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7 11:43:2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篇食品安全管理问题3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对于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部分企业或个人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忽略了食品安全管理的根本要求,造成了诸多负面的影响。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于食品安全的迫切需求,食品质量安全管理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并持续加强。
1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概念
食品质量安全无论是对于广大人民群众,还是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针对食品加工从业人员或食品加工单位的自身管理,从内部保证所生产的食品质量必须符合行业标准和国家制定的各项规定。食品质量关系到国计民生,必须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食品,绝不能以次充好[1]。二是国家食品安全监督和管理部门对于行业的监督和管理,为人民群众的饮食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驾护航,督促各食品加工单位以更高的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不断提高我国食品行业的竞争力和公信力。
2食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
2.1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首先,比较常见的就是环境中的微生物污染,例如一些生鲜农产品如果在运输过程中没有做好存贮,就容易受到微生物污染,导致食品腐败。人们食用了这些食品,轻者会出现上吐下泻的情况,重者会威胁到生命安全。再者就是化学污染,苏丹红、三聚氰胺奶粉等事件对社会造成了巨大震动,也引起了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由于利益的驱动,目前仍然有部分企业抱有侥幸的心态,利用非法化学添加剂制作食品,导致含有工业添加剂的食品流入到市场当中。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三废与城市垃圾越来越多,大量的废水流入到河流当中,一些重金属污染了土地,这些因素也都会间接影响食品的质量安全。此外,一些农民为了提高产量,往往会在农业生产中增大化肥及农药的使用量,导致很多农产品农药超标。即便是绿色食品,部分也存在农药超标的情况,这些都是制约食品质量安全提升的主要因素。
2.2人为因素一方面,部分食品加工企业管理人员重利益、轻安全,在食品加工的原材料选择上以次充好,没有严把质量关。例如在原材料采购过程中会选择价格低的原材料,而没有根据食品的质量要求采购。此外,在运输过程中没有严格落实储运条件和控制运输时间,导致部分原材料失去了原有的新鲜度,直接影响了最终的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如果在食品加工的整个过程中缺少监管,就会导致生产的食品无法达到相应的质量标准。我国食品加工单位中,小企业、家庭式作坊占据较大的份额,部分规模较小的食品加工单位并没有制定严格的管理标准,自身的技术水平能力也有限,以上各种因素的叠加,导致这些食品加工类企业根本就没有能力生产质量达标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造成了食品污染,影响了食品安全。
3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问题
3.1职能部门之间的默契和配合度有待提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意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从前想要吃饱,现在变成了想要吃好,更要吃出健康。国家也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在这种背景下,农业农村部、国家卫健委、市场监管总局等多个部门承担起了食品安全的管理职责。然而,由于我国食品安全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管理制度还需要更加全面、科学,更符合当今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实际形势,各有关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默契和配合度的情况被放大。当下,食品加工、生产、包装、运输等各个工作环节十分复杂,单一职能部门难以高效开展本职工作,部门之间的联动性存在不足。这也导致了在开展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过程当中,出现了较多的重复工作,以及少量监管空白,导致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无法形成合力。
