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养管理技术论文3篇

时间:2023-01-05 09:41:5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篇饲养管理技术论文3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饲养管理技术论文3篇

饲养管理技术论文1

肥牛的主要生产目标为产肉,从养殖效益来看,育肥牛具有体重增重快、饲养周期短、饲料报酬率高等优势。为提高肉牛养殖水平和效率,养殖场(户)要从育肥牛选择开始,规范日常养殖行为,抓好育肥牛饲养关键技术。

1育肥牛的选择和引种

1.1育肥牛的选择1)年龄选择。年龄对牛增重具有较大的影响,幼龄牛生长发育和增重快,但以骨骼、肌肉、内脏增重为主,成年牛增重以脂肪沉积为主。因此肉牛随着年龄增长,其饲料利用率逐渐下降,每千克增重所消耗的饲料越多,公牛(非去势)一般从13月龄开始进行育肥。2)品种选择。育肥牛可选择西门塔尔牛、夏洛来牛、安格斯牛、利木赞牛和本地牛杂交所生的一、二代公牛,这样获得的杂交后代具有增重快的优势,同时公牛的环境适应性好,所产肉品质也较佳。3)性别选择。公牛血液中的睾酮含量较高,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不去势的公牛比阉牛增重速度高10%。因此,从性别角度分析牛育肥效果,养殖户可优先选择不去势的公牛,其次是阉牛、母牛,这样可以在短期内获得较好的增长效果[1]。4)体型外貌选择。一是整体选择。育肥牛的体型较大,体躯较长(侧望、俯望轮廓接近长方形),前躯、后躯发达,背宽,被毛短细、茂密、松软、有光泽。二是局部选择。育肥牛的头短呈方形,眼大明亮且有一定间距,鼻孔和嘴巴宽,口角深。颈短,下颚发达,胸宽、深、丰满,肋长,向两侧扩张,肋间肌充实,背腰宽广且平直,腰角不突出,腹部充实,臀部短且肌肉丰满。四肢上部深厚、粗壮,下部肌肉端正、结实,不同关节明显,各个部位发育良好,蹄肢良好,肢势端正。

1.2育肥牛的引种1)明确引种目标。对本地牛的品种、生产特性已充分了解,明确本地牛不足和要改良的性状,了解要引种牛的优势、缺点和环境适应性[2]。2)查验种牛健康。引种前要熟悉种牛所在地疫病流行情况、种牛体质健康。引种后置于隔离舍单独饲养15d以上,隔离期结束确认种牛健康后可进入生产区。3)查系谱建档案。首次引种的养殖场,应以“少”“精”为宜,引种前仔细查验种牛的系谱,引种后进行小范围试验,为其后代建立完整的档案。

2育肥期的管理

2.1驱虫防疫1)驱虫。对新购育肥牛需在育肥前3d驱虫,进行体内驱虫时,服用丙硫苯咪唑(口服,18mg/kg)或甲苯咪唑(口服,13mg/kg),每天1次,连续内服3d;进行体外驱虫时,驱虫前给牛佩戴嘴笼,然后向牛体表喷洒3%敌百虫水溶液,间隔7d再喷洒1次。对自繁自养牛则每年春、秋季根据牛场驱虫计划进行驱虫。2)防疫。口蹄疫预防为每年4月、10月分别肌肉注射同型口蹄疫弱毒疫苗,1~2岁、2岁以上牛接种剂量分别为1、2mL/头。布氏杆菌病预防为每年春季皮下注射布氏杆菌猪型2号冻干弱毒菌苗,500亿活菌/头。

