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时间:2023-03-07 09:45:1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篇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标志着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不同于普通教育的教育类型上升为国家战略[1],进入加速发展的快车道,其中的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如何明确各自定位,协调发展,携手共进,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成为现代中国职业教育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近年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证明,“3+3”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已逐渐成为中高职协同发展的主要形式。职业教育实施现代学徒制培养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真正实现双主体育人,“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因此加快对基于现代学徒制的“3+3”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具有适应时代发展的现实意义。

1探索基于现代学徒制的“3+3”中高职贯通人才

培养模式的紧迫性1.1“3+3”升学班已成为中职教育发展的主要形式随着国家现代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不断深入,各行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逐年增大,中职毕业生直接进入就业岗位的空间势必逐渐减小,各类中职学校大部分毕业生进入升学通道已经成为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办学形式。同时学生、家长对接受更高层次职业教育的期望也使得中职就业班的招生占比逐渐萎缩,升学班招生占比快速扩大。2019年自职教20条发布后,各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都密集出台了加大中职生升学比例的政策支持力度。高职单招是近年来国家实施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制度改革的创新举措,给予了高职院校较大的招生自主权,各高职院校可根据自身专业发展需要自主确定招生计划、考试形式、自主组织命题并确定录取结果。高职单招相对于普通高考对中职学生有很强的针对性,能充分发挥中职学生的专业技能优势,录取率大幅高于普通高考,给予了中职学生更为通畅的升学渠道,大力促进了中职招生。因此,举办“3+3”升学班已成为中职教育发展的内生动力和主要形式。

1.2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必然出路

2019年5月6日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高职扩招明显提速,但问题是生源从哪里来。从2019年各高职院校招生实施的实际效果看,中职毕业生依然是报考高职院校的绝对主力。近年来,参与高职单独招生录取院校数量和招生规模急剧扩大,以四川省为例,2020年参与单招的高职院校达90所,较去年同期增加152%;投放招生计划约22.3万,较去年同期增加148%。可以预见,随着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的逐步提高,在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中中职毕业生占比还会逐年增大。如何针对中职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学习特点开展高职阶段的人才培养直接关系到高职的人才培养质量。职业教育的基本特点决定职业院校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现代学徒制育人之路是其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方向。因此,探索基于现代学徒制的“3+3”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必然出路。

1.3实施过程中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行大部分“3+3”中高职贯通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高职院校招收多个不确定的中职学校的毕业生。不同办学主体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和沟通渠道,在人才培养的目标、理念和定位上具有天然的差异性[2]。现有的中高职贯通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1)现有“3+3”中高职贯通的课程体系缺乏顶层设计,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重复交叉的现象明显。贯通人才培养模式仅仅是学习时间上的简单叠加,缺乏人才培养内涵的有机整合。所谓贯通也多体现在中职毕业与高职招生环节的贯通,双方的沟通交流不足,也缺乏激励机制和制度保障。由于办学主体的不确定性,直接造成了高职院校基本不参与中职教学过程,或者是参与度明显不足;中职学校对高职院校具体课程教学目标与要求的了解也基本处于空白,客观上也造成了中职学生对下一阶段学习的高职院校缺乏归属感,不利于中高职实施稳定的人才培养衔接。(2)现有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基本都是针对普高学生设计的,而中职生与普高生2种不同生源结构具有完全不同的学习背景和知识结构。现有高职人才培养方案通常对2种生源结构不加区别的进行混合组班,使用相同的课程体系。当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中中职毕业生占比大幅提高后,同样的课程面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其结果必然是增加了教学组织难度,不利于有针对性的完成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3)目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象依然存在,相当部分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过程没有企业参与,职业院校办学还存在“瞎子摸象”“自娱自乐”的现象,现代学徒制试点还停留在校企合作解决顶岗实习和就业的初级阶段。基于目前中高职贯通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亟需按现代学徒的要求对“3+3”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化设计。

2人才培养模式设计

2.1设计原则

基于现代学徒制“3+3”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设计要遵循必要的原则,以整合中、高职和企业三方的教育教学资源,实现学徒制人才培养目标,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1)系统性原则:即将企业招工与学校招生、中职培养与高职培养作为一个统一的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整体设计。(2)分层进阶原则:中高职贯通课程体系设计应充分考虑中高职贯通分段实施、学徒制培养工学交替的实际情况,在课程设置上分工明确、各有侧重。(3)有机融合原则:即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与中高职贯通模式的有机融合,以校企合作订单班为主线进行招生和六年一贯制的全过程培养,从学生进校开始就签订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协议,约定三方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在校学生和企业学徒的双身份。