3.2食品安全行政执法应急能力有待加强食品安全问题往往具有突发性的特点,需要制定各类应急预案,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最终质量。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在开展食品安全行政执法工作过程中应急能力不足,主要原因是人力资源不足,这成为了制约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一大要素。我国食品加工企业数量众多,尤其是一些家庭式的作坊很难有效监管。现有的行政执法人员数量明显不足,导致监管覆盖面不足,对于一些“三无”类的小作坊很难开展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此外,由于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往往都具有时间紧、任务重的特征,导致部分行政执法人员没有时间接受全面、专业的系统训练,就必须上岗工作,这也导致了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工作经验存在一定缺失,不能高效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不能对食品质量进行全面、深入的监管[2]。
3.3食品检测标准急需完善现阶段我国食品检测标准的特点是不统一,且没有完备、详细的条文支撑。不同地区的食品检测标准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各地方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由于工作任务繁重,存在信息不对等的情况,在制定食品检测标准工作中缺少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在食品检测领域存在制度不完善、不全面的问题。这些都不利于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现有的食品质量安全的法律法规并没有很强的适配性,这也给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钻空子的机会,他们利用规章制度的空白地带,严重影响了食品质量安全健康环境的构建。
3.4食品违法行为处罚较轻我国对于食品行业采取鼓励和正面引导的方式,助力其长远发展。现有的关于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条文规范,对于食品违法行为的处理方式主要以罚款为主,严重者才会没收营业执照,责令停业整顿[3]。比如,在国外,如果发现食品中有异物都会进行重罚。在我国,食品中有异物,消费者往往自认倒霉,就算消费者进行上告,对于企业的处罚也较轻。可以看出,我国法律对于食品加工企业相对包容,缺乏较强的处罚力度,一些企业会选择铤而走险。一些执法部门现有的执法标准多年来没有更新,与时代和行业的发展不匹配。
4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对策
4.1多部门形成合力,协调管理工作食品质量安全管理需要各部门形成联动联防的机制和状态,助力各项监管工作的开展。一方面,各部门要加强交流与沟通,建立、优化统一的工作平台,防止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等。在日常工作当中要形成以市场监管部门为主导,其他各职能部门协同配合的新局面。同时要注重任务的分工,尤其是各级食品安全委员会要与地方政府进行密切配合,彼此之间形成合力,共同助力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总之,各部门要明确各自的职责,夯实分管任务,对于任务分工以及各项工作流程要做出明确的规划,避免重复性工作,也要防止监管空白地带的出现,提升监管工作效率,保障食品质量安全。
4.2加强食品安全行政执法应急能力面对复杂的食品安全形势,必须打造一支执法力度强、综合水平高的执法队伍,这对于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4]。首先,作为各职能部门,要加强人力资源建设,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高效开展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其次,要注重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培训,定期邀请相关专家和学者进行针对性的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能力,使其能够深入落实国家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各项方针政策,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从而提高食品质量安全的整体质量。再次,要学会利用群众的力量,设立举报专线电话,呼吁和号召群众一旦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就要与有关部门立即取得联系。通过奖励等方式提高群众参与食品监管工作的积极性,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更加高效的完成。
4.3统一食品检测标准和制度现阶段,我国食品检测标准还没有很好的统一,这对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造成了诸多不利的影响。因此,必须统一食品检测标准和制度。第一,要统一优化食品检测标准。相关部门要起到牵头和推进的作用,积极整合现有各地区食品检测标准,形成统一的食品检测规范,废除落后、低效的食品检测方式,使得我国食品检测可以与世界一流水平接轨,避免一些食品安全方面的壁垒。第二,完善食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要制定更加专业的法律体系,明确各类食品的安全标准以及各食品加工、生产企业的责任,为职能部门提供强有力的执法凭证和依据[5]。
