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4 10:38:2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篇对台深度融媒传播实践研究,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当前台海局势严峻复杂,海峡两岸融合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尤其是因为信息壁垒产生的认知方面的误差,让台湾民众尤其是年轻一代无法全面而深入地了解一个真实的大陆。主流媒体肩负着沟通两岸民意、增进两岸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责任。面对新形势和新挑战,主流媒体如何迎难而上,抓住融媒体赋能的重大机遇,找到对台传播的突破口,打破两岸信息的隔阂,增进台湾年轻一代的民族认同,成为当前对台传播的紧迫课题。立足当前的语境,厦门卫视于2021年7月起推出《台青说》原创短视频融媒体专栏,致力于增进台湾年轻一代对大陆的真实认知和两岸关系的理性判断。该节目以台湾青年的“登陆”故事为主线,通过台青第一人称视角分享在大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感受,来实现“以通促融”“以情促融”[1]的传播效果,释放大陆的诚意与善意。自开播以来,《台青说》在海内外社交媒体平台总观看量1100万,弹幕、评论、点赞超过10万条[2],在海峡两岸掀起了阵阵热议。厦门卫视《台青说》专栏以鲜明的年轻化特色,探索融媒体时代电视媒体短视频表达的新模式,增进台湾民众的中华民族认同感,为新形势下做好两岸融合传播提供借鉴。
一、新思维:全程传播的年轻化
年轻化是厦门卫视融媒体专栏《台青说》的创作主线。依托这一主线,本节目创造性地将麦克风交给了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的台湾青年,让台青们以第一视角为切入点,捕捉岛内青年所关注的大陆时事热点,分享两岸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的亲身经历,抒发对两岸同胞文化、民族、国家认同的真实感悟。《台青说》在海内外社交媒体平台双线传播,以每周一期的频率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YouTube和大陆年轻群体高度聚集的Bilibili(哔哩哔哩)等视频平台同步更新。自开播后的短短一年多时间内,已经推出原创短视频80余期,每期平均时长5分钟。该节目以年轻化为主线,围绕这一核心定位设计多元内容,在探索两岸融合传播上创新思路独树一帜,形成了栏目鲜明的特点和风格。
(一)视角年轻化,立足台青视角设置多元话题《台青说》从年轻人的视角出发,捕捉年轻人关注的时事热点,以期最大程度唤起台湾年轻一代的共鸣。例如,2022年2月,恰逢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之际,《台青说》及时跟进这一“最夯”话题,推出“玩疯啦!台湾青年冬奥‘买家秀’来了”,由大陆冰球运动员手把手教学,让台湾青年现场体验冰壶、花样滑冰等冬奥项目,在欢乐、逗趣的互动体验过程中,感受冬奥精神以及冬奥在中国举办满满的融入感与自豪感。2022年5月台湾艺人刘畊宏健身操直播风靡网络,在两岸年轻人中掀起健身热潮,《台青说》及时推出“刘畊宏在大陆爆红,台湾青年怎么看”,以台青视角分析刘畊宏成功背后的“天时”“地利”“人和”等必然因素,以及台青“登陆”发展的巨大市场空间。除热点议题以外,《台青说》还立足闽台天然的文化亲缘性,从传统文化符号出发发掘台青故事。比如“大师来了!这样的布袋戏谁能不爱”这期节目,让在大陆创业的台湾布袋戏世家女孩讲述台湾与闽南布袋戏渊源和家族传承,以及两代人对传统技艺的坚守与热爱。简言之,《台青说》坚持年轻化的视角,立足台青设置丰富、多样性的议题,通过台湾青年的讲述,勾画出大陆当下生动、鲜活的社会生活百态,传递向上、友善的正向信息。