2.2从“校-校”合作到“校-企-校”合作

从“校-校”合作到“校-企-校”合作就是从双主体育人到三主体育人,在中职阶段就要确认学生的学徒身份,实现招生即招工、招工即招生[4]。建立“中职学校+学徒企业+高职院校”的三主体办学格局,以学徒制企业的用人需求与人才储备需求为基础,三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全程实施学校老师与企业师傅的双导师教学,实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实际需求的无缝对接。2.3建立稳定通畅的中职升学通道高职院校要承担三方合作的主导责任,根据自身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主动对接开设相近专业且具有较高办学水平的中职学校,确保每个专业对接3~4个中职学校,签订长期运行的校校贯通培养合作协议,建立稳定通畅的中职升学通道。合作协议应约定中高职在教学中进行深度对接的方式与内容,中职学校主动将合作的高职院校招生考试的内容纳入课程教学目标;高职院校对中职学校与升学考试相关课程进行必要的教学指导,提供技术、教学设施设备支持,确保“3+3”升学班的绝大部分学生能顺利升入高职。2.4三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基于现代学徒制“3+3”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就是要将中、高职6年学习时间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设计,制定“3+3”6年一贯制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方案制定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发挥主导作用,“校-企-校”三方共同参与,密切沟通,共同完成。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应同时兼顾中职、高职的教学组织特点,反映行业企业用人的岗位需求及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要求,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专业技术积累,将创新精神、工匠精神、专业精神、劳动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2.5课程体系重构中高职贯通重在课程体系的贯通,合作的三方应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对中职、高职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在中职阶段应侧重文化知识和低阶基础技能培养,并设置部分学徒训练基础课程及贯通专业类课程;高职阶段则应侧重专业知识储备及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的训练,构建模块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同时,课程设置也应充分考虑中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能力等差异,理顺中高职贯通课程设置的逻辑顺序。

3保障措施

3.1制度保障

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启动以来,各试点学校都不同程度的面临家长、学生认同度不高和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的问题。首要原因是我国工业文化和学徒文化建设相对落后,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不高;其次是企业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利益诉求得不到充分体现。因此,建立政府相关主管部门联络协调机制,建立激励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建立学徒权益的保障机制是实施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的制度保障。

3.2培养双导师师资队伍

双导师师资队伍建设是整个人才培养链条上最关键的环节,也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障。在职业院校层面,应优先做好系统化的制度设计,分批安排校内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参与生产实践,让职业院校的教师逐步拥有教师和师傅的双身份;在合作企业层面,同样需要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分批安排技术骨干到职业院校参与教学实践,让企业技术骨干逐步拥有师傅和教师的双身份。双导师师资队伍人建设是一个较长周期的系统工程,仍然需要坚持校企合作的根本方向,即要发挥学校老师精于教学理念、教学技能,企业师傅熟悉工作过程、岗位要求的优势;又要补齐学校老师疏于生产任务、实践操作,企业师傅缺乏教学手段、育人技巧的短板。3.3共同开发教学资源三方主体应共同开发适应“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教学资源,不断优化课程资源供给质量与模式,建设“项目-课程-模块”三级教学资源。特别是要着力开发体现学徒制学习特点的,可以不受学习地点限制的线上数字化教学资源。同步推进教育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校企协同开发融媒体、微视频、全息展示等类型丰富、立体化数字化资源、1+X育训资源包,以及工学结合项目化系列教材及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等新型特色教材,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4发展展望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3+3”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是现代学徒制与贯通培养的有机融合,可以充分反映企业在用人方面的利益诉求,有利于调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积极性,必将成为中高职贯通培养的主要形式。同时,为保证该改革模式的深入开展和可持续发展,组建以一个高职院校为主导,依据专业特色牵手若干个中职学校的中高职教学联盟是值得推广的发展方向。再者,随着高职招生生源结构的变化,高职院校探索中职生与普高生分别组班,开发不同的课程体系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学势在必行。最后,继续拓展职业教育中高本升学渠道,彻底打通中职学校、高职院校、应用型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纵向贯通的培养体系更是职业教育刻不容缓的改革方向。

参考文献

[1]于正永,华山,丁胜高,等.“3+3”中高职分段培养课程衔接的问题与对策[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51-54.

[2]魏倩.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探索———以南通科技职业学院园林工程专业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20):200-201.

[3]巴佳慧.基于现代学徒制的3+3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8(4):48-50,57.

[4]堵有进.中高职衔接的现实问题与破解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7(13):51-56.432

作者:刘强 孟琴 单位: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