4.4加大对于食品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例如《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旨在加大对于食品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要将“处罚到人”作为各项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对于食品从业人员要建立个人责任制,无论是生产者还是管理者都要规范自身的行为,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和责任意识。对存在不法行为的个人要进行严厉的处罚,不仅包括罚款,也要进行其他的行政处罚,提高震慑力,规范个人或企业的行为,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水平。与此同时,也要细化违法行为,对于食品存贮、运输、加工生产、餐具消毒等内容进行细化,为执法部门开展处罚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确保处罚规范合理。
结束语
总之,食品安全与群众的幸福生活息息相关。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的今天,食品安全问题绝不能忽视。各级主管和监管部门要更加合理、高效、科学和先进地进行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
作者:徐文隽 单位:上海太太乐食品有限公司
食品安全管理问题2
在当前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也直接推动了食品生产行业的蓬勃发展,出现大量多样化食品,随之而来的食品安全问题也逐渐突出,不仅对食品生产行业健康发展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威胁消费者的生命健康,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为避免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要在食品流入市场前做好安全检验工作,食品实验室作为食品安全的保护屏障,要对检验结果负责,因此对食品实验室检验环节中的技术风险点及其质量控制对策展开分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食品实验室检验环节的技术风险点
1.1理化检验的技术风险食品理化检验方法众多且过程烦琐,检验项目较多,检验方法也各不相同。食品理化检验中的技术风险点表现在以下方面。①人员。以常见的酸碱滴定实验为例,检验结果须控制在半滴滴定液,因此对检验人员的操作手法要求严格,任何细微变化都会影响实验结果[1]。又如在测定脂肪时会选用蒸馏法,相关装置的组装、气密检查等均需要技术人员细心规范,若人员在实验中粗心大意,就易出现结果误差,甚至会出现安全隐患。②试剂。理化检验对试剂的依赖度较高,因此对试剂要求普遍较高,特别是滴定液的制备与校准,但会因为人员对采购、存储、转运的环节不重视,导致试剂作用无法全面发挥。③器具。理化检验过程中会用到天平、滴定管等计量器具,若未经过校准便直接使用,会造成检验数据失准[2]。④实验室环境。理化检验的滴定、称重等操作对实验室环境要求较高,如果温度、湿度把控不好,可能会影响数据的准确性。⑤检验数据。理化检验的最终结果会以数据报告方式呈现,而数据计算、修约、校核等工作,均是影响食品检验结果的风险点。
1.2仪器检验的技术风险添加剂、兽药残留、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残留等参数均是衡量食品安全的关键指标,更是食品检验工作中的重点,在检验中仪器设备的使用较为普遍,在仪器设备方面同样存在诸多技术风险点,具体如下。①人员。食品仪器检验比理化检验对人员技术的要求更高,检验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各类仪器的使用与维护知识,还要在每次检验前进行消解、固相萃取、氮吹等操作进行前处理,对检验人员的操作专业性要求较高。②仪器。食品检验仪器具有价格高、敏感度高的特点,校准、使用、维护等环节都会影响最终检验结果。③试剂与标准物质。选用过期或无证书的标准物质、实验用水未检测、试剂纯度不达标等都会导致检验结果出现偏差[3]。④方法。单个参数可能存在不同标准,如国家标准、企业标准、农业部标准等,不同标准方法的选择对检验结果也有影响。⑤环境。仪器检验时会用到一些有害试剂和气体,如果对实验废气、废液处理不当,或未按规定监控实验室的温度、湿度、气体等因素,可能会由于实验室环境污染而影响检验数据。
2食品实验室检验环节的技术质量控制对策
2.1规范样品抽检与预处理为保证食品安全检验的检验数据真实可靠,则要保证所抽检的样品具有代表性。因此,要在抽检前制定具体可行的方案,对抽检人员、抽检量予以确定,严格按照规范对样品进行密封、存储及转运。例如,对粮谷类样品进行抽检时,如果要检测黄曲霉毒素,样品量不得少于1.5kg[4]。此外,样品制备前须确保其状况完好,不能出现破损、污染、变质等情况,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制备操作,如对香蕉等水果中的农药残留进行检测时,需基于水果整体制备样品,而对水产品中的孔雀石绿残留量进行检测时,要将其对半分开,针对可食用部分进行样品制备与检测。
2.2规范管理外部供应品食品检验所用的外部供应品须确保供应商资质过关,才能保证其质量符合规定。在食品理化实验检测中,需用到标准品、净化柱、免疫亲和柱和滴定溶液等物品,其中标准品要确保有证,同时在使用中要重点检查,保证标准品的有效性,一旦察觉有沉淀、浑浊等情况,要立即停止使用。在真菌霉素的检测中,需用到免疫亲和柱,要保证柱容量与回收率等关键指标符合规定。微生物检验则要用到培养基,必须经过严格的质量验收才能进入实验室使用,其中标准菌株的活化、保存、传代等指标要符合标准。所有外部供应品都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包装、转运,特殊标准品还要在冷冻、冷藏、避光的环境中储存[5]。
