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8 10:09:5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篇初中地理教学分析3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信息技术给初中地理教学带来了很多机遇,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很多教师在信息技术使用方面出现了两极化趋势。部分教师随意使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设备,导致教学内容偏离了原本的教学目标,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还有部分教师信息素养不足,教学模式僵化传统。还在使用传统的教科书和地图等开展地理教学,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在复杂抽象的地理问题解决过程中,需要教师积极利用信息技术,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结合信息技术构建高效地理课堂,优化教学流程,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一、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结合的原则
(一)适用性原则
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地理教学时,教师需要遵循适用性原则,并不是所有的信息技术都能够帮助教师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要想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需要教师基于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自己的信息技术使用能力,科学选择不同的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帮助教师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目标。因此,教师需要遵循适用性原则,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本身的地理知识认知水平以及个性差异。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枯燥乏味的地理知识。
(二)主体性原则
教师需要以学生为课堂主体,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地理课堂。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掌握地理知识。并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系统帮助学生举一反三,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同时还需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能够利用自己构建好的知识体系,主动解决地理问题。
(三)监控性原则
监控性原则指的是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地理教学时,需要注重知识的迁移运用,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问题解决能力。这对后续的学习十分必要,后续监控能够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并评价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改进自己的不足和问题。部分教师对后续评价重要性认知不足,没有遵循监控性原则使用信息技术,导致学生无法将学习到的地理知识迁移运用。因此教师需要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结合学生自身地理知识掌握情况,科学选择策略方法开展教学。教师需要合理开发利用相应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有效监控,培养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四)过程性原则
过程性原则需要教师重视教学过程,深化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能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地理知识的学习单纯依靠记忆和背诵无法深入掌握,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弥补自己的短板与不足,积极进行改进和完善。通过完善的学习过程,深化学生的体验认知。教师需要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时找到更有效合理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最后帮助学生总结学习经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
二、初中地理与信息技术有效结合的策略
(一)结合信息技术创设情境
地理是初中的一门新学科,刚刚进入初中学习的新生其思维逻辑和意识发展等都会有一定的差别。大部分初一新生年龄为12~13岁,这一阶段的青少年身心发展速度较快,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投入极大的精力和热情。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时,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如果利用强制性方法来强迫学生学习,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欲望下降,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中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应的视频资源和生动有趣的动态图画,吸引学生的眼球。同时教师还需要关心和帮助每一位学生,基于学生的个性差异,结合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升教学效果。初中地理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具体的情境创设,很多地理特点都需要实际图画和视频等才能够让学生产生更加直观的印象。而教材一般篇幅有限,因此如果仅靠教材来学习地理知识,很难唤醒学生的自主学习意愿。教材大多是平面化内容,只有文字和图片,很少有涉及实际问题的情境,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设置启发性问题,创设具体的情境,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例如在教学有关经纬网的定位知识时,教师就需要提升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及思维能力。而初中生的方向辨认能力以及空间感知能力不强,无论是在考试还是在日常练习中,其实际表现都不符合理想情况,正确率不高。如果仅靠教材中的几张经纬网图片,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则可以利用信息软件帮助学生创设相应的具体情境,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思考利用GoogleEarth软件,利用该软件的经纬网定位功能,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较为熟悉的地点作为情境。比如自己的家乡和周边景色等等,引导学生利用该软件进行方向辨别。通过GoogleEarth定位软件的放大缩小功能,让学生清晰定位自己的房子以及住宅区的相关位置。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并将地理课堂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印象[2]。
