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发展研究3篇

时间:2023-01-17 11:10:5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篇农业科技发展研究3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农业科技发展研究3篇

农业科技发展研究1

1福建省农业发展情况概述

从2018年开始,我国就针对农业的供给侧改革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也就是说想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模式振兴我国的乡村建设,就必须提高我国的农业发展水平。换言之,也就是说我国必须在农业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而具体的创新和突破手段就是将科学技术的研究更深地融入到农业发展之中。但如何有效推动农业科技的发展,如何在当地实现农业科技的推广就是目前福建省面临的主要难题。同时,我们也看到福建省的地理环境比较特殊,有着多山且农田分散的特征。基于此,在实际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就更需要注重生产方式的改变,以科学技术的手段提高当地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以此作为振兴当地乡村发展的总目标。我们也看到虽然耕地资源是有限的,但人类在科技领域的研究尚未达到极限。近年来,福建省已将部分农业科技取得的成果广泛地应用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这些具备福建当地特色的农业项目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凸显了福建省农业科技发展自身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本文主要将以这些农业项目为例,探究农业科技在福建省的发展情况[1]。

2农业科技发展的意义及现状

22.1农业科技发展的意义第一,只有农业科技真正发展,我国的农业才能最终迈入现代化。而现代化农业是在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发展之后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它能有效地提升我国农业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规模,最终极大地促进我国乡村的发展。现代化农业是将现代的理念融入到农业生产的思路之中,将现代的科技与先进设备具体运用到实际的农业生产之中。换言之现代化农业最主要的就是科学化。因此,农业科技的发展对于实现农业现代会有着深刻的意义。第二,农业与工业不同,它本身具有自然属性。农业的发展与自然息息相关。因此,要真正实现农业与自然的和谐,就必须扎实有效地发展农业科技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耕种给土地带来的损耗,进而达到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目的。我们知道,当前我国仍然存在着一定农业污染,如化肥的污染、农药的残留、水资源的浪费等等。因此,为了有效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只有通过农业科技的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业发展方面存在的污染问题[2]。第三,我国农业要实现持续性的发展,首先要做的就是推进农业科技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和工业的发展。我国农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近年来,农业发展的增速正在逐渐下降。主要的原因:首先是由于我国的工业化发展,我国的农业发展资源相对紧张;其次,气候的变化影响了农业的发展;最后,农业生产要素的价格正在持续上升等等。因此,农业科技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以上的诸多难题。

2农业科技发展的现状

乡村振兴的核心就是激发我国农村社会的内在活力,刺激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实现这些目标,带领乡村走向现代化,首要目标就是振兴当地的产业。而乡村最主要的产业就是农业。换言之,只有实现农业的快速发展,建立以农业科技为支撑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最终实现达到带领乡村走向振兴的目的。以福建省2020年为例,福建省产出粮食共计502万吨。相比黑龙江、河南、山东这些年粮食产量超过5000万吨,有多种农产品产量位居我国前列的农业大省,从农产品产出的角度来看,福建省的农业规模比较小,但福建省在农业科技成果的运用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以当前福建省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情况为例。近年来福建省对省内的耕地情况做了大量的调查,并将一些具有当地典型特征的区域作为实验点,开展了一系列农业生产实验。目前部分实验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通过政府部门的鉴定,这些实验成果已取得了发明专利,并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了推广。根据权威资料显示,我国的农业科技产出量喜人,平均每年都有6000项以上的农业科技成果发布出来。但实际农业科技的成果与农业科技在实际的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发展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以科技成果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作为衡量标准,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仅仅只有35%左右,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平均80%左右的转化水平。而想要实现成果的高效转化,我国农业科技的研究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农业科技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科技研究工作。想要实现农业科技的发展,除了在研究所进行研究外,也需要在田间等区域进行考察和实验。基于此,要真正利用科学技术推动农业的发展,科研机构与农业企业以及农民的合作是关键[3]。

