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范文3篇

时间:2023-02-16 11:06:1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篇大数据背景范文3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大数据背景范文3篇

数据背景范文1

在新时期下,大数据技术已渗透至各行业并获得较为广泛的应用,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环境也发生巨变,传统的工作理念已跟不上时代前行的步伐,需要结合数据时代下审计工作的新特征对审计风险识别与评估手段进行改革,应对前行途中遇到的困难,让风险防范极具可行性和针对性,让评估与识别工作愈发可靠。

一、相关理论概述

(一)内部审计含义。企业内部审计是由特定部门和单位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工作,以确保咨询活动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在企业中内部审计属于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影响企业整体运营效果的关键。内部审计工作是为了满足企业当前发展的需要,着眼于实现企业自身的发展价值,有助于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提高企业价值。

(二)内部审计风险的内涵及特征1、内部审计风险内涵。内部审计风险指的是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在围绕企业内部各项生产与经营活动开展审计工作时,没有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漏洞,从而导致最终给出的审计意见不科学、不合理。存在内部审计风险时,会对企业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企业内部审计不可避免地会面临相应风险。2、内部审计风险特征。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特征有:(1)不可避免性。内部审计风险客观存在、无法规避。很多时候,由于内部审计人员主观判断失误,就容易引发审计风险,而这种由主观因素引发的风险,具有不可避免的特征。(2)普遍性。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可以说在每个企业中都会存在,只是风险大小不同,对企业造成的结果也会不同。(3)持久性。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审计风险贯穿于审计全过程,在内部审计工作前、工作中以及工作结束后,都可能潜藏着审计风险。

二、大数据技术对企业内部审计的影响

(一)提升审计工作效率。大数据技术在内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是审计方法的创新,也是企业改革的重要方面。审计方法和审计模式的创新,促进了审计工作不断精确化。审计系统对数据进行全面查找,集中攻克审计工作重点,有效地避免了难以发现审计工作漏洞而导致整体工作全面瘫痪的情况出现。通常企业使用审计软件对公司的凭证、账目、报表等资料进行内部审计。如果能够利用大数据技术为企业内部审计进行检查整改,可以保证内部审计的全面实施,更有效地完成内部审计目标。

(二)促进企业管理的科学性。传统审计的主要目标是确认财务信息的一致性和真实性,要求审计人员检索、比较、分析以及归纳总结大量数据,难以分析出数据之间的隐含关系。随着大数据技术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在数据提取技术领域,它允许内部审计师快速地分析相关数据、提取有关审计信息。内部审计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取得了重大进展,在较短时间内对信息进行整合及分析,总结出企业各方面经营情况特点,发现运营规律。企业管理层也可以根据大数据的计算和分析结果,清晰地看到企业的发展状况,为企业制定相关、科学和可行的战略,为科学合理决策过程提供重要依据。

