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时间:2023-03-08 10:15:5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篇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旅游迅速从各种旅游形式中脱颖而出,其满足了人们回归自然本源和乡土情怀的需求。同时,国内乡村旅游也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充分满足游客的精神需要,助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是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2018年10月,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个部门联合发布的《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8—2020年)》中明确提出,新时代乡村旅游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回归乡村本质,要记得住乡愁。而消解乡愁是乡村旅游者出游的主要动机之一,也是其精神需求的主要构成部分,因此,从乡愁视角满足乡村旅游者的精神需求是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宁夏乡村旅游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乡村旅游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效果显著。西吉县龙王坝乡村旅游景区位于宁夏南部山区,是目前宁夏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佼佼者,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大背景下,从乡愁视角进一步盘活龙王坝现有旅游资源,将乡愁情愫融入到旅游产品中去,突出乡愁元素,不仅能有效提升龙王坝景区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还能为宁夏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起到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

1乡愁的概念

目前,国内学术界关于乡愁还没有统一的概念。岳凤霞认为,乡愁是对故乡、原乡思而不得的愁苦心情,并基于旅游凝视视角将乡愁元素分为民居环境、民族民俗文化,以及场所精神等[1]。肖黎明等将乡愁分为广义和狭义的概念,提出乡愁是承载于物质载体与非物质载体之上,以民生关照为导向,融人本、市场、自然、和谐诸理念为一体的综合性概念[2]。庄伟光等提出,乡愁旅游是一种地方感体验旅游,尤其是对地方特色文化的体验。简单地将乡愁中的“乡”理解为故乡或家乡是一种狭义的认识,是仅从地理视角上来理解乡愁。实际上,从文化角度来看,乡愁中的“乡”还有“乡土味”的意思,即“地方感”[3]。

2乡愁与乡村旅游的关系

“人”是产生“乡愁”这一情感动机的主体,而“乡愁”又往往源于“人”在故乡成长过程中与乡村景观等物象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某些记忆元素,这种在乡村景观等物象基础上构成的记忆元素则称为乡愁元素。鉴于此,本文将乡愁元素分为乡村空间布局、乡村民居与公共建筑、乡村景观与生产场景、民俗文化4个元素。这4个元素不仅构成了乡愁,同时也是乡村旅游体验的主要内容。

2.1乡愁是乡村旅游的重要动机之一在乡村旅游中,“乡愁”一词蕴含着特殊的人文关怀与精神文化内涵,在一定程度上,乡愁是促进乡村旅游活动的直接动机之一。在乡愁情结的催动下,游客通过在乡村旅游中获得体验,能够激起旅游者本身对乡村景观的情感共鸣,让其感受到乡土情怀,体会到对故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2.2乡愁影响旅游者进行乡村旅游决策在相同条件下,旅游者在进行旅游决策时,因思乡情愫,在选择上更偏爱于重温故土,感受故土习俗乡风。同时,通过体验乡村的一些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唤醒旅游者碎片化的乡村记忆,维系着旅游者内心的思乡情感和地方依恋。

2.3乡愁影响旅游者的乡村旅游期望值和体验感乡愁影响下,旅游者在乡村旅游过程中通过“沉浸式”体验,参与到乡村原汁原味的农业生产活动中,感受春播夏长,秋收冬藏的万物生长规律。或亲自体验一番农事活动,如犁地、插秧苗、打稻谷等;或重赏一回故乡月,与故乡产生情感共鸣,满足游客的各种旅游期望和体验需求。简而言之,乡村空间布局和民俗文化影响着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和旅游决策,乡村民居与公共建筑、乡村景观与生产场景则共同影响着旅游者的旅游体验感和期望值,其关系如图1所示。

3西吉县龙王坝景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宁夏西吉县龙王坝景区是近年来宁夏重点打造的乡村旅游地,其发展模式和经营理念对宁夏乡村旅游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龙王坝景区所依托的龙王坝村位于宁夏南部山区六盘山山脚,村里现有8个村民小组,404户,常住人口1764人,是远离城市喧闹的一座原生态村落。村里小梯田相对较多,空气清新,生态环境质量优良,饮用水源洁净,是一个健康、宜居、理想的居住地。2018年,龙王坝村被评为国家AAA级景区。2019年,龙王坝村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目前,龙王坝景区有梯田百亩、高山观光温室果蔬园、千亩油用牡丹基地、万羽生态鸡基地,农家餐饮中心、文化小广场、民宿一条街、滑雪场、窑洞宾馆、大型会议培训室、山毛桃生态观光园、儿童游乐园、乡村科技馆等多种生态、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4]。2021年,即使受到疫情的影响,龙王坝景区也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收入近2000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2万元。

