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专业探析3篇

时间:2023-02-20 10:05:5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篇音乐教育专业探析3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音乐教育专业探析3篇

音乐教育专业探析1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该教学方法主张紧密联系语言、舞蹈、动作及节奏,关注学生的参与性、综合性、即时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并将学生引入音乐创作过程,因此学生能够在相关教学中真正动脑动手,实现对音乐的全身性感受和表现。为保证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能够较好应用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本文将围绕“视唱练耳”课程进行细致分析。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应用价值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能力。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歌”和“听”,还需要在人本理念指导下实现亲身参与,进而在学习中真正感受到身心的愉悦和情感的释放,从深层次挖掘音乐本质,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激发学习兴趣具有积极意义。总的来说,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应用价值可以被细分为四个方面[1]。

(一)强身健体“视唱练耳”课程不仅属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课程,同时也会在幼儿园阶段开设,因此相关教学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于存在多种形式的“视唱练耳”来说,其本质上属于音乐教学,但在应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过程中,这种教学需要引入一定锻炼运动内容,学生的体质及柔韧度才能由此提升,并在强身健体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在未来更好地胜任幼师这一岗位。相较于体育运动来说,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应用过程中的运动强度较小,仅涉及摇摆、蹦跳等,在安全性方面具备优势,同时较为适合低龄儿童。因此,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可在相关学习中更好地积累经验,这也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应用优势所在[2]。

(二)陶冶情操在“视唱练耳”课程中,不同风格的音乐伴奏在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陶冶情操的作用,学生也能够更好地在学习中表达自身感情。在引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后,学生需要结合不同风格的音乐自主进行语言和动作创作,这一过程能够较好地提升其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同时学生对于节奏感的把控以及内心情感反应也能够同时得到优化。在未来任教时,学生就能够将自身在奥尔夫音乐教学过程中的所学所感传授给幼儿,这属于一种艺术传承,对幼儿协调能力的提升以及审美观的培养都具备一定的现实意义。

(三)培养胆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认为音乐属于表演艺术,“视唱练耳”同样属于该范畴。在应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具体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现场表演,这一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胆识,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在教学表演过程中,众人的配合极为关键,学生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在提升集体荣誉感的过程中实现有效锻炼自身的团队合作意识。在未来任教时,其同样可以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来培养幼儿的胆识,更好地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3]。

(四)锻炼礼仪对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的“视唱练耳”课程来说,其本身能够发挥多元化作用,“视唱练耳”的不同形式也对应不同的内涵,礼仪便属于其中的代表。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应用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观众,同时也是表演者,而教师需要基于自身内心想法进行表演。在具体的登台表演过程中,通过对发型、着装、化妆、礼仪等提出一定要求,即可保证学生在“视唱练耳”课程中不断学习礼仪,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具备一定积极意义,如提升素质、开阔心胸等,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也能够受到一定积极影响。

二、“视唱练耳”课程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为保证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得到充分应用,“视唱练耳”课程教学应关注以下几方面策略,包括科学开展声势教学、优化语言运用、聚焦音乐听力教学、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特点等。

(一)科学开展声势教学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应用中,“视唱练耳”课程需要重点开展声势教学,该教学方法能够将学生的身体当成乐器,通过学生不同身体部位发出的声响来开展“视唱练耳”教学。节奏属于“视唱练耳”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其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也非常突出,因此可以考虑将“视唱练耳”课程与声势教学法以及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相结合,关注教学的内容和目标,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音乐理解力、音乐感知水平、音乐节奏感。在理解和体验音乐内容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基于音乐节奏进行“舞动”,如鼓掌、跺脚、摆动肢体等。学生对音乐情感的理解和表达可以通过身体动作进行直观展示,这种较为原始的展示方式能够有效训练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创造力、节奏感。在科学开展声势教学的过程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力和感知力,巩固其音乐基础,同时强化节奏训练。值得注意的是,声势教学还可以同时引入柯尔文音阶手势,如在“视唱练耳”教学的导入环节,教师可基于不同手势表明基本音级,通过这种视觉辅助保证学生能够在慢速教学中准确找到音高,进而更好地形成音高概念。教学过程也可以通过不同手势代表音阶的高低,如通过手势位置的提升代表逐步提升的音级,这种直观的音高定位方法可以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掌握音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和柯尔文音阶手势的综合应用理应得到充分重视[4]。