(二)结合信息技术呈现过程
教师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呈现地理知识探究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系统整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地理知识的思考过程作为一种内隐心理过程,需要教师在课堂中通过展示来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如何解决问题以及用何种语言进行描述等。如今部分教师在讲解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没有结合学生的问题解决过程和方法进行系统总结,而学生也无法对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整理和掌握。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后,了解到问题的正确答案以及解决方法。但在一段时间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则忘记了如何去解决。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如果依旧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进行知识讲解,则很难让学生长时间记忆地理知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室中的各种信息设备,将地理知识直观展示在大屏幕上,并标注其中的重难点内容。从而使学生能够对地理知识有更加清晰、全面的认知。比如在教学如何识别地图时,教师需要先让学生知道这是什么地图、地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利用多媒体设备将地图中的图名进行标注,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教师还需要结合展示的图片,让学生找到其中的关键信息和重要地理界线,比如特殊的经纬线、非季风区和季风区的分界线等等。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录屏软件为学生展示相关的教学视频,在备课阶段制作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微课小视频进行课堂导入。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识[3]。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至关重要,而且本身就是一种地理语言。地图阅读能力是每个学生必备的基础能力之一,而利用多媒体设备可以将读图的步骤和过程直观展示给学生,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科学的读图方式。在以后的考试以及日常练习中,根据所学习知识和掌握的读图技巧分析和提取其中的关键点。教师需要让学生能够在读图的过程中,根据具体位置和关键信息判断该区域的气候条件。重视地理位置的特征,加强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三)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变式练习
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达成理想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开展变式练习,讲练结合,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深化学生学习体验。信息技术是开展变式练习的重要工具,相较于传统的课外参考书以及试卷和习题等,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上的教学资源,整合专题性质的问题,提升学生的地理问题解答能力。例如在针对读图类的问题时,教师就可以收集有关等温线图、等高线图、气候图、地形图等多种类型的读图类题目。并结合之前讲授的读图策略引导学生分析和抓取其中的关键点,帮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学会读图。比如在学习有关世界气候分布的相关知识时,由于气候类型多种多样,而且不同区域的气候有着不同的特点,因此教学难度较高。教师需要在教学时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讲解气候的类型和特征,之后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气温变化的降水柱状图和曲线图。使学生能够正确分析气候的不同特征,掌握气候的分析方式。在此基础上,教师则可以利用变式练习引导学生结合之前的分析方式和过程进行自主分析。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今后遇到类似问题时,结合学习到的分析方式以及气温和降水等特点,确定该区域的气候特点[4]。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是保证知识迁移的有效手段。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利用掌握的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
(四)运用GIS技术辅助教学初中地理学科有着其本身的特点,需要学生拥有一定的空间布局研究能力,而这则决定了地理学科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研究空间范围和空间位置的问题过程中需要学生学习十分丰富的信息知识,而基于现实空间的位置和范围,地理学科还拥有抽象性特点。传统地理教学模式很难帮助学生形成直观深刻的印象,这就需要教师积极运用GIS技术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比如通过GIS技术细化图层的叠加,帮助学生展示不同的地理空间和其内在的逻辑性,使地理知识形象化、生动化。应用GIS技术可以帮助教师展示三维动态和地理模型,让学生对地理知识有更加直观、深刻的认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理学科素养。例如在教授人类的聚居地-聚落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利用GIS技术辅助进行课堂教学。本次教学需要帮助学生分析自然环境变化和人类聚居之间的关系,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综合考虑问题的能力。借助GIS技术,学生可以分析缓冲区,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地理思维。教师可以利用GIS技术采用图片的方式反映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异同点,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分享自己的感受,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在具体应用GIS技术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构建数字地形模型。让学生对其中的空间特征和地形属性拥有一定的了解。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展示乡村景色和城市景色在绿地、交通和建筑方面有何种差别。并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探讨人类劳动方式方面的差别,使学生能够清楚区分城市和乡村景观的特征[5]。