2.2健康保健1)日常巡查。一是查料,饲养员每天饲喂前,观察料槽剩余量,并做好料槽清洁、饲料品质检测。二是查水,牛场要定期检测饮水品质,pH为7.5~8.0,养殖人员每天要刷洗水槽,保证育肥牛饮水充足、清洁,夏季饮凉水,冬季水温不低于12℃。三是查牛体,健康牛体温为37.5~39.0℃,刷拭体表前查验体温;每天清理牛舍时,观察牛排粪、尿情况,若出现性状、颜色异常,则需隔离治疗。2)体表刷拭。每天进行2次体表刷拭,5min/次,促进育肥牛血液循环,保持体表清洁,可降低寄生虫发病率。3)定期称重。育肥牛每月称重1次,称重为空腹体重,称重过程中做好体重记录[3]。4)健胃消食。健胃的目的主要是为促进牛消化液分泌,刺激牛味觉感受器,增加采食量,获得较好的增重效果。育肥牛驱虫后3d口服人工盐,剂量为(85±15)g/头,每天1次,连续内服3d。若健胃后牛采食量仍不增加或食欲不佳,可口服干酵母片,40~50片/头;若育肥牛的粪少且干燥,可灌服少量植物油来润肠,且让牛多饮水。

2.3清洁消毒

1)清洁。牛舍每天物理清扫1~2次,保持地面无饲料残渣、粪尿等杂物,清水冲洗后可用风机吹干,保持地面干燥,以防地面过潮滋生细菌或牛滑倒。2)消毒。每周带牛消毒1次,消毒剂选用0.1%次氯酸钠、0.1%新洁尔灭或0.3%过氧乙酸。每周对牛舍周边、运动场喷洒2%氢氧化钠水溶液。每周用3%过氧乙酸对料槽、水槽和其他饲喂用具消毒1次。每月用漂白粉对场内下水道、污水池消毒1次。

2.4优化环境1)通风换气。牛每天排泄的粪尿、呼出的水汽量大,若牛舍无良好的通风换气,舍内较高浓度的氨气会刺激牛的呼吸系统,室内的湿气还会遇冷凝结,出现结冰现象,牛舍可定时开窗或借助风机进行通风。2)温湿控制。夏季舍内温度为(19±1)℃,冬季为(13±2)℃,湿度为(65±5)%。夏季常用风扇、水帘、喷淋等方式降温,冬季则用铺设垫料、搭暖棚、取暖炉等增温。3)保持安静。牛舍内要保持安静,饲养员切勿暴力待牛,减少应激对育肥牛的刺激。2.5分群栓系架子牛可按体重、强弱、体质进行分群饲养,分群时要在晚上进行,分群结束后关灯,保持舍内黑暗、安静。为保障育肥效果,育肥牛一般采取栓系饲养方式,用来栓系的缰绳长度以(50±5)cm为宜。

3育肥期的饲喂

3.1育肥前期育肥前期,为了促进肉牛肌肉最大限度生长,一般采用限饲方法。育肥前2d只饮水、不饲喂草料,这样有利于育肥牛的肠胃调理,提高采食量。育肥第1周可以只喂料,不供应牧草,为预防育肥牛挑食,可将精料、粗料、青贮饲料等按一定比例混匀后饲喂,手工混匀至少搅拌3次,机械混匀至少工作3min,保证育肥牛营养摄入全面。育肥前期,粗饲料以青贮玉米秸秆、氨化秸秆(饲喂前进行品质检测,氨味消失后饲喂)为主,粗饲料占总采食量的50%~55%,同时根据场内或当地实际情况添加适量的精料,日粮精料添加量为肉牛体重的1.7%~1.8%。青贮量的添加量为24%~26%。育肥牛每天饲喂2~3次,每次饲喂90~120min,一般在饲喂30min后饮水。

