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课程网络教学空间构建

时间:2023-03-15 15:39:0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篇传统文化课程网络教学空间构建,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传统文化课程网络教学空间构建

1“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网络教学空间构建的必要性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强调指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等环节中,贯穿于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领域。”[1]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出台《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要求“促进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全过程”[2],引导广大师生坚定“文化自信”和深化文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推进课堂革命是高职院校“双高”建设的重要策略之一。目前,高职院校开设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模式比较传统,课堂教学比较封闭,课程内容拘囿于普通高等教育理论教学的系统性认知体系,且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学时间有限,课程期望值较高,理论内容又偏多。这种教学模式便于学生系统掌握理论知识,但无法适应“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文化课程教学模式与“课堂革命”的新要求。由于学习主体(学生)个性化、自主化、碎片化学习“缺席”,导致文化知识难以内化于心,文化品质更难以养成于行,达不到在教学目标上达到价值引领、知识传递、能力培养的预期效果。基于上述情况分析,在比较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网络学习空间的建模过程、远程等级评价模型标准化方法基础上,研究与实践基于CASH课程教学理念视域下高职院校“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网络教学空间,通过定性定量设计与分析,进行因材施教、因需而学,使课堂教学发生结构性改革,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的个性化、泛在化和智能化得到广泛应用,使课程教学不再受时间、地点和内容的限制,人人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对推进文化课程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推广价值。

2CASH课程理念的国内外研究分析及其教学优势

CASH课程理念是在“交叉学科”教育理念与梅里尔·哈明的“课堂教学方式多元化”理论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的现代教育理念,是Culture,Art,Society,History的缩写,是指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性,在网络学习“场域”中,将文化、艺术、社会和历史等多个学科的“价值元素”进行创造性的深度融合,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提升人文素养。网络学习“场域”为重构教学模式提供了硬件环境,为学生、家长、老师和管理人员等不同的教学主题提供相应的教学管理、教学服务,满足于各类主体不同的学习体验,搭建学习互动的教学平台,实现知识的存储与共享。目前,一些学者对CASH课程的构想和网络学习空间进行了积极探索。例如:美国学者Sridharan基于CASH课程思想,将网络学习“场域”与翻转课堂结合在一起,并指出该模式可以很好地优化教学研究、学习和管理。[3]英国学者Bellodi与Riguzzi提出了基于PST-SDC的个性化网络学习空间系统,将网络学习空间与个性化学习相结合,发现明显可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同时,还将网络学习“场域”与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解决了学生的疑惑,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4]李振等人将网络学习空间与创客教育模式相结合,构建了基于云计算中心平台、使用七个空间服务功能支持的虚拟网络学习环境,将网络学习空间与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构建了以S-ISAL教学为代表的混合网络教学虚拟社区模式,针对不同学习者采用了多种协同教学模式,包括:协作式辅助教学模式、智能导师协作式教学模式和虚拟课堂协作式教学模式,这些协作式教学模式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积极作用。[5]通过以上内容分析,基于CASH现代课程理念,重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网络学习空间的教学优势在于:首先,依据CASH课程理念和知识建构理论,将文化、艺术、社会和历史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人、平台、内容、技术、环境等建构理论的基本要素通过系统关系,统一到学生为主体地位上,激发课堂革命的动力;其次,依据需求导向教育理论,应用网络学习空间,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网络学习空间可以营造出开放、互动、灵活、高效的学习“场域”,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不同需求,使各类学习者能够结合需求和模式设计进行个性化学习;再次,以技术赋能推进课堂革命与智慧应用,采用专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PPT课件播放过程中实现辅助操作的方法”,通过课堂主讲、现场回答、网上互动、实践活动等方式,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态度养成融入到文化类课程教学过程中,实现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知识能力学习与情感态度学习、系统化学习与碎片化学习的“四个有机统一”。

3“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网络教学空间的构建

3.1构建CASH现代课程理念的高水平教师团队在CASH现代课程理念背景下,知识学习的内化是学生主动获取和不断建构的过程,教师团队的构建是“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网络学习空间构建的关键环节。