3福建省农业科技发展存在的问题

根据2019年的统计数据可得,福建在过去的5年中,针对农业技术的投入一直在以每年将近20%的增长速度。以2018年数据为例,相较于2017年的投入,2018年投入的经费增长了99.66亿元。同时福建省的农业生产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生产水平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农民生产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是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至2018年年末,福建省在农业方面的机械动力就达到了1228.27万千瓦。而在农民生产培训方面,福建省开展了大量的培训工作,培训农民共计五百万余人,累计的培训经费达到了3000万元。但即便如此,福建省的农业科技发展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

33.1对农业科研缺乏重视农业科研经费相对不足的直接原因就是福建省对于农业科技的研究缺乏重视。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福建省与其他临海的省市相比,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财政收入相对较低,无法支撑起长期的、大量的科研投入。另一方面也有福建省本身对待农业科研缺乏重视的因素。以当前项目基金的审批情况为例。在省政府下拨了项目资金后,科研人员需要通过一层层的财政审批才能得到资金。也就是说,在科研人员众多,同时科研资金资源有限的背景下,这样的审批制度很容易造成科研资金在实际的分配过程中难以落到正在需要的项目上,最终造成农业科技项目的成果难以实现。从与农业相关的高校及农业研究所这些产出农业科研成果的机构视角看。他们的资金来源相对单一,主要就是政府部门下发的研究基金。但客观原因来说,行政部门很难真正了解科研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加上缺乏对农业科研的重视。基于此,以上种种因素都会对科研最终的成果造成影响。除了以上对农业科研缺乏重视的问题外,还有对农业科研过分的“重视”也可能对农业科研的成果产出造成影响。

33.2农业科技资金投入不足相比我国其它地区,福建省在农业科研方面投入的资金相对不足。一般情况下,农业科研经费的投入越多,取得的科研成果就会越多。因此,由于农业科研经费的缺乏,福建省的农业科研项目往往面临着诸如科研项目的进展相对缓慢、科研项目中的核心技术环节的突破存在一定困难,甚至在科研项目完成之后,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的生产环节也会因经费不足产生一些问题。基于在成果转化方面的问题,近年来在福建的农业科研上体现得尤为突出。造成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就是,农业科研经费在科研器材的投入不足,在成果推广方面的投入不足。以一组直观的数据,就能看出福建省在科研领域的投入低于我国的平均水平(见表1)。

33.3农业科技成果推广难相比其他的科研项目,农业科技领域的科研成果推广往往面临着更大的问题。以2018年,福建省实际的科研成果,及成果推广情况为例(见表2)。以上数据都能直观地体现出福建省的农业科研成果在实际的市场交易以及生产方面的应用还存在不足。无论是对比我国其他省份的农业科技成果,还是对比福建省其他行业的科研成果,农业科研成果的推广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4主要措施

44.1加大财政投入和社会支持限制福建省农业科技发展的首要因素就是资金的缺乏。从客观角度来看,无论是科研所需的设备,还是进行科研工作的研究人员,都需要资金的支持。因此,资金是影响科研项目的关键因素。虽然资金的增长并不能对科技的进步起到决定性的因素,但是实现科技发展的基础。除此之外,针对农业科技发展投入的资金的分配也存在着极大的问题。要想实现农业科技的确实发展,从科研到成果的产出,最后到成果的推广才是一套完整的发展过程。假如科研成果无法变成切实的农业水平的提升,那么农业科技的发展实际上还是一纸空谈。

44.2完善农业推广平台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现代化农业。我国也应当借鉴他们的发展经验。从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轨迹来看,在他们的农业发展过程中,完善的运行机制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因此,福建省可以借鉴他们的经验,同时结合我国当下的发展情况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运行机制,即构建一个农业推广平台。当前,福建省在农业推广方面存在问题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缺少推广资金。因此,福建省根据实际的农业科研情况,以及实际的农业需求改变相对应的农业推广预算。除此之外,加强对资金的监管工作,避免在实际的推广过程中出现资金浪费、资金挪用等情况,从而避免权责不清的问题。假如农业推广部门还是采用以往的管理措施,没有明确具体的团队成员和各成员的具体职责,就会导致工作的过程中出现大量混乱的情况,进而导致农业推广工作的低效。