3.2育肥中期育肥中期,肉牛的脏器、骨骼、肌肉发育完全,为获得较好的育肥效果,需要合理搭配日粮,丰富饲料种类,并限制粗料量,粗、精比为(40~25)∶(60~75),育肥中期日粮精料添加量为肉牛体重的2.0%~2.2%。育肥后期为肉牛出栏前最后的催肥阶段,又称为育肥成熟期。育肥后期肉牛以脂肪沉积为主,其日增重显著降低,该阶段可通过调整日粮营养和搭配来改善肉质,促进肉牛脂肪沉积。育肥后期的粗、精比为(30~20)∶(70~80),育肥中期日粮精料添加量为肉牛体重的1.5%~2.0%,精料为低蛋白(15±5)%、高能量(65±5)%。4适时出栏肉牛1周岁前增重最快,随着年龄增长其生长速度逐渐减缓,因此肉牛最佳的出栏年龄一般为15~18个月,最迟不能超过24个月[4]。优质育肥牛的屠宰率可达(70±5)%,本地牛育肥后的屠宰率一般为(58±2)%。出栏肉牛的标准:肉牛臀部肌肉丰满、腿部肌肉结实,全身肌肉发达,肩肋结合和肋骨开张良好。

5结语

育肥牛要挑选品种优良、年龄适宜、体型外貌良好的非去势公牛,这样肉牛的日增重与饲料利用率高,养殖效益也会增加。育肥牛养殖期间,要控制好环境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卫生清洁等,为牛群营造良好的育肥环境。同时做好育肥牛的驱虫、疫苗接种和疾病防治等工作,根据不同育肥时期进行科学饲喂,能缩短育肥周期,生产出肉质好、屠宰率高的肉牛,获得可观的育肥效益[5-8]

作者:傅文奇 单位: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萨尔县动物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饲养管理技术论文2

鹅肉品质好,营养丰富,富含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鹅具有抗病力强、耐粗饲、生长速度快、生产周期短等特点,近年来,规模化养鹅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受到很多企业和个体养殖户的青睐。公鹅体型笨重,容易导致种蛋受精率和出壳率低,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鹅养殖的经济效益。种鹅人工授精技术不仅可以提高优秀种公鹅的利用率,还可以克服鹅品种间、公母体重差异造成的交配困难问题,能较好地促进鹅产业的发展[1]。本文对种鹅的人工授精技术和饲养管理进行简要概述。

1鹅人工授精的优点

1.1提高优秀种公鹅参配母鹅的数量,减少种公鹅存栏量自然交配条件下,公鹅和母鹅的比例为1∶(3~5),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可将公鹅和母鹅配种比例提高为1∶(20~30),参配母鹅的数量可增加5~7倍,因此可以减少种公鹅的存栏量,进而减少饲料和管理方面的费用支出[2]。

1.2延长优秀种公鹅的使用年限,提高使用率采集优秀种公鹅的精液容易受到季节、地点、时间等的影响,可以对精液进行超低温保存,加大优秀种公鹅的使用范围、提高使用率,从而使优秀种公鹅的遗传性能得到更快、更广泛的应用,有利于育种工作的顺利进行。

1.3提高种公鹅的选种强度,加快鹅群遗传进展通过优中选优方式筛选出优质种公鹅,使种公鹅各方面的性能都能达到最优水平,从而加快整个鹅群向育种目标靠近,加快鹅群遗传进展。

1.4提高种蛋的受精率种公鹅性能优良,精液质量较高,定期给母鹅输精,可避免母鹅漏配,提高种蛋受精率。

1.5有利于开展品种间杂交,培育新品种对于自然状态下因品种间差异、公母体重差异造成的交配困难问题,可以通过人工授精技术开展鹅品种间或品系间的杂交,从而培育新的鹅品种。

2种公鹅的选择

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选择:一方面通过种公鹅的体型外貌进行选择,优质种公鹅主要特征包括体型大,体质结实、强壮,各部位发育匀称,肥度适中,头大,脸宽,两眼灵活有神,喙长而钝、闭合有力,鸣声响亮,颈长而粗大、略弯曲而有力,体躯呈长方形,肩阔胸挺,腹平整、不下垂,腿长短适中、粗而有力,两脚间距宽。有肉瘤的品种要求肉瘤发育良好,雄性特征显著,颜色符合品种特征。另一方面通过种公鹅的配种能力进行选择,应选择对人工采精应激小、性反应强烈、适应性强、射精量多、精子活力高且密度大的公鹅。