3.1区位优势龙王坝景区位于宁夏南部山区六盘山脚下,处在火石寨国家地质公园和党家岔震湖2大景点之间,距西吉县城10km,距火石寨景区19km,龙王坝在地势上背靠兰州,面望红色将台堡,北面接309国道,南连西三公路,旅游资源相对丰富,交通便利,旅游区位优势较为明显。

3.2旅游设施龙王坝村小梯田众多,梯田里种植着各种小秋杂粮,梯田边种植着杏树桃树,还有其他各种农林间作物,自给自足,相得益彰。目前,龙王坝村形成了传统三合院以及多种风格特色民居并存的美丽乡村风貌,建设有塞上龙脊高山梯田、滑雪场、窑洞宾馆、民宿一条街等多种旅游设施。

3.3经营模式龙王坝以休闲采摘为突破口,脱贫攻坚战期间推行“农户土地+政府补助+合作社兜底”的农村PPP扶贫帮扶模式,目前主要采取“乡村休闲观光旅游+餐饮+住宿”的经营模式。其具体做法是,利用林下空闲地和陡坡地,发展休闲采摘业,打造亲子采摘园,为游客提供绿色产品。同时,采取“政府危房改造补贴+农户筹资+合作社争取项目补助”的方式,大力发展休闲民宿产业,打造乡村度假和艺术家村落等多种形态,提升龙王坝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5]。

4龙王坝景区乡村旅游发展存在问题

4.1传统村貌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龙王坝景区在发展乡村旅游业的过程中,为打造新的旅游业态和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改变了部分原有的民居建筑格局。如,将原有的村落改成民宿一条街,而且各家民宿的建筑风格不够统一,一些以钢筋混凝土为主要材质的旅游建筑设施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淳朴厚重的乡村风貌。此外,民宿一条街还存在生活垃圾随意堆放现象,由于短时间难以集中处理,也对村容村貌产生不利影响。4.2民俗文化存在过度商业化倾向由于龙王坝景区主要的客源为城市居民,因此为满足旅游者的心理需求,龙王坝景区十分注重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但在此过程中,为迎合部分旅游者的“猎奇”心理,个别项目存在过度商业化倾向。如,在通往龙王坝餐厅的途中,设有与龙王坝民俗文化毫无关联的“摔碗酒”体验点;而在餐厅的小吃一条街,则出现了关东煮和汉堡等毫无龙王坝特色的小吃。

4.3旅游产品未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龙王坝景区与宁夏其他乡村旅游地相比较而言,旅游6要素中比较占优势的是住宿和餐饮,目前可以满足参加会议、培训等团队客人的消费需求。但由于旅游产品未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无法充分满足散客“游、购、娱”等方面的需求。尤其在游览方面,一直停留在梯田及种植物观光层面,缺乏能够让游客深度体验乡村文化的核心旅游吸引物,导致乡村氛围不够浓郁。

4.4旅游空间布局不够合理受主客观开发条件的制约,龙王坝景区目前的旅游接待设施主要集中在窑洞宾馆及周边地区,这使得游客在龙王坝景区的活动空间也一般局限于窑洞宾馆、餐厅、科技馆等区域,这在一定程度上会让游客将窑洞宾馆及周边地区等同于龙王坝景区,认为景区旅游空间仅限于此,再无其他值得游览的地方。如此一来,其他有价值的乡村旅游资源就失去了开发的机会。

4.5旅游基础设施有待完善目前,龙王坝景区旅游服务设施还较为简陋,有些旅游基础建设短缺,整体功能不完备。尤其是民宿一条街区域,乡村道路、旅游标识系统、环境卫生、给排水以及垃圾处理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便利性不够。特别是乡村道路,除主道外,其他道路路况较差,又窄又陡,经常拥堵,若遇到旅游高峰期人流过多时,车辆无法通行。

