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7 10:28:0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篇公路建设管理论文3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0前言
农村公路是农村生产生活、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所在,在脱贫攻坚、“四号农村路”建设及乡村振兴等一系列重要指示、战略带动下,我国农村公路建设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我国99%的乡镇和98%的建制村通上了硬化路,基本解决了农村“出行难”的问题。虽然农村公路建设经过改造、提档升级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下挡墙缺失、路基悬空、失稳,影响路基稳定;路面破损、下陷,影响行车舒适性;上边坡垮塌,拥堵路面、断道,降低通行效率;边沟拥堵、路面漫流、冲毁路基;垮塌引起路面塌陷、护栏损坏,行车安全存在较大隐患等。尤其在西南山区,每年汛期,问题更为突出。笔者通过对西南山区某县农村公路灾后情况调研,结合多年经验,经过总结梳理,对农村公路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以后农村公路提升改造提出了部分措施建议,在资金来源及保障方面进行了探索,为更好地进行“四号农村路”建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发展、支撑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1当前山区农村公路存在的问题
1)农村公路建设标准低,通行能力差,服务水平低。由于农村公路普遍建设时期早、标准低,大部分道路虽说是四级标准,但普遍存在坡陡弯急、视距不良等问题,除路面宽度勉强能达到四级单车道标准外,道路平面、纵面基本为等外级标准;路面宽度窄、错车困难、路面损坏严重、路况差,交安设施设置不完善,大大降低了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农村公路运输服务能力差,附属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是通往高、半山村落道路的通病。2)农村公路路网结构不完善,成网成环程度比较低,局部村与村之间不能有效地连通,成为断头路;部分道路仅为维持群众生产资料的需要、为暂无人群居住的村落修建,导致道路两旁杂草丛生、路面破损,道路使用率低,路网结构、通达性有待进一步优化,对使用率低的部分道路,路面是否有必要硬化有待进一步论证。3)山区农村公路配套设施不全,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大部分农村公路位于高、半山,地理位置复杂,地质结构条件差,加之已建成的通村公路建设时间早、限于地质条件和造价等因素影响,未设置必要的桥涵构造物、防护和排水设施,尤其是上挡设施,基本没有,在汛期等恶劣的自然天气中,边坡垮塌、泥石流灾害频繁,公路路基路面损毁严重,道路堵塞、断道时有发生。
2山区农村公路建、管、养存在的不足
农村公路灾害频繁、抗灾能力弱,固然与地形地质条件差、自然灾害频发存在一定的关系,但更重要的还是在于项目“建、管、养”方面存在较大的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思想观念陈旧,缺乏科学的指导规划
对于农村公路的建设,多停留在国家政策的需要,而不是群众是否需要、有无必要,仅满足“能通”的要求,或者保通的需要,还或多或少存在片面追求数量的现象,缺乏总体规划,比如对部分道路盲目改线,在当前环保大环境下,忽略对前期要件、开工要件的办理,对各种要件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在建设中处处掣肘,甚至在项目开工后,因为环保督察而停工、整改、恢复等,严重影响项目建设有序推进。2.2农村公路建设管理不规范按照国家农村公路管理相关规定“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但在实际中很难落实相关责任制,管理缺乏必要的规范和合理性。农村公路建设完成后,除非发生较大灾害,造成路基塌陷、断道等影响通行或安全时才会得到养护处理。灾害后由于病害得不到及时治理,最终影响了公路功能的发挥。
2.3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偏低
影响农村公路质量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建设、设计、监理、施工等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工程建设质量产生重大的影响。农村公路的建设单位多为县交通局、县农建办等县级交通主管部门,鉴于农村公路“点多面广”的特点,加之县级交通主管部门人员少、技术力量薄弱、经费欠缺等原因,很难形成统一的建设管理机构。设计单位技术水平的高低、对项目设计管理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设计文件质量的好坏,而设计文件的优良直接影响着项目工程质量[1]。交通设计行业鱼目混珠,技术水平也是良莠不齐,设计文件达不到设计深度要求,最终导致出现各种质量问题。