3采精技术

3.1器材准备采精前应准备好相关器材用具,如水浴锅、集精杯(5~10mL)、稀释液、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计数板、计数器、温度计、结核菌素注射器(1mL)、生理盐水、75%酒精棉球等。镊子、剪子、集精杯必须洗净,高压灭菌,干燥备用。采精时,将准备好的物品放入经过消毒的瓷盘里,用无菌纱布盖上备用。

3.2按摩训练目前种公鹅最常用的采精方式为背腹式按摩法。按摩采精训练前需将备用种公鹅和母鹅分开饲养15d以上。种公鹅需要在正式采精前进行按摩训练,每天固定时间训练1~2次,一般连续训练7~14d便可建立起性条件反射,降低应激反应,提高适应性。所选用的种公鹅应在训练前停料停水4h以上。按摩训练时,首先将种公鹅泄殖腔周围的羽毛剪掉6cm2左右,并用生理盐水清洁肛门,避免精液受到粪便污染。同时,按摩采精训练应尽量固定人员。训练时一定要注意用力适度,减少种公鹅的不适反应,切忌因用力过猛而引起公鹅生殖器出血。

3.3采精步骤按摩采精时,最好两人合作完成。采精人员坐在高度适中的凳子上,大腿与地面平行,两手抓住种公鹅使其保持平静,鹅头夹在腋下,将鹅固定于胸前。左手大拇指和其余4指分开,并呈稍弯曲状,整个掌面紧贴鹅的背部,按照从翅膀根部到尾部的方向进行有秩序的按摩,1~2s按摩1次,按摩4~5次后,左手捎带挤压种公鹅的尾根部,与此同时把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放于泄殖腔两边,开始有节奏地按摩鹅腹部后面的柔软部位,并渐渐按摩和挤压其泄殖腔环,使种公鹅的阴茎勃起、伸出并射精。阴茎勃起射精时,助手用准备好的集精杯集取精液。集精杯里最好提前加入0.3~0.5mL35℃的稀释液,且集精杯不能太靠近泄殖腔,以免精液被粪便污染。采精人员挤压泄殖腔的拇指和食指应该有节奏地、重复地进行挤压和放松,直至种公鹅不排精或精液稀薄时停止按摩。3.4采精时间和频率采精时间在上午08:00进行最为适宜。因为种公鹅经过一夜休息,早晨性欲旺盛,具有强烈的交配欲。正常隔2d采精1次(一般每周3次),一般每次采精需要20~30s。

4精液品质检查

4.1采精量正常情况下每只种公鹅每次可以采集0.2~1.5mL的精液。

4.2颜色正常种公鹅精液的颜色为不透明乳白色,但精液颜色也会因公鹅品种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精液受到污染后会产生异常的颜色,比如掺入血液的精液呈粉红色,被粪便污染的精液呈黄褐色,掺入尿酸盐的精液呈粉白色的棉絮状等。精液被污染应该丢弃,不能用于输精。

4.3活力精子活力是指精液中直线向前运动的精子占总精子数的百分率,通常通过显微镜下计数可以获得此指标。要求精子活力大于0.6,如果低于0.6,就不可用于输精。

4.4密度正常公鹅精子密度4亿~6亿/mL,用于输精的精子密度应大于此指标。

4.5畸形率畸形率是指畸形精子数占总精子数的百分率。如果种公鹅的畸形精子数超过20%,那么该精液就不能用于输精。
5精液的稀释与保存

5.1精液的稀释虽然种公鹅每次射精量比较少,但是其精子密度一般较大,生产中可以通过稀释来增加精液体积,从而达到成倍增加受配母鹅数量的目的。精液稀释有利于补充营养和保护物质,可减轻乳酸对精子的危害,经过稀释的精液可在较高的温度下保存一定时间。鹅精液的稀释倍数需要根据精子活力和密度来决定,常见的稀释比例为1∶(1~2)。稀释时,应先把吸有与精液等温的稀释液的滴管或注射器的尖端插入精液内,再将稀释液缓慢地挤入精液中。实践证明,如果将不同种公鹅的精液先混合再稀释,容易造成精子凝集,从而导致精液品质下降及种蛋受精率低等问题,所以不能将不同种公鹅的精液混合共同稀释。

