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时代下中小银行的对策

时间:2023-03-17 16:13:3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篇低碳时代下中小银行的对策,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低碳时代下中小银行的对策

“双碳”目标的提出,将带来巨大的绿色低碳投资需求,在为银行业创造巨大机遇的同时,也对银行业特别是中小银行的低碳绿色转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小银行在低碳时代下面临着“授信结构、投资方向、风控规则”三大方面的变化,亟待建立“气候环境风险管理、绿色金融业务发展、绿色低碳信息披露”三套体系。全球环境问题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损害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对经济社会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提出严峻挑战。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各国都在积极采取措施应对,而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的首要问题就是减少碳排放。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做出了中国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郑重承诺。随着国内低碳方向的明确和具体政策的不断出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发展趋势已经确定,“碳”这一概念将逐渐开始深入地影响到我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此背景下,各行各业都面临重构,银行业的深度变革也因此开启。为此,有必要从底层逻辑出发,研究“双碳”目标对银行业可能产生的影响,提前布局、提前规划,为中小银行在低碳时代的发展未雨绸缪。

一、低碳时代下中小银行业务面临三大变化

“双碳”目标的实现需要巨大资金投入,仅靠政府资金是不可能实现的,需要包括金融体系在内的市场资金充分参与,借助绿色金融的力量来实现碳中和。绿色金融与传统金融的主要区别在于资金流向的重点不同,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生态系统保护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等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具体绿色金融业务包括但不限于绿色信贷、绿色消费、绿色债券、绿色证券、绿色股权投资、绿色租赁、绿色信托等。结合我国的实践和国外的经验来看,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是主力。在全世界都在推动绿色低碳之时,银行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不可避免,中小银行将面临三大变化。授信结构之变。截至2021年末,我国绿色贷款余额15.9万亿元,大约占总贷款的8.01%,存量规模居世界第一;2021年境内绿色债券发行量超过6000亿元,同比增长180%,余额达1.1万亿元。虽然我国绿色贷款在规模上有较为乐观的表现,但从内部结构来看,银行业整体绿色贷款占比较低,对制造业、交通运输、房地产等碳排放量高的行业授信占比较高。其中,中小银行对制造业、水电热燃、建筑业、房地产业和交通运输业这5个碳排放强度较高的“棕色资产”,授信总占比接近50%。现阶段,由于受技术条件和测算评估方法的限制,多年来依赖传统信贷路径,中小银行对高能耗、高污染和高排放的棕色资产配置多、期限长,形成银行资产的高碳锁定效应。随着绿色信贷的要求逐步深化,一方面,中小银行如不及时调整资产结构,压降棕色资产的配置,将会加大潜在的信用风险;另一方面,中小银行需要引导前面提到的传统行业持续重视绿色低碳发展的趋势,推动传统行业朝着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的方向调优自身的资产结构,提升绿色资产配置。投资方向之变。想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需要加大在绿色环保上的投资,以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基础建设类项目。

国内许多机构对碳中和下的新增直接投资做了测算,其中,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于2020年10月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在不同的情形下,投资规模在127.2万亿~174.4万亿元之间。此外,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研究人员称:“2030年实现‘碳达峰’,每年资金需求约为3.1万亿~3.6万亿元。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需要在可再生能源发电、先进储能、绿色零碳建筑等领域的新增投资将超过139万亿元,资金需求量巨大。”如此大规模的投资势必成为未来几十年中最大规模的投资领域,在中国以间接投资为主的结构下,不光需要大型银行在其中发挥资源配置的功能和作用,也会带动中小银行在这一浪潮中发生投资方向上的转变。风控规则之变。2007年7月30日,原国家环保总局、人民银行、原银监会三部门联合发文《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盲目扩张,要求各商业银行要将企业环保守法情况作为审批贷款的必备条件之一,对未通过环评审批或者环保设施验收的新建项目,金融机构不得新增任何形式的授信支持。但是,该金融领域的环保政策仅将关注点放在了生态保护、生态建设和绿色产业等环境保护问题上,商业银行在授信审批、利率定价、贷后管理等风险控制实际操作中尚未将环境因素作为重要考量因素,缺少对气候风险、碳减排治理进行评估的碳排放评级体系和工具。银行风控规则需要从原本仅仅符合监管要求,转变到适应新的减排发展趋势和投资方向的转变。综上所述,中小银行在低碳时代下面临着授信结构、投资方向和风控规则三大方面的变化。这就需要中小银行提前布局、提前规划。可以想象的是,在惯性的影响下,任何机构都会踟蹰、会阵痛,但是笔者认为,变革与否只是早晚的问题,而不是一个选项。中小银行在这一浪潮之中,如果不能提前埋下伏笔,那势必会在未来的竞争中落后于人。低碳时代下中小银行亟待建立三套体系建立一套气候环境风险管理体系。