一个信誉良好、管理水平高的监理能对项目的质量起到良好的监督管理作用,是对项目质量的有力保障,而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很少有一些经验丰富、管理水平高的监理单位能够投入到农村公路建设的监理工作中来,甚至部分项目建设为“后补”监理或“名义”监理,监理和监督单位不够重视,有严格按照规范质量标准和设计要求进行监督、检验,也是农村公路产生质量问题的一大因素。公路建设市场鱼龙混杂,施工单位水平也是参差不齐,而施工质量直接决定着项目工程质量[2]。限于农村公路数量多、技术标准、且通常多位于偏远山区等特点,农村公路的建设通常会被一些专业技术能力不足、组织能力较为匮乏的施工单位竞标成功,在施工过程中选材不严谨,施工机械设备配置不合理,施工技术人员质量意识低下、施工技术水平不高,施工管理人员综合管理水平低下等,致使项目施工质量难以保证,在运营过程中暴露出一系列质量问题。
2.4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难以为继
一条公路能不能达到预期的使用寿命,除了建设阶段需严格把关,养护管理阶段更要加大投入,给予更多的关注,所谓“三分建、七分养”,养护管理跟不上,建好的精品工程也会很快损坏。而在实际操作中,限于各种条件,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存在诸多待完善之处[3]。1)养护人员不足,加之工资低又很难到位,其工作积极性不高,长期下来,致使农村公路各种灾害不断,而且愈来愈严重,严重影响了农村公路的服务水平。2)养护管理人员技术水平不高。由于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环境较差、工资水平较低,很难吸引专业优秀的年轻人加入其中,更难以留住相关专业技术人才。3)养护资金不足。近年来公路建设和养护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扶贫、省、州和县财政,2020年脱贫后,资金申请更加困难。由于地方财力有限,实际投入到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中的资金更加有限;加之灾害频繁,有限的资金仅能对路面进行一定的表层清扫,不足以维持日常繁重的养护工作。
3确保农村公路有“由通到畅”的措施建议
建好管好农村公路,在发展规划、技术标准、前期工作、施工管理、养护等方面,切实做到与当地实际相结合,从当地公路交通发展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稳步推进,最终修出一条条群众的放心路。
3.1提高思想认识,重视项目规划
合理的规划是农村公路健康发展的前提,在开展农村公路建设工作之前,科学编制建设管理计划,减少农村公路建设的不合理性[4]。农村公路在制定发展规划时要将近期目标和长远规划相统一,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做到纵横结合、计划清晰、实施有序。在规划过程中需要立足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产业发展以及地理条件等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农村公路建设,注重公路和周边环境的协调性。在当前环保要求的大环境下,要摒弃传统思维,重视项目前期立项和开工前各个要件的办理,确保项目合法合理;要立足农村公路建设是“服务于民、用之于民、利于群众出行和交通运输”的理念,农村公路不一定要有很高的技术标准,要因地制宜,结合项目实际,对于通往重要乡镇的县、乡道路,有条件时可以按照三级公路标准修建,满足对向双车道的标准;对于一般的村道建设,除非有特别的需要,建议满足单车道四级公路标准即可,但要在合适位置设置必要的错车道,确保来往车辆顺利错车。
3.2明确责任分工,完善管理制度
农村公路建、管、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改变“重建轻养”的错误观念,严格落实“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责任机制,各县乡、镇、村要加大养护管理力度,力争做到“有路必养、实时监测、及时管养”,养护工作要“定人、定时、定责”,理顺县乡村道养护管理体制,明确责任分工;同时,要加大养护工作机械投入,改进公路养护机械化水平,推进预防性养护,实现公路养护的“机械化、标准化”。
3.3落实各方责任,确保项目质量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目的,是通过管理工作,使建设项目科学决策、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产品合格,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最基本的原则是健全质量责任体系,明确各方主体责任。对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和施工单位,要严格执行工程项目建设基本程序,按照PDCA循环管理法进行项目管理,确保按质、按量、按时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在农村公路施工过程中,除了要落实主体部门相关质量监督和管理责任外,还要充分发挥出当地农民群众的监督管理作用[5],让乡镇及村民代表参与到农村公路建设中来,对施工质量、安全控制体系等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并督促贯彻执行“三同时”制度,排水、防护、交安等附属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确保农村公路建设质量。