3.1.1多层次更新教师现代职业教学理念基于CASH现代课程理念,构建教师团队的人员构成除了传统的性别、年龄、职称等存在差异性,更要有文化、艺术、社会和历史等跨学科的交叉性。在人员结构合理性与科学性的前提下,通过结构化师资、模块化课程、浸润化教法、碎片化学习、智慧化课堂等体系要素,将人、平台、内容、技术、环境等建构理论的基本要素统一到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上,为情境化、多方位、全空间“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网络教学空间的构建提供了可能性。

3.1.2多维度提高教师现代职业教学能力学校通过开发“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宣讲国家关于“中国精神”“非遗物质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等重要论述,提升教师的政治高度;通过“文化深度”“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中国古建筑”“中国园林”等网络教学资源的挖掘,提炼中国文化特色,提升教师的文化深度;通过培育“中国传统文化”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项目,进行教学改革创新,提升教师的价值向度;通过鼓励教师多学科交叉进行协同研究,优化知识解构,提升教师的情感温度;通过实践、科研、社会服务活动,培养教师职业素养和能力,提升教师的实践力度。

3.1.3多元化构建教师现代职业评价体系探究多元化的教师现代职业评价机制,是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任务的重要环节。基于CASH现代课程理念,建构融知识、情感、态度、能力、实践于一体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三大教学评价模块,即:第一课堂的文化理论教学模块;第二课堂的文化知识实践模块和网络的文化成果转化模块,完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授课评价体系。

3.2开发基于CASH现代课程理念的高职特色教材

3.2.1内容创新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在编写“中国传统文化”教材内容上,以“教、学、用、养”四位一体的教育教学理念为基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主要特征、实践发展及其当代价值等内容均在教材中进行简要阐述,以此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同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子与课程思政元素进行有机结合,注重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及其传承创新,对接大学生思政教育融入“中国故事”案例,对接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融入古代科技文化,对接乡村振兴融入燕赵、齐鲁巴蜀等地域文化,以增强教材的可读性。

3.2.2体例创新在编写过程中,突出价值引领、职业教育特色和数字化教学资源特点,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为出发点,按照“课程—模块—项目—任务”的编写体例,架构“价值引领+知识传递+文化体验+实践活动+能力培养”“五位一体”的课堂体系,专门设置中国节日、科技、戏曲等文化学习与体验活动,强化实践育人,增强教材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2.3形式创新为了满足学校不同专业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个性学习,在组织模式上首次采用“活页式”装订,取得了与以上课程内容、课堂体系、教学模式有机统一的效果,打造了职业教育公共理论基础课教材改革的新范式。同时,鉴于特色教材不仅是教师的教本,更是学生自学的学本,在排版设计上形式新颖,符合当代青年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审美需求。

3.3构建高职特色教材的配套课件目前,教学采用的PPT课件往往需要注释、绘图和超链接来辅助解释,但鼠标的移动会导致PPT页面的翻页。绘图、注释、强调等辅助操作功能无法发挥。此外,教师的教学过程会中断,教师的教学思想会受到干扰,从而降低“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专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PPT课件播放过程中实现辅助操作的方法”,在PPT播放的基础上加入一层透明玻璃。并在玻璃层上设计图像层,实现对玻璃层的翻页,以及绘图、注释、强调和清除等辅助操作。这样,PPT的播放质量和效果都得到了较好提高。

3.4建构CASH理念的网络学习“场域”结合CASH理念、网络学习空间的概念和内涵,以空间平衡、资源演化和空间健康为标准,构建CASH理念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网络学习“场域”模型。其学习过程应包含五个学习阶段:预览阶段、初步阅读阶段、精读阶段、探索阶段和改善阶段。通过建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网络学习“场域”,学生可以在任意时间进行个性化学习。老师在课后和线下系统整理文化教育学的文化、艺术、社会、历史等要素,全面掌握和规划文化教育学教科书,要求学生参与“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的设计与发展,对整理的内容进行艺术性的处理,并将其上传到“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网络学习空间共享。这样,所有学习该课程的学生都可以浏览和评估该课程,以丰富课程的文化内涵,增强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