(二)优化语言运用传统的“视唱练耳”教学本身较为乏味,这种乏味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枯燥、简单的节奏练习。通过引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趣味性能够得到大幅提升,教学效果也能够得到更好保障。因此,在“视唱练耳”教学过程中,即便围绕交替组合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开展练习,也可以使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以此对语言运用进行优化,枯燥的课程内容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够更好地被激发。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基础大多较为薄弱,因此教师应保证具体学习过程的多样化、趣味化,避免使学生群体感到倦怠、枯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认为音乐和语言密不可分,因此“视唱练耳”教学还可以引导学生按照不同节拍朗读熟悉的人名或文章,初期可通过特定节奏进行自我介绍,之后可引入古诗词、童谣等,学生在这类练习中能够更好地把握节奏,从而更好地开展后续教学。此外,基于优化语言运用的教学过程还可以同时引入柯达伊节奏读法,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配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从而共同服务于“视唱练耳”教学。节奏可以称得上是音乐的骨架,由于缺乏稳固的基础,很多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节拍、节奏相关知识的了解不全面,无法正确唱出节奏的情况在“视唱练耳”教学比较常见,这与学生缺乏良好的拍律习惯和节奏感也存在直接关联。因此,在基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进行的四分音符等训练中,教师可结合拍手和口读,同时通过可续性发音衬词,更为直观地开展教学,如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分别读成“Ta-a”“Ta”。这种音节系统类似于法国的视唱练耳体系,由此学生能够更好地在学习中感受节奏,“视唱练耳”教学效果自然也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聚焦音乐听力教学听力教学同样属于“视唱练耳”教学重点,也可以采用本文所研究的方法,如用于具体教学中的音准训练。音准训练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存在较高难度,很多学生缺乏相关基础,因此在传统教学中通过钢琴演奏音调来分辨音名的方式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在教学效率、效果方面表现较差,并且在提升学生的音准能力、音乐专业能力及相关创造力等方面也难以发挥出预期作用。如果在音乐听力教学中引入本文所研究的方法,即可扩充训练素材,在使用传统音高的同时还可以利用自然界音响开展训练。在开放的训练方式下,教学可全面围绕音乐思想、结构、风格等进行,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反应力及洞察力。此外,在音乐听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设法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因此在学生“听”“唱”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改变构唱形式开展教学,在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过程中保证学生亲身参与其中并更好地抒发自身情感。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感到身心愉悦,同时也能够使其充分释放内心情感,进而深层次挖掘音乐本质,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能够带来一定积极影响,学生也可以更好地掌握相关音乐理论和技能。

(四)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特点为保证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能够在应用中达到预期效果,其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还需要充分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特点。考虑到该专业课程需要结合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因此“视唱练耳”教学也需要保证学生能够在未来工作中真正抓住幼儿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及具体行为表现,保证其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帮助幼儿形成更好的思维模式和学习习惯。在走上教师岗位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主要面对的是幼儿群体,并且需要在工作中保证教学内容有趣丰富,保证教学方式多变灵活。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具体应用中,“视唱练耳”教学必须考虑专业特殊性,由于该教学法在儿童音乐教育方面表现突出,能够有效实现幼儿的创造思维、发散思维的发展,因此具体教学过程需要凸显这部分内容。具体实践需要保证“视唱练耳”教学真正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如在相关动作练习过程中,教学可结合表演、舞蹈、律动展开,新节奏型学习过程也可以让学生灵活选用身边的物体进行探索性演奏,在对同一节奏型使用不同声响进行表现时,学生能够在即兴发挥下形成创新意识。在学生掌握新节奏型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以往的学习内容,进而创造出具备一定长度的节奏,学生可由此更好地感受学习的乐趣并掌握节奏知识,愉悦、轻松的课堂气氛在提升教学效果方面也能够发挥积极作用。

(五)其他策略为更好地应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视唱练耳”教学还应关注以下几方面策略:第一,激发艺术潜能。“视唱练耳”教学不仅需要培养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感悟、音乐节奏能力,还需要设法培养其音乐创造力及相关潜能,但传统教学在这方面存在一定欠缺。基于即兴创作教学方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应用中可将学生进行分组,并围绕具体节奏要素进行歌曲创作编排。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得有效的锻炼机会。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教师可通过多种手段模拟音乐情境,通过直观的情境展示,学生能够更好体会其中情感,进而更为自主地进行音乐编排和创作,最终实现音乐创新,其综合音乐能力也由此得到显著提升;第二,自主编排舞蹈。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对音乐的风格及内涵进行思考,进而开展舞蹈动作编排,最终按小组进行展示。通过自主编排舞蹈,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够得到更好培养。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还需要设法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并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保证“视唱练耳”教学真正做到与时俱进;第三,引入传统音乐。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应用还可以结合传统音乐,这是由于该教学方法提倡教学活动依托本国文化开展,而对于涵盖内容较多的传统音乐来说,其本身包含为人处世、价值取向等内容,在具备丰富文化底蕴的同时也拥有优美的旋律,是我国现代音乐文化的重要基础。