44.3搭建科技人才培养体系要建立人才培养体系,首先要明确的是对人才的需求。毫无疑问,要培养出推动农业科技发展的人才,那么对人才的要求就应当是懂得农业知识,热爱农业工作,并愿意通过努力,建立起更好的农村。建立人才培养体系的具体措施主要有:第一,为农业科技研究领域的人才创建出更好的创新环境。同时还要为他们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激励政策,例如,农业科研机构可以为科技研究人员提供股权、期权,甚至是分红等作为他们取得科研成果后的物质奖励。除此之外,在项目管理,以及科研经费管理方面也应积极地实施改革措施,给予科研人员更好的科研环境。第二,重点培育一批农业技术推广骨干。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人才定向培养机制,继续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积极引导相关专业的“三支一扶”大学毕业生到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服务。第三,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认定。深入推进现代青年农场主、林场主培养计划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探索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型职业农民{8]。5结语以福建省的具体数据和具体情况来看,我国对农业科技研发的重视程度正在逐步提高,但农业科技的具体发展情况却不容乐观。一方面是由于科技研发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另一方面是由于后期科研成果的转化存在一定问题。因此要真正实现农业科技的发展,我国相关的政府机构须加强对农业情况的调研,探究出真正适合我国的农业科技发展道路,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必将在实践中得到有力的印证。

作者:洪其双 单位: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农业科技发展研究2

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数学在实际发展中的实践意义愈发显著,此情境下,人们纷纷认为数学技术是促进高科技技术发展的实质路径,数学技术的实际运用深受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其中,数学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的现实性,更是在国家教育事业不断改革、创新发展时代背景下,被更多人所熟知,并积极利用数学技术有效提高相应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数学建模教育便由此而生。现代农业发展进程的持续加快,促使社会对农业科技人才培育提出更高要求,而数学建模教育又是新时代强化人才培养效率的新兴途径,所以,深究数学建模教育在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中的发展,具有极高现实理论价值。高志强、官春云编著的《卓越农业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以培养卓越农业人才为目标,阐述了众多有助于强化农业人才培养水平的可行性建议与意见,对人们研究如何运用数学建模教育提升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效果,有理论参考意义。对此,本文在明确掌握该书所述内容条件下,分析数学建模教育运用于人才培养的实际意义,并以此为依据,思考如何利用数学建模教育推动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创新发展。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年2月出版的《卓越农业人才培养机制创新》,汇集了众多与农业人才培养相关的改革实践理论和经验,并对相应项目研究成果与农业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实践结果,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地总结与归纳,意在通过丰富、多元的实践案例和理论成果,引领人们明确大力创新农业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性与现实意义,从而为应用型人才培养领域提升其农业人才培养效果,指引正确方向。就整体理论框架构建特征来看,本书简述中国农业教育基本知识、卓越农业人才培养改革背景的条件下,不仅清楚阐述了卓越农业人才培养的动力学机制、理论创新,还通过深层次的理论探讨,介绍、说明卓越农业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和实践创新策略,这将对人们深究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优化发展,带来极佳理论借鉴作用。由此可见,本书内容全面,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理论结合实际,可读性极高,值得大众深切阅读和研习。

数学技术具有极高普遍适用性,利于强化人们收集、整理及叙述信息的能力,使其建立专业数学模型,从而进一步解决相应问题,为社会创造更多应用价值。具体而言,数学建模教育在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具有以下作用与意义:首先,利于强化农业专业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数学建模教育实行过程中,学生须经过一系列归纳整理、提炼与加工、分析总结等环节,从杂乱无章的海量数据中筛选出所需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对已知条件实施量化工作,利用恰当描述形式表述相应数学关系。这要求学生需深入专业知识层面,及时解决数学建模中所反复出现新问题。就此,农业科技人才创新思维与综合素质、能力可在其中得到有效提升;其次,提高学生技术实操能力,展现专业理论知识实践应用性。以实际问题为对象所建构数学模型的求解过程复杂且困难,不仅对计算方式的设计与编写有严格要求,还需运用到各种数学软件。所以,学生要具备充实计算机实操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数学建模与实际问题的密切联系,也全面展现出数学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性;最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表达能力,有力增强学生协同合作意识。一来,数学建模与求解过程可为培育、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造良好环境,且学生在描述数学建模实际构建方法和求解步骤时,也能有效锻炼自身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二来,由现实角度来看,数学建模需组建一个专业团队,且要求该团队成员能与内部组织、社会外界进行及时、有效地信息沟通。