3.5构建网络学习“场域”的教学应用模式

3.5.1应用模式维度之一:数据挖掘教师在“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课堂教学中要注重从学习者提供的大量的和不规则的原始数据中发现有用和隐藏的信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网络学习“场域”将各类学习主体的所有学习数据记录在虚拟学习平台上,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学习者的认知风格、认知层级、学习态度和方式,根据数据挖掘结果,为师生提供推送教与学的服务,以达到网络学习“场域”内各个“分子”的内在和谐。

3.5.2应用模式维度之二:知识聚合根据学习者的学习主题、知识网络和语义关系,“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实践教学将学习者分散的知识点聚集在网络学习空间中,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层次。网络学习空间可以过滤无用的垃圾信息和资源,从而提供更高层次的学习资源,并不断优化网络学习资源,毕竟过于庞大和复杂的学习资源会使学习者产生认知负荷。

3.5.3应用模式维度之三:“教学场域”在教育教学系统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学环境之间、学生与环境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而建立的一种具有联动性、动态性和平衡性的和谐关系,从而形成“场域”。在这种意义上,“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注重由教师、教材、教学方法、学生、教学环境等具有建构意义的生态因子构建,通过高水平“双师型”教师团队为代表的能量流、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教材为代表物质流、现代化教学方法为代表的信息流之间交互作用,从而形成“动态有序、开放和谐”的教育“场”,充分发挥生态性的教育功能。

3.6建立距离比较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模型基于CASH理念和网络学习空间建模,“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在多元统计分析的聚类分析中,采用距离比较法建立成绩评价模型。其中:使用MATLAB的GUI模块构建成绩评估的可视化计算机操作系统。同时,结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矩阵,采用GUI操作系统对“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等级评价。评价指标数据标准化的方法:假设评价的样本为m个、评价指标为n个、每个评估指数都有p个评估等级。索引数据矩阵为0。使用线性比例变换方法对X进行无量纲化。然后,可以获得效率指标矩阵。对于等级评估标准矩阵,也使用线性比例变换方法对Y进行无量纲化,还可以获得效率指标矩阵。这样,“数字化+职场化+智慧化”的文化课堂教学模式,扩大了虚拟工厂、信息化教学等数据平台的应用,突出了学习者主体地位,实现教学生态场域中不同“评价层”的优势互补,为课堂教学多元化、质量化的教学评价提供量化依据。

4“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网络教学空间的构建效果分析

以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导游专业的98名学生为实验对象,其中:男生48名,女生50名。实验课程为“中国传统文化”,学习期间为2021年3月至2021年7月的整个学期。该课程每周授课1次,每次授课2个小时。实验组包括49名学生,根据CASH理念在网络学习空间中进行教学。对照组包括49名学生,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使用问卷调查两组对CASH课程理念“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网络教学空间构建的满意度。同时,实验组研究了CASH理念的网络学习空间功能评价,结论为:实验组学生的满意度远远高于对照组学生。这充分表明本研究提出的CASH理念的网络学习空间模式可以明显提高“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学满意度。实验组的所有学生在功能方面都对CASH理念的网络学习空间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充分证明了CASH理念的网络学习空间模式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对“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加强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强团队协作精神,有助学生掌握知识重点和难点,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并获得新的专业知识。因此,这种CASH课程理念的网络空间教学模式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结合实验方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得出以下结论:第一,CASH理念能够扩大学习者视野,丰富学习资源,延伸学习的广度,有利于学习者获取新知识和新经验,对培养学生的综合批判性思维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第二,网络学习“场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使枯燥和抽象的文化教育知识变得丰富和具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网络学习“场域”可以通过开放的个性化学习模式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从而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第四,网络学习空间通过提供交互式空间平台,增强了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

作者:李国新 欧阳少娟 刘薇单位: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