”“导”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习置于现实生活情境之中,让学生看到学习的材料与自己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产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和动力。1.2“学”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学习小组利用各种途径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对知识初步的感知,形成感性认识,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1.3“议”就是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对所发现的问题及老师预设拓展性、提高性的问题,利用自己已有知识对新知识的获取、生成、升华的过程,是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讨论研究、互动学习的过程。通过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达到突破难点,解决重点的目的。教师关注合作小组之间的互助和督导作用,使学生逐步养成合作学习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1.4“练”就是消化、巩固“学、议”两个环节的学习过程所学的知识,化“学、议”两环节中获取的知识为能力,形成技能、技巧,实现知识迁移的手段;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实践创新的过程;是拓宽学生知识,发展学生思维,磨练学生意志,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能力的关键环节。
1.5“结”就是对本次学习任务进行小结评价的过程。五步教学法中的“结”是让学生来总结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对学到的知识进行梳理的过程,给学生创造一个自我反思的机会。通过此环节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2职高语文在“导学议练结”五步教学法中主要把握的要点
2.1创设诱人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职高学生绝大多是在考取重点高中无望时才不得不选择了职高。他们经过升学的失败,普遍失去了学习主动性。教学实践中,创设诱人的情境,是每个职高语文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因为只有这样做,才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课堂效率。如在学习基础模块上的《诗经二首》时,“赋”与“兴”手法的运用往往成为学生理解的难点。朱熹关于“赋”“比”“兴”的定义虽然准确简洁,但老师如果仅仅照本宣科,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我在讲“赋”和“兴”时,巧妙运用了同学们喜欢和熟悉的歌曲,达到了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的效果。比如讲“赋”时,我引了罗大佑的歌曲《风儿你在轻轻地吹》歌词中“风儿你在轻轻的吹,吹得那满园的花儿醉;风儿你要轻轻的吹,莫要吹落了我的红蔷薇……”,告诉学生这就是古代所说的“赋”。讲“兴”时,我引用了左权民歌开花调中“松树开花平了顶,看上妹妹好人品。天上下雨地上流,小两口打架不动手”,明显用的是“起兴”的手法。这种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学中又用音乐放松了学生心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2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贯穿“导学议练结”各个环节,特别是“结”职高生说的能力还普遍较差。他们经常会课堂上毫无顾虑、滔滔不绝地闲聊,但让其在大型场合发言时却会胆怯,哑口无言。因此培养职高学生当众说话的能力是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妨先从学生敢于当众说话入手,利用“结”的环节让学生叙述自己学习过程、学习心得,从而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以及随时应答问题的习惯。
总之,使用“导学议练结”五步教学法,“议”是关键的一个环节。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导学、点拨”,努力做到学生经过“议”,能自己学会的也不必讲,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动脑、动口、动手学会知识。在“议”的过程中激励学生,各抒己见,大胆争论,勇于展现自我,在合作、探究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从而打造高效的职高语文课堂。
作者:渠秀生 单位:太谷县职业中学校
职高语文教学范文3
在语文教学上,职高学生与普高学生在学习能力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要提升中职学生的语文成绩和自学能力,学生自身是关键,但教师的引领也很重要。课堂是教师教学的关键,课后是教师教学的检测和补救环节。然而对于课前预习,很多时候,教师的一句“请同学们做好预习工作”就把预习作业布置好了,学生对于预习工作根本无从下手。《现代汉语词典》很明确地解释了“预习”是“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的意思。预习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到知识,提升课堂效果,培养自学能力。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预习的积极性,尽量让学生亲力亲为地获取知识。那么教师应该如何调动学生参与预习的积极性?笔者将从以下几方面简单介绍。
一、正确认识课前预习