三、结论

综上所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具备较高应用价值。在此基础上,本文谈及的科学开展声势教学、优化语言运用、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特点等内容,则提供了可行性较高的教学路径。为了更好地开展“视唱练耳”教学,教师应进一步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同时充分考虑学生未来的就业需要。

作者:甘肃 单位:兰州职业技术学院

音乐教育专业探析2

师范类专业认证指专业教育机构根据相关认证标准,对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作出评估,以判断教学是否达到了人才培养要求。师范类专业认证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作出了明确要求,即要使专业实践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但是,在当下的教学实际中,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存在重专业实践轻教育实践的问题,对学生的教学能力的培养存在不足,这给师范类专业认证下高校音乐教学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要加强这方面的教学改革。

一、师范类专业认证的价值

(一)明确培养标准作为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当下发展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人们提倡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作为学生的重要引导者,不仅要具备合格公民的基本品质,更要有较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的职业道德会给学生带来巨大影响,教师会成为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标杆”。师范类专业认证明确要求师范生培养要保证学生践行师德,学会育人。可以说,师范类专业认证明确了师范生的培养标准。[1]

(二)规范培养路径在实际教学中,人才培养模式不尽相同,不同学校都有自己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路径,但是,无论哪一种人才培养路径,都必须有统一的标准,必须保证人才培养效果达到相关要求。师范认证标准对师范生培养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学生毕业时所要达到的标准,以及课程与教学方面的设置标准等。在明确规定这些内容后,人才培养路径将会更加明确,实践教学也会变得更加规范。

(三)提供培养保障除以上两个方面外,师范类认证也为高校音乐课程教学提供了保障。在实际教学中,师范类专业认证对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人员要通过多维度的外部评价确保目标的达成。对于当下师范生培养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高校要及时进行完善,保障整个认证体系的有效性、实用性。这样一来,高校在培养人才时就有据可依,从而确保人才培养效果。[2]

二、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首先,当下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选择并不是非常科学,部分高校不重视审美课程的设置。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除了要在教学中充分显示专业课程的重要地位外,也要对学生各个阶段的审美能力进行培养,并根据具体培养目标提出具体要求。审美能力培养能让学生朝正确的方向努力学习,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要和文学、戏剧、美术等学科进行融合,鼓励学生涉猎更多的艺术门类,提高自身的修养。其次,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比较陈旧。当前,高校的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人数较多,而教师多以集体课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专业课程教学,并采用理论灌输的方式讲授课程内容,这不符合当今社会对音乐教育人才的培养要求。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教学手段,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引入“线上+线下”的模式,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上节省教学资源,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再次,音乐专业实践和音乐教育实践比较薄弱,无法实现综合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很多高校在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中都是重理论、轻实践。很多教育人员在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时,都先安排学生进行理论课程学习,相关音乐实践活动和教育实践活动很少,这对于师范生的未来发展非常不利。要想把音乐实践活动和教育实践活动落到实处,首先要厘清音乐实践活动和教育实践活动的区别,树立音乐实践为教育实践服务的思想;其次要制定可行的实践活动方案,让师生有章可循,能顺利开展活动;再次是做好实践活动总结,对优点进行发扬,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实践效果。

三、师范类专业认证下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教改路径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当前师范类专业认证下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教学还存在较多问题,这些问题给专业人才的培养带来了阻碍。为了避免出现这些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教育人员要从以下四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师范类专业认证下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的良好开展。

(一)创新教学模式,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在师范专业认证下,要培养优秀的音乐师范人才,高校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近年来,随着新课改进一步落实,高校师范音乐专业教师在音乐教学方面也有了新的认识,并逐渐认识到了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即不能只重专业技能培养,更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审美教育、专业实践和教育实践方面多下功夫,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了突破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的局限,高校应结合现代教学理念,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优化专业课程设置,保证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实现新课改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重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把教学当成一份事业。在这一过程中,重视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音乐教学内容,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音乐学习体验。要以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为主要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应该结合师范专业认证理念,制定有效的人才培养计划。为了落实人才培养计划,高校可以建立“评价-反馈-改进”的良性循环体系,通过对接已经毕业的音乐师范学生,了解其对音乐教学的建议,然后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实时改进,完善音乐师范人才培养计划。在具体操作中,高校教育人员可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已经毕业的音乐师范生的想法,然后对这些反馈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甄选其中具有实用价值的教学意见,完善音乐师范人才培养计划,促进师范类专业认证下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