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

(一)内部审计环境问题。中国经济的变化从宏观上体现为市场的变化,微观上则体现为企业的变化,企业中内部审计的内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内部审计工作不仅是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合规性进行审计,还要对企业经济效益和内部控制等内容进行审查。在大数据背景下,传统审计工作往往停留在可见的内部数据和有限的外部数据中,但网络的发展让审计对象发生了改变,大量审计线索“涌现”,从而使审计内容更加复杂。与以往企业只经营一两项业务不同,如今企业经营的业务充斥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小至生活物品,大至衣食住行。企业经营业务的变化不仅仅体现在业务的种类上,也体现在业务的数量上。企业中各项工作活动或者是财务活动等有许多是通过互联网来完成的,业务形态呈现多元化态势,涵盖多领域、多区域,数据逻辑关系更显繁杂。由于公司的管理理念与关注点没能随着时代的发展重新聚焦以及管理者理念的不足,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这会导致恶性循环,不仅降低了内部审计的监察作用,还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随着国家对内部审计的持续关注,关于内部审计的要求也多了起来。企业现有的内部审计制度的可操作性不强,仅有理论指导意义,屈服于形式主义。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在进行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没有认真遵守且实行国家的政策法规。例如,对数据需求、数据分析等的要求以及大数据审计系统流程规范等体系均未明确规定。这也就导致企业审计环境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二)内部审计机构问题。企业内部机构相对来说是比较丰富的,这些机构的特点各不相同,对审计工作执行的基本目标也不相同。在信息时代,企业其他部门都在迅速更新,但由于投资不足,内部服务设备不足,审计工作不能与其他部门、审计单位的设备同时进行。有些数据无法直接采集,限制了数据处理的质量和速度,严重影响了审计效率。内部审计机构本身是一种企业的内设机构,内部审计机构开展的具体工作,必须要接受相关机构负责人的具体领导,向机构本身提供服务,这就使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职责产生了改变。内部审计部门职责内容不全面,职责分配和分工协作存在“缺口”,很容易受到企业本身利益的限制以及领导人员的主观意愿的影响。实际工作中,部分内审部门受到各级管理层的制约,承受着权力压力而导致工作独立性不足,审计人员可能会考虑到利益环节情况,不能以公正的态度进行各环节审计,影响了内部审计资源和力量的整合以及风险防控能力的提升,直接影响到最终审计报告的质量,使之真实性和可靠性不足,留下潜在风险隐患。另外,企业中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有一些企业会将内部审计机构以及监督机构合并为同一个部门来开展相应的工作,甚至有的内部审计机构的领导人员负责多个方面的工作,内部审计工作执行与落实不严,导致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作用未充分发挥,使其无法正常履行内部审计的工作职能,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三)内部审计人员问题。现如今专业人才缺失问题在各个领域各个行业都存在,由此可见,每一个企业都应该重视这方面的问题。当前的审计人员虽然单项能力突出,但综合能力较弱,自身的知识水平没有进行及时的更新,导致部分人员的能力更多的局限在了财务知识上,对大数据技术的操作了解较少。这也是导致对新的内部审计系统业务流程不熟练的原因。企业中一些员工对大数据内部审计持怀疑态度,没有意识到现阶段想要企业能够更好地发展,更好地开展内部审计治理公司,就必须结合当前的大数据技术。更为严重的是,企业的一些管理者把内部审计看作是对问题检查的工作而已,这种工作的实施影响了企业职工的团结和稳定,使内部审计的效率低下,削弱了企业的管理。对于企业来说,领导目光长短决定了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水平。保持着观望态度是一种不积极不主动的错误思想,很容易使得内部审计在新型财务管理模式下无所建树。因此,一名合格的内部审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审计知识,还需要能够结合公司的特点规划审计流程。如果内部审计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并对其工作提出严格要求,内部审计风险就会相对较低。反之,如果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水平比较低,就会导致审计工作中产生极大的风险。总地来说,由于审计人员没有认真去学习一些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导致计算机操作相关工作难以顺利开展。而且大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对业务流程不敏感,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依旧受到传统内部审计模式与方法的制约。

四、大数据时代企业内部审计风险防范建议

(一)建立联网审计环境。目前,在审计实践中的数据收集方面,除了现有的收集方法外,还可以在大数据环境中使用其他数据收集方法,形成联网审计的基础。联网内部审计一般是以内部往来为基础,建立一个连接财务部门的系统和被审计的网络审计系统。首先,企业要想更好地建立联网审计环境,最重要的是应构建完善的联网内部制度。可以建立内部检查模块,对各行业业绩进行监督,大大提高反馈效率,在整个系统内建立沟通和业务信息审计制度,加强对运营人员的自我评价,提高员工绩效,避免重复劳作,及时识别风险因素,加强风险管理能力。其次,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审计平台,可以做好数据采集、资源整合、数据分析提取等工作,提高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绩效和效率。利用计算机对相关的数据资料进行收集、处理和分析,一方面可以有效地降低审计成本,另一方面能够科学合理地设置联网与现场审计项目,有效合理地配置和充分地利用审计资源,提高内部审计的监察作用,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保障。最后,企业在建立联网内部审计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策略。总体规划就是在建设时考虑全面,多方面地进行规划部署。分步实施是为了能够节约时间与成本,在实行系统时将整个方案分阶段,然后分阶段实行各个方案。随着联网审计的建立,将企业的财务和业务数据以电子形式全部录入到信息系统中,建立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