3.4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重视养护与管理
农村公路只有做到建养并重,才能实现农村交通运输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日常养护管理中,应加强宣传执法力度,提高沿线群众养路护路的意识,对故意破坏公路的行为进行严格的监管和惩治;对于日常养护人员不足和技术水平不高的问题,可以在增加正式岗位编制、提高工资水平和相关福利待遇等方面进行探索,以吸引更多的、具有专业技能的年轻人参与到农村公路的养护工作中来;同时,可以定期的邀请具有专业工作经验或者技术职称的人才,结合现场养护实际,开展养护技能培训,对养护工作提出专业性的指导意见,从规划管理到实施操作等各个方面进行讲解,从而提高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水平。只有加大资金投入、提高福利待遇,农村公路养护才能引得进技术、留得住人才,请得起专家、做得起培训,买得起设备,才能有条件实现养护现代化、机械化、标准化,才能使农村公路达到甚至延长使用服务寿命,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的发展。
4思考与建议
无论农村公路,还是城市公路,在建设和养护中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撑,城市公路有专门的建设和维修资金。农村公路则不然,建设和养护资金渠道相对单一,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中央车购税补助资金和省(州)级补助资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配置;集体筹资或者受益的企业出资。无论哪种途径,筹集到的资金有限,难以满足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的需求,资金短缺和投入不足是制约农村公路发展的主要问题。1)积极争取财政资金补助。这是目前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资金的主要来源,也是未来一定时期内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能够持续的必然选择。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的沟通,积极争取省、州各级政府的公路建设和养护资金,争取政策上的倾斜,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实际在补助比例上争取更大的力度;同时,探索建立以公共财政分级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为辅的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筹措机制,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列入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预算。2)放宽社会资本投资领域,建立多元化投资体制和规范高效的融资运营机制,积极探索和尝试PPP模式、发行债券等新型投融资模式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创新投融资思维,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筹集资金,实现社会投资与政府投资相辅相成、互利共赢。3)突出重点,在特色领域建设特色项目,发展特色旅游,以营收促发展。探索农村公路建设不再遍地开花、维修加固工程要有的放矢,在确保能保通的前提下,根据各乡镇不同特色,建设或打造几条特色路、特色项目、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吸引外地游客、发展旅游经济、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在为地方创收的同时,提升地方基础设施建设。4)资金保障既要开源也要节流,要完善交通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制定交通建设资金管理办法,将交通建设项目资金作为专项资金,严格审核、监管、把控,做到交通项目资金专款专用,确保有限建设资金发挥最大效用。5)对于在一定时期、养护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养护人员缺乏、技术能力不足的问题,各地方可根据每年的养护资金数量,根据自身实际探索将养护工作外包给专业的养护公司,由各乡镇负责组织实施,主管部门可采取定期检查评比,年终考评、奖优罚劣等措施,保证养护效果、减少养护成本、增加社会效益。西南山区交通建设地质条件差、底子薄、发展动力不足,只有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发挥地方特色,方能走出一条符合区域特色的农村建设之路。山区农村公路建设任重而道远。