4.6旅游服务水平有待提高龙王坝景区服务人员目前主要来自于龙王坝村的村民,年龄偏大,这部分村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大部分都是小学、初中文化程度,个别还是文盲,因此综合文化素质较低。受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其对服务理念的认识和理解欠缺,难以为旅游者提供高水平的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游客的满意度和体验感,不利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5乡愁视角下龙王坝景区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5.1保留传统村貌,构建乡愁文化符号体系地域乡愁文化元素是吸引游客的重要载体,游客视角下乡愁文化元素可归结为自然景观映像、建筑风貌格局、社区生活氛围、劳作场景遗存、乡土故事人物、传承技艺表达、地方节庆展演7个维度[6]。因此,龙王坝景区应结合自身实际,在自然景观映像方面继续保护好原有的地形地貌,这是乡愁文化元素孕育和发展的根脉。在此基础上,适当运用植被进行美化,并结合梯田耕作等原生态劳作场景,植入乡愁文化元素。在建筑风貌格局方面做到整齐统一,这是乡愁文化符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作为社区居民主要居住区的民宿一条街,各民宿经营户可以在各自的客房及庭院内部进行个性化装修及设计,但在民宿外部风貌上如建筑材质、建筑风格等方面应做到整齐统一,让游客从视觉形象上容易识别。此外,龙王坝景区要在仔细梳理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结合科学的客源市场调研,了解和挖掘景区及西吉县甚至固原市具有代表性的有形和无形的乡愁文化符号。有形的乡愁文化符号如农耕器具、石磨、石碾等,无形的乡愁文化符号如各类非遗项目等,通过建设农耕器具陈列馆或乡村记忆馆,策划组织非遗项目展演等形式,构建系统性的乡愁文化符号体系,使游客产生似曾相识的“回家”感觉,从而产生地方依恋。

5.2创新展演形式,弘扬民俗文化乡愁记忆的源头是乡土记忆和乡愁情感,因此龙王坝景区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应多举办一些能够唤起游客“乡愁记忆”,同时社区居民也可参与的民俗文化旅游活动,满足游客对乡村记忆的探寻和乡愁情感的体验。目前,龙王坝大舞台举办的唱秦腔、耍社火等非遗项目表演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未来应注重创新展演的内容和主题,通过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更多的年轻群体参与其中,让年轻人乐于品味乡村文化,从而弘扬民俗文化,彰显传承的力量。同时,龙王坝景区可以根据自身乡村文化的特点,举办一些以反映当地民俗文化为主题的活动,并通过科学的策划,形成自己的品牌。如,在每年春节前举办龙王坝乡村民俗文化集市,通过文化集市还原其承载的乡愁记忆和乡愁情感,展示龙王坝乡村民俗文化的魅力。

5.3提高居民参与度,延长乡村旅游产品产业链龙王坝景区社区居民是保护传统村落和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力量,因此要确保社区居民能参与乡村旅游发展并从中获益。目前,社区居民兴办农家乐和特色民宿的积极性较高,未来应鼓励和帮助社区居民进一步发展观光农业、农事体验、采摘、夜间娱乐、展销非遗手工艺品和地方土特产品等新型业态,以此提升社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的深度与广度,延长乡村旅游产品的产业链,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乡村文化的活力,增强了游客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此外,待条件成熟后,龙王坝景区要充分利用“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的各项政策,发挥基地在推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中的创新性、示范性和引领性作用。如,成立“青年创客返乡孵化中心”,吸引大学生返乡创业;还可以适当引入国内知名乡村文化创意企业,创建乡村新生活示范区,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凸显乡村差异,传递新的乡村美学观,打造“龙王坝乡村美学生活模式”,挖掘乡村多元价值。

