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教育融入高校英语教学的路径

时间:2023-03-13 16:15:0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篇传统文化教育融入高校英语教学的路径,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传统文化教育融入高校英语教学的路径

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的国家战略,提高文化软实力是建设文化强国的一项重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讲话中明确指出:“中华文化是我们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最深厚的源泉,是我们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历史责任,我们不但要保持中国文化的繁荣兴盛,还要将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魅力。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思路指导下,需要增强人才的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能力,而高校外语教学承担了更多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社会责任。外语教学需要在外语的工具性、人文性和文化的世界性、民族性之间进行平衡,才能达成文化强国建设所需人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目标。

1语言与文化交流

文化是一种复杂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人们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一切能力和习惯[1]。语言作为文化的一种表征植根于文化,不仅是一种表达或交流手段,还是文化的有机构成。语言具有人文性,因文化而呈现独特性。语言表达和沟通是反映和再现文化的机制,更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互相沟通的桥梁。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交际、交流思想是语言的基本功能[2],文化里蕴含的思想、价值观和信仰可以通过语言交际进行传递,语言成为文化传播的有力工具,促成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思想交流和信息交换,语言文化的学习为不同文化背景人的沟通与交流提供了条件。

2外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语言和文化相生相随,PerryL等[3]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有效、恰当地交往的能力”称为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分为认知能力、情感能力和行为能力。认知能力指对跨文化交际中的本族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认知程度;情感能力指对在跨文化交际中对文化差异的包容力、敏感度及同理心;行为能力指交际参与者对跨文化交际中各种问题的处理能力。在跨文化认知能力培养方面,仅仅把风俗礼仪、社会制度和历史发展等知识作为文化概念和文化事实进行传授是不够的。学习者对目的语的文化学习是一个对他国文化的认知建构过程,学习者依据原有的本族语知识和个人经验,不断将输入的目的语文化进行知识建构,使本族文化、目的语文化和学习个体三者之间产生形成一种互动关系,这种互动使学习者对目的语文化的认知得以持续深入。学习者良好的本族语文化基础,利于他们深入地理解他国文化,从而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更深刻的同理心,产生更强的共情能力。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理解能力的培养,必须建立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双向交流基础上[4]。因而,在外语教学中,文化的学习不仅是关于目的语国家文化知识的学习,还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文化体验的过程,是本族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对话的过程。跨文化情感能力发展与跨文化意识培养密切相关。跨文化意识包含文化敏感度和文化自觉性,具体表现为对异国文化与本国文化异同的敏感度,以及在跨文化交际中调整自身认知,建立有效沟通的自觉性[5]。学习者应明白文化的民族性决定了不同文化之间差异的客观存在,文化的世界性为不同文化相互借鉴和民族文化在世界的传播提供了条件。对待文化的差异,应给予理解与尊重,并能够为达成有效沟通自觉调节自己的交际行为。对于中国跨文化学习者和实践者而言,文化自觉也包括正确地认识本民族传统文化,不在西方文化的强势渗入中丢失中国文化立场。跨文化交际行为能力行为层面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关系的能力、在跨文化情境中完成任务的能力[6]。行为能力的学习需要行动支撑,也就是学习者要跨越书本,投身到真实的跨文化实践中,在实际交往中提升认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行为能力。跨文化语言教学的关键是要把学习者培养成跨文化说话者或中介者,提高跨文化意识,具备多重身份,避免因单一身份而对非本民族文化持模式化态度[7]。这里传递出的信息是交际者要参与到跨文化对话和文化传播中,成为本族语和目的语文化沟通的桥梁,既吸纳外来的优秀文化,又有责任对外传播本族文化。