作者:程军勇单位: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公路建设管理论文2
近年来,随着国家构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步伐的加快,同时为减少地方债务风险和财政压力,在借鉴国外PPP投资模式的发展经验后,国家于2013年密集出台多项针对PPP投资模式的政策法规,并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推动PPP项目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建设步伐。本文基于对眉山PPP项目(环天府通道项目)总承包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汲取的教训进行总结和分析,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总承包管理的管理路径和管理经验,为今后类似项目提供借鉴。1工程概况环天府新区快速通道项目(以下简称“环天府通道项目”)作为眉山PPP项目包中的一个公路子项,项目体量大、施工复杂、施工线路长、参建单位多、道路性质多样。环天府新区快速通道位于成都天府新区南部边缘,起于彭山县青龙镇工业大道、东连观寺镇三岔湖旅游环线,路线全长约48.6km。作为眉山市北部地区的一条重要的横向快速通道,将极大地改善眉山市北部缺乏东西向大通道的现状,促进眉山市与环天府新区的互联互通(图1)。
2总承包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近几年国内经济不断增长,PPP项目亦快速发展。但由于PPP作为一个较新的政企合作模式,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政企之间还沿用老旧政企管理模式,加之相关从业人员对PPP模式不够了解,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给项目的推进、质量管控和成本管理带来诸多挑战。而环天府通道项目作为上海建工集团和地方政府第一个PPP模式合作项目,在整个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也存在很多管理问题和经验教训[1-4],值得认真探讨和总结。
2.1PPP项目企业顶层设计缺乏
在国内,作为一种全新的投融资模式,PPP融资模式激发了市场活力,充分调动了民营资本积极性,同时也化解了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推动地方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但作为一个全新的投融资模式,地方政府和民营资本也是处在一个慢慢摸索的阶段,很多地方体系建设和项目管理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项目组织管理的构建、PPP项目管理人才队伍的培养、管理制度的建立(沟通管理、绩效管理、组织管理、财务管理、变更管理)。针对环天府通道项目,作为上海建工集团第一个PPP投资模式的公路项目,有别于以往市政工程和建筑工程的BT项目(如昆山中环)。该项目强调了政府的参与度,政府与社会资本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分担的长期合作关系。由于政府的参与,无形之中给投资方带来很多不确定资金风险和政策风险,同时对PPP模式项目的认识不足,熟悉PPP模式的人才队伍也极为缺乏。造成施工进度的滞后、投资回报未达预期等问题。以下是对环天府通道项目的顶层设计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及对具体问题做如下分析及总结。
2.1.1加强组织体系建设
鉴于PPP投资模式建设项目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公司管理部门应建立与项目相对应的管理机构和管理组织,以适应和促成项目总体目标的实现。根据以往项目的特点和规模,PPP模式项目一般采用3种建设管理方式:第1种是项目公司和施工总承包单位合并设置,由主导投资的责任主体协调全盘管理,由总承包部主要负责施工期间的施工管理;第2种是项目公司+施工总承包单位独立设置,集团组建总承包部,委托二级公司管理;第3种是项目公司+施工总承包单位独立设置,由集团总承包部负责协调施工过程中各工区或分部的统一管理。环天府通道项目总体管理思路采用第3种管理方式,在整个项目建设、运营过程中存在很多管理重叠,责、权、利不清的问题。从而导致项目管理效率低下,管理效果弱化,给整个项目的推进造成很大的困难。因此在项目管理过程中,投资方应聚合各方资源,形成标准化的管理体系,作为PPP项目实施的指导方针。在管理模式上建议采用项目公司(SPV公司)+总承包部合并设置,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即做到人才结构的优化,降低了管理成本。项目公司主导投资和项目总体协调,总承包部主要负责施工期间的施工管理,充分发挥各方专长,形成合力,避免相互之间推诿扯皮,提高整体管理效率,使项目实现管理目标最大化的同时,也能为企业在地方打造品牌形象树立典范。
2.1.2人才队伍建设