(二)表达年轻化,形式翻新吸引两岸眼球短视频已经成为移动时代的一种常态表达方式,探讨主流媒体短视频表达的新模式是媒体融合转型的应有之义[3]。《台青说》在短视频表达上勇于探索,不拘形式,大胆采用“反应视频”“体验式Vlog”“开箱视频”等多种当前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最in”视频制作手法,将其巧妙地运用于节目制作中。例如,针对2021年引起年轻人热议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台青说》制作并推出了“台湾青年看《觉醒年代》,认得谁是谁吗”,采用“反应视频”手法,现场抓拍台湾青年观看《觉醒年代》的真实反应,在欢笑与感动中让台湾青年了解那段历史,增进台青们的民族共同体意识。再比如,厦门有部分台青获邀参加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台青说》栏目组捕捉到这一信息后,及时邀请这些台青录制了“台湾青年参加建党百年庆祝大会,是什么体验?”,以“开箱视频”模式展示邀请函、出席证、节目单、“大礼包”纪念品等。台青带着年轻人“嘚瑟”的口吻,生动讲述了自己亲历伟大历史时刻的切身感受和溢于言表的满满自豪感。再比如,“台胞必看!从大陆回台湾,通关与防疫这样做”以“体验式Vlog”手法跟随台青视角,全程主观镜头实拍台胞返乡过年全过程,实时分享通关、防疫的各种细节和实用信息。这些节目善用形式多样的短视频表达手法,一经播出即在两岸引发热议,并在各网络平台成为爆款视频。
(三)营销年轻化,节目互动扩大影响力《台青说》积极同其他台青主题节目互动,通过活动营销扩大传播影响力。2022年6月,两岸青年交流活动“台青黄河游记”启动,《台青说》跟随台青脚步,以“短平快”+“精加工”两种模式切换,一方面实时捕捉现场精彩瞬间,快速采制成片,第一时间报道台青最新行程和现场反应,体现新媒体报道的时效性;另一方面针对可深度挖掘的内容,精心拍摄,回传后制,打造系列短视频精品。行程过程中,《台青说》制作推送了“太壮观啦!台青在青海被光伏电板‘闪瞎了’?!”“台青惊叹‘我的老天鹅’!”“台青与山东青年安澜湾挑战抖音神曲”等三十余条爆款短视频,以及“黄河入海流!台青打卡地球‘鸳鸯锅’奇景”“寻找夏雨荷!台湾青年打卡大明湖”“传承五四精神,台青访傅斯年博物馆”等二十余场网络直播。截至写作时间,#台青黄河游记#、#梦回黄河#等相关话题在今日头条和微博阅读量超3亿,获得了巨大的成功[4]。《台青说》通过节目互动实现了资源整合,并在和台青交流过程中实现了年轻化活动营销效果,成功在两岸掀起热议。台湾网友在YouTube留言:“南水北调课本上学过,真的好羡慕他们,也想去大陆看看黄河”“我妈姓吕,她有说她就是姜太公延续过来的,下次带她去看看”,也有大陆网友留言:“希望更多的台湾年轻人到祖国大陆走一走,看一看,了解一下咱们中华民族能走到今天这一步是多么得不容易。”《台青说》的年轻化思维转向是厦门卫视多年深耕对台传播的经验总结:面对两岸关系的新局势和新变化,厦门卫视积极探索发展路径,借助融合媒体的“东风”,抓住“台湾青年”这一特定群体,找准年轻人的兴趣切入点,以幽默而不失内涵的传播方式,提升了台湾青年对两岸时事政治、热点话题的关注度,在交流与互动中强化台湾青年的民族认同感,同时强化了厦门卫视自身的影响力、传播力、引导力和公信力。本节目同时也为深度融媒时代短视频的内容生产逻辑和多元化渠道探索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二、新路径:对台传播的深度融媒实践
主流媒体的融媒体实践主要表现为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5]。当前,媒介融合转型已经从“浅水区”向“深水区”发展,逐渐形成了媒体深度融合的新格局[6]。主流媒体如何进一步将融媒实践从“浅水区”推向“深水区”,是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台青说》聚焦台湾青年群体,以短视频为载体生产精品内容,探索对台传播的深度融媒实践与对策。
(一)传播主体转变,“同群中人”提升传播效能两岸因历史原因产生了一定的隔阂,在认知上存在诸多的差异。认知行为学有一个概念称为“内群偏好”,即人们对内群体具有认同感和积极态度,对于外群体即容易产生消极态度,即“外群偏见”或“群际偏见”[7]。如何消弭隔阂,让“他群”对“我群”产生认同和积极态度,以“同群中人向群伴讲述具有天然心理信赖度的故事”不失为良策。《台青说》不设主持人,台湾青年就是第一讲述人。节目透过台青的第一视角去发现,去体验,去感悟,去讲述在大陆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通过“同群中人”的身份来增加可信度,消弭“外群偏见”。一来,台湾青年来自台湾,行走于两岸之间,年轻人热情、好奇、好学的本性使他们更乐于发现和接受大陆新鲜事物,更易于融入当地的生活。因此,对比传统对台报道“我说你听”的报道形式,以台青视角“眼见为实”的亲身体验,更真实可感,避免说教,对于台湾民众来说,更易于接受。二来,两岸表述和表达方式不尽相同,比如在台湾橙子叫作柳丁,酸奶叫作优格,U盘叫作随身碟,网络叫作网路。台湾青年以台湾习惯的话语方式来表达,这就解构了大陆传统媒体的“宏大叙事”和“字正腔圆”,而多了一份台湾民众熟悉的“家乡味”,对于台湾民众来说进一步拉近了心理距离。