3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与中国文化学习需求

早期的外语教学比较重视目的语文化的学习,尤其英美国家文化的学习,跨文化学习主要是对英语世界文化内容的介绍,“英美国家概况”被单列为一门课程,显示出改革开放初期,国人对西方社会了解的渴望。在此阶段,跨文化交际中的目的语文化占主导地位,而作为交际主体的中国文化处于被弱化状态。全球化进程中,中国加入世界分工,与世界交往更加紧密。世界文化多元化的趋势要求在跨文化交际中打破单一目的语文化输入的格局,多元文化背景也带来外语学习者文化身份困惑。外语学习者需要通过中国文化学习获得文化身份认同,提高民族文化意识,树立民族文化自信,避免在西方文化冲击下迷失自我。陈新仁[8]提出在外语教育中,应坚守中国文化立场,具有文化自觉,通过比较中外文化,进一步增强年青一代大学生的民族认同。中国国力增强让世界更关注中国文化,英语是世界通用语言,懂得用英语介绍中国的文化非常必要。文化强国建设中,我们不但要继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更要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文化强国使命对外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秋芳[9]提出英语教学应该利于培养学生中外文明沟通互鉴和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有利于帮助建立正确的思想价值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这意味着需要在外语课堂进行中国文化教育,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民族文化自觉自信,培养和发展学生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要使学生担负起文化强国的历史使命,成为真正的“文化使者”,外语教师和外语教学工作者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外国语言文化,还要引导、鼓励学生学习了解中国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中正确的文化观和文化创造力[10]。

4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融入高校英语教学路径

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能力培养中,仅有英语语言技能是不够的,中国文化素养和使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也必不可少,这决定了高校英语课堂的功能不仅包括英语语言文化的学习,还要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英语教学[11]。教师在中国文化英语表达教学中应该从语言输入和输出两方面着手,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遵循学习者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4.1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输入教学

4.1.1内容中心教学夯实中国文化英语表达基础在中国文化融合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是学习内容,英语是学习工具,因而适用专门用途语言ESP的教学方法。内容中心教学法(Content-basedInstruc-tion)能够满足这种教学需求,其优点在于通过用英语学习中国文化知识,在中国文化学习过程中习得英语语言,可同时兼顾中国文化认知学习和英语语言技能培养[12]。在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的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背景和文化渊源的学习与认识,夯实中国文化英语表达基础,这有助于学习者在对外交际和传播中更清晰地展现中国文化的本色与魅力,避免文化差异造成的歧义与误解。大量语言文字的输入是内容表达输出的前提,输入内容不限于文字材料,还可以是视频资源,比如介绍中国典型自然风光、中国特色美食和风土人情等的素材,此外还可以参看长期旅居中国的外国人拍摄的中国日常所见所闻,这些视频资料都是鲜活生动的学习素材。多模态文化知识输入,除了能够丰富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13]。

4.1.2归纳教学提炼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规律教学材料的多样性难免带来教学内容碎片化问题,归纳教学法能够帮助提高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梳理出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的语言规律,做到泛中取精。中国美食因其趣味性强而成为中国文化教学中一个必选话题,中国菜门类繁多,五花八门的中餐菜品名称给英语表达的学习带来不少困难。教师适时进行归纳,提点其英语表述规律十分重要。大部分的中菜名称英文表达可以拆解成主料、辅料、口味、烹饪方法等要素,只需将要素词汇归类积累,按英语表达的搭配规律进行要素组合,就能够准确表达中餐英文名称。这里知识点归纳起到化繁为简的作用,对于教与学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1.3文化对比教学彰显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特色文化的民族性使每一种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形成自身历史、文学、艺术、习俗的独特性。同时,各具差异的文化又存在普遍性,这是来自不同文化的人能够互相理解,产生共情的基础[14]。在以中国文化传播为目标的跨文化交际教学中,对目的语文化和本族文化差异的学习是一个重要的部分。文化对比首先可以帮助学习者深刻理解文化差异,通过文化对比,能够使学习者更清晰地领略中国文化的风貌。比如不同国家都有其代表性建筑,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建筑装饰是当地历史文化的缩影,也折射出与宗教、文化、艺术、习俗等密切相关的地方人文气质。同时,文化对比让学习者能够更意识到每一种文化都是独特的,每一种文化都值得被尊敬,这有利于学习者在外来文化主导的环境中保持清醒的民族自觉和自信[15]。此外,文化对比学习也是提高跨文化意识的有效途径,学习者能够更敏锐地察觉中外文化差异,学会以更宽容的态度食住行中的传统文化资料搜集并记录下来,包括文化景点、民俗风情、传统美食等,然后在课堂进行英语讲解。这类课堂任务能够让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随着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他们对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信心也会随之提升。