教师可以利用实例来讲解自然环境和聚落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能够在GIS技术的辅助下了解不同聚落以及聚落所涉及的大小、形态和风土人情等等。教师需要运用适当的例子,在分析大自然与聚落之间关系的时候,使学生形成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地协调观的态度。在新时代地理学科不仅需要传授给学生地理知识,还需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德育素养,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地理观念。教师需要让学生明白如何在保证聚落发展的基础上维持好聚落的风貌,保护好其中的建筑群、遗址和纪念地等等。使学生明白保存历史,保护科学的重要性。在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中,GIS技术可以有效生成动态性的三维图。教师可以利用该视频资料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区域村聚居之间的差别,让学生能够明白聚落发展和文化传承之间存在的问题。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去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树立传统文化保护意识
(五)结合微信平台开展地理教学
在以往的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采用书面作业或者面授的方式开展地理教学,而学生也只能通过一些简单的问题来巩固自己的地理知识。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需要有效结合自媒体和互联网技术,通过微信平台融合地理教学资源和微课视频等,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微信如今成为人们交流的主要工具,教师可以利用微信平台让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规划学习内容,实现个性化地理学习。教师还可以在微信平台上布置地理作业,让学生可以在微信平台中提交自己的作业,节省更多教学时间。教师则可以在微信平台中积极和学生进行交流互动,针对性解决学生的问题,提升地理教学质量[6]。例如在巴西的相关知识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借助微信平台进行地理教学。收集有关巴西的视频、图片并进行标注和编辑,使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和图片走进充满异域风情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教师则可以利用问题进行引导,通过微信平台展示巴西在世界中的具体位置,询问学生该国的大洲位置具体在哪儿,该国所跨越的经纬度范围是多少。利用问题引导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巴西的具体地理位置以及所相邻的国家和海洋。在询问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让学生结合微信平台展示的视频资料和图片,了解巴西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其首都为巴西利亚,而且其中的大多数居民为混血种人等相关知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课堂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积极性,使抽象难懂的地理知识更加生动直观。教师需要遵循信息技术的应用原则,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开展地理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深化学生的学习体验。
作者:张玉婷 单位:江苏省如东县大豫镇兵房初级中学
初中地理教学分析2
学历案是一种学生学习的认知地图,其与教案、学案、导学案的最大区别在于突出“历”,即基于学生立场,围绕某一具体的学习单元,从期望学生“学会什么”出发,设计并展示学生“何以学会”的过程。一份完整的学历案由六个要素组成:学习主题、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过程、检测与作业、学后反思。其中,核心的三部分(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和评价任务)与“教、学、评”一一对应,高度契合。深度学习背景下的学历案设计,就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能被看见,进而帮助教师实现教学有异、评价有异,促进学生真实学习,实现个性化“教学评”的一致性。基于此,笔者拟对深度学习背景下初中地理学历案的设计加以思考。
一、深度学习背景下初中地理学历案设计的关键
深度学习是指学生基于教师预设的专业方案,经历有指导、有挑战、高投入、高认知的学习过程,并获得有意义的学习结果。深度学习之深不等于难,而在于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在于打通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增加课堂学习的厚度;还在于打破学科的界限,拓展课堂学习的宽度。对知识“长度、厚度、宽度”的挖掘、探究过程,便是学生经历的有挑战、高投入、高认知的学习过程,而在这个不断深入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所得也会是高收益的,即必定能够获得有意义的学习结果[1]。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思维,学历案突出的是“何以学会”,强调的是学习经历和学习过程。初中学生在学习经验、学习能力等方面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所以基于深度学习背景,结合学科特征,在初中课堂中采用学历案导入教学是可行且高效的。对于初中地理学科而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般会遵照“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2]。所以初中地理教师设计在学历案时,要以全面促进中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前提,按照“双结合”(既要结合地理学科特征,又要结合中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识特点及学习方法)的原则,对地理课标要求、知识要点与核心素养之间的关联程度进行分析,并进行整体构建,使地理学历案的设计能达到提升学生认知水平和发散学生思维的目标。在深度学习背景下,要想实现地理学科学历案的有效设计,并不断提高设计水平,教师应高度重视以下关键点[3]。首先,教学目标素养化。教师应在注重地理学科的基础上发挥学科育人价值,站在学生视角加以叙述,并提高对学生素养的关注度,将学习的具体过程充分体现出来,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构建能力。其次,针对教学内容引入相应案例。在进行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为学生引入相应的案例,并做好案例的选择,最好是生活案例,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其学会如何透过地理表象将地理规律充分挖掘出来,进而促进其将所学知识从感性体验上升到理性归纳。再次,教学过程探究化。教师应以问题研究驱动思维,引导学生透过地理表象挖掘地理规律,分析地理要素之间的关联和相互影响,形成综合、系统的地理思维。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读图、用图的规范性,且合作探究时要将生疑、合作、展示、评价等环节自然融合在一起,在知识的迁移应用中构建高效课堂。最后,教学效果进阶化。教师应运用“多元评价”“分阶段评价”等立体动态方法构建评价体系,从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结果、评价反馈等全过程入手,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反馈,随时掌握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动态促进学生进阶,进而促进核心素养培养有效落实[4]。