(二)健全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在变化多端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应该将自身的发展情况和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让企业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加强企业对审计部门各方面的管理,建立专业统一的审计团队。利用大数据时代企业从多角度看待信息化的优势,进一步完善企业审计机制,多角度和多层次看待审计工作。通过风险预警机制来减少审计风险,同时重视各类数据的安全存储来切实有效地提高审计机构的独立性。首先,为了健全内部审计机构,企业需要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利用大数据信息,可以进一步推进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建设发展。除此之外,为了能够确保审计质量和内部审计的有效实施,企业还可以运用远程审计,强化审计监督机制。有效的审计监督可以及时发现企业内部审计中的问题,做到早发现早解决。其次,要明确各个审计人员的工作任务,监督范围要遍及企业的每个工作项目,建立独立的审计机构,在管理上直接受党组织和审计委员会领导,使审计人员可以用公正的态度、客观的角度进行后续的审计工作,免受管理层约束。增强审计机构独立性的同时,在分配工作任务时,要注意不能将大量的工作任务集中于一个审计人员身上,每一个人员的工作任务要注重与该部门的工作性质以及工作量相适应。最后,要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各个部门的信息共享,从而提高企业审计工作效率。任务要与责任相适应,根据每个审计人员的任务完成度进行考评,可以通过多元化培训提升审计人员的信息收集能力、互联网技术水平和审计基础理论水平,实行个人负责制,以此来激发工作人员对企业审计工作的责任感。

(三)强化审计专业人才培养。大数据时代审计的推进和发展离不开政府和行业协会的顶层设计作用。首先,在政府和社会层面,推进大数据审计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建立健全大数据审计的相关法规制度;加强对系统和软件供应商的监管;提高行业标准;打造审计数据分析平台;将大数据纳入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相关课程。其次,审计人员方面,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备创新意识、逻辑分析能力以及充足的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技能。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对传统内部审计方法进行总结,然后将传统的内部审计与大数据模式下的审计系统相结合。在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时,工作人员可以接受这种全新的审计手段,接纳这种新的审计方法。要能够将审计相关的信息录入到系统平台,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管理现场审计工作,实现内部审计信息的科学管理。总而言之,内部审计要与大数据技术结合完善制度,规范标准,提高人员素质。拥有完善的制度可以建立规范的内部审计机构、良好的人员素质可以提高内部审计的实施、共享的信息可以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对于企业来说,要实现长远的发展,就需要重视这些工作的实施。企业审计风险的规避涉及到的内容极其丰富,必须通过新的思维来进行审计活动,更好地规避风险,使工作的重点能够转移,有效地防止经营风险的产生。另外,对于企业审计风险的规避,需要政府以及企业方面共同携手,使整体环境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使企业审计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

作者:宋鑫焱 王小萱 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大数据背景范文2

在大数据环境下,企业通过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可以保证资金在流动过程中可以满足一定的安全性,同时也能最大限度提升企业资金管理水平,使企业在未来实现更加长远稳定的发展。但是,在大数据影响下,也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迎来了更大的挑战,数据资源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企业在未来发展中,要想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就需要对现有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与完善,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更加长远稳定的发展。

一、大数据概念分析

大数据主要是利用了新的处理模式,将数据信息进行整合,从而更加精准地开展信息分析、管理及处理等工作,并制定出合理的决策。结合“大数据时代”中的理论内容进行分析,其特点主要体现为多样性、真实性、效率性及系统性等几个方面。从技术层面进行分析,大数据的产生,与云计算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主要是因为大数据不能进行单项处理,其处理方式是分布式架构。另外,大数据必须融合云计算分布式处理方式。在云时代发展环境下,大数据发展逐渐受到各个领域高度重视。结合相关的研究结果可以了解到,大数据的数据来源主要包括非结构化与半结构化两种类型。其中在现代企业数据结构中,非结构化数据所占比例在80%左右,并且每年这些数据的增长率在60%左右。[1]