针对当前PPP项目的特殊性和创新性,有别于传统的招投标项目,运作方式、管理结构、价款的支付、与政府之间的合作关系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PPP项目前期,应做好人才的选聘、培训教育工作(包括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理清PPP模式与传统投资模式差异及应对措施)。根据项目的专业、特点、规模选择专业技术过硬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采用“高校招聘一批,社会引进一批,内部调剂一批”人才结构模式,在充实队伍规模的同时,也为企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更进一步提升了整个人才队伍建设。
2.1.3管理制度建设
一个项目的正常运转离不开好的管理制度,PPP投资项目有别于传统投资项目,因此在综合以往项目管理制度基础上,制定出一套适应并符合PPP模式的管理制度尤其重要。其中涉及项目公司和地方政府、设计单位、施工总承包的沟通管理,各责任单位的绩效管理,各责任单位的组织管理,工程计量与价款支付的管理、项目变更管理等。最终让项目规范、正常地推进。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为推进项目又快又好实施,还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要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将整个项目优势资源、关联各方整合在一起,形成合力。紧紧围绕以项目目标实现为宗旨,全局一盘棋,不计较个人得失,最终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二是要做好制度建设,针对公路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制定并发布有针对性的标准化图集、作业指导书、临建标准化指南、安全文明标准化手册、安全操作规程、施工项目管理手册、施工方案汇编等交通基础设施规范性文件,为以后项目标准化建设提供指导;三是做好品牌打造,一个良好的品牌形象,是一个企业长远发展的根基,社会资本应依托现有项目建设的契机,大力做好施工总承包管理,通过不断提高专业化施工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彰显企业形象。
2.2管理者定位不明确,权责不清
PPP项目模式和以往的BOT+总承包、BT+总承包管理模式很多方面相似,但也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结合环天府通道项目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实际情况,项目在推进过程中由于主管部门和地方部门的深度参与,同时项目公司在管理过程中弱化作用,项目推动遇到很多的阻力。涉及征地拆迁的滞后、计量与价款支付的繁杂和低效、变更管理等,最终影响项目的推进速度和投资的回收。综合分析,就是管理定位不明确、权责不清(项目公司和总承包管理工作重叠多),未理清各方优势与劣势,没有实现全局一盘棋的管理思路(项目公司优势在融资和统筹、总承包优势在施工组织管理和协调管理)。针对上述问题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要理顺层级管理,充分发挥项目公司在项目融资方面的优势,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总承包项目管理及协调管理的作用。避免相互之间管理的重叠和冲突,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同时避免和多头管理的低效,责、权、利不清晰,设计管理中的设计差错等。二是施工管理中要以施工总承包部项目管理为核心,全局一盘棋。强化总承包对各部门、各专业、各工区协同管理,包括与设计单位、主管单位、地方政府的沟通管理,最终实现项目利益最大化。
2.3无法和政府建立高效沟通机制
PPP模式项目的实际情况有别于以往的常规项目,建设管理较为烦琐,涉及政府机构、授权机构以及相关部门、团队和企业也多,必须以高效率互动作为根本支撑。但就实际情况来看,各主体在确定自己的职责后,便自顾自地投身到工程项目与管理工作中,彼此之间缺乏充分沟通,造成各个阶段工作融合度不够,并且作业效率较低。以环天府通道项目为例,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实际施工方与政府对接征拆问题、设计问题、协调问题时需要经过项目公司,沟通流程长、成本高,项目公司很多时候不能了解问题的本质,实际效果大打折扣。再加之政府部门只是监管单位,协调部门多、协调难度大、协调动力不足等都使项目滞后,最终造成项目进度和利润的双重损失。针对上述问题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加强总承包单位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领导地位,综合协调与各级政府、业主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沟通协调工作,保证项目持续推进、计量支付的正常开展;二是要成立专门沟通协调部门,“全局一盘棋”。不定期召开各级部门的沟通协调会议,确保项目信息的畅通,工作的落实。
2.4PPP模式商务管理认知不够,风险预判不足
