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美术和手工课程在小学美术的应用

时间:2023-03-13 16:08:2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篇民间美术和手工课程在小学美术的应用,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民间美术和手工课程在小学美术的应用

民间美术具有美观性和实用性特点,可以美化环境、丰富人们精神生活。民间美术来源于生活,以生活为创作基础,作品纯朴简实,不像其他艺术流派的作品那样恢弘、华丽。民间美术是人民群众艺术与生活的结晶,代表着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美好期望和理想。我国民间美术资源丰富,并且分布广泛,以地域为分界,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民间美术,如天津杨柳青年画和“泥人张”彩塑、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民俗剪纸、云南贵州少数民族的扎染等,都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征,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我国民间美术资源丰富还体现在其种类繁多,有剪纸、印染、泥塑、刺绣、手工纺织等,这也体现了我国民间美术的多元化[1]。

一、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是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民间美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外国文化源源不断地涌入我国,这对我国的民间文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我们可以取长补短,弘扬民间美术;另一方面很多学生被外国文化所吸引,致使对我国民间文化的认同感不强,甚至不太了解。因此,大力宣扬我国民间美术,可以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感,使其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爱国意识。二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就拥有独特的审美,有一种脱离世俗的特质。民间美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质朴纯粹,把民间美术融入中小学美术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学习民间美术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会一些民间美术的创作技巧,还能提高鉴别美的能力。与此同时,对于民间美术,每个学生的理解和审美角度不同,通过新颖的形式去创新民间美术,这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同时还可以继承和发扬民间美术[2]。

二、手工课程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手工课程是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绘画能力,更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小学生对新鲜事物都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实际操作能让他们的注意力集中于手上的事情,既能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增强他们头、手、脑的协调性。因此,在美术课程安排中,手工课程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在美术课堂上,教师一味地讲解理论知识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而手工课程可以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手上做的事情。手工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教师可以在旁边进行辅助,必要时还可以进行示范和讲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手工创作技能,使其在作品完成之后增强自信心。第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创作作品之前,学生需要观察生活的点点滴滴,用自己的观察去理解事物。有些作品创作可能并不复杂,但是仍需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观察得越仔细,创作的作品就会越惟妙惟肖。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第三,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手工课程会涉及拼贴、折纸、剪裁等,在创作过程中学生都要动手操作以完成作品,其中的每一个步骤都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因此,手工课程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第四,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所谓创新,就是主观地发挥想象,不断地克服客观条件以实现突破。一个优秀的手工作品,不是对现有作品进行临摹,而是要在创作的过程中加入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学生在创作手工作品的时候,会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所学知识进行再创造,从而调动自身的创作热情。学生通过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以完成头脑中的创作,能够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三、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民间美术内容

民间美术是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小学美术课本中虽然有不少民间美术的身影,但是在整体课程中的占比还是较低的。因此,美术教育工作者应深度挖掘民间美术的亮点,安排系统民间美术课程,以充分发挥民间美术在美术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民间美术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种类繁多,且贴近人民群众生活,如皮影、剪纸、年画等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小学美术课本主要体现了以下类别的民间美术内容。一是玩具类,如泥玩具、布玩具、节令玩具、花灯玩具、棉塑玩具等。一年级美术课本上的“家乡的泥玩具”、二年级美术课本上的“家乡的布玩具”和三年级美术课本上的“闹花灯”都是玩具类民间美术的体现。民间美术作品往往具有很好的寓意,像布玩具里的小老虎造型,人们认为其可以驱邪避灾,带来平安吉祥,所以当孩子出生时亲戚朋友会赠送布老虎,以表达希望孩子健康成长的美好愿望,这此都是民俗的体现。所以,玩具类的民间美术可以让学生了解物体的造型,并用立体的方式去体现物体,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传承民间美术。二是染织绣类,如传统刺绣、民间印染、中国织锦等。扎染是染织绣类民间美术的重要课程,其是通过运用线、纱、绳等材料对织物进行扎、缝、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扎染,不同的扎染方法会呈现出不同的效果。在此过程中,学生发挥想象,用不同的方法不断尝试,呈现出不同的效果,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动脑能力和动手能力。扎染会涉及颜色搭配,可以让学生了解冷暖色、邻近色、互补色等色彩知识,提高对颜色的认知度。三是塑作类,如泥塑艺术、面塑艺术、木偶艺术等。例如,一年级美术课本中有“蒸花馍”的教学内容。面花俗称“花馍”,在我国黄河流域和陕西关中农村流传甚广。面花既是观赏性极强的食用品,又是反映民间风情的艺术品,是关中农村红白喜事、四时八节馈赠亲友的珍贵礼品。北方民众在过年的时候制作花馍是重要的风俗,如果自家制作的花馍整体形状比较完好,就预示着新的一年一定会蒸蒸日上。北方的花馍主要有豆沙花馍、红枣花馍、南瓜花馍、紫薯花馍、胡萝卜花馍等种类,不同颜色也会被制作成不同的形状,惟妙惟肖。上课前,教师会给学生讲解上述相关知识,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发挥想象,动手创作属于自己的花馍,并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四是剪刻类,如剪纸、刻纸等。剪纸课程在小学三年级和六年级都有涉及。剪纸是中国古老的民间美术之一,属于镂空艺术,能给人以视觉上的艺术享受[3]。在过年过节和喜庆的日子,很多人会在家里贴剪纸装饰。不同的场合剪纸的图案也会不同,婚庆时往往使用“喜”字或者“囍”字剪纸(图1),过年时剪纸里会出现鱼等代表吉祥的动物。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进行临摹,学会基本剪纸方法,再加以想象进行创作。五是编织类,如竹编等。编制类民间美术与人民群众的生活联系得更加密切,如帽子、手链、衣服等。编制课程可以让学生学习简单的、基本的编制技巧,编制类民间美术的主要特点是规律重复,需要学生有耐心、多动手,从而编织出自己心中的物品,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六是绘画类,如彩画、农民画(图2)、年画(图3)等。五年级的美术课本中有“朱仙镇木版年画”的教学内容,教师在讲授这一课时可以与当地资源相结合,带领学生去博物馆或者当地的民间美术工作室,系统讲解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观察年画的形象特征、颜色搭配以及所代表的寓意,并最终以年画的形式完成一幅作品。民间美术的种类还有很多,小学美术课本上的内容还有待丰富。与此同时,民间美术在传承上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据笔者了解,有一半左右的民间美术是家族继承,四分之一是以拜师收徒的形式继承,其余四分之一的民间美术濒临失传。家族继承主要出现“传男不传女”或者“传女不传男”的情况,这让民间美术的传承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比如,天津的“泥人张”彩塑就是典型的家族继承形式,后来其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通过成立工作室、广招学员等方式打破了传统的继承方式。如果出现断代的情况,民间美术可能会面临失传的风险。与此同时,也有后代不想接受家族“衣钵”,以及受经济收入方面影响而后继无人的情况,这都是影响民间美术不能大范围传播的因素。在师生传授过程中,这样的情况将大大好转,但是生源的数量还远远不够。大多数从业人员对于民间美术的发展是持乐观态度的,但是普通群众对于其发展前景并不看好。