二、深度学习背景下初中地理学历案设计的思路
学习动机是深度学习的重要标志之一,学历案的设计能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体现在教师对于深度学习机会的供给、分配和利用的设计上。因此,深度学习背景下初中地理学历案设计的思路可总结为以下四点。
(一)明确深度学习目标,选择与目标相匹配的主题
学习目标是指学生经历学习后要达到的认知程度,在设计目标前,初中地理教师要充分解读教材,研究课程标准,多角度分析学情,准确把握学生应知、已知、未知、如何知等各方面情况,明确学习起点与既定目标之间的距离,从而分解难点,使学习目标更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5]。
(二)创设真实情境并适当进行学法指导
初中地理教师有必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根据教学内容明确教学具体任务,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完成对知识的构建。
(三)设计指向核心素养的任务
初中地理学习任务的设计应具有逻辑性,同一主题下的活动之间应相互关联并逐步递进,同时任务要求应明确化。对于学生来说,将知识问题化、条件化、结构化,有利于其深入学习。故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并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开展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可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将其划分为不同小组,让小组之间进行合作学习,并积极探讨和交流,进而促使学生不断进步[6]。
(四)优化评价任务的组织形式,设计学后反思路径
初中地理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评价任务要镶嵌在学习活动之中,且还要分奖惩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评价任务持续获得学生关于目标完成度的信息,也能方便学生根据评价结果调整下一步的学习过程,优化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评价的方式和时机要与学习过程相契合,即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反思,从而使学历案成为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档案,使课堂中存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7]。此外,教师设计初中地理学历案需注意以下问题。①避免把学历案变成题案。教师在设计学历案时要注重知识点的推导过程,避免出现大量习题与现成结论,应该让学生真正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②避免学历案成为教材的翻版。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不应只是粗浅地翻阅课本、寻找答案,而是应该运用灵动的智慧,梳理知识体系,归纳学习方法。③避免学历案抢占学生的思维空间。教师在设计学历案时不必过于翔实、面面俱到,为学生清扫所有学习障碍,而是应该通过指向性明显的活动设计创造学习需求,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进而实现深度学习。
三、深度学习背景下初中地理学历案设计的实例
笔者现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印度”学历案为例,对深度学习背景下初中地理学历案的设计要点加以阐述。首先,要明确本课的学习主题:印度。其次,本课的课标要求主要有四点:①不管是某个国家的地理位置还是领土组成,都需要在地图中明确地指出;②加强对某国家自然环境基本特点的概括,在具体概括期间可参考地图和其他资料;③注重对地图和其他资料的应用,并与国家自然条件特点联系在一起,分析发展经济的实例;④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将人文地理要素特点说出来,尤其是种族和人口等。再次,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具体如下:①对照图文资料,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在知识的建构中体验知识的价值;②阅读印度人口增长图、景观图,描述人口的特点及问题,初步形成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人地观念;③利用地图和资料,加强对印度气候特点和水旱灾害频繁原因的分析,强化自身各方面能力,尤其是读图能力、绘图能力及分析能力等;④阅读印度地形图、气候图,分析印度粮食作物的分布及其与粮食作物的关系,形成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念。最后,制定本课的评价任务,具体如下:①结合印度在世界上的位置图和印度主要邻国图,指图说出印度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相对位置,完成图说位置模块框图关键结论中的三道小题(检测目标1);②运用图文资料,讨论印度的人口特点及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完成漫话人口模块中归纳总结的内容(检测目标2);③独立完成“自主一”的内容,小组合作完成“合作一”和“合作二”的内容,同时归纳出印度气候特点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检测目标3);④小组合作完成“合作三”内容,总结出印度主要粮食作物分布地区(检测目标4);⑤借助地图梳理课程内容和逻辑关系,形成联想记忆,提高地理素养(检测目标1、2、3、4)。其中,自主一:在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上,找到印度的气候类型;读孟买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说出印度气候的主要特征。合作一:观察南亚常年盛行风的方向,并分析图中箭头分别代表1月、7月哪个月份的风向?为什么?合作二:描述西南季风不稳定性的具体表现,推测可能造成的影响。合作三:根据小麦、水稻的生长习性,结合印度地形和降水图,推测印度农作物分布图中两种图例分别代表哪种粮食作物,并说出判断依据。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采用“课前准备—课中学习—学后检测”的学习路径。在课中学习———图说位置这一环节中,导学过程如图1所示。学法建议:①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世界区域地理后的第二个国家,印度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非常有特色,尤其是学习印度的人口和农业知识对于理解因地制宜的经济发展观念有重要意义;②本节课的重点有两个,一是描述印度的人口特点及其问题,二是分析印度的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难点是印度的季风气候与农业生产;③本节课的学习流程为“图说位置—漫话人口—地图推理—农业规划—地图笔记”,建议学生在学习前先复习区域地理位置的描述方法、热带主要的气候类型等知识,学习时根据学历案设计的流程,逐步分析、推理、判断,最后得出结论;④在学历案的学后检测环节中A组作业合格、B组要求比较高,因此在完成这项作业时需要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学生已经学完本节内容,但是选择运用哪种有效的方法、哪些内容还未掌握,仍需要教师提供相应的指导。