PPP模式项目一般特点:前期资金需求量大、参与部门和企业多、项目体量大,加之融资模式的特殊性,往往在商务管理过程中的合同管理、计量及价款支付管理方面有别于传统项目,商务管理的困难和问题也更多。以环天府通道项目为例,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由于设计管理和计量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包括终版图纸长时间未锁定、施工图预算超概、最终版财评清单未出(采用临时清单计量)等造成后期计量周期延长、计量程序复杂,最终导致计量价款和投资利息未能及时回收,给项目造成很大的损失。同时在项目变更管理上未与主管部门做好有效的沟通,导致后续新增工程未计入最终变更而造成投资损失。针对上述问题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是施工总承包单位加强和设计单位及政府部门商务对接工作。督促并指导设计单位锁定设计图纸,并尽快完成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同时设计概算要多方考虑,与现场紧密结合,确保施工图预算不超过设计概算,避免给后续工作增加困难。加快与政府部门对接,尽快落实并完善财评清单审核工作,为后续的正式计量创造条件;二是针对变更管理,在前期的合同谈判过程中提前考虑具体的管理办法和工作流程,杜绝一切可能存在的商务风险,使变更工程促成企业的二次经营,而不是成为项目推进的累赘;三是加强项目实施成本管控,如何做到目标最大化,除了开源以外还要做好节流工作。一个大型项目的成功落地,中间的困难数不胜数,因此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我们应做好项目成本控制工作。工期就是效益,一次将资源要素配置到位,“跑步进场”“均衡生产”,减少“前松后紧”“添油战术”等问题,有效控制成本。同时针对项目实际情况,梳理项目中的主要利润点,优化施工方案、加强施工现场人材机定额管控。同时做好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合同交底和安全技术交底工作,提高全体管理人员的成本管控意识,真正做到成本管控人人有责。
3结语
PPP模式的运用和实践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转换行政体制,创建政企合作关系的全新思路。施工总承包项目管理如何最大限度为企业创造价值,总结下来就是以下几点:1)要重视顶层结构设计、项目组织机构设计、项目管理团队组建、主要分包资源引进、主要领导参与项目前期策划与组织、管理制度建设。2)要加快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各单位大胆引进高端成熟人才,合理制定薪酬体系,强化人文关怀,注重文化融合,使专业的人在专业岗位上做专业的事,让专业技术人才逐步成为支撑基础设施发展的顶梁柱。3)要理顺管理层级,注重总承包管理组织机构设计,以最精简的机构发挥最大的管理效能。同时应注重总承包与分包之间管理职责界面的梳理,各司其职,各尽其能。4)总承包要建立健全与政府主管部门、项目公司、设计单位长效沟通机制,保证项目管理过程中各个环节畅通无阻。5)加强并重视商务管理工作,及时与设计单位、主管部门确定终版图纸、正式财评清单、工程变更的管理办法和工作流程,为实现项目利益最大化创造条件。6)总承包部的优势在于能最大化实现集团作战,快速组织核心管理人员,减少管理环节,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实现持续改进。[1]彭洁.PPP模式下。
作者:徐一鸣 单位: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公路建设管理论文3
1概述农村公路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农村交通必须优先实现现代化。2003年,江苏省农村公路发展大致经历了能力短缺、总体缓解、基本适应等3个阶段;实现了双车道四级公路全通达;基本建立了全省76个涉农县(市、区)“路长制”组织体系;开展了农村公路品牌创建[1],形成了全省82个涉农县(市、区)农村公路品牌。溧阳1号公路获评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实现镇村公交全覆盖、乡镇快递全覆盖、“村邮站”全覆盖。江苏省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和运输服务能力总体满足农村居民需求,具备高质量的管养服务水平和创新创优能力[2]。江苏省有基础、有条件率先推进农村公路现代化,为全国农村公路现代化建设探索提供经验。江苏与其他省农村公路情况对比如表1所示。2农村公路现代化的内涵特征农村公路现代化不是片面强化基础设施能力或单纯提升公众出行服务和货运物流服务水平,而是一种全新的发展状态、发展模式。文章研究认为可以从促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支撑和引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等三个层面系统展开。
2.1促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
农村公路现代化是将先进理念、制度、政策、智能科技、技术手段融入农村公路全领域、全过程,逐步达到先进水平的发展状态,使农村运输需求得到高品质满足,实现“人悦其行、物优其流”。