4.2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输出教学

学习内容的输出,就是一次认知的深度加工过程,多次往复进而内化,将外部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生产力,其结果表现学习内容的外在表达上。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的学习也遵循这一认知学习规律,因此,教学中提供更多的内容输出机会是确保学习成效的关键。

4.2.1课堂模拟中国文化项目进行中国文化英语表达学习时,就要让学生有充足的实践机会。教师有必要在课程设计中创设各种中国文化传播活动场景,中国传统文化英语宣传活动就是一个将课堂内容学以致用的机会。教师可以先从身边触手可及的本地文化入手。一是学生容易获得第一手本地文化信息来源,二是生活中的真实情境更能够激发他们参与文化传播的热情和创意,鼓励学生将衣

4.2.2校园中国文化活动课堂外的校园传统文化活动是英语课堂学习的延展,可以营造传承发扬传统文化的氛围。比如举办传统文化英语演讲比赛,比赛是展示自我、互相学习的机会,比赛取得的荣誉也是对学生学习能力和成果的肯定。比赛的竞争和挑战能够给年轻人带来对传统文化英语学习的持续动力。比赛活动往往跨越班级,超越课堂学习,演讲比赛涉及面广,参与人数多,无论参与者还是观众都能受到传统文化教育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影响力。比赛还够培养学生的中国文化底蕴,使他们积累“讲好中国故事”的英语语言和中国文化素养基础和传统文化情怀,锻炼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他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与自觉,增强民族自信。

4.2.3鼓励参与文化外宣实践外宣实践的形式选择很多,“互联网+”时代,移动通信和新媒体技术,能够促进文化宣传创新。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小视频拍摄中国传统文化英语短片,记录身边的传统文化亮点,小视频制作需要进行信息搜集、内容策划、现场拍摄、实时解说、后期制作等工作,视频作品是学生传统文化的认知力、传统文化英语表达能力、内容制作创意等各方面能力的综合体现。优秀作品还可以直接上传到社交媒体,供人们浏览学习。教学和现代科技手段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学生透过视频的画面,能够更直观地更生动地介绍优秀传统文化,实现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分享,展现中国文化魅力。

5结束语

在文化强国战略引领下,中国文化需要走出去,需要在世界舞台展现中国文化软实力,跨文化交际更应保持双向交流渠道,一方面汲取西方文化的优点,另一方面利用英语这样国际通用语言将中华优秀文化传播出去,让更多人通过认识了解而喜爱中国文化。新一代大学生担负着新时代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重任,在跨文化交流中,应坚持民族文化自信,增强中国文化影响力。高校英语课堂将从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入手,在英语教学中加强中国文化教育,同时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对外传播中国文化能力,助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M].连树声,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HALLIDAYMAK.Languageassocialsemiotic:thesocialinterpretationofLanguageandmeaning[M].London:Arnold,1978.

[3]PERRYL,SOUTHWELLL.Developinginterculturalunderstandingandskills:modelsandapproaches[J].InterculturalEducation,2011,22(6):453-466.

[4]孙曼.跨文化交际与高校英语教学的思索[J].中国教育学刊,2015(S1):89-90.

[5]王军霞,陈会军.文化—互动范式:跨文化视角下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2):148-151.

作者:陈志旗单位: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