(二)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教学要紧跟时代步伐,加强现代信息化设备的运用,提升师范类专业认证下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在具体教学中,高校应为学生配备计算机等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并且配置相关的现代化音乐教室,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教育人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信息化工具辅助教学,比如搜集音乐优质课比赛视频,并对这些视频进行归类,将其分为唱歌教学、器乐教学、音乐作品欣赏教学、音乐活动等类型,然后,为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提供现场案例教学,让学生了解前沿的教学方法。以《儿歌自弹自唱》学习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网上流行的儿歌,然后对这些儿歌的特点进行总结,并且,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儿童的特点,利用所学的音乐知识进行儿歌编写。完成编写后,教师再让学生利用已有的乐器进行演奏和弹唱,学生可以使用不同类型的乐器进行演奏,并找出最合适的伴奏乐器。在自弹自唱的过程中,学生要对其中不和谐的地方进行改进,确保所编写的儿歌符合幼儿的习性,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这种方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音乐知识运用能力,也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音乐实践能力。[3]

(三)更新教学观念,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为了更好地进行音乐课程教学,高校音乐教育人员需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在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在具体操作中,学校应从教育人员的观念入手,提高教育人员的思想认识,帮其树立“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观念,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提升对音乐实践教学的认识,帮助学生了解音乐学习的重要价值。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介绍什么是师范专业认证,以及在这种理念下音乐教育需要达到的效果。通过这一方式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确保实践活动得到顺利开展。与此同时,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树立不怕困难、敢于创新的信念,让学生主动参与专业知识学习与技能学习。学生也要提高对音乐教育专业的认识,即专业技能学习要围绕音乐教育能力来进行,专业技能的进步是为教育水平的提高服务的。片面强调专业技术能力的进步而忽略教学能力的提高不符合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目标。

(四)创造良好的情境,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高质量的音乐教学离不开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在进行音乐课程教学时,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走入社会生活,通过加强与生活的联系获得音乐方面的感悟,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众所周知,音乐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可以说,很多音乐作品的灵感都来源于生活,很多音乐作品都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与写照。因此,在创设学习情境时,教育人员需要联系生活,结合教学内容,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意识地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自然风光,切实体会到生活本身蕴含着音乐之美。以《器乐·唢呐》为例,唢呐作为我国重要的民族吹管乐器,在各地流传非常广泛,经常出现在日常生活的喜事和丧事中。唢呐音色明亮、音量大,具有较强的穿透力,且极具感染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入生活,欣赏唢呐表演,并对其造型进行探究,同时,让学生思考:为何生活中的喜丧事都喜欢用唢呐,而不用其他乐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传统唢呐作品的类型,以及询问学生中国唢呐之乡是哪里等问题。通过这些问题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进行音乐知识的探索。另外,教师也可以深入幼儿园,了解现在幼儿教学中所用到的音乐,增加学生的实际经验。[4]四、结论综上所述,在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势在必行。高校教育人员应更新教学观念,突出音乐学科的教学地位。在平时的教学中充分认识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将其与专业知识教学有机结合。同时,教师要创造合适的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打破传统音乐课程教学模式的局限,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把音乐与生活联系起来,借助生活中的例子进行情境创设。最后,教师要加强现代化设备的利用,运用信息化技术辅助教学,提升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

作者:刘波 单位:长江大学

音乐教育专业探析3

一、融媒体相关理论阐述

2014年,光明日报就人类接收信息的媒介形式从传统媒体形态扩展到传统媒体和网络等新媒体的融合形态这一现象,首次提出了“融媒体”一词,定义了覆盖人们生活、生产、学习、交流、消费等方方面面的新的媒体融合形式。这种融合不仅仅指传播信息媒介在生活中被融合使用,还指媒介形态、新旧媒介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以及新旧媒介功能等要素之间的相互融合。所以从狭义上来说,融媒体可以被理解为“媒介融合”,即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保留分歧、合作共存的融合状态。这种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技术变革与不同媒介优势的变化而不断发展。这种融合不是随机融合,而是利用不同媒介的优势实现资源通融、宣传互融和利益共融[1]。