二、大数据环境对企业财务管理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在大数据环境下,企业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要求,需要对现有的财务管理方式进行创新与完善,才能最大限度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将数据应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可以对财务管理工作起到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具体主要体现在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利于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效率。基于大数据背景,可以降低传统财务管理工作对于人力的依赖性。通过先进技术作用的充分发挥,还能对数据处理流程进行不断简化,保证数据处理结果满足一定的准确性与有效性,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可以实现明显提升。第二,有利于提升企业风险管理效果。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有利于对企业各项财务数据进行系统整理与分析,通过对最终所分析出的数据结果,可以明确企业未来经济发展状况,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非常重要的参考数据,同时有效规避各类风险问题的产生,有效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发生概率,保障企业风险管理效果。[2]第三,有利于推进企业财务预算工作高效实施。预算管理不但能促进企业内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同时还能帮助企业对内部资金合理分配,最大限度发挥出资金的使用效益。财务预算是在大数据技术基础上开展的,所以大数据环境有利于财务预算工作的高效实施。

三、大数据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信息存在局限性,质量较差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主要是通过人工来收集和分析整理数据信息,导致财务管理工作效率非常低,同时所收集到的数据也比较有限,无法保障财务数据准确性。由于人工采集数据在可靠性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所以会影响到财务管理工作的全面性,导致财务人员会出现错判或者是误判等现象,从而给企业经济带来非常严重的损失。[3]
(二)财务信息不及时,时效性较差虽然计算机技术在我国各个行业中实现了广泛应用,但是与国外一些先进国家相比,我国计算机技术起步较晚,所以在企业财务信息化及技术等方面仍然还存在一定的缺陷,缺少完善的财务信息系统,且财务信息时效性比较低。特别是对于一些规模比较小的企业来说,由于受到自身规模的限制,在财务信息系统建设中,所投入的资金与人力有限,大部分交流工作都需要人工来完成,从而对企业发展形成了非常严重的阻碍。

(三)财务管理水平较低,信息共享差对于我国现代企业而言,其创新能力仍然比较低,自主研发的信息化财务管理软件非常少。同时,企业财务部门往往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比较少,缺少信息沟通与交流,所以经常会引发信息不对称,或者是信息没有及时共享等问题的出现。[5]另外,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往往将重点放在了内部信息上,而没有对外部信息引起重视,这就造成企业内外部信息不匹配,同时信息沟通不及时,从而对企业决策产生了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6]

(四)缺少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我国开展财务数据信息化处理工作时间不长,导致目前在企业中仍然缺少复合型的专业人才。大部分财务人员对数据信息化的处理能力较低,对大数据技术掌握不全面。而技术部门工作人员虽然具备信息处理能力,但是对财务管理知识又不了解,从而影响到财务信息数据处理的科学性。[7]

四、大数据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迎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大数据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迎来的机遇大数据时代发展环境下,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可以拓展数据收集的范围与深度,使财务数据分析及处理工作可以满足科学性,同时也能保证财务数据分析决策更加准确,满足未来经济发展要求。在我国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其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提升,对于企业财务信息化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因为受到大数据环境的影响,企业在提供大量数据信息的同时,还能对信息收集途径不断拓展,减少因为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所产生的负面影响。[8]企业通过使用大数据技术,可以提前判定市场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在财务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经营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目标,提出预测性的财务意见,有利于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及经营风险控制能力。同时,对于大数据技术而言,因为本身具有一定的多元化与系统性等特点,不但涉及大量的数字化信息,同时还包括文字、图片及视频等。通过对大数据技术进行分析,筛选出其中有效的数据信息,可以为企业经营决策人员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进而促进企业创造力实现明显提升。在大数据技术中,通过对大量数据集合进行分析处理,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财务数据,并保证财务数据准确性。在大数据技术支持下,企业可以构建财务管理信息化共享平台,实现云储存,有利于最大限度降低企业成本投入。大数据通过对企业内部与外部信息收集与整理,可以帮助工作人员及时发现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提前做好风险控制管理工作。大数据技术可以为企业制定出最为合适的财务分析工具,并保证财务分析工具在使用过程中满足一定的智能化及科学化要求。在大数据环境下,可以加强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工作之间协调性,使财务部门可以对企业经营状况全面了解,保证工作内容可以满足一定的系统性,帮助企业重新做好财务框架规划工作。[9]