5.2精液的保存鹅的人工授精最好随采随配,稀释后的精液在15~25℃的常温下保存时间短,应尽量在精液采出后0.5h内输完。0~5℃的低温下可适当延长保存时间,但也应在精液采出后5h内输完。低温保存一般采用逐步降温到0~5℃的方法,在稀释液中添加适量的卵黄、奶类等物质可以避免精子发生冷休克[3]。需要进行长期保存的精液常采用液氮冷冻的保存方法。该方法可以提高优秀种公鹅的利用率,加快品种的遗传改良进程,使育种工作摆脱时间和地域等因素的影响,可促进种公鹅的优良基因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交流。冷冻保存精液的步骤为:先用含冷冻保护剂的稀释液将新鲜精液按1∶1或1∶2的比例稀释,再在冰箱中逐步降温至4℃平衡30min左右;装入毛细管并封口;将装有精液的毛细管放在液氮面以上适宜的位置保持10min左右,以使其温度降至约-140℃,再将毛细管沉入-196℃的液氮中进行冷冻,最后把制作好的冻精装入纱布袋放入液氮罐中进行长期保存。解冻后的精液活力和密度应符合要求才可以进行输精[4]。

6输精

6.1输精方法母鹅的输精方法主要包括手指引导法、阴道口外翻法和直接插入法等几种。直接插入输精法具有简便、易行、准确率高等特点,在生产实践中应用较普遍。该法一般由两人配合完成,在输精过程中,助手把母鹅在输精台上固定好,输精员面向母鹅尾部,左手四指并拢,把尾羽拨向一侧,拇指紧靠泄殖腔下缘,并轻轻用力向下压迫,使泄殖腔张开,右手将输精器先插入泄殖腔再向左下方插入5~7cm深的输卵管口位置,如果位置正确母鹅一般呈蹲伏不动的状态,这时左手拇指放松,稳定住输精器,右手通过操作输精器控制输入的精液量,然后拔出输精器,完成输精。输精操作时,如果输精器刚接触到泄殖腔,引起肛门括约肌反射性收缩,导致输精器不能顺利插入,那么应该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先把肛门撑开,再重新插入。如果遇到鹅的腹压升高或者肠内容物挤压输卵管导致位置改变而引起输精困难的情况,要采取改变输精器角度的方法进行输精。如果鹅的输卵管内有蛋,则应沿蛋壁插入输卵管内,同时要保持动作轻缓稳当,以免引发母鹅输卵管炎症或死亡等情况发生。

6.2输精时间与输精量给母鹅输精最好选择当天大部分母鹅产蛋后,一般以14:00以后较为适宜。取稀释好的精液(1∶1或1∶2),每次输精量约为0.1mL(含3000万~4000万个精子),第一次输精后6d进行第二次输精或每周输1次。如果母鹅是首次输精,也可在次日加输1次。

7注意事项

7.1保证种鹅充足的营养种鹅繁殖期间很容易受到气候变化、圈舍条件、营养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采用合理恰当的饲养管理措施才能保证种鹅人工授精获得良好效果。在母鹅开产前30d左右,公母鹅应分群饲养,采用舍饲方式,给种鹅饲喂全价配合日粮。每天投料2次,日投料量随产蛋期的接近而逐渐增加,并供给足够的清洁饮水和牧草(如菊苣、苜蓿、狼尾草)等青饲料,保证种鹅获得充足的营养[5]。产蛋期的母鹅按照常规方法进行饲养管理,公鹅则需要在常规饲养基础上适当补充微量元素,还应补足多种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因为这些维生素具有促进性腺发育和增强生殖功能,以及提高种鹅繁殖能力的作用。

7.2科学的管理措施为了有效避免种鹅因羽毛沾湿造成操作困难和精液污染的问题,在进行人工授精前要禁止种鹅下水活动,同时暂停投料和饮水,以免种鹅消化不良;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卫生,严格落实各项卫生防疫措施,以保证种鹅健康、稳产。