四、深度学习背景下初中地理学历案设计的反思
(一)传统教案、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案和学历案的比较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通过构建核心素养体系可以看到教育由知识主体向人的全面发展回归,因此教师要努力做到把思考的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由传统的观光式学习走向沉浸式学习,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这是从教案到学历案的一次大的变革,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次腾飞,也是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所在。通过比较学历案与教案可以发现,学历案最为重要的是在大单元设计目标下关注学生自身的学习过程,而这也是深度学习关注的重点。它要求设计者清楚地知道一个核心素养的目标在一个单元框架下,是如何让学生一步一步完成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的过程的。传统的教案是以课时为框架的,但在一个课时的时间窗口内,是无法完成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或能力培养目标的,不过其往往会把知识切分得很详尽,某种程度上这种优势也成了根深蒂固的制约。在指向核心素养的目标主题上,单元框架是最合适的,与一个核心素养目标深度绑定的单元主题就是大单元框架,它在设计上打破了课时的制约与限制[8]。
(二)学历案促进深度学习
教师在设计学历案时,要始终站在学生立场,设计能驱使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并依据知识的生成过程,在每一个学习活动中嵌入问题设计。问题设计是深度学习的关键,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针对学生看不懂的部分,应找出哪些内容是学生不易察觉的知识交叉点,即知识间的因果联系、时间联系及新旧知识交接点。一般来说,教学的重难点是问题设计的内容,而且通过问题设计,可引导学生的学习逼近知识的核心地带,即通过设计完整的学习过程让学习看得见,并通过对知识的小步分解,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教师应倡导玩中学、学中乐,促进学习多样化,丰富学生学习的经历,同时倡导反思学习,以一个学历案为反思单元,激发学生的反思意识,引导其寻求个性化的学习方法。而学历案恰好为实现以上教与学的目的与功能提供了落脚点,为促进课堂深度学习提供了相应的指导[9]。我国现阶段对于“学习”的认知大多都停留在以书本等外在事物为学习对象的层面上,往往忽视了学习者以自身为学习对象的学习,即学习只重视经历,而缺乏反思。实际上,反思学习是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学习类型,对学生身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能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思考和审视,从而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教师在设计学历案时,要布置明确的反思任务,预留充足的反思时间,设计规范的反思环节,让反思学习成为学生日常学习的一种习惯。反思学习作为深度学习的特质之一,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参与度,激发学习者的热情,促使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成为一种有目标、有策略、有成效的主动行为,使学习成为一种学习者能对知识做到学以致用的过程[10]。总之,学历案是一种指向核心素养的学习任务设计,其在引导学生进行认知图式建构的同时,可以展现学生知识建构的过程。对于初中地理学历案来说,教师要始终从学生学习过程的视角研制方案,将学生立场设置为所有教学行为的原点,以大单元教学为出发点,引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作者:周莹 单位:山东省济南中学
初中地理教学分析3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新型学习方法,该方法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当前地理教学中,一些教师过于重视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学效果难以提高。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探究性学习,能够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构建高效化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和兴趣,促进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由此可见,初中地理应当积极应用探究性学习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多探究时间和空间,鼓励并引导学生自我探究,从而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目标。
一、探究性学习的内涵及特征
(一)探究性学习的内涵
探究性学习指的是根据学科领域,结合学生实际生活明确研究主题,让学生模拟学术研究步骤在实践学习中发现和研究的探索性活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养成良好的探究精神,不断提高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探究性学习需要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在问题探究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进而增强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为探究性学习的应用提供了机会,为了更好地满足新课程改革要求,初中地理教师应当积极运用探究性学习,注重学生探究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探究性学习的特征
1.开放性探究性学习可以打破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局限,通过创设优良的教学环境,设计适用的教学问题,引导学生自由讨论和探究,使学生思维得到有效拓展,提高学习的开放性。学生不同,对同一问题的理解不同,所得结论也会有所差异。因此,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可以发散思维,思维更具开放性,从而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掌握知识。2.探究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探究性学习,根据教学内容提出的问题,其结果通常都是未知的。学生可以通过图书馆、网络数据库查找相关资料,从中整理出有价值的信息,在课堂上与其他学生交流和讨论。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要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看法,经过课堂总结得出问题的答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查阅和搜集资料的同时,提高了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3.