二、四平市中小学音乐教学对融媒体教学的需求

中小学音乐教学属于基础音乐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音乐教学非语义性和非视觉性的教学特点,决定了音乐不仅要通过听觉器官被感知,更要通过意识的组织器官使学生得到情感和思想上的体验[2]。大多数学校都开设了音乐课程,这表明大多数学校都能够贯彻“素质教育”理念。但是由于音乐教学的特殊性以及不同地区教育资源的差异性,四平市中小学音乐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融媒体能够实现资源融通,能够为四平市中小学音乐教学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通过多种媒介融合教学的形式能够丰富四平市中小学音乐教学方式,完善教师的教学策略;通过人机互动能够增强四平市中小学生的音乐学习体验,给予他们主动探索的机会。融媒体与音乐教学的有机融合能够拓展四平市中小学生的音乐视野,使中小学生能够在多种感官的作用下获得更加丰富的音乐学习体验,更全面地培养他们的音乐美感,提高音乐审美能力,最终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

三、融媒体环境下四平市中小学生音乐教学问题分析

(一)音乐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通过对四平市中小学音乐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87%以上的教师会使用计算机、电视、投影等进行教学,而这些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目的上存在较大差异。一部分教师利用多媒体是为了向中小学生展示教学课件、歌词或乐谱;一部分教师利用多媒体是为了吸引中小学生的注意力;一部分教师利用多媒体是为了让中小学生更全面直观地了解音乐知识;还有极少数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只是因为学校有要求。教学媒介的多样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教学效率。此外,60%以上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会使用乐器,且大多数教师仍然更倾向口头讲授和以身示范的方法。由此可见,即使在融媒体背景下,大多数音乐教师的音乐教学方法仍然停留在教师领唱、中小学生跟唱层面,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二)音乐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从受教育者角度分析,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信息更加开放,信息传递速度更快。中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平等意识不断增强,然而部分音乐教师未能及时调整自身心态,没有以平等身份与中小学生进行交流。融媒体背景下,中小学生更乐于表现自己,如果教师仍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命令中小学生,容易令其反感,甚至使其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在融媒体时代,中小学生接触到的信息多种多样,在猎奇心理和个人兴趣的驱动下能够不断探索新型乐器和新的曲艺风格。学生在遇到问题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咨询音乐教师,但是四平市中小学的部分音乐教师故步自封,不能及时更新自身的音乐知识体系,无法有效为中小学生答疑解惑。时代的变革,不仅使中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发生变化,也带来了音乐教学方式、音乐教学理念和音乐教学内容方面的变革。但是根据对四平市中小学生音乐教师的了解我们发现,在融媒体背景下由于教学媒介不断增多,相关功能原理一时难以掌握,部分音乐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一定打击[3]。此外,部分音乐教师缺乏积极的学习态度,欠缺认真学习的品质,甚至没有相应的责任感。

(三)教学媒介运用不合理融媒体背景下,教育媒介层出不穷,部分音乐教师还完全未掌握教育媒介的使用方式就将其应用在音乐课堂中,导致教育媒介的作用并未得到有效发挥。这主要表现在音乐教师应用教育媒介时不够灵活,对教育媒介的使用局限在使用电脑制作PPT、下载音乐视频等层面,未能将教学平台和音乐教学有机结合,缺乏与中小学生的有效互动。虽然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较为新颖,但是教师未能完全发挥融媒体背景下教学媒介的真正功能。中小学生在使用教学媒介时,往往忽略其学习功能,而过分注重其娱乐功能。比如部分家长会购买学习平板供中小学生使用,而实际上大多数中小学生缺乏足够的自制力,导致教育媒介功能被滥用。

(四)中小学音乐教学资源配备有待完善融媒体背景下,中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的资源配备对音乐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对四平市中小学的调查,大部分学校的音乐教学场所是班级教室,只有少部分音乐课程会在音乐教室里开展。此外,在音乐课堂多媒体使用情况方面,大多数学校在音乐课教学中都会使用多媒体,还有少数学校在音乐课教学中仍以课本为主。在中小学音乐教学设备的配备情况方面,钢琴、电子琴、竖笛、口琴、小锣、堂鼓等教具的配备情况差异较大,有些学校设备齐全,而有些学校的设备则十分单一,这样显然十分不利于音乐教学效果的提升。音乐是一门操作技能较强的艺术课程,融媒体背景下的音乐教学不仅需要传统教具,更需要专业的多媒体设备,从而为中小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实践体验。但是根据对四平市中小学校的调查,大多数学校都具备多媒体资源,但是专门针对中小学生音乐课的多媒体资源则几乎没有,针对音乐教学活动的资源更是欠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缺少相应的教具,那么音乐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四、融媒体环境下四平市中小学生音乐教学路径分析