(二)精选传播内容,“趣传播”引发更强共鸣在传播内容的选择上,《台青说》的话题设计多元,涵盖台青在大陆的美食、文化、旅游、就学、就业、生活经历等等,以“趣味”贯穿了节目内容主线。总体来说,《台青说》话题分为三个面向:一是有趣有用的服务信息,为刚刚“登陆”或即将“登陆”的台胞台青提供实用指南。如针对台生开学季,《台青说》连推三期台青老师、台青学长的开学攻略,“开学必看!厦大台青学长的登‘陆’求学攻略大放送!”“超实用!到大陆求学衣食住行、沟通交流,台青学长帮你一键解锁!”“开学掌握这3招!台湾老师来教学,大一新生快乐学习,按时成长就看这个”,学长、老师们以过来人的身份,为即将到大陆学习的学弟学妹们梳理简洁明了、丰富实用的信息,结合字幕、动画等包装方式,一目了然,娓娓道来,强化栏目服务功能。二是好吃好玩的新鲜体验,增加节目的吸引力与传播力。祖国大陆幅员辽阔,风景壮美,美食更是数不胜数,在台青黄河游记活动系列短视频中,台青品“鲁菜鼻祖”博山四四席、尝青海撒拉家宴、“穿越”千年历史的周村古商城、打卡大陆最年轻的湿地公园,一路体验黄河沿岸特色美食、历史古迹、风土人情,从台青视角看大陆生动鲜活的现代生活面貌和日新月异的发展成果,展现大陆的人情味和烟火气。三是相通相连的历史文化连接,引发台湾受众共鸣共情。两岸历史文化一脉相承,有着许多共同的传统习俗民俗,台湾青年在大陆学习汉服礼仪,在姜太公庙寻找自己的姓氏来源,参加祭孔典礼,欢度新春佳节等,这些两岸共同的传统文化也正印证了两岸同属一家割舍不断的血脉亲情。
(三)拓展传播渠道,分类分发触及更多受众了解目标受众的媒介使用偏好,是提升传播效能的必由之路。根据台湾网路资讯中心发布的“2020台湾网路报告”数据显示,在12岁以上的台湾民众中,有68.6%的人通过社交媒体获取信息,互联网已成为绝大多数台湾民众获取信息的主要平台。而根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岛内数据分析网站“DailyView网路温度计”依据“KEYPO大数据关键引擎”,监测从2021年3月28日至2022年3月27日为期一年的岛内民众上网数据,选出岛内网友爱用的十款大陆应用软件(App),其中第一名是TikTok(抖音海外版),接下来为新浪微博、微信(WeChat)、淘宝、腾讯、Bilibili(哔哩哔哩)、爱奇艺、小红书、百度百科、知乎[8]。有鉴于此,《台青说》在渠道建设方面灵活采取“双管齐下,分类分发”策略,除了在台湾民众使用频率最高的Facebook、YouTube、Instagram等境外社交软件设置账号,也在微博、Bilibili(哔哩哔哩)、小红书等台湾年轻人喜爱的大陆应用软件同步推送。同时,《台青说》根据不同平台的功能特色进行分类分发,例如在小红书上着重推送知识类、应用类信息,而在Bilibili(哔哩哔哩)上则以制作精良、带有一定话题性的中视频为主,通过对传播渠道的精细化分析和分类推送,获取两岸融合传播效果最大化,让台湾青年的正能量发声影响更多台湾民众。
三、结语
我们将一如既往为两岸青年互学互鉴创造良好条件,为台湾青年在大陆学习、就业、创业、生活提供更多便利。希望你们多向台湾青年分享自己在大陆的经历和感悟,让更多台湾青年了解大陆,同大陆青年同心同行、携手打拼,锲而不舍、驰而不息,让青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绽放异彩。”[9]往来于两岸的台湾青年是推动两岸交流的先行者,也是讲好两岸故事的传播者,对于推动两岸民间的真实“互见”,具有强大的传播势能。未来,《台青说》将进一步运用台湾青年和短视频碰撞出的“化学反应”,以深度融媒传播进一步推高传播效能,从而实现年轻化传播的横向拓展和纵向深耕。具体而言,厦门卫视一方面将通过大数据分析,细分台青受众群体,从而实现传播内容的动态升级以及细分群体的精准化内容创作;另一方面,厦门卫视将探索出更多的新媒体传播甬道,开拓节目的更广视觉空间,传递更多附加信息,从而赋予青年群体更强的互动体验和自主选择权,使两岸同胞加深相互理解,增进互信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注释:
[1]《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国务院新闻办网站[EB/OL].
[2]数据获取于2022年9月22日。
[3]彭兰.短视频:视频生产力的“转基因”与再培育[J].新闻界,2019(01):34-43.
[4]见=#台青黄河游记#,数据获取于2022年9月22日。
[5]喻国明.融媒体发展的战略逻辑与操作路线[J].北方传媒研究,2019(04):4-10.
作者:林敏 单位:厦门广播电视集团厦门卫视副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