2.3及时更新食品检验工作标准针对不同类型的食品,需根据样品类别选择适用的检验方法。《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实施细则》规定,食品共分为33大类,因此在检验前需了解标准文本的适用范围,保证所应用的检验方法与待测产品相互适用。食品检验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要对标准文本保持关注,一旦发现标准作废和更新,需第一时间通知技术部,如果为实质性变更,还应做好方法确认工作,同时上报市场监管局对变更进行认可,今后采用新标准开展检测工作,出具检测报告。针对判定标准的变革,则要组织人员共同学习,了解文件修订变化,保证检测报告的规范有效。
2.4标准化食品实验室检验流程食品检验人员的检测操作必须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和规范规定的方法,同时对检测数据详细记录。食品检验流程包括样品抽取、样品制备、预处理、分析、数据记录与处理等环节,其中有许多会对食品检验环节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因此要对食品检验流程合理控制。食品检测参数主要包括营养成分、元素、兽药残留、农药残留、添加剂和微生物等一系列指标,各指标的检测标准有差异,食品实验室检验人员要全面掌握检测标准后才能上岗工作[6]。检验过程也要严格按照相应标准开展,如果出现偏离,需取得技术负责人的授权才能继续。对数据的分析应借助计算机软件,保证符合GB/T8170—2008要求。
2.5完善检验报告的编审与批准必须保证食品安全检验报告的内容完整、填写规范、判定准确,同时要规范执行编制、校核、审批的三级审核程序。在编制检验报告时,需清晰记录检验样品的抽取、数量是否符合规定,检验方法和判定依据是否准确,检验仪器是否适用、是否在计量有效期内等,要保证报告数据与原始记录保持一致。在对检验报告的审核中,需重视报告的可靠性,查看内容和格式等重要项目是否齐全和规范。对检验报告的审核是对报告公正性和科学性的保障,能够明显提高检验报告质量。
2.6加强检验工作的监督与管控对于食品检验实验室而言,为加强质量控制工作效果,应制定年度质量监督与质控计划,采取加标回收、人员比对、仪器比对、空白试验和阴性/阳性对照试验等一系列手段对检验环节质量予以把控,从而保证食品检验结果的准确与可靠。同时,工作人员还要重视对实验室环境温度、湿度、气压等参数的控制,确保环境因素符合检验需求,如果出现环境因素无法满足要求的情况,则要选用加湿器、除湿机、空调等设施进行人为调节[7]。此外,食品检验实验室中还有许多安全隐患因素,如检验中常用到的氧气、氢气以及一些有毒、易爆的化学品,因此要对检验人员做好安全知识培训,聚焦于消防、紧急喷淋、洗眼等操作,熟练掌握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和管理方法。实验室文件管理须规范化,标准文本须为有效版本,现场记录要在规定时间内回收存档,所有原始记录要留足6年的存档期,以便日后备查。
2.7保证实验室仪器设备合规仪器设备作为实验室开展食品检验工作的关键,其性能、合规性会直接影响最终的检验结果,因此食品实验室在进行设备采购时,需了解标准要求中设备的技术参数,保证采购设备满足食品检测需求。同时,在仪器设备的使用中,还要进行校准、期间核查、定期维护等工作,尤其是重要设备需提高检查频次与细化维护内容,保证设备始终维持在良好状态。实验室工作人员须做好对仪器设备的定期维护、保养、计量工作,对于无法通过校准与核查的设备,需贴上标识防止误用,否则会造成较大的检测差异[8]。此外,仪器设备也要定期更新、优化与升级,合理优化运行参数,保证设备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2.8提高食品实验室人员专业能力检验人员的专业能力水平会直接影响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成效。①食品实验室的重要岗位人员,如技术负责人、报告审核人员等,须了解法律法规、食品标准、检验规范等方面信息,同时具备食品、化学、生物等相关专业的中级及以上职称,工作经验符合相关规定。②食品实验室检验工作的检验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人数不得少于30%,并且要求专业背景出身,至少有1年食品检验工作经验。实验室检验中用到的高压蒸汽灭菌器等特殊设备,还应要求相关人员持操作证上岗。③要根据食品实验室的检验样品类型,制定人员培养计划,聚焦于检验方法、质量控制方法、生物安全及防护和救护知识等方面,同时做好受训人员的专业能力评估,通过者才能上岗。
3结语
综上所述,食品检验实验室在防范食品安全问题的工作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其质量控制水平与食品安全有着紧密联系。随着食品生产行业的快速发展,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技术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做好对检验技术环节的风险评估以及找准质量控制对策,才能提高实验室检验质量与效率,保证流入市场的食品能够满足国家食品安全标准。食品安全行业从业者要重视对食品安全检验技术的研究,为推动我国食品安全检验工作贡献力量。
作者:岑素玉 单位:广东中科英睿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食品安全管理问题3
食品检验方法的规范性是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决定性因素,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食品检验方法也在不断完善与更新,但现阶段我国食品检验机构在食品检验方法的适应范围、结果表述标准以及人员实际操作规范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因此食品检验方法的规范性仍然有所欠缺,进而导致食品检验工作的质量也大打折扣。针对于此,对加强食品检验方法规范性的策略进行探讨就显得尤为重要[1]。
1加强食品检验水平的意义