所以,学生在其中能养成良好团队合作意识。按照上述内容可知,农业院校可参考下述要点全力促进数学建模教育与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协同发展:第一,优化农业科技人才教育课程教学内容,将数学建模思想与教育方式融入课程之中。农业院校开设专业人才培养课程项目时,应着重注意具体教学内容的实时更新,在数学建模教育思想指引下,结合现代数学建模教育形式,全方位推动其教学内容的优化、完善,以此培养农业科技人才专业知识素养与综合能力同时,促使学生树立良好创新思维,进而为其日后的学习奠定思想基础;第二,全面促进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目标与数学建模教育的融合。数学建模教育主要目的是强化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与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目标不谋而合,因此,农业院校应积极推动数学建模教育在科技人才培养中的有机渗入,将数学科目视作人才培养的基础课程,并利用各数学软件与多元教育方式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以此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目标与数学建模教育契合度,促进农业科技人才个性的全面发展;第三,以强化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效率为主题,构建一支高素质数学建模教育队伍。农业院校以培养现代化农业科技人才为目标,所开设数学建模教育课程的实际运行,需要一支专业性强的教育队伍来支撑。所以,农业院校需根据自身师资力量与办学资源条件,创建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数学建模教育队伍,以便数学建模教育对提升农业科技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使相应人才培养活动效果更上一层楼。综上,数学建模教育有利于增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水平,农业院校应竭力推动数学建模教育在其实际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应用与实践,以此培养更多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

作者:余桂莲 单位: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农业科技发展研究3

0引言

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发展新农业技术的新兴模式,是集聚创新资源和人才,带动企业发展,推动农业又快又好发展的新兴力量[1]。中国农村发展和农业经济已经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转型时期,过去单纯靠数量的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当前农业发展的需要,必须从质量效益等方面来进行转变。以往先进国家和地区的实践证明:只有在科技的引导下,才能加快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是一个涵盖了农业技术发展、科技成果转化和现代农业发展的综合性服务载体。它能够搭建科研平台、企业和农户沟通的桥梁,推动农业科技成果更好更快地转化并投入使用。因此发展农业科技园区在发展现代农业、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格局、提高农业技术应用率[2]、加快我国农业强国建设进程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对园区内科技水平、发展模式和制度进行针对性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总结出优秀农业科技园区在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特征和先进经验。以此可以对尚在发展和存在问题的园区提供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和对策,以此来带动更多园区的良性发展。由于各地区资源和环境的差异性,不同地区、不同园区的区位发展因素不同,因此就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特色来建设园区,在近几年发展中,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模式多样,且各具特色。所以为了更好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农业成果转化,对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建设进行梳理与总结具有重大意义。

1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现状

1.1政策支持各地在农业科技园区发展过程中提供了财政支持、金融支持。同时也出台了针对性强的用地措施来保障园区建设用地,以支持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在当地的建设[3]。在财政支持方面,通过提供专项科研资金、贷款贴息等,让更多资金源源不断注入到园区的建设与发展中来。在金融支持方面,设立园区专项发展基金、信贷担保基金、风险补偿基金等。作为天津市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整合利用科技资源、土地资源、资金资源、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等5种资源,形成“制定政策、创造环境、加强监管、控制风险”的政策扶持总体思路,通过创新扶持政策,来使滨海农业科技园区尽快适应市场竞争、产生经济效益和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1.2科技驱动力各园区积极与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密切合作,共同搭建研究平台,在园区内部成立产学研合作基地[4]。研发新技术、新品种并在当地率先推广、试用。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通过区校融合推动品种升级,在科技的驱动下,园区内部研发出多种新品种,带来了可观收益。不少农业科技园区拥有国家级的科研中心,通过这些科研平台和科研中心,可以为园区的科技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并促进园区进一步的发展和培养更多的农业技术人才。相关数据显示,部分园区的科技贡献率高达70%。