四、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手工课程教学现状

手工课程是美术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美术课程除了教给学生形状的排列组合、颜色的搭配、绘画的技巧以外,对于学生手脑协调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小学生的美术课本中,手工课程会随着年级的提升而逐年减少。一年级的手工课程基本占据了美术课程的一半。手工课多以剪纸、创意拼贴、泥塑等形式出现。低年级的课程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剪、撕等形式认识简单的图形,其后逐渐从二维画面转向三维立体,例如“头饰设计”“漂亮的小花瓶”等课程都开始出现立体效果,在难度上也有所提升,从认识简单的图形发展到利用简单的图形进行拼贴组合,丰富画面效果。在中高年级美术手工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利用故事、游戏、欣赏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且会随着年级的提升不断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同时尝试很多不同的绘画材料。例如,一年级的课程中有面艺的课程,后面的课程会让学生利用叶子去拓印,这些新颖的绘画材料和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使其创作出新鲜奇特的画面。独立完成一件作品并不容易,完成创作的过程更像是一个游戏和一次挑战,既做到了寓教于乐,也让学生在快乐中得到锻炼、培养和提升。手工课程的内容多与人们的生活、节日和身边的事物相关。例如,六年级美术课本上的“剪纸中的古老记忆”、九年级美术课本上的“民间工艺品制作”等课程,都极大地丰富了课程的内容,将课程的生活化、趣味性、知识性融为一体,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五、小学美术教育中民间美术的教学策略

(一)“引进来”一是把民间美术引入美术教育课程。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民间美术资料搜集作业。课上,学生和教师可以互动沟通;在学生进行分享的时候,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学习。二是把民间美术家请到学校,与学生进行沟通,讲授制作过程,以此促进学生对于民间美术的了解。三是在学校里开设民间美术工作室,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和教师一起进行研究,从而加强对于民间美术的宣传。与此同时,教师应提升自身素养,对民间美术进行系统的了解,对民间美术课程进行科学编排,并对此类课程进行教学总结。

(二)“走出去”一是带领学生走进民间美术工作室,让学生亲眼观看民间美术家的实际操作,这样的感受更加直观,也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是带领学生去相关主题的博物馆欣赏参观相关的优秀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增强文化认同。博物馆作为社会性场所,在学生教育方面发挥着很大作用。三是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所学知识加以创作,加深对民间美术的了解。

(三)与当地民间美术结合民间美术通常可以按区域划分,很多民间美术具有当地的特色。同属地的学生了解当地的民生民俗,对民间美术会有更独特、深刻的了解。学校可以将当地特色与民间美术相结合进行特色化教学,充分发挥本土优势,让学生了解本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进而促进民间美术的传承。
(四)以学生为主体在以往的美术课程中,多是教师讲解课程内容,学生被动地接收知识。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对新鲜事物感兴趣,教师可以据此强化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搜集寻找民间美术相关的资料并进行分析。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总结能力能够得到锻炼,对作品的讲解也会加深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理解。另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分组学习,最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作品展示,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自主选择、自主探索、动手操作的机会。

(五)加强多媒体教学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体现出越来越多的优势,技术越来越全面。多媒体技术是集文字、图像、声音等于一体的技术,教师在讲解民间美术时运用多媒体,能够更加直观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增加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了解民间美术的相关课程内容[4]。

结语

小学美术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环。民间美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将其与手工课程融入小学美术课堂,既可以提升学生的造型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等多方面素质,也可以宣传和推广民间美术。民间美术与手工课程相结合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我国的优秀传统民间美术[5]。新课标也要求我们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者应该扛起这份责任,将民间美术带入课堂、融入课堂,带领学生了解民间美术、学习民间美术,传扬我国优秀的民间美术,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本土文化。

参考文献:

[1]华婷婷.民间美术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学,2022(5):101-102.

[2]陈登颖.小学美术教学中民间美术应用分析[J].新课程,2022(17):86-87.

[3]郭世杰,刘明.民间美术教育人类学研究——以蔚县剪纸为例[J].民族教育研究,2021(6):137-145.

[4]刘肖溪.小学美术教育中民间美术教学的运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1(22):174-175.

[5]罗连芳.民间美术资源在小学美术课堂的融合[J].漫画月刊,2022(8):10-11.

作者:李泽芳 田浩 单位: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