(二)大数据环境企业财务管理迎来的挑战在大数据环境下,企业所面临的数据信息不断增加,这需要企业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而目前企业并不具备数据储存及数据处理等条件,也不具备自主研发海量数据处理及挖掘能力,特别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对大数据的处理分析能力明显不足。大数据的应用对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以往的财务管理模式而言,主要是采用简单的记账方式,在出现问题之后,才会采取措施加以处理。在大数据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应面向智能化及信息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并将原本的事后处理模式转变为事前预防与事中处理。基于大数据环境下的财务管理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具有非常明显的价值性,而财务管理模式的转变,是现代企业所面临的新的挑战。大数据技术对财务管理人员自身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管理人员不但要掌握基本的财务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以实现对大数据技术的合理使用,在对自身经营发展特点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开展个性化的分析工作。[10]计算机技术在我国起步比较晚,导致企业人才储备不够,因此,培养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是目前企业所面临的重点挑战。

五、大数据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建设策略

在大数据环境下,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模式转型,需要采取多方面策略。其一,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与工作人员而言,应该加强沟通与交流,做到与时俱进,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形成创新性的思维理念。从培养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入手,最大限度提升财务管理人员专业性与素质水平,从而为财务管理信息建设奠定基础条件。其二,制定出科学、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一)形成大数据管理思维理念大数据不仅是数据处理技术,同时也是一项重要的信息化和科学化的管理方法。第一,在企业整个核心管理部门中,财务管理部门属于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将大数据思维与技术融入到财务管理工作中,为财务管理开展提供高效的管理方法,同时为企业决策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信息技术,保证企业决策可以满足科学性与有效性。第二,在企业规模不断拓展的背景下,在面对大量的财务数据时,也只有大数据技术可以对其进行更好的分析与处理,所以,企业只有形成大数据管理思维理念,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从而更好地应对大数据环境下所带来的挑战。[11]

(二)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组织结构创新工作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企业按照具体职能设置了组织机构,通常将财务部门划分为会计部、财务部及资金部等几个部分。在大数据环境下,企业需要对现有的财务管理组织结构进行创新与完善。第一,在企业财务部门中,应该设置专门的财务数据管理人员,或者是成立单独的财务数据管理小组,主要是负责数据的收集、挖掘与分析。受到自身条件限制,部分企业不能构建大数据财务管理体系,但可以通过购买第三方数据平台的方式,设置专人对数据进行管理与分析[12]。第二,在对大数据技术充分利用的基础上,可以加强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尤其管理人员,可以对企业经营发展状况全面了解。企业根据掌握自身发展特点,可以对现有的财务管理组织进行重组。企业通过采取新的制度与财务体系,有助于将财务管理工作贯彻到每一个环节中,最终实现扁平化的财务管理流程,有助于最大限度激发财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构建大数据财务管理系统企业要想从大量数据中及时筛选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应用大数据财务管理系统。使用大数据财务管理系统,可以对企业现有的数据信息进行挖掘,从而为企业提供更加全面的数据信息,明确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第二,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条件情况,构建出满足自身要求的大数据财务管理系统;也可以购买第三方数据平台使用权。企业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能发挥出非常好的效率,同时也能减少各项管理成本投入。[13]