互动合作性探究性学习理念下,如果仅仅凭借学生个人力量,是很难完成学习任务的,需要学生之间互助合作,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探究性学习,需要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分享学习成果。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能够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互动合作下顺利完成小组任务。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探究性学习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探究性学习,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使课堂学习不再枯燥。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随着探究的逐渐深入,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地理知识,真正感受到地理知识的乐趣,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而且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促进初中地理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传统初中地理教学中,一些教师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忽视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味讲解地理知识,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而且留给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时间非常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提升。探究性学习的运用,可以转变师生的课堂角色,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三)推进初中地理教学改革在传统初中地理教学中,很多教师沿袭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教学模式比较固化单一,难以提高教学效果。探究性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出来,促使他们主动学习地理知识。对于通过自主探究而获取的学习内容,学生的印象会更加深刻,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都有积极作用。教师要想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果,必须紧跟时代要求,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由此可见,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探究性学习,可以促进地理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三、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的策略
(一)树立探究性教学理念,明确探究问题
在开展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当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紧跟时代发展趋势,更新知识结构,积极运用探究性学习理念,根据积累的教学经验,将其灵活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探究学习提供科学的指导。地理学科本身具有完善的知识体系,综合性较强,主要包括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初中地理知识难度不大,但是很多教学内容比较抽象,要想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需要进行全面化、系统化的教学。通常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认真听讲、主动思考,实际上这种方式会使学生丧失兴趣,学生也不会积极回答问题。为了应对这一情况,初中地理教师应当找到问题的核心,根据中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结合地理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一些科学又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寻求问题的答案。比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问题情形,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在自主探究中完成学习任务。另外,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勇于提出自己的疑惑和问题,让问题成为带动学生探究学习的动力,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比如,在讲授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中的“地球公转、自转以及昼夜交替”相关知识时,由于这些地理知识比较抽象,很多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足,所以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初中地理教师应当借助地球仪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用地球仪演示地理知识,从而掌握其中的规律,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知识,而且能加深印象,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合理选择探究内容,深化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当认识到探究性学习并不适用于所有地理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合理选择探究学习内容,促使学生更好地开展探究性学习,避免探究中出现混乱情况。在运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地理教师选择的探究内容对课堂教学活动开展有重要影响。通常探究性学习内容难度应当适当,既不可过于简单,又不可难度过大,只有合理把控探究难度,才能保证探究性学习的顺利开展,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初中地理教师应当对每个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进行合理分析,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地理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探究内容,确保每个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都能获得一定成长。此外,初中生学习地理,除了获取更多地理知识之外,还要提高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因此,教师要重视地理内容的拓展。在开展地理教学中,应当适当拓展教学内容,利用网络丰富地理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探究性学习的效果。同时,初中地理教师要充分利用拓展内容,将其当作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探究机会。比如,在讲授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中的“世界陆地与海洋”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共同学习,为学生提前准备关于陆地和海洋的图片视频,根据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合理的探究问题:“陆地分布特点有哪些?”让学生在问题探究过程中深化对地理知识的认知。