作者:王兆亮 单位:沛县杨屯镇社会治理和农业农村局

饲养管理技术论文3

随着养猪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规模化猪场必须采取有效的保健措施,才能确保猪群健康生长[1]。育肥猪的管理更加重要,与猪场的经济效益息息相关,为此将规模化猪场育肥猪饲养管理和保健措施简述如下,以期为生猪养殖实践过程中的管理方案制订和实施提供参考。

1育肥猪的生理特点

育肥猪生长发育较快,需要大量的饲料营养来满足机体生长需求,为了提高养殖效益,应该科学饲养管理,促使育肥猪尽快达到出栏体重[2]。育肥猪通常按照体重差异分为两个阶段,即育肥前期和育肥后期。在不同阶段生理特点有所区别,需要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才能充分挖掘育肥猪的生产潜力。育肥前期是指猪只体重在20~60kg的发育阶段,该阶段机体内的组织和器官发育不健全,各系统处于分化状态,需要大量的营养才能满足机体生长发育的需要,通常摄入机体的营养主要用于肌肉生长和骨骼发育等,很少用于形成脂肪。肥育后期为猪体重大于60kg的发育阶段,此阶段的猪群机体组织器官发育相对完善,对外界环境和病原微生物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并且机体消化系统发育健全,对饲料营养的消化和吸收效率增强,同时机体骨骼和肌肉发育基本完成,摄入机体的营养逐渐用于沉积脂肪。

2育肥猪的饲养管理

为了提高育肥猪的成活率,促使猪群尽快沉积脂肪和达到出栏体重,规模化养猪场需要加强饲料管理,改善猪群养殖环境,采取合理的饲养模式等,这样才能满足育肥猪对饲料营养和环境条件的需要,发挥出自身的生产潜力。

2.1科学饲喂育肥猪在不同生长阶段对饲料营养的需求有很大区别,为了提高猪群生长速度,维持机体健康水平,管理人员需要保证供给猪群的营养充足且平衡。首先控制好饲料的质量和数量,在选择饲料时严格控制有害物质摄入,选择适口性较好的饲料,有利于增加猪群的采食量和生长速度。同时可以在饲料中添加一些粗纤维含量较高的草籽,不仅能够补充维生素,还可以增强胃肠消化功能。饲喂过程中需要将精饲料和粗饲料进行合理搭配,根据猪群实际情况和季节变化制定饲喂程序,一般春季和秋季每天饲喂2~3次,冬季和夏季每天饲喂3~4次,每天定时定量饲喂猪群,每天的饲喂时间也需要根据外界温度变化及时调整,例如夏季需要选择在温度较低的清晨和傍晚饲喂,可以增加育肥猪的采食量。此外,最重要的是在饲喂之前需要将料槽进行清理和消毒,避免饲料受到病原微生物的污染,确保猪群健康生长。另外供给猪群的饮水要干净,严禁使用不能保证质量的地表水给猪群饮用,否则极易引起猪群发生疾病。

2.2适时分群随着猪群日龄和体重的增加,需要适时分群管理。将不同品种、日龄及体重的猪只进行分类,置于不同的圈舍内进行饲养。这样可以根据猪群 生理特点进行科学性管理,减少猪只之间因争抢饲料、饮水而发生撕咬的现象,确保猪群安全健康生长。分群应尽量选择在晚上进行,因光线较暗,可以减缓转群带来的应激反应,帮助猪只尽快适应生活环境。在猪群生长过程中,应该根据群体的实际情况,随时进行分群调整,当猪群中出现个体特殊情况时,则需要隔离饲养。

2.3行为习惯培养训练猪群定点排泄、休息、饮水和采食等,制定合理的饲喂程序,促使猪群产生定点记忆,增强猪群消化功能,提高饲料转化率和养殖效率。

2.4保证饲养密度合理在育肥猪饲养阶段,应该供给舒适的生活环境,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单只体重在20~60kg的猪群饲养密度维持在0.8~1.0m2/只。单只体重在60kg以上的猪群饲养密度维持在1.0~1.2m2/只。