(四)构建完善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制度企业应构建出完善的财务管理信息制度,通过制度实施,促进管理工作全面开展,同时制度也能对工作人员行为起到约束作用,使企业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企业还应构建信息化的网络平台,将企业自身情况与网络资源之间有效融合,对目前信息不对称与不符合实际等问题合理解决。企业在开展财务信息建设工作时,应加大相应的监督管理力度。在大数据环境下,企业应对现有的网络技术充分利用,对各项资金使用进行严格监督与管理,避免各类资金浪费问题的产生,最大限度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六、结束语在大数据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迎来了更大的机遇和挑战。企业应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对现有的财务管理方式进行创新与完善。企业应形成大数据管理思维理念,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从而应对大数据环境下所带来的挑战。财务人员应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性,掌握更多的技术方法,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构建出完善的财务管理信息制度,促进财务管理工作可以得到高效开展,使企业实现更加长远稳定的发展。

作者:臧春玲 单位:广东省监狱管理局警务保障中心高明监狱分中心

大数据背景范文3

一、引言

2021年,审计署在《“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强调,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创新审计方法,构建审计全覆盖的格局,提高审计质量。实现审计全覆盖势必加大审计任务量,要求改善传统审计方法,运用大数据技术,创新审计方式,提高审计效率。当前大数据审计处于发展过程中,在数据采集、管理、应用中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深入分析大数据技术形成的审计风险成因和对策能促进我国大数据审计信息化建设,更能丰富大数据审计理论研究,推动审计工作在大数据环境下的健康发展。

二、研究背景

国内学者针对大数据技术对审计造成的影响进行了一定的研究,现对他们的研究成果进行简单分析。秦荣生(2014)认为,大数据时代为实现审计模式的突破,审计人员应当在审计过程当中转变传统的审计思维,对事务所和审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吴毅(2016)认为,复合型人才成为影响审计风险的关键因素,大数据技术提升了对人才的需求,复合型人才影响审计风险和效率。商思争(2018)认为,大数据技术在审计过程中的应用不能消除非抽样风险,需要审计人员在行动和思想上进行转变。陈伟(2018)认为,当前未建立健全获取被审计单位数据相关的机制,影响审计取证,成为产生审计风险的主要因素。舒畅(2019)认为,由于计算机软硬件跟不上大数据处理的要求及审计数据分析方法的不适应性,会产生数据分析的风险。目前文献对大数据审计模式发展趋势持向好发展态度,同时对带来的审计风险分别提出了观点。本文也从大数据技术背景出发,分析审计风险成因及相应的对策,期望对理论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三、开展大数据审计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促进审计工作效率的提升在当前审计工作中常涉及大量、多样化的数据,传统审计方法面对大量数据时只能进行抽样分析,而且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通过大数据审计进行分析,可以有效解决传统审计方法中面临的困难。大数据技术能够通过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对大量、多样化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审计工作中如果能合理利用大数据技术,可有效促进审计工作提质增效,还可以检测出企业违规等风险,可以准确分析出有效数据和疑点,通过云计算提高速度,也提升审计工作效率。在面临数据繁杂的情况下,合理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尤为重要,在进行数据采集和筛选时,审计人员也应当集中精力进行分析,让大数据更好地为审计工作服务,节省大量时间,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二)有利于实现审计全覆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面对被审计单位数据量大和数据间的复杂关系,审计人员无法通过传统的审计方式对信息做出准确判断,依靠大数据技术,可以高效整合审计相关信息,准确发现问题,突破传统审计中随机抽样的方式,规避审计抽样风险,实现审计覆盖面的扩大,快速准确得出多层次、全面的审计报告。

(三)有利于抓住审计重点规避舞弊风险通过大数据技术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快速、准确发现财务、业务等方面的异常,大数据的精准性能够让审计人员将非财务信息转化为有用的信息,找出更精确的信息,有效抓住审计重点。通过大数据技术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项目进行分析,可以有效降低财务舞弊风险。
四、大数据背景下审计风险成因