1.3辐射作用初显,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园区推动龙头企业牵头,合作社、园区基地和农户共同参与,以及共同入股、发展订单农业等多种利益对接模式,专注客户需求,生产需求订单,二次分红等提高农户收益,鼓励农户融入到现代农业发展中。山西省大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充分发挥地理区位优势,将该区域的农村发展水平大大提升,运用新技术新成果产生的经济效益辐射带动大批农民增加收入,带动周边上万人就业,农民人均收入超3万元,提供就业岗位超万个。

1.4品牌建设取得突破品牌建设是提高研发成果知名度、提高收益的重要环节。它贯穿于整个农业生产产业链,是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支撑。各园区都致力于提高品牌知名度,以有区域特色的品牌为支撑,以企业品牌、农产品品牌为补充,著名商标、驰名商标一并发展,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品牌体系。江苏省锡山现代农业产业园围绕传统产业优起来、特色产业强起来的目标,不断强化农业品牌打造,提高农业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保障体系,积极发展农业电商,不断延伸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带动园区及锡山区农产品品牌提升和价值实现。

2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存在的问题

2.1科研投入不足且分布不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虽然我国每年的科研投入稳步增加,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从研发投入强度来看,我国研发投入强度与发达国家4%的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5]。并且东西部经费投入差距巨大。经济发达、人才聚集且资源丰富的东部地区,往往会有源源不断的经费注入,而对于发展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研发经费的投入不足。

2.2科研成果转化率低考量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研发成果是否能够转化[6]。然而现实中园区的研发成果转化率普遍偏低,主要有两点:一是园区储备人才不足,农业相关技术人才欠缺。由于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起步较晚,相应的人才保障配套措施还不够完善,吸引高素质农业人才入驻有一定难度,人才缺乏就会导致在研发过程中遇到更多的问题难以解决,这严重阻碍了研发成果转化效率。二是园区内部的协同创新机制还不够稳定,园区内部各协同创新主体会为了各自利益而出现投机行为,违反合同约定,这样严重损害了各主体间的信任程度,导致尽管研发出了一些产品和技术,但很难投入市场,完成商业化的转变。

2.3农业技术人才短缺农业科技发展和创新最终要靠农业科技人才。然而现阶段园区内部农技部门的编制偏少,这样就导致长期没有招人的指标。由于没有编制,导致很多农科院校的毕业生不愿进入农业系统进行工作,而且相关部门是事业编制,要进入都需要考试,农科院校和非农学毕业生所考内容一样,并无明显优势,甚至会在考试中处于劣势,这就导致园区内部鲜有新鲜血液注入,管理人员老化和知识老化的现象较为严重。另一方面是少数人对农业科学存在偏见,由于知识惯性和传统认知,少数人看不起农业技术人才,即使是农村的毕业生和农科院校的毕业生毕业后也不愿进入农业科技领域工作,双重因素导致农业技术人员短缺。

2.4利益分配不均利益如何分配一直是园区内部各主体协同创新存在的问题,对于园区内部协同创新来说,利益分配机制是否合理是维护园区正常运行的核心因素。因此建立一个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尤为重要,然而现实情况是利益分配不均衡十分普遍,具体表现在:①园区内部企业为了将研发成果成功转化并投入市场,会注入大量资金,但利益却要共享,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所带来的风险很容易让企业的资金付之东流,承受巨大损失。而园区内部的科研机构和高校承担的风险却相对较小,利益分配过程未考虑各主体所面临的风险程度,进而有失平等性。②各主体都是有限理性的主体,都会为了各自利益的最大化出现投机行为,对于这种投机行为却没有合理的惩罚机制。③研发成果成功转化后,其成果的归属权和知识产权没有明确界定,这也会导致后期利益分配产生问题。
3对策建议