2.2支撑和引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农村公路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基础,其现代化发展水平应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相适应,使农村公路建管养运与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生态、文明深度融合,适度引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2.3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
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3],农村公路现代化应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村居民美好出行的需求。因此,文章从功能、结构、要素等三个方面分析农村公路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特征。功能方面:应具有安全、便捷、高效、智慧、绿色、美丽、富民等基本特征,是农村公路现代化应遵循的基本价值,是农村居民对公路发展的基本诉求;结构方面:农村公路现代化表现为基础设施现代化、治理能力现代化、养护水平现代化、运输服务现代化等方面;要素方面:从支撑农村公路发展的各要素出发。农村公路现代化包括科学技术、行业文化、管理体制、交通设备、队伍人才等现代化[4]。
3农村公路现代化的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是对未来农村公路现代化的具体发展方向和方案的量化表征,具有较强的评价和引导功能。文章研究立足于农村公路现代化内涵特征,通过经验借鉴、专家调查等方法分析确定了农村公路现代化建设7大类26项指标体系[5]。(1)安全。安全是交通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主要包括安全隐患处置率、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公路超限运输率、应急响应时间等4项指标。(2)便捷。便捷是对农村交通体系供给能力和质量的要求,主要包括乡村道双车道公路占比;规划发展村庄等级公路覆盖率;到达综合枢纽时间;城乡公交半径500m覆盖率;规划发展村庄快递服务站点覆盖率等5项指标。(3)高效。高效体现了农村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主要包括农村公路信用管理体系建设情况;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完善程度;人民群众满意度;制度执行机制建立情况等4项指标。(4)智慧。智慧代表了未来农村交通发展方向,主要包括农村公路数字化管理情况;新技术在农村公路中的应用率;运输全过程动态监测覆盖率;出行信息和货运信息可查询覆盖率等4项指标。(5)绿色。绿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村交通发展全领域、全过程必须遵循的要点,包括废旧路面材料循环利用率;营运车辆清洁能源及新能源车占比;机械化清扫率;景观绿化率等4项指标。(6)美丽。美丽是美丽江苏、美丽乡村对农村交通建设的具体要求,主要包括美丽农村路建制村覆盖率;农村公路优、良、中等建设率;农村公路沥青路面占比等3项指标。(7)富民。富民是农村交通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主要包括农村人均收入年均增加比例;开发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运营相关岗位数量等2项指标。
4江苏农村公路现代化对策建议
农村公路现代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从国外公路交通发展历程和趋势看,先进的公路交通系统普遍具有建成覆盖广泛、成熟稳定的公路网络,有效支撑国土空间开发治理;具有便捷多样的客运服务系统和集约高效的货运服务系统,实现“人便于行、货畅其流”;形成创新引领的发展模式,广泛运用现代技术,系统运行安全绿色智能;形成现代化的治理体系,制度标准法规体系健全,在全球治理中具有一定代表性。文章按照“基础网络现代化、治理能力现代化、养护水平现代化、运输服务现代化、信息应用现代化”的思路,提出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4.1城乡一体的公路网络,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现代化
(1)强化顶层规划设计,为加快形成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经济适用、安全可靠的现代农村公路网络,开展以农村公路为主的县域综合交通规划研究和体系建设项目。(2)实施农村公路提质增效,强化县道与国省干线公路、综合枢纽、机场、港口等的衔接。从畅通农村居民出行角度出发,因地制宜地推进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向规划发展村庄延伸。加强通往重要产业、旅游、物流等节点的等级公路建设,促进生产资源要素在城乡间的上下流通。(3)保证工程品质,根据政策要求开展农村公路“品质工程”挂牌创建工作,提升施工单位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4.2深化管养体制机制改革,推进交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1)全面推进“路长制”实施,在全省范围内大力推进县、乡、村三级农村公路“路长制”,制定相关政策条例,确保各级路长和路长办公室责任有效落实。(2)强化农村公路执法能力建设,加快建立“县有综合执法员、乡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的路产路权保护队伍,并进行定期培训。(3)建设信用管理体系及农村居民满意的交通出行运输环境,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感,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养护领域和货运运输行业的信用监管。