2.5改善养殖环境做好环境卫生消毒工作,每天定时清理圈舍定期消毒,减少或杀灭环境中存活的病原微生物。饲喂之前需要将料槽内的剩余饲料清理出来,并对料槽进行清洗和消毒,减少饲料受到病原体污染的机会。定期在饮水中添加消毒药物,避免饮水受到污染。这样可以切断疾病传播途径,减少猪群感染疾病的风险。保证空气质量良好,温度湿度适宜。冬春季节环境温度低,育肥猪适宜的环境温度为18~22℃。夏秋季节适宜的环境温度为20~25℃。夏季加强通风,可结合使用湿帘做好降温防暑工作,避免高温给猪群造成热应激反应。在冬季加强保暖供温,减少贼风入侵或冷应激带来的不良反应。圈舍湿度对猪群的健康状况有直接影响,通过加强通风管理和饮水管理来控制圈舍湿度,保证湿度维持在50%~60%范围内。每次用清水冲洗圈舍后,加温或通风,尽快将圈舍内的湿气除去,防止滋生病菌。做好废弃物质的处理工作,每天将粪便、尿液等废弃物清理出去后,需要集中起来进行生物发酵,避免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

2.6驱虫圈舍环境污浊,会引起细菌和病毒的繁殖,还会给寄生虫虫卵提供良好的生存条件,增加猪群暴发寄生虫病的机会,所以必须做好驱虫工作。首先,保持圈舍干净卫生,减少体表寄生虫病的发生概率。其次,保证饲料和饮水干净无污染,避免摄入寄生虫虫卵而感染体内寄生虫病。再次,养殖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定期使用驱虫药物,减少寄生虫病给养猪场带来的危害。

2.7科学免疫为了有效降低猪群感染传染性疾病的风险,需要根据疾病发病规律和流行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选择优质疫苗来接种,提高猪只自身免疫力,增强对外界病毒的抵抗能力。育肥猪养殖期间常见疾病包括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流感、猪传染性胃肠炎、猪瘟等。针对不同疾病,应选用特定的疫苗预防。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高度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病猪通常表现为体温升高、咳嗽、心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等。该病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预防该病可选用传染性胸膜肺炎灭活疫苗或亚单位疫苗。猪流感是一种急性、高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病猪会表现出咳嗽、高热、呼吸困难等症状。该病发病率高、传播速度快、死亡率低。预防猪流感可注射肺炎支原体灭活疫苗。猪传染性胃肠炎是一种急性消化道传染病。病猪表现为腹泻、呕吐、脱水等症状,且该病多与其他疾病并发。预防猪传染性胃肠炎可选用猪传染性胃肠炎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氢氧化铝细胞灭活苗。猪瘟是危害养猪业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病猪主要表现为高热、器官或组织出血、梗死或坏死。预防猪瘟最常用的疫苗为减毒活疫苗,如猪瘟弱毒疫苗株(HCLV)。

2.8规范人员管理规模化养猪场需要制定严格的奖罚制度,有利于提高饲养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日常饲养期间,须认真观察猪群的精神状况、采食饮水情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上报兽医,并将病猪隔离,进行及时的疾病诊断和治疗。3总结育肥猪的饲养管理水平与保健措施直接影响规模化猪场的经营效益。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饲养管理措施,才能提高猪群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使其尽快达到出栏体重。同时做好保健措施,加强免疫接种、卫生消毒和驱虫工作,防止猪群感染疫病,从而获取理想的养殖效益。

参考文献

[1]马立伟.规模场育肥猪饲养管理和保健措施[J].中国畜牧业,2022(9):75-76.

[2]康永明.规模化猪场育肥猪饲养管理和保健措施[J].湖北畜牧兽医,2021,42(8):35-36.

作者:张然 单位:大同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