(三)运用小组合作模式,进行地理知识探究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小组合作模式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探究,能够提高探究性学习运用的有效性。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让学生共同探究,系统梳理所学地理知识,形成科学完善的知识体系,教师适时提供指导,将小组合作模式的作用和价值最大化地发挥出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在讲授“世界的地形”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运用小组合作模式,引导学生对世界地形内容进行合作探究。在探究学习开始前,每个小组长为小组成员合理分工,确保每个组员都有各自的探究任务,分别对山地、丘陵、平原等特征进行总结,并且在探究过程中要搜集相关图片资料,在课堂上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出来,便于其他学生学习和了解。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小组与小组之间、小组内成员之间都可以学习交流,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地形相关的知识内容,不仅能提高课堂学习效果,而且能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了将小组合作模式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地理教师还可以传授学生成员合作技巧,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有组员发言时其他人不得随意打断,应当认真倾听,等到对方发言结束后,再说出自己的观点。另外,小组合作探究的最后结果应当是统一的,需要指派一名代表汇报小组的探究结果,在汇报过程中代表小组荣誉。通过教学和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加强教师培训,促使教师深入理解探究性学习
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直接关系探究性学习的运用效果。因此,学校应当加强对地理教师的培养,促使他们不断深化对探究性学习的理解和认知,深刻认识到探究性学习的重要作用,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积极应用探究性学习。首先,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学习,主要围绕探究性学习展开,不断开阔教师的视野,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体系,促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将探究性学习灵活地运用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其次,学校要定期邀请专家到校指导,组织讲座等活动,让教师参与到探究性活动中,掌握探究性学习的运用方法和技巧。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地理教师到其他学校参观学习,与其他学校的地理教师沟通交流,分享教学经验,为探究性学习的运用提供良好的条件,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五)做好总结评价,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客观合理地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探究学习能力,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下一步的教学方案。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一些初中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探究学习。因此,地理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制定鼓励性的评价体系,促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学习活动中,并且将该评价体系应用到探究性学习的全过程。教师针对学生探究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并且及时反馈评价结果,让学生明确自身优点和不足,在探究学习中主动改进不足,不断提高自身的探究学习能力。此外,初中地理教师要系统整合课堂教学内容,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总结归纳的基础上,设置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为不同学生布置难度适宜的探究任务,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研究。
综上所述,探究性学习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探究性和互动合作性,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学习,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而且能促进初中地理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初中地理教学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要想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要积极运用探究性学习开展教学活动,通过树立探究性教学理念、合理选择探究内容、运用小组合作模式、加强教师培训等,不断提高探究性学习的运用效果,将探究性学习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进一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有兰.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知识文库,2022(12):169-171.
[2]孙新晓.高中数学课堂中探究性学习的困惑与思考[J].新教育,2022(16):51-52.
[3]叶玉凤.高中历史探究性学习中运用元认知策略的对策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22.
[4]张俊.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15):107-109.
[5]黄思沅.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J].科幻画报,2022(05):99-100.
[6]郭焕祥.浅谈探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22(19):144-145.
作者:宫春雪 单位: 吉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