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预习是求知过程中一项必不可缺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开端,更是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对一个新知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存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中职学生一定要明确认识预习的重要作用,重视预习,积累预习动力,做到语文课前坚持预习。语文课预习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直接作用——提升课堂效果。语文课预习最为直接的作用就是可以提升课堂效果。众所周知,每堂语文课都有生字和生词。如果没有经过预习,这些最简单的东西就会成为学生学习新知的拦路虎。更何况,教师在教授新知识的过程中,会涉及很多以前学过的知识,还会用到书本资料中预先介绍过的背景知识。如果预习了,这些知识都可以翻找资料提前消化;没有预习的话,这些知识又成了理解新知识的障碍。第二,间接作用——树立信心,增强自信。很多中职学生都是不重视预习的。如果能让学生真正重视预习,并把预习落到实处,那么他们在语文课堂上肯定会收获满满,信心倍增。哪怕是基础再差的学生,只要他们预习时能读通、读顺文章,课堂上有机会表现,都能提升课堂效果,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第三,根本作用——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可以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活到老,学到老。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学生的自学能力都很重要。但是自学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在预习的过程中,尤其是在高层次、高质量的预习中,学生的自学能力会慢慢地提升。
二、设计预习步骤
预习作用大,步骤也不少。语文预习最常见的步骤如下:第一,浏览课文,注音,突破字词障碍;第二,读通、读顺课文,至少三遍;第三,查看课文注释和补充的材料,了解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第四,浏览课文,了解大概内容和知识框架;第五,找出学习本课新知识所需的原有知识,并复习这些知识;第六,找出本课的难点和重点,有不懂的做好记号,课堂上着重注意。中职学生语文基础差异大,要所有学生都做到上面的六个步骤,那是不现实的。教师可以根据各班各生的情况,酌情安排预习作业。
三、分层设计,助推预习
了解了预习的作用和步骤,还应注意不可盲目行动,不能仓促布置预习作业。笔者认为,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之前,要对学生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并根据他们的语文基础、学习自主性等情况,划分布置预习作业的层次。划分好层次后,还可以结合各班情况,结合教师自己的特色,有方法、分层次地布置预习作业。笔者采用的是“以点带面,先学带后学,教师检查、奖惩齐跟进”的分层次预习法。根据学生的语文基础、学习自主性等情况,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成员都按语文成绩平均分配,既有语文基础好、学习自主性强的类似“领头羊”的学生(担任组长),又有基础不一、学习态度不一的学生组员。各组的预习结果,教师会在课堂上进行检查,并评出优劣,以此来更好地促进学生预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树立自信,找到成就感。第一层次的预习作业,提前布置给语文基础好、学习自主性强、求知欲更强的组长。此类学生相对较少,但仔细寻找,还是能在班中发现那么几个可以培养的苗子的。教师说明可以开始预习新课了,此类学生就会开始自主寻找预习内容,比如熟悉、熟读文章,熟悉书本中的解释,掌握练习中的先备知识,甚至是上网寻找需要的深化性的材料,从而实现对文章较深层次的理解。对于达到此种程度的学生而言,预习的过程是一个享受的过程,遇到困惑后,他们或依靠反复诵读,或依靠反复推敲,或依靠查找资料,尝试解决困惑,每次预习对他们而言,都是一次挑战,都是一次知识的内化。当然,预习可以有教师的参与协助,但教师只是发挥辅助作用。到了最后,第一层次学生的预习是自主进行的,不再需要教师布置作业,当然,六个预习步骤还是基本要遵循的。每一次预习后,要求这些学生仔细、精心地整理自己的预习过程,把相关材料和步骤传给同组的同学。第二层次的预习作业,布置给想要学好语文但基础相对薄弱、自主性相对较差的学生。此类学生有心却缺少行动力,只要有推力,他们就可以做到相对充分地预习。这样看来,第一层次的学生就是这类学生最好的学习榜样和推动力。接收第一层次同学的预习方案后,这类学生会重复组长的预习过程,对文本有较为充分的理解,可能内化没有第一层次的同学那么深刻,但是比起以往所谓的“预习”甚至是不预习来讲,课堂效果会好很多。因为他们不仅要面对同伴的期待目光,而且要面对集体的荣誉。这些预习后带来的荣誉和成就,都是通过稍稍努力和付出后自己就可以得到的。所以,学生预习起来是动力满满。如此一来,这些学生的预习力度也会加大,预习习惯就慢慢养成了。
第三层次的预习作业,布置给第二层次中遗留下来的语文基础差、厌烦学习的学生。此类学生学习没有自主性,不会去主动预习,连同学提供预习内容后,他们都懒于行动。此类学生,仅靠“先学带后学”是不够的,更多的要依靠教师的个人魅力,促成他们的预习。当然,布置给这些学生的预习作业,也不可能跟其他学生一个档次,他们刚开始能做到把课文读通、读顺就差不多了,至少能让他们熟悉文本,上课时候不至于茫然,也算是改变了他们课堂学习的起点。教师也可以给这些学生课后辅导,指导他们认识字词、理解词语句子,然后读通、读顺课文;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适时鼓励,让他们在全班同学面前泛读、领读,让其他学生对他们刮目相看,帮助他们树立形象。如此一来,这些学生可能会对预习充满信心,人也更加自信,预习的习惯也会慢慢养成。甚至还会在某个时间段后“从量变达到质变”,信心提升,能力提升,自觉地进入第二层次的预习。中职学生在语文课前的预习,作用是大的,但具体实施是艰难的,这需要教师运用手段耐心去引导。一定要坚持养成预习的好习惯,要让学生坚持,更重要的是教师自己也要坚持。因为只有教师坚持了,学生才能有持之以恒的动力。
作者:陈荣荣 单位:余姚市职成教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