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4 10:42:4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篇高校舞蹈教育教学现状分析,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舞蹈艺术是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凝结思想文化、表现情感诉求,在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趣、培养健康人格和强健体魄方面都起着积极作用。同时,舞蹈作为民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文化传承、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人们精神需求越来越多,国家对文化建设越来越重视,基于舞蹈艺术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的效果,舞蹈在美育方面作用凸显。由王晓玲编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9年3月出版的《艺术类高校舞蹈艺术发展趋势与舞蹈鉴赏》一书,聚焦高校舞蹈教育教学现状,从舞蹈文化内涵出发对舞蹈艺术基础和创作进行现实导向性质的研究,针对高校舞蹈教育教学中教学方式和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思考如何拓展高校舞蹈文化外延,以提高舞蹈教学水平。该书运用问卷调查法、谈话法、案例分析法、跨文化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内容丰富、层层深入,具有科学性和现实指导意义。该书内容一共分为六章。前三章从理论到实际,对高校舞蹈教育现状进行理论、趋势和改革与创作方向研究,以山东经济学院的独特舞蹈教学模式为案例,论证舞蹈教育和创作实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进一步分析舞蹈文化内涵对舞蹈艺术发展的意义,阐释了艺术类高校舞蹈的主题、结构等创作基础。
四到六章进一步研究高校校园文化对舞蹈教育及创作的影响,深入分析高校舞蹈艺术作品的创作与处理,介绍了重复、平衡、对比、夸张等舞蹈创编中的一般处理手法、舞蹈结构构图、主题和情节处理、舞台艺术,对各个舞种编舞技法以及舞台设计、道具化妆等全过程进行技术角度专业分析,鉴赏高校舞蹈艺术中的国标舞、交际舞、古典舞和芭蕾舞、民族舞和现代舞,介绍各个舞种起源发展、技术动作以及背后的文化内涵。近年来,舞蹈教育作为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校园文化建设质量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受到国家、学校的高度重视。然而,我国的舞蹈教育无论是在专业教育还是普及性教育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过度重视技巧性训练,欠缺对舞蹈自身社会功能、价值的思考等,导致学习专业舞蹈的学生过度追求技巧而无法体认和表达舞蹈中的文化与情感。在普通高校中也存在舞蹈选修课不受学校以及舞蹈教育工作者重视的问题,课程设置和现实需求脱节,没有太大的实用性,没有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我国目前高校舞蹈教育和创作没有进入文化产业链条,市场作为衡量高校舞蹈教育质量的重要评价机制,其作用没有得到发挥,校园文化建设成果无法转化为具有市场意义的产品,高校舞蹈教育缺乏激励。
高校舞蹈教育从模式到内容、从舞种到内涵,都应围绕学生展开,根据其知识结构和年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课程,尽量采用与时俱进的形式。如以激活大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为目的,帮助其辐射思维、逆向思维的形成,可以通过现代舞、当代舞等舞种来激发情感表达和审美诉求。从舞蹈创作传递的文化内涵上来说,应该在多元文化品质和多层文化需求的氛围中多维拓展舞蹈种类,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特点,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及时调整改革教育环节。并积极探索与其他学科专业相结合的方法,与各学科专业教育起到互补和相互促进的作用。对于教师而言,应当在遵循舞蹈教学规律的基础上,立足课本知识,丰富教学内容、创新多元教学形式,积极探索舞蹈教育和创作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加强艺术实践的开展,制定艺术实践教学计划和激励评价机制,鼓励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以期提高学生艺术实践能力、拓展综合素质。
对于高校而言,应注重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和教育方法创新。改变高校舞蹈教育和创作从属地位的思想认识,重视舞蹈教育的美育功能,强化校园文化建设新模式,将高校舞蹈教育和创作成果通过市场化手段转化为市场需求的精神文明产品。在课程设置上,结合学生需求,让课程更加人性化和务实化,并协调课程设置,把舞蹈教育与创作同专业课程教学紧密结合,推动构建舞蹈教学数字教室、多媒体教室和欣赏平台。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师范类舞蹈教师,加强现有师资队伍培训,拟定教师更高的专业和综合能力标准。
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强化,呼唤专业性和普及性艺术教育的发展,而舞蹈艺术以其优美的肢体语言、深刻的文化内涵,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完善教育体制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艺术类高校舞蹈艺术发展趋势与舞蹈鉴赏》一书,深入分析了现行高校舞蹈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整体上把握高校舞蹈教育模式变化,并通过专业化视野给以针对性建议,对高校舞蹈教育的改进发展都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作者:李文蓓 单位:武汉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