3.1加大对薄弱地区研发经费投入对我国中西部薄弱地区加大研发经费的投入,完善政府资金投入方式,提高政府资金杠杆能力。对于有发展前景且实施效果好的项目,额外给予奖励,激发当地园区以及各主体的积极性,将用途相近的涉农资金统一拨付,形成财政合力,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确定合理的经费投入比例,在保证国家重点园区正常稳定运行的同时,划拨一部分资金到中小园区,激发中小园区的创新活力,让中西部薄弱地区园区能够有充足的经费去进行研发,研发出具有当地地理特色的产品,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3.2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农业科技园区最为重要的就是知识技术等资源的共享,从而有利于园区内部各主体之间进行合作创新,但是也不乏存在部分主体在获得研发技术后退出园区内部系统而选择单独研发并且市场化,那么合作方所面临的风险就会大大提高,并且会承担巨大的损失,这就会降低学研方进行创新的积极性,进而导致科研成果转化率低。所以要重视知识产权转化,重视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3.3制定人才保障机制各园区在制定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到农业技术人才的生活保障,提供公租房,给予一定的生活津贴,让农业技术人才无后顾之忧。同时在人才培养方面,要对农科部门和农技推广部门有所倾斜,要尽快培养年轻的农业人才,让优秀青年发挥更大能量。同时要重视专业背景,农业科学有其特殊性,不能只注重考察理论,要多注重对科学技术方面的考察。吸引了人才后,要建立农业技术人才的知识更新制度,定期为农业技术人员培训,提供知识更新的必要资源和资金,强化培训工作效率,健全农业技术人才队伍的长效培养机制,让农业技术人员在园区研发技术和产品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3.4制定合理的激励措施和奖惩机制园区内部企业作为自负盈亏的市场经济主体,会更加关注完成既定目标后的奖励以及违约后的惩罚力度。企业自始至终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一切损害其利益的措施都会及时得到企业的关注,并迅速影响企业的行为;科研院所方是长期从事专业领域研究、研发有益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产品和技术的组织,相比于企业而言,科研机构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对激励措施没有企业那么敏感。因此,为了园区内部的正常合作,要适当加大奖罚力度,引导企业诚信参与研发过程中;具体制定一些合理的激励措施来提高企业和学研方的积极性,如企业成功将研发产品投入市场,前期可以减免税收,让研发产品在市场中更有竞争力,企业因此也可以良性发展下去。科研院所完成科研目标后,可以给予一定的科研经费,让其再接再厉。通过这种正向激励,促使企业和科研院所都能无顾虑地参与到园区的科技创新中。

3.5制定合理的收益分配比例园区内各主体为了追求更高利益,很有可能会放弃合作而选择单独研发。这时,如何公平合理地分配利益是保持园区协同创新活力的核心问题,影响着园区内各主体的策略选择以及整个园区协同创新系统的健康发展。在考虑此问题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企业和学研方协同创新投入资本的多少,两者创新能力的大小以及面临协同创新失败风险的高低,而且还要综合各种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来确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收益分配比例,以此来保证园区能够持续发展。

3.6加快农业技术成果转化与推广从各类型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运行情况来看,园区对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有较大促进作用。近年来,甘肃省天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不断加快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加大科技经费投入,先后承担和协作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星火计划、省市科技重大专项等科研项目27项,取得科技成果34项,选育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28个,示范和推广318个品种和50项技术,新增效益16.2亿元。

5结语

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是优化区域产业结构、转变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提高区域经济活力的重要方式。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指明了前进的道路。协同创新作为提升园区创新活力和能力的重要途径,其创新模式需要更进一步研究与完善。充分认识农业科技园区现阶段存在的发展问题,并结合实际得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促进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发展。

参考文献:

[1]鱼坤,吴圣,张春英,等.山东省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历程、分布特点及经验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62-69.

[2]朱学新,张玉军.农业科技园区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互动研究———以江苏省农业科技园区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3,34(9):72-76.

[3]张帆.加快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N].珠海特区报,2021-12-09(007).

[4]费翔,冯俊文.现代科技园区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J].特区经济,2019(7):152-154.

[5]许奕.关于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中的一些问题探讨[J].河南科技,2014(14):228.

[6]杨震.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模式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37(10):52-54

作者:王琳杰 单位: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