5.4合理规划布局,拓宽乡村文化旅游空间如前所述,龙王坝景区目前的旅游空间局限于窑洞宾馆及周边地区,从乡愁元素的植入情况来看,只能在墙画以及宾馆内的装饰品上做文章,无法带给游客深层次的乡愁情感体验。因此,在未来的乡村旅游开发中,要结合全村的总体旅游规划,准确定位,统筹协调土地利用,优化空间布局,特别是要挖掘民宿一条街的优势资源,发挥整体效益,拓宽乡村文化旅游空间。具体而言,来龙王坝景区进行旅游活动的游客以城市居民居多,其目的主要是满足精神上的情感需求,所以要更加注重“情感营销”,唤醒内心深处的乡愁情感。龙王坝景区可以为游客提供一年四季不同的感官体验,如春时山花烂漫,夏时小麦金黄,秋时瓜果飘香,冬时银装素裹的视觉体验;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的听觉体验,以及将黄土高原的古朴厚重藏在一桌农家宴中的美食味觉体验。通过全方位、多要素的感官体验,打造龙王坝景区特有的乡村文化旅游空间。同时,对于能体现乡土文化的生活聚落空间,要尽可能的作保留,尽可能沿用本土材质,通过适度修葺或功能的转换,来凸显龙王坝自然、人文等方面的亮点。景区内其他新建景观也要尽可能与村落风貌保持一致,避免突兀和过分商业化。

5.5完善基础设施设备,营造乡愁文化氛围从长远发展来看,龙王坝景区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具体而言,在做好空间布局和规划的基础上,设计几条龙王坝景区内部游览路线,并按照4A级景区的要求,逐步完善游览路线沿线的基础设施,并根据景区的地形和地势,借用现有的大地景观,修建与环境协调的游憩设施,延长游客在景区的停留时间。此外,从乡愁文化氛围的营造角度来说,还应在细节上进一步完善,目前景区白天已有音响设备在循环播放20世纪80—90年代的怀旧金曲,但这种做法只是流于形式,需要深入挖掘景区声音系统的功能和作用。播放的曲目除了一些具有时代印记的流行歌曲外,还应播放一些与龙王坝村以及周边地区自然、社会及文化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具有鲜明地方性及象征性的曲目,构成独一无二的乡村声音景观;声音覆盖的区域有待细化和区分,不同的旅游空间要让游客听到不同的声音,否则游客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因此从空间分布上要科学规划和布置景区的声音系统;播放声音的设备应品质优良,要让游客不仅能注意到声音的存在,还要得到美的享受,提升游客体验感。

5.6积极吸纳青年人才,提高旅游服务水平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随着乡村旅游进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乡村旅游产品和业态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发展趋势,因此龙王坝景区也应紧跟这种潮流,加紧培养一批民宿服务、餐饮服务、乡村文创、乡村演艺、土特产品销售等引领乡村旅游新兴业态发展的青年人才。青年人善于把握时代潮流,创新意识较强,也是乡村旅游新兴业态发展最大的推动力。具体而言,可以借助“西吉龙王坝美丽乡村星创天地”等类似的平台,出台创业补贴及各类优惠政策,积极吸纳旅游及相关专业毕业大学生返乡创业,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同时,要通过固定的专业培训转变现有服务人员的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水平,使其从“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甚至是提升到“精准服务”和“亲情服务”的水平。未来,应与旅游职业院校加强合作,建设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实习基地,将龙王坝景区乡村旅游的发展与学生的专业课程内容与实践教学联系起来,引导旅游职业院校学生下乡实习,通过实习培养学生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兴趣,为将来学生下乡就业奠定基础,也能从根本上提高龙王坝景区的运营管理与服务水平。总之,借助乡愁元素满足游客乡村旅游的情感需求,不仅可以重塑龙王坝景区旅游形象,提升乡村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还可以有效推动龙王坝景区乡村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从而进一步发挥其在宁夏乡村旅游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岳凤霞.对紫阳县新田村基于旅游凝视角度下的乡愁文化旅游发展路径探析[J].商,2016(29):272.

[2]肖黎明,王彦君,郭瑞雅.乡愁视域下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差异及演变———基于黄河流域的检验[J].旅游学刊,2021(11):13-25.

[3]庄伟光,邹开敏.关于乡愁旅游的概念与内涵研究[J].南方论刊,2020(01):22-25.

[4]李伯玺.龙王坝成为脱贫路上“霸王龙”[N].光明日报,2020-05-14(003).

[5]徐树雄.以文化产业助推乡村旅游———西吉县龙王坝村旅游文化发展侧记[J].共产党人,2018(24):37-39,54.

[6]王新歌,虞虎,陈田.旅游视角下的地域乡愁文化元素识别及维度构建———以古徽州文化旅游区为例[J].资源科学,2019,41(12):2237-2247.

作者:汪克会 李露 单位:宁夏大学前沿交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