(一)音乐教师利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在融媒体背景下,媒介的多样性和媒介资源的通融性为四平市中小学音乐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方式。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讲授法来介绍声乐知识;通过讨论法引导中小学生巩固音乐知识;通过展示实物或视频演示法将器乐发声原理和演奏方式展示出来,让中小学生获得最直观的视觉体验[4];借助移动APP模拟练习指导,校正调式和旋律细节;通过电子媒介指导使中小学生获取更多的音乐扩充知识,让中小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通过课堂讨论法针对音乐教学中的难点进行讨论,明确基础理论和疑难问题的解决方法,加深音乐学习体验等等。多种教学方式的运用有利于吸引中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

(二)提高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四平市中小学音乐教师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结合融媒体时代的特点,发挥资源通融的优势,不断学习优秀教学理念,充分发挥教育主导作用,走在融媒体时代的前沿。首先,音乐教师的音乐专业知识必须及时更新。教师要能够根据社会热点拓展自己的专业技能范围,争取成为一名全能的音乐教师;其次,音乐教师要利用融媒体捕捉世界教育风向,通过摸索和实践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要能够抓住融媒体时代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然后,教师要养成勤于总结、勤于反思的习惯,利用新型媒介记录中小学生的成长轨迹、学习情况并及时总结分析,适当给予表扬来增强中小学生的自信心,同时还要记录自身的发展情况并及时反思,力求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更快更好地掌握教学规律;最后,音乐教师还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保持对中小学教育的热爱和专注,以中小学生为中心选择符合其心理发展特点的教学方法,如针小中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这一特点,音乐教师应该利用多种媒体形式以“声形结合”来吸引其注意力,或者针对中小学生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音乐教师应该在音乐教学练习给予中小学生更多表现机会。

(三)在融媒体背景下整合教育媒介融媒体背景下,四平市中小学音乐教学要发挥资源优势,通过整合传统媒介和新兴媒介,使这两类教育媒介能够发挥各自特点,从而形成教育合力。传统媒介具有权威性,因其能够促进师生面对面的交流,使得教师能够直接观察到中小学生的反应,更好地针对中小学生的性格展开进一步教学。而利用新兴媒介有利于音乐教师直接或间接深入了解中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和音乐生活。融媒体背景下音乐教学应该通过传统媒介增加新兴媒介的权威性,通过新兴媒体拓展传统媒介的传播面,灵活应用传统媒介和新兴媒介,进而多方面、多层次地开展中小学音乐教学,最终提升融媒体背景下中小学音乐教学质量。

(四)加大音乐教学资源投入融媒体背景下四平市中小学音乐教学质量要想获得质的提升,加大音乐教学资源的投入至关重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加大音乐教学资源的投入不仅是缩小教育差距的重要举措,也是融媒体背景下音乐教学发展的必然途径[5]。每所学校至少购置一台钢琴,至少配置一间音乐教室,每间音乐教室必须配齐电脑、投影、五线谱黑板、音响系统、相应乐器等。这样通过对网络艺术影片的观赏可以增强中小学生的代入感,加强对音乐知识的认知,形成良好的审美体验。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配备学习平板,利用融媒体背景下丰富的音乐软件如GarageBand等,对中小学生进行音乐教育,不仅能够使音乐创作和音乐学习突破时空限制,而且还能为音乐学习增添更多趣味。

五、结语

四平市中小学音乐教师要紧跟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素质教育”路线,结合社会发展趋势,在已有教学水平的基础上结合融媒体时代的发展情况,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培养“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为四平市中小学音乐教学开辟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赵国宏,罗宇晨,江汛,肖玲,叶永沛,陈梅芬,傅蕙君,徐扬蕾,李达.“互联网+”背景下人才培养与育人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1,(08):126-142.

[2]梅松.新媒体视域下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创新策略[J].四川戏剧,2021,(03):168-170.

[3]殷若玲.“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改革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1.

[4]韩琦.“微课”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5]陈一凡.听觉文化视阈下移动音频平台的使用与满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20.(责任编

作者:王欢 曹杨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