4.3打造绿色生态文明农村路,推进农村公路养护能力和水平现代化
(1)以农村公路建管养运与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生态、文明深度融合发展为导向,重点打造农村交通服务乡村振兴样板,深化实施“农村公路+”等融合发展模式。在全省范围内打造具有江苏特色的美丽农村路,结合江苏水乡泽国、湖滨湿地以及历史人文特色等,打造集“苏路产业、苏路文化、苏路旅游、苏路美景、苏路美食、苏路民居”于一体的主题旅游精品线路,营造“人在景中走、如在画中游”的美好出行氛围。(2)持续深化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积极尝试将农村公路建设和定期养护进行捆绑招标,探索区域公路一体化养护的新模式,打破国省干线公路养护和农村公路养护之间的界限。(3)充分调动农村居民积极性,依托“四好农村路”设置多种形式的公益性岗位,拓宽农村就业渠道,吸引农村居民特别是低收入人群参与农村公路的建设、养护过程中。
4.4构建高品质的客货运服务体系,推进公众出行和货物物流现代化
(1)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通过构建城乡公交运营调度“一张图”、信息服务“一张网”、居民出行“一张卡”、服务质量“一个标准体系”的全域公交新格局,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农村居民共享交通运输发展带来的便利。注重强化农村公路与周边城镇道路、村内道路的衔接,逐步优化农村公路城镇段断面结构。(2)提升农村客运服务品质,使农村居民“行有所乘,乘有所享”。以乡村交通出行需求为依据,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城乡公交、班线客运、区域经营、预约响应、区域约租车等农村客运组织形式,实现运力与客流的精准匹配,不断增强农村客运的适应性和可持续性,提高客运服务能力、服务效率。(3)打造高效农村物流服务体系,通过统筹农业、商贸、邮政、快递、交通等资源,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基础设施末端网络,畅通农副产品进城、农业生产资料和生活消费品下乡的物流服务体系,实现农村物流现代化高效发展。
4.5打造数字化智能化农村公路,推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代化
(1)结合现有数据,加快建成具有“精度高、能共享、易维护、可扩展”等特点的全省农村公路电子地图,实现公路资产数字化转型和全省农村公路管理“一张网,一盘棋”的目标。(2)以“建、管、养、运”为核心,建立规范、高效、安全、稳定、融合的农村公路服务管理系统,完善建设、养护、管理、安防、运营等功能,提升农村公路的信息化管理水平。(3)坚持将“服务公众”作为发展智慧农路的基础导向,促进农村公路电子地图与导航地图运营服务商对接合作,推动地图导航功能逐步向农村地区延伸覆盖,做到精准导航,为未来农村公交车辆位置、轨迹、站点位置一键查询服务功能建设打下基础。5结语江苏农村公路总体发展水平较为靠前,有条件、有基础率先开展农村公路现代化研究。文章系统分析了农村公路现代化内涵,构建了相应的指标体系,结合内涵与指标提出了“基础网络现代化、治理能力现代化、养护水平现代化、运输服务现代化、信息应用现代化”的建设思路,为江苏省开展农村公路现代化建设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李萌,叶恒鑫,陈田星.江苏农村公路品牌的提升[J].中国公路,2021(7):60-63.
[2]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农村公路建设发展研究[R].南京: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9.
[3]陈建新.关于推进苏州农村公路现代化的思考和研究[C]//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二十三次学术年会论文集,武汉:《交通科技》杂志社,2014.
[4]郑海涛.江苏公路交通现代化浅析[J].科技视界,2013(1):152-153.
[5]陈洪涛,常晶,贾元华.西部地区公路交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公路,2017,62(10):189-192.
作者:管峰 于萍萍 樊颖 单位: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东部机场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