食品检验工作不仅是针对食物成品,对食品原料、半成品、副产品以及辅助原料等都要进行检验工作,对食品进行感官检测以评定出食品的色香味效果,同时还要通过一定的化学技术检验食品中营养物质、有害物质以及添加剂等成分的含量。目前我国的食品检验技术已经能够明确判断食品的质量与安全,但检验效率仍受到食品检验方法规范性的限制,加强食品检验方法的规范性势在必行。
2食品检验类型及方法
2.1食品感官检验在食品的国标、行业标准或团体标准中,食品感官检验是检测的第一个步骤,是指通过人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嘴唇和手这些感觉器官,通过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嗅、用舌头和嘴唇尝、用手摸的方式,直接对食品的色、香、味和外观形态进行客观地、综合性地评价和鉴别。食品的感官性状能够直接反映出食品质量的优劣和真伪,食品感官检验不需要依靠设备,也不会过多地浪费检验人员的时间,因此食品感官检验已经成为了每一位食品检验人员必须具备的一门专业技能。食品感官检验是食品检验工作的第一道程序,这项工作要求食品检验人员要具备相当敏锐的感觉器官。此外,还要通晓食品质量的基本常识,准确、迅速地判断出食品是否出现感官性状异常。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对食品感官性状异常进行了明确而严肃的规定,当食品发生了一些微小的变化时,且这些变化无法通过理化检验被发现,感官检验可以直接进行鉴别。通过感官检测,一旦发现产品质量问题就可以省略后续的其他检验工序,感官检测至关重要。例如,肉眼可以直接发现食物是否发生了霉变;食物刚变质时,可以用嘴巴品尝出。
2.2食品理化检验理化检验的主要依据是分析化学,食品检验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检验项目和检验指标选择与之相对应的检验方法。根据食品检验项目的不同可以将所对应的理化检验方法分为无机和有机两大类,其中在针对无机成分进行检验时,在对微量元素铜、铁、锌和铅等进行检验时,主要会使用原子光谱法、离子光谱法、电化学法和分光光度法等检验方法。此外,还需要格外注意的一点是,近几年由于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标等问题频发,尤其是亚硝酸盐和重金属元素含量超标的问题比较多。例如,经常看到腌制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超标和蔬菜农药残留导致汞含量超标的报道,针对汞的含量检测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关注[2]。无机元素汞主要是通过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光谱法来进行检测;而对食品中有机成分如食品中的有机氯、拟除虫菊酯等农药残留,会普遍使用气相色谱、分子光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方法进行检验[3]。食品检验科学发展至今已经能够达到十亿分之一的准确性,但由于食品检验的准确性还会受到食品检验方法规范性的限制,因此不断提高食品检验方法的规范性仍然是食品检验行业有待解决的一个重难点。
3食品检验的现状
3.1食品检验技术水平落后目前我国对于食品检验技术和设备的研发缺少资金投入,食品检验经常因为缺少先进的设备以及技术,导致无法精确地检测出食品中所存在的安全风险,一旦携带有害物质的食品被大量投入到市场,会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这也正是近几年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我国的食品检验技术仍存在不足,还需要不断地更新食品检验设备和提升检验技术水平,以此确保食品的安全,保障我国人们的健康与安全。
3.2食品检验实际操作不规范食品检测的操作是否符合规定将直接决定检测结果是否准确,食品检验人员不仅肩负着食品检验机构的企业形象以及政府的公信力,同时这项工作也肩负着广大消费者的日常食品质量安全,是保障社会居民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因此食品检验人员必须以严谨的态度对待食品检验的全过程,严格地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操作,不可以遗漏任何环节。但是目前我国部分的食品检测人员并没有严格遵守食品检测规章制度,不够重视食品检验工作,注意力未完全集中在食品检验工作中,更有甚者还会经常将其认为不重要的环节省略掉,导致实验操作不合规,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4]。
3.3食品检验结果表述不规范现如今食品检验工作需要检测的内容范围较为广泛,为了方便结果使用者对检验结果的理解,我国也出台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对食品检验结果的表述进行规范,但是目前我国的食品检验机构根据国家相关表述规范所出具的食品检验报告,仍然有许多不规范之处。3.4 检验方法适用范围不明确目前我国所采用的食品检验方法数量众多,要求根据检验项目的不同以及指标的不同将对应的检验方法分为无机和有机两种,并且对食品检验方法的适用范围进行了划分,尽管如此,现阶段食品检验方法的适用范围划分仍然不够明确,因而很容易导致食品检验人员在进行检验工作时需要从多个标准方法中进行选择,如果所选择的检验方法不能作为该检验项目的最佳方法,那么就会影响食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加强食品检验方法规范性的策略