通过数据背景下审计风险成因进行分析,能够从问题导向出发,有针对性改善审计工作模式,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具体的审计工作流程见图1。本文针对大数据时代产生审计风险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一)法律法规不健全带来的审计风险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能够有效规范审计主客体的行为,为审计工作提供法律依据,降低审计风险。实践当中,对于大数据信息技术在审计工作中应用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不明确,再加上监管不足会增加审计风险。近几年来,审计署印发大数据审计相关的指导性法规,提高审计效益,保障审计质量,但现行的法律法规未涉及大数据审计相关的具体内容,对于数据采集、处理、应用、管理等相关的流程缺乏法律法规的支撑,另外,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分析取得的审计证据、得出的审计结论也需要法律法规进行支撑。新修订《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有权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包括电子数据等资料,审计机关对电子数据进行分析后的结果需要被审单位配合进行核实,但在具体工作时,相应地法律法规未明确规定,这使大数据审计模式及得出结论的合法性面临巨大挑战。

(二)审计主体带来的审计风险审计主体是指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审计风险。专业胜任能力体现在职业道德水平、知识技能和职业判断方面,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对审计人员的知识技能提出了挑战,要涉及多方面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快速发现审计风险,更高效地完成审计工作。审计专业人才需求加大与高校对人才的培养步伐缓慢之间的矛盾,造成审计人才匮乏,影响大数据技术下审计风险的识别。另外,在大数据时代,审计工作模式发生变化,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应当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审计工作模式的创新,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因缺乏有效方法产生较大审计风险。审计工作要求的独立性对审计人员也提出较高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在开展大数据审计方面无法发挥独立性,带来一定的审计风险。

(三)数据采集过程中的审计风险从数据本身来看,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健全和执行情况对大数据审计有效性产生一定影响,不健全的内部控制将影响数据的真实性,审计时将不真实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难以识别出漏洞和弊端,掩盖了重大错误,产生较大审计风险。采集数据的真实性无法保证,被审计单位提供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没有好的验证方法进行识别,往往会存在人为修改财务数据及用虚假资料伪造经济业务的情况,无法保证采集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另外,审计机关的审计平台与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信息系统之间目前未能实现数据访问与共享功能,出现被审计单位不提供或不完全提供数据的情况,数据存在不完全、不连续、缺乏时效性的情况。

(四)数据分析和使用过程中的风险在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业务等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时,审计人员往往会因为过度依赖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而忽视信息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对审计结果产生的不利影响,电子数据易被伪造,也存在数据丢失的风险,引发较高的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如不能用大数据思维的审计思路开展工作则将面临从原始电子数据到最终审计证据完整性的风险,使得数据分析得出的结果与审计思路相悖,审计质量下降,造成风险隐患。

(五)数据管理中产生的风险大数据审计涉及大量的数据,在数据管理中存在数据丢失、泄密等风险。具体表现为因防护措施不到位、加密不足等原因导致数据在集中存储时遭受恶意攻击,数据被窃取,造成数据丢失、泄漏等风险;因使用非专用设备对保密数据进行处理导致数据被泄漏;数据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无法对运营维护公司的子系统操作进行有效监控的风险;没有制订审计专网和本级分析网准入策略,对终端和移动存储管控不严,使得审计专网终端和互联网终端混用,造成数据管理风险。

(六)审计方法滞后带来的风险大数据时代,审计手段不足和审计方法落后会制约审计工作的开展,在实际工作中,审计内容、时间安排、审计形式、结果应用等没有制度化约束,整个审计流程不完善,尤其是对审计方式、内容、对象、频率等不明确,在构架审计系统闭环管理方面不到位,往往会因为某一环节的问题导致审计风险的发生。审计手段与方法缺乏创新,也表现在审计人员对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审计工作中的意识弱,现场核实取证缺乏实效性。