随着金融监管机构对气候环境风险的关注,以及银行认识的逐渐加强,中小商业银行要逐渐建设全面的气候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并逐步将气候环境风险管理纳入银行的商业战略和商业决策,将气候与环境风险因素融入至现有的风险管理框架,从自身到资产组合,设置减排目标,制定减排规划方案和路线图,逐步建立气候环境风险管理相关的政策、制度和流程,明确风险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职责分工,开展气候环境的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建设全面的气候环境风险管理体系,不断提高银行气候环境风险的管理能力。如,开展重点行业的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并将测试结果在信用准入和风险管理中加以应用。同时,商业银行通过自身信贷结构的调整引导企业主动选择环境友好、节能减排、资源高效利用的项目进行投资,推进环境持续改善。建立一套绿色金融业务发展体系。在碳中和的背景下,未来绿色投资领域有大量融资需求,中小银行应抢抓政策机遇,积极发展绿色金融业务,围绕地方经济结构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做文章,创新各类金融服务产品,大力支持地方绿色产业发展,进而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作为碳金融主要参与者的商业银行,要加大在绿色信贷产品创新方面的投入,通过对市场和行业进行深入的调研、分析,开发出满足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融资需求的绿色信贷产品,通过产品设计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引导资金更好地流入绿色环保领域,从而支持循环经济发展。除了绿色信贷,商业银行还可以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拓展中间业务,为客户提供碳金融理财、信托、信用卡、账户管理、财务顾问以及信用评估与保函等服务。此外,可以积极参与碳排放市场建设,开展碳排放权抵押和担保等业务。

建立一套绿色低碳信息披露体系。在相关政策及监管机构的引导下,金融机构应将气候与环境因素纳入战略制定,完善组织架构,建立工作机制,明确专责部门分工和汇报机制,探索建立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框架。可以考虑市场需要,逐步建立上市公司以及绿色债券发行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将环保责任与信用体系挂钩,强化守信激励与失信联合惩戒。环境信息披露将有助于银行评估和管理气候风险,中小商业银行可以学习采纳国际主流气候信息披露框架,对气候环境信息等重点领域进行主动披露。除了每年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外,中小商业银行还可以对绿色金融业务、气候、环境风险管理等不定期做专门的详细情况及特色披露,通过不断提升银行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绿色金融的透明度,主动承担碳中和责任,提升ESG表现,树立起负责任银行形象。

二、低碳时代下积极顺应绿色金融发展趋势

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目标的提出,将带来巨大的绿色低碳投资需求,将为整个银行业发展注入巨大的驱动力,在为银行业创造巨大机遇的同时,也对银行业特别是中小银行的低碳绿色转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苏州银行为例,在低碳时代下,将始终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完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推进绿色运营,提升ESG表现,打造长三角区域特色城商行,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签署《负责任银行原则》,在国际框架内开展绿色金融业务。2022年5月19日,苏州银行正式签署联合国《负责任银行原则》(PrinciplesforResponsibleBanking,PRB),成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倡议组织(UnitedNationsEnvironmentProgrammeFinanceInitiative,UNEPFI)成员。《负责任银行原则》是由UNEPFI牵头,由中国工商银行、花旗银行、巴克莱银行、法国巴黎银行等来自全球21个国家共30家银行组织的核心工作小组共同制定,确保签署银行的战略和实践符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和《巴黎气候协定》。《负责任银行原则》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框架指导意见,以便苏州银行今后在战略制定、投资组合和交易层面等多个领域能够更加有效地应对当前的可持续发展经济,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巴黎气候协定》以及国家和地区相关框架所述的个人需求和社会目标保持一致,并为之作出贡献。苏州银行将按照承诺持续减少因业务活动、产品和服务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并管理相关风险,未来将在影响最大的领域设定并公开相关目标,有效和系统地识别和处理相关风险。《负责任银行原则》的签署,通过展示苏州银行与当今可持续发展经济的一致性,有效识别相关风险,保持发展竞争力,满足投资者、客户、员工、监管机构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期望,助力投资者增强对苏州银行的信心。未来,苏州银行将积极贯彻负责任银行六项原则,不断探索绿色发展创新之路,进一步提升区域绿色发展水平,打造绿色金融优势品牌。

聚焦绿色金融全场景,高举高打争当地方主力。近年来,苏州银行积极贯彻国家各级政府实施绿色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围绕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目标,充分发挥金融机构专业优势,通过成立绿色金融专营机构、制定绿色金融三年发展纲要、设立省内首家绿色支行等,不断摸索绿色金融发展道路,逐步健全“绿色智造”“绿色消费”“绿色乡村”“绿色金租”品牌体系。一是完善绿色金融发展顶层设计。围绕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从优化公司治理、调整信贷结构、创新金融产品、完善政策制度、强化风险管理等方面,逐步将绿色金融理念嵌入各项业务流程,提升绿色金融产品服务竞争力。二是深入推进绿色信贷业务发展。

目前已成功发行绿色金融债券,成功参与落地全国首单碳中和ABS、江苏省首单绿色碳中和ABS、全国首单碳中和双创债和苏州市首单“苏碳融”等业务,围绕“绿色智造贷”“绿色科创贷”“光伏贷”等绿色金融产品,探索建立覆盖绿色信贷、绿色直接融资、碳金融的多层次立体化业务体系,为客户提供投融资、线下线上零售产品、智库咨询等全方位绿色金融服务。三是强化区域性银行服务定位。苏州银行将绿色金融试点创新与服务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有机结合,协助建设苏州市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建立金融科技在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中的一站式管理体系。积极布局乡村智慧农业,提供特色“三农”金融产品。四是健全绿色金融风控体系。建立绿色金融授信政策和风险管理制度,将环境和社会风险的识别、计量、评估、监测、控制或缓释纳入全过程管控。五是发布首份ESG年度报告。苏州银行已连续11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并在2022年发布首份年度ESG年度报告,全面展示苏州银行在环境、社会责任、公司治理的实践成效。

作者:李伟 左自力 单位:苏州银行副行长 苏州银行董事会办公室