4.1促进设备技术发展规范化建设现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食品的检验设备也在不断更新,各种新型的检验设备层出不穷,我国的食品检验行业目前需要积极引进先进的食品检验技术和设备。①新型的食品检测设备与传统的设备相比具有更好的检测精准度并且可以更快地进行食品检测,可以有效地提高食品检验的工作效率和检验结果的精准度,进而避免检验结果出现较大偏差,有效地保障食品安全。②新型检验设备的操作方式也更为简单和智能化,不同于一些传统设备的操作繁杂性,新型设备可以使检测人员省去许多操作流程,提高了检验的工作效率。在食品检验过程中,要积极引进和应用这些新型设备,加大对于新型设备的资金投入,及时维修或者更换传统的老旧设备,并且在使用新型设备时,严格规范检测人员的操作,避免新型设备由于使用不当导致设备受到损坏。积极运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可以有效提高检测方法的先进性和合理性,促进食品检测方法的规范性建设[5]。
4.2规范食品检验分析工作的操作规范食品检验分析工作是加强食品检验方法规范性的重要基础,这也就要求食品检验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规范,针对不同的检验内容采取最标准的检验方式和方法,从而确保食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基于此,食品检验人员务必要做好两方面工作内容。①做好能够接触到的被检验食品的所有基础信息分析工作,确保食品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落实到位。②做好被检食品检测结果表述准确性的分析工作,从而帮助食品检验人员更加准确地选择检验方法,进一步促进检验人员规范后续操作,减少检测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从而使食品检验的结果更加准确,也更有科学依据作为支撑,有效避免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同时,食品检验人员还应该采取措施确保检验结果无误。例如,对同一项检验内容采用不同的检验方法进行检验,将不同方法所得的检验结果进行反复对比,尽可能降低差异性。
4.3强化检验过程中的文字使用规范规范食品检验过程中的文字使用,注重对于相关文字的斟酌,可以有效地加强食品检验方面的规范性建设,帮助食品检验人员开展更为科学的检验工作,也能方便使用者及时了解检验结果。食品检验的规范性建设过程中,加强对于文字的规范,可以有效地减少检测人员对于文字的误解,使检验人员更好地理解检验方法,提高检验人员的检验工作效率,提高最终结果的准确性。在对于食品检验的流程和检验方式方法文件的制定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文字的斟酌,对食品检验中常用到的专业性术语进行仔细推敲,对于容易产生误解和歧义的词汇或者语句应该进行醒目地标注,提高检验人员对于检验方法的理解程度。食品检验机构也应该加强自身的规范性建设,对于检验方法文件的制定进行严格规范,规范专业术语的统一性,在检验方法文件制定后进行严格检查,对于有问题的地方及时整改,确保文字的规范性。
4.4积极分析企业产品标准规范性在食品检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企业没有相关检验标准的现象,缺乏检验标准严重影响了食品检验的规范性。针对这一问题,企业必须加以改进,进一步规范企业检验标准。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产品特性来制定产品的检验方法和检验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对于产品的微生物检验和理化指标检验都比较容易,且均可采用国家标准,但还存在一些没有相应标准的检验项目,针对这些项目则需要企业查找相关文献,利用相关文献来确定检验方式。企业自行制定产品的检验标准和方式应该以国家标准为基础,以国家标准的编写格式和相关数据为参考,确保制定的检验标准可以有效地规范检验工作,确保其可以真实地反映产品质量,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6]。
5结语
综上所述,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现如今社会居民关注度较高的一个话题,加强食品检验方法的规范性已经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针对于目前我国食品检验方法中所存在的不规范问题,我国有关部门要完善食品检验制度与相应的监管制度,各个食品检验机构要积极引进新的检验设备和技术,重视食品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加强食品检验工作的监管力度,不断提高食品行业的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周海容.我国基层食品抽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有效解决方法分析[J].食品界,2021(2):97.
[2]郑铖.探究高效液相色谱法在食品添加剂检测中的巧妙运用[J].食品界,2020(12):123.
[3]傅旻昊.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在食品添加剂检测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35):167-168.
[4]段丽栗.政府购买食品监督抽检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9.
[5]黄晶,蔡德玲,陆江成,等.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抽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究[J].中国食品,2021(9):132-133.
[6]李雪,马倩.农产品食品安全新形势下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完善策略研究[J].中国食品,2021(22):118-119.
作者:吴慧娟 单位:汶上县市场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