五、大数据背景下审计风险的有效对策

(一)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保障审计工作顺利开展将大数据技术与审计工作融合是发展趋势,国家要结合大数据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审计工作顺利开展,审计工作在大数据背景下能有法可依,为审计事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支撑。健全的法律法规是大数据下审计人员完成审计任务的重要前提,健全的法规能够有效规范审计人员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能合理降低审计人员失误率。法律法规中关于大数据审计所涉及的多个方面不够完善,国家应对法律规范进行完善,对大数据审计中的技术指标进行具体规范,降低人为差错产生的风险。通过法律形式对收集数据平台进行统一规定,可有效防止数据被攻击,法律法规还应当明确数据的共享机制,提供合法合规的大数据环境,在发生审计风险时,要进行相应的源头追溯,明确相应法规和处罚措施,对违规人员进行严厉处罚。

(二)建立大数据共享平台,降低数据采集风险在大数据审计中,我国相关部门应当根据当下面临的困境,把握时机,将审计工作与大数据相结合,推进实施审计全覆盖。积极探索实现大数据共享平台,通过成立大数据分析队伍专门进行大数据分析,处理平台问题,提高数据分析效率,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各审计机关数据共享,能够第一时间全面掌握被审计单位信息,减少无效工作,可以让审计人员把精力放在关键问题上,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有效降低审计风险。还应当强化信息安全防护,国家相关部门要建立严格的访问机制、严密的预防策略、规范网络用户行为,对非法入侵者进行警示,阻止不良网络行为,防止不合法用户随意访问,防止机密信息泄露,强化信息存储功能,避免数据丢失或损坏。

(三)加强信息化审计环境建设,防范审计风险做好大数据审计工作,深刻认识信息化时代对审计工作的新要求、新挑战,推动大数据环境建设,防范审计风险,应强化大数据审计制度建设,全面提升审计工作信息化水平和规范化水平。审计机关应加大对软件、硬件方面的投入,优化软件系统,完善硬件设施,综合运用信息化技术创新审计模式,还要推动审计系统与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的对接,可以实现与被审计单位信息化审计模块整体构架、业务流程、信息数据等方面的有效对接,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和合理应用,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四)强化人才培养,提升审计队伍专业水平审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审计全覆盖的实现离不开审计专业人才的支撑,应当加快大数据审计人才培养。从高校抓起,学校应重视审计专业,合理安排计算机与审计课程,科学培养全面复合型人才。审计部门通过人才引进方式有针对性地引进专业人才,将大数据分析能力放入引进条件中,引进更多具备审计专业知识能力同时熟练掌握大数据技术的综合型人才。审计机关应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培训计算机应用、数据处理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降低人为原因产生的审计风险,提升审计工作水平。

(五)创新审计方法,预防审计风险科学的审计手段、方法能有效预防审计风险的发生,审计机关应当积极引导审计人员创新审计手段和审计方法,转变审计人员传统的思维,对被审计单位电子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后,更快找到隐藏的重大问题,提升审计工作质量,有效防范审计风险。创新审计方法应当强化大数据审计文化的建设,积极探索实现多样化的审计方法,通过建立健全审计制度来优化审计流程,尤其对审计方式、措施、结果应用等方面进行制度化建设。六、结语综上所述,在大数据时代的今天,对审计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同时大数据分析在数据采集、管理、应用中也会带来较高的审计风险,如果不加强审计风险防范,势必影响审计工作的开展。本文从法律法规、审计主体、数据采集、数据管理、数据分析和使用、审计方法等方面剖析大数据背景下审计风险的成因,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希望通过本研究丰富大数据审计理论研究的同时,提升我国大数据审计信息化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李蓓蕾.大数据时代下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及防范措施研究[J].现代商业,2022(09):182-185.[2]朱巍.信息时代企业审计风险形成研究[J].财会学习,2022(04):126-128.

[3]吴孙旭,孙力.大数据环境下的国家审计风险防控探析[J].现代审计与会计,2022(05):27-30.

[4]曾虹,李立贤,曹越湘,李昌霖.大数据审计的风险与防控措施[J].审计月刊,2022(06):23-26.

[5]乔思齐.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识别及防范措施探析[J].商讯,2022(06):49-51.